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侍弄花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竺葵工厂化育苗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栽培技术
天竺赛[Pelargonium hortorum)别名洋绣球,原产南非,是据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叶掌状有长柄,叶缘多锯齿,叶面有较深的环状斑纹。花冠通常五瓣,花序伞状,长在挺直的花梗顶端。花色包括红、白、粉、紫等,变化很多。花期由初冬开始直至翌年夏初。播种是草本花卉的最佳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是专业化育苗的发展方向。现将天竺葵工厂化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育苗与管理

春、秋季均可进行。播种基质使用按8∶1∶1混合的草炭土、姪石和珍珠岩。基质必须消毒,可以用百菌清进行消毒。基质PH值必须大于6.0,否则会引起嫩梢的发育不良、畸形,并出现钠、镁、铁的毒害。PH值调到6.2~6.5为宜。播种前先将基质浇透水,然后把种子均匀的播入穴盘中,覆盖细粒蛭石,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覆无纺布或塑料膜以保持水分,3~5天后去膜。播种育苗的管理分以下4个阶段:

(1)胚根萌动,子叶展出

此阶段需2d左右,主根长出1cm左右。此阶段基质的湿润尤为重要,种子萌芽,无需光照。湿度保持95%以上,采用细粒姪石覆盖种子,对于保持湿度具有很好的效果。基质溫度以23℃为最佳。低于22℃种子的发芽整齐度略低,25℃以上会导致种子暂时休眠。其间可以用 13-2-13-6Ca-3Mg的复合肥25~50mg/L,EC值为0.75~1.0,过髙会影响根的生长。

(2)根系生长到2~3cm,第1对真叶展出

此时,土壤中的氧气需求量较高,保持土壤略干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对促进根系生长很重要。如果根毛稀少,可以降低土壤湿度,温度降至18℃,增加Ca的含量。注意控制水分,保持干燥,使原本黑色的基质略显浅褐色。理想的温度应维持在21~24℃,用以Ca为基础的复合肥(13-2-13-6Ca-5Mg)和硝酸钾复合肥(15-5-15)交替使用,浓度为50~75mg/L。磷肥浓度低于7mg/L。天竺葵对铵态肥十分敏感,必须控制在10mg/L以下,防止徒长。EC值为1.0~1.5,光照强度为3500~45001x。

(3)根系长到3~5cm,苗高3cm左右,具有3~4片真叶土壤湿度最好

在24h内有干湿交替的变化,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幼苗生长的活动,但也要防止幼苗干枯。温度可维持在18℃~21℃。施肥同(2),但需要密切注意,防止铵态肥的上升而出现的生长虚弱,EC值为1.5~2.0,光照强度为4500~60001x,不能高于350001X。

(4)幼苗完成阶段,根系已完整,以待移植温度可降至16~18℃。施肥同(2),如小苗过弱,可增施含Ca复合肥。生长的调节主要通过光照、温度和水分管理,此时也可以用7500mg/L的矮壮素(CCC)。

2. 移植

用六盘育苗的通常可以直接移植,有2~3片真叶展开时需移植1次,待苗壮后再上盆。上盆采用12~15cm直径的盆。盆栽基质以轻质、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土壤空隙密度为10~20%。保持土壤湿润可以防止幼苗枯萎。盆栽管理的密度因品种而异:中子星品种毎1m2可以放25盆左右,灵感2000可以密一些,但常需采用矮壮素。

3. 环境控制

(1)温度

移植初期,即使在冬季,温度也要控制在21℃左右。生长期的日温需21~24℃,夜温在16~18℃为宜。温度的调节能控制生长,移植6~8周后,溫度可降为13~15℃,气温在0℃左右的冬季白天,温室内仍需在21~24℃,温度低生长时间会长一些,但往往可以形成良好的株型。花芽形成后可通过调节夜温来加速或延缓开花。

(2)光照

天竺葵喜欢充足的光线,具有长日照习性,天竺葵的生长与开花和光照的积聚量有关,光照量越多,生长量越大,开花早。幼苗移植2~3周后,光照强度宜3000~50001x,而14~18h的日照长度又有利于开花。

(3)施肥

天竺葵宜PH值6.5左右的盆土,pH值过低会引起一些艰巨的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和激素,严格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将成为今后杨梅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应用范围
盆栽宜作室内外装饰,也可作春季花坛用花。同时,还具有止痛、抗菌、伸进织疤、增强细胞防御功能、除臭、止血等药用价值。

