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的种养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植茉莉花,如何规范化田间管理工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茉莉花,也可以叫做茉莉,既能用于观赏,也能用于泡茶,或者制作成重要的香精原料,花期的主要时间是在五月到八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种植茉莉花,规范化管理田间工作的一些技巧。

―、中耕除草

要及时的进行疏松土壤,清除附近的杂草,一年中中耕除草的次数要在6到八次。因为茉莉花根系在生长的时候,需要提供疏松通气土壤环境,防止养分分散开来,有利于茉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合理管水

莱莉花的枝叶比较茂盛,水分的增发量也大,因此要保持土壤的湿润性。在采花期,要保证田间含水量在60%到80%范围内,在夏季的早晚各进行一次浇水,秋季则只要浇早晨就可以了,冬季浇水时,最好每隔四五天进行一次浇水,浇水时间在中午,中午温度相对于其他时间会高一点,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冻根想象,如果在早上的热天浇水,则可以通过喷雾器喷水,浇湿茉莉花叶子,这样有利于茉莉花繁茂生长。

三、科学施肥

当茉莉新梢萌发时,每亩地施入浓度为50%的稀薄人粪尿一千五百公斤、加尿素四公斤一次。在夏季修剪的时候,要配合中耕除草一起进行,每亩地施入施农家肥五百到一千公斤,尿素十五到二十公斤,过磷酸钙三十五到五十公斤,复合肥二十五公斤。在茉莉花孕蕾期,每亩地施入磷酸二氢钾五十克、尿素配水一百五十克配上水四十公斤,对叶面进行喷肥。在秋花末期,每隔十天到半个月进行一次施肥就可以了。白露以后,花期大部分已经结束,就可以不用进行施肥了。在平常的施肥中,需要通过开沟深施肥,不能直接撒施肥,若是酌量施少量骨粉,可使香味增浓。

四、整枝打顶

莱莉苗移栽之后,就要进行修枝剪叶,有利于形成丰产树型。但修枝剪叶工作要在茉莉萌发前结束,对于生长年龄大于六年的茉莉花植株,在立夏后到小满前这段时间,会出现第一次花蕾,这次的花蕾不仅数量小,花朵也小,质量还不怎么样,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养分,促进更多梢抽生,就要剪去老茉莉植株的花蕾和枝条顶芽,这也是保证茉莉花开花、开好花的关健措施。在采花期,采完每一个花序,度哟啊进行一次短截。在六七八月份进行每一次花采后,都要留两对叶修剪。

五、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由真菌引起的白绢病和枯枝病,在出现茉莉花病株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防治,拔除病株或撒施五氯硝基笨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菌核净40%或者施保克25%,或者五氯硝茎笨40%等五百到八百倍液灌根或喷劣防治。主要的虫害有介壳虫、红蜘蛛、蓟马花心虫,可以用40%乐果乳剂一千五到两千倍液喷杀,在过了七八天后,可以在喷施一次,喷施的时间最好选择下午采花结束后进行。当然,在害虫发生时,也可以在傍晚的时候,在种植园里面通过熏烟,可以有驱赶成虫产卵的作用。

xzH52.Com阅读延伸

茉莉花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适当提早剪枝

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适当提早剪枝(并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可促进茉莉花植株提早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在达到适宜孕育花蕾的温度(25℃)前有一定数量的叶面积系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为花蕾的高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剪枝的高度一定掌握在留蔸高度20-30厘米左右,老龄植株重剪,幼龄植株轻剪。对于1-2年生或新种植株,也应在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剪短,以促发较多低位分枝,造就丰产树势。剪枝时应注意把幼弱的枝条一并剪除。

二、彻底清园,防治病虫

危害茉莉花病虫害较多,其越冬所主要是茉莉的枝叶。全面剪枝后还注意检查,对有虫口或病斑的植株也一并剪除,并进行彻底清园,将所有剪出的枝条,特别是枯枝和落叶清扫出田外,晒干烧。施肥培土后用石硫合剂进行一次花前杀虫消毒工作,努力降低病虫源的基数。

三、重施基肥

剪枝清园后应即行重施基肥。基肥要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入以堆沤熟的猪牛杂粪、作物桔杆、麸饼等1000-1500公斤,搭配适量的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或复合肥。基肥在花田畦面上开10-15厘米深的沟施下,施后结合清沟培土,用土进行覆盖。

四、清理畦沟,做好排灌工作

茉莉是喜润怕旱忌渍的作物,保持田间湿润,是茉莉花健康生长的需要。施肥后如遇干沟排水工作。

赤芍怎么种?赤芍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


今天小编主要和大家说到的主要内容是赤芍规范化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有想法种植这一中草药植物的农民朋友可以好好学习,不要错过!

