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吊兰的形态特征介绍”,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吊兰又称垂盆草、桂兰、钩兰、折鹤兰,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原产于南非。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肉质,叶细长,似兰花。吊兰叶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形似展翅跳跃的仙鹤。故吊兰古有折鹤兰之称。

吊兰,叶簇生,似花朵,四季常绿,是著名的观叶花卉,被人们誉之为空中花卉。据研究,吊兰具有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一般房间养有一盆吊兰,空气中由吸烟及建材散发出的甲醛,即可吸收殆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吊兰的根和全草可入药,具有清肺、凉血、止血等功效。吊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枝条细长下垂,夏季开小白花,花蕊呈黄色,可供盆栽观赏。

xzH52.COm推荐阅读

树锦鸡儿形态特征


树锦鸡儿又名蒙古锦鸡儿、小黄刺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也有分布。树锦鸡儿枝叶秀丽,花色鲜艳,在园林绿化中可孤植、丛植于路旁、坡地或假山岩石旁,也可用来制作盆景。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树锦鸡儿树高2米至5米,树皮灰绿色,平滑而有光泽。长枝上的托叶有时宿存而硬化成粗壮刺,小枝有棱,幼时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小叶8枚至12枚,长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具小尖头,基部圆形,幼时两面被毛,花2朵至5朵簇生,花冠黄色、蝶形花,萼具短齿,荚果圆筒形,稍扁,长4厘米至6厘米,花期5月至6月,果熟期7月至8月。
树锦鸡儿性喜光,亦较耐阴,耐寒性强,在-50℃的低温环境下可安全越冬,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忌积水,长期积水易造成苗木死亡。
栽植方法与水肥管理
树锦鸡儿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栽植。春季栽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应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栽植前应按要求挖好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一般为0.8米0.8米,深度不低于0.8米。挖土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栽植时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栽植土充分拌匀,以防止散发热量过大而烧根。栽植深度应深浅适宜,一般来说裸根栽植深度高于原土痕2厘米至3厘米即可,回填土时应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底土,并要分层踩实。栽植后应立即浇头水,5天后浇二水,10天后浇三水,此后可视土壤墒情浇水,始终使土壤保持在大半墒状态即可。树锦鸡儿较耐粗放管理,第二年即可进入正常养护期,浇水管理应注意浇好返青水和封冻水,其它时间如果不是过于干旱,一般不用特意浇水,可靠自然降水生长,但要注意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因积水而烂根。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农家肥即可。
整形修剪
树锦鸡儿管理相对粗放,一般不需特殊修剪,在日常养护中主要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即可,可随时剪去枯死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徒长枝。病虫害防治
1.常见害虫
梨笠圆盾蚧、绿芫青、中华豆芫青、棉双斜卷蛾、红缘天牛、多毛小蠹、黄刺蛾。如有梨笠圆盾蚧发生,可在若虫孵化期喷洒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或20%速克灭乳油1000倍液防治;如有绿芫青和中华豆芫青发生,可在其危害严重期,喷洒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防治;如有棉双斜卷蛾发生,可在其幼龄幼虫期喷洒5%灭幼脲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红缘天牛发生,可喷洒绿色威雷200倍液防治;如有多毛小蠹发生,可在其成虫羽化飞出期喷洒3%高渗苯氧威可湿性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黄刺蛾发生,可在其其幼虫发生严重时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防治。
2.常见病害
煤污病是树锦鸡儿的常见病。此病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煤炱菌科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类。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在寄主上越冬。借气流、浇水和昆虫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刺吸类害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萌发生长对寄主进行侵染,出现黑色煤烟小煤点,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叶片煤污层逐渐扩大增厚,并常常将整个叶片覆盖,使叶片不能光和作用,影响观赏和生长。如有煤污病发生,应首先防治蚧壳虫等刺细式口器的害虫,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应加强通风透光,及时疏除过密枝条。
养殖方法 树锦鸡儿的养殖一般采用播种法。树锦鸡儿的种子多在8月初成熟,当果实变为深黄色时应及时采摘,采摘过晚,种子会因爆荚而崩落,不易采收。将采回的种荚放置于阳光下晾晒,使种子自然脱荚,净种后装盛在干净的布袋内放置于遮阴通风处保存。第二年3月中旬用45℃温水浸泡48小时后可进行播种。选取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做圃地,并应施入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做基肥,用量为每亩3500公斤,基肥应与圃土拌匀,经晾晒处理后耙细整平,并用五氯硝基苯对苗床进行消毒。播种可采用撒播,每平方米用种量为20克至25克,播种后用脚轻轻踩踏,并喷灌一次水。种子发芽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出苗齐后,每隔5天至7天灌溉1次,每次要浇足浇透,灌溉时间要在早晚为宜。待苗长至20厘米左右时间苗。间苗选在阴雨天进行,应仔细操作,防止伤及其他幼苗。为促进苗木加速生长,在6月中旬追施一次尿素,8月初追施一次磷钾肥,追肥后及时浇水。两年后可进行移栽。(作者单位系河北任丘市华北油田华美综合服务处)