XZH52.cOm精心推荐

天竺葵


天竺葵的别称

洋绣球、入腊红、石腊红、日烂红、洋葵、驱蚊草、洋蝴蝶

天竺葵的生长习性

天竺葵喜冬暖夏凉,冬季室内每天保持10-15℃,夜间温度8℃以上,能正常开花。但最适温度为15-20℃。

天竺葵喜燥恶湿,冬季浇水不宜过多,要见干见湿。土壤过湿,不利花枝的萌生和开放;长期过湿会引起植株徒长,花枝着生部位上移,叶子渐黄而脱落。

天竺葵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冬季必须把它放在向阳处。光照不足,茎叶徒长,花梗细软,花序发育不良;阳光不足花蕾往往花开不畅,提前枯萎。

天竺葵不喜大肥,肥料过多会使天竺葵生长过旺不利开花。

天竺葵的花语

天竺葵花语:偶然的相遇,幸福就在你身边。

红色天竺葵:你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粉红色天竺葵: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

枫叶天竺葵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枫叶天竺葵,拼音:fēngyètiānzhúkuí

拉丁学名:pelargoniumxhortorumbailey

别称:枫叶天竺葵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牻牛儿苗科,亚科:

族:,属:天竺葵属

形态特征

枫叶天竺葵幼株为肉质草本,老株半木质化;茎直立或呈匍匐状─蔓性;全株均有一股独特的味道。单叶互生,掌状浅裂或羽状浅裂,具有长叶柄。叶宽约5~8㎝。叶色褐色或红褐色,叶缘黄色或黄绿色,叶面有脉纹。叶色深浅会受光线强弱影响。每朵花有花瓣与萼片各5枚,单瓣,边缘平滑或呈波浪状繖形花序;花聚集成繖状,称为“假繖状花序”,花的形状从星状到漏斗状有各种形状,花色血红色。果实为蒴果。

生长习性

枫叶天竺葵生长强健易栽培,是天竺葵中耐热性最強的品种。

相关文化

枫叶天竺葵图片

观叶天竺葵


品种名称观叶天竺葵

学名pelargonium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牻牛儿苗科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天竺葵品种极多,有观花或观叶品种。观叶品种株高30-60cm,叶形有心形至圆肾形,掌状深裂或浅裂,叶面有各种斑纹色彩变化,酷似美丽的图案。

繁殖方法:可用扦插法,秋、冬季为适期。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需良好,光照要充足。秋冬至春季为生长期,施肥每月1次。平地栽培夏季高温需通风凉爽越夏。植株老化秋末需修剪,促使萌发新茎叶。性喜温暖,忌高温高湿,生长适温约为15-25℃。

应用价值:观叶天竺葵成株会开花,花色红艳美观。适于庭园美化或盆栽。

马蹄纹天竺葵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马蹄纹天竺葵,拼音:mǎtíwéntiānzhúkuí

拉丁学名:

别称:蹄纹天竺葵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牻牛儿苗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马蹄纹天竺葵全株被细毛和腺毛,具异味。茎肉质。叶互生,圆形至肾形,通常叶缘内有马蹄纹。伞形花序顶生,总梗长,花有白、粉、肉红、淡红、大红等色,有单瓣重瓣之分,还有叶面具白、黄、紫色斑纹的彩叶品种。花期5月-6月。

生长习性

马蹄纹天竺葵喜冷凉,但也不耐寒。忌高温,喜阳光充足,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不耐水湿,湿度过大易徒长,稍耐干旱。

马蹄纹天竺葵图片

大花天竺葵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大花天竺葵,拼音:dàhuātiānzhúkuí

拉丁学名:

别称:毛叶天竺葵、蝴蝶天竺葵、家天竺葵、洋蝴蝶、蝴蝶梅、毛叶石腊红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牻牛儿苗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大花天竺葵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茎直立,分枝。基部木质化,被开展的长柔毛。叶互生;托叶干膜质,三角状宽卵形,长8-10毫米,宽6-8毫米;下部叶柄长8-13厘米,上部叶柄较短,被柔毛;叶片圆肾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长3-7厘米,宽5-8厘米,边缘具不规则的锐锯齿,有时3-5浅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明显长于叶,具花数朵;花梗长不超过15毫米,被疏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长5-15毫米;花冠粉红、淡红、深红或白色,长2.5-3.5毫米,宽18-22毫米,先端钝圆,上面2片较宽大,具黑紫色条纹;子房密被绒毛。花期7-8月

生长习性

大花天竺葵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不耐寒。。

大花天竺葵图片

蔓性天竺葵


品种名称蔓性天竺葵

学名(P.peltatum L.Her.ex Ait.)Ivy Geranium

异名盾叶天竺葵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

产地原产非洲好望角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蔓性草本,长达90cm。茎细弱,光滑。叶卵形或倒卵形,光滑,革质,边缘具疏齿。叶稍肉质,形成5角状或5浅裂,阔卵形。花粉红色至白色,上部两枚花瓣具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喜阳光,但也较耐阴;不耐寒,不耐水湿;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主要用途:宜盆栽观赏,作为花篱也极为美观。

