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短距翠雀花》,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品种名称短距翠雀花

学名Delphinium forrestii Diels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毛茛科翠雀属

产地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株高可达40cm。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纸质,圆肾形,长2.3-6cm,宽4.7-8cm,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邻接或互相稍覆压,中央深裂片倒卵状楔形或倒卵状菱形,3浅裂,边缘有不等大锯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3裂,两面疏被糙伏毛;叶柄长5-17cm,被硬毛。总状花序长(5)10-15cm,有密集的花;轴和花梗被反曲硬毛;苞片叶状或不分裂,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梗长1.5-2(-5)cm,上部或顶端具小苞片;小苞片披针形,长9-12mm;萼片灰蓝色或有时带淡绿色,外面有糙毛和黄色短腺毛,上萼片船状倒卵形,长2-3cm,宽1.4-1.6cm,距通常比萼片稍短,圆锥形状钻形,基部粗3mm,其余萼片1.2-1.5cm;花瓣微凹;退化雄蕊在先端微凹,偶尔被疏睫毛;雄蕊无毛;心皮3,子房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花期8-10月。

生活习性:耐寒冷,不耐温热,为典型的高山花卉。生于海拔3800-4100m的陡崖上、多石山坡上、或杜鹃灌丛边。

应用价值:本种为翠雀属中海拔分布最高的种类之一,多数集中分布在寒冷、紫外线强的高山或亚高山地区,色彩艳丽,观赏价值高,可通过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等途径实现开发利用。

XzH52.com精选推荐

高翠雀花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高翠雀花,拼音:gāocuìquèhuā

拉丁学名:DelphiniumelatumL.

别称: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亚目:

科:毛茛科,亚科:金莲花亚科

族:翠雀族,属:翠雀属

形态特征

高翠雀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株高80-100cm,全株被柔毛。叶互生,掌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萼片瓣状,蓝色。多年生草本,高35~65厘米。茎具疏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圆,醑形,长2.2~6厘米,宽4~8厘米,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宽0.6~2.5毫米。总状花序具3~15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花期7-8月。

生长习性

高翠雀花喜凉爽通风、日照充足的干燥环境和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

高翠雀花图片

翠雀


翠雀别称

鸽子花(东北),百部草(河北北部),鸡爪连等。

翠雀的生长习性

翠雀生性喜好凉爽、日照充足的环境,在干燥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

生长要求排水性优良的砂质土壤,对水分要求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也耐旱、阳性,耐半阴,喜好温暖,但是禁忌高温炎热。

翠雀的价值

翠雀主要的价值就是当做盆景观赏

翠雀的花色大多是蓝紫色和淡紫色的,看起来清新素丽,其花的形状像是蓝色的飞燕一样落满在枝头上面,所以又称作“飞燕草”。

人们通常做盆景放在室内养殖,用来观赏。

据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在l7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了翠雀的园艺化的栽培,当做公共场所的观赏装饰花卉。

现在,全球已经种植出了数千个观赏品种,现在多被用来养在园林里美化园林,以及做绿化带用。

翠雀花的繁殖培养


翠雀(拉丁学名:Delphiniumgrandiflorum),别名:鸽子花、百部草,为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又名飞燕草、鸽子花。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忌炎热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等地。

翠雀以根、全草、种子入药。夏季采全草,去泥土,切段晒干;秋季采根和种子,晒干。

药性苦,温。有大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之功效。根治牙痛。全草灭虱。

全草有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用时注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50㎝左右。茎叶被柔毛。叶片呈掌状深裂至全裂,裂片线形。基部叶片有长柄,上部叶片无柄。顶生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花茎约2.5厘米,萼片呈花瓣状,与花瓣同色,下面的一片伸长呈狭椭圆形。花瓣2枚合生,栽培品种有重瓣型。花大美丽,有浅蓝色、深蓝色、肉色等多种。蓇葖果。花期5-6月,果熟期7-9月。

生境:草甸,草坡,灌丛,沟边,固定沙丘,林中,森林草原,山谷草甸;亦有栽培。

栽培:性强健,管理简单。喜光,也耐荫。

繁殖方法

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新芽长至15-18cm时扦插,生根后移栽,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扦插。