1形态特征

1.1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赤芍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1.2川赤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m,宽1~1.4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c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mm,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c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2生物学特性

2.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1海拔高度。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m之间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丛间,或草木繁茂的固定沙丘及典型草原的天然植物群落中。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海拔3000~3500m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区的植被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长的适宜区。

2.1.2温度。赤芍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条件下生长良好。赤芍耐热又耐寒,可耐受的夏季最高温度为42.1℃,冬季可耐-46.5℃的低温,在我国北方可露地栽培越冬。

2.1.3光照。赤芍喜光照,其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经过40d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2.1.4水分。赤芍适宜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干旱不需多灌溉,但若缺水则花朵瘦小、花色不艳。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

2.1.5土壤。赤芍是深根系作物,要求土层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在粘土和沙土中生长较差,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土壤含氮量不宜过高,以防止枝叶徒长,生长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

2.2生长发育特性。赤芍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秋季采种后1周内进行播种,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赤芍是宿根。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3栽培技术

3.1育苗

3.1.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水浇地。耕翻以秋季为好,深度30~45cm,结合深翻亩施腐熟细碎的圈肥3000kg以上,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或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加4kg辛硫磷颗粒混匀后施用。春季将土壤耙细整平,做宽1.5m、高15~20cm的畦,畦间距35cm。

3.1.2播种。当年9月中下旬用刚采下的成熟种子进行条播,方法是顺畦面方向开5~7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cm左右,稍镇压。播种后用微喷带进行喷灌,20cm土层浇透即可,以保证种子发芽水分。播种盖土后可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剂,播种第一年不出苗,所以有草时候可以喷施百草枯、农达等,但是喷施百草枯一定要在表土稍干,喷施后24h不下雨条件下使用。

3.1.3播后管理。越冬前在畦面铺2~3cm厚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第2年4月开始出苗,视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期间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苗高10cm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5~6月追施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一次,越冬前最好上盖厩肥。第3年春季作种苗进行移栽。

3.1.4起苗。第3年4月中下旬起苗。面积小可人工起苗,面积大时也可用机械收,先割去地上枯茎,再用药材收刨机起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按长短进行分类,并打成小捆备栽。如果不能立即移栽,可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选择根条形、无分杈、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的做种苗。

3.2移栽

3.2.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整地前灌一次透水,土壤耕翻30cm左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或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加4kg辛硫磷颗粒混匀后施用,整平耙细。

3.2.2定植。华北地区4月初~5月上旬可进行栽种,人工栽植方法:按行距50cm、株距30cm,两人配合栽植,一人用铁锹深入土壤,然后向前轻推下锹把,留出一个可以放进苗的缝隙,另一人把苗头朝上将苗竖立放入缝隙中,深度以芽头到土面5cm为宜,抽出铁锹,合拢缝隙,并用脚踩实。

3.2.3定植后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如不及时除草易成草荒。栽后一般半个月左右红芽露出,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月、6月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视情况进行中耕除草2~3次。

②培土、灌溉:每年入冬前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③摘蕾: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集中养分供根部生长发育。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④间作: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红小豆、大豆、芝麻等,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⑤追肥:第一年施基肥以外,在7月份每亩追施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以后每年7月中旬追施复合肥1次,每年喷施根茎药材专用叶面肥4~5次。

4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4.1病害。芍药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4.1.1芍药白粉病。①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均可产生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后逐渐扩大可连片呈边缘不明显的白粉斑,甚至布满整叶。后期叶片两面及叶柄、茎秆都可受害,产生有污白色霉斑,并散生黑色小粒点,为病原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②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初侵染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频繁再侵染。一般在6月初、气温20℃以上为初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7、8月份为盛发期。液态水存在不利于发病,但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氮肥过多、枝叶生长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利于发病。③防治方法:秋末及时将地上部分剪除并清理烧毁,花后及时疏枝,剪除残花,发病较轻时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保持田园卫生。

4.1.2芍药锈病。①症状:以为害叶片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初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绿色小点,叶背相应部位产生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病斑灰褐色,产生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病可造成叶片早期大量枯死。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堆在寄主病组织上越冬。次年5月上旬开始发病,并产生夏孢子不断侵染蔓延。后期形成冬孢子萌发后可侵染松属植物。③防治措施: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在园圃周围避免以松属植物作为隔离树种或周围杜绝种植该种植物。

4.1.3芍药灰霉病。①症状:茎、叶、花均可受害,一般花后发生严重。叶尖、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褐色、紫褐色至灰色,不规则轮纹状。潮湿时,叶背具灰色霉层。茎部病斑梭形,紫褐色;花部受害易变褐软腐,造成花瓣腐烂,引起植株顶枝枯萎等。若茎、叶、花三部位同时发病,可致芍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分生孢子在土壤及病组织或粪肥中越冬,翌年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及灌溉水、田间操作等途径传播、侵染与危害,具有多次再侵染。环境条件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一年具有春、秋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4月和9~10月,气温达8℃~23℃、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发病。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光照不足及连作地块可加重灰霉病发生。③防治方法:搞好田园卫生。植物生长期及时剪除发病株枝叶与花朵,秋后剪除并及时清理枯枝、落叶、败花及杂草等。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选择砂壤土栽培,适量浇水,避免渍水,防止烂根;选育无病壮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的母株作分株繁殖植物。合理密植。植株需合理密植,加强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发病率。

4.1.4芍药炭疽病。①症状。以危害叶片为主,叶柄及茎均可受害。叶片病斑初为长圆形,后扩大成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表面略下陷。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黏稠孢子堆,严重时病叶下垂。茎部发病与叶片相似,严重时会引起倒伏。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寄主进行危害,具有多次再侵染。在8~9月份高温多雨时发病严重。③防治措施:搞好田园卫生。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发病组织,秋冬季节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数量及来源。

4.2虫害。主要有蚜虫类、叶螨类、蝼蛄类、小地老虎、蛴螬类、金针虫等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锌硫磷2kg/667m2,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