石斛兰的形态特征


石斛兰的形态特征|石斛兰有哪些种类?---石斛兰应该算是很常见的洋兰了,在市场上常常可以见到的一串串紫白相间的小花就是石斛兰,因为在泰国有大量生产,往往又被俗称为泰国兰。石斛兰的形态特征

石斛兰所属的兰科石斛属(学名Dendrobium)也是兰科中的大家族,据说有900-1000个成员,有的分类学者认为甚至更多,其成员总数可能会多达1500个。石斛属名的拉丁名是由两个希腊语字根组成的,一个是dendron,意思是树木;另一个是bios,意思是生活。两者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生活在树上,这也正是石斛属植物的特性之一,它们大多是附生兰,另外的一小部分则是附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斛兰的根系主要作用是将植株固定在附着物上,而不是吸收营养。石斛兰有哪些种类?

在这个大家族中,由于成员众多,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分类,学者们根据它们的形态进行分类,又将这个属的物种分成了20多个组。在我国常见的观赏石斛兰中,依据其开花的习性,常常被分成春石斛和秋石斛两类。春石斛为生长在温带的落叶型石斛,其花生于茎节间,一般在冬季会落叶进入休眠期,在此期间不需要太多的水分,生长环境应保持相对干燥,春季开花,多用来盆栽;秋石斛则通常为生长在热带的常绿型石斛,没有休眠期,四季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其花多生于茎顶,花期也比春石斛要长一些,生产上多被用作切花。石斛属植物一般为总状花序,花色十分丰富,有些种类还具有芳香。根部具有丛生的假鳞茎,叶片主要有两类,一类纸质,一类革质。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我国原产的有60种左右。在我国,石斛兰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除了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外,也认识到它还具有药用价值。

姜花的形态特征


姜花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5-11月,株高1至2公尺,地下茎块状横生而具芳香,形若姜。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0~50公分,宽7~12公分,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具长毛,没有叶柄、叶脉平行。花序顶生,密穗状,有大型的苞片保护,每1花序通常会绽开10~15朵花,花色计有白、黄、红与橙色等色。乍看之下,每1朵的姜花彷若有4片花瓣,相互包卷成短柱状,实则只有2瓣,因为其中有一较为宽大、貌似蝴蝶的双翼花瓣,乃是瓣状雄蕊特别演化所形成的;而真正具有繁衍能力、可散播花粉的雄蕊,则是与花柱合生于一起。花萼在花瓣的后方三条细细的圆筒状,前面呈细管状,末端呈现为狭瓣状。伸出于这些真假花瓣之中的条状花柱,柱头上端有淡黄色的花药和花粉,神似蝴蝶的触须,使得整朵的姜花更加酷似蝴蝶飞舞的模样;而丛生于花序之上的数朵姜花,则宛如数只蝴蝶共飞群聚于一起,愈发的美艳,正因其外观若似蝴蝶之状,故又通称为蝴蝶姜。果为3瓣裂的蒴果,种子红棕色,其上有红色假种皮,果实椭圆。

姜花姜花叶形酷似食用姜,株高1.5米左右。地下根茎发达,横向呈匍匐生长,粗壮,淡黄色似食用姜。叶片绿色,全缘,光滑,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0cm,宽5~6cm,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渐狭;叶柄短,叶鞘绿色。初花期为5月下旬,6~10月为盛花期,11月花量骤减。每株可连续开放达10多朵小花,在植株上开花期可长达1个星期以上。

姜花适宜广州地区生长,植株除冬季低温生长稍受抑制外,其余时间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喜半阳环境,稍遮阴对生长有利、鲜切花品质更优。生长适温25~30℃,能耐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较低温度。低于0℃时,叶片稍受冻害,但地上部分仍不枯萎。

芦荟的特征介绍


芦荟介绍

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

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有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 (又名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 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元江芦荟等。

芦荟的特征介绍

芦荟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芦荟各个品种性质和形状差别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却不及10厘米,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受人们的喜爱。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也好种活。

仙人掌类的形态特征


仙人掌类的形态特征

1.叶

原始的仙人掌类植物是有叶的。它们原来分布在不太干旱的地区,外形和普通的植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由于沧海桑田的变化,原来湿润的地区变得越来越干旱,为了适应环境以求生存,外形发生了变化,正常的扁平叶逐渐退化成圆筒状,进而又退化成鳞片状,最后完全消失。今天在中美洲一些不大干旱的地区还分布着一些原始的仙人掌类。其中叶仙人掌属、麒麟掌属及顶花膜鳞掌属的种类具正常的扁平叶,但其大小和肉质化程度有变化。叶仙人掌属种类的叶大而薄,基本上不肉质化。在我国南方经常可以见到这属中最普通的一种——叶仙人掌(又名虎刺、木麒麟)攀援在墙垣上,不开花时常被误认是南国常见的一种花灌木叶子花(三角梅)。而该属中的大花叶仙人掌的叶更长达15厘米。仙人掌届、翅子掌属、长蕊掌属和拟叶仙人掌属的种类也有叶,但已退化成圆筒形,而且大多数只长在茎的幼嫩部位,不久便脱落。当然根据种类及其生境条件的不同,这些圆简形叶的大小、形状、寿命都相差很大。笛吹(Maihuenia poeppigii)的锥形叶只有0.4-O.7厘米长,而将军(Opuntia subulata)的圆柱形叶长达12厘米,而且每叶可存在3—4年,因而在其茎的上半部叶始终存在。