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当新枝长出l5cm以上时切取插条,插入沙土中。

播种:多在3-4月或9月份进行,发芽适温15℃左右。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间苗保持25一5Ocm株距。北方一般事先育苗,于4月中旬定植,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进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生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植株高大,易倒伏或弯曲,需支撑固定。

育种:欧洲一些Hamihaton国家于17世纪就开始园艺化栽培,至今全球已培育出数千个观赏栽培品种,并广泛用于庭院绿化、盆栽观赏和切花生产。

注意事项

切花主要特性:飞燕草对乙烯高度敏感,当其暴露在3徽升/升乙烯浓度下24小时,切花即受害。硫代硫酸银(STS)处理和1-甲基环烯(1-MCP)处理(详见附录)可以减轻处源乙烯危害,增加采后寿命。

采切发育阶段:当花茎上大部分的花朵开放时采切。

瓶插寿命:处理适当的切花瓶插寿命可达14天之久。

储藏和运输技术:

零售商和消费者处理方法

(1)收到切花后应再剪截,在pH3.5~4.0的温热净水中水合处理。如果切花先前未被硫代硫酸银(STS)处理过,应在水合处理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银(STS)。

(2)使用一种保鲜液湿储切花,储藏温度2~5℃。

(3)切花展示区不要过冷或过热,应避开风和成熟的水果。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黑斑病、根颈软腐病等。

用途:观赏花卉。另根、全草、种子入药,称飞燕草。

景观用途: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

翠雀花的繁殖栽培


花卉名称:大花飞燕草

别名:翠雀花

学名:DelphiniumgrandiflorumL.(原变种),DelphiniumgrandiflorumL.var.chinense(变种)

科属:毛茛科,翠雀花属

产地:原产西伯利亚及我国。

翠雀(拉丁学名:Delphiniumgrandiflorum),别名:鸽子花、百部草,为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又名飞燕草、鸽子花。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忌炎热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等地。

翠雀以根、全草、种子入药。夏季采全草,去泥土,切段晒干;秋季采根和种子,晒干。

药性苦,温。有大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之功效。根治牙痛。全草灭虱。

全草有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用时注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50㎝左右。茎叶被柔毛。叶片呈掌状深裂至全裂,裂片线形。基部叶片有长柄,上部叶片无柄。顶生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花茎约2.5厘米,萼片呈花瓣状,与花瓣同色,下面的一片伸长呈狭椭圆形。花瓣2枚合生,栽培品种有重瓣型。花大美丽,有浅蓝色、深蓝色、肉色等多种。蓇葖果。花期5-6月,果熟期7-9月。

生境:草甸,草坡,灌丛,沟边,固定沙丘,林中,森林草原,山谷草甸;亦有栽培。

栽培:性强健,管理简单。喜光,也耐荫。

繁殖方法

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新芽长至15-18cm时扦插,生根后移栽,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扦插。

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当新枝长出l5cm以上时切取插条,插入沙土中。

播种:多在3-4月或9月份进行,发芽适温15℃左右。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间苗保持25一5Ocm株距。北方一般事先育苗,于4月中旬定植,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进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生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植株高大,易倒伏或弯曲,需支撑固定。

育种:欧洲一些Hamihaton国家于17世纪就开始园艺化栽培,至今全球已培育出数千个观赏栽培品种,并广泛用于庭院绿化、盆栽观赏和切花生产。

注意事项

切花主要特性:飞燕草对乙烯高度敏感,当其暴露在3徽升/升乙烯浓度下24小时,切花即受害。硫代硫酸银(STS)处理和1-甲基环烯(1-MCP)处理(详见附录)可以减轻处源乙烯危害,增加采后寿命。

采切发育阶段:当花茎上大部分的花朵开放时采切。

瓶插寿命:处理适当的切花瓶插寿命可达14天之久。

储藏和运输技术:

零售商和消费者处理方法

(1)收到切花后应再剪截,在pH3.5~4.0的温热净水中水合处理。如果切花先前未被硫代硫酸银(STS)处理过,应在水合处理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银(STS)。

