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种植花草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风柜斗草药材鉴别方法及药用价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习用风柜斗草的药材鉴别

1、楮头红的性状鉴别:

全草多干燥皱缩,长约15cm。茎四棱形,直径1~2mm,无毛,表皮红色或棕色,偶有白色班点。叶对生,多皱缩破碎,黄色或黄绿色,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0~6.1cm,宽1.0~3.3cm,基部浅心形,边缘有细齿及缘毛。聚伞花序顶生,花紫色,直径约1.5cm;萼筒杯状,4裂片。气微,味酸。

2、肉穗草的性状鉴别:本品为团捆状,长5~10cm。展开的单个植珠,茎纤细,无毛;叶皱曲,或破碎,平展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1.5(~3cm),宽6~1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疏浅波状锯齿,叶面绿紫色,有疏糙毛,背面紫红色,无毛;具长叶柄。茎顶部具1~3(~5)花的聚伞花序,花红色或浅黄白色,花萼筒四棱形,具狭翅,顶端4裂,花瓣4,阔卵形,雄蕊8,等大,药隔基部有短距。蒴果杯形,具4棱。气微。以带根全草为佳。

3、叶底红的性状鉴别:直立亚灌木状草本。茎上部、叶炳、叶脉、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紫褐色短柔毛及长腺毛。叶对生,椭圆形、卵状心形或椭圆状心形,边缘有细锯齿及缘毛;叶背紫红色,两面被毛。伞形花序顶生,花紫红色或紫色。蒴果杯状。

二、药用植物楮头红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及药理探讨

楮头红化学成分通过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纸层析法试验结果表明。楮头红中主要活性化学成分有多糖、游离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皂苷、有机酸、酚类,鞣质等物质。

试验表明,楮头红中含有游离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酚类、鞣质类等物质,含量较高的多糖和较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这些成分有的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的可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作用;有的可抗菌抗炎;有的可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而有的可抵制癌细胞和细胞毒素、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这与楮头红的临床药效基本一致。

但是要掌握楮头红的临床用药机制以及药效与各类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对楮头红的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子结构鉴定和临床药理试验等研究。

Xzh52.cOM拓展阅读

风柜斗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图)


风柜斗草的品种为楮头红、肉穗草、叶底红三种。大部份地区以楮头红、肉穗草为主。主产地为江西、云南。

风柜斗草为我区民间习用,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单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泻火之效,是治疗急慢性肝炎、肺热咳嗽、蛇头疔、胃肠炎等疾病的珍稀名贵中草药。疗效确切,安全无毒付作用。

早在1989年福建省厦门地区就将其列入濒危动植物名录。然而,因为未列入大中专医药院校教程,所以许多人都还不知道风柜斗草的庐山真面目。

第一种:楮头红来源为野牡丹植物楮头红(sarcopyramisnepalensisWall.的全草

直立草本,高10—30cm。茎四棱形,肉质,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2.8cm,具狭翅;叶片膜质,广卵形或卵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微下延,边缘具细锯齿,叶面被疏糙伏毛,背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基出脉3—5。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1—3朵,基部具叶状苞片2;花梗长2-6mm,四棱形,棱上有狭翅,裂片4,顶端平截,具有流苏状长缘毛膜质的盘;花瓣4,粉红色,倒卵形,顶端平截,偏斜,另一侧具小尖头,长约7mm;雄蕊8,等长,花丝向下渐宽,花药长为花丝的1/2,药隔基部下延成极短的距或微突起,上弯;子房下位,4室,顶端具膜质冠,冠缘浅波状,微4裂。蒴果杯形,具4棱,膜质冠伸出萼1倍,宿存萼及裂片与花时同。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治肺热咳嗽楮头红15g,桑叶、冬青叶、竹凌霄、土百部各12g。水煎服。