兜兰的工厂化栽培


栽培技术

1. 繁殖技术兜兰的种子不易萌发,但用分株象殖的周期比较长,且繁殖率非常低,远远不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要求。目前,兜兰类品种多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繁育新株。组培苗移栽时,注意不要弄伤根部,以免有伤口,病菌容易侵入。移植时先用水苔包住根,栽入3厘米的塑料杯或72孔托盘,放置到栽培架后立即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1000倍液一次性浇透。移栽的组培苗在管理过程中应保持适度温湿度,放置的地方要求光照弱一,比较阴凉,通风好,湿度要达到80%~90%。每天都用喷雾器向叶片喷水数次,两周后,每星期喷洒1次杀菌杀虫剂。4周~6周后新根基本长出,逐渐增加光照,每周进行1次根外追肥,可用水溶性的促根肥(氮:磷:钾=9:45:15)及与平均肥(氮:磷:钾=20:20:20),以稀释2000倍~3000倍浓度轮流喷洒。大约8个~12个月后,小苗根系发育良好,新根生长正常,并产生1心3叶时,可移植于6厘米软盆单株种植。2. 温室规模化生产(1)基础设施种植兜兰一般从组培苗到开花需要2年半,但如栽培环境较差的温室,常通需要4年-5年几时间,因此大规模化生产宜建造保温抗灾害性能良好的智能温室。栽培兜兰宜用周边多孔的兰花专用软塑料盆,小苗宜选用6厘米盆钵,第二年的中苗期可用8厘米~9厘米中盆栽植,第三年至成熟苗可根据植株大小采用不同型号的盆栽植,如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紫点兜兰、卷薯兜兰等,叶片均比较短,植株较小,宜用直径10厘米~12厘米盆种植;像带叶兜兰、美丽兜兰、飘带兜兰等植株比较大的,需选用较大的花盆。尤其飘带兜兰,附生性能比较强,最好选用口径为14厘米以上的胶盆中。(2)栽培介质兜兰喜欢偏酸性介质,适宜pH值为5.5~6.5,EC值应低于0.5ms/厘米,栽培基质宜选择疏松、透气性好、耐腐烂的材料,如地生型兜兰的栽培基质以山土:椰糠:木屑=3:1:1,附生与半附生兜兰的栽培基质以山土:椰糠:木屑=2:2:1,也可用兰石(或浮小石)、树皮块和苔醉3:3:1混合制成,或用椰糠:河沙=1:2或者小石块:小树皮或小木块(松树)=1:1或直接用苔鲜等材料填充,并应在使用前将基质彻底清洗、消毒,基质不能太酸或偏碱,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移瓶和换盆时,最好在10月前或次年4月后进行。栽培时先在盆底垫上约114的浮小石或碎砖块,以利于排水和通气。兜兰以浅栽为好,栽后将苗盘整齐摆放在栽培架中,并立即淋水,使栽培杯灌满为度,并在3天内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3)光照管理兜兰属植物所需的光照较其它兰花少,对光照的要求因种而异,大多数兜兰在野外生长于潮湿阴暗的林下,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结合温度条件进行对光照强度的遮荫管理,小苗营养生长期光照宜为8000勒克斯~10000勒克斯,中、大苗期的长短会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所栽品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如绿叶系的品种比斑叶系的品种需要较强光线,一般生长期光照度在13000勒克斯~15000勒克斯,其它的品种一般在10000勒克斯左右。光照过强时,用70%黑色遮阳网,内层为60%~80%黑色遮阳网,秋季不但日照时间短,日光也较弱,若仍用两层遮阳网,会使兜兰光照不足,应撤掉一层,保持遮光50%~60%。春冬两季可打开内层遮阳网利用外层遮阳网,保持30%的遮光率。(4)温度管理兜兰是一种原产亚热带的植物,但品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亦不同。叶片小、叶色变化多的种类,需较高的越冬温度;反之,叶片大、叶色纯绿的种类需要温度较低。越冬温度可保持在10℃~18℃。若温度过低,叶片暗淡枯萎,花芽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冻害或死亡;若温度超过20℃,则生长过快,不易开花。兜兰要求生长的日间适温在18℃~25℃,夜间温度在15℃以上,不管高温还是低温都会对植株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并降低观赏价值。因此,夏天高温时应对温室进行降温,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应进行保暖和加温措施。 (5)湿度管理 兜兰没有假鳞茎,其抗干旱能力比石斛兰、大花惠兰等要差,因此,忌根部干燥。生长季节除盆土浇水外,还应多给叶面喷水,并在地上洒水,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高温多湿时要注意通风。冬季室内干燥,必须进行地面洒水,以保证叶片和花芽的正常生长。 (6)水肥管理 兜兰的根为肉质根,植株积水过多易造成烂根,因此浇水要做到干透、湿透的原则。当基质表面干了就要及时浇水,一般4天~7天浇水1次,春秋两季相隔时间长些,夏季相隔时间短些。浇水最好用水管,浇水时从花盆周边注水,使水逐渐向下方和中心浸注,不能猛地倾注于叶束中心,也不要让水溅起盆土污染叶片。水要浇透全盆,表层有水,下层不透。喷水方法是用喷壶或花洒在叶面上喷水,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和水分,又可清洗叶面。