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地黄瓜与波斯菊高效轮作繁种模式及栽培技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地黄瓜因不需要搭架栽培而得其名,果皮绿色大而肉厚,表皮少刺,鲜食、腌制均可,品种以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的地黄瓜四叶系和地黄瓜NO.1为主。波斯菊适应性强,易栽,成本低,收效快,环境效益好,在花卉景观的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品种为日本引进原种,以早花明红、早花深红为主,品种具有有较强的耐热性。

2. 茬口安排

地黄瓜于3月下旬播种育苗,4月中旬移栽定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波斯菊6月中下旬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上旬开始陆续采收种子,初霜来临时收获结束。

3. 关键栽培技术

(1)地黄瓜繁种栽培技术

①育苗及苗期

管理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播前先浸种2小时,再催芽,催芽温度25℃~28℃。也可干籽直播。播前,将育种钵浇透水.播种后覆盖1~2cm厚的营养土,细喷少量水,加盖小拱棚。出苗后。要注意通风,防止烧苗,苗床湿度要低,一般每隔10天浇一次多菌灵或防霉宝,并注意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②覆膜畦垄栽培

定植前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三元复合肥100kg,深翻细耙,将翻犁好的地整成连沟3~3.5m成宽的畦垄,每垄两边各栽一行,或者连沟1.5m宽的垄,每垄中间栽一行。畦垄整好后,将地膜覆在畦面上,地膜边缘用土填压好。苗龄3~4叶时即定植,株距0.45m,打穴栽苗、穴深度要略大于营养钵高度,培土后不要用手挤压。移栽活颗后放蔓前,每5~7天浇一次稀粪水。

③摘心与摘果

主蔓5~6叶时,把心摘除,留4片真叶,并追施尿素每亩10kg。一般留有4个一次分枝,人工均匀分布。每个分枝靠近基部最早结的1~2个瓜都要摘除。

④采收与晒种

当瓜表皮呈黄色。出现网状花纹时即可采收。将瓜放在通风阴凉处5~7天后,再削瓜取出种子,瓜子装人塑料桶内(不能用金属盆),发酵12~24小时后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将漂洗干净的种子经脱水后,晒干即可。精选后的种子,要集中放在布袋中,布袋外再套一层塑料袋,以防种子吸湿。

(2)波斯菊繁种栽培技术

①育苗及苗期管理

波斯菊6月中旬开始育苗,每亩大田需要苗床15m2。苗床整平后浇透水,然后把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再盖上lcm厚的营养土,播后保持土壤湿润,苗床上加盖遮阳网有利于保湿。出苗后揭去遮阳网,根据苗床墒情适时浇水。在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及时间苗,苗太密易徒长,形成高脚苗。

②整地及施肥

收获地黄瓜的地块,及时清理残余枝叶,按比例用多菌灵或其他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同时用辛硫磷或敌百虫拌麸皮消灭地下害虫,然后及时深翻晒地。每亩用40~50kg复合肥做基肥(撒施),做成连沟宽1.5m的畦垄以备定植。

③定植及田间管理

苗龄20~25天、叶龄5~6叶时移栽定植,每垄栽3行,行距0.4m,株距0.35m,具体密度根据播种移栽期而定,早栽稀一点,迟栽密一点,每亩株数控制在3500~4000株之间。移栽时根部要带土,栽后浇透水。

植株活棵后追施1~2次稀粪水,及时松土除草波斯菊生长旺盛,植株容易倒伏。为了减少田间采摘次数,防止倒伏,促进开花整齐,7~8叶时,将主枝顶部打去摘心,以促进分枝的发生。

波斯菊生长期正值雨季,要及时防水排涝,雨天要防止田间积水。尤其是中后期积水会诱发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前期要少浇水,促进根系生长。遇长时间干旱,中午叶片连续几天萎蔫时,要及时沟灌,但灌水不要没过垄面。

