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盆栽香柏规范化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香柏一般采用播种或扦插进行繁殖,苗木移栽时带土球,成活容易,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下面要和大家讲讲盆栽香柏无性规范化繁殖技术。

1商品苗规格

1.1苗床苗

苗床铺填地布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上。成苗规格:苗高7~9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扦插至成苗10个月,成品率80%以上。

1.2软质小容器苗

容器规格:软质、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30cm以上、冠幅20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苗床苗移入软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18个月,成品率95%以上。

1.3硬质小容器苗

容器规格:硬质、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35cm以上、冠幅2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苗床苗移入硬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24个月,成品率95%以上。

1.4硬质中容器苗

容器规格:硬质、口径26cm、深度21cm。成苗规格:苗高50cm以上、冠3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冠形匀称、浓密凑,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软质小容器苗移入硬质中容器开始至出苗36个月,成品率95%以上。

2采穗圃

2.1整地

选择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用于建设采穗圃,在冬季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每亩2000kg,深耕细耙,整平苗床,苗床宽110cm,步道宽40cm,深25cm,沟沟相通,排灌快速。

2.2移栽

选用健壮的软质小容器苗,于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设计配置图式。栽植密度:株距50cm、行距50cm,每亩约2000株;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深度与原来植株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1层稻草,用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2.3养护

当地表干时要及时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4~9月,每个月施1次磷肥,每次每亩撒施钙镁磷肥20kg。冬季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000kg,开沟埋施。撒施磷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11月上旬采穗后立即加施1次磷肥,每亩20kg。雨后晴天要及时松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结。

2.4病害防治

主要是褐斑病,危害鳞叶和小枝,形成不规则褐斑。湿度大时在病部可见褐色霉层物。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透光;适当增加施肥量,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喷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3扦插繁殖

3.1剪穗

剪取穗条时间:1年扦插1次,在有设施大棚条件下,杭州地区于11月上旬剪取穗条,在冬季低温影响下可产生内源激素促进生根。穗条长度约6cm,保留顶端,下切口平滑,穗条下部约2cm的鳞叶剪除,上部保留鳞叶部位约4cm。

3.2基质

泥炭︰蛭石︰珍珠岩︰黄心土=5︰2︰1︰2(体积比),干容重0.38,总孔隙度56.67%,大孔隙度12.89%,小孔隙度43.78%,最大持水率1.42。pH值5.47,EC值0.49mS/cm,全氮1.18%,全磷243.46mg/kg,全钾9611.47mg/kg,钙1744.16mg/kg,镁489.50mg/kg。混拌均匀。

3.3催根剂

采用“森生5号”植物催根剂(萘乙酸︰GA4赤霉素︰ABT生根粉6号=5︰2︰3),浓度500ppm,搅拌均匀即可使用,穗条基部放入催根剂溶液中约2秒。

3.4扦插

采用苗床方式,铺填在苗床上,基质厚度7~8cm,用1000倍液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提前24小时完成。扦插深度约2cm,密度株距5cm、行距8cm,扦插完后立即浇透水,然后采取防病措施,对叶面喷洒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以后每个月喷洒1次,以上3种药交替使用。

3.5拱棚

立即搭好小拱棚:毛竹片长度2m,宽2cm,薄膜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封,保持棚内相对湿度95%左右。

3.6养护

扦插10天后及时浇水,每隔15天浇1次,在扦插后、发根和发芽之前,基本上都要遮阴,遮光率约75%。经11月上旬扦插后到翌年4月下旬前后的发根过程,到生根率达到80%左右时就要揭除薄膜,提供全光照条件。经扦插至出苗10个月的水分、养分、光照、消毒等精心管理,形成苗床苗。

4商品苗制作

4.1苗床苗

采用温室大棚,高架苗床,铺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上,密度株距5cm、行距8cm,经过10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7~9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80%以上。

4.2软质小容器苗

将苗床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软质小容器中,经过18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30cm以上、冠幅20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4.3硬质小容器苗

将苗床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硬质小容器中,经过24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35cm以上、冠幅2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4.4硬质中容器苗

将软质小容器苗移入口径26cm、深度21cm的硬质中容器中,经过36个月的精心养护,成苗规格:苗高50cm以上、冠幅35cm以上,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冠形匀称、浓密凑,无病虫害,成品率95%以上。

XZH52.Com品读分享

辣木怎么种植?辣木规范化栽培技术


辣木别名鼓槌树,近年来辣木的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可以用作保健蔬菜,还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单宁提取原料等,而且拉米的种子对医药和日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云南产的辣木与印度的相比蛋白质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B3都要高出许多,但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微量元素略低于印度产辣木。我国云南、海南、两广地区是辣木的地道产区,这些产区产出的辣木品质最好。为了规范辣木栽培过程中的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工作,现将辣木规范化栽培技术分享如下。

1栽培品种

据卫生部2015年底56号令《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现批准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为新资源食品。其中本研究中的辣木品种引种于云南农业大学的纤细型多油品种PKM-1,属于《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辣木品种。

