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草,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牡丹锈病的防治技术要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孢子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flaccidnjm)。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木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木寄主为芍药、凤仙花等。在松树上锈菌4-6月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到草木植株上,草木植株受浸染后,夏孢子可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孢子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2、秋末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3、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XZH52.Com品读分享

杨树锈病的防治技术


杨树种植密度过大、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有利于杨树锈病发生与蔓延。因此杨树锈病应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控制灌水及施用氮肥量,增强苗木抗病力。

2、防治时间适时早防治,自发病初期6月份每隔10-15天喷施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

月季锈病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最近种植了月季的花农朋友们有一个比较苦恼的问题,那就是月季得了锈病怎么办?还有得治吗?月季锈病其实是一种多发、常发的生长期叶部病害,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月季锈病的防治措施。

一、危害症状

春季萌芽期,病芽初期呈淡黄色,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橘黄色粉状物,似小黄花。病芽不能生长,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天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呈不规则黄色病斑状。后在叶背面生成橘黄色夏孢子堆,严重时叶面遍布斑点。

秋季叶背面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秋季腋芽被病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生长或呈畸形状,感病植株提早落叶,生长衰弱。

二、发病规律

月季锈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或以冬孢子在枯枝病叶和落叶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初、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7℃以上,病害不发展,28℃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温度对该病流行起关键作用,水分对锈孢子和夏孢子萌发也至关重要,一般孢子仅在有自由水的情况下才能萌发。因此,在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和四季温暖的多雨雾地区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则发病较轻。

三、防治技术

抗病品种的应用选择抗锈月季品种和无病母株是防治月季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注意加以推广和应用,对防治月季病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园艺措施

在月季生产上,忌连作,要轮作,避免病菌随水流间传播。在进行盆栽时,要及时换土。选择高燥肥沃的沙壤土种植,避免密植,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合理使用氮肥,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收集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2.药剂防治

于早春修剪后,喷洒2~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在4月上旬或8月下旬2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发病期喷5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0.2~0.4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2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每隔30天喷1次,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毛白杨锈病的防治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引起芽枯、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时引起嫩梢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

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内越冬。一年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春季随温度升高,潜伏在冬芽内的越冬菌丝随冬芽的活动也逐渐发育,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病叶,这些病叶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到4月上旬气温升高到13℃左右病芽则陆续出现,5~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之后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适宜病菌的萌发侵染,病情有所减轻。8月下旬后,气温逐渐下降,随枝叶的二次生长,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有关,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7℃,最高30℃,最适温度为15℃~20℃。在适温时期,降雨越多,湿度越大,发病越重。还与苗龄、树龄及叶龄有关,苗龄、树龄及叶龄越小,越易感病,为此,该病多侵染1~5年生幼苗及幼树,10年生以上大树很少发病。白杨派及其杂交品系的所有树种普遍感病,但树种间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毛白杨锈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

1.喷药防治。对上一年发病的苗木及幼树,在发病初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5%的治愈(三氯异氰尿酸)2000~3000倍液,以控制病情。喷药要着重嫩梢嫩叶部位。

2.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氮肥不应过多,结合施磷钾肥,防止徒长,增强本身抗病能力。

3.选栽抗病品种,同时不要大面积营造纯林。

4.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育白杨派苗时,育苗地要选择离发病区300米以外处

江南牡丹种植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热冬寒,年均降水量800至1600毫米,地下水位较高,空气湿度大。在这种条件下如何种植原产北方的牡丹,以供同行借鉴和交流。

改造地势江南雨水较多,地下水位偏高,长期浸泡牡丹根部,容易引起根部霉烂。为抬高地势,可采取堆积土壤(在原地势上将土壤抬高0.8m以上),深挖排水沟,设置地下河床,种植牡丹时就地势起槽,种植区域和周边设盲沟等手段以利排疏地下水和地表水。

改良土壤用种植土掺拌黄沙、锯末、腐叶土和发酵饼肥等进行土壤改良,将改良土壤碾成细碎颗粒,并调节土质至偏碱。

引种选优在引种牡丹苗时,可挑选五六年生的壮苗,一般使用品种有,‘玉楼香’、‘大白紫平头’、‘粉妆楼’、‘紫重楼’、‘百园红’、‘粉莲’、‘春红娇艳’等。长途运输时需要包装好,以免植株受损。到达目的地后,宜将苗子摊开放置阴凉通风处,减少水分蒸发。

栽培技术南方种植牡丹最佳时节为10月中旬左右。栽种时先将基肥置于挖掘好的槽(坑)底部(铺垫3至4厘米),苗子根部需展开,用细碎土填实于根颈部,扶正后无需踩实表层,然后浇灌定根水。此后,除非十分干旱,不需再次浇水。

日常管理雨水时节前后,牡丹萌动,可松土追肥,清园消毒,抹除多余花(叶)芽和剪去弱病枝(每枝杆留存一两个花芽和三四个叶芽)。如发现根部有线虫病害,可用灌根法处理。盛花期由于雨水偏多,需搭设遮阳篷,防止风雨将花打落,白天遮阳可降低温度,延长花期。夏季遮阳,有利于花蕾的形成,抑制秋发。