除了上述有叶的仙人掌外,其他仙人掌类植物已没有叶,但仍可找到叶曾经存在的根据。一些专家指出,仙人掌类的刺座实为腋芽发育而成。还有些专家指出,很多种类的仙人掌,其刺座下面的状突起相当于正常叶子的叶基。

2.茎

具有正常扁平叶的原始类型的仙人掌类,其茎的特点也同大多数种类不同。它们有的如藤本状的灌木,茎的表皮通常不呈绿色,除幼嫩部分外大多木质化。个别种类茎如一般乔木,高大又高度木质化,如巴伊亚叶仙人掌和月之沙漠,它们的主茎高8—9米。

具圆筒状叶的种类茎常不分节,如将军的茎高达2米,只有一节一直向上,而同属的很多种类则具扁平的节状茎。猪耳掌(opuntia brasilnsis)虽具节状扁平茎,但其木质化主茎很高,扁平节状茎只是幼嫩的分枝。而圆筒形叶不明显的仙人掌属种类则木质化主茎不存在或不太明显。而不具叶的那些种类由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主要由茎承担,因此茎在正常情况下呈绿色,也不木质化。在形态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科的植物如仙人掌科那样变化万千:它们有的扁平如镜,有的如灯台、管风琴,有的如山峦重叠,有的细长如蛇。更多的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因为同样的体积,球状体表面积最小,蒸腾量也减小。因此在整个仙人掌家族中,球形的种类占一半以上。1991年美国出版了一部仙人掌类图鉴,收集的全部是球状种,不包括栽培变种、杂交攒和班锦类型就已达1098种,而据笔者所知还没有全部包括进去。平时人们把仙人掌类爱好者称为“仙人球迷”或“养球玩球”的,也说明了球形种类在仙人掌类中所占的份量。

3.棱与疣状突起

除原始类型的种类外,仙人掌类的茎都具棱。仙人掌属和县花属、令箭荷花属及部分苇枝属的种类只有2棱,量天尺属和瘤果仙人鞭属通常为3棱,而其他属种都在4棱以上。其中球形种类的棱较多些,个别的种类多达120棱,一般也有10余棱。这对于适应干旱环境有很大的意义。很多仙人掌类植物的原产地都有这样的特点:每年中有很长时间滴雨不下,但雨季时在短时间内会下很大的雨。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仙人掌类在旱季时由于水分不断散失而体积缩小,一旦下雨则最大限度地吸水使株体迅速膨胀。如果没有这种棱象手风琴褶箱那样伸缩,那么表皮肯定要破裂。棱的数量多少和排列方式客观上也为我们区别种类提供了依据,在分类上有一定的意义。

仙人掌类的茎除有棱以外,还有疣状突起。这是一种独特的构造,事实上在很多球形种类中,即使不具明显的疣状突起,但纵向的棱上也有横向的瘤块状分割,如南国玉属、裸萼球属、强刺球属、长钩球属等。疣状突起则是这些植物为适应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有了疣状突起更便于植物胀缩和散热。乳突球属的种类仔球着生在疣突中间的疣腋部,幼嫩的仔球可得到疣突和疣突先端刺的保护,避免阳光灼伤和动物侵害。因此目前所有的分类学家都认为疣状突起明显的属种是仙人掌科中最高度进化的物种。

按照种类的不同,疣状突起的形状、长短、直径大小以及质地软硬都有很大区别。晃山的棱锥形疣突长12厘米,而月世界属的小人帽子只有0.2厘米。乌羽玉和金星、海王星的疣突很柔软,而波罗球属的大祥冠的庞突则非常坚硬。岩牡丹属的种类优突排列成莲座状,每一统突都能充分见阳光。晃山的庞突簇生于茎端好似龙舌兰。而乳突球属的希望球、断琴球等疣突围绕生长点严格地排列成对数螺线图案,从顶部看图形非常完美。这种疣突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是人们进行分类时的一种依据。

4.刺座、刺和毛

刺座是仙人掌类植物特有的一种器官。从本质上来讲刺座是高度变态的短缩枝,表面上看为一垫状结构。刺座上着生多种芽,有叶芽、花芽和不定芽,因而刺座上不但着生刺和毛,而且花、仔球和分枝也从刺座上长出。刺座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一种柱状种土星冠的刺座大至20厘米,而小形球类月世界和松露玉的刺座只有0.2厘米大。大多数种类的刺座呈圆形或椭圆形并间隔一定的距离,而白云阁和梢刺尤伯球的刺座呈长条形,在棱上首尾相连。