2种苗繁育基地选择与准备

辣木是一种喜光照、喜温热、怕寒冷的热带作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pH为6.0~8.0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粘土中生长良好。本研究中的辣木种苗繁育基地和试验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基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3.2~23.9℃,日平均气温≥15℃的活动积温7500~8500℃,最冷月平均气温16.9~18.0℃,年平均降水量1430.2mm,多集中于夏季。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土层深厚,土壤平均pH4.68,有机质11.25g/kg,全氮0.56g/kg,速效磷24.97mg/kg,速效钾34.54mg/kg。选择一块地势平坦的、排水良好的地带,并用砖头砌成一个长6~8m,宽1~1.2m,高0.35~0.4m的育苗床,然后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按照体积比1∶1∶1比例均匀混合以后均匀撒布于苗床,即为辣木种苗繁育苗床。该苗床亦可用于辣木组培苗的炼苗培养。

3种植基地的选择与整地

在播种前首先需要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晾晒、施肥和平整,一般于种植前的20~30d,对种植基地进行翻耕,推荐翻耕深度为30~35cm。翻耕后晾晒1~2d以杀灭致病菌及虫卵。进而将腐熟的农家肥及复合肥均匀混撒后即可进行土地平整,其中农家肥的推荐用量为1200~1500kg/hm2,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具体含量)的推荐用量为45~50kg/hm2。

4种苗繁育

播种前首先浇水湿透育苗畦面,然后将辣木种子用0.5%~1.0%的多菌灵浸种6~12h后即可播种,其推荐播种量为35~50g/m2,播种量应依据种子大小、含水量、纯度做出适当调整。然后将辣木种子均匀撒播于育苗床上并用体积比为1∶1∶1的农家肥、椰糠和细沙的复合基质覆盖种子,并保证其覆盖种子5~7cm,基质覆盖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种子发育率和发芽势的降低。

5种苗移栽

辣木一般在全年均可移栽,但由于受海南干热性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在海南多选择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10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辣木的移栽。在辣木移栽中要遵循“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的移栽原则,即行要栽直、根要栽稳、棵要栽正;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紧根苗不栽吊根苗(地面压紧不要悬空)。遇到离脚苗要深栽。

6移栽密度

依据辣木的采收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叶用型、种子型,其中叶用型适宜密植,推荐株行距为(0.3~0.4)m×0.6m,在实际应用中亦有按照0.4m×0.8m的宽窄行栽培方式,该方式亩种植辣木2400~2700株;种子型一般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推荐株行距为0.6m×1.2m,该方式种植辣木800~1000株。兼用型辣木的种植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其株行距多为(0.4~0.6)m×0.8m,该方式每667m2下种植辣木1500~2000株。

7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移栽后的0~10d中要注意搭建遮阳网以防止中午的阳光暴晒。在移栽后的15~20d后要注意发现缺苗及死苗现象并及时补苗,以保证单位面积苗数。此外在移栽成活后,要经常检查土壤湿度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

8水分管理

辣木是一种速生、耐干旱和耐贫瘠的新资源植物,其对土壤和降雨量的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为250~3000mm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可生长。在幼苗期和生长期要适当的控制其浇水量,防治因浇水过度而导致的根系腐烂。在夏季多雨的季节要合理建设防水沟,防治水分在辣木种植田过度的积聚。

9中耕除草

在辣木移栽成活后的30~40d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时宜采取“由远至近,远处宜深,近处宜浅”的原则,中耕除草后还应在植株根际适宜培土以促进根系的生长。第一次中耕除草后一般按照40~50d/次的频率进行中耕除草,在雨水及杂草生长旺盛的月费,可以适当增加中耕除草的频率与次数。

10施肥

当辣木幼苗移栽后长出2片新叶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或水溶性复合肥,当以水溶性复合肥为追肥时追肥量以12~15kg/667m2为宜,切忌避免因浓度过大或施肥过量造成的烧苗,施肥后随即盖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当辣木进入孕花期或座果期,可以追施国光牌或优马牌促花保果肥以500~800倍的倍率进行叶面喷施,施肥用量为350~500mL/667m2为宜,以促进辣木花芽分化与座果,减少果荚脱落和果实膨大提高产量。

11树形管理

修枝整形是辣木矮化及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不同刈割高度对辣木产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为30cm时能显著提高辣木的生物产量和其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对比修枝整形对辣木产量的影响发现,当控制修枝高度为30~40cm时树形呈现纺锤性时,其不仅可提高辣木的产量,还能增强对台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12病虫害防治

对辣木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或减少农药使用。在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坚持使用低毒、广谱、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制剂和化学农药。

在辣木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白粉病、青枯病、眼斑病、枝条溃疡病、黑皮病等多种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在幼苗期危害较严重的有炭疽病和枝条溃疡病等,其中炭疽病上部嫩叶先发病,病变部位呈现红褐色斑点或斑块,后期逐渐扩散至整株或整个育苗田;枝条溃疡病多呈现由上至下的蔓延趋势,其发病部分变褐直至茎秆逐渐腐烂,腐烂部分有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且伴有恶臭。该类病害一般发病于连续的高温阴雨天气,当遭遇上述病害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1)及时清除并烧毁病症防止病原扩散与传播;

