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矮棕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矮棕竹,拼音:ǎizōngzhú

拉丁学名:RhapishumilisBl.

别称:竹棕、棕榈竹、樱榈竹、棕榈、竹矮、棕树、棕竹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亚目:

科:棕榈科,亚科:

族:贝叶棕族,属:棕竹属

形态特征

矮棕竹丛生灌木,高1米或更高些,茎圆柱形,有节,上部被紧密的网状纤维的叶鞘,纤维毛发状,淡褐色。叶掌状深裂,裂片7-20片,线形,具1-2条肋脉,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较细,两面凸起,边缘平滑。花雌雄异株,花序梗及每分枝基部为一个佛焰苞包着,小花枝纤细,枝条各部分被锈色鳞秕状绒毛;花蕾时为卵形,花萼杯状钟形,具不整齐的3裂。种子球形,直径约4.5毫米。花期7-8月。

生长习性

常繁生山坡、沟旁荫蔽湿润的灌木丛中,性喜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的环境,畏烈日,喜欢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硫松湿润的砂壤土中。

矮棕竹图片

XzH52.com精选推荐

棕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棕竹,拼音:zōngzhú

拉丁学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

别称:椶竹、筋头竹、观音竹、虎散竹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亚目:

科:棕榈科,亚科:贝叶棕亚科

族:贝叶棕族,属:棕竹属

形态特征

棕竹丛生灌木,高2-3米,茎圆柱形,有节,直径1.5-3厘米,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1-4厘米处连合,长20-32厘米或更长,宽1.5-5厘米,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宽,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横小脉多而明显;叶柄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边缘微粗糙,宽约4毫米,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被毛。花序长约30厘米,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弯卷绒毛;2-3个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无毛,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时为卵状长圆形,具顶尖,在成熟时花冠管伸长,在开花时为棍棒状长圆形,长5-6毫米,花萼杯状,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丝粗,上部膨大具龙骨突起,花药心形或心状长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长4毫米。果实球状倒卵形,直径8-10毫米。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花期6-7月。

生长习性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棕竹图片

棕竹的繁殖管理


棕竹的繁殖管理同散尾葵,但棕竹对土壤酸度要求高于散尾葵;棕竹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

(一)养护管理

棕竹为南方植物,宜放置于温暖、湿润、通风和较庇荫的场所。宜排水好、肥沃、微酸性的沙壤土。或者盆土用草炭土与粗沙以2∶1的比例混合。

在春夏生长期间,宜薄肥勤施,以腐熟的饼肥水较好,肥料中可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使其叶色翠绿。生长期每2周施追肥一次。棕竹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即少量多次,并做到氮磷钾三结合,以有机肥占主导,微量肥作补充。要求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肥。以中等偏大的盆栽而言,每次每盆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克,腐熟花生麸50~60克,兑沤制过的粪水2公斤左右,淋施于盆土中。另外,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1%硫酸亚铁、0.1%硫酸锌、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湿所有叶片,特别是要喷洒到生长点,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喜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保持盆土湿润,浇水原则为宁湿勿干,并尽量提高空气湿度,但也不可积水。夏季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冬季要适量减少。

棕竹比较耐阴,在有明亮散射光的温室内生长良好,要避免阳光直射,夏季需搭棚遮荫。夜间16℃,白天18℃~20℃生长正常。冬季要放进温室,越冬温度在5℃以上。

棕竹的修剪很简单,主要剪去其枯黄叶及病叶,如层次太密,也可进行疏剪。

棕竹生长较快,需每年春季换盆一次。对新生的植株,可进行分株栽植或重新布局。盆栽棕竹的根系长时间在盆土中生长,因此微量元素很容易被吸收至尽,同时容易积累病毒、虫害,影响根系生长。所以,一般每年换土一次;换土时间宜在根系生长高峰出现前,即每次新叶即将展开时最适宜换土。换土时,将盆口向下,轻轻抖出棕竹,将其底部和上部泥土各削去五分之一,然后在盆底放上由50份塘泥、50份垃圾肥混合而成的营养土5~10厘米,将棕竹放回盆内,再在其上部放上3~5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淋透清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根据实际,换土亦可以与换盆结合进行,即小盆上大盆。


(二)繁殖方法 以播种、分株繁殖均可。分播种繁殖可4-5月盆播,播前用35℃温水浸泡1天,播后1个月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

棕竹的分薛力强,利于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应结合早春换盆时进行。小的株丛,换盆时,切取其四周的小苗带根另形移栽。对于大株丛,可以分为几个小株丛分别移栽。如果不是大量繁殖,可在不破坏母株株形阶情况下用长刀将盆株边缘的幼小茎秆连同根系一起挖掘出来,立即上盆栽种,即可长成一棵新株。大量繁殖时应将株丛稠密的多年生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清除掉根团外围的泥土,以2-3根茎秆为一丛,用利刀或修枝剪将丛间相连的横生主根断开,同时撕开须根立即栽种。分株后根系上的伤口很多,最好用不加肥的培养土上盆,放在庇荫处把水浇透,2天后松1次土,暂时不要浇水,每天向叶丛上喷水2-3次,如果盆土变干,可向盆面少淋些水。半个月后再浇透水,以防根系上的伤口腐烂。

播种繁殖于冬春进行。棕竹种子于冬季成熟采摘去种皮沙藏,播前用35℃温水浸泡1天,然后播于半砂砾苗床中,条播或点播都行,播后覆1.5厘米薄土,保持温度25℃以上和较高的湿度,经常保持床土湿润,但忌积水。如春播则须在种子采收后,妥善贮藏好种子待用。播后约2个月左右可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 棕竹性喜温暖、荫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砾土盆栽。待新根生长后,每月追施一次稀薄腐熟液肥。

