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喜欢花的人在生活中不乏痴迷者,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花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卉的经验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花槐的繁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香花槐,又名富贵树,原产西班牙,蝶形花豆科落叶乔木。双季槐颇富园林木本花卉之风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足以净化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富贵树,被称为21世纪绿色的黄金品种。

1生物学特性

香花槐属蝶形花、豆科乔木,树高10~12m,树干挺拔顺直,枝疏节长,树皮灰褐色至褐色。叶互生,17~19片,羽状复叶,椭圆形至卵圆形,叶面光滑,鲜绿色,比刺槐叶大。5~8月开花,我国南方可春、夏、秋连续开花。花序腋生,密生成总状花序,作下垂状,长8~12cm,花朵大小近10cm。花朵大、花形美、花期长、花量多、芳香宜人,香花槐既喜欢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优良环境,又可耐-25~-28℃的严寒,在我国除黑龙江外,从海滨平原到海拔2100m的高山,无论中性土、酸性土或轻碱性土壤均生长良好。从其适应性、易生性(根段或枝条均可繁殖)、速生性(当年苗可高达2m)、再生性(头年埋根成苗,次年可生出多株幼苗)和所具的优质蜜粉源、观赏、绿化、固沙、保土等经济、生态价值,决定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2繁育技术

香花槐花而不实,无种子可供繁殖,只能靠埋根段、插枝条或嫁接作无性繁殖。

2.1埋根繁育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的繁育方法,成活率85%~95%。

2.1.1备种。香花槐落叶后至春季在香花槐萌动前,即可引进种根,定植前以沙土埋藏保存,掌握好沙土湿度,既不能让根段脱水干枯,又不可水分太多而霉变腐烂。选用1~2年生香花槐主、侧根,直径0.5~1.0cm为宜。将侧根20~30cm处剪断,剪根量不宜超过侧根的1/2,以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及开花。

2.1.2整地育苗。育苗地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病虫传染源的沙壤土。4月初将根取出,剪成5~7cm根段,顺畦开沟,株行距一般定为20cm×30cm,然后将根段平放于沟内,覆盖细沙土3cm,浇透定根水,20d即可出苗。

2.1.3苗木管理。出苗后及时浇水,遇连续阴雨则应注意排水。幼苗期要及时拔草,抹掉侧芽,抹芽时要特别注意,1个根段上只留1个健壮芽,浅松表土,切勿伤及嫩弱短根。及时防治病虫害,适量施肥,久旱时则以清粪水抗旱,兼施追肥,促苗健壮。

2.1.4移植与管理。苗木于当年秋末落叶后或下年春季萌芽前移栽定植。按规划挖穴、施肥,栽植后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成活率一般95%以上。秋后树高可达2~3m,胸径3~5cm,第2年开花。香花槐树干挺拔、树冠开张、树形优美、花朵艳丽、香气袭人。

2.2枝条扦插繁育

(1)扦插时间与埋根育苗相同。(2)选取直径8~20mm木质化硬枝,剪成15cm长的插条;上切口剪平,距芽包1~2cm,下切口为45°斜口,距芽包5mm,用50mg/kg生根粉液浸泡下端(也可用“920”浸根处理)3~4h,捞出备用。(3)整地要求同前,整地后选宽度70cm地膜,铺垄宽60cm,垄距30cm的平膜,按20cm×20cm的株、行距,将枝条以45°角插入地膜内,每2垄架1小拱盆以增温保墒。(4)出苗后及时掏苗、封土,保持床土的温、湿度;高温时揭开棚膜两侧以通风降温;抹掉侧芽,加强肥、水管理,扦插苗当年可长到1~1.5m以上。

3栽培管理

香花槐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以湿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疏松的中性土为好,偏酸、偏碱性土亦能适应。香花槐耐寒抗旱,能耐-25~-28℃的低温,北方可露地栽培,栽培管理较为粗放,主要做好苗期管理工作。

幼苗生长出4~5片叶时,要人工拔草,苗木长至40cm可用除草剂。一般侧芽(心)长至3cm前掐去,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及笔直,长至60cm左右时,要预防大风导致苗木倒伏,可采用插棍捆绑来预防。苗木50cm以上时施肥,用尿素或二氨在雨前抛洒。每隔20d施肥1次。

4病虫防治

香花槐种根栽种前,防治地下害虫,用40%甲基乙硫磷1000倍液喷雾;香花槐幼苗要预防蝗虫或蚂蚱蚕食主干和嫩叶;进入夏季,注意防治香花槐苗尖和嫩叶部位的黑密虫,常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入秋前后,香花槐根干部位易患腐烂病或线虫蚕食,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淋灌防治。

XzH52.coM品读分享

海棠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海棠是观赏价值极高的绿化树种。树姿优美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观叶,可以种植于庭院、公园及道路旁,下面是关于海棠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借鉴。

1栽培技术

1.1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秋季深翻地35cm,翻地前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kg,之后耙平,做垅。

1.2定植

选购1年生苗木,按株行距0.8m×1.5m栽植,栽植前挖穴,栽后用土围成水盘,利于保水和浇水,栽植后马上浇1次透水。

1.3嫁接

1.3.1砧木。生产上为了节省成本,多选用嫁接方式繁殖苗木。采用“T'’宇形芽接。黑龙江省选择山荆子作砧木。砧木选择2年生无病虫害、健康的植株,6月中旬将砧木短截,在芽接前7~10剪去砧木根部距地面10cm以下的分枝。

