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洲菊的品种及观赏价值,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非洲菊,又名太阳花,菊科,原产自非洲,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众多,花色一般有红色、白色、黄色、橙色、紫色等,多通过播种或分株培,是生活中常见的观赏性植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非洲菊的常见品种及其观赏价值:

非洲菊主要可以分为矮生盆栽型和现代切花型,盆栽型非洲菊具有花期一致、色彩繁多、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切花类非洲菊花径较长,可达15cm,花期较长、可长年开花,观赏性长等特点,主要颜色分布为:粉色系、纯黄色系、橙黄色系、纯白色系等。

非洲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根据花色带来不同的感官享受,红色代表热情,黄色寓意太阳舞活力,白色的比安卡洁净安宁,橙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花型较大色泽艳丽的非洲菊是重要的切花装饰材料,有四大切花之一的美誉,赏心悦目。

XzH52.coM文章精选

寒兰的观赏价值


寒兰的观赏方式

寒兰与其他兰花的欣赏方式不同,兰花的审美共识以瓣形学为主,但寒兰在自然界极少会产生带有瓣型的花,我们通常发现的瓣形花较为缺乏美感,单单从猎奇的角度来看寒兰的审美是不正确的。

寒兰的审美需要从整体的协调性上面去考虑,需要从花色清纯鲜丽或浑浊上面去比较,从花香的清雅以及浓烈上面去分辨。它的最大特点是整体修长,复合当今高挑身材的倾慕与审美心态。修长,清瘦等词语构成了寒兰叶子形状的整体形象,修美是对于寒兰综合形象的一种概括。

寒兰的观赏价值

寒兰讲究整体的美,匀称协调,修长美艳。

寒兰的花较为瘦长,匀称,飘逸,充满着生气与神秘。它的花色均匀,色泽鲜艳,唇瓣平直,素心或稍有带点紫色的斑状,花大,花梗,花色相一致便是好的品种。

叶的形状除了立叶,还有垂直,弧状,叶面较为光泽,薄而柔韧,有银边,爪,缟线,虎斑,蛇皮斑等均可以列为好的品种。

虾脊兰的观赏价值


虾脊兰,学名:CalanthegraciliflordHzyzta。为兰科虾脊兰属虾脊兰的一种。

钩距虾脊兰,产浙江省的临安、余姚、宁波、普陀、开化、仙居、天台、临海、逐昌、龙泉、景宇、丽水、文成、泰顺等地;自然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山谷溪地、山坡林下阴湿地。

虾脊兰类,即可观花,又可赏叶,通过杂交,可望培育出具香味的新品系,为虾脊兰筛选出芳香一族。

虾脊兰喜温暖、高湿和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和空气干燥,要有排水良好、疏松、有一定保湿性、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作栽培基质;通常用分株法繁殖,也可用无菌培养基播种育苗。盆栽可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加适量河沙,也可用一般园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适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生长季节须保持盆土湿润,但开花期间(3月至5月)须略干燥;5月至8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一次,浓度不超过0.5%;花后进行换盆,每2年至3年换盆一次,冬季最低温度宜维持在0℃以上,并控制盆土以湿润为度。

钩距虾脊兰,植株外形清丽,叶色美,花莛高,花期长,适于盆栽供室内陈设,也可植于庭院作点缀。

怎样提高令箭荷花观赏价值?


令箭荷花,原产墨西哥的热带森林中,属于附生型的仙人掌科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耐寒怕涝,不耐寒,北方均作盆栽。令箭荷花喜肥,一般每隔一年于春季和秋季换盆一次。

换盆时,去掉部分陈土和枯朽根,补充新的培养土(腐叶土4分、园土3分、堆肥土2分,沙土1分混合配制),并放入骨粉作基肥。生长季节每隔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春节过后,改为10天时一次液肥,并要及时抹去过多的侧芽和从基部萌发的枝芽,减少养分的消耗,保持株型整齐美观。现蕾期增施1-2次速效性磷肥,促进花大色艳。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和松土。

生长发育期间,浇水要见干见湿,切忌盆内积水,不然易烂根。在花蕾已现而未开放时,只浇七八成水,否则易引起落花落蕾。在干燥多风的春季和炎热的夏季,须经常用清水喷洒变态茎,并向花盆周围地面洒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生长和开花。令箭荷花不耐寒,北方地区可于寒露节前后入室。入室后放阳光充足处。

11月至翌年3月份,温度宜保持在10℃-15℃之间,温度过高,变态茎易徒长,影响株型匀称;3-6月份,温度易保持在13℃-18℃之间,温度过低,影响孕蕾。冬季应停止施肥,控制浇水。这时盆土潮湿和低温,最易引起烂根。由于令箭荷花变态茎柔软,须及时用细竹竿作支柱,最好扎成椭圆形支架,将变态茎整齐均匀的分布在支架上加以捆绑。这样既可防止折断,又利于通风透光,使株型匀称美观。

如何保持红叶石楠的观赏价值


红叶石楠因其鲜红色的新梢和嫩叶而得名,其红叶鲜艳持久,且具有多次抽梢萌发能力,近年来在园林建设中备受推崇。在园林应用中,既可将其修剪成矮小灌木,也可在绿地中作为色块植物片植,或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还可培育成独干、球形树冠的小乔木,在绿地中点缀使用。近3年来,笔者种植的红叶石楠收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颜色火红,极具观赏性;夏季高温时,红叶石楠的叶片转为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据笔者观察,在南方种植的红叶石楠,春季红叶期为2月下旬至5月下旬,秋季红叶期可从10月一直持续到冬季,其中以三四月份新梢和嫩叶的颜色最为火红艳丽。红叶石楠具有良好的长势,早春生长量可达30厘米~45厘米,秋梢生长量为25厘米左右,年生长总量可达60厘米。一般春天气温达到10℃以上后,红叶石楠的芽开始萌动,新芽和嫩梢均为红色,抽梢停止后红色的小叶开始生长,这段时期叶片颜色最红。红叶石楠生长速度快,萌芽性强,耐修剪,一年内可多次抽生新梢和新叶,要保证达到理想的红叶效果,在种植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酸性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红叶石楠的土壤pH值一般为6~6.5,要求土质疏松通气,具有一定的肥力。据观察,红叶石楠在红壤土中生长良好。在种植前需要挖深树穴,并在树穴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料,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到2%左右。栽植后要及时松土和除草,以改善土壤通透性。