(2)加强苗期田间管理避免连年重茬,并及时除草疏苗、增施有机肥及高磷高钾性复合肥增强植物抗性;

(3)用70%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45%扑霉灵、72%方舟农用链霉素等广谱性抑菌剂或杀菌剂以600~1000倍浓度喷施。在生长期危害较严重的枝条溃疡病和烂根病,其中枝条溃疡病症状同幼苗期,烂根病多危害辣木的根部,其初生时多呈现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在发病严重时其逐渐干缩直至全株死亡,经鉴定其多为线虫与细菌性引发的复合型病害,在发病严重的种植田可以使2%阿维菌素乳油与叶枯唑以500~800倍浓度进行根部灌施。在果期影响较严重的果荚溃疡病,其果荚部位呈现与枝条溃疡病类似的病变特征,其发病部位先呈现变褐后逐渐腐烂并伴随有恶臭的黑褐色透明液体流出。

在辣木栽培中根结线虫、豆长管蚜、甘蓝蚜、白蚁、红蜘蛛、潜叶蝇、斜纹夜蛾、小菜蛾、钻心虫、二疣犀甲等害虫均可危害辣木的生长,其中根结线虫、白蚁、钻心虫、二疣犀甲主要危害辣木的根、茎部分,其不仅可造成根、茎损伤直至折断,而且常与细菌或真菌复发引发复发性病害。其主要防治性措施:(1)合理轮作并适时深耕、晾晒土壤,减少病虫害个体及虫卵数量;(2)拒绝使用非腐熟的农家肥减少病原体的来源;(3)使用脱毒组培苗并及时拔除、烧坏病株,杜绝种源带毒及病毒的交叉感染;(4)在虫害严重的年份可以使用除虫菊素、苦楝碱、苦参碱、鱼藤酮等进行灌根处理。

13采收、干燥、包装、运输及储藏

叶用辣木一般全年均可采收,海南由于受种子收集及台风、雨水的影响,多选择于种子采收后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采收。采收方式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时应逐渐由嫩叶沿短枝或长枝方向进行逆向采收,对于幼树或新建辣木林应注意树形的培养;对于大面积的辣木种植园则推荐机械采收,对比往复切割式采叶机、螺旋滚动式采叶机和水平旋转钩刀式采叶机的采叶效果发现,往复切割式采叶机的采摘效果最好,其可以每小时采集辣木叶片50~70kg。

叶用辣木采集园推荐分期、分批、分层进行叶片采集,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次分批采集。

赤芍怎么种?赤芍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


今天小编主要和大家说到的主要内容是赤芍规范化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有想法种植这一中草药植物的农民朋友可以好好学习,不要错过!

1形态特征

1.1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赤芍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1.2川赤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m,宽1~1.4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c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mm,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c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2生物学特性

2.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1海拔高度。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m之间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丛间,或草木繁茂的固定沙丘及典型草原的天然植物群落中。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海拔3000~3500m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区的植被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长的适宜区。

2.1.2温度。赤芍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条件下生长良好。赤芍耐热又耐寒,可耐受的夏季最高温度为42.1℃,冬季可耐-46.5℃的低温,在我国北方可露地栽培越冬。

2.1.3光照。赤芍喜光照,其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经过40d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2.1.4水分。赤芍适宜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干旱不需多灌溉,但若缺水则花朵瘦小、花色不艳。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

2.1.5土壤。赤芍是深根系作物,要求土层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在粘土和沙土中生长较差,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土壤含氮量不宜过高,以防止枝叶徒长,生长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

2.2生长发育特性。赤芍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秋季采种后1周内进行播种,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赤芍是宿根。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3栽培技术

3.1育苗

3.1.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水浇地。耕翻以秋季为好,深度30~45cm,结合深翻亩施腐熟细碎的圈肥3000kg以上,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或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加4kg辛硫磷颗粒混匀后施用。春季将土壤耙细整平,做宽1.5m、高15~20cm的畦,畦间距35cm。

3.1.2播种。当年9月中下旬用刚采下的成熟种子进行条播,方法是顺畦面方向开5~7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cm左右,稍镇压。播种后用微喷带进行喷灌,20cm土层浇透即可,以保证种子发芽水分。播种盖土后可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剂,播种第一年不出苗,所以有草时候可以喷施百草枯、农达等,但是喷施百草枯一定要在表土稍干,喷施后24h不下雨条件下使用。

3.1.3播后管理。越冬前在畦面铺2~3cm厚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第2年4月开始出苗,视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期间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苗高10cm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5~6月追施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一次,越冬前最好上盖厩肥。第3年春季作种苗进行移栽。

3.1.4起苗。第3年4月中下旬起苗。面积小可人工起苗,面积大时也可用机械收,先割去地上枯茎,再用药材收刨机起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按长短进行分类,并打成小捆备栽。如果不能立即移栽,可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选择根条形、无分杈、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的做种苗。

3.2移栽

3.2.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整地前灌一次透水,土壤耕翻30cm左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或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加4kg辛硫磷颗粒混匀后施用,整平耙细。