2、治肾虚耳鸣、耳聋楮头红15g,响铃草、挖耳草、土党参各12g,石菖蒲、伏苓各9g。炖猪耳朵服。

3、治目赤羞明楮头红、光明草、草决明、野菊花各15g,蝉蜕9g,车前草12g。水煎服。

4、治风湿痹痛楮头红30g,箭杆风、火麻风、糯米藤各15g,独活、桂枝、淮通各12g。水煎服。(1—4方出自《万县中草药》)

第二种:肉穗草的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肉穗草的全草

小草本,纤细,高5—12cm,具匍匐茎,无毛。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形或近楔形,长1.2~3cm,宽0.8~2cm,边缘具疏浅波状齿,齿间具小尖头,3~5基出脉,叶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脉微隆起,侧脉不明显,绿色或紫绿色。有时沿基出脉及侧脉呈黄白色,背面通常无毛,有时沿侧脉具极少的糙伏毛,通常呈紫红色,极稀为绿色,基出脉与侧脉隆起;叶柄长3~11mm,无毛具狭翅。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稀5朵,基部具2枚叶状苞片,苞片通常为倒卵形,被毛,总梗长0.5~3(~4)cm,花梗长1~3cm,常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约3mm,具四棱,棱上有狭翅,先端宽而成垂直的长方形裂片,裂片背部具刺状尖头,有时边缘微羽状分裂;花瓣紫红色至红色,宽卵形,略偏斜,长3~4mm,先端急尖;雄蕊内向,花药黄色,近顶孔开裂,药隔基部伸延成短矩,距上弯,长为药室1/2左右;子房坛状,先端具膜质,冠檐具波状齿。蒴果通常白绿色,杯形,具四棱,膜质冠长出萼1倍;宿存萼与花时无异。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1月。

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治红痢:家阿麻15g,煨水兑红糖;2、治夏天腹泻:家阿麻15—30g,小血藤9g,煨水或泡酒服(1-2方出自《贵州草药》)

第三种:叶底红的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叶底红Phyllagathisfordii(Hance)C.Chen[Brediafordii(hance)Diels;OtantherafordiiHance]的全草。

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高可达1m。茎幼时四棱形,不分枝或极少分枝,茎上部与叶柄、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长腺毛。叶对生;叶柄长2.5~5cm;叶片坚纸质,心形、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5~13.5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钝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重齿牙及缘毛和短柔毛,两面被疏长柔毛和柔毛,下面通常带紫红色,基出脉7~9。伞形花序、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0.8~2cm;花4数,花萼钟状漏斗形,管长5~7mm,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狭三角形,长4~5mm;花瓣紫色或紫红色,卵形至广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仅外面上部及边缘被微柔毛,长10~14mm,宽6~8mm;雄蕊8,等长,长1.6~1.8cm,花药披针形,通常作近90°的膝曲,药隔膨大,下延,前后连成盘状;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先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被刺毛,毛基部略膨大,长6~10mm,直径8~12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治贫血野海棠30g,朝天罐15g,鸡或瘦猪肉120g。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2、治病后虚损,月经不调(野海棠)全草60g,酒水各半,煎服;或配梵天花、菜头肾、牛膝、朝天罐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闭经,白带野海棠30g,梵天花根、柳叶牛膝根各15g,水煎服。或野海棠30g,鸡蛋2个,同煮,饭前煎汤吃蛋。(《福建药物志》)

狗娃花有什么药用价值及功效(图)


狗娃花Heteropappushispidus(Thunb.)Less.;别名:布荣黑、其其格;分类:二年生草本花卉;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狗娃花属;盛花期:秋季。

狗娃花,菊科狗娃花属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花期7-9月,果期8-9月,多生于荒地、路旁、林缘及草地。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各省,也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朝鲜及日本。

狗娃花生于荒地、路旁、林缘及草地。海拔达2400米。

国内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各省,也见于四川东北部(城口、巫山、万县)、湖北、安徽、江西北部、浙江及台湾。生于荒地、路旁、林缘及草地。海拔达2400米。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蒙古、苏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朝鲜及日本。