5采收与加工

5.1采收。有性繁殖的赤芍4~5年收获。用芽头繁殖的3~4年收获。8~9月份采挖,不宜过早或过迟,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方法:选择晴天,先将地上茎叶割去,挖出根部。将根茎部分带芽切下,再分成小块作为栽植用的种栽,放入室内或窖内用沙子埋上,保管。根另行加工成商品。

5.2加工。赤芍根挖出后,应尽快洗去根及根茎上附着的泥土等杂质,切下芍根进一步加工。可采用不锈钢网筐人工流水冲洗方法或者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并人工挑除夹杂于其中的枯枝,并剔除破损、虫害、腐烂变质的部分。去掉根茎及须根等杂质,切去头尾,修平。经修剪好的芍根,理直弯曲,进行晾晒或烘至半干,按大小捆成小把,以免干后弯曲。之后晒或烘至足干,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防虫蛀霉变即可。

想种植赤芍这一中草药植物的农民朋友们可要好好参考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小编为大家说到了赤芍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还有采收方面,可以说是非常详细了!

墨兰规范化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墨兰又称报岁兰、人岁兰,是我国五大兰花之一,属兰科兰属短日照植物,亚热带兰花。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受太平洋季风和山地特定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温差大、气流闭塞、雨水充足且集中的气候,很适合兰花的生长,种植兰花已有300多年历史。墨兰在梅州表现为8月上旬(农历立秋以后)开始花芽分化,11月上旬(农历立冬)花梗开始出荚,稳定在春节期间开花。可耐受5~10℃的低温,但不耐霜冻,自然荫棚内5℃会使叶面表面焦黑而叶背依然绿色,叶片不失水,但影响外观。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如果在35℃以上,易出现叶尾焦黄等生理病态。

1. 选择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设施

兰棚周围3km以内无空气污染大的工厂或其他空气污染源.水源上游或兰棚附近不能有排污超标的工厂或其他水质污染源。如使用El常生活自来水,需要经过粗砂过滤,将杂质过滤干净,后流入蓄水净化池静置3d以上,将自来水中所含的净化剂成分挥发干净,沉淀净化后再输送到兰棚。要有通风透气、遮光和防风的各种设施荫棚坐北向南,东西走向,高度宜3.5m左右。兰盆宜离地放置,可采用红砖叠起作垫板新植兰每667m2可放5000~6000盆,2年兰4000~4500盆。

2. 品种和种苗的选择

选择株形好,叶片宽厚、颜色纯正有光泽,花朵多、花色鲜艳、开花期长,抗逆性强的适销品种,如企黑、金嘴等。特别要注意识别种苗是否带有病毒或病菌,这是种好兰花的关键一步。兰苗并不是越高越好,越乌绿越好。健壮种苗必须是假鳞茎大,株高适中,叶片宽厚,有光泽。

3. 栽培方法

(1)花盆及植料

①兰盆选用 墨兰根系粗壮,株大叶长,栽培需用口径大且深的兰盆。可用盆径16cm、深16cm或盆径1cm、深18cm的塑料盆,盆壁下部及盆底有孔眼,增强通透性能。

②采用硬质 植料墨兰喜潮湿环境,栽培植料要求疏松肥沃,透水保肥,呈微酸性,pH值6.5~7.0。使用硬质颗粒植料,采用30%经过沤制的树皮块(或花生壳、谷壳)加70%的碎石。碎石质地坚硬圆滑,利于兰苗生长,但吸水性差;树皮块(或花生壳、谷壳)质软、空隙大,吸水性强又利于通气,能增加植料间的空隙,为兰苗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较柔和的环境。碎石与树皮块相结合可扬长避短,培育出的兰苗根系粗壮结实,脱盆后不易失水,易包袋,还能适应长途储运或邮寄。植料准备好后还要进行消毒。

(2)分株繁殖

由于墨兰具有较粗壮的假鳞茎,因而常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就是将过于密集的兰株分成多个兰丛,再重新上盆种植。

①分株时间 分株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份开始,到次年1~3月份。但在这个时间段,分株时间能早尽早,最佳时间是从l0月份开始到l1月底结束。因为l0月份气温仍然比较高,分株后有利于兰根的愈合和发根,新植兰1个月便发新根生长,长好新根才转人冬春季,人春发芽早、齐、壮。

②分盆分株 在分株前1周左右施1次离母肥.可用磷酸二氢钾1500倍液或复合肥(15∶15∶15)溶解成1500倍液喷施叶面,以利分株后的兰蕙加快恢复生长。然后将盆土的湿度调至最佳,标准是湿润稍干。以防伤到新根和兰芽。起苗不可强行将其拔出,否则可能伤根断根,甚至拔断株叶。首先轻拍兰盆,使盆内植料完全松动,然后一手抓住兰苗茎基部,一手托起花盆并将其倒置,倒出兰株,兰苗倒出后连同植料一起平放,用手轻轻拍松,逐步将旧植料抖掉。这时操作一定要小心,不能在兰苗倒出之后用力抖散植株上的植料,这可能会导致断根、伤根,将严重影响兰苗生长兰苗脱盆后进行分株。凶兰花植株喜聚簇而生,故应依其习性,一般以二代或j代的连体为单位进行分离。