刺座一般都分布在茎上。但也有一些种类在根、花托筒、子房、果实等处也有刺座。

刺对于仙人掌类植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保护机制的产物。刺的数量多少以及排列、色彩、形状等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又是鉴别种类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刺的形状主要有锥状、巴首状、钩状、锚状、栉齿状和羽毛状等。按刺在刺座上的位置有中刺和侧刺(周刺)的区别,一般中刺比较强大。刺的长短相差悬殊,强刺球属的很多种类刺长在12厘米左右,其中烈刺五在科罗拉多的一个类型刺长22厘米。但也有很多种类刺完全退化或仅留痕迹,如星球、乌羽玉、松露玉等。有些种类本具强豪的刺,但在栽培中人们选育出无刺的变种,如无刺大统领、无刺王冠龙和裸琥。将它们和原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另有两种刺常被误认为毛,一种是刚毛,它是一种比针状刺还要细的刺,虽然易弯曲但有弹性。另一种是钩毛或称芒刺,很短很密集,基部有鞘,顶端有不易发现的倒钩,人们不注意时易被扎伤而很难清除,幸好这种钩毛仅存在于一部分种类中。

毛也从刺座上长出,长短粗细不一,色彩多样,先端决不带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种类通常被很长的毛,有白毛的翁柱、翁锦、鹰翁和猩猩翁等,也有黄毛的金煌柱、彩煌柱和黄鹰等,更有一头红发的红头摩天柱。这些长毛有效地保护植物不被高山上强烈的紫外线所灼伤。还有一种很短很密集象天鹅绒一般的毛,通常称之为毡毛,它也能保护表皮,同时在一些少雨多雾地区具有汇集露水供根部吸收的功能。

5.花、果实和种子

(1)花:每一种仙人掌类植物都能开花。很多种类只要栽培得当很快就可开花,如子孙球员的种类从播种到开花只需3年。而栽培中通过嫁接还可以大大提前开花。

花通常着生在刺座上。但乳突球屑种类的花和刺座不在同一位置。仙人掌属的种类一般开在充分经受阳光的成熟片状茎上,高大的仙人柱从茎的中部到近顶端处都能开花,而且很奇怪,花常在一条或几条棱上一字徘开,而邻近的棱上则无花。

很多种类都能一次开大量的花。县花、蛇鞭柱、量天尺和仙人球(俗称草球)开花时还有这样的特点,即不开花时一朵不开,开花时则同时能开几十朵甚至更多,而奇怪的是花蕾出现的时间和花蕾的大小明显地参差不齐却能同时开花。

但是也有很多种类在栽培中开花不多,虽然每年都开但只开一朵两朵。如晃山、光琳球等。还有一些种类栽培几十年从未见花,这是因为一些种类成熟年龄晚,还有栽培上条件不够或方法上有问题。如鹿角柱属的翁锦,文献上说开花既美花期又长,但就是种了几十年也看不到花。原来它开花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老株才能开花;二是要求冬季温度高且紫外线充足。

花通常是辐射对称。形状有漏斗状、喇叭状、高脚碟状、杯状等。少数属种的花是两侧对称,如蟹爪兰、花冠柱和吹雪柱等。花瓣通常只有——层或两层,目前在毛花柱属中通过杂交产生了开重瓣花的品种,但国内尚术引进。花瓣通常为全缘,只有棱波等极少数种类花瓣边缘呈睫毛状。

除了真正的蓝色和黑色外,各种花色都有,而且千变万化。同样是红色花,种类不同其色彩就有区别。很多种类的花瓣具金属般光泽,非常夺目。很多种类的雌蕊柱头和雄蕊花丝都有鲜艳的色彩,特别是鹿角柱属和南国玉属的部分种类,柱头绿色和紫色,具天鹅绒般光泽,与花瓣相映成辉,甚是美丽。

花期以3—5月最为集中,秋天开花的种类不是很多,但有不少种类可以在春季嫁接仔球令其在秋天开花。而蟹爪兰、仙人指、凤翼孔雀、玉翁、白星、白琥、雪月花和日之出球在隆冬开花,给寒冷枯燥的冬天带来不少生机。

(2)果实:果实通常为肉质浆果,少数为干果。形状有梨形、圆形、棍棒形等。果皮上有刺座或鳞片等。很多种类的果实很漂亮,如棱波和新桥;量天尺的果实又大又红,美形卧龙柱和单刺量天尺的果柠檬黄色。银妆龙的果实暗蓝色,形似坛子,宿存的于花像带柄盖子(图1),真是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一些大形果实可食用,量天尺、令箭荷花、卧龙柱和多种仙人掌属种类的果实不但可食用,而且还有利尿作用。

(3)种子:形状很多,通常为圆形、椭圆形和扁圆形。星球属的种子呈盔形,也叫碗形。卧龙柱属的种子为中空的圆柱形,也称睡袋形。其他柱状种类的种子大多里肾形。翅子掌属的种子有木栓质的翅。非常奇特。