生境:山坡,林缘,草地,路旁。

药用价值

【药名】:狗娃花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狗娃花的根。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疮痈肿毒、蛇咬伤。

【性味归经】:苦,凉。入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别名】:布荣黑(蒙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

【功效分类】解毒药

【主治】疮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疮肿、蛇咬伤。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花呈不规则球形,直径0.5~1cm。总苞片2层,长3~6mm,外层稍长,灰绿色,条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边缘舌状花一轮,花冠淡蓝色。长1~1.5cm,宽约lmm;中央管状花,多数,黄色,长约6mm。花冠常脱落,冠毛浅红棕色。气微香,味苦。以花朵大、花丝长、无破碎者为佳。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狗娃花皂苷(heteropapPussaponin)5、7、8,芸香苷(rutin),烟花苷,车桑子酸(hautriwaicacid)等。

采收加工

7~9月开花时采摘头状花序,除去总苞片,阴干。

应用价值

狗娃花可做花境材料或布置岩石园。也可做花境材料或片植于林缘、草地。

药理作用

狗娃花主治血热,包加热,天花,麻疹。

乌梅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


梅子里有个品种叫做乌梅,在我们生活中,乌梅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在平常也有很多人是喜欢吃乌梅的,有些人会把吃乌梅当成是一种习惯,一般人都知道梅子是有促进食欲的,所以平时如果食欲不好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吃一些乌梅哦,改善食欲不振的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乌梅的药用价值以及它的食用方法介绍,想了解的朋友们就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乌梅的药用价值:

抗氧化:如果人们希望真正的长寿,那就减少被老化的折磨,吃乌梅能够刺激荷尔蒙的分泌,这样能够预防老化,那么最好就每天食用一个乌梅。

清血: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实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调味品,吃含有这个的食物会使血液里面的毒素日益增加,时间久了,血液会不断地循环产生酸素,如果大家能够坚持每天食用乌梅的话是有助于排除血液以及血液活动量变成正常化,排除血液内过多的酸素。

增加能量:乌梅里含有能够帮助吸收酵素和维他命的柠檬酸,能够使新陈代谢增强和消除疲劳以及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乌梅的食用方法介绍:

一、乌梅汁:

首先把大概十颗的乌梅洗干净,在锅里面放四分之三的水,把乌梅倒入,用大火烧开,水沸腾之后把大火转为小火慢慢的煮,等到锅里汤水的颜色变成深棕色,乌梅肉化开后可以再加一点水,然后把汤汁煮干只剩一升的浓汁,接着加入一些冰糖,尽量少加一些,因为这个乌梅汁主要是以酸味为主。最后关火,盛出来冷却,放入冷藏室,如果要喝的时候可以按照一比三或者一比四的比例进行稀释,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蜂蜜,最后饮用。

二、姜茶乌梅粥:

这个食用的时候是根据《世医得效方》,使用的材料是生姜10克,绿茶5克,红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乌梅肉30克,粳米50克。准备好之后把生姜,乌梅肉,绿茶放水煮出汁去掉渣,然后加入粳米开始煮粥,等到粥糊糊的时候加入红糖就可以了。每天可以吃两次,这个粥的功效就是杀菌止痢和散寒。但是服用姜茶乌梅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温热型菌痢,最好不要食用。

好了,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乌梅几样药用价值,还有两种乌梅的详细食用方法,如果大家喜欢吃乌梅的话,也可以按照上面的两种食用方法来试一试哦。

射干药用价值


射干学名(Belamcandachinensis(L.)Redout),多年生直立草本。别名:乌扇、乌蒲、夜干、乌翣、乌吹、草姜,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苦,寒,有毒,入肺、肝经。为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解毒利咽,清热化痰,散热消结的作用。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药用信息(一)