3.2.2定植。华北地区4月初~5月上旬可进行栽种,人工栽植方法:按行距50cm、株距30cm,两人配合栽植,一人用铁锹深入土壤,然后向前轻推下锹把,留出一个可以放进苗的缝隙,另一人把苗头朝上将苗竖立放入缝隙中,深度以芽头到土面5cm为宜,抽出铁锹,合拢缝隙,并用脚踩实。

3.2.3定植后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如不及时除草易成草荒。栽后一般半个月左右红芽露出,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月、6月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视情况进行中耕除草2~3次。

②培土、灌溉:每年入冬前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③摘蕾: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集中养分供根部生长发育。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④间作: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红小豆、大豆、芝麻等,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⑤追肥:第一年施基肥以外,在7月份每亩追施15∶15∶1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30kg。以后每年7月中旬追施复合肥1次,每年喷施根茎药材专用叶面肥4~5次。

4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4.1病害。芍药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4.1.1芍药白粉病。①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均可产生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后逐渐扩大可连片呈边缘不明显的白粉斑,甚至布满整叶。后期叶片两面及叶柄、茎秆都可受害,产生有污白色霉斑,并散生黑色小粒点,为病原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②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初侵染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频繁再侵染。一般在6月初、气温20℃以上为初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7、8月份为盛发期。液态水存在不利于发病,但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氮肥过多、枝叶生长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利于发病。③防治方法:秋末及时将地上部分剪除并清理烧毁,花后及时疏枝,剪除残花,发病较轻时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保持田园卫生。

4.1.2芍药锈病。①症状:以为害叶片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初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绿色小点,叶背相应部位产生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病斑灰褐色,产生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病可造成叶片早期大量枯死。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堆在寄主病组织上越冬。次年5月上旬开始发病,并产生夏孢子不断侵染蔓延。后期形成冬孢子萌发后可侵染松属植物。③防治措施: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在园圃周围避免以松属植物作为隔离树种或周围杜绝种植该种植物。

4.1.3芍药灰霉病。①症状:茎、叶、花均可受害,一般花后发生严重。叶尖、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褐色、紫褐色至灰色,不规则轮纹状。潮湿时,叶背具灰色霉层。茎部病斑梭形,紫褐色;花部受害易变褐软腐,造成花瓣腐烂,引起植株顶枝枯萎等。若茎、叶、花三部位同时发病,可致芍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分生孢子在土壤及病组织或粪肥中越冬,翌年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及灌溉水、田间操作等途径传播、侵染与危害,具有多次再侵染。环境条件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一年具有春、秋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4月和9~10月,气温达8℃~23℃、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发病。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光照不足及连作地块可加重灰霉病发生。③防治方法:搞好田园卫生。植物生长期及时剪除发病株枝叶与花朵,秋后剪除并及时清理枯枝、落叶、败花及杂草等。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选择砂壤土栽培,适量浇水,避免渍水,防止烂根;选育无病壮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的母株作分株繁殖植物。合理密植。植株需合理密植,加强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发病率。

4.1.4芍药炭疽病。①症状。以危害叶片为主,叶柄及茎均可受害。叶片病斑初为长圆形,后扩大成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表面略下陷。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黏稠孢子堆,严重时病叶下垂。茎部发病与叶片相似,严重时会引起倒伏。②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寄主进行危害,具有多次再侵染。在8~9月份高温多雨时发病严重。③防治措施:搞好田园卫生。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发病组织,秋冬季节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数量及来源。

4.2虫害。主要有蚜虫类、叶螨类、蝼蛄类、小地老虎、蛴螬类、金针虫等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锌硫磷2kg/667m2,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

5采收与加工

5.1采收。有性繁殖的赤芍4~5年收获。用芽头繁殖的3~4年收获。8~9月份采挖,不宜过早或过迟,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方法:选择晴天,先将地上茎叶割去,挖出根部。将根茎部分带芽切下,再分成小块作为栽植用的种栽,放入室内或窖内用沙子埋上,保管。根另行加工成商品。

5.2加工。赤芍根挖出后,应尽快洗去根及根茎上附着的泥土等杂质,切下芍根进一步加工。可采用不锈钢网筐人工流水冲洗方法或者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并人工挑除夹杂于其中的枯枝,并剔除破损、虫害、腐烂变质的部分。去掉根茎及须根等杂质,切去头尾,修平。经修剪好的芍根,理直弯曲,进行晾晒或烘至半干,按大小捆成小把,以免干后弯曲。之后晒或烘至足干,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防虫蛀霉变即可。

想种植赤芍这一中草药植物的农民朋友们可要好好参考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小编为大家说到了赤芍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还有采收方面,可以说是非常详细了!