每一果实的种子数量相差很多,多的上千粒,少的如乌羽玉只有十多粒。种子的大小非常悬殊,仙人掌属的种子大5—6毫米,每千粒重为20克;而菊水的种子干粒重仅为0.1克。

6.根

除了少数乔木状的叶仙人掌属种类和仙人掌属种类外,仙人掌类的根无明显的主根,侧根伸展很远,分布在土壤的浅层,有的种类的根可伸展出去30米,这也是一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因为原产地雨季来临时偶尔会下很大的雨,而土壤持水力差,仙人掌类有如此分布广泛的根系就可在短期内迅速地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备后用。

有些种类具膨大的肉质根或块根,在这些种类中,根代替茎成为贮水的主要器官。这些种类主要集中在岩牡丹属、长疣球属、翅子掌属、块根柱属和部分仙人掌属中,其中葛氏块根柱的块根重达75千克。

附生类型的种类如量天尺、玉柳等,变态茎上有大量气根。气根有攀援和吸收两种功能,在原产地主要是使茎能沿着树枝岩壁伸向阳光较好的地方,而一旦接触到腐殖质和水分较好的地方,原无根毛的气根会迅速长出根毛进行吸收。栽培中我们不难发现:量天尺根系被破坏或盆土中严重缺水时茎节—1:就出现大量气根。当量天尺放在过度荫蔽的场所时也会出现气根沿着温室的木柱、墙壁甚至玻璃向上攀援。

由于原产地每年有个旱季,而强烈的阳光又使土壤表层温度很高。因此很多种类的根表皮木栓化。厚厚的木根层保护根内部组织不受高温的损害并防止水分散失。而一旦下雨,毛细根会迅速穿过木栓层进行吸收。

块根柱属、翅子掌属的种类和仙人探属中的大根团扇,根上有刺座。将根截段扦插可长成新株。Go Top

多肉植物的形态特征

仙人掌科以外的多肉植物由于牵涉到50余科,从总体上来讲其形态更为多姿多彩。和仙人掌类相比,多肉植物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有叶的种类占相当大的比例。
②刺的特色没有仙人掌类那样鲜明,很多种类虽有强刺但被叶掩盖,只是落叶期时刺才显得突出。
③花单生的也有,但有很大一部分是集成各种花序。花的观赏性总的来说逊于仙人掌类。

按贮水组织在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多肉植物可分为三大类型:叶多肉植物、茎多肉植物和茎干类多肉植物。

1.叶多肉植物

贮水组织主要在叶部。茎一般不肉质化,部分茎稍带木质化。按生境干旱程度的不同,叶的肉质化程度有所区别。 不太干旱的地区原产的种类叶较大较薄。如番杏科的露草(也称花蔓草,学名为aptenia cordifolia)原产南非纳塔尔省,比起南非其他地区来那是个较湿润的地区。因此它的形忠为蔓生的株形,具较大较薄的叶,形态和一般草花区别不大。随着环境趋向干旱,茎越来越缩短、叶质越来越厚。极度干旱地区分布的番杏科种类,整个植株只有一对或两对叶组成,茎已全部消失,叶高度肉质化。

由于科属的不同,尽管叶多肉植物的叶有共同的旱生结构——叶肥厚、表皮角质或被蜡被毛被白粉等,但叶的类型相当多。这种多样化的叶型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其中大多数是单叶,但也有不少是复叶。

复叶的类型有三出叶、掌状复叶、一回羽状复叶和两回羽状复叶。单叶的形状有线形、细圆柱形、匙形、椭圆形卵圆形、心形、剑形、舌形和菱形等。叶缘多为全缘,有的叶缘和叶尖有齿、毛或刺。少数种类叶顶端透明俗称窗。

叶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对生、交互对生、轮生、两列叠牛、簇生等。海拔较高地区原产的种类叶排列成莲座形,整个株形非常紧凑,是家庭栽培观赏的理想种类。高度肉质化的番杏科种类,整株常只有一对叶连合成解服体,形状有球状、扁球状、陀螺状和元宝状等。由于其种类多、株形小巧,目前是我国多肉植物爱好者收集栽培的“热点”。

2.茎多肉植物

大戟科、萝摩科、夹竹桃科和厖牛儿苗科的多肉植物,贮水部分在茎部,称为茎多肉植物。它们之中的很多种类的茎和仙人掌类相似,呈圆筒状或球状,有的具棱和疣状突起但决没有刺座,尽管也有一些种类具刺。刺有皮刺、针刺和棘刺之分,少数种类刺很强,如福桂花科、龙树科和夹竹桃科的棒棰树属种类。

很多具粗壮肉质茎的种类通常不具叶,有的在幼嫩部分有细小的叶但常落。菊科的仙人掌在生长期有很多叶但休眠期叶图5茎多肉植物的类型 枯萎脱落。而马齿苋科的马齿苋树和景天科的燕子掌既有粗壮的肉质茎又有肉质化的叶,而且这种叶始终存在。