二是适当调节水分供应。下雨后要及时排水,夏季高温无雨时要及时喷水或浇水,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0%~35%之间。土壤缺水会抑制红叶石楠植株的生长活动,加速叶片老化褪色,减少新叶长出,进而缩短红叶观赏期。因此,保持合适的土壤水分是红叶石楠养护的关键。

三是肥料供应要到位。红叶石楠在肥力好的土壤中生长旺盛,若发现新梢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应及时补充肥料。在生长季节,可每隔7天~15天施一次稀薄氮肥,保证植株适时抽生新梢。在园林中栽植时,应避免将红叶石楠种在易遭受践踏的区域,这些区域土壤易发生板结,不利于浇水施肥,进而影响红叶石楠生长,造成叶片红艳效果不好。

四是合理修剪。提高红叶石楠的观赏性,一定要重视修剪工作。修剪一般在早春、初夏、初秋发芽前或新梢生长后期进行。修剪程度可根据枝梢长势决定,原则上是去弱留强,以保持树形的美观。如果树体抽梢过快、过多,应进行多次摘心,以促发分枝,否则树形过于瘦高,会降低观赏效果。修剪时剪口留在节上约0.5厘米处。修剪后应注意补充肥料,以保证树体生长健壮。

非洲菊的品种分类

非洲菊的主要分类

盆栽型

盆栽型非洲菊主要的特点就是花期一直,花色丰富多变,生育期较短,多花性较强。

切花型

切花型非洲菊主要的特点就是,花梗笔直并且花径大,可以终年开花,花期较长,观赏时间就,瓶插的寿命较长。

非洲菊切花的主要分类

非洲菊多用作切花,切花可以按照花瓣分为单瓣、半重瓣、重瓣这些类型,也可以按照颜色分为红色系、黄色系、粉色系、橙色系和白色系等系列。

红色系

红色系的非洲菊,常见的切花品种有“特拉维撒”,是单瓣大花品种,产量较高。“上海”,特点是黑心,花较大。“特拉玛西玛”,花大寿命长。“桑格瑞拉”,重瓣大花,颜色比较鲜艳。“卡默多迪”,重瓣,颜色比较深。

黄色系

黄色系的非洲菊常见的品种有“黄点”,重瓣,大花。“特拉费姆”,单瓣的大花,颜色呈现鹅黄。“米瑞高德”,重瓣,花心是黑色的,很漂亮。

粉色系

粉色的非洲菊,有“埃斯特利”,是粉花黑心,花形较大。“特伯姆巴”,也是黑色花心,花柄较长。“特拉克温”,是主要栽植品种。

橙色系

橙色系的非洲菊,有品种“加利福尼亚”,花大,花形整齐。“特拉考姆比”,产量大,是主要栽培品种。“卡利玛特尼”,花心是黄绿色的。

白色系

白色系非洲菊品种相对较少,“奥西维亚”,是产量较大的一种。“特拉明特”,则是产量中等的大花。

佛手的观赏价值,佛手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介绍(关于养花的小技巧)


很多朋友喜欢养花,但有时因为不会养,而使花卉夭折。感谢您阅读《佛手的观赏价值,佛手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介绍(关于养花的小技巧)》内容,爱花卉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养花技巧,希望您喜欢。

佛手的观赏价值,佛手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介绍一、佛手的观赏价值

佛手的观赏价值不同于一般的盆景花卉。佛手的佛谐音福,所以佛手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佛手散发出一种经久不散的特殊香味,一般摆放在房间中。果实成熟期,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如人手,惟妙惟肖。佛手还可以用来切果,装饰花束,别有一番美丽。

二、佛手的功效

佛手的根、茎、叶、花、果都可以入药,全身都是宝。佛手是治疗胃痛的常用药,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能起到解痉止痛的效果。尤其对十二指肠部位的炎症、溃疡引起的疼痛效果最好,对胆囊炎胆管炎解痉止痛效果也好。

三、佛手的作用

1、平喘作用

柠檬油素,可用治过敏性哮喘。

2、解痉作用

佛手醇,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胃、肠及胆囊的张力增加。

3、抗炎消肿

佛手柑中含有的香叶木甙、橙皮甙,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四、佛手的食用价值

佛手的果实营养丰富,佛手可以泡酒,可干燥后用蜜或糖腌制饮茶,也可鲜用,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五、佛手的禁忌

千万不要因为佛手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就特别青睐它而忽视了它的禁忌,佛手虽好,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佛手瓜属于温性食物,所以凡属阴虚体热和体质虚弱的人应少食。

综述

上面详细分享了佛手的观赏价值,佛手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介绍,是不是对佛手有了全面的了解。如果您要养殖的话,可以选择金华佛手或广佛手这两个品种。

非洲菊的繁殖及管理


非洲菊是菊科大丁草属的宿根草本花卉,一般株高50-60cm,花朵较大,周年开花,但以当年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盛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花期则是每年的5-6月和10-11月。

1.繁殖

由于非洲菊为异花传粉植物,自交不孕,花序中雄蕊与雌蕊成熟的时间不同,必须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当今的切花品种多为杂交育种,且为多倍体,基本上无种子产生,所以子繁殖目前仅用于育种及盆栽品种,一般不直接用于大面积切花种生产。

播种繁殖非洲菊不能自花授粉,需人工授粉,得到的种子细小,寿命只有半年,在0℃左右低温下贮藏可保持1年,宜随采随播。春播3-5月,秋播9-10月。播种时撒播于育苗盘中或育苗畦中,发芽适温为18℃-20℃,播后1周发芽,发芽率较低,约为50%左右。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1次,在棚中养护2个月即可上盆或定植于田间。

分株繁殖生长健壮的非洲菊成年植株可以采用分株繁殖,但繁殖系数低,易感染病虫害,分株繁殖代数高时,种苗退化,质量不稳定,降低商品率,一般较少采用。分株繁殖每年每株仅可分出5-6个新株,一般在3-5月进行。首先把一年生的母株挖出,再把地下茎分切成若干子株,每个子株必须带有根和芽,然后移植到苗床内或直接定植到大田。栽时不可过深,以根颈部略露出土为宜。