功能主治

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

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

咽喉肿痛,喉痹不通

二便不通,诸药不效

腹部积水,皮肤发黑

乳痈初起

实用验方

射干麻黄汤: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络石射干汤:咽喉肿痛,咽物不得。

射干消毒饮:治麻疹咳嗽声喑,咽喉肿痛。

射干鼠粘子汤:宣肺利晒,泻火解毒。治疮疹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加味射干汤:喉痹肿痛

止咳化痰丸:止咳化痰,平喘。用于哮喘,痰盛,气急喉鸣等。

来源:该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药材

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有黑褐色斑,有斜向或扭曲的环状皱纹,排列甚密,上面有圆盘状茎痕,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质坚硬,断面黄色,颗粒状。气微,味苦。以肥壮、肉色黄、无毛须者为佳。

射干药用块茎,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能,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常规大宗品种,多年来一直畅销。由于用量不断递增,货源紧缺,价格不断上涨,发展射干势在必行,供应市场的不足。

鸡血藤药用价值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其根及茎为云南鸡血藤药用,补血行血,通经活络。

鸡血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茎里面含有一种别的豆科植物所没有的物质。当它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

鸡血藤为攀援状乔木、灌木或为高大木质藤本。花两性,且两侧对称,位于近轴上方形似蝶首的两片花瓣为旗瓣,两侧平行与蝴蝶翅膀极为相似的两枚花瓣为翼瓣,位于最下方形状有点像盟友蝶尾巴边缘合生的两片花瓣为龙骨瓣。鸡血藤花由紫色、玫瑰红色或白色花冠组成腑生或顶生的总状或圆锥状花序,串串悬挂在空中,恰似小蝴蝶,散发出浓郁的蝶恋花香,在空中争奇斗艳,随风飘荡。

鸡血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茎里面含有一种别的豆科植物所没有的物质,当它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因此,人们称它为鸡血藤。鸡血藤植物用途甚广,在庭园中供棚架庇荫,与紫藤有同样效果,但其花色更为艳丽,晚夏开花,冬季半常绿,更受欢迎。除供观赏外,藤和根供药用,有散气、活血、舒筋、活络等功效。

别名: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凤庆南五味子、顺宁鸡血藤、散血香、三月黄、白血藤、渣子树、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药用价值

功效作用

根及茎为云南鸡血藤药用,补血行血,通经活络。

1.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2.对凝血、纤溶的作用

3.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

4.抗癌作用

5.对脂质代谢的调节

临床应用

1.治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鸡血藤30g,黄芪15g,大枣5枚。水煎服。

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鸡血藤60~120g,鸡蛋2~4个,8碗水煎成大半碗,每日1剂,长期服用。

用药禁忌

阴虚火亢者慎用。

食疗价值

鸡轿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色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与红花桃仁、赤芍、地龙、黄芪、当归、丹参等配伍。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香附、益母草同用。

凌霄药用价值


凌霄花的功效:

凌霄花别名紫葳、芰华、紫葳华、苃华、陵霄花、堕胎花、藤萝花、吊墙花、杜灵霄花,凌霄花的功效: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凌霄花的作用:治血滞经闭痛经、崩中漏下、血热风痒,凌霄花用药禁忌: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凌霄花。

药名:凌霄花。

功效分类:凉血药。

科属分类:紫葳科。

别名:紫葳、芰华、紫葳华、苃华、陵霄花、堕胎花、藤萝花、吊墙花、杜灵霄花。

性味:味酸;性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

主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崩中漏下;血热风痒;疮疥陷疹;酒齄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煎汤熏洗。

来源: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

凌霄花的作用:

凌霄花甘、酸,寒。归肝、心包经,凌霄花能行血去瘀,凉血祛风。凌霄花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1、凌霄花治肺有风热:凌霄花半两(取末),硫黄一两(别研),腻粉一钱,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

2、凌霄花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脐腹疞痛,一切血疾:紫葳二两,当归、茂(蓬莪术)各一两。上为细末。空心冷酒调下二镇,如行十里许,更用热酒调一服。(《鸡峰普济方》紫葳散)

