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蕨类植物夏天怎么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养护方法

1、浇水时间:很多植物在夏天的时候都是需要浇大量的水的,蕨类植物也是一样的,但是浇水的时间千万不要在温度高阳光强的时候进行。这时浇水的话会损伤它的气孔,影响它的正常生长。浇水可以选在早上或者是下午气温低一点的时候。

2、光照控制:夏天的气温实在是太高了,阳光也是非常的毒辣,植物也是怕热怕晒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尽量把它转移到阴凉一点的地方养殖。给它光照可以选择在早上太阳不是很大或者是下午气温缓和一点的时候。

3、湿度适宜:这类植物适宜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下,家里养殖的一般湿度都是达不到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在植株周围喷雾以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

二、病虫害的防治

夏天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而蚜虫、蓟马是对蕨类植物危害最大的虫害,会导致它发生腐霉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叶片裂开、透明斑点或者是褐色斑点。其实这些都是很容易发现的,认真观察趁早防治。

XzH52.COM推荐阅读

蕨类植物的繁殖及栽培


蕨类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植物之一,早在4亿年前就生存于地球上。其种类繁多,约有1.2万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蕨类植物多为丛生,叶形丰富,叶色浓绿,耐阴,病虫害少,除可点缀厅堂和卧室,还可用于庭院绿化,布置专类园。另外,蕨叶是重要的插花材料。

蕨类植物的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

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

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分株繁殖

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扦插繁殖

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

分栽不定芽

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

组织培养

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

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7 ℃。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

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 值5.5至6.0 )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补充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形成,缺乏则老叶出斑点,并逐渐枯黄。另外,缺钙会抑制植株生长,使叶片扭曲,从叶尖开始逐渐死亡。缺Mg会使老叶逐渐变色但叶脉仍保持深绿。缺F e会使新蕨叶变灰绿并逐渐枯黄,叶脉衰老变黑。缺Mn会使叶脉出现坏死斑点。缺B导致顶芽死亡。缺Cu使叶片褪绿,叶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死亡。

总之,蕨类植物的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或根外追施。

盆栽蕨类植物每隔2至3年需换盆一次,换盆时间在2至8月皆可进行,注意不要伤根。重新上盆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碎砖,以利排水。再铺厚2厘米的木炭,用来吸收土壤残留的盐分和毒气等。而后加一层骨粉(富含磷肥),以利根部生长。将植株放入盆后,再填配制好的基质,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达到好的栽培效果。

蕨类植物的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

适宜的水分和湿度

蕨类植物喜湿不耐旱,所以在浇水方面要特别注意。在它生长旺盛时期要每天浇水,以及在叶面上喷洒水,也可以在蕨类植物生长周围喷洒水,以保持湿润。如果因为疏忽忘记浇水或浇水过少引起根部受损,叶片受伤,要将盆放入清水中,以及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若浇水过多导致叶片发黄或者凋零,需将整个植株拔出,同时注意拔出时不要损伤根部,要把浇水过度造成腐烂的根部剪掉。所以,浇水要把握适度原则,并且应该在早上浇。

适宜的温度

蕨类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要视它所生长的地区来决定。对于生长在热带的蕨类植物来说,所需要的温度应该在20℃~27℃之间,冬季则不能低于10℃。对于生长在亚热带或者是温带的地区,适宜温度应该在15℃到20℃之间,冬季不可低于7℃。在北方特别注意的是冬季温度不要过低,否则将冻坏蕨类植物。

充足的光照

有人认为,给植物充足的光照,就是放在阳光直射处,这显然是不对的。一定不能将蕨类植物摆放在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只需放在有阳光的明亮的地方即可。但也不是在它生长全过程都需要光照,在抽芽期要做好遮阴准备,在休眠时期要处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光照不足会导致它不挺立。

流动的空气

养殖蕨类植物期间一定要保证空气的新鲜和流动,尤其在闷热的夏季,通风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穿堂风”。