扦插繁殖将健壮的植株挖起,截取根部粗大部分,去除叶片,切去生长点,保留根颈部,并将其种植在种植箱内。环境条件为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70%-80%。以后根颈部会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穗。一个母株上可反复采取插穗3-4次,一共可采插穗10-20个。插穗扦插后3-4周便可长根。扦插的时间最好在3-4月,这样产生的新株当年就可开花。

组培繁殖组织培养是目前非洲菊繁殖的主要方式,种苗质量高,繁殖速度快,可实行周年计划安排,有利于商品化生产。通常使用花托和花梗作为外植体。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0毫克/升)+IAA(0.5毫克/升);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KT(10毫克/升);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3毫克/升)。

非洲菊外植体诱导出芽后,经过4-5个月的试管增殖,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株试管植株。非洲菊最适合的大田移栽时期是4月份,这时移栽的幼苗在8月份就能大量产花。因而,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宜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第1次试管增殖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后每月1次,到翌年2月中旬结束第4次增殖,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试管苗长根;长根后移栽到苗床,养护1个月,再在4月初移至大田。

2.栽培

切花非洲菊品种很多,花瓣有红、橙、黄、粉、白,花心有黄、黄绿、红褐等色,近1-2年来市场上刮起“黑心花”旋风,故最近推出的新品种多为黑心非洲菊,因其色彩对比鲜明,产量高而倍受消费者和栽培者喜爱。

植前准备非洲菊采用人工培养土栽培,可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培养土的参考配方为:腐殖质5份、珍珠岩2份、泥炭3份,此栽培方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采用大田栽植,种植地位置应选择在阳光充沛的地方,至少具有30厘米以上深厚土层,土壤要求疏松肥沃通气良好,土壤pH值6.0-6.5,pH值过高应适当调整,否则会导致叶色发黄,生长衰弱。非洲菊属深根性植物,根系很发达,可纵横延伸分布在1米深的土层中。所以整地时需要深翻,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肥量以每个大棚(350m2)畜肥2000千克、鸡粪6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碳铵50千克。同时施入呋喃丹0.5千克和多菌灵0.3千克。注意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基肥和土壤混合要充分。非洲菊最怕积水,因此温室种植应采用高畦,种植畦作成一垄一沟的形式,垄宽40厘米、沟宽30厘米。在定植前20天,对大棚内的土壤用40%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每个大棚内用40%甲醛9升加540千克水,均匀地浇在大棚内,再用地膜覆盖一周。

移栽定植非洲菊为周年开花植物,最佳移植时期为3月下旬和9月上旬,但从有利于生产和销售角度来考虑,最好能在春季定植、秋季开花,入冬至春节前进入盛花期。尽量避免在9月后才定植。非洲菊种苗培育速度快,最好两年更换,确保产花的数量和质量。在育苗床,待苗长到5-6片叶进行定植,注意浅栽,避免种植过深造成坏根死苗,定植后应浇透水。定植时要严格挑选种苗,一般选用优质组培苗,也可用健壮的一年生大苗分株移植,严格按照预先规划好种植畦和株行距栽种,栽种时要注意将根颈部位略显露于土壤,防止根基腐烂,栽后即浇透水,注意保温保湿。

植后管理非洲菊是喜温花卉,其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高于25℃或低于15℃生长缓慢,在30℃以上时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期间,盖上50-70目的遮阳网降温,避免强烈日光灼射。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要盖好大棚的薄膜,做好保温工作,在晴天时也要进行通风降温降低棚内湿度,通风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半至下午1点进行。11月上旬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大棚内加盖第二层薄膜保温。这样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3℃以上。在低温期间每天应在10点以后进棚管理,下午3点前做好盖膜保温工作。非洲菊为喜光花卉,冬季需要全光照,但夏季时应适当遮荫,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非洲菊耐肥、怕湿,在周年生产条件下每隔二周左右施肥一次,为了提高切花质量,还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锰、硼、铜等微肥。新定植的小苗成活后应适当控水蹲苗,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小苗定植45天进入旺盛生长的成苗期,生长期间,每7-10天可长出1片新叶,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在肥水管理上,要供给充足的水量,保持基质湿润,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及钙、镁、铁等元素;定植后3-4个月进入花期,花初期由于养分积累少,花朵细而弱,商品率低,不宜留花,应及时摘除花蕾,保持植株营养供应的平衡,同时还要及时摘除花叶、黄叶及病叶,避免养分消耗,一般每棵保持25片叶左右为宜。正式开花前应加大肥水供应,促使茎粗花壮,并及时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增施钾肥,使植株壮健,贮藏足够养分后供水要充足,花期浇水时切勿从叶丛中心进水,否则易引起病害发生。一般要求5-9月份每隔一周左右浇水一次,10月到翌年4月每隔2周左右浇水一次。当叶子过密时,必须将植株外层的老叶、病叶及时摘除,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有利于新叶生长。另外还要经常把生长叶下压,促进花芽的发育,提高切花产量。为防止苗心腐烂,定植时小苗的根颈部要露出地表,但随着植株生长根颈部的上移,加上浇水泥土冲走,致使株态不稳,影响植株的生长和鲜花的采收,所以要求定期理沟,上土护根固定植株。

3.病虫害防治

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由于多年连作,如果管理不当,病虫害的发生就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除了注意种植环境通风以外,每年春季必须做好清棚消毒,减少虫源病株。一般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如下。

虫害跗线螨虫:这是对非洲菊威胁最大的虫害,其繁殖快,难以控制。经跗线螨虫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硬化,花朵不能正常展开,可用克螨特、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杀虫素、速螨酮等交替使用防治。蓟马:受蓟马危害的植株生长缓慢,花瓣产生白斑、褪色,可用高效蓟蚜清、蓟马灵等进行防治。潜叶蝇:成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小圆点,幼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隧道,可用爱福丁进行防治。蚜虫:危害后叶片失绿变色,排泄物容易使真菌滋生,可用蚜虱绝、硕丹等进行防治。粉虱:此虫繁殖快、危害较大,危害叶片并残留煤状物于叶上,可用高效蓟蚜清、叶蝉散、灭扫利等进行防治。防治时通常一周用药一次,连施3次,但采花期要注意不要让农药喷溅到花朵,因为农药对花色有影响,损坏花枝的商品性状。

