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想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有关花的句子,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处理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紫花苜蓿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常见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紫花苜蓿种子的纯净度和整齐度,常利用风力、浮力、过筛等措施来清选出种子中的菌核、虫瘿、杂草种子、病瘪种子和其它杂质。

杀灭紫花苜蓿种子中存在的菌核、成虫、虫瘿等活体,可以利用日晒、烘干、水烫、蒸气等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低毒、低残留和广谱等特性的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浸泡或熏蒸进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一般在播种前的1~2周前进行。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硬实性,约在10%~20%之间,一般不做处理即可使用。当硬实率过高时,则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方法有阳光暴晒、热水浸泡、物理碾磨、药剂处理等。其中,药剂处理的方法是:用浓硫酸浸种3分钟左右,或用万分之一的钼酸铵及万分之三的硼酸溶液浸种,浸种后立即用清水洗净即可。

紫花苜蓿种子播种前最好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特别是未种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种。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的成苗率,幼苗结瘤率,增加产草量,提高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后茬作物生长。常用接种方法有老土拌种、根瘤拌种和根瘤菌剂拌种,也可做成丸衣种子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避免日光直射根瘤菌,并且注意土壤干湿度、酸碱度、温度,以及农药、肥料等外界条件对根瘤菌的影响。

xZh52.cOm编辑精选

“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优点


紫花苜蓿是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一种饲料与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接下来我们就向你详细介绍紫花苜蓿作为牧草的优点有哪些: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的五大优点

优点一: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优点二: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优点三: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优点四: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优点五:再生性强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收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基于以上五大优点,紫花苜蓿成为世界上种植最广,生产效率最高的饲料牧草植物。

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


紫花地丁一般用种子播种的方式种植,那么紫花地丁怎么种植,下面整理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和步骤。

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1、种植准备

紫花地丁种植,一般常规的要使用播种箱,规格长50cm,宽30cm,高8~10cm,也可采用育秧盘。木箱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泡透,否则容易造成土与箱分离,影响出苗。

播种土壤准备,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叶土,1份细沙,用孔径为lcm以下的筛子过筛备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

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土壤消毒后用硝基腐殖酸调节土壤pH值到6.0~7.0左右待用。

2、种植方式

花友们可以将采集的紫花地丁的种子放在通风干燥处存储。12月上旬播种在2~8℃的低温温室内,翌年2月出苗,3月下地定植。亦可在5月份采下种子,直接地播,很快就可以发芽出苗。

由于种粒比较细小,播种时最好采用“盆底浸水法”即将床土装入秧盘或浅盆,置于更大的盛有水的容器中,使水从秧盘或盆底部向上渗透,湿润整个床土,然后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盖注种子为宜。种子出苗过程中,如有土壤干燥现象,

可继续用盆浸法补充水份。播种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为好。

3、幼苗管理

紫花地丁幼苗出齐苗后要加强管理,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紫花地丁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控制在白天15℃,夜间8℃~10℃,保持土壤稍干燥。

如果紫花地丁的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0℃左右,夜间温度为15℃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

当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定植。

4、小苗定植

紫花地丁定植密度,如果选用的小面叶片在15~20之间的大中苗移栽,40株/m2。如果选用叶片在5~10之间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m2。

另外发现带土壤移植较裸根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

紫花地丁怎么种植,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


紫花地丁怎么种植1、土壤/种子准备

紫花地丁的种植土壤,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叶土,1份细沙混合调配而成。紫花地丁的种子准备好。

2、土壤/种子消毒

紫花地丁的种子在种植前需要消毒,建议用高锰酸钾,一般控制溶液浓度在0.1%-0.3%浸泡。

同样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消毒的目的是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一般紫花地丁适应中性及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较合适。

3、紫花地丁种子种植

紫花地丁种子种植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盖注种子为宜。

紫花地丁种子出苗过程中,如有土壤干燥现象,可继续用盆浸法补充水份。种子播种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为好,种子种植后不用多久就会发芽。

4、种子种植后管理

紫花地丁出小苗后要加强管理,一定要控制温度以防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一般控制在白天15℃,夜间8℃-10℃,并且要保持土壤稍干燥。

当紫花地丁的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就可以考虑分苗,紫花地丁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0℃左右,夜间温度为15℃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定植。

5、幼苗移栽

紫花地丁幼苗移栽方法,一般选用叶片在15-20之间的大中苗移栽,40株/平米。

紫花地丁幼苗叶片在5-10之间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平米。

紫薇种子的处理方法


紫薇适应性强,管理粗放,非常适合庭院栽培,现在各地栽培极为普遍。紫薇可用种子或是扦插手段繁殖。种子繁殖系数高,产苗量高,是大量繁殖苗木的好办法。

紫薇适应性强,管理粗放,非常适合庭院栽培,现在各地栽培极为普遍。紫薇可用种子或是扦插手段繁殖。种子繁殖系数高,产苗量高,是大量繁殖苗木的好办法。


紫薇花(详情介绍)