1.3.2接穗。选择3年生以上,开过花,叶芽饱满的健康枝条,选好后剪去叶片,马上进行处理。

1.3.3接穗处理。接穗剪好后,用浓度50mg/L萘乙酸进行处理,将接穗根部5~10cm放入处理液中,处理20~30min,捞出待用。

1.3.4嫁接。用芽刀在选定的叶芽上方0.3~0.8cm处横切,长0.5~0.9cm,将1/3以上接穗的皮层完全切断。在已选好的砧木上切成T'’形,挑开砧木上切口,插入接穗,接穗叶柄朝上,插入后,使接穗上端同“T'’形横切口对齐,注意不要缠到叶芽和叶柄。嫁接5天后检查嫁接是否成活,成活以后,大约12天后将绑缚解除,以免阻碍结合部分生长。

1.4移栽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腐殖质肥沃的地块,整地,做垅。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小苗,按80cm×90cm株行距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挖穴,栽后浇透水,踩实。干旱天气进行移栽,要做水进行栽植,移栽苗木缓苗以后随时进行去除根部萌发的新芽,之后进行常规田间管理。

1.5田间管理

1.5.1水分调节。移栽苗栽植后,在缓苗前浇2~3次水,枝条萌发新叶后,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遇到干旱,及时补水,遇到雨季及时排水。栽植第二年以后,苗木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可减少浇水次数,入冬前浇1次封冻水,春季浇1次解冻水。

1.5.2除草、松土。植株生长旺盛期,杂草丛生,需要及时除草,除草结合松土一起进行,除草松土时注意不要伤及苗木,尤其是根系。

1.5.3施肥。植株进入生长旺盛,叶茂花多,无论是营养生长还是开花期,都需要定期施入一定的肥料。定植前施入底肥,亩施磷酸二氨30kg,腐熟的农家肥亩施1500kg。苗木新梢生长期、开花期、落叶前结合浇水各施1次N、P、K复合肥,亩施30kg,植株生长旺盛期前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施肥,促进枝叶生长。

1.6修剪

王族海棠属观赏海棠,尤以观叶为主。春季植株萌发前进行修剪,修剪时在整形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保留一些枝条,适当进行短截,不可重剪,剪除病虫枝、干枯枝、下垂枝、内膛枝、并生枝等。特殊绿化用苗,如作花篱或色块栽培时,应以控制植株高度、多促发新枝叶为主。

1.7病虫害防治

1.7.1病害。主要是黑斑病,发病症状为叶片上产生黑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其上着生深黑色的霉状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时,叶片颜色变浅,造成叶片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和修剪,清除病枝、叶,并集中烧毁。2)梅雨季节及时喷施1~2次6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种药剂交替喷施,连续喷施2次,10天1次。

1.7.2虫害。主要是黄刺蛾,危害植株的叶片,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叶片枯黄凋落、枝条枯萎,严重的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

1)晚上利用其趋光性,用弧光灯进行诱杀。2)植株休眠期人工摘除茧,并集中烧毁。3)一旦发生虫害,及时喷施55%杀暝松乳剂600~900倍液,或35%可湿性西维因粉剂400~600倍液,或70%晶体敌百虫1200~1500倍液。4)利用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等。

以上是关于海棠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如果各位想要种植好海棠,那么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药用鸡冠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鸡冠花又可以称为鸡髻花、老来红、芦花鸡冠、笔鸡冠、大鸡公花,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等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可治疗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咳血等症,种植前景十分广阔。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药用鸡冠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种植环境

鸡冠花喜欢温暖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度,种植时以深厚壤土为宜。

2播种

鸡冠花采用种子繁殖,每亩地种子用量为0.5-0.6kg,每亩地施入有机肥2000-3000kg、15:15:15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100kg。施肥后深翻土壤30-40cm,晒土6-8天,然后打埂作畦,畦宽2-2.5cm,畦面要平整。

播种前要选择颗粒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播种时在畦开播种沟,沟深5cm,播种后覆土踩实,浇一次水,大约7天后就可出苗。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时不用浇水,在中期进行松土。

苗高6-11cm时,拔出弱苗和生长过密的苗,按株距25-30cm定苗。

移栽后浇水,移栽株距为28-35cm,行距为35-45cm。

3.2营养生长期管理

营养生长期要做好中耕除草、水肥管理工作。

营养生长期需中耕1-2次,深度不宜超过5cm。

苗高25cm时,每亩地追施10-15kg尿素,施肥后浇水,同时还可以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或1%的过磷酸钙,提高鸡冠花抗病虫害能力。

鸡冠花忌涝,因此要少浇水或者小水勤浇,避免积水。

3.3花期管理

开花初期要保证充足的养分,每亩地施入复合肥15-20kg。

下雨季节要及时排积水,拔除杂草。

3.4病虫害防治

黑斑病防治:合理的种植密度,增施磷钾肥;下雨后要及时排积水;发病初期喷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

根腐病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则要及时拔除;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浇灌防治。

4采收

当鸡冠花部分果实发黑成熟后,就可以进行采收了,采收时剪下花序就可以了。

红叶碧桃繁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红叶碧桃是碧桃的一个变异品种,产于浙江、安徽、江苏长美花卉、山东、河南潢川等地。红叶碧桃性喜温暖向阳环境,适生温度15-30度,可采用播种、嫁接方式繁殖,多采用毛桃作砧木,今天小编就来具体说说红叶碧桃繁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一、砧木培育