病害疫病:该病主要由根茎、叶柄断口侵入的镰刀菌引起,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生,发病时叶茎部变黑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死亡,可用托布津、敌克松等灌根处理。颈枯病:发病时花变小、畸形,花茎顶端部位干枯,可用代森锰锌或链霉素防治。叶斑病:受害株叶片和花上有灰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块连成片,可摘除病叶清理出棚及时销毁,并用托布津、普菌克、百菌清等防治。

4.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对于非洲菊的瓶插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不经过采后处理的非洲菊瓶插寿命很短。非洲菊的采后处理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采收非洲菊的采切时间直接影响到它的瓶插寿命。所以一般要求植株生长旺盛,花梗挺直,舌状花瓣形成一个完整的花冠,而且至少有两个环状雄蕊群清晰可见时采切。切忌在植株萎蔫或夜间半闭合状态时采收花枝。过早采花将使瓶插寿命缩短。这是因为过早采摘时,外轮边花所储存的能量是不足以完成其发育的。采花时要摘下整个花梗而不能做切割,因为切割后留下的部分会腐烂并传染到敏感的根部,还会抑制新花芽的萌发。采下的花整理后,将花梗底部切去2-4cm,切割时最好不要用剪刀剪,因为那样会挤压木质部,应该用锋利的刀具斜切,最好在水中切,因为采花时空气有可能被吸进导管而阻止花朵吸水。花梗底部是由非常狭窄的木质部导管组成的,对水分传输有阻碍作用,切去之后,花朵吸水更加容易,这对于避免花茎部开裂和弯曲是很重要的。

预处理非洲菊切花保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花茎容易折断,并且产生腐烂。切花采收后,要立即将花梗浸入水桶中,并运送到凉爽的地方。所用的水和水桶要很干净,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清洗消毒,以防细菌滋生,因为细菌会堵塞导管而使花朵不能吸水。预处理过程中,水的pH值要用氯化物(漂白粉)调整为3.5-4.0。过高的pH值将为细菌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条件。漂白粉既能降低水的pH值,又能杀菌,其中的氯化钙还能起到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漂白粉的加入量以50-100mg/L为宜,处理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处理时间过长会使花梗损伤,表现为花梗出现褐色的斑纹或颜色被漂白。作长时间处理时,漂白粉的浓度要降低,最高为25mg/L,最低为3mg/L。处理地点不能有阳光照射,否则将使漂白粉的有用成分发生分解而失效。也可用硝酸银或硫酸铝溶液进行保鲜处理,处理剂为每升水30毫克硝酸银或25毫克硫酸铝,处理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处理之前要把花梗头上约3-6厘米、外观为红褐色的部分剪除,直至显露出没有被堵塞的导管为止。

保鲜液处理预处理完成后,将花梗浸入保鲜液中处理6-24小时,处理过程中,较多的花梗浸入水中有利于花朵吸水,其长度以10-15cm为好;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花朵因为蒸腾作用而失去过多的水分,以10℃-15℃为好。水分的丧失会引起非洲菊花朵的衰老,因此在整个采后处理过程中都要避免干燥和吹风。最好将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到70%。此外,在保鲜液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切花受到乙烯的危害,乙烯是一种衰老激素,会缩短非洲菊的瓶插寿命。卡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乙烯,因此在装货的过程中,要把卡车的引擎关掉。非洲菊的保鲜液由以下成分组成:蔗糖3g/L,柠檬酸150mg/L,磷酸氢二钾(K2HPO4·7H2O)75mg/L。蔗糖为非洲菊保鲜过程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花朵吸水。柠檬酸使保鲜液的pH值降低,从而阻止细菌的滋生。

包装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将环境温度降到6℃-9℃,会延缓花朵的生命活动,保存能量。非洲菊最好采用7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长方形包装盒包装,以免在运输途中因移动而折断,包装用的纸箱可重复使用,但不能太频繁,以免滋生细菌。运到目的地以后,非洲菊花梗底部会变干,要用干净的小刀斜切去一点花梗,再浸入干净的保鲜液中,如果没有保鲜液,也可以使用低浓度的漂白粉溶液。

盆栽非洲菊 GERBERA (新贵系列)品种



非洲菊种子

10022 盆栽非洲菊 GERBERA

新贵系列(G-NOBLE)

310 嫌光 21-23℃ 4-6天 暖和

F1代杂交盆栽非洲菊品种。新贵是一个早花、多花型系列,色彩亮丽 、花大。植株大小适中,叶片暗绿色很美观,其平卧匍匐的习性对小花蕾的生长至关重要。

该系列整齐度很好,株高25~30厘米左右,花径7~10厘米。生长周期短,温度适宜条件下可周年种植,开花不断,是非常理想的温室盆栽花卉品种。

10022.100 混色(Mix)

10022.102 金黄色(Golden Yellow)

10022.103 桃红色(Peach)

10022.104 桔红色带黑眼(Orange Scarlet/Dark Eyed)

10022.106 红色 (Red)

10022.107 深珊瑚色(Deep Coral)

10022.108 浅橙色(Light Orange)

10022.109 玫红色(Rose)

10022.110 鲑肉色(Salmon Rose)

10022.111 白色(White)

10022.114 杏黄色(Apricot)

10022.115 香槟色(Champagne)

10022.116 深粉色(Deep Pink)

10022.117 柠檬黄(Lemon)

10022.119 黄色(Yellow)

播种介质:略施肥的泥炭

播种须知:播在穴盘中,例如96穴穴盘。播种后及时灌溉,并在穴盘中覆盖浅浅 的一层蛭石。为了达到理想的湿度,我们建议用一层塑料覆盖穴盘 。非洲菊种子萌发需要光照。

发芽温度:21~23℃

发芽时间:4~6天。幼苗开始展开时必须去除塑料层,然后将穴盘放在温室的长 形台板上。

上盆时间:播种后6周幼苗可以移栽到盆里。

盆器尺寸:11~13cm

盆器介质:完全施肥的泥炭

生长温度:夜温18~21℃,建议保持良好的通风;日温20~24℃ ,晴天有必要遮阴以保持温室的理想气候。

生产须知:移盆后2~3周必须增大植株间隔。最终间隔:每平方米20 ~22盆。

生长调节剂:有必要时喷洒1~2的Alar

人工加光:如果日照长度小于13~14小时,我们建议人工加光。

销售期:上盆后7~8周。

非洲菊养殖及栽培管理
非洲菊是菊科大丁草属的宿根草本花卉,一般株高50-60cm,花朵较大,周年开花,但以当年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盛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花期则是每年的5-6月和10-11月。