④采种

波斯菊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30天左右,当花球呈褐色,种子也呈褐色并略有裸露时,带5~7cm花茎采摘。在连秆收割前,每隔2~3天采收1次,连续采收5-6次。下初霜时,将花球一齐收割后熟,晒干后脱出种子。风干精选清除杂质,种子水分降到8%以下时,装入袋中贮藏。

病虫害防治
苗床出苗后,移栽前各浇一次防霉宝和敌杀死混合液。育苗移栽时每亩穴施呋喃丹1kg。中后期视发病情况用1~2次粉锈宁,并防治1~2次地下害虫。

应用范围
波斯菊株形高大, 叶形雅致, 花色丰富, 有红、白、粉、紫等色,适于布置花镜,在草地边缘,树丛周围及路旁成片栽植作背景材料,颇有野趣。重瓣品种可作切花材料。适合作花境背景材料,也可植于篱边、山石、崖坡、树坛或宅旁。

xzH52.Com阅读延伸

浅谈波斯菊的露地栽培与管理


栽培技术
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菊科秋英属,别名秋英、大波斯菊,为一年生草本花卉。园艺变种有白花波斯菊、大花波斯菊、紫红花波斯菊,园艺品种分早花型和晚花型两大系统,还有单、重瓣之分。

1. 波斯菊露地的繁殖

(1)繁殖时间

波斯菊有播种或扦插两种,主要以播种为主。播种方法:晚霜后露地直播,18℃~25℃下,播后6天发芽,生长迅速,播种至开花约10~11周。早春播种,5~6月开花,7~8月播种,则10月份就能开花,且株矮而整齐。也可在初夏用嫩枝扦插繁殖,或在生长期间可扦插繁殖,于节下剪取15cm左右的健壮枝梢,插于砂壤土内,适当遮阳及保持湿度,5~6天即可生根,容易成活。

(2)播种繁殖方法

①整地作畦

整地作畦是大部分露地花卉在种植前进行的工作,整地作畦的质量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疏松透气,利于土壤保水和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的生长。整地还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菌和杀草的作用。波斯菊根系较浅,整地深度一般控制在20~30cm,并根据土壤质地,砂土宜浅,黏土宜深。翻耕前在土壤表面撒入有机肥和泥碳土,同表土一并翻入下层土中作基肥,同时改良土壤。

②浸种

播种前先将种子进行浸种,浸种可保证种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吸足水分。有凉水浸种(25℃~3O℃)和温水浸种(50℃~55℃)两种。温水浸种较冷水好,时间短,采用温水浸种,种子浸泡12h,在浸种之时,为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氧气,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促使种子萌发。浸种时间不宜过长,种子易腐烂。

③播种

波斯菊的种子比较小,可采用撒播法与条播法相结合,先以20cm沟距挖环沟,为防出苗过密,可以按10∶1比例掺入细砂与种子搅拌后一起播入。种子播后覆盖一层细土,可保护种子,不易被水冲走,又可保水保温利于种子萌发。覆土的厚度,以见不到种子为宜。

④播种后管理

浇水也是种子发芽率高低的一个环节。种子播种覆土后进行浇水,细孔喷壶充分喷水。隔天漫灌及喷雾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3~4天就可发芽因根还浅依然采用漫灌和喷雾,以防水冲走或溅起。在秋季,比较的干旱,在播种前对播种地充分灌水,待水分渗入土中再播种覆土,这样可较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在春季,雨水多时应有防雨设施,种子发芽出土后,应撤去覆盖物,以防幼苗徒长。

2. 栽培管理

(1)间苗

要及时的进行间苗,去掉生长瘦弱的苗及混杂其间的变异品种苗,使幼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分布均匀。间苗分几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幼苗出齐,子叶完全展开开始长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在3~4片真叶时进行,由于密集的一丛地下的根系是互相串联的,为了不牵动留下的幼苗,损伤幼苗的根系,不影响生长,可一丛丛的拔掉,留下单株或两株生长茁壮的苗。间苗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每次间苗量不宜过大,及时查看及时间苗。间苗后需对幼苗进行一次浇水,使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一次间苗为定苗,拔除生长不良,留下茁壮的幼苗,扩大幼苗生长空间,利于通风、光照,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在间苗同时结合补苗,有的稀疏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要带土挖苗,随挖随种。到第二次间苗就要结合摘心进行。