充足的肥料

蕨类植物的种植一定要选择富有有机质并且土质疏松的土壤。基质的搭配可选择腐叶土、珍珠岩、泥炭土。在植物生长期还可以追加液肥。氮磷钾对植株的生长尤为重要,氮可以使植株生长旺盛,磷可以使植株根系发达,钾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加快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施的肥料要保证全面,这样才能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

注意事项

换盆

要注意的是蕨类植物每过两到三年要进行换盆,并不是一株植物一生都在一个花盆里生长。换盆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根部。在植入新盆时,不要先放土在放植株,应该先将植株放入盆里,在放入自己搭配好的基质。在盆的底部可以放一些碎石头,可促进排水,有利于根的呼吸。

预防病虫害

由于环境不良,容易引起一些虫害,主要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红蜘蛛的存在会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枯黄。要用针对每种虫害的特定药物进行防治,如1%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0。常见的植物病有猝倒病、锈病、线虫病,这些病会使植物不同程度的生长不良或萎蔫,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在防治各种病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蕨类植物常见病害


炭疽病 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呈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在25℃,湿度为80%至90%时,蔓延迅速。本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5 %的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70 %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喷施防治。

褐斑病 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小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可发生,高温高湿季节易流行。发现有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同时剪除并集中焚烧染病枝叶。喷药保护可采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200倍波尔多液防治。

锈病 可发生在翠云草等种类上,5月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可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石硫合剂波美0.3至0.4度液,每隔10天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至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观赏蕨类植物都有哪些


肾蕨

一种不开花的蕨类植物,由于其孢子囊的囊群看起来像是人的肾的形状,因此得肾蕨之名。肾蕨的叶片光滑蓬松,根状茎挺立并且没有分枝,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用于园林绿化。

扇叶铁线蕨

扇叶铁线蕨的茎依旧是挺立的但是比较短,最长的茎不过四十五厘米,叶片有光泽。属于铁线蕨的一个分枝,又因其叶片似扇形,所以称之为扇叶铁线蕨。

鹿角蕨

叶片自根部至顶端不断的分裂出三枚裂片,形似鹿角,看起来十分优雅。茎的表面覆盖有棕色的鳞片,坚硬挺拔。

鸟巢蕨

叶子翠绿有光泽,叶片狭长并且簇拥生长,根茎十分的短小,一整株的鸟巢蕨看起来就像一个生长在地上的鸟巢。

凤尾蕨

一般的凤尾蕨可以达到五十到七十厘米高,杆是禾色的,有时候会偏棕色或者偏褐色,叶片呈现出迷人的卵圆形,表面光滑亮丽。

乌蕨

乌蕨的高矮很是令人捉摸不透,高的可以达到一米,矮的却只有三十厘米左右,根茎也是比较短的,叶片很厚,但是同样的亮丽有光泽。

中华金粉蕨

这是一种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叶片中微微透出些金色,远看就是金灿灿的一片,十分诱人。

蕨类植物栽培技术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个类群。尽管它们没有鲜艳的花朵,但以它奇特的叶形、飘逸的叶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近年来,蕨类植物在我国发展迅速,生产面积和销售量逐年增加。全球蕨类植物约有1.2万种,我国有2600余种,多数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等地。但适宜于室内栽植的蕨类仅有200余种,而真正商业化生产的蕨类只占其中极少部分。常见栽培的种类主要有铁线蕨属的楔叶铁线蕨、铁线蕨,肾蕨属的肾蕨、波士顿蕨、皱叶肾蕨、狐尾肾蕨等,凤尾蕨属的银脉凤尾蕨,铁角蕨属的山苏花,旱蕨属的纽扣蕨等。

一、繁殖方法蕨类植物常见的繁殖方法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其中小面积生产可采用分株法,规模化生产通常采用组织培养。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尽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和根,按原来定植的深度栽植。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二、栽培基质蕨类植物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微酸性(pH值5.5至6.0)。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的比例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的比例配制。