养殖


由于非洲菊为异花传粉植物,自交不孕,花序中雄蕊与雌蕊成熟的时间不同,必须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当今的切花品种多为杂交育种,且为多倍体,基本上无种子产生,所以种子养殖目前仅用于育种及盆栽品种,一般不直接用于大面积切花种生产。

播种养殖 非洲菊不能自花授粉,需人工授粉,得到的种子细小,寿命只有半年,在0℃左右低温下贮藏可保持1年,宜随采随播。春播3-5月,秋播9-10月。播种时撒播于育苗盘中或育苗畦中,发芽适温为18℃-20℃,播后1周发芽,发芽率较低,约为50%左右。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1次,在棚中养护2个月即可上盆或定植于田间。

分株养殖 生长健壮的非洲菊成年植株可以采用分株养殖,但养殖系数低,易感染病虫害,分株养殖代数高时,种苗退化,质量不稳定,降低商品率,一般较少采用。分株养殖每年每株仅可分出5-6个新株,一般在3-5月进行。首先把一年生的母株挖出,再把地下茎分切成若干子株,每个子株必须带有根和芽,然后移植到苗床内或直接定植到大田。栽时不可过深,以根颈部略露出土为宜。

扦插养殖 将健壮的植株挖起,截取根部粗大部分,去除叶片,切去生长点,保留根颈部,并将其种植在种植箱内。环境条件为温度22℃- 24℃,空气相对湿度70%-80%。以后根颈部会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穗。一个母株上可反复采取插穗3-4次,一共可采插穗10-20个。插穗扦插后3-4周便可长根。扦插的时间最好在3-4月,这样产生的新株当年就可开花。

组培养殖 组织培养是目前非洲菊养殖的主要方式,种苗质量高,养殖速度快,可实行周年计划安排,有利于商品化生产。通常使用花托和花梗作为外植体。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0毫克/升)+IAA (0.5毫克/升);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KT(10毫克/升);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3毫克/升)。

非洲菊外植体诱导出芽后,经过4-5个月的试管增殖,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株试管植株。非洲菊最适合的大田移栽时期是4月份,这时移栽的幼苗在8月份就能大量产花。因而,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宜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第1次试管增殖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后每月1次,到翌年2月中旬结束第4次增殖,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试管苗长根;长根后移栽到苗床,养护1个月,再在4月初移至大田。


栽培


切花非洲菊品种很多,花瓣有红、橙、黄、粉、白,花心有黄、黄绿、红褐等色,近1-2年来市场上刮起“黑心花”旋风,故最近推出的新品种多为黑心非洲菊,因其色彩对比鲜明,产量高而倍受消费者和栽培者喜爱。

植前准备 非洲菊采用人工培养土栽培,可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培养土的参考配方为:腐殖质5份、珍珠岩2份、泥炭3份,此栽培方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采用大田栽植,种植地位置应选择在阳光充沛的地方,至少具有30厘米以上深厚土层,土壤要求疏松肥沃通气良好,土壤pH值6.0-6.5,pH值过高应适当调整,否则会导致叶色发黄,生长衰弱。非洲菊属深根性植物,根系很发达,可纵横延伸分布在1米深的土层中。所以整地时需要深翻,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肥量以每个大棚(350m2)畜肥2000千克、鸡粪6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碳铵50千克。同时施入呋喃丹0.5千克和多菌灵0.3千克。注意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基肥和土壤混合要充分。非洲菊最怕积水,因此温室种植应采用高畦,种植畦作成一垄一沟的形式,垄宽40厘米、沟宽30厘米。在定植前20天,对大棚内的土壤用40%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每个大棚内用40%甲醛9升加540千克水,均匀地浇在大棚内,再用地膜覆盖一周。

移栽定植 非洲菊为周年开花植物,最佳移植时期为3月下旬和9月上旬,但从有利于生产和销售角度来考虑,最好能在春季定植、秋季开花,入冬至春节前进入盛花期。尽量避免在9月后才定植。非洲菊种苗培育速度快,最好两年更换,确保产花的数量和质量。在育苗床,待苗长到5-6片叶进行定植,注意浅栽,避免种植过深造成坏根死苗,定植后应浇透水。定植时要严格挑选种苗,一般选用优质组培苗,也可用健壮的一年生大苗分株移植,严格按照预先规划好种植畦和株行距栽种,栽种时要注意将根颈部位略显露于土壤,防止根基腐烂,栽后即浇透水,注意保温保湿。

植后管理 非洲菊是喜温花卉,其最佳生长温度为15℃ -25℃,高于25℃或低于15℃生长缓慢,在30℃以上时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期间,盖上50-70目的遮阳网降温,避免强烈日光灼射。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要盖好大棚的薄膜,做好保温工作,在晴天时也要进行通风降温降低棚内湿度,通风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半至下午1点进行。11月上旬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大棚内加盖第二层薄膜保温。这样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3℃以上。在低温期间每天应在10点以后进棚管理,下午3点前做好盖膜保温工作。非洲菊为喜光花卉,冬季需要全光照,但夏季时应适当遮荫,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非洲菊耐肥、怕湿,在周年生产条件下每隔二周左右施肥一次,为了提高切花质量,还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锰、硼、铜等微肥。新定植的小苗成活后应适当控水蹲苗,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小苗定植45天进入旺盛生长的成苗期,生长期间,每7-10天可长出1片新叶,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在肥水管理上,要供给充足的水量,保持基质湿润,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及钙、镁、铁等元素;定植后3-4个月进入花期,花初期由于养分积累少,花朵细而弱,商品率低,不宜留花,应及时摘除花蕾,保持植株营养供应的平衡,同时还要及时摘除花叶、黄叶及病叶,避免养分消耗,一般每棵保持25片叶左右为宜。正式开花前应加大肥水供应,促使茎粗花壮,并及时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增施钾肥,使植株壮健,贮藏足够养分后供水要充足,花期浇水时切勿从叶丛中心进水,否则易引起病害发生。一般要求5-9月份每隔一周左右浇水一次, 10月到翌年4月每隔2周左右浇水一次。当叶子过密时,必须将植株外层的老叶、病叶及时摘除,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有利于新叶生长。另外还要经常把生长叶下压,促进花芽的发育,提高切花产量。为防止苗心腐烂,定植时小苗的根颈部要露出地表,但随着植株生长根颈部的上移,加上浇水泥土冲走,致使株态不稳,影响植株的生长和鲜花的采收,所以要求定期理沟,上土护根固定植株。