①种子采集处理

10月选择毛桃充分成熟的果实,去除果肉,得出净种,在背风处阴干。可直接秋播或沙藏后春播,一般以沙藏层积后春播为主。沙藏层积处理:11月份在户外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阴背阳处挖坑,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层粗沙,再铺上5~10cm的湿河沙,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分层交替放入坑内,最后覆盖10cm的湿沙,并同时在坑的两侧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渗入坑内。

②圃地整理

选择水源和交通方便,地势略高、土壤深厚的田块作圃地,在秋冬季将圃地深翻1遍,在第二年2月每亩圃地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000kg,或腐熟的饼肥200kg,配过磷酸钙75kg/亩,用机械连续耙田3~4遍,将圃地充分耙平,肥料均匀混合于土壤中。人工按宽1.5m打线开沟做苗床,其中苗床宽1.2m,厢沟宽0.3m,厢沟深0.25m,为防止阳光灼伤幼苗,苗床多采用南北向,长度控制在15m以内,过长须开中沟,使围沟、中沟、厢沟“三沟”相通,以利排水和人员作业。为防止圃地产生病虫害,可在播种前用硫酸亚铁(15~20kg/亩)颗粒拌细土撒施,同时用3%的克百威(呋喃丹)颗粒撒施,每亩5kg。

③播种

3~4月,当毛桃种子大约有30%的毛桃种子开始萌动“咧嘴”时,可将种子用筛子筛出,去除霉种和杂质,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条播。开条播沟行距为30cm,条播沟深6cm,将种子均匀条播于沟中后覆细土5cm,并用稻草、松针、秸秆、锯末等覆盖保墒透气,浇透水。4月中旬前后,当有10%~20%左右的毛桃开始出苗时,揭去覆盖物,同时搞好清沟排淤,以防积水烂根。每隔10天用50%的多菌灵稀释1000倍液喷雾杀菌,并用2.5%溴氰菊酯稀释2500倍液喷雾以防治地下虫害。

1、嫁接繁殖

红叶碧桃嫁接主要采用枝接有单芽切腹接、切接,一般在3~4月份进行。芽接有“T”字形芽接,一般在6~7月进行。当对大树进行嫁接时,可将主要枝条进行嫁接,又称“多头换接”或“高枝换接”。

2、单芽切腹接

3月初,在红叶碧桃枝条上选择一个饱满芽,用刀将接穗两面削成长约2~3cm的斜面,接穗切削完成后,距离单芽0.5~1cm将接穗横剪断。选择1~2年生毛桃作砧木,距地面5~8cm剪断,用枝剪斜剪一个长约3cm的切口。将接穗插入砧木中,使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自下而上绑缚封闭,封闭至顶端后,返回向下缠绕,在起始位置打结。

3、切接

切接是红叶碧桃的主要枝接方式,多在3~4月进行。选择红叶碧桃生长健壮、侧芽饱满的枝段作接穗,将接穗下段用刀削成长2~3cm,剪留接穗5~6cm,留2~3个芽。选择1~2年生毛桃实生苗作砧木,在砧木基部距地面5cm处剪断,选择砧木较厚、光滑无节、木材纹理顺直的一侧,用切接刀在砧木的一侧的木质部与皮层之间,然后将长接穗的长削面面对砧木的大削面插入砧木的切口,使接穗削面两侧或一侧形成层紧密结合对准。接穗插入对准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砧木切口皮层包在接穗处加以绑缚,并注意用塑料带包裹好整个接口及砧木断面。

4、“T”字形芽接法

“T”字形芽接法在6-7月进行。采用红叶碧桃枝条作接穗,在叶柄下部0.7~1cm处下刀,向上斜切芽上方0.5~0.7cm处,然后再在芽上0.5cm处横切1刀,芽片长1.5cm左右,宽0.5cm,不带木质部,削成盾形芽片,以防风干。选择1-2年生毛桃实生苗作砧木,选树皮光滑的部位用刀刻成“T”字形,用芽接刀的骨柄轻轻挑开砧皮,插入砧木的切口内,使芽片的上面与T字形切口的上面紧接,之后用塑料袋绑缚伤口。

5、嫁接后管理

红叶碧桃嫁接后15~25天后检查其成活。对于接芽新鲜,或接穗上的芽已萌动或未萌动,但接口产生愈伤组织的,则说明已经成活了,而芽片干枯,或接穗干枯或发黑甚至腐烂,则表示接穗已死亡,需要立即补接。嫁接成活后砧木上住往还会萌发不少萌蘖,这对接穗生长不利,应及时剪去萌蘖,减少消耗养分。

二、苗期管理

1、松土除草

红叶碧桃嫁接幼苗,采用人工除草,用锄头或小铲将苗床及“三沟”中的杂草人工铲除,一般在5-7月每个月除两次草,8-10月每个月只需除1次草。

2、水肥管理

红叶碧桃嫁接苗春季土壤要保持时干时湿的原则,多雨季节要做好圃地的清沟排淤工作,夏季干旱要大水浇足,秋季少浇水,冬季不浇水。同时夏季浇水时,可以结合追肥同时接下,在6-7月份施磷、钾肥,并用清水洗苗,充分稀释融化,促进幼苗吸收。