3.茎干状多肉植物

植株的肉质部分主要在茎基部,形成极其膨大的形状不一的块状体、球状体或瓶状体。无节、无棱,而有疣状突起。有叶或叶早落,多数叶直接从根颈处或从突然变细的几乎不肉质的细长枝条上长出。在极端干旱的季节,这种枝条和叶一起脱落,如薯蓣科著名的多肉种类龟甲龙和墨西哥龟甲龙就是这种类型。

但也有一些种类,在膨大的茎干上有近乎正常的分枝,茎干通常较高,生长期分枝上有叶,干旱休眠期叶脱落但分枝存在。整体上看株形和一般乔木类似,只是主干较膨大,贮水较多。如木棉科的猴面包树、纺锤树,辣木科的象腿树,漆树科的象树,梧桐科的昆士兰瓶树,夹竹桃科的沙漠玫瑰在索科特拉岛的变种等。但是这些种类的扦插苗通常很难形成膨大的茎干。播种苗的情况略好一些,但在潮湿地带长大的株形无论如何也没有原产地橙株那样典型。

很多草本植物具鳞茎,鳞茎是膨大的,半埋在地下或贴地生长。按照茎基膨大的原则它们也应列入茎干类多肉植物。但有些专家不承认,因此石蒜科的虎耳兰、百合科的绵枣儿属种类在算不算多肉植物上有争议。但有些鳞茎植物绝对没郁争议,如百合的苍角殿、大苍角殿是多肉植物中的著名种类,也是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4.多肉植物的繁殖器官

不管植株的形态和一般植物有多大区别,多肉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和一般同科同属的其他植物没有多大区别。

除了番杏科、夹竹桃科和旋花科的种类外,大多数多肉植物的花不似仙人掌类那样艳丽。但形态上却更为多样化。

除了番杏科的种类是单生花外,其他各科基本上都以各种花序着生在植株上。花序有顶生也有腋生,有时同一科的同一属植物也有顶生和腋生的区别,如景天科伽蓝菜属即如此。单生的花相对较大,而集成花序的花通常较小。花序的种类很多,有头状花序(菊科)、穗状花序(胡椒科)、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龙舌兰科)、伞形花序(萝摩科)、杯状聚伞花序(大朝属)、两歧聚伞花序(麻风树属)等。夹竹桃科、苦芭苔科、萝摩科、脂麻科和旋花科的花具较长的花筒,花瓣有联合也有分离,花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将在分类部分介绍。

果实的种类有浆果、蒴果、核果、营英果和瘦果等。以萝荤科的管英果最具特色,而百合科芦荟属的三角形葫果很大,也很有趣。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也因科属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番杏科的种子非常细小,而风梨科、大朗科的种子较大。菊科的种子犹如一根针,而芦荟属的种子有圆盘状的翅,象草帽。相对而言,多肉植物采收种子比仙人掌类要困难一些,国外种子公司能提供的种远不及仙人掌类那样多。Go Top

生理特点及其他

这类植物在生理方面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总的来说也是干旱环境造成的。

首先它们的形态和表皮的一些结构使它们的蒸腾量大大减少。它们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角质层扩散阻力很大,因此,这类植物失水明显地比其他植物少。资料表明,一株玉米一天失水3—4升,而一株树木状的大仙人掌一天只失水25毫升。

很多种类体内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的粘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有的专家指出,它们的细胞内特别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强了抗旱抗逆性。同时这种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栽培中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一些截面积很大的球形、柱形种切顶扦插。

另一个特点是它们的渗透压不高,一般在405.3—2026.5干帕(4——20大气压)之间,而超过l 215.9千帕(12大气压)的只有仙人掌屑植物。这个数字远比在沙漠中存在的其他沙生植物低。因此在一些可溶性盐类很多的沙漠地区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存在。这一点在栽培上很重要,施肥时决不能一次加入浓度很高的无机化肥,培养土中也不能混有过多的盐类物质,否则根部水分向外渗透而造成植株萎蔫。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问开放吸收COz,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z吸收越多。吸收的COz通过竣化形成苹果酸存于大液泡内,白天苹果政脱羧放出COz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这也是对于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栽培上利用这个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在晚上提高室内COz浓度等,可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木橑尺蛾形态特征