为了提高萌芽率,还可以把二代或三代连体簇兰的新老株,再行半分离术。使之既有所分离,又没有断开;既逼其半n立,义不干扰其习性,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萌芽率。分株时一并进行分级,分成健壮苗、小苗弱苗和老苗,健壮苗又可分为3株苗(1个母菖带2个子菖)、两株苗(1个母菖带1个子菖)和单株苗(1个子菖),方便种植后的管理。分株时,剪除枯朽的叶鞘和叶柄,清除病叶和烂根。将分好的植株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进行喷根消毒,消毒后放于阴凉通风处,待药液稍干后进行种植。或者存伤口用多菌灵、托布津杀菌剂涂抹消毒。移植时将有新芽的部分向着盆沿,以利其展开。将兰苗置于盆中央,把根理直,使根分布均匀,再放植料覆盖,轻提兰苗,同时摇震花盆.或在地上墩实植料,使植料与根贴合栽植的高度为假鳞茎中部与植料面齐平。过深过浅对出芽都不利,过浅还对扎根不利。

4. 肥、水、光、温管理

墨兰属半阴性植物,要求暖和、湿润、散光、通风的环境条件,生长好坏全靠养护管理。

(1)肥料

由于采用硬质植料,基质养分相对贫乏,肥料管理方面必须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短效肥与长效肥、叶面肥与淋肥相结合。施肥宜淡忌浓,勤施薄施。施肥时以气温18~25℃为宜,阴雨天均不宜施肥。

3-4月(萌芽期):此时兰花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一般每15天施肥1次,用15∶15∶15挪威复合肥1000~1500倍液喷施叶面或施沼液肥:3月份同时施用花生麸加磷目巴,用量是每盆10g干花生麸,加磷肥4g,花生麸堆沤发酵后使用:4月份同时施用14∶14∶14高效缓释优质复合(长效)肥,每盆施放3~5g(8~15粒)的高效缓释肥。

5-9月(新苗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兰花生长旺盛期,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N、P、K结合,但不能1次性施肥过多,应勤施薄施,一般每周施肥1次,用20∶10∶10挪威复合肥1000~1500倍液喷施叶面,或用同样的肥料以1000倍液结合沼液肥淋施。7月份同时施缓释肥(14∶14∶14),每盆3~4g。

9-11月(结头期):这个时期是花芽分化发育期,需要较多的P、K肥,要增施P、K肥,以促花芽分化,促进结头。用磷酸二氢钾1500倍,每7~10天施肥1次。

12-1月(出花期):基本停止施肥。

(2)水分

墨兰喜湿润忌涝渍,最适宜的相对湿度70%~80%。浇水与否和浇水量要根据季节和天气而定。要用无污染的洁净水或经过过滤静置的自来水。春季气温偏低,湿度较大,浇水宜少:夏秋季温度较高、阳光猛烈,水分增发量大,宜多浇水:冬季天气干燥,也应多浇水。天气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每天都应浇(喷)水,其他时段2~3d喷1次水。通过喷水来调节环境温、湿度。

水分管理分淋水和喷水两种。淋水:用手轻挖至基质深约3cm处,如发现该处基质较干即要进行淋水。淋水时一定要注意淋透.直到花盆底部有水流m为止,防止出现半截水而影响兰株的正常生长。喷水:使用自动喷灌进行喷雾,以叶面喷湿为宜。在分盆种植后,次日淋1次透水,以后隔2~3天喷1次叶面水。

(3)光照

墨兰在阴凉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因此,人工栽培需要遮阴。最适宜光照强度5000~10000lx,3000~12000lx也能正常生长在梅州7、8月份中午日照最高可达90000~100000lx,温度达35℃以上,必须用双层遮光网进行调节遮光。我们采用上层的遮光网固定,遮光率为90%,下层的活动,遮光率为80%。遮光网的高度3.5m左右。光照强时遮2层,光照弱时遮1层。夏秋季阳光强烈,遮2层;冬春季光照较弱,遮1层。

(4)温度

墨兰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是2O~30℃。夏秋季节兰棚常常温度过高、湿度过小,可通过对兰花洒叶面水进行降温、增加湿度,一般在棚内温度超过30℃、湿度低于65%时就需要进行洒水。同时,必须加强通风,夏秋季可全天打开南北两边的大门进行通风换气。冬天要加强兰棚防御寒风设施,准备一些锯末、壳或弃用的植料,以便在有霜冻或冰冻的时候熏烟防寒。

5. 控制黄尾的发生

(1)适时适度遮阴

首层用90%固定遮阴网,在5~10月加用80%二层活动遮阴网,是较好地达到全尾兰和带花兰双重要求的。不能够长年二层或者夏秋季三层,遮阴虽然好。能够取得较多全尾兰,但会影响光合作用,兰阴弱芦头细小,不利于花芽形成。

(2)加强黄尾发生期管理

8、9月份为兰株黄尾激增时期,除做好遮阴外,还要早晚注意浇水降温,减少农药伤害,勤施薄施叶面肥。注意氮磷钾搭配,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顾增施磷钾促进结头,更要注意多施氮肥,保持叶色青绿。

(3)当年种植当年出口

出口兰不是要求每趸有很多株,1趸24苗全尾带花便可,当年种植出口可减少黄尾的风险改变过去1年种苗2年成品兰出口的做法。

6. 花期的调控

由于特殊天气等原因,墨兰有时会提前或推迟开花所以在生产中往往需要把花期控制在春节前。

(1)提前开花的调控方法

一是通过栽培管理进行调控。在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成花激素在兰株体内的积累。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每隔7天浇施1次,连续追施3次以上。二是利用激素诱促。用赤霉素处理花芽也可提前花期:在花芽出土后,用赤霉素100mg/L涂抹花柄基部、花蕾基部和花萼,促使花序提前伸长。