三、栽培技术1.光照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2.浇水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叶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裂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叶部病害。3.温度蕨类植物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大多数蕨类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但也有一些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4.施肥蕨类植物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总之,蕨类植物的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

四、病害防治蕨类植物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种:1.灰霉病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2.立枯病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蕨类植物为何总是种不好


这两年观赏蕨类植物渐渐被大家所认识,从而带动了这种植物的消费。观赏蕨类植物不像时令花卉,是一种能够周年供应的观叶植物,加之它的栽培比较容易,所以许多企业和农户纷纷开始种植。但是真正做起来,一些种植者才发现要种好蕨类植物并非易事。对此,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秘书长石雷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这主要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所致,并提出了进行蕨类植物集约化生产的建议。

技术缺支持:成活率低

许多种植者都知道在小苗上盆移栽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蕨类植物的根系。因为根系一旦受损,小苗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清楚蕨类植物根系有生命力的部位。蕨类植物有许多黑褐色的毛状根,种植者在小苗移栽时,非常注意对它的保护,但上盆后长得却不好,死苗率仍很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小企业和农户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又得不到种苗供应商的技术支持。

提示 实际上,对蕨类植物的生长真正起作用的是它的根尖。蕨类植物的根尖非常细小,就是根系顶端一个个嫩嫩的小白点。在小苗换盆移栽的时候,如果把这些小白点碰掉了或碰伤了,就是其他地方保护得再好,都将会对其成活率产生极大影响。

品种分不清:生长不良

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观赏蕨类都是较易栽培的品种,但是仍有不少人反映,产品的效果不理想。比如说肾蕨,一些北京地区的农户种植者就反映,自己是先在南方企业基地里看到它长得嫩绿嫩绿的,很诱人,于是买回种苗进行种植,但是怎么也种不出那种效果来。石雷表示,主要的问题在于种植者缺乏对蕨类植物的基本了解。石雷强调,不同的蕨类植物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区域,从不同的区域选出的品种,其适应性是不一样的。比如土壤的酸碱度对蕨类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蕨类植物多数需要酸性生长环境,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影响它的生长。像紫萁就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它在南方很容易种植。但由于北方的水偏碱性,要想种好,就需要对水进行处理,否则会越长越差。

提示 种植者在决定引种某个品种之前,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这个品种对土壤、水、湿度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再根据种植者所在地区的上述环境,调整栽培方案。

栽培欠妥当:影响观赏

目前我国的观赏蕨类栽培主要采用日光温室。而且,相当一部分种植者是将蕨类植物与其他花卉一起种植,有的甚至将其放在花床的下边或其他花卉的种植空隙处,以节省种植空间。这样,种植者在给蕨类或其他植物浇水时,水溅到地面上扬起的尘土很容易落到蕨类植物的叶片上。和其他观叶植物一样,蕨类植物观赏效果最好的就是它的嫩叶,叶面上一旦落上土,会极大地影响其观赏效果,从而影响销售。

提示 对于叶片大的观叶植物,出现这种情况,种植者往往会在出售前,先拿酒精棉擦拭干净,但是蕨类植物叶子又细又嫩又小,无法采取这种方式清理,目前也无其他有效方法。所以只有在种植时,尽量选择干净的栽培环境。

集约化生产:高质高效

目前,大部分种植者还是靠相对粗放的方式生产蕨类植物,当然,其中不乏部分产品质量不错。但是石雷认为,观赏蕨类植物的生产急需集约化。他说,目前国内几家从事蕨类植物盆栽生产的企业已开始尝试集约化生产。他们在日光温室中规模化生产,可得到种苗商的技术支持,其产品质量和价格都高于粗放生产的同类产品。

提示 集约化,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工厂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它可通过合理配制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确保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且产品质量优、周转快、效益高。

蕨类植物可以从野外移栽吗


蕨类植物可以从野外移栽吗?