紫薇的果实在10-12月陆续成熟,熟后易开裂,种子散出。因此应待果实变黑后及时采种,采集后用手将果实逐个掰开,使种子倒出来;也可大量采集果实摊开晒干,然后捣碎果皮,搓掉种翅,或用水洗法选种,种子洗净后晒干、干藏于室内,播前20天用冷水浸泡3-5小时,捞出混沙1-2倍进行层积沙藏,置于温室内,增温保湿催芽,注意每天翻倒、补水,使种子均匀受热,待多数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白蜡种子的催芽处理方法


在苗圃生产中,常采用播种法培育白蜡小苗。由于白蜡种子休眠期长,春季播种必须先行催芽,催芽处理的方法有低温层积催芽和快速高温催芽。具体方法如下:

1、低温层积催芽。选势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背阴的地方挖沟,沟的深度原则上在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沟宽80cm,沟的长度视种子的数量而定。白蜡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2~3,先在沟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沙,再把种子与湿沙充分混合均匀,放入沟内,种沙厚度为50~70cm,离地面10cm加盖湿沙,然后覆土使顶呈屋脊状。每隔0.7~1m放一秫秸把,以利通气,一般处理时间为60~80d。

2、快速高温催芽。冬季未进行低温层积催芽的种子,可用40℃的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再浸泡2~3d,每天换水1次,捞出种子混以3倍的湿沙,放在温炕上催芽。温度宜保持在20~25℃,每天翻动,保持湿润,20d左右,露胚根和裂嘴的种子之和达到种子总数的30%时即可播种。

紫花地丁黄叶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一、光照不足

原因:紫花地丁喜光,光照不足或者长期在阴暗的地方生长,叶子缺乏光合作用就会引起叶子发黄的。

处理办法:如果因为缺少光照引起的黄叶,就要将它移至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

二、浇水不足

原因:紫花地丁喜湿润的环境。如果浇水过少,或长期未浇透水,植株就会因缺水而叶黄。

处理办法:浇水不足时或者看到土壤变干,就需及时补充水分。也可以通过喷水器在紫露草盆栽周围喷洒,补充水分,增加空气湿度。

三、施肥过少

原因:紫花地丁在生长期对养分需求较高,一旦施肥过少,植株缺少养分,也会使其叶子发黄。

处理办法:施肥不足时,及时补充肥料。在生长期施肥次数需要保持在每隔7-10天就施一次有机肥料。

四、病虫害

原因:紫花地丁易生虫患病。它容易惹来红蜘蛛侵害叶子。救治不及时,叶片就会慢慢地枯黄然后凋零。

处理办法:如果是红蜘蛛侵害叶子的话,可以用石硫合剂来喷杀红蜘蛛,再将它放在通风透光的地方,让植株慢慢恢复。

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种子常常带有细菌,为减少苗期病害,保证花苗茁壮成长,同时也增加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避免自己的劳动半途而废,因此,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

消毒

一般从市面买回的种子,用温水浸泡法就足够了。将种子放在60℃的热水中浸泡10至15分钟,然后将水温降至30℃,继续浸泡3至4小时,取出晾干就可以了。对于表面不洁、放置时间很长或已被污染的种子,可采用药液浸泡法。一般常用福尔马林100倍液,先用清水浸种3至4小时,然后放入药液中浸泡20分钟,取出用清水冲净。

催芽

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果菜类蔬菜种子发芽较慢,可进行催芽。催芽前必须浸泡种子,但浸种时间不宜过长。经试验,黄瓜用1至2小时,辣椒、茄子、番茄用3至4小时浸种较合适(包括种子消毒处理时的浸水时间)。育苗盘底垫几层纱布、滤纸或吸水的纸巾,用清水浸湿,把浸泡过的种子控去水,放在育苗盘中,置于28至30℃的环境中1至5天,直至种子发芽露白,即可播种。催芽期间,如种子干燥,可加水到育苗盘中,以保持浸润纱布等铺垫物,保持种子湿润为宜。

播种

直接播种的,直接将种子播种到大小适当的栽植容器中就行了。需要移植的,先选用大小适中的塑料盘、玻璃盘等容器作为育苗盘。容器中放入ph值适中的培养土(在园艺店或农艺市场就能买到),将菜种撒播到容器中,然后覆0.5至1cm深的土。切记种子太深将不会发芽。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是种子萌发的三要素。要将容器放在较温暖、通风良好的地方,并适当浇水(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每天浇一次水为适量)。

酢浆草与苜蓿的区别


一、品种不同

酢浆草属于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还叫做三叶酸、酸咪咪、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等,它是一种草本植物,高度大约10-35厘米左右,整个植株上面覆盖柔软的毛,茎部较为细弱,有的呈现直立状有的呈现匍匐状,看起来要比后者小很多。

苜蓿属于豆科、苜蓿属的植物,还叫做金花菜,种类非常的繁多,产量也较多。这两种植物看起来相似性比较高,但是从本质上就能区分开,不是同属于一个科属的植物。

二、叶子不同

酢浆草的叶子为掌状三出,小叶片上没有叶柄,形状为倒心形的,叶子的边缘比较的光滑,没有锯齿的存在,叶子质地较厚一些。

苜蓿也是属于三出复叶,但是它是羽状三出,小叶片的形状是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用手一摸叶子边缘,会发现上部分具有锯齿,并且质地比较薄。

三、花朵不同

酢浆草的花朵比较的规整,花瓣排列的较整齐。

苜蓿的花朵不是特别规整。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