3、追肥间隔

一般每隔15天追肥一次,连续追肥1-2次,可促进花芽分化。在8月后少量施钾肥,以促进红叶碧桃幼苗秋梢木质化,有利于红叶碧桃安全越冬。

4、病虫害防治

红叶碧桃病害主要有碧桃流胶病、缩叶病、穿孔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病害可用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虫害可用40%的氧化乐果稀释1000倍液喷杀。

三、修剪造型

红叶碧桃大树形状以自然开心形为主,在50~60cm处定干,促使萌发新枝,选择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留2~3个副枝。红叶碧桃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生长期修剪为辅。休眠期修剪主要是确定骨架,去掉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徒长枝等,生长期修剪主要是花后复剪工作及夏季择心促分枝,短截长花枝,节省养分,促使花芽饱满,花色艳丽。

木香薷繁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木香薷为唇形科香薷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又名华北香薷、紫荆芥、野荆芥。木香薷由于分布较广,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可应用于医药、香料工业、食品、园林绿化等领域,且易形成规模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形态学特征

木香薷株高80-130cm,多分枝,密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柄紫色,基部楔形,缘具锯齿;茎叶揉碎后有明显的薄荷香味,穗状花序生于枝顶,花小而密,花冠为唇形;小坚果为光滑椭圆形,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2生态习性

木香薷喜暖耐热,喜光耐阴;喜湿怕渍、耐干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质深厚的壤土或通风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

3栽培技术

3.1播种法

3.1.1整地及土壤处理:整地前浇一次透水,土壤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浓度为8g/kg。土壤深翻25~30cm,将表层土壤(约10cm厚)过1cm孔径的网筛。

3.1.2种子催芽处理:用50度的清水浸种24h,之后放入恒温培养箱25℃催芽,等70%~80%的种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种了。

3.1.3播种:4月播种,在播种沟内灌足底水,垫厚1~2cm培养土,营养土配制比例为河沙∶泥炭∶园土=1∶3∶3。将种子与沙按1∶2的比例混合播于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厚0.2cm的培养土。播种床面覆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

3.1.4撤覆盖薄膜:木香薷出苗期应每天观察出苗情况,幼苗出土以后将覆盖薄膜划开,同时用土固定两侧的薄膜,当苗出齐后,撤去薄膜。

3.1.5移栽:出苗后20天幼苗长到7-8cm时进行移栽,移栽后及时浇水并适当遮阴,缓苗3-5天后,撤去遮阴物。

3.1.6移栽后肥水管理:苗木移栽成活后,在进入速生期前坚持不旱不浇的原则,蹲苗15天;每天上午10及下午4适量喷水,保持床面湿润;木香薷的速生期,根据土壤湿度情况,每半个月浇水一次;速生期,每次灌溉前施1次氮肥,用量为每平米20g,并及时进行松土;9-10月份木香薷的花期,增施磷、钾肥。

3.2扦插法

3.2.1扦插时间:4月份进行扦插,可以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剪取1年生木质化枝条,用于制穗。

3.2.2扦插床的准备:搭设阴棚,要求床长7~10m,宽1.0~1.3m,高20~25cm,透光率为20%~30%,在床内铺设15~20cm厚的河沙。扦插前将床面耙平,浇透水,用50%多菌灵液进行土壤消毒。

3.2.3扦插方法:剪取1年生木质化枝条,截成长约15cm的插穗,插穗下端用利刀斜削成45°的光滑剪口。将插穗下部1/3用100×10-6ABT1号生根粉或吲哚丁酸浸泡6小时后扦插。扦插株行距5cm×5cm,深度为4-6cm,扦插后浇透水,同时喷施500倍多菌灵。扦插后每天喷水,保持基质湿润,棚内温度25℃~28℃,湿度90%~100%。

3.2.4移植:扦插1-2个月后,当插穗根系形成后进行移植,移植的株行距为30cm×30cm。

3.2.5移植后肥水管理:移植后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7月中旬前,结合浇水可追施氮肥2次;9月后适当控水,促使幼苗木质化,保障其安全越冬。

甜叶菊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甜叶菊为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1.3米,根梢肥大,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瘦果线形,花期在7-9月,果期9-11月。甜叶菊从其叶片中提取的糖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常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及制酒。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甜叶菊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特征特性

1、甜叶菊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地以肥沃潮湿且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为好。

2、甜叶菊喜温、耐湿、怕旱,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度。

3、甜叶菊属短日照植物,光照过长便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因此需进行短日照处理。

二、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

(1)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除去种子冠毛,并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杀菌12小时,然后晾干待播种。

(2)将苗床平整细碎,整地时施入腐熟有机肥,并用50%敌克松500倍液喷洒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3)播种时将种子直接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然后用木板轻压,使其与土壤结合紧密。

(4)播种后及时浇水,采用塑料小拱棚覆盖增温。

(5)5-7天出苗后,要注意控制拱棚内的温度、湿度。采用放风措施,将温度控制在20-25度范围内。

(6)当苗长出4片真叶时,开始放风炼苗,待长出6~8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大田。

2、田间管理

(1)大田栽植在5月中下旬进行。

(2)栽植前,开沟条施有机肥,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

(3)栽植株行距为15厘米×50厘米,每亩栽8500~10000株。

(4)缓苗后,苗高15厘米时进行掐尖摘心,促使其多分枝,提高产量。

(5)第一次追肥在缓苗后15天进行,第二次追肥在植株快速生长期(7月上旬)进行。每次每亩施尿素15公斤、硫酸钾15公斤,之后每隔1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可用高美施、美国神水、参美牌增产素等肥料。