(2)使用一种保鲜液湿储切花,储藏温度2~5℃。

(3)切花展示区不要过冷或过热,应避开风和成熟的水果。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黑斑病、根颈软腐病等。

用途:观赏花卉。另根、全草、种子入药,称飞燕草。

景观用途: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

短距红门兰植物


学名:Orchisbrevicalcarata(Finet)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

学名:Orchisbrevicalcarata(Finet)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红门兰属Orchis

红门兰组Sect.Or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5-17厘米。块茎椭圆形或卵球形,长1-2厘米,肉质,不裂。茎直立和近直立,基部具1-2枚筒状、膜质鞘,鞘之上具叶。叶1枚,基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长1-3厘米,宽0.7-2厘米,上面深绿色,具5-7条近白色脉,在脉之间具暗紫色斑点,背面常带紫红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收狭、抱茎。花茎细长,直立或稍弯曲,花序具1-3朵花,长1.5-4.5厘米,疏生,常偏向一侧,花序轴无毛;花苞片小,宽卵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渐尖,较子房短很多,长不及子房长的1/2;子房细长,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0-12毫米;花紫红色;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状,长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张开,偏斜,卵状长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或钝尖,具1脉,常有羽状支脉;花瓣直立,斜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边缘无睫毛,具1脉;唇瓣向前伸展,外形为楔状倒卵形,长10-11毫米,中部宽10-11毫米,边缘全缘或微波状,无睫毛,基部具距,前部3裂,侧裂片较中裂片宽,先端钝圆,中裂片近四方形,先端圆钝,中部具微凹缺;距囊状,短,长约1毫米,末端钝。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1500-34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短距苞叶兰植物


学名:Brachycorythisgaleandra(Rchb.f.)Summer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

学名:Brachycorythisgaleandra(Rchb.f.)Summerh.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苞叶兰属Brachycoryt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8-24(-30)厘米。块茎长圆形,长1.5-2厘米。茎直立,密生4-6枚叶,基部具2-3枚圆筒状鞘。叶直立伸展,叶片椭圆形或卵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0.7-2厘米,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疏散,具3-10朵花;花苞片叶状,和叶等大或稍小,较花长很多;子房圆柱状,扭转,上部稍弓曲,连花梗长达1.5厘米;花较小,粉红色、淡紫色或蓝紫色;中萼片线状披针形,长7.5毫米,基部宽1.5毫米,直立,先端急尖,具3脉;侧萼片宽披针形,长达8毫米,基部宽3.5毫米,稍偏斜,先端钝,具3脉;花瓣斜卵形,长6.5毫米,下部宽2.2毫米,先端稍钝,具3脉;唇瓣近圆状倒卵形,先端常微缺,长0.7-1.2厘米,宽0.6-1厘米,基部具短距;距圆锥状,长3-4(-6)毫米,末端不裂。花期5-7月。

产地分布:

产于台湾、湖南(黔阳雪峰山)、广东(英德、乐昌)、香港、广西(阳朔、金秀大瑶山、罗城、崇左、龙胜、象县、隆林、马山、武鸣、桂平、昭平、贺县)、四川(米易、木里)、贵州(安龙、兴义)、云南(巍山)。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灌丛下、山顶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短距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limprichtii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

学名:Hemipilialimprichtii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可达37厘米。茎在基部具1枚膜质鞘,鞘上方具1枚叶,罕具2枚叶,向上具4-9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可达6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心形;鞘状退化叶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总状花序长可达11厘米,通常具10余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下面的1枚长约8-9毫米;花紫红色;中萼片卵形,舟状,长约5.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长圆状卵形,斜展,长6.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唇瓣近圆形或五角形,长10毫米,宽10-11毫米,边缘具不整齐的细齿,先端微缺或具不整齐的细齿,基部宽楔形,几无爪,上面被乳突状微柔毛,在基部近距口处具2枚胼胝体;距较短,长6-7毫米,向末端渐狭,稍弯曲;蕊喙卵形,长约2毫米。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贵州中部及西南部和云南中部。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山坡或开旷的湿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楚雄)。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短距翠雀花》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玻璃翠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