我国的蕨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从南到北都有分布,蕨类爱好者可直接到山间野外挖取,从野生环境中进行活植株的引种。活植株的引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引种时间。试验表明,每年的10一11月和2―3月引种成活率最高,可达90{bf}以上。因为这两个时期避开了一年中的最热和最冷的季节,植物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不至因长途运输而受损。盛夏成活率低,引种的最佳期为采集地的蕨类将要萌动时,此时运输安全,栽植后气温逐渐升高,容易缓苗。

多数的蕨类生长在潮湿荫蔽而富含腐殖质的地方,土壤肥沃而疏松,轻轻一挖即可取出。直立根的蕨如鳞毛蕨、蹄盖蕨等,应避免伤新根,移栽后剪去部分或全部叶片,以减少蒸腾。横走根状茎的蕨如骨碎补、水龙骨等,注意不要伤及幼芽,上部叶片少剪,以免影响恢复。附生蕨如鸟巢蕨等也较易采。石生蕨如银粉背蕨等固着力强,则要细心采挖,以免伤根。

采集的植物如不能及时运走,应放于阴暗处,每天喷2~3遍水,存放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周。搬运时一般用双层瓦楞纸箱包装,箱内先垫一层塑料薄膜,铺上苔藓或用常见的卷柏代替,放上植物后再盖满苔藓,然后洒少量水,在箱子四周扎几个孔就行了。

温室栽培特色观叶类--蕨类植物


凤尾蕨属:为凤尾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70厘米,根状茎直立,顶端具钻形叶片,叶簇生,分为不育叶和孢子叶两种类型,叶柄细,具三棱,黄褐色,叶椭圆至卵形,长20-45厘米,宽15-25厘米,1回羽状复叶,羽片常4-6对,仅基部有一队叶柄。羽片条形,宽3-7厘米,顶端尖,有细锯齿,孢子叶较高,全缘。孢子囊群沿叶边呈线形排列。

习性:原产我国、朝鲜、日本。性喜温暖潮湿及半荫的环境,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温度不低于5℃;空气湿度6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孢子发芽温度25℃。

鹿角蕨:又名蝙蝠蕨,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株高40厘米。根状茎短粗肥壮,有分枝。叶二型,大型丛生,不育叶鸟巢状直立,基部心脏形,肉质肥厚,边缘波状,幼时淡绿色,干枯后变为褐色,覆瓦状盖在根状茎上,可育叶下垂,其上被有柄的星状毛裂为多回掌状两歧深裂,裂片圆形、肥厚,如鹿角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裂片下。 习性:原产澳大利亚。喜温暖、湿润和有散射光的环境,生长温度为15-25℃,忌酷热,冬季温度在10℃以上。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

观音莲座蕨:为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是大型陆生蕨株高1-2米,根状茎为肉质肥大直立的莲座状。叶阔卵形,长宽各60厘米,2回羽状,羽片互生,末回小羽片披针形,叶阳光充足、柄粗壮肉质多汁,长约50厘米,上面有纵沟,基部具肉质的托叶状附属物。孢子囊群呈两列生于距叶缘0.5-1毫米的叶脉上。

习性: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喜阴湿凉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5-22℃,冬季温度维持在10℃以上,低于5℃则叶片受害。空气湿度保持在60-80%。要求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微酸性土壤。 

鳞盖蕨:碗蕨科鳞盖蕨属。根状茎长而横走,呈匍匐状,叶丛生于根状茎上。叶纸质,2回羽裂,绿色有光泽。叶片上有短硬毛。孢子囊群盖半杯形。

习性:原产亚洲、非洲热带雨林中。喜温暖湿润及荫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昼温21-26℃,夜温10-15℃,冬季温度不低于15℃。空气湿度一般为60%-8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土壤。

种类:

边缘鳞盖蕨:根状茎横走,叶远生,叶片矩圆三角形,1-2回羽状裂,羽片披针形,基部上侧略呈耳形凸起,边缘较少羽裂,羽状侧脉清晰。圆形孢子囊群生于1条小脉顶端,囊群盖半杯形。