病虫害防治


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由于多年连作,如果管理不当,病虫害的发生就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除了注意种植环境通风以外,每年春季必须做好清棚消毒,减少虫源病株。一般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如下。

虫害 跗线螨虫:这是对非洲菊威胁最大的虫害,其养殖快,难以控制。经跗线螨虫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硬化,花朵不能正常展开,可用克螨特、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杀虫素、速螨酮等交替使用防治。蓟马:受蓟马危害的植株生长缓慢,花瓣产生白斑、褪色,可用高效蓟蚜清、蓟马灵等进行防治。潜叶蝇:成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小圆点,幼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隧道,可用爱福丁进行防治。蚜虫:危害后叶片失绿变色,排泄物容易使真菌滋生,可用蚜虱绝、硕丹等进行防治。粉虱:此虫养殖快、危害较大,危害叶片并残留煤状物于叶上,可用高效蓟蚜清、叶蝉散、灭扫利等进行防治。防治时通常一周用药一次,连施3次,但采花期要注意不要让农药喷溅到花朵,因为农药对花色有影响,损坏花枝的商品性状。

病害 疫病:该病主要由根茎、叶柄断口侵入的镰刀菌引起,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生,发病时叶茎部变黑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死亡,可用托布津、敌克松等灌根处理。颈枯病:发病时花变小、畸形,花茎顶端部位干枯,可用代森锰锌或链霉素防治。叶斑病:受害株叶片和花上有灰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块连成片,可摘除病叶清理出棚及时销毁,并用托布津、普菌克、百菌清等防治。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对于非洲菊的瓶插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不经过采后处理的非洲菊瓶插寿命很短。非洲菊的采后处理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采收 非洲菊的采切时间直接影响到它的瓶插寿命。所以一般要求植株生长旺盛,花梗挺直,舌状花瓣形成一个完整的花冠,而且至少有两个环状雄蕊群清晰可见时采切。切忌在植株萎蔫或夜间半闭合状态时采收花枝。过早采花将使瓶插寿命缩短。这是因为过早采摘时,外轮边花所储存的能量是不足以完成其发育的。采花时要摘下整个花梗而不能做切割,因为切割后留下的部分会腐烂并传染到敏感的根部,还会抑制新花芽的萌发。采下的花整理后,将花梗底部切去2-4cm切割时最好不要用剪刀剪,因为那样会挤压木质部,应该用锋利的刀具斜切,最好在水中切,因为采花时空气有可能被吸进导管而阻止花朵吸水。花梗底部是由非常狭窄的木质部导管组成的,对水分传输有阻碍作用,切去之后,花朵吸水更加容易,这对于避免花茎部开裂和弯曲是很重要的。

预处理 非洲菊切花保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花茎容易折断,并且产生腐烂。切花采收后,要立即将花梗浸入水桶中,并运送到凉爽的地方。所用的水和水桶要很干净,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清洗消毒,以防细菌滋生,因为细菌会堵塞导管而使花朵不能吸水。预处理过程中,水的pH值要用氯化物(漂白粉)调整为3.5-4.0。过高的pH值将为细菌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条件。漂白粉既能降低水的pH值,又能杀菌,其中的氯化钙还能起到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漂白粉的加入量以50-100mg/L为宜,处理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处理时间过长会使花梗损伤,表现为花梗出现褐色的斑纹或颜色被漂白。作长时间处理时,漂白粉的浓度要降低,最高为25mg/L最低为3mg/L。处理地点不能有阳光照射,否则将使漂白粉的有用成分发生分解而失效。也可用硝酸银或硫酸铝溶液进行保鲜处理,处理剂为每升水30毫克硝酸银或25毫克硫酸铝,处理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处理之前要把花梗头上约3-6厘米、外观为红褐色的部分剪除,直至显露出没有被堵塞的导管为止。

保鲜液处理 预处理完成后,将花梗浸入保鲜液中处理6-24小时,处理过程中,较多的花梗浸入水中有利于花朵吸水,其长度以10-15cm为好;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花朵因为蒸腾作用而失去过多的水分,以10℃-15℃为好。水分的丧失会引起非洲菊花朵的衰老,因此在整个采后处理过程中都要避免干燥和吹风。最好将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到70%。此外,在保鲜液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切花受到乙烯的危害,乙烯是一种衰老激素会缩短非洲菊的瓶插寿命。卡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乙烯,因此在装货的过程中,要把卡车的引擎关掉。非洲菊的保鲜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蔗糖3g/L ,柠檬酸150mg/L,磷酸氢二钾(K2HPO4·7H2O )75mg/L 。蔗糖为非洲菊保鲜过程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花朵吸水。柠檬酸使保鲜液的pH值降低,从而阻止细菌的滋生。

包装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将环境温度降到6℃-9℃,会延缓花朵的生命活动,保存能量。非洲菊最好采用7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长方形包装盒包装,以免在运输途中因移动而折断包装用的纸箱可重复使用,但不能太频繁,以免滋生细菌。运到目的地以后,非洲菊花梗底部会变干,要用干净的小刀斜切去一点花梗,再浸入干净的保鲜液中,如果没有保鲜液,也可以使用低浓度的漂白粉溶液。

非洲菊繁殖及栽培管理


非洲菊是菊科大丁草属的宿根草本花卉,一般株高50-60cm,花朵较大,周年开花,但以当年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盛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花期则是每年的5-6月和10-11月。