(2)摘心

幼苗4片真叶时可摘心,摘除枝梢项芽,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多开花,并能控制植株的高度使全株低矮,株丛紧凑,还能适当延迟花期。由于秋季播种的植株相对较矮,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可先后进行两次摘心,间隔10天:而在春季播种的植株生长比较快,大概5天左右就要摘心一次,前后进行多次的摘心,在夏季进行两次修剪使之矮化。在夏季一旦缺水叶片及叶柄会皱缩下垂,特别是老叶和下部的叶子现枯黄脱落,严重枯萎死亡。

(3)水肥管理

①浇水

春季播种的波斯菊,当幼苗长到4片真叶时,这时候生长得很快,由于春季雨水多,为了控制幼苗徒长及高度,只能在出太阳天放晴时,土见干见白才浇水。而秋季播种的波斯菊就不一样了,福州的秋天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雨水少,这时候幼苗生长缓慢,当幼苗长两片真叶开始隔天浇灌,这时幼苗比较矮小,减少摘心次数,就进行一次的摘心,并结合追肥来促进幼苗生长。

②施肥

在整地作畦时,施以有机肥作为基肥,在生长期施追肥。有机肥肥效长,养分完全,还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一般作基肥使用,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和消毒,以防烧伤植物根系,传播病、虫害等。在波斯菊播种前整地作畦时,可用鸡粪泥碳土拌入土壤中作基肥。特别在秋季播种的,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幼苗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肥料,以促进根系发育,加快幼苗的生长,在第一次间苗后,或结合摘心进行追肥,并结合浇水,用过磷酸钙多次追施肥,有助于花芽分化,还能促进提早开花结实,使茎发育坚韧,不易倒伏,提高抗病能力。而在春季播种的幼苗生长很快,为控制植株的高度,就要限制施肥与水分。

(4)光照

光照对波斯菊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开花多,花也大。光线不足,枝叶将生长不良,徒长而且枝干细长易于倒伏。生长缓慢甚至不长,枯萎死亡,因此选地应在向阳的地方。枝、病、虫枝及上部的侧枝,以达到树冠下可见分布均匀的网状光照。同时把保持营养枝与结果枝的合理比例作为全年果园枝梢管理的重要环节。

病虫害防治
其主要的病虫害常有叶斑病、白粉病危害。可用50%托布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酒。虫害有蚜虫、金龟子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2500倍液喷杀。炎热时易发生红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

应用范围
波斯菊植株高大,花朵轻盈艳丽,开花繁茂自然,有较强的自播能力,成片栽植有野生自然情趣。可成片配置于路边或草坪及林缘或作花境、花篱、花丛、也可作为地被、切花川。因此,近年来波斯菊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花化的重要园林材料之一。

大波斯菊


品种名称大波斯菊

学名Cosmos biplinnatus Cav.

异名大波斯菊

英 文 名秋英

植物种类 一、二年生花卉
生物分类菊科秋英属

产地原产墨西哥。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直立茎,有分枝,无毛或微有柔毛。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或丝状线形,全缘。头状花序单生。花序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近革质,淡绿色,具深紫色条纹,上端长渐尖。内苞片椭圆状卵形,膜质,与外层近等长。托片平展,上端成丝状。花序上有舌状花8个,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等多种色彩,舌片椭圆状倒卵形,有3~5钝齿。花序中部的管状花黄色。花柱具短突尖的附器。瘦果,黑紫色,长宽线状,上端具长喙,有2~3个尖刺。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喜阳光、不耐寒、怕霜冻、忌酷热。耐瘩薄土壤,肥水过多易徒长而开花少,甚至倒伏。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一般能自播繁衍。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6月。幼苗具4~5片真叶时移植,并摘心, 也可直播后间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 则生长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过肥,枝叶易徒长,开花减少。波斯菊为短曰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下植株仅少量开花,而枝叶极繁茂,至秋季短日照下才大量开花。因此,常在夏季枝叶过高时修剪数次,可促其矮化,入秋仍可如期开花。也可于7~8月播种,植株矮小而整齐,秋季正常开花。波斯菊性强健,容易栽培管理。肥水不能过多,否则易徒长倒伏,且开花少。7~8月高温期间开花者不易结子。种子成熟后易脱落, 应于清晨采种。