粗毛鳞盖蕨:叶轴、羽轴几叶脉有短粗毛,2回3回羽裂。

华南鳞盖蕨(M. hancer):叶片卵状矩圆状,3-4回羽裂,孢子囊群盖肾形。 曲边线蕨:为水龙骨科线蕨属植物,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横走,密生褐色鳞片,叶柄两侧有阔翅,叶片较宽,羽状深裂,边缘为波浪形叶纸质。孢子囊群线形着生在小裂片背面的主脉基部。

习性:喜凉爽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也能耐阴,但忌强光直射。空气湿度高于50%。冬季温度保持在10℃以上。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扇蕨:为水龙骨科扇蕨属植物。株高在60厘米,以下,根状茎长而匍匐,密被深棕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细齿。叶丛生,叶片扇形,长25-30厘米,鸟足状分裂,中部裂片披针形,两侧裂片向外渐短,叶脉网状主脉明显而凸起,叶柄坚硬,长30-45厘。孢子囊群椭圆形,沿主脉排列。 

习性:产于我国西南部。喜温暖湿润及稀疏光照的环境,忌讳强光直射。冬季温室内温度不低于15℃。要求营养丰富、通透性好的土壤。 

种类:

三叶扇蕨:叶片三裂,中间的裂片较长,约20厘米。

盾蕨 :为水龙骨科盾蕨属植物。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叶丛生,叶片厚纸质,卵状矩圆形或近三角形,基部较宽,侧脉明显;叶柄细而坚硬,呈栗色。孢子囊群较大,圆形,在叶背的侧脉两侧排列不整齐。 

习性: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的环境,散射光利于其生长,但不能忍受强光直射。耐寒冷及干旱。冬季浇水量则相对减少,冬季温度维持在15℃以上。要求土质肥沃、通透性好的土壤。 

种类:同属观赏价值较高的还有截基盾蕨,叶片三角形,侧脉间的叶肉为淡黄色,整体效果似一条黄色宽带。撕裂盾蕨,为截基盾蕨的变种,三角形叶片中部以下呈不规则分裂,除基部1-2裂片较长,呈披针形,其它裂片都为三角形。

骨牌蕨: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株高4-10厘米。根状茎细长如铁丝状,匍匐,其上疏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直接着生在根状茎上,叶柄较短,叶片呈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短楔形。孢子囊群圆形,橘黄色,沿叶背的主脉两侧分布两行。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散射光的环境,但忌讳光线直射。要求土质肥沃、通气性好的土壤。繁殖及栽培管理:以分株和孢子繁殖。栽培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等量的炉渣混合。生长期保持盆土略湿润,每3周浇施一次稀薄肥水。冬季盆土略干燥,温度维持在15℃以上。

长生铁角蕨: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直立。叶丛生,叶片肉质,条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3-4厘米,2回深羽裂,先端有一条长尾巴,顶端有芽点能生根。羽片矩圆形,裂片狭条形,每一裂片有一条小脉,顶端有水囊,孢子囊群条形,沿小脉排列。 

习性: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忌讳强光直射。空气湿度为80%。温度维持在16℃以上。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

峨眉凤丫蕨:为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株高1米以下。根状茎粗壮横伸,密被棕色鳞片,叶丛生,卵圆形,2回羽状复叶,小羽片上有稀疏的黄色条斑,羽状叶脉清晰,或为黄色。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生长。 

习性:分布在海拔600-200米的高山上。性喜阴湿凉爽的环境,较耐寒,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忌光线直射。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海金沙属攀缘藤本。长可达3米。根茎横走。叶片纸质,三角形, 2回羽状,小羽片边缘密生孢子囊穗,呈棕黄色的流苏状,成熟的孢子囊散发出暗褐色的孢子,如细沙粒。 

习性:产于亚热带及暖温带,我国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不耐强光直射,也不能忍耐寒冷和干旱,生长适温为白天21-26℃,夜间10-15℃。空气湿度不低于60%。冬季温度不低于10℃。要求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 