3、凌霄花治误食草药毒者: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处蒸熟,拣去花,只服豆三、五粒。(《履巉岩本草》)

4、凌霄花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5、凌霄花治大便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饮服。(《浙江民间草药》)

6、凌霄花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广利方》)

7、凌霄花治痫疾:凌霄花,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服。(《传信适用万》)

8、凌霄花治通身痒:凌霄花为末,酒调服一钱。(《医学正传》)

9、凌霄花治酒齄鼻:

方一、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调涂。(《岭南采药录》)

方二、凌霄花、山栀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百一选方》)

10、凌霄花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11、凌霄花治瘀血阻滞,月经闭止,发热腹胀:凌霄花9克,赤芍15克,丹皮9克,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2、凌霄花治皮肤湿癣:凌霄花9克,雄黄9克,白矾9克,黄连10克,羊蹄根10克,天南星10克。研细末,用水调匀外擦患处,每日3次。

13、凌霄花治久病疟母,肝脾肿大:凌霄花9克,蟅虫9克,鳖甲10克,大黄10克,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4、凌霄花治血热风盛的周身痒症:可单用凌霄花9克,水煎服;或用散剂酒调服;或凌霄花9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归尾9克,白藓皮10克,荆芥9克,防风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凌霄花用药禁忌:

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凌霄花。

草珊瑚药用价值


草珊瑚药用价值

性味:苦;辛;平

归经:心经、肝经。

功能: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肿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也有。药材基源:接骨金粟兰的枝叶。

采收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草珊瑚药用功能

药用部位全草,味辛、苦,性平。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疮疡肿毒肺炎、阑尾炎、急性蜂窝组织炎、肿瘤、跌打损伤、骨折等。近年用于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道癌等有较显著效果。常用量9~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以酒调敷患处。

草珊瑚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红雀珊瑚药用价值


红雀珊瑚的介绍

喜欢(0)红雀珊瑚Pedilanthustithymaloides别名:扭曲草、拖鞋花、百足草、红雀掌、青竹标、铁杆丁香、雀舌珊瑚、白花大苞苣苔

分类:灌木花卉

红雀珊瑚为常绿灌木,茎绿色,常呈之字形弯曲生长,肉质,含白色有毒乳汁。叶互生绿色,卵状披针形,革质,中脉突出在下面呈龙骨状。杯状花序排列成顶生聚伞花序,总苞鲜红色,花期夏季。全年开红或紫色花,树形似珊瑚,故称红雀珊瑚。雀舌珊瑚又称铁杆丁香,属大戟科、红雀珊瑚属。常绿灌木。茎绿色,常呈之字形弯曲生长,肉质,含白色有毒乳汁。红雀珊瑚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性喜温暖,适生于阳光充足而不太

红雀珊瑚的种植信息红雀珊瑚的知识常识红雀珊瑚的介绍红雀珊瑚为常绿灌木,茎绿色,常呈之字形弯曲生长,肉质,含白色有毒乳汁。叶互生绿色,卵状披针形,革质,中脉突出在下面呈龙骨状。杯状花序排列成顶生聚伞花序,总苞鲜红色,花期夏季。全年开红或紫色花,树形似珊瑚,故称红雀珊瑚。

雀舌珊瑚又称铁杆丁香,属大戟科、红雀珊瑚属。常绿灌木。茎绿色,常呈之字形弯曲生长,肉质,含白色有毒乳汁。

红雀珊瑚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性喜温暖,适生于阳光充足而不太强烈且通风良好之地。温度过高的环境,半阴条件也能适应。对栽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药用价值

【别名】:扭曲草、拖鞋花、青竹标、百足草、红雀掌

【来源】:大戟科红雀珊瑚属植物红雀珊瑚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

【性味归经】:酸、微涩,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生肌。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疖肿疮疡,眼角膜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养花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风柜斗草药材鉴别方法及药用价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