繁殖

由于非洲菊为异花传粉植物,自交不孕,花序中雄蕊与雌蕊成熟的时间不同,必须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当今的切花品种多为杂交育种,且为多倍体,基本上无种子产生,所以种子繁殖目前仅用于育种及盆栽品种,一般不直接用于大面积切花种生产。
播种繁殖 非洲菊不能自花授粉,需人工授粉,得到的种子细小,寿命只有半年,在0℃左右低温下贮藏可保持1年,宜随采随播。春播3-5月,秋播9-10月。播种时撒播于育苗盘中或育苗畦中,发芽适温为18℃-20℃,播后1周发芽,发芽率较低,约为50%左右。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1次,在棚中养护2个月即可上盆或定植于田间。
分株繁殖 生长健壮的非洲菊成年植株可以采用分株繁殖,但繁殖系数低,易感染病虫害,分株繁殖代数高时,种苗退化,质量不稳定,降低商品率,一般较少采用。分株繁殖每年每株仅可分出5-6个新株,一般在3-5月进行。首先把一年生的母株挖出,再把地下茎分切成若干子株,每个子株必须带有根和芽,然后移植到苗床内或直接定植到大田。栽时不可过深,以根颈部略露出土为宜。
扦插繁殖 将健壮的植株挖起,截取根部粗大部分,去除叶片,切去生长点,保留根颈部,并将其种植在种植箱内。环境条件为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70%-80%。以后根颈部会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穗。一个母株上可反复采取插穗3-4次,一共可采插穗10-20个。插穗扦插后3-4周便可长根。扦插的时间最好在3-4月,这样产生的新株当年就可开花。
组培繁殖 组织培养是目前非洲菊繁殖的主要方式,种苗质量高,繁殖速度快,可实行周年计划安排,有利于商品化生产。通常使用花托和花梗作为外植体。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0毫克/升)+IAA(0.5毫克/升);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KT(10毫克/升);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3毫克/升)。
非洲菊外植体诱导出芽后,经过4-5个月的试管增殖,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株试管植株。非洲菊最适合的大田移栽时期是4月份,这时移栽的幼苗在8月份就能大量产花。因而,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宜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第1次试管增殖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后每月1次,到翌年2月中旬结束第4次增殖,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试管苗长根;长根后移栽到苗床,养护1个月,再在4月初移至大田。

栽培

切花非洲菊品种很多,花瓣有红、橙、黄、粉、白,花心有黄、黄绿、红褐等色,近1-2年来市场上刮起“黑心花”旋风,故最近推出的新品种多为黑心非洲菊,因其色彩对比鲜明,产量高而倍受消费者和栽培者喜爱。
植前准备 非洲菊采用人工培养土栽培,可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培养土的参考配方为:腐殖质5份、珍珠岩2份、泥炭3份,此栽培方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采用大田栽植,种植地位置应选择在阳光充沛的地方,至少具有30厘米以上深厚土层,土壤要求疏松肥沃通气良好,土壤pH值6.0-6.5,pH值过高应适当调整,否则会导致叶色发黄,生长衰弱。非洲菊属深根性植物,根系很发达,可纵横延伸分布在1米深的土层中。所以整地时需要深翻,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肥量以每个大棚(350m2)畜肥2000千克、鸡粪6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碳铵50千克。同时施入呋喃丹0.5千克和多菌灵0.3千克。注意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基肥和土壤混合要充分。非洲菊最怕积水,因此温室种植应采用高畦,种植畦作成一垄一沟的形式,垄宽40厘米、沟宽30厘米。在定植前20天,对大棚内的土壤用40%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每个大棚内用40%甲醛9升加540千克水,均匀地浇在大棚内,再用地膜覆盖一周。
移栽定植 非洲菊为周年开花植物,最佳移植时期为3月下旬和9月上旬,但从有利于生产和销售角度来考虑,最好能在春季定植、秋季开花,入冬至春节前进入盛花期。尽量避免在9月后才定植。非洲菊种苗培育速度快,最好两年更换,确保产花的数量和质量。在育苗床,待苗长到5-6片叶进行定植,注意浅栽,避免种植过深造成坏根死苗,定植后应浇透水。定植时要严格挑选种苗,一般选用优质组培苗,也可用健壮的一年生大苗分株移植,严格按照预先规划好种植畦和株行距栽种,栽种时要注意将根颈部位略显露于土壤,防止根基腐烂,栽后即浇透水,注意保温保湿。
植后管理 非洲菊是喜温花卉,其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高于25℃或低于15℃生长缓慢,在30℃以上时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期间,盖上50-70目的遮阳网降温,避免强烈日光灼射。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要盖好大棚的薄膜,做好保温工作,在晴天时也要进行通风降温降低棚内湿度,通风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半至下午1点进行。11月上旬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大棚内加盖第二层薄膜保温。这样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3℃以上。在低温期间每天应在10点以后进棚管理,下午3点前做好盖膜保温工作。非洲菊为喜光花卉,冬季需要全光照,但夏季时应适当遮荫,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非洲菊耐肥、怕湿,在周年生产条件下每隔二周左右施肥一次,为了提高切花质量,还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锰、硼、铜等微肥。新定植的小苗成活后应适当控水蹲苗,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小苗定植45天进入旺盛生长的成苗期,生长期间,每7-10天可长出1片新叶,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在肥水管理上,要供给充足的水量,保持基质湿润,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及钙、镁、铁等元素;定植后3-4个月进入花期,花初期由于养分积累少,花朵细而弱,商品率低,不宜留花,应及时摘除花蕾,保持植株营养供应的平衡,同时还要及时摘除花叶、黄叶及病叶,避免养分消耗,一般每棵保持25片叶左右为宜。正式开花前应加大肥水供应,促使茎粗花壮,并及时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增施钾肥,使植株壮健,贮藏足够养分后供水要充足,花期浇水时切勿从叶丛中心进水,否则易引起病害发生。一般要求5-9月份每隔一周左右浇水一次,10月到翌年4月每隔2周左右浇水一次。当叶子过密时,必须将植株外层的老叶、病叶及时摘除,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有利于新叶生长。另外还要经常把生长叶下压,促进花芽的发育,提高切花产量。为防止苗心腐烂,定植时小苗的根颈部要露出地表,但随着植株生长根颈部的上移,加上浇水泥土冲走,致使株态不稳,影响植株的生长和鲜花的采收,所以要求定期理沟,上土护根固定植株。