(2)延迟开花的调控方法

一是通过栽培管理进行调控。每晚加灯光补照2h左右,以推迟春化作用。二是利用化学激素处理。用2,4-D5mg/L在花芽出土后涂抹1次,排铃期再涂抹1次,可取得推迟花期的效果。但是2,4-D溶液不能触及兰株的其他部位。

病虫害防治
1. 炭疽病

此病在结头期(9~11月)为多发期。防治方法:一是减少侵染源。及时摘除发病的叶子和植株,集中销毁。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兰盆放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浇水时从盆边浇人,不要当头浇淋,摆放时不要放置过密。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期,喷施40%多菌灵硫磺500~600倍液等,每隔9~12天喷1次,共喷3次。

2. 软腐病(坐莒病)

在梅州,5月下旬开始发生,6~8月为高峰,随着9月份干燥天气的到来而受到抑制。有条件的用一次性植料盆具,尽量减少分株时的切口感染,在6、7月份软腐病高发时段不宜大量浇水和淋水肥.应以洒叶面水叶面肥为主。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施沼液肥的不仅兰株生长健康,叶色翠绿,且有减轻病害的作用。药剂防治:春季每667m2可施熟石灰50kg1~2次,直接撒粉于整个兰园。在高温高湿季节定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1000倍喷雾进行预防。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 病毒病

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方法: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1)选择无病菌种苗,这是防此病最重要的一环。(2)园要定期喷施杀虫灭菌药物,及时杀灭蚜虫和蓟马,减少病毒传播途径。(3)如果发现病兰,应及时与正常植株分开隔离,染病植株用过的植料盆具也切莫再用,然后进行集中处理。(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介壳虫

一般在6~9月危害最盛。兰场和兰盆要通风洁净,及时清除杂草败叶,发现虫情要及时将带虫病株隔离。抓住盛孵期喷药。可用低毒高效农药喷杀,如50%马拉松乳油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00~600倍液、5%高效鱼藤精2000~30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此外还要做好红蜘蛛的预防,在新芽抽出10cm左右时喷施阿维菌素或含有阿维菌素的农药预防。

应用范围
墨兰现已成为中国较为热门的国兰之一。在台湾已进入千家万户,用它装点室内环境和作为馈赠亲朋的主要礼仪盆花。花枝也用于插花观赏,若以墨兰为主材,配上杜鹃、麻叶绣球、紫珠、八仙花、糠稷,能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

做好这些管理工作,轻松应对三月园林养护


三月份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此时多种园林植物病虫害都在蠢蠢欲动,杂草也开始生根发芽,因此三月是一个忙碌的月份。苗木人要做好园林养护工作,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小编整理了三月养护概述,以供参考!

树木移栽

本月若挖掘和种植落叶树,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要及时对常绿树的挖掘和栽种工作,栽植后应及浇灌定根水,结合浇定根水可配合使用速生根,促进其快速生根利于成活;在浇水不方便的地区,也可以在树干打孔使用大树营养快线,补充水分和营养。

对去年秋末、冬初栽植的苗木应加强管护,采取扩堰、浇水、沉降、填土堵漏、加固调整支撑等措施。

修剪

在冬季修剪的基础上进行复剪,剪除抽梢严重的枝条,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破损枝条;做好树木的剥芽、修剪,随时除去多余的嫩芽和生长部位不当的枝条。

浇(返青)水

3月份,华北北部、西北和东北地区,根据在当气温回升情况浇灌返青水。其他地区,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是否浇水。

草坪养护

月初应及时清理草坪枯草层帮助提高地温,对多年的草坪进行打孔通气。春分后越冬冷季型草坪进入春季生长阶段,3月下旬可以开始追肥,促进草坪返青后的快速生长。但是对于华东、华中等地区的暖季型草坪交播的黑麦草在3月份应采取控水控肥的措施,抑制黑麦草的生长有利于后期暖季型草坪的返青。

病虫害防治

(1)防治草履蚧

2月份草履蚧孵化出土时如果没有采取防治措施,惊蛰后草履蚧就会转移到园林植物地上部分为害,故在3月中下旬在草履蚧树上发生盛期采取喷药防治,可以选用狂杀蚧进行防治,特别是对树干一定要喷匀喷透。

(2)防治越冬代桑白蚧

桑白蚧主要危害红叶桃、碧桃、樱花、国槐、桃树、樱桃等园林植物,从海南到辽宁均有发生,以受精雌虫越冬,3月份天气转暖,树木萌动,越冬雌虫开始产卵。根据各地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可和草履蚧一起防治。

(3)防治柏类双条杉天牛

2月中旬双条杉天牛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因此3月底防治柏树双条杉天牛,可采用干虫净等触杀性强的药剂喷干或封干,防止成虫产卵或做饵木诱杀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

(4)防治越冬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主要为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以老熟幼虫越冬,春分前后黄杨嫩叶长出来后,越冬幼虫苏醒后直接取食大量黄杨叶片,储存营养准备化蛹。因此华东、华中等地,3月份发现越冬代黄杨绢野螟大量发生时及时防治,减少第一代基数。可以选用叶虫净、狂杀等药剂进行防治,黄杨绢野螟大龄幼虫会吐丝缀叶为害,施药一定要施药均匀,达到彻底防治的目的。

