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粗栀子》,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粗栀子,拼音:cūzhīzǐ

拉丁学名:GardeniascabrellaPuttock

别称: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茜草科,亚科:

族:,属:栀子属

形态特征

粗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先端钝,全缘。花瓣白色。

生长习性

粗栀子原产产澳大利亚的昆士兰。

粗栀子图片

xZH52.coM阅读欣赏

粗生快发的鹤顶兰


栽培技术
鹤顶兰(Phaius lankervillia)为兰科兰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是一种大型的地生兰。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耐寒、耐瘠,抵抗不良环境能力较强,因此在市区、工业区,交通繁杂区等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较能适应;就其花朵而言,不论是花期(冬春两季),花形都优于白菊及海棠花等。

1. 特征

鹤顶兰株高70~80厘米,根部是圆锥形的假鳞茎。叶片4~6片簇生,矩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5~10厘米(盆栽视营养而定株型)。总状花序,具10~20朵大花。萼片和花瓣矩圆形,近等长,顶短尖,花被外面为白色,内面为暗红褐色。花期冬春二季。

2. 习性与栽培

可耐5℃低温,用分株法在花后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繁殖,在18~25℃时进行,将老株挖起,由于根嫩易断,应小心松土、冲洗、分株,径30厘米盆栽3~4小株。盆底排水孔用碎瓦片品字形拱起,为盆高的1/5;中间用腐叶、矿焦石或芒骨混合,占3/5;盆表占1/5,填细塘泥及肥沃细壤。即掌握上密、中松、下空的分层法。笔者则以干牛粪拌细炭、碎瓦片综合栽培,生长很好。

刚栽种的苗宜放荫凉处,逐渐移至明亮光照处(但忌烈日直射,任何兰花可接受弱光直晒),最好置于花架荫凉处。

切勿重施肥,否则会造成根部肥害、酸害,而且易致病。宜薄肥勤施,每半月浇1次0.1%~0.3%的二号花宝(视苗势增加浓度),寒露转施三号花宝或专用兰肥。雨天勿施肥,如施后3天内下雨,需在晴天及时补肥。

一般一年半换盆1次,比原盆大一号或结合分株使用原盆亦可。盆栽宜用浅盆,以既通气又古香古色的紫砂盆为最,避免使用胶盆,透气差又不雅趣。地栽因其形状笔直,可作矮篱。夏秋水分充足外,尚需喷水。

应用范围
株丛丰茂,花形美丽,颜色鲜艳。适合庭园中较荫蔽处种植,亦可盆栽作室内装饰。

粗距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crassicalcarataS.S.Chi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

学名:HemipiliacrassicalcarataS.S.Chien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5-35厘米。块茎椭圆状,长约1-2厘米。茎无毛,基部具1枚筒状膜质鞘,鞘以上有1-2枚叶,向上还具1-4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5.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楔形,抱茎;上面的1枚叶若存在则较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小叶鳞片状,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通常长6厘米,具(2)7-15朵偏向一侧的花;花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约11毫米,向上渐小;花梗和子房线形,长1.2-1.8厘米,无毛;花紫红色;中萼片直立,舟状,卵形,长6-6.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具3脉;侧萼片斜卵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具3脉;花瓣与侧萼片相似,但略小,先端钝或近截形,有时具不整齐的细齿,具3脉;唇瓣近长圆形,基部略宽,长13毫米,下部宽9-10毫米,先端近截形或微缺,常在中央具细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圆齿或缺刻,上面被微小的乳突,近距口处具2枚毗连的胼胝体;距白色,较粗,圆筒状,长10-12毫米,末端钝而且稍膨大,有时稍弯曲;蕊喙长圆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浑圆。花期7月。

产地分布:

产山西东南部(陵川)、陕西南部(佛坪)以及四川西部和北部。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柏树林下或草坡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灌县。

栀子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栀子,拼音:zhīzǐ

拉丁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别称:水横枝、黄果子、黄叶下、山黄枝、黄栀子、黄栀、山栀子、山栀、水栀子、林兰、越桃、木丹、山黄栀、白蟾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茜草目,亚目:

科:茜草科,亚科:金鸡纳亚科

族:栀子族,属:栀子属

主要产地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北、陕西、甘肃

形态特征

栀子属灌木,叶对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花芳香,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生长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药用价值