病虫害防治

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由于多年连作,如果管理不当,病虫害的发生就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除了注意种植环境通风以外,每年春季必须做好清棚消毒,减少虫源病株。一般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如下。
虫害 跗线螨虫:这是对非洲菊威胁最大的虫害,其繁殖快,难以控制。经跗线螨虫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硬化,花朵不能正常展开,可用克螨特、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杀虫素、速螨酮等交替使用防治。蓟马:受蓟马危害的植株生长缓慢,花瓣产生白斑、褪色,可用高效蓟蚜清、蓟马灵等进行防治。潜叶蝇:成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小圆点,幼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隧道,可用爱福丁进行防治。蚜虫:危害后叶片失绿变色,排泄物容易使真菌滋生,可用蚜虱绝、硕丹等进行防治。粉虱:此虫繁殖快、危害较大,危害叶片并残留煤状物于叶上,可用高效蓟蚜清、叶蝉散、灭扫利等进行防治。防治时通常一周用药一次,连施3次,但采花期要注意不要让农药喷溅到花朵,因为农药对花色有影响,损坏花枝的商品性状。
病害 疫病:该病主要由根茎、叶柄断口侵入的镰刀菌引起,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生,发病时叶茎部变黑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死亡,可用托布津、敌克松等灌根处理。颈枯病:发病时花变小、畸形,花茎顶端部位干枯,可用代森锰锌或链霉素防治。叶斑病:受害株叶片和花上有灰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块连成片,可摘除病叶清理出棚及时销毁,并用托布津、普菌克、百菌清等防治。

采后处理

采后处理对于非洲菊的瓶插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不经过采后处理的非洲菊瓶插寿命很短。非洲菊的采后处理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采收 非洲菊的采切时间直接影响到它的瓶插寿命。所以一般要求植株生长旺盛,花梗挺直,舌状花瓣形成一个完整的花冠,而且至少有两个环状雄蕊群清晰可见时采切。切忌在植株萎蔫或夜间半闭合状态时采收花枝。过早采花将使瓶插寿命缩短。这是因为过早采摘时,外轮边花所储存的能量是不足以完成其发育的。采花时要摘下整个花梗而不能做切割,因为切割后留下的部分会腐烂并传染到敏感的根部,还会抑制新花芽的萌发。采下的花整理后,将花梗底部切去2-4cm,切割时最好不要用剪刀剪,因为那样会挤压木质部,应该用锋利的刀具斜切,最好在水中切,因为采花时空气有可能被吸进导管而阻止花朵吸水。花梗底部是由非常狭窄的木质部导管组成的,对水分传输有阻碍作用,切去之后,花朵吸水更加容易,这对于避免花茎部开裂和弯曲是很重要的。
预处理 非洲菊切花保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花茎容易折断,并且产生腐烂。切花采收后,要立即将花梗浸入水桶中,并运送到凉爽的地方。所用的水和水桶要很干净,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清洗消毒,以防细菌滋生,因为细菌会堵塞导管而使花朵不能吸水。预处理过程中,水的pH值要用氯化物(漂白粉)调整为3.5-4.0。过高的pH值将为细菌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条件。漂白粉既能降低水的pH值,又能杀菌,其中的氯化钙还能起到延长切花寿命的作用。漂白粉的加入量以50-100mg/L为宜,处理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处理时间过长会使花梗损伤,表现为花梗出现褐色的斑纹或颜色被漂白。作长时间处理时,漂白粉的浓度要降低,最高为25mg/L,最低为3mg/L。处理地点不能有阳光照射,否则将使漂白粉的有用成分发生分解而失效。也可用硝酸银或硫酸铝溶液进行保鲜处理,处理剂为每升水30毫克硝酸银或25毫克硫酸铝,处理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处理之前要把花梗头上约3-6厘米、外观为红褐色的部分剪除,直至显露出没有被堵塞的导管为止。
保鲜液处理 预处理完成后,将花梗浸入保鲜液中处理6-24小时,处理过程中,较多的花梗浸入水中有利于花朵吸水,其长度以10-15cm为好;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花朵因为蒸腾作用而失去过多的水分,以10℃-15℃为好。水分的丧失会引起非洲菊花朵的衰老,因此在整个采后处理过程中都要避免干燥和吹风。最好将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到70%。此外,在保鲜液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切花受到乙烯的危害,乙烯是一种衰老激素,会缩短非洲菊的瓶插寿命。卡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乙烯,因此在装货的过程中,要把卡车的引擎关掉。非洲菊的保鲜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蔗糖3g/L ,柠檬酸150mg/L, 磷酸氢二钾(K2HPO4·7H2O )75mg/L 。蔗糖为非洲菊保鲜过程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花朵吸水。柠檬酸使保鲜液的pH值降低,从而阻止细菌的滋生。
包装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将环境温度降到6℃-9℃,会延缓花朵的生命活动,保存能量。非洲菊最好采用7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长方形包装盒包装,以免在运输途中因移动而折断,包装用的纸箱可重复使用,但不能太频繁,以免滋生细菌。运到目的地以后,非洲菊花梗底部会变干,要用干净的小刀斜切去一点花梗,再浸入干净的保鲜液中,如果没有保鲜液,也可以使用低浓度的漂白粉溶液。

水培芦荟的养殖方法介绍,原来芦荟这样养观赏价值更高


谈起芦荟,爱美的花友肯定会联想到芦荟胶之类的保养品。而因其有杀菌、抗炎、湿润美容的作用,也极具经济价值。芦荟可以水培吗?水培芦荟的养殖方法是什么呢?就让为大家来详解解读。

一、水培芦荟的养殖方法

1、芦荟本生长在盆中,在移植的时候需注意,需将芦荟病的残的通通去掉,然后轻轻拍打盆的四周,使花盆和土壤分离。然后手工轻轻出去芦荟根部的土壤,并且用水冲洗干净芦荟的根部,不能留一点杂质泥土。然后去掉老化的根部和叶片,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放在容器盛水的2/3处。正常情况下,20天后,水培芦荟即可在水中生根。定植后放在阴凉通风处,不要阳光直接曝晒。

2、夏季高温季节,3天换一次水,同时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不然几天水培水就会变质,长绿藻。

3、芦荟长出根系后,一般一个月加一次专用的营养液。

二、芦荟的禁忌

一般来说,芦荟健具有胃下泄、强心活血、免疫和再生、、防晒作用等作用。但是芦荟并非人人都能吃,不同体质的人食用芦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非洲菊的品种及观赏价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室内养花品种及技巧方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