木橑尺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木橑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 Brener et Grey,属尺蛾总科尺蛾科。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台湾等地。寄主主要有落叶松、刺槐、核桃楸、鼠李、胡枝子、李、柳、山楂、榆、珍珠梅等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8-22mm,翅展55-65mm。体黄白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状,栉齿较长并丛生纤毛。头顶灰白色,颜面橙黄色;喙棕褐色;下唇须短小。翅底白色,翅面上有灰色和橙黄色斑点。前、后翅的外线上各有1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圆斑隐显变异很大;中室端各有1个大灰斑。前翅基部有1个橙黄色大圆斑,内有褐纹。翅反面斑纹和正面相同;但中室端灰斑中央橙黄色。 卵 长0.9mm。扁圆形,绿色。卵块上覆有一层黄棕色绒毛,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60-80mm。幼虫的体色与寄生植物的颜色相近似,并散生灰白色斑点。头顶中央有凹陷成深棕色的形纹。前胸盾具峰状突起。气门椭圆形,两侧各有1个白色斑点。臀板中央凹陷,后端尖削。 蛹 长约30mm,宽8-9mm。初为翠绿色,后变为黑褐色,体表光滑,布满小刻点。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为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老熟幼虫于9月为化蛹盛期。 成虫多为夜间羽化,晚间活动,羽化后即行交尾,交尾后1-2天内产卵。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的皮缝里或石块上,块产,排列不规则并覆盖一层厚的棕黄色绒毛。每雌可产卵1000-1500粒,最多达3000粒。成虫趋光性强,白天静伏在树干、树叶、杂草等处,容易发现。成虫寿命4-12天。 卵期9-10天。幼虫孵化后即迅速分散,很活泼,爬行快,稍受惊动,即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危害。初孵幼虫一般在叶尖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将叶食成网状。2龄幼虫则逐渐开始在叶缘危害,静止时,多在叶尖端或叶缘用臀足攀住叶的边缘,身体向外直立伸出,如小枯枝,不易发现。3龄以后幼虫行动迟缓,通常将一叶食尽后,才转移危害。静止时,一般利用臀足和胸足攀附在两叶或两小枝之间,和寄主构成一个三角形。由于虫体颜色和寄主颜色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幼虫共6龄,幼虫期40天左右。 幼虫老熟即坠地化蛹,少数有吐丝下垂或顺树干爬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前先在地面爬行,选择土壤松软、阴暗潮湿的地方化蛹,如石块缝里、乱石堆中、树干周围和杂草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3cm左右。 防治方法 1.秋季人工挖蛹,可大量消灭成虫。 2.灯光诱杀成虫,成虫出现期,可在林缘或林中空地设诱虫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1)初龄幼虫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幼虫。 (2)幼虫转移树冠为害或成虫期,可用50%杀虫净、50%敌敌畏、50%杀螟松或甲基一六0五粉剂等药剂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或喷粉,也可施放烟雾剂熏杀。

姜花有哪些形态特征


姜花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5-11月,株高1至2公尺,地下茎块状横生而具芳香,形若姜。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0~50公分,宽7~12公分,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具长毛,没有叶柄、叶脉平行。今天,西南苗木网的小编告诉你姜花有哪些形态特征。

花序顶生,密穗状,有大型的苞片保护,每1花序通常会绽开10~15朵花,花色计有白、黄、红与橙色等色。乍看之下,每1朵的姜花彷若有4片花瓣,相互包卷成短柱状,实则只有2瓣,因为其中有一较为宽大、貌似蝴蝶的双翼花瓣,乃是瓣状雄蕊特别演化所形成的;而真正具有繁衍能力、可散播花粉的雄蕊,则是与花柱合生于一起。花萼在花瓣的后方三条细细的圆筒状,前面呈细管状,末端呈现为狭瓣状。伸出于这些真假花瓣之中的条状花柱,柱头上端有淡黄色的花药和花粉,神似蝴蝶的触须,使得整朵的姜花更加酷似蝴蝶飞舞的模样;而丛生于花序之上的数朵姜花,则宛如数只蝴蝶共飞群聚于一起,愈发的美艳,正因其外观若似蝴蝶之状,故又通称为蝴蝶姜。果为3瓣裂的蒴果,种子红棕色,其上有红色假种皮,果实椭圆。

姜花姜花叶形酷似食用姜,株高1.5米左右。地下根茎发达,横向呈匍匐生长,粗壮,淡黄色似食用姜。叶片绿色,全缘,光滑,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0cm,宽5~6cm,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渐狭;叶柄短,叶鞘绿色。初花期为5月下旬,6~10月为盛花期,11月花量骤减。每株可连续开放达10多朵小花,在植株上开花期可长达1个星期以上。

姜花适宜广州地区生长,植株除冬季低温生长稍受抑制外,其余时间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喜半阳环境,稍遮阴对生长有利、鲜切花品质更优。生长适温25~30℃,能耐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较低温度。低于0℃时,叶片稍受冻害,但地上部分仍不枯萎。

中山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中山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中山杉的形态特征
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型优美,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园经多年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树干挺直,树形美观,树叶绿色期长,
中山杉的生长习性
生长 落羽杉属生长快,一般5~6年生即进入速生期,树高连年生长量0.6~1.0米,胸径连年生长量1.0~2.0厘米,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可达0.1立方米。常在一年中长出2个年轮,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数量成熟期在200年以上。我国进行的严格对比试验结果是:在3~5年生时,苏杉一号生长量中山杉池杉水杉。(大丰杉木研究中心调查结果)

桃花图片(形态特征和养护方法简介)