3、病虫害防治

(1)甜叶菊主要病虫害有白绢病、立枯病、叶斑病、黑斑病、蚜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蛴螬、蝼蛄等。

(2)白绢病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茎基喷雾,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

(3)立枯病防治:用百菌清或多菌灵700倍液喷洒防治,或者用农用链霉素500万单位兑水15~25公斤喷洒,或者用用70%敌克松250倍液防治。

(4)叶斑病、黑斑病防治: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喷洒防治。

(5)蚜虫防治:用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洒防治。

(6)玉米螟、大豆食心虫防治:用敌杀死2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防治。

(7)地下害虫防治:在大田整地时,每亩施呋喃丹1.5公斤进行防治。

4、收获晾晒

在植株现蕾期(9月中旬前后)收割,收割要选择晴天进行。

杜梨繁殖及种植栽培技术详解(附病虫害防治)


杜梨属落叶乔木,我国多地均有种植,其具有抗干旱、耐寒凉、结果期早以及寿命很长等优点,通常作各种栽培梨的砧木。下面小编就和您讲讲杜梨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一、繁殖

杜梨可用播种、压条、分株、扦插等方法繁殖,生产中以播种繁殖为主。

1.种子繁殖

秋季采集种子,可放于阴凉的地方进行湿沙埋藏。翌年春天播种,苗床地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播种前5~6天把苗床和土垄灌足底水,待表面阴干后可带沙播种。播种前可进行催芽,待1/4~1/3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1.5~2g为宜。

2.分株繁殖

杜梨萌蘖性强,可于每年春天3~4月或秋天9~10月后进行分株。秋天分株可先进行假植,翌年春天栽植。如在春天分株,可立即分栽。

3.压条繁殖

春天3~4月份进行压条,翌年切离,即可分栽。

4.扦插繁殖

杜梨扦插生根率较低,采用嫩枝扦插时应使用蛭石作为基质,剪取10cm左右的半木质化枝条。插条上部剪平,下部斜切,插条上保留1~2片,扦插时采用ABT2号生根粉,可大大提高生根率。方法是1g生根粉用95%的酒精500ml溶解后,再加500ml蒸馏水(或凉开水)即配成1000ml的1000ppm原液,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50ppm的浓度使用,扦插前将枝条基部浸蘸2~4小时。

二、栽培技术

1.栽植位置

杜梨为喜光性树种,栽植地应选在向阳或半阳等光照充足的地方。

2.栽植方式

在华北地区移栽可选秋末春初截干种植,包装运输时可不带土球,只在根部沾泥浆即可,成活率高。种植穴可挖成1m×1m×1m,栽植穴中施入基肥。栽时将苗木放入穴中,填入细土踩实,然后浇水,并培土。栽后立支柱,以后隔5~7天再浇1次透水,连浇3次,然后封土保墒。

3.养护技术

生长期松土除草3~5次,及时灌溉施肥。栽植后2~3年内,每年除草中耕2~3次,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移植时可浇水1次,以后不浇水。在华北地区,每年入冬前浇透1次封冻水,春天及时浇返青水。

4.整型修剪

夏季剪去竞争枝和弱枝,效果较好,当年伤口可很快愈合,冬季不易受冻,冬季休眠修枝后易萌发丛生嫩枝。

5.病虫害防治

杜梨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黄刺蛾、天幕毛虫等。

对于锈病、白粉病,发生时应及时清除病落叶,并在发病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黄刺蛾、天幕毛虫,发生时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灭幼脲2000~25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2500倍液等药物。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梨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紫薇栽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紫薇是花期较长的花灌木,花色鲜艳,对美化环境有着特殊的功能,因此备受广大花友喜爱。同时紫薇还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粉尘的作用,因此常作为行道树栽种在道路两边,或种在草坪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紫薇栽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栽植技术

1.1栽培地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排水方便的地方。

1.2施足底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好,栽植前要保持根系完整,根部入穴填土踏实浇透,定植3天后补浇水一次,保证根部水分充足。

每年秋后,在根系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促进当年花序的发育。

2紫薇的修剪

紫薇萌芽能力强,丛生苗要注意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一般留2~3个主干为好,主枝5~6个即可。

冬季修剪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和内生枝,以使主干上部得到充足养分。

3紫薇的水肥管理

紫薇喜光,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生长衰弱。

紫薇耐旱怕涝,因此每年春季芽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要浇一次次返青水和冻水,下雨天做好排积水工作。

4紫薇的病虫害防治

4.1白粉病

4.1.1表现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小斑块;花受侵染后,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4.1.2防治方法

加强施肥;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及时摘除病芽、病叶、病梢;发病时,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2煤污病

4.2.1表现症状

植株发病时,在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黑斑,严重时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的正常生长,导致叶片提早落叶。

4.2.2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通风透光;对生长期遭受侵害的植株,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蚜虫、介壳虫等。

4.3紫薇褐斑病

4.3.1表现症状

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成不规则,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雨季发病严重。

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病斑,个别成不规则,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