种类:观赏价值较高的同属植物还有

海南海金沙:大型攀缘蕨,茎粗3毫米。叶二型,厚纸质,不育叶掌状深裂,长17-22厘米,宽1。8-2。5厘米。

小叶海金沙:攀缘茎细而弱,叶薄革质,不育叶矩圆形羽状,可育叶小羽片卵状三角形。 

披针叶新月蕨: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叶片近生,叶柄长,淡红棕色,。叶片纸质,长40-80厘米,宽25-50厘米,一回羽状。侧脉清晰,连成两行长方形网眼。 

习性:喜温暖湿润及荫蔽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1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室栽培特色观叶类--蕨类植物


凤尾蕨属:为凤尾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70厘米,根状茎直立,顶端具钻形叶片,叶簇生,分为不育叶和孢子叶两种类型,叶柄细,具三棱,黄褐色,叶椭圆至卵形,长20-45厘米,宽15-25厘米,1回羽状复叶,羽片常4-6对,仅基部有一队叶柄。羽片条形,宽3-7厘米,顶端尖,有细锯齿,孢子叶较高,全缘。孢子囊群沿叶边呈线形排列。

习性:原产我国、朝鲜、日本。性喜温暖潮湿及半荫的环境,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温度不低于5℃;空气湿度6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孢子发芽温度25℃。


鹿角蕨:又名蝙蝠蕨,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株高40厘米。根状茎短粗肥壮,有分枝。叶二型,大型丛生,不育叶鸟巢状直立,基部心脏形,肉质肥厚,边缘波状,幼时淡绿色,干枯后变为褐色,覆瓦状盖在根状茎上,可育叶下垂,其上被有柄的星状毛裂为多回掌状两歧深裂,裂片圆形、肥厚,如鹿角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裂片下。 习性:原产澳大利亚。喜温暖、湿润和有散射光的环境,生长温度为15-25℃,忌酷热,冬季温度在10℃以上。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


观音莲座蕨:为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是大型陆生蕨株高1-2米,根状茎为肉质肥大直立的莲座状。叶阔卵形,长宽各60厘米,2回羽状,羽片互生,末回小羽片披针形,叶阳光充足、柄粗壮肉质多汁,长约50厘米,上面有纵沟,基部具肉质的托叶状附属物。孢子囊群呈两列生于距叶缘0.5-1毫米的叶脉上。

习性: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喜阴湿凉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5-22℃,冬季温度维持在10℃以上,低于5℃则叶片受害。空气湿度保持在60-80%。要求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微酸性土壤。


鳞盖蕨:碗蕨科鳞盖蕨属。根状茎长而横走,呈匍匐状,叶丛生于根状茎上。叶纸质,2回羽裂,绿色有光泽。叶片上有短硬毛。孢子囊群盖半杯形。

习性:原产亚洲、非洲热带雨林中。喜温暖湿润及荫蔽的环境。生长适温为昼温21-26℃,夜温10-15℃,冬季温度不低于15℃。空气湿度一般为60%-8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土壤。

种类:

边缘鳞盖蕨:根状茎横走,叶远生,叶片矩圆三角形,1-2回羽状裂,羽片披针形,基部上侧略呈耳形凸起,边缘较少羽裂,羽状侧脉清晰。圆形孢子囊群生于1条小脉顶端,囊群盖半杯形。

粗毛鳞盖蕨:叶轴、羽轴几叶脉有短粗毛,2回3回羽裂。


华南鳞盖蕨(M. hancer):叶片卵状矩圆状,3-4回羽裂,孢子囊群盖肾形。 曲边线蕨:为水龙骨科线蕨属植物,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横走,密生褐色鳞片,叶柄两侧有阔翅,叶片较宽,羽状深裂,边缘为波浪形叶纸质。孢子囊群线形着生在小裂片背面的主脉基部。