(5)华南地区的养护

3月份华南地区的温度、湿度适宜,病虫害开始大量发生,应及时防治。如为害小叶紫薇、月季、九里香等园林植物的白粉病和鸡蛋花锈病会大面积发生,可选用粉锈唑1600倍液等防治,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害虫以刺吸式害虫为主,如为害多种植物的蚜虫、秋枫叶蝉、榕蓟马等为害植物的新梢新芽,可用吡蚜酮兑水稀释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也可以金品一灌树无虫稀释1500倍后灌根,防效长达4-6个月以上。

杂草防除

3月份是杨柳青青、草长莺飞的季节,草坪中的杂草也开始返青快速生长,主要是阔叶杂草中的蒲公英、一年蓬、荠菜、婆婆纳、猪殃殃、簇生卷耳、泽膝、黄鹌菜等。冷季型草中可以用坪阔净或恶阔净进行防除;暖季型草坪可通恶阔净进防除。

辣木怎么种植?辣木规范化栽培技术


辣木别名鼓槌树,近年来辣木的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可以用作保健蔬菜,还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单宁提取原料等,而且拉米的种子对医药和日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云南产的辣木与印度的相比蛋白质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B3都要高出许多,但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微量元素略低于印度产辣木。我国云南、海南、两广地区是辣木的地道产区,这些产区产出的辣木品质最好。为了规范辣木栽培过程中的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工作,现将辣木规范化栽培技术分享如下。

1栽培品种

据卫生部2015年底56号令《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现批准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为新资源食品。其中本研究中的辣木品种引种于云南农业大学的纤细型多油品种PKM-1,属于《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辣木品种。

2种苗繁育基地选择与准备

辣木是一种喜光照、喜温热、怕寒冷的热带作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pH为6.0~8.0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粘土中生长良好。本研究中的辣木种苗繁育基地和试验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基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3.2~23.9℃,日平均气温≥15℃的活动积温7500~8500℃,最冷月平均气温16.9~18.0℃,年平均降水量1430.2mm,多集中于夏季。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层深厚,土壤平均pH4.68,有机质11.25g/kg,全氮0.56g/kg,速效磷24.97mg/kg,速效钾34.54mg/kg。选择一块地势平坦的、排水良好的地带,并用砖头砌成一个长6~8m,宽1~1.2m,高0.35~0.4m的育苗床,然后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按照体积比1∶1∶1比例均匀混合以后均匀撒布于苗床,即为辣木种苗繁育苗床。该苗床亦可用于辣木组培苗的炼苗培养。

3种植基地的选择与整地

在播种前首先需要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晾晒、施肥和平整,一般于种植前的20~30d,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推荐翻耕深度为30~35cm。翻耕后晾晒1~2d以杀灭致病菌及虫卵。进而将腐熟的农家肥及复合肥均匀混撒后即可进行土地平整,其中农家肥的推荐用量为1200~1500kg/hm2,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具体含量)的推荐用量为45~50kg/hm2。

4种苗繁育

播种前首先浇水湿透育苗畦面,然后将辣木种子用0.5%~1.0%的多菌灵浸种6~12h后即可播种,其推荐播种量为35~50g/m2,播种量应依据种子大小、含水量、纯度做出适当调整。然后将辣木种子均匀撒播于育苗床上并用体积比为1∶1∶1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的复合基质覆盖种子,并保证其覆盖种子5~7cm,基质覆盖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种子发育率和发芽势的降低。

5种苗移栽

辣木一般在全年均可移栽,但由于受海南干热性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在海南多选择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10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辣木的移栽。在辣木移栽中要遵循“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的移栽原则,即行要栽直、根要栽稳、棵要栽正;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紧根苗不栽吊根苗(地面压紧不要悬空)。遇到离脚苗要深栽。

6移栽密度

依据辣木的采收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叶用型、种子型,其中叶用型适宜密植,推荐株行距为(0.3~0.4)m×0.6m,在实际应用中亦有按照0.4m×0.8m的宽窄行栽培方式,该方式亩种植辣木2400~2700株;种子型一般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推荐株行距为0.6m×1.2m,该方式种植辣木800~1000株。兼用型辣木的种植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其株行距多为(0.4~0.6)m×0.8m,该方式每667m2下种植辣木1500~2000株。

7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移栽后的0~10d中要注意搭建遮阳网以防止中午的阳光暴晒。在移栽后的15~20d后要注意发现缺苗及死苗现象并及时补苗,以保证单位面积苗数。此外在移栽成活后,要经常检查土壤湿度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

8水分管理

辣木是一种速生、耐干旱和耐贫瘠的新资源植物,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可生长。在幼苗期和生长期要适当的控制其浇水量,防治因浇水过度而导致的根系腐烂。在夏季多雨的季节要合理建设防水沟,防治水分在辣木种植田过度的积聚。

9中耕除草

在辣木移栽成活后的30~40d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时宜采取“由远至近,远处宜深,近处宜浅”的原则,中耕除草后还应在植株根际适宜培土以促进根系的生长。第一次中耕除草后一般按照40~50d/次的频率进行中耕除草,在雨水及杂草生长旺盛的月费,可以适当增加中耕除草的频率与次数。