4.3.2防治方法

深耕土壤,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君子兰盆栽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君子兰的花语是“温和而有礼”,还具有刚毅不屈等寓意。很多人都会养殖君子兰,家中最常见的君子兰养殖方法就是盆栽,那么君子兰盆栽在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下面关于君子兰的详细介绍,带你深刻认识君子兰。

1.生物学特性

君子兰为多年生草本花卉,不耐寒,又忌高温酷暑,喜半阴而湿润的环境,既怕冷又怕热。生长适应温度为15~25℃,花期应控制在15~20℃,当温度降到10℃以下时,植株生长发育缓慢,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当降到5℃以下时,生长发育受抑,降到0℃以下时轻者冻伤叶片,重者全株致死。温度超过30℃时,迫使休眠而导致花期短、花色淡,应进行通风降温,否则造成植株徒长,叶片细长且软薄。君子兰要求空气湿度为60%~80%,这样叶片颜色深呈嫩绿且短宽整齐排列;当湿度低于60%时,嫩叶片变浅变黄以至萎蔫,严重直至全株萎干而死;湿度大于90%,茎叶徒长;含水量在20%~40%,土壤含水量过大容易烂根。壤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性质土壤,喜通风且深厚肥沃疏松的腐叶土。君子兰根为粗壮而发达的肉质须根,叶深绿而宽大、革质、叶基部形成假鳞茎,叶二列叠生形似剑且全缘。花葶自叶丛中抽出,呈半圆或扁圆形伞形排列,花型漏斗状。花期全年,以春夏为主,果实浆果球形,每个果实中含种子1粒至多粒,果实成熟期约为10个月左右。

2.繁殖方法

君子兰北方繁殖多以分株繁殖为主,播种繁殖常见于南方条件接近于原产地气候的地带。将可进行分株的母株从盆中取出,去掉宿土和干枯的根系,用工具或人工将脚芽和母株的连接处分开,然后将伤口涂些草木灰,以吸干流液,防止腐烂,晾几个小时,略干后,再上盆栽种。应用分株繁殖最为广泛,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当温度能稳定在20℃左右均可,分株繁殖的植株遗传性最为稳定。

3.栽培管理

3.1施肥

君子兰所需的肥料主要有氮肥(腐熟的豆饼、花生饼、花生、芝麻、芝麻油渣、蓖麻籽等)、磷肥(发酵腐熟后的米橄、骨粉、鱼拱等)和钾肥(木炭、稻草、草木灰、稻壳灰等)。君子兰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结合无机肥,不能将肥料直接触根,以免烧根。根据生长特点把握施肥量,春、秋季时生长迅速,可施肥多一些,夏、冬季时应酌量少施或停止施肥。同时,观察施肥效果,冬季若新叶出现斑点、根系发黄,说明施肥过多,而新叶窄、薄且颜色特别浅则是缺肥的表现。

3.2浇水

君子兰喜湿润,在整个植株生长期间不能缺水,其具有较发达的肉质根,根内贮存着一定的水分,所以这种花也有一定的耐旱性。应根据其生长周期和季节不同控制浇水量和次数,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不干不浇,干则浇透,透而不漏”的原则。夏季高温加上空气干燥的情况下不可严重缺水,否则易造成盆土过干,使叶片发黄,花卉的根受到损伤,导致新叶萌发不出,不仅影响开花,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宜在夏季每天早晨或晚上用清水喷洒叶面及周围土壤,保持凉爽环境。浇水过多会引起烂根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故春秋季保持盆土湿润,冬季略偏干。拔箭时期,叶片上不能浇水,避免烂箭现象的发生。开花后适当减少浇水量,注意不要将水珠溅到花朵上,避免花瓣腐烂,花朵寿命变短。

3.3光照

君子兰属半阳性、喜阴花卉,喜散射光,对于光照时间要求不长,在强光、弱光条件下均生长不良。每年十一月到翌年二月可以不遮光,三月到十月根据光照强度选择遮光。夏季在通风遮阴处放置养护,遇烈日暴晒,会得日灼病,抑制生长。春秋应遮去中午强光,冬季放在室内向阳处、全光照射,阳光照射时间越长越好,对春节开花期弱光和散射光能延长花期。君子兰具趋光性,为使君子兰外形美观、叶面整齐,株型应侧视一条线,正视如开扇,要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经常转动花盆的方向。花盆室内摆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叶片平行于向阳窗,一种是将叶片垂直于向阳窗,其中后一种效果好于前一种。如叶子七扭八歪时,应采取光照整形为主,并辅助做人工机械整形。

3.4选盆和换盆

君子兰在生长过程中原来的盆不能适应其根系的进一步伸展,栽培时用盆应随植株生长而逐渐加大,如原来土中的养分已被吸收完全,也需换盆。陶瓦盆透气性良好,栽培效果较好,换盆时首先花盆口径要与君子兰叶片展开长度相近,其次栽入花盆时植株深度要适宜。换盆时应将老残枯死根剔除,注意保护根端不受折损,栽时人为舒展根群。换盆掌握在春、秋两季进行。