一、形态特征

1、叶:桃花的叶子为椭圆状披针形,长度可达15厘米,短的也有7厘米。它的边缘有粗锯齿,但没有毛。

2、花:通常在3-4月开花。花瓣为白色、红色或粉红色,天然的有5片,培养的观赏品种可多达20多片。

3、果:果实多为圆形,但也有扁圆形,大部分表面有绒毛。果肉多为白色或黄色,少部分为红色。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养护方法

1、阳光:想要桃花健康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就会导致枝条细弱,而且有徒长的趋势。可以将它放在向阳处,整日接受光照。

2、浇水:桃花比较耐旱,而且很怕潮。浇水一定要适量,避免产生积水,造成烂根。在雨季的时候要注意排水,最好在下雨前移到室内,不要被雨淋到。

3、施肥:在桃花栽种的时候应该施一些基肥,促进花芽的分化。在开花和结果之前也要追肥,有助于延长花期,同时提高果实质量。

刺桐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为蝶形花科刺桐属落叶乔木,原产亚洲热带,树身高大挺拔,枝叶茂盛,喜强光照射,否则开花不良,花期每年3月份,花色鲜红,花形如辣椒,花序硕长,若远远去,每一只花序就好似一串熟透了的火红的辣椒。 刺桐属植物约50种,常见的观赏种有:珊瑚刺桐,又名龙牙花,原产北美及西印度群岛,为落叶小乔木;火炬刺桐,又名象牙红,原产非洲东南部,为半落叶乔木;黄脉刺桐,叶片上面叶脉处具金黄色条纹,为著名观叶植物;大叶刺桐,别名鹦哥花,原产中国南部,印度也有分布,为落叶小乔木。刺桐适合单植于草地或建筑物旁,可供公园、绿地及风景区美化,又是公路及市街的优良行道树。刺桐木材白色而质地轻软,可制造木屐或玩具。树叶、树皮和树根可入药,有解热和利尿的功效。过去,刺桐曾被某些地方的人们看作时间的标志。如300多年前,当汉人移民到台湾垦植时,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在我国某些地方的旧俗里,人们曾以刺桐开花的的情况来预测年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就认为来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否则相反。阿根廷人普遍喜欢刺桐,并以之为国花,这可能与当地的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当时阿根廷境内,有许多地区常遭水灾,可是说也奇怪,只要有刺桐的地方,就不会被洪水淹没。因此,人们就把刺桐看成是保护神的化身,四处广为栽培,并更进一步将它推举为国花。每年元旦节,阿根廷人都要将许多新鲜的刺桐花瓣撒向水面,然后跳入水中,用这些花瓣搓揉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去掉以往的污垢,得到新年的好运。

滴水观音的特征介绍


中文名:滴水观音(滴水莲)

英文名:dishgyi(dishlia)  

滴水观音为商品名,又名滴水莲、佛手莲,其他的俗称还有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根芋、大虫芋、天芋、天蒙等,台湾所说的马蹄莲即是指海芋。 该植物为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属(Alocasi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o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药用价值。 滴水观音 花语--志同道合、诚意、有意思、内蕴清秀 滴水观音的学名海芋,古称观音莲和羞天草,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

如果空气湿度过低的话,出来的水分马上就会蒸发掉,因此一般滴水都是在早晨较多,被称为吐水现象(不仅仅海芋有此现象)。开花如佛焰状,属佛焰花序。是一种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阳光的观赏花卉植物,一般冬春季开花,休眠花期从11月至翌年5、6月,2至4月为盛花期。

1、生长温度为20-30℃,最低可耐8℃低温,夏季高温时只要保持土壤潮湿、经常喷水、遮阴仍能正常生长,冬季室温不可低于5℃。滴水观音是热带雨林的林下植物,故其生长需高湿度,散射光才好。

2、为耐阴植物喜欢半阴环境,应放置在既能遮阴又可通风的环境中。

3、特别喜湿,生长季节不仅要求盆土潮湿,而且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夏季高温时要加强喷水,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湿润的环境,置放于室内空调大厅中的,既要保证盆土湿润,又要不时给叶面喷水。若冬季室温不能达到15℃时应控制浇水,否则易导致植株烂根,一般情况下每周喷1次温水即可保持其叶色浓绿。

4、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加少量沤透的饼肥混合配制的营养土栽培,另也可水培,但要注意防烂根和添加营养液。通常每年春季换盆1次,可每月松土1次保持盆土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

5、比较喜肥,3至10月应每隔半月追施1次液体肥料,其中氮元素比例可适当增高,如能加入一点硫酸亚铁更好 这样叶片会长的大如荷叶、光洁可人。温度低于15℃时应停止施肥。
滴水观音图片欣赏(19张)

6、因为滴水观音是观叶植物,在某种饲养不当的情况下,最大的叶片会出现发黄、干枯的现象,此时应连同茎部一起用刀削掉,不然会影响其他叶子的生长和观赏性。

7、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不适,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皮肤接触它的汁液会发生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故应尽量减少接触滴水观音,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种植。

喜欢《吊兰的形态特征介绍》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技巧介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