10施肥

当辣木幼苗移栽后长出2片新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或水溶性复合肥,当以水溶性复合肥为追肥时追肥量以12~15kg/667m2为宜,切忌避免因浓度过大或施肥过量造成的烧苗,施肥后随即盖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当辣木进入孕花期或座果期,可以追施国光牌或优马牌促花保果肥以500~800倍的倍率进行叶面喷施,施肥用量为350~500mL/667m2为宜,以促进辣木花芽分化与座果,减少果荚脱落和果实膨大提高产量。

11树形管理

修枝整形是辣木矮化及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不同刈割高度对辣木产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为30cm时能显著提高辣木的生物产量和其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对比修枝整形对辣木产量的影响发现,当控制修枝高度为30~40cm时树形呈现纺锤性时,其不仅可提高辣木的产量,还能增强对台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12病虫害防治

对辣木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农药使用。在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坚持使用低毒、广谱、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制剂和化学农药。

在辣木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白粉病、青枯病、眼斑病、枝条溃疡病、黑皮病等多种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在幼苗期危害较严重的有炭疽病和枝条溃疡病等,其中炭疽病上部嫩叶先发病,病变部位呈现红褐色斑点或斑块,后期逐渐扩散至整株或整个育苗田;枝条溃疡病多呈现由上至下的蔓延趋势,其发病部分变褐直至茎秆逐渐腐烂,腐烂部分有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且伴有恶臭。该类病害一般发病于连续的高温阴雨天气,当遭遇上述病害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1)及时清除并烧毁病症防止病原扩散与传播;

(2)加强苗期田间管理避免连年重茬,并及时除草疏苗、增施有机肥及高磷高钾性复合肥增强植物抗性;

(3)用70%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45%扑霉灵、72%方舟农用链霉素等广谱性抑菌剂或杀菌剂以600~1000倍浓度喷施。在生长期危害较严重的枝条溃疡病和烂根病,其中枝条溃疡病症状同幼苗期,烂根病多危害辣木的根部,其初生时多呈现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在发病严重时其逐渐干缩直至全株死亡,经鉴定其多为线虫与细菌性引发的复合型病害,在发病严重的种植田可以使2%阿维菌素乳油与叶枯唑以500~800倍浓度进行根部灌施。在果期影响较严重的果荚溃疡病,其果荚部位呈现与枝条溃疡病类似的病变特征,其发病部位先呈现变褐后逐渐腐烂并伴随有恶臭的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

在辣木栽培中根结线虫、豆长管蚜、甘蓝蚜、白蚁、红蜘蛛、潜叶蝇、斜纹夜蛾、小菜蛾、钻心虫、二疣犀甲等害虫均可危害辣木的生长,其中根结线虫、白蚁、钻心虫、二疣犀甲主要危害辣木的根、茎部分,其不仅可造成根、茎损伤直至折断,而且常与细菌或真菌复发引发复发性病害。其主要防治性措施:(1)合理轮作并适时深耕、晾晒土壤,减少病虫害个体及虫卵数量;(2)拒绝使用非腐熟的农家肥减少病原体的来源;(3)使用脱毒组培苗并及时拔除、烧坏病株,杜绝种源带毒及病毒的交叉感染;(4)在虫害严重的年份可以使用除虫菊素、苦楝碱、苦参碱、鱼藤酮等进行灌根处理。

13采收、干燥、包装、运输及储藏

叶用辣木一般全年均可采收,海南由于受种子收集及台风、雨水的影响,多选择于种子采收后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采收。采收方式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时应逐渐由嫩叶沿短枝或长枝方向进行逆向采收,对于幼树或新建辣木林应注意树形的培养;对于大面积的辣木种植园则推荐机械采收,对比往复切割式采叶机、螺旋滚动式采叶机和水平旋转钩刀式采叶机的采叶效果发现,往复切割式采叶机的采摘效果最好,其可以每小时采集辣木叶片50~70kg。

叶用辣木采集园推荐分期、分批、分层进行叶片采集,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次分批采集。

盆栽香柏规范化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香柏一般采用播种或扦插进行繁殖,苗木移栽时带土球,成活容易,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下面要和大家讲讲盆栽香柏无性规范化繁殖技术。

1商品苗规格

1.1苗床苗

苗床铺填地布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上。成苗规格:苗高7~9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扦插至成苗10个月,成品率80%以上。

1.2软质小容器苗

容器规格:软质、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30cm以上、冠幅20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苗床苗移入软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18个月,成品率95%以上。

1.3硬质小容器苗

容器规格:硬质、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35cm以上、冠幅2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苗床苗移入硬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24个月,成品率95%以上。

1.4硬质中容器苗

容器规格:硬质、口径26cm、深度21cm。成苗规格:苗高50cm以上、冠3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冠形匀称、浓密凑,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软质小容器苗移入硬质中容器开始至出苗36个月,成品率95%以上。

2采穗圃

2.1整地

选择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用于建设采穗圃,在冬季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每亩2000kg,深耕细耙,整平苗床,苗床宽110cm,步道宽40cm,深25cm,沟沟相通,排灌快速。

2.2移栽

选用健壮的软质小容器苗,于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设计配置图式。栽植密度:株距50cm、行距50cm,每亩约2000株;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深度与原来植株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1层稻草,用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2.3养护

当地表干时要及时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4~9月,每个月施1次磷肥,每次每亩撒施钙镁磷肥20kg。冬季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000kg,开沟埋施。撒施磷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11月上旬采穗后立即加施1次磷肥,每亩20kg。雨后晴天要及时松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结。