曼地亚红豆杉怎么养?曼地亚红豆杉全周年规范化栽培技术


海南曼地亚红豆杉怎么养?曼地亚红豆杉是一种天然的杂交品种,现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其树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下面带大家一起学习海南曼地亚红豆杉规范化周年种植技术。

1栽植技术

1.1栽植时间

曼地亚红豆杉种植不受时间限制,但避开暑天为好。曼地亚红豆杉喜阴湿,忌高温日灼。全光照和强光照下,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遭破坏而导致植株死亡。海南温度高、光照强烈,栽植曼地亚红豆杉最好选择在当年10月至次年1月,这时间段海南气温较低,可以避开酷热的天气,从而保证苗木成活率。

1.2土壤条件

曼地亚红豆杉喜微酸性土壤,栽种地的土壤最好选择pH值在5.8~8.0,排水状况良好的沙壤、轻沙壤或中壤土。

1.3整地

对土壤进行翻耕,要求及时耕耙,深耕细整,地平土碎疏松,清除土层表面的石块、杂草、枯枝,以达到栽植要求。

1.4遮荫设施

海南天气炎热、温度高、光照强烈,因此在海南种植曼地亚红豆杉首先需考虑遮荫问题。目前,根据我们的栽培经验,种植前搭盖好遮荫大棚,大棚高度为2~2.2m,遮荫度为70%~75%的方形棚,大棚四周最好也盖上遮阳网,离地面留15cm左右部分不遮盖,这样既可以解决风力过大造成土壤水分及苗木水分蒸发过快的问题,也利于棚内通风透气,温度不至于过高,这样的环境利于苗木生长。

1.5苗床准备

苗床作宽1~1.2m、高20~25cm,沟宽30cm的垄畦,要求土粒细碎疏松,苗床平整。根据圃地坡向和水流方向开好排水沟。

1.6栽植

根据苗木规格来确定栽植密度,一般1年小苗首次移栽过渡区,栽植密度可适当大些,可以10cm×15cm的密度栽植,667m2栽40000株左右。3年以上苗木,可按50cm×50cm的密度栽植,667m2栽2000株左右。曼地亚红豆杉侧根比较发达,为了减小栽种难度及让根部保持舒展状态,栽植过程中遇到植株根系过长可以适当剪掉部分根系。栽植可挖小沟排栽也可挖穴栽种,栽植深度以土表与植株根茎部持平为宜。栽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

2田间管理

2.1水分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曼地亚红豆杉苗木对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才有利于苗木的生长。但水分过多,会造成苗木根系腐烂。若遇到大雨天时,要及时疏通排水沟进行排水,避免土壤积水造成根腐病。植株一旦发生根腐病应立即拔除并用70%敌克松进行杀菌消毒。因此,多雨季节,要做好排水工作。

2.2补植

苗木栽植1个月可以判定苗木是否成活,除去死苗,同时进行补植,最好选择同龄苗,使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补植后应浇足定根水,保护苗木根系。

2.3施肥

对于大田种植的曼地亚红豆杉,苗木种植1个月后可以开始施肥,分根部追肥和叶面施肥。

根部追肥:肥料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每667m2施用尿素5kg,复合肥7kg,但要注意每次施肥后及时浇1次水;也可以施用腐熟有机肥,用量为500kg/667m2。小苗采用撒施的方法,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注意避开中午光照强烈的时候施肥。大苗采用沟施、穴施的方法。

叶面肥:可交替喷施0.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间隔1个月喷施1次。

注意事项:(1)均匀喷施在叶面上。(2)尿素先用适量水溶解再稀释使用。(3)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早晚喷施。

2.4除草

除草可根据杂草生长情况来确定合理的除草时间、次数,总的原则是除早、除小、除了。除草包括人工拔草、铲草,除草剂除草。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除草方式。人工除草时不能损伤苗木,并将歪斜、倒伏的苗木培正。除草剂除草在杂草出土前每667m2用乙草胺、丁草胺适量对水50kg均匀喷雾,应在土壤浇水湿润后喷施。杂草茎叶生长期用乙氧氟草醚适量,对水50kg均匀喷洒,可除大多数的禾本科杂草、莎草及阔叶草。

2.5松土

在土壤板结时应及时松土,一般每年1~2次。松土应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准,小苗宜浅,大苗宜深。

2.6修剪

曼地亚红豆杉经过大概4年的管理进入成树期,为了促进曼地亚红豆杉多发侧枝,形成较大的灌木树形,需要进行修剪工作,具体操作方法:剪除顶部10cm左右的枝条,同时也要剪掉过分密集的枝叶。

2.7病虫害防治

曼地亚红豆杉受病虫危害较少,因此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杀菌剂可选择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结合喷雾器对苗木均匀喷洒1次。目前害虫主要有白蚂蚁,危害树基皮部,可用灭蚁灵撒于行间,也可以选用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喷施于土壤表面。曼地亚红豆杉苗木在雨季易发生根腐茎腐,可用70%敌克松500倍液喷洒浇灌;在高温季节易得叶枯病,可喷施1%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经过5~6年管理之后,曼地亚红豆杉植株高度在1m左右时,就可以剪枝采收。曼地亚红豆杉采收时间在每年10月份左右,采收枝条量应控制植株地上部分的30%~40%。采收后,要尽快施1次肥,以迅速恢复树势。可以施复合肥和尿素,尿素的施肥量为6kg/667m2左右,撒施土壤表面。复合肥施用量为8kg/667m2左右,施复合肥方法是在距离植株根部10cm左右的位置,开小沟或穴施入后回土压实。