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栀子图片

小叶栀子


小叶栀子别称

雀舌栀子、水横枝、雀舌花。拉丁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小叶栀子生活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8℃至22℃,越冬期则需要5℃至10℃,一般低于-10℃容易出现冻害;喜光但不能经强光直射,耐半阴,要保持全日60%的光照;对土壤的要求则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粘性土壤,小花栀子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小叶栀子形态特征

小叶栀子叶片呈倒卵形,小而窄,用手触摸革质感,叶色翠绿有光泽。花朵白色,气味芳香,沁人心脾。浆果呈现为黄色或橙色的卵形。

小叶栀子花语文化

小叶栀子代表永恒的爱和约定。栀子花开是一场恒日久远的积累和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所以小叶栀子不仅寄予着爱情,脱下其平淡、持久的外衣,蕴涵的是坚韧、高洁的生命本质。

黄栀子


品种名称黄栀子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异名水横枝、山黄栀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茜草科

产地原产中国、越南、日本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株高1~2米,叶对生,长椭圆形。花顶生,花瓣6枚,花径约5~6厘米,裂片微后卷,初开白色,后渐变黄色,具芳香,花期春末至夏季。花后结果,果实长卵形,具6棱及6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桔红色,可作染料或入药。

繁殖方法:可用扦插法,春季选上一年生强壮的枝条,每15~20厘米为1段,扦插后约经30~40天能发根。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但日照充足生长开花较旺盛。幼株定植前宜预埋有机质基肥,成活后每季施用1次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花期过后修剪1次,可维持树型美观,并有利下次开花;若植株老化,早春应施以重剪或强剪。盆栽宜用33厘米以上大盆,斑叶黄栀子则用小盆栽,即使不开花,也可观叶;每年换盆换土1次,春初为适期。性喜温暖至高温,生长适温约18~28℃。

应用价值:适合庭园栽植或大型盆栽。黄栀子果实可供制黄色染料或作药用

大粗根杜鹃花养殖方法


“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草会遇上一定难题,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花卉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粗根杜鹃花养殖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粗根杜鹃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株形,因此备受园艺爱好者的喜爱。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大粗根杜鹃花的养殖方法。

大粗根杜鹃花喜欢生长在半阴湿的环境中,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5℃。在栽种时,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烂熟。土壤最好是疏松、酸性的,可以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腐叶土或酸性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大粗根杜鹃花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高,但也不耐强烈的阳光直射。因此,可以选择在森林边缘或半阴处种植,既能保证光照,又能避免阳光的过度暴晒。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借助遮阳网等工具,将强光过滤掉。

大粗根杜鹃花在生长期和开花期的水分需求较高,但在休眠期则需要减少浇水。一般来说,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即可,以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杜鹃花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较高,可以通过喷雾器定时给叶片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大粗根杜鹃花在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施肥,以满足其对养分的需求。在春季和夏季,可以选择氮磷钾等复合肥料,每隔2~3周施一次。冬季则可以停止施肥,让杜鹃花进入休眠状态。

第五,及时修剪和疏枝对大粗根杜鹃花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秋季结束开花后,可以对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尤其是枯黄的叶片或病虫害受损的部分,以促进植株的新陈代谢和新梢的生长。在生长季节,还可以采取疏剪措施,以保持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性。

大粗根杜鹃花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常见的病害有枝叶枯萎、锈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在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例如喷洒杀虫剂或使用生物防治等措施。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大粗根杜鹃花的养殖方法需要注意土壤酸性、光照、水分、肥料、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只有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的情况下,才能使大粗根杜鹃花健康茁壮地生长,并展现出其美丽绚丽的花朵。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对您种植大粗根杜鹃花有所帮助。

大花黄栀子


品种名称大花黄栀子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var.grandiflora

植物种类 观叶树木
生物分类茜草科

产地原产中国、日本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叶卵状椭圆形,花径可达7~8厘米,单瓣,白色,春季盛开。

繁殖方法:可用扦插法,春季选上一年生强壮的枝条,每15~20厘米为1段,扦插后约经30~40天能发根。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但日照充足生长开花较旺盛。幼株定植前宜预埋有机质基肥,成活后每季施用1次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花期过后修剪1次,可维持树型美观,并有利下次开花;若植株老化,早春应施以重剪或强剪。盆栽宜用33厘米以上大盆,斑叶黄栀子则用小盆栽,即使不开花,也可观叶;每年换盆换土1次,春初为适期。性喜温暖至高温,生长适温约18~28℃。

花卉大全《粗栀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栀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