2.4病害防治

主要是褐斑病,危害鳞叶和小枝,形成不规则褐斑。湿度大时在病部可见褐色霉层物。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透光;适当增加施肥量,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喷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3扦插繁殖

3.1剪穗

剪取穗条时间:1年扦插1次,在有设施大棚条件下,杭州地区于11月上旬剪取穗条,在冬季低温影响下可产生内源激素促进生根。穗条长度约6cm,保留顶端,下切口平滑,穗条下部约2cm的鳞叶剪除,上部保留鳞叶部位约4cm。

3.2基质

泥炭︰蛭石︰珍珠岩︰黄心土=5︰2︰1︰2(体积比),干容重0.38,总孔隙度56.67%,大孔隙度12.89%,小孔隙度43.78%,最大持水率1.42。pH值5.47,EC值0.49mS/cm,全氮1.18%,全磷243.46mg/kg,全钾9611.47mg/kg,钙1744.16mg/kg,镁489.50mg/kg。混拌均匀。

3.3催根剂

采用“森生5号”植物催根剂(萘乙酸︰GA4赤霉素︰ABT生根粉6号=5︰2︰3),浓度500ppm,搅拌均匀即可使用,穗条基部放入催根剂溶液中约2秒。

3.4扦插

采用苗床方式,铺填在苗床上,基质厚度7~8cm,用1000倍液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提前24小时完成。扦插深度约2cm,密度株距5cm、行距8cm,扦插完后立即浇透水,然后采取防病措施,对叶面喷洒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以后每个月喷洒1次,以上3种药交替使用。

3.5拱棚

立即搭好小拱棚:毛竹片长度2m,宽2cm,薄膜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封,保持棚内相对湿度95%左右。

3.6养护

扦插10天后及时浇水,每隔15天浇1次,在扦插后、发根和发芽之前,基本上都要遮阴,遮光率约75%。经11月上旬扦插后到翌年4月下旬前后的发根过程,到生根率达到80%左右时就要揭除薄膜,提供全光照条件。经扦插至出苗10个月的水分、养分、光照、消毒等精心管理,形成苗床苗。

4商品苗制作

4.1苗床苗

采用温室大棚,高架苗床,铺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上,密度株距5cm、行距8cm,经过10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7~9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80%以上。

4.2软质小容器苗

将苗床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软质小容器中,经过18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30cm以上、冠幅20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4.3硬质小容器苗

将苗床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硬质小容器中,经过24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35cm以上、冠幅2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4.4硬质中容器苗

将软质小容器苗移入口径26cm、深度21cm的硬质中容器中,经过36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50cm以上、冠幅3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冠形匀称、浓密凑,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豇豆田间管理和采收


田间管理

(1)间苗或补苗:直播的待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每穴选留2株壮苗,将多余的拔除。育苗移栽成活后,如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

(2)追肥浇水:育苗移栽的豇豆,定植成活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直播的,幼苗出土后,开始第一次施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20%的腐熟人粪尿750千克,以促使幼苗生长。在抽蔓后搭回前,应追一次重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30%~40%的腐熟人畜粪尿15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和草木灰100千克。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应在株间或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人畜粪尿可淋蔸施入。此次施肥对促进开花结荚有重要作用。当现蕾开花和始收后需肥量很大,应每隔5~7天追肥1次,连续3~4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人畜粪尿750~1000千克,若因多雨不能浇施人畜粪尿时,可在行株距中间穴施硫铵10~15千克或尿素5~10千克。

开花坐果前以蹲苗中耕为主,促使根系向深层生长,控制茎叶生长,结荚以后,经常保持畦面湿润。春豇豆栽培正值雨季,除结合追肥浇水外,一般不单独浇水;雨水过多时,应注意清沟排水;夏豇豆生长后期和秋豇豆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浇水或者勤施稀薄的腐熟人畜粪尿。

(3)中耕培土:定植成活后或直播发芽齐苗后至搭架前,根据土壤的板结情况,进行2~3次中耕,形成疏松的土壤,以利于根瘤菌的发生和根系生长。最后一次中耕时适当培土,以利于侧根的发生。

(4)搭架与整枝:当豇豆蔓长到20~35厘米时,要及时搭架,架高最好在2.5以上。架搭好后还要及时引蔓,引蔓应在晴天中午中下午进行,而不宜在露水未干或雨天进行,以防折断。整枝的方法是: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的侧芽全部摘除,第一花序以上所生弱小叶芽也要全部摘除,促进同节位的花芽生长,所有侧枝都应及早摘心,仅留1~3个节形成花序。当主蔓长到架顶时,要打顶摘心,促使各叶腋间形成花芽,养分集中多结荚,也便于将来采摘荚果。

对半蔓性和矮生豇豆品种,一般不搭架引蔓,也不进行整枝,任春自然爬地生长。

采收

豇豆一般开花后10~13天就可采收嫩荚食用。采收标准是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初产期4~5天采收一次。盛产期隔1~2天采收一次。如不及时采收,不但豆荚容易老化,降低品质,而且影响以后的继续开花结荚。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

早熟品种一般在播种后40~50天,中晚熟品种播种后60~80天开始采收。每667平方米(1亩)的产量,蔓生种一般为1500~2000千克,半蔓生或矮生品种为800~1250千克。

《种植茉莉花,如何规范化田间管理工作?》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露地花卉的田间管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