应用价值:花大而美丽,花期长,是常见的夏季草花。适应性极广,适于布置花镜,在草地边缘,树丛周围及路旁成片栽植作背景材料,颇有野趣。重瓣品种可作切花材料。全草可供药用,味微苦辛、性凉。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去瘀生新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腮腺炎、乳腺炎、眼痛、牙痛等。

波斯菊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波斯菊常见虫害:蚜虫

蚜虫发生危害的特点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蚜虫防治方法

洗衣粉灭蚜:洗衣粉对蚜虫有触杀作用,用毛刷蘸洗衣粉与水1:500倍洗液,刷洗花株枝叶上的蚜虫,也可用小型喷雾器喷施,还能较好的刷洗掉蚜虫分泌的蜜露。

波斯菊常见虫害:金龟子

金龟子虫害表现

金龟子的幼虫潜伏期长,活动规律不一,活动场所荫蔽,常常是悄悄啃噬了叶片而你无可奈何,因为你很难发现它的身影。

金龟子主要是啃噬叶片,影响植株观感。

防治方法

幼虫每年随地温升降而垂直移动,地温20℃左右时,幼虫多在深10厘米以上处取食,一般在夏季清晨和黄昏由深处爬到表层,咬食竹柳近地面的茎部、主根和侧根。在新鲜被害植株下深挖,可找到幼虫集中处理。

波斯菊常见虫害:红蜘蛛

红蜘蛛虫害表现

受红蜘蛛危害,叶片退色,叶绿素受到破坏,表面出现密集的小黄点、小黄斑,并逐渐萎缩、黄化、枯萎,严重时脱落,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红蜘蛛经常躲藏在枝条、叶片的背面或者时片茂密的地方,拉网隐蔽,人工捕捉比较容易。

如果用化学药剂除治,可用20%的三氯螨醇乳剂,加入800-1000倍的水,制成溶液喷洒,此药对成虫、若虫和虫卵都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还可用50%的敌敌畏乳剂加入1000-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

波斯菊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播种或扦插繁殖。

波斯菊用种子繁殖。一般早春播种,5~6月开花,8~9月气候炎热,多阴雨,开花较少。秋凉后又继续开花直到霜降。如在7~8月播种,则10月份就能开花,且株矮而整齐。波斯菊的种子有自播能力,一经栽种,以后就会生出大量自播苗,若稍加保护,便可照常开花。可于4月中旬露地床播,如温度适宜约6~7天小苗即可出土。

在生长期间可行扦插繁殖,于节下剪取15cm左有的健壮枝梢,插于砂壤土内,适当遮荫及保持湿度,5~6天即可生根。

栽培管理 波斯菊性强健,喜阳光,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能积水。若将其栽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易引起枝叶徒长,影响开花质量。

苗高5厘米即行移植,叶7--8枚时定植,也可直播后间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 则生长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过肥,枝叶易徒长,开花减少。或者在生长期间每隔10天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天旱时浇2~3次水,即能生长、开花良好。 7-8月高温期间开花者不易结子。种子成熟后易脱落, 应于清晨采种。波斯菊为短曰照植物, 春播苗往往叶茂花少, 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齐、开花不断。其生长迅速,可以多次摘心,以增加分枝。


波斯菊植株高大,在迎风处栽植应设置支柱以防倒伏及折损。一般多育成矮棵植株,即在小苗高20~30cm时去顶,以后对新生顶芽再连续数次摘除,植株即可矮化;同时也增多了花数。栽植圃地宜稍施基肥。采种宜于瘦果稍变黑色时摘采,以免成熟后散落。