迷迭香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有项目试验迷迭香在大棚高产栽培条件下可产鲜枝条7.5万kg/hm2,全年市场平均价达10~15元/kg,扣除生产、运输成本,年均可达50~75万元/hm2,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带大家一起学习迷迭香大棚丰产种植技术。

1特征特性

迷迭香原产欧洲地区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有“海水之珠”,“玛利亚的玫瑰”之美称。叶呈狭长形似松针,边缘反卷,灰绿色革质,干燥后呈针状。茎方型,由叶腋着生白色小花为总状花序,花长1.2㎝。花色有蓝色、粉红色、白色等。一般在12~4月开花,果实为很小的球型坚果,卵圆或倒卵形,种子细小,黄褐色。迷迭香性喜温暖气候,耐旱耐瘠薄,不耐涝,怕低温。

2栽培技术要点

2.1大棚建设

迷迭香在玉溪市红塔区可一年四季露地栽培,因此,对大棚的要求不高,只要冬季能密闭保温、夏季能遮挡雨水即可。在红塔区可使用钢架或水泥架单体棚,为保证通风透光,大棚建设采用南北走向,棚宽4m,高3m,长30m。

2.2品种选择

红塔区大棚栽培的迷迭香品种选用的是大叶迷迭香,该品种叶片宽大、叶绿清秀、香味浓、枝条健壮、产量高,深得沿海西餐厅的青睐。

2.3育苗

迷迭香栽培采用扦插繁殖苗,在红塔区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扦插繁苗,春、秋季最佳。扦插枝条选用当年生、生长健壮、半木质化枝条,长约10㎝。扦插株距10㎝,行距15㎝,深5㎝,插后保持苗床湿润,一般45d后即可生根成苗移栽。

2.4整地垄墒

迷迭香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要求平整,方便排水,平整好后667m2施入1000kg有机肥、50kg复合肥。每个单体棚做2厢,每厢宽1.6m。

2.5定植

红塔区一年四季都可定植,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小行距40㎝,株距40㎝,每厢种4行。大行用做田间管理时的过道,小行间布滴灌带,栽后浇足定根水,后期视土壤干湿情况浇水。

3田间管理

3.1控制温湿度

迷迭香性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9~30℃,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控制在10~15℃,在此温度下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在红塔区3~10月迷迭香生长较快,11~2月生长缓慢。迷迭香耐旱不耐涝,夏季高温高湿易得病,用滴灌能很好地控制湿度,地表土壤不干不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田间不能积水。夏季管理好棚膜起闭,保持棚内通风良好,避免雨水淋到棚内增加湿度。

3.2施肥

迷迭香较耐瘠薄,幼苗期根据土壤条件不同在中耕除草后施少量复合肥,采收期以氮、磷肥为主,一般每月施1次,667m2施尿素15kg,适当增施钙肥。

3.3修剪整形

迷迭香种植成活后3个月就可修枝整形。迷迭香生长缓慢,老枝木质化速度快,修剪时不要超过枝条长度1/2,过分强剪会导致植株无法再发芽。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获量,在种植后开始生长时剪去顶端,侧芽萌发后再剪2~3次,使植株低矮整齐。迷迭香采收1年后,株团侧枝增多,易造成郁闭现象,引起内膛枝叶枯黄,病害增加,可通过逐步剪除植株下步侧枝,调整株形,便于通风,减轻病害,方便田间作业。

3.4枝条采收

迷迭香1次栽植,可多年采收。作为西餐上的调料,采收的是幼嫩枝条,夏季每隔15天采收1次,冬季1个月采收1次,采收嫩茎长度为15㎝,每667m2可采250~500kg。

4包装销售

迷迭香鲜嫩枝条主要是销往沿海城市高档酒楼,甚至有部分出口到国外,产品价值高,对质量要求较高,要求保证新鲜、分捡精细。枝条采收回来后要摘除黄叶、破损叶片,0.5kg1捆用皮筋扎好,放入保温泡沫箱中码齐,每箱放2袋冰块保鲜,用航空或冷藏车发给沿海城市的经销商。来不及分装的枝条要及时放入冷库中保鲜,避免脱水萎蔫。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反胃呕吐等病、近年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肿瘤作用等、是多年来紧缺的中草药材之一。甘肃省西和县是半夏的适宜种植区,所产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状好,深受用户欢迎,称之为西半夏。西和县半夏野生栽培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半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作种,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种价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剧增,效益下降,种植面积锐减。

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西半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效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西半夏人工繁殖种茎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先后设置各种试验13项,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半夏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试验表明,半夏播种期冬春适宜,产量相近;播种深度对产量影响极大。适当浅播能增产50%左右,地膜覆盖,较露地早出苗20天,亩产鲜块茎535公斤,较露地增产82.3公斤,净增产值478.2元;出苗前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提前出苗15天,亩产鲜块茎1083公斤,较露地增产202.1公斤,每亩净增产值1482元;出苗后(6月12日)用60~65%遮阳网遮盖,亩增产25.3%,出苗后覆盖秸秆,较对照亩增产15.5%。种植密度对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西半夏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模式是:在中等以上肥力,亩施纯氮6.4~7.7公斤,氧化磷6公斤,氧化钾6公斤,每亩播种量(直径0.8~1.2厘米)200~250公斤,每平方米252~295粒。生育期每亩叶柄数达到50~55万个。经生产示范验证,平均亩产490.4公斤,较对照平均亩产450公斤增产40.4公斤。