习性:喜凉爽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也能耐阴,但忌强光直射。空气湿度高于50%。冬季温度保持在10℃以上。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扇蕨:为水龙骨科扇蕨属植物。株高在60厘米,以下,根状茎长而匍匐,密被深棕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细齿。叶丛生,叶片扇形,长25-30厘米,鸟足状分裂,中部裂片披针形,两侧裂片向外渐短,叶脉网状主脉明显而凸起,叶柄坚硬,长30-45厘。孢子囊群椭圆形,沿主脉排列。

习性:产于我国西南部。喜温暖湿润及稀疏光照的环境,忌讳强光直射。冬季温室内温度不低于15℃。要求营养丰富、通透性好的土壤。

种类:

三叶扇蕨:叶片三裂,中间的裂片较长,约20厘米。


盾蕨 :为水龙骨科盾蕨属植物。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叶丛生,叶片厚纸质,卵状矩圆形或近三角形,基部较宽,侧脉明显;叶柄细而坚硬,呈栗色。孢子囊群较大,圆形,在叶背的侧脉两侧排列不整齐。

习性: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的环境,散射光利于其生长,但不能忍受强光直射。耐寒冷及干旱。冬季浇水量则相对减少,冬季温度维持在15℃以上。要求土质肥沃、通透性好的土壤。

种类:同属观赏价值较高的还有截基盾蕨,叶片三角形,侧脉间的叶肉为淡黄色,整体效果似一条黄色宽带。撕裂盾蕨,为截基盾蕨的变种,三角形叶片中部以下呈不规则分裂,除基部1-2裂片较长,呈披针形,其它裂片都为三角形。


骨牌蕨: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株高4-10厘米。根状茎细长如铁丝状,匍匐,其上疏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直接着生在根状茎上,叶柄较短,叶片呈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短楔形。孢子囊群圆形,橘黄色,沿叶背的主脉两侧分布两行。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散射光的环境,但忌讳光线直射。要求土质肥沃、通气性好的土壤。繁殖及栽培管理:以分株和孢子繁殖。栽培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等量的炉渣混合。生长期保持盆土略湿润,每3周浇施一次稀薄肥水。冬季盆土略干燥,温度维持在15℃以上。


长生铁角蕨: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直立。叶丛生,叶片肉质,条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3-4厘米,2回深羽裂,先端有一条长尾巴,顶端有芽点能生根。羽片矩圆形,裂片狭条形,每一裂片有一条小脉,顶端有水囊,孢子囊群条形,沿小脉排列。

习性: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忌讳强光直射。空气湿度为80%。温度维持在16℃以上。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


峨眉凤丫蕨:为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株高1米以下。根状茎粗壮横伸,密被棕色鳞片,叶丛生,卵圆形,2回羽状复叶,小羽片上有稀疏的黄色条斑,羽状叶脉清晰,或为黄色。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生长。

习性:分布在海拔600-200米的高山上。性喜阴湿凉爽的环境,较耐寒,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忌光线直射。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海金沙属攀缘藤本。长可达3米。根茎横走。叶片纸质,三角形, 2回羽状,小羽片边缘密生孢子囊穗,呈棕黄色的流苏状,成熟的孢子囊散发出暗褐色的孢子,如细沙粒。

习性:产于亚热带及暖温带,我国有分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不耐强光直射,也不能忍耐寒冷和干旱,生长适温为白天21-26℃,夜间10-15℃。空气湿度不低于60%。冬季温度不低于10℃。要求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

种类:观赏价值较高的同属植物还有

海南海金沙:大型攀缘蕨,茎粗3毫米。叶二型,厚纸质,不育叶掌状深裂,长17-22厘米,宽1。8-2。5厘米。

小叶海金沙:攀缘茎细而弱,叶薄革质,不育叶矩圆形羽状,可育叶小羽片卵状三角形。


披针叶新月蕨: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叶片近生,叶柄长,淡红棕色,。叶片纸质,长40-80厘米,宽25-50厘米,一回羽状。侧脉清晰,连成两行长方形网眼。

习性:喜温暖湿润及荫蔽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10℃。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蕨类植物夏天怎么养》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养花卉植物技巧”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