常有叶斑病、白粉病危害。可用50%托布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酒。虫害有蚜虫、金龟子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2500倍液喷杀。炎热时易发生红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

波斯菊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波斯菊常见病害:叶斑病

病症表现

叶上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

防治方法

及时去除病叶,及时喷洒药剂。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波斯菊常见病害:白粉病

病症表现

发病部位为叶片、嫩茎、花芽及花蕾等,明显特征是在病部长有灰白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叶片扭曲,不能开花或花变畸形。病害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死亡。

病原分析

白粉病病原为蓼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分生孢子柱形,子囊果聚生至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属丝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弯曲,子囊长或短卵形,子囊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

防治方法

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注意通风、透光。

将重病株或重病部位及时剪除,深埋或烧毁,以杜绝菌源。

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波斯菊常见病害:灰霉病

病症表现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

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防治方法

人工剪除病叶或者施以药剂。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华南亚热带地区波斯菊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今天我们要来讲讲波斯菊在华南亚热带地区的应用和栽培技术要点,看看美丽的波斯菊在这个地区怎么生长发育。

1.品种特性

波斯菊生性强健,是易栽培的观赏花卉之一。波斯菊的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15℃~30℃。平均气温10℃以上可播种。波斯菊是短日照植物,在7~8月高温长日照的条件下,开花稀少。在1~2月隆冬时节,因为气温低也不容易开花。因此在华南地区比较适宜栽培的时间段为2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7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元旦期间开花。波斯菊从播种到开花50~60天,最佳观赏期约为1个月。只要你适时播种,波斯菊在五一、六一、国庆、元旦、春节(元旦的花期可延伸到春节)等节日均能开花。

目前波斯菊有矮秆波斯菊和高杆波斯菊两个主要栽培品种。矮秆波斯菊为华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高秆波斯菊适宜在气候比较凉爽的华南高海拔地区或土壤比较贫瘠的平原地区种植。波斯菊高度是指比较适宜的条件下的生长高度。土壤条件、水分、温度、日照等因素影响都有可能使其过高或过低,但同等条件下,高秆品种会比矮秆品种高。波斯菊最常见的花色是混色,也有深玫红色、粉红色、粉红带晕、白色等单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用。

2.栽培技术

2.1选地

栽植波斯菊的地方地势不能低洼积水,不能过于阴蔽,也不能有过多的沙砾或其他杂质,最好能在种过甘蔗、木薯、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熟土地上栽植。过于贫瘠和板结的土地要施用有机肥进行改良。

2.2除草

华南地区恶性杂草较多,如果不有效清除恶性杂草,将严重威胁波斯菊的景观效果。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等,因为华南地区头号恶性杂草是牛筋草,因此用草铵膦效果更好。按除草剂使用说明喷施,待杂草枯黄后,如能结合焚烧,效果更好,一般喷洒除草剂后10天,待药效过后便可。

2.3整地施肥

华南地区土壤多贫瘠,因此有必要增施底肥,一般亩施商品有机肥100~200kg。如土地过于黄瘦,还需增施复合肥。不可施肥过多,以免植株徒长不易开花。在整地前将肥料均匀撒到土表,然后用拖拉机或旋耕机结合翻地碎土,即可把肥料一次性均匀混到土里,生长期一般不用再追肥。

2.4铺设水管

栽种面积小的接一般的水管,采用人工浇水即可。面积大的可以接喷灌管,适宜选择喷灌距离较远的喷灌设备,以利于机械翻耕操作。起畦大面积栽培时,为了排水及方便游人观赏,避免踩踏花卉,建议留通道并起畦,畦宽应有2m以上,如果畦宽过窄,视觉效果上会使人觉得沟壑太多,不连片。畦长不限制,畦高15cm左右即可。