牡丹盆栽种植的技术要点


一、时间

牡丹盆栽的适宜时间和大田分栽一致,菏泽、洛阳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过早栽植易于“秋发”,过晚根部生长缓慢,植株生长不旺,甚至翌年花后容易枯死。

二、方法

牡丹在盆栽前,先将苗木挖出晾晒1~2天,使根失水变软,便于修剪和栽植。栽植前,将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时,先在盆底排水孔垫一瓦片,防止漏土;再铺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废棕绳等物,易于排水。栽植前还要对牡丹苗木进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观大方,便于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败叶和过长的根,并将根系放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消毒5~10分钟。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进行填土栽植,边填土边用手压实,至距盆上沿3~5厘米时不再填土。盆栽后,盆面可配上太湖石、英石、笋石与牡丹株相依为伴,不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观,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机盎然,还可起到保湿、隔温作用。

三、管理

(一)浇水

盆栽因其容量较小,装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须及时浇水,方能保持牡丹的正常需水量,栽好后应马上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3~4天浇水1次,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若土壤过湿。易使枝叶徒长,长时间过湿或积水还会烂根。尤其夏秋季节,更应控制盆土的湿度,做到不干不浇。过湿芽旺秋发,翌春不开花。

(二)施肥

盆土养分有限,只有适时追肥,才能保证牡丹正常生长发育。追肥可以在翌年春季开始,将芝麻、花生、豆饼水泡经发酵后使用。施用时要对水,生长期每周施肥水1~2次。开花前和花期可每天浇1次。花谢后宜养花进行叶面喷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牡丹早春促成栽培技术要点


早春季节,冰消雪融,乍暖还寒。对牡丹在露地(地栽)进行促成栽培多,采用简易塑料大棚。一般生长期70-73天,比自然花期提前15-23天。

催花前的管理主要是修剪和施肥,在上年11-12月进行。修剪时一般选留饱满的花芽枝7-8个,生长健壮的植株可适当多留些,同时剪去弱枝、土芽枝、伤残枝及病虫枝,并施肥一次。可在距植株15-20厘米远的四周开深20厘米,宽20-25厘米的环状沟,沟内施入8-10千克人粪尿,施后封平,无雨雪时,普浇一次透水。

简易塑料大棚的架设时间中原地区―般为1月4日前后。棚架为半圆形,中心高1.5米,宽3.5米,长度不限。架材可用宽4-5厘米的长竹板条。棚架下再以若干根4-5厘米粗的木棍作支柱,架上覆一层农用透明塑料薄膜。大棚要坚固、密闭、保湿、防风和抗雪压。棚向南北,这样受光面大,在整个催花过程中,全部采用太阳光能。

催花期的管理:第一是温度: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季节,要使牡丹早萌动,早育蕾,早开花,合理调节温度是成功的关键。

藤本牡丹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要点


藤本牡丹从俄罗斯民间引入,为旋花科宿根缠绕茎藤本花卉,在寒地可全裸越冬,当年高可达3-4米以上,粉色花莲座形,花径4-5厘米,50余个花瓣不露心,花期长达三个多月。

一、繁殖。藤本牡丹在北方尚未见结实,常规扦插也未见成活。主要靠脚芽繁殖,其脚芽即是白色的肉质根状茎,春季挖出一节脚芽,埋入土中2-3厘米,浇透水10余天就生根发芽。

二、栽培方式。立架:苗旁立高竿或A字架,经常往上领蔓,必要时用绳系套扣绑在架或竿上,努力使之均匀布满架面,后期适当下引,以防下部光秃无花;吊工:可将脚芽或小苗栽于盆中,最好用大盆,挂或摆在高处,使枝蔓下垂,为防止打卷和乱缠,要在盆下拉绳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因为茎类有向上性,所以要随时往地一侧或两侧按50-70厘米间距定植,支上斜架或拱架,及时均匀引缚即可,如在门两侧各栽一两株按拱棚式领蔓管理即为彩门式;地龙式:在甬道两侧按1.5米株距定植,支起40-50厘米的小拱架,及时引缚,使之均匀往前爬,即是满架是花的“彩龙”;花蓝及各种物类艺术造形式:苗高20厘米时摘心促杈,然后钭绑好的骨架固定在花盆或地面上,随时引蔓爬满骨架即成。无论何架式,盛花期上面全是花。

三、栽培管理:藤本牡丹节长仅2-3厘米,一节一花,盛花期株可日开花近百朵,故要供给充足的水分,经常。蚜虫易危害此花,为此要勤检查于早期消灭。

上冻前,将地上枯蔓剪去,浇透水全裸安全越冬。次春,可挖出脚芽浅栽,比自然出土苗可早开花一周左右,亦可早春在花盘扣膜,也能提前发芽、开花。

《牡丹锈病的防治技术要点》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花卉播种技术的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