3.5温度控制

君子兰生长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君子兰的影响非常大。温度高于30℃时,出现叶片薄而细长,叶片变浅变黄乃至萎蔫。最低临界温度是0℃,如果温度在零度以下,可能会发生冻害,叶尖叶缘就会变黄,故温度管理是君子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夏冬季要对君子兰做好降温、防寒、防冻等措施。冬季控制室温,可以通过暖气、暖风机等加温设备增加温度,如温度达不到要求,可把花盆放在垫有木板的暖气片上,否则君子兰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叶片冻伤,叶片就会萎黄或出现“夹箭”现象。不仅影响了观赏效果,也不利于君子兰的生长发育。如果出现“夹箭”现象,需要增加室内温度。夏季温室的调节可以通过开窗通风降温,还可以对盆花周围场地及叶面进行喷水,起到降温和增加湿度的作用。在“抽箭”阶段,温度要高一些,开花期温度在15℃左右可防止出现“夹箭”现象,昼夜温差最好8℃左右,利于窜箭,否则花箭长不到适当高度就开花,也易形成“夹箭”。

3.6叶面养护

君子兰是一种花、叶、果皆可观赏的花卉,对于大花君子兰有“观叶胜观花”的特点。因此,应注意对叶面的养护,提高其观赏性。叶面光亮是其主要指标之一,如何使叶面光亮与以下因素有关:(1)保证根系发达不烂根,施肥要得当合理,科学地进行营养土中磷肥和钾肥配比。(2)保持湿度,注意叶面的湿润度,要每日向叶面进行喷水,最好为雾状水势。夏季高湿季节,每天早、晚各喷一次,目的是减轻叶片内部水分的蒸发。高温气候时为了防止叶片徒长伸长,通过喷水以达到减少叶片内部水分的蒸发,降低叶温,保护叶子。(3)要有足够的光照,春秋季节建议光照时间不要小于8h,夏季避免强光照射引起叶绿素的破坏,而到了冬季尽可能增加光照。采光时注意植株与太阳光的角度,避免叶子乱倾。如果叶子因为采光、射箭开花或坐果等因素造成变形,则需要及时整形。(4)观察叶面的情况,确定植株是否发生了病虫害,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君子兰的叶面达到叶宽比在4以内,叶端圆钝,叶脉突起明显是最佳的观赏状态。

4.常见问题和病虫害防治

4.1烂根

常见烂根现象造成的因素:(1)高温环境下长期大量浇水,使君子兰肉质缺氧导致烂根;(2)肥料使用过量,导致根部烧伤引起烂根;(3)盆土长期不换,土壤板结而不透气,根呼吸受阻导致烂根;(4)长期缺水导致根部枯萎浇水过多后导致根系腐烂;(5)生土中未腐熟的树叶以及其他有机肥,在盆中发酵产生热量烧伤根系或土壤选用不当。当出现烂根后君子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软、变黄,叶片呈水浸状。应采取相应措施:(1)将君子兰从盆中取出摘除烂根;(2)用高锰酸钾洗根部,消毒灭菌,也可用采用紫药水、木炭灰、稻草灰等方法涂抹伤口;(3)更换新的土壤并控制浇水量,同时加肥。

4.2夹箭

夹箭表现为花茎发育过短不能伸出叶片之外就开放。通常是由于温度偏低或浇水不当,施肥不足造成的。君子兰抽箭的适宜温度20℃左右,如果抽生花茎的时期温度低于l5℃,减弱了花茎的生长势。君子兰到了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增大,在这时期肥水不当,在缺水缺肥的情况下造成花茎生长不良。防止夹箭的方法是在君子兰抽箭时期升高土温到20℃左右并及时换土换盆。君子兰在抽箭期需水量比其它时期大,浇水应当多些,但土壤也不能过度湿润,土壤含水量以30%为宜。浇水时不要将水浇入两列叶片之间,进入生殖生长期增加施肥次数,增施液肥。

4.3日灼

君子兰易在散射光下生长,夏季在阳光下曝晒会杀伤叶片细胞造成日灼。故在户外宜放到遮荫、空气湿润、通风的场地。在室内应避免太阳光的直射。

4.4不孕不育

不开花的主要原因与光照时间有关系,君子兰在原产地光照时间不超过13h,而室内栽培的君子兰由于正常光照和灯光照明等因素,时间远超13h以上,预防君子兰不开花应控制光照时间在13h左右。而开花不结果的现象主要是授粉,君子兰雌蕊柱头高于雄蕊的花药,如果开花季节在冬春的室内,无昆虫传粉,则需要人工授粉,才有利于结实[吉山花瑶]。

4.5病害

君子兰常见病为软腐病、叶斑病和炭疽病。防治方法:(1)加强环境卫生养护工作,及时换土,注意土壤消毒,换土时把肉质根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再上盆;(2)注意通风透光,避免由于营养土和肥料未充分发酵、土壤消毒不理想和机械损伤;(3)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可选药剂: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注意肥水管理,提高生长势,增强抗病性。

4.6虫害

君子兰常见的害虫种类不多,主要是蚧壳虫、蜗牛、蚯蚓。当少量发生时可用软刷、破布或竹片轻轻清除和用布团蘸煤油抹杀,然后用清水洗净。发芽前可喷施1次3~5倍波美度石硫合剂,若虫期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l000倍液喷雾。对于蚯蚓,可用50%敌敌畏乳剂稀释液浇灌。

猬实繁殖方法及病虫害栽培技术


珍稀花灌木猬实怎么繁殖栽培?猬实平时主要分布在荒坡、林缘、路边、水沟或灌丛中,但是近年来在贵池老山、东至县的南部山区也发现有分布。据实地调查,一般零星分布在山区的路边、山谷的水沟边的灌丛中。下面带大家一起学习珍稀花灌木猬实的繁育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1苗木繁育