2.5播种

购入种子应该选择专业且信誉高的种子供应商,如果购入劣质种子,往往会因为发芽率低而缺苗,开花整齐度差,甚至有货不对版的现象,会给栽种计划和效果造成巨大影响。

波斯菊每平方米的播种量约3~4g,播种力求均匀。播种后用钉耙在表面轻轻耙一下,使种子落入土中1~3cm深的地方,然后浇透水。播种后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般5天发芽,此后两个星期内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扎根较深后,可适当减少浇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波斯菊病虫害较少出现,如果发生病害,应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发生虫害喷洒乐斯本等杀虫药。如果生长过程中有杂草长出,建议手工拔除。如果禾本科杂草较多,难以手工拔除,可以用精喹禾灵喷洒,但建议先小范围试验,注意施用浓度,确定对花没有药害后再大面积喷洒。

3.应用

波斯菊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景观花卉,生长迅速,管理粗放,即使没有太多经验的种植者,也可以用它轻易打造出旖旎的田园风光。波斯菊既可以用于大面积撒播营造壮观的花海,也可以撒播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边堤岸。人们可流连忘返花丛中,拍照嬉戏,美不胜收。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等、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甘肃省西和县是半夏的适宜种植区,所产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状好,深受用户欢迎,称之为西半夏。西和县半夏野生栽培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半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作种,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种价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剧增,效益下降,种植面积锐减。

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西半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效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西半夏人工繁殖种茎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先后设置各种试验13项,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半夏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试验表明,半夏播种期冬春适宜,产量相近;播种深度对产量影响极大。适当浅播能增产50%左右,地膜覆盖,较露地早出苗20天,亩产鲜块茎535公斤,较露地增产82.3公斤,净增产值478.2元;出苗前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提前出苗15天,亩产鲜块茎1083公斤,较露地增产202.1公斤,每亩净增产值1482元;出苗后(6月12日)用60~65%遮阳网遮盖,亩增产25.3%,出苗后覆盖秸秆,较对照亩增产15.5%。种植密度对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西半夏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模式是:在中等以上肥力,亩施纯氮6.4~7.7公斤,氧化磷6公斤,氧化钾6公斤,每亩播种量(直径0.8~1.2厘米)200~250公斤,每平方米252~295粒。生育期每亩叶柄数达到50~55万个。经生产示范验证,平均亩产490.4公斤,较对照平均亩产450公斤增产40.4公斤。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二、病害防治

半夏的病害主要有块茎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块茎腐烂是由病虫复合侵染造成的,用杜邦福星和混配3号(杀菌剂和杀虫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高峰期防效为58~49%。半夏土传病害的防治措施:1、耕作倒茬,间隔5年以上再种;2、在无病区建立繁种基地;3、喷施锰肥,加强管理;4、土壤处理,用甲基异柳磷1公斤拌成毒土或对水25公斤,均匀喷洒于地面,整地时翻入土中;5、药剂闷种,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闷种10小时后晾干播种;6、叶面喷洒,在临近发病期(5月底或6月初),用代森锰锌400倍液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三、半夏人工繁种的适宜区域和种茎标准

半夏主要以种子、珠芽、块茎为繁殖材料。种子繁殖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组培快繁,有利于半夏品种的提纯选优,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一年可扩大繁殖5次,在生根培养基中附加入参粉、贝母粉有利于生根,移栽成活率高。生产上采用块茎、珠芽繁种,通过苗前盖膜、覆盖秸秆以及出苗后用遮阳网遮盖,平均每株形成株芽3.7~4.1个,较露地繁殖提高27.6~41.1%;自生苗繁殖,半夏采收后种玉米,使遗漏在地里的半夏块茎、珠芽重新发芽出苗,每亩可采挖40~50公斤。

异地繁种与野生种产量相近,人工繁种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种。异地繁殖原种,就地繁殖生产种比较经济合理。

种径大小直接影响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直径0.8~1.2厘米的中粒种净产量最高,故半夏种径标准确定为0.8~1.2厘米。

四、半夏种茎人工繁殖

半夏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人工繁殖提纯选优,实行原种――生产种两级繁育。原种采用种子繁殖,建立实生苗原种田,利用组培技术提纯扩大繁殖。生产中采用珠芽、块茎繁殖。

花卉大全《地黄瓜与波斯菊高效轮作繁种模式及栽培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种植技术菊花扦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