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二、病害防治

半夏的病害主要有块茎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块茎腐烂是由病虫复合侵染造成的,用杜邦福星和混配3号(杀菌剂和杀虫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高峰期防效为58~49%。半夏土传病害的防治措施:1、耕作倒茬,间隔5年以上再种;2、在无病区建立繁种基地;3、喷施锰肥,加强管理;4、土壤处理,用甲基异柳磷1公斤拌成毒土或对水25公斤,均匀喷洒于地面,整地时翻入土中;5、药剂闷种,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闷种10小时后晾干播种;6、叶面喷洒,在临近发病期(5月底或6月初),用代森锰锌400倍液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三、半夏人工繁种的适宜区域和种茎标准

半夏主要以种子、珠芽、块茎为繁殖材料。种子繁殖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组培快繁,有利于半夏品种的提纯选优,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一年可扩大繁殖5次,在生根培养基中附加入参粉、贝母粉有利于生根,移栽成活率高。生产上采用块茎、珠芽繁种,通过苗前盖膜、覆盖秸秆以及出苗后用遮阳网遮盖,平均每株形成株芽3.7~4.1个,较露地繁殖提高27.6~41.1%;自生苗繁殖,半夏采收后种玉米,使遗漏在地里的半夏块茎、珠芽重新发芽出苗,每亩可采挖40~50公斤。

异地繁种与野生种产量相近,人工繁种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种。异地繁殖原种,就地繁殖生产种比较经济合理。

种径大小直接影响半夏产量和种植效益,直径0.8~1.2厘米的中粒种净产量最高,故半夏种径标准确定为0.8~1.2厘米。

四、半夏种茎人工繁殖

半夏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人工繁殖提纯选优,实行原种――生产种两级繁育。原种采用种子繁殖,建立实生苗原种田,利用组培技术提纯扩大繁殖。生产中采用珠芽、块茎繁殖。

香椿高效栽培技术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椿、香桩头、大红椿树等,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香椿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

香椿繁殖技术

有种子育苗、茎杆扦插、根扦插及根蘖繁殖。

1、种子育苗。香椿种子小,种皮坚硬,又带膜质长翅,直播不易吸水,发芽困难,为获得出苗整齐,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其方法:

①温水浸种。3月上旬,用30~40℃温水浸种一昼夜,种子吸足水份后,捞出放于蒲包内,放在20~25℃温度下催芽,每日早晚各浇水一次,翻倒均匀,待种子有5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

②催芽。将种子与河沙按1:2的比例混匀,并适当洒入清水,湿度掌握在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将混好沙的种子,堆放在一起呈馒头状,每日浇少许水,并不时翻倒均匀,待种子有70%露白即可播种。

2、茎杆扦插。秋季落叶后至翌年4~5月,选1~2年生枝条,剪成20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25×15厘米,插入整好的苗床内,地上露1/3。

3、插根繁殖。移栽定植时,将植株过长的主、侧根剪下,剪成15~20cm小段,在整好的苗床内,按行距25厘米开沟深7厘米左右,将根横栽于沟中,间距10厘米,上面覆土压实,浇水,苗高10厘米时,及时除蘖,并注意中耕除草。

4、根蘖繁殖。香椿的根部具有许多不定芽,在自然环境下,树冠周围常萌发一些幼小树苗,可挖掘出移栽培育新株。但是自然萌蘖有限,可采用人工断根分蘖进行繁殖。其方法:早春解冻后,萌芽前,有树冠外缘,挖50~60厘米的沟,将根末稍切断,用土将沟填好,这样可刺激根先端形成大量蘖苗,萌发新株,翌年即可移栽。

5、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做苗床,施足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耕翻,整细、平,作畦宽1.2米,深沟高墒。种子播种,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5厘米,沟内浇足底水,渗透后,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每亩用干种1.5~2公斤,覆土2~3厘米,然后畦面覆盖地膜,盖严压实,以便提高地温,提早出苗。

6、苗期管理

①种子播种出苗后,于傍晚立即将地膜揭掉,轻浇水一次,注意保持畦面湿润。

②及时间苗、匀苗,除去过密的及并株苗、弱苗、病苗,保留株距3~5厘米,结合拔除田间杂草,追施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浇一次透水,浅松土,注意不要伤根。

③间苗移栽。5月下旬~6月上旬,幼苗4~6片真叶,高8~10厘米时,为改善幼苗的光照及土壤营养条件,需间苗移栽,距按10~15厘米,掌握留强去弱、留壮去细的原则。间苗前1天畦面浇透水,使拔苗尽量少伤根,间出的壮苗按行株距25×15厘米,及时进行移栽到整好的苗床,浇定根水,促使活棵。

④移栽活棵及扦插繁殖成幼株后,及时追施肥水,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后期则通过摘心,喷施多效唑或肥水管理等措施,控制株高,调整株形,增加苗木养分贮备,促进形成饱满顶芽。