1.1播种育苗

1.1.1采种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待种子完全变黄后及时采收。猬实种子空瘪率高,千粒重为0.31g,种子饱满率为10%左右,发芽率也在10%上下,所以要根据育苗规模适当多采种。

1.1.2播种方法

(1)直播法

即种子采收后直接在圃地实施播种,这样可以减少种子处理工作量。但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一般要对种子进行净种等简单方法处理。

(2)温室播种法

将采集回来的种子轻轻揉烂,取出种粒,用水洗净阴干,用45℃温水浸种3h(因为猬实种子具有一定的生理休眠,而产生生理休眠的抑制物质存在于胚乳中,用湿沙贮藏或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其生理休眠)。捞出后用100mg/L赤霉素溶液喷一次,然后湿沙贮藏30d,待种子萌动后在简易大棚内进行播种。猬实的种子非常细小,所以苗床整地要精耕细作,床面要拍平。为了播种均匀,可以将种子与细沙进行均匀混合后,撒播于苗床,用火烧土薄薄地覆盖一层,厚度0.5cm左右,再在苗床上架设小拱棚并覆盖薄膜,不仅可以增加地温,还可以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播种15d后,即可发芽出土,待苗出齐后可撤掉塑料拱棚。因为在温室内培育,所以肥水管理一定要精细。当幼苗长到4~5cm时,可进行间苗,如果苗木分布不均匀,可结合间苗进行移植,移植后必须浇水,用细孔喷壶进行洒水。为了加快苗株的生长,在间苗后可追施一些肥料,施肥原则是量少而多次。

(3)春季播种法

果实秋季采收后先摊晒1~2d,然后脱粒、净种,放于麻袋中置于干燥通风处干藏。于次年3月份播种前,用45℃温水浸泡24h,捞出稍晾干,用ABT1号生根粉50mg/L处理40h,捞出后晾干,24h后将种子与细沙进行混合后播种,薄薄地覆盖一层细土。在苗床上架设小拱棚,再在上面铺设遮阳网。一般20d后出苗,30~35d苗木出齐。在阴雨天或傍晚撤去薄膜,遮阳网继续遮光,待幼苗长至3~5cm高时,可去掉遮阳网,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一般当年苗高可达30~50cm,培育2年,当苗高达到120cm以上时即可出圃定植。

1.2扦插育苗

因为猬实的种子质量较差,出苗不整齐,难以生产出质量较好的优质苗木,所以在生产上一般都采用嫩枝扦插方法来生产优质壮苗;而硬枝扦插成活率低,生产上一般不采用。扦插育苗的苗床以沙质壤土为宜。

1.2.1采条

扦插应该在花期过后20~30d内进行,当枝条直径达到0.3cm以上、枝条中下段开始木质化时,即可采集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穗,上部留2~3对叶片。如果插穗中上部两对叶片过大,可适当剪小,或只留上部两对大叶片,将插穗中下部叶片全部剪去,插穗下切口在节下约0.2cm处斜剪。为了防止插穗失水萎蔫,影响成活率,在采条、剪穗、扦插的过程中,可采取流水作业,一边采条、一边剪穗、一边扦插,在此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枝条的遮荫保湿。扦插时间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上中旬,因此在整个生长期中可多次采穗扦插,培育数量较多的苗木。

1.2.2扦插及管护

将剪好的插穗放入500mg/LABT1号生根粉浸泡下切口10s,然后按10cm×25cm的密度在苗床上整齐地扦插好,扦插深度在3~5cm。插后用细孔喷壶浇足水,苗床上架设小拱棚,并在拱棚上方铺盖遮阳网。苗床要保持湿润,一般20d后插穗开始生根,可掀开拱棚两头进行通风炼苗,再10d后撤去拱棚;可适当追施2次肥料,减少浇水次数。立秋后可撤去遮阳网,叶面喷施一些磷、钾肥,促使苗株木质化。秋分后扦插,由于气温下降,已不能满足嫩枝生根的要求,必须采取增温措施,苗床架设塑料大棚进行保温。当春季棚内温度逐渐回升到20℃以上时,插穗又继续愈合生根,到3月下旬或4月上旬时,插穗的根系已经基本丰满,叶芽已开始萌动,要适时移植。移植于大田的株行距为50cm×80cm,移栽时要保持根系完整,蘸泥浆,并进行枝条重剪,以减少叶片蒸腾量;同时苗床要架设遮阳网进行遮光,时间为7d左右,使移栽苗能尽快缓苗。苗木在大田环境中至少生长1~2年,当每株分枝达5~10枝以上、冠幅80~120cm、株高120~150cm,即可出圃定植。

1.3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一般是在少量繁育苗木时采用,主要是野生状态下的根蘖苗太少。分根繁殖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挖取猬实根部周围的萌蘖条,带根分栽;或者者将母株整株挖起,劈成几丛,每丛2~3个枝干并带有一些根系,最好带少量宿土进行栽植,加强水肥管理,容易成活。如果是秋季分株后,可以假植到春季栽植,更容易成活。

2病虫害防治

猬实的病虫害较少,一般在5~6月和秋季偶有蚜虫危害,可用10%的吡虫啉2000倍溶液喷杀。褐斑病也是猬实的常见病害,可用50%的多菌灵加70%的百菌清以1∶1∶500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15d左右再喷一次即可。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要侍弄好花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香花槐的繁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