在花蕾苞出现后,不能淋水于出蕾的基部,否则会使花蕾枯死。花朵开放后,千万不能喷水于花朵上,否则会使花朵在几天内烂掉。 兜兰在温度高于15℃的进入生长季节,施肥时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会更加繁茂。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 施用时要根据兜兰的不同生长期,调整氦、磷、钾的比例。在小苗生长期,以N:P:K=9:45:15的混合肥,浓度3000倍~4000倍液。1个~2个月后,小苗根系发育良好,新根生长正常可施用以氮磷钾比例为30:10:10的肥料,浓度为1500倍~2500倍液。中苗期应施氮磷钾比例为20:20:20的肥料1500倍~2000倍液,每周1次,大苗期施肥浓度可以加大,氮磷钾比例为10:20:30,配成1000倍液,每隔两周施1次。在花芽抽出前2周,可向叶面喷施些磷酸二氢钾及少量的Fe、Mn、Zn等微量元素,以促进生长和花芽的发育成熟。开花期应改施氮磷钾比例为10:30:10的复合肥1000倍~1500倍液,每周1次。对于采用树皮或苔藓等盆栽的兰苗,缓释肥料既可作为基肥放在基质下部,也可作追肥撒在盆面,让植株慢慢吸收。若施用有机肥,浇肥时勿将肥施到叶面上,否则易引起叶面腐烂。 (7)通风管理 兜兰类植物大多生于空气流通的环境下,通风如果不良将会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易引发病菌滋生。因此温室栽培时,室内温度与湿度过高时要及时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进行排湿。同时,定期调整植株间距,盆与盆之间要适当调整,不可太密,以确保植株通风透光。若出现软腐病,幼叶和嫩芽逐渐变黑枯死的植株,这是由于湿度过高引起的,发现这种现象后必须立即停止叶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并喷洒抗菌剂。 (8)催花 兜兰的花芽分化则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短日照条件下,可促进其开花。有不少兜兰品种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可根据品种特性,调控其夜温范围,一般日夜恒温要在12℃~14℃之间,并要维持1个月以内。 当花芽出现后,加强水肥的管理,并提高些光照强度,以恢复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建议施肥最好是兰花专用缓效开花肥,可保证兜兰植株开花质量好。灌根施肥时避免接触花芽,浇水还应避免过湿和直接喷水到花芽上。光照强度通过覆盖遮光网保持白天光强在10000勒克斯~15000勒克斯,温度22℃左右。当花芽抽出约10厘米左右时,应根据品种需求设立支架,避免花茎倒伏或弯曲。催花后,约3个月后可开花。病虫害防治 兜兰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注意通风,及时检查,并清除病株残叶;兰株宜定期杀菌,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霉素类的杀菌剂最好不用,尤其是四环霉素,容易对植株叶片产生药害。 兜兰主要的病害有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花腐病等;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腐病、萎蔫病、根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是苗期最严重的病害,在中、大苗期也时常发生,及时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应多通风,避免过高的温度与湿度,并应注意氮肥不能过多或盆中植料太湿及移栽过程机械损伤。防治该病可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药剂进行轮流使用。发生病害时,应先剪除病叶,然后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的混合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生真菌性病害后,要剪去被感染的组织,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物有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硫酸铜液等,不同的药物应交替使用,一种药物使用次数不可超过3次,以防产生抗药性。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如果病害较重,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兰花必治800倍液混合喷洒,每隔10天~15天1次,共喷3次~4次。 兜兰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红蜘蛛、蚜虫、蜗牛和蛞蝓等。一旦发生可使用专杀介壳虫、专杀螨虫、专杀蚜虫的药剂等喷雾防除。蜗牛与蛞蝓常在日落后出来活动,危害兜兰幼苗,可用6%的密达颗粒剂放于花盆的周围,由于该药剂见水后易失效,应在浇水的前1天傍晚放药。

花卉大全《天竺葵工厂化育苗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向日葵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