香椿定植

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芽前均能进行栽种。栽种前每亩大田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撒匀深翻,作畦宽2~2.5米,按行株距60~70×15~20厘米(矮化密植)栽种,每亩6000~8000株,最高达万株以上。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促使活棵。

田间管理

1、肥水

栽种活棵后,及时追施肥水,结合中耕除草,促进苗木迅速生长。

2、病虫防治

香椿的害虫,有香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幼虫期可用800倍敌百虫液喷杀,成虫期可用1500倍乐果防治。病害有叶锈病和白粉病,可用500倍粉锈宁防治。冬季清洁田园,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3、修剪

每年春季椿芽采收结束后,6月中、下旬~7月上旬,对主干离地面高20厘米处修剪(砍头),促使侧芽萌发成新枝。7月下旬~8月上旬根据新枝条长势的强弱进行打项,长势强的可提前打顶,相反,可推迟打顶,并结合肥水管理,促进形成饱满顶芽。香椿芽生长期短,应吃早、吃鲜、吃嫩,有谚言"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采收标准以芽色紫红、芽长10~15厘米为宜。采收时应先采顶芽后采侧芽,若顶芽不采收,则下部侧芽难以生长或生长不良。采芽时应用手齐叶柄基部轻轻摘下,捆成100~200克的小捆,用塑料袋装好封口,防止失水萎蔫,提高上市质量。每年椿芽可采收3~4次,产量400~500公斤。

香椿越冬保护措施

利用塑料大棚保护香椿越冬栽培,秋季落叶后,将移栽过的香椿植株,连根挖出,每50株1捆,根部浇上泥浆,假植于背阴处。其方法:11月中下旬在房屋后面挖深50~6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将捆扎好的植株,倾斜竖立在沟内,根部用土填平,浇一次透水,以渗透到沟底为度,以后保持湿润,经15天左右的低温,渡过休眠期。然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大棚内(行、株距同上)。棚内白天保持温度18~24℃,晚上12~14℃,经40~50天,第一批椿芽即可采收上市。保护地栽培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椿芽产量。

加工腌制和贮藏

椿芽通过加工腌制后能长期贮藏,随时外运。方法简单易行。采收新鲜椿芽用水清洗,凉干后每100公斤加20公斤的盐,缸内一层椿芽,一层盐,盐下层少上层多。3~4小时以后进行翻缸,再经5~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缸,前后共翻5~6次,约经20~30天即可腌好,取出摊开凉1~2天,加少量米醋,增加光泽和脆度,再晒至5~6成干时,每100~150克扎成小把,放入小口坛内,排紧压实,封口贮藏,保存2~3年。

薄荷怎么养?薄荷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薄荷草怎样养殖才能让它长得很好,产量高?薄荷是一种多面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茎叶入药,具有散热、解毒、透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泡茶做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种成活率高、产量高、便于种植的薄荷的种植技术!

薄荷高效种植技术

1、选择有排灌调节、光照充足、土质肥沃的土地,进行整地、施肥、做畦,选用腐熟的堆肥、土杂肥和过磷酸钙、骨粉作为基肥,以每亩2000-3000千克施撒、耙细、耙平做畦。

2、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薄荷植株作为母株,进行根茎繁殖,

3、待上述根茎繁殖的薄荷幼苗高13-15厘米,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幼苗移植于畦中,

4、对上述薄荷幼苗进行田间管理,还包括查苗补栽、摘心打顶,中耕除草、施肥和浇水。摘心打顶是指摘掉顶芽,在植株旺盛生长时进行,促进侧枝茎叶生长,有利于增产。

5、对上述薄荷进行病虫害防治管理。病虫害防治包括黑胫病、薄荷锈病、斑枯病和造桥虫,所述黑胫病发生于苗期,可选用70%的百菌清300-500倍液喷雾。

盆栽薄荷的种植方法

首先是薄荷的繁殖,薄荷主要是以根茎繁殖,同时也可以扦插或者种子繁殖,不过相对与根茎繁殖来说,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存在很大的变异率,而且繁殖效率也比较低。所以我们主要是用根系繁殖,就是把薄荷根刨出,剪成6-8厘米的小段,每个小段上有3-4个茎节,然后把剪好的薄荷段种植到10*10的底部透气的营养杯里,掩埋深度在4-6厘米,然后把营养杯放置在苗床或者阳台上,浇透水,使棚内或者阳台温度保持在20-28度之间,大概20天左右薄荷就可以出芽了。3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入盆了。

上盆,选择底部透气的圆形花盆,可以是熟料盆或者瓦盆、瓷盆均可,然后再里面装满用草炭土和发酵的有机肥拌的基质,浇透水以后控出多余部分。

移栽,将10*10营养杯装的薄荷苗从营养杯里移出,然后种植到花盆里,掩埋的深度与之前营养杯装育苗土的顶部持平。保持薄荷苗在花盆的中心位置。然后把移栽好的薄荷苗放置在苗床上。

养护,薄荷喜欢湿润温暖,所以种植过程中要经常性浇水,及时的修剪,以确保盆栽薄荷的美观性。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盆栽香柏规范化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效花卉栽培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