多裂棕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多裂棕竹,拼音:duōlièzōngzhú

拉丁学名:RhapismultifidaBurret

别称:金山棕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亚目:

科:棕榈科,亚科:贝叶棕亚科

族:贝叶棕族,属:棕竹属

主要产地

广西、云南

形态特征

多裂棕竹茎丛生,高1-1.5米,叶扇形,长18-25厘米,掌状深裂,裂片25-35片,狭线形,劲直伸展,边缘有小齿,两侧及中间1片最宽,宽1.5--2.2厘米,有2条纵向平形脉,其余裂片有1条纵向叶脉;叶柄边缘稍锐利,有淡黄色密绒毛。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稍肉质。花期3-4月。

生长习性

多裂棕竹不喜强光或长期光照,应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宜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多裂棕竹图片

矮探春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矮探春,拼音:ǎitànchūn

拉丁学名:JasminumhumileL.

别称:小黄馨、小黄素馨、毛叶小黄素馨、矮素馨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捩花目,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亚科:素馨亚科

族:素馨族,属:素馨属

主要产地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形态特征

矮探春灌木或小乔木,有时攀援,高0.5-3米。小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棱明显。叶互生,复叶,有小叶3-7枚,通常5枚,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柄长0.5-2厘米,具沟,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片和小叶片革质或薄革质,无毛或上面疏被短刚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稀为倒卵形,先端锐尖至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有时多少具紧贴的刺状睫毛,侧脉2-4对,有时不明显;顶生小叶片长1-6厘米,宽0.4-2厘米,侧生小叶片长0.5-4.5厘米,宽0.3-2厘米。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10(-15)朵;稀有苞片,苞片线形,通常长2-4毫米;花梗长0.5-3厘米,无毛或被微柔毛;花多少芳香;花萼无毛或被微柔毛,裂片三角形,较萼管短;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8-1.6厘米,裂片圆形或卵形,长3-7毫米,先端圆或稍尖。果椭圆形或球形,长0.6-1.1厘米,径4-10毫米,成熟时呈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矮探春喜温暖,稍耐寒,耐旱,忌涝,宜排水良好、肥沃土壤。萌蘖性强。

药用价值

矮探春叶:苦、甘、涩,凉。清火,解毒。用于水火烫伤,疮毒红肿。

矮探春图片

棕竹病害及防治方法


棕竹病害之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为棕竹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棕竹叶片。发病时,棕竹的叶尖或叶缘会出现半圆形或不定形的斑点,呈现黄褐色或灰褐色,当空气过于潮湿时,叶片上会出现朱红色针头大小液点。

防治方法

结合冬春修剪,将盆土表面的落叶、杂草清理干净。

发病前期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多菌灵,百菌清进行预防,发病较轻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棕竹的病害之斑叶病

症状

棕竹发生叶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展成条形斑纹,并汇合成不规则的坏死病斑。最先受害部位是叶尖和叶片边缘,严重时,叶片萎缩,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不要偏施氮肥,宜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每周一次,连喷3次。

棕竹病害之腐芽病

症状

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之间蔓延到植株的其他部分,造成植株生长停止,并慢慢腐烂,散发出臭味。该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气温20℃至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气滞留时间长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平时应加强通风透光,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

发病初期,只有少量的病叶感染,及时将病叶和茎摘除,并喷洒多菌灵杀菌,及时通风。

发病严重时,喷洒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轮流喷洒叶片,10天一次,连续3~4次。

棕竹的栽培技术


(1)习性:喜温暖,不耐寒;既耐阴,又耐湿;既耐瘠,又耐旱;畏烈日,好生于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环境中。华东、华北地区构作温室盆栽、要求湿润且排水良好、肥沃、微酸性的沙壤土。

(2)栽培与养护:棕竹的栽培和养护比较容易。它生势强健,适应性强。夏、秋季是其生长期,应放置在室外荫蔽处或室内窗口通风的地方,每月施加1-2次以氮为主的肥料,保持盆土湿润,就可干青叶茂、青翠浓绿。夏季忌烈日直射,否则叶子易枯焦,故在夏季炎热时,除正常浇水养护外,应经常给叶面和地面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植株枝叶上的积尘,使植株生长良好。梅雨和夏季阵雨季节,若盆栽置于室外养护,要防止盆内积水。入冬,应进行防冻保暖。可放置在室内的向阳处,室温保持在4℃左右,就能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时,如发现棕竹有焦叶、枯叶,应及时修剪。小盆棕竹一般一年翻盆换土1次;生长茂盛的大盆棕竹,每隔3-4年翻盆1次,翻盆的时间在清明后进行为好。若在冬季休眠期翻盆换土,一旦损坏根部,易使其受冻害,容易致死,这一点初学养花者要切记。

(3)繁殖方法:可用播种法、分株法繁殖。

播种法繁殖一般于4-5月,在室内或室外盆播。播种前需先将种子用35℃温水浸泡一昼夜,播后30一60天发芽,半年后才能移栽于小盆。但播种苗生长较慢,故很少用此法繁殖。

分株法繁殖宜在清明后,结合翻盆换土时进行。将整株从盆中倒出,使地上部分的茎干和下部的匍匐茎分成若干小丛,切勿伤根太多,然后栽于新的盆中,浇透水后置于半阴处,待发新梢后再放在阳光充足处养护。

(4)用途:棕竹株丛繁茂,四季常绿,叶形优美,挺拔潇洒。幼苗盆栽后点缀在室内客厅、走廊和楼梯拐角处,很富有热带韵味。大型植株盆栽适宜于会场、宾馆、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布置,温带地区作基础栽植或丛植均甚美观。

矮椒草


品种名称矮椒草

学名Cryptocoryne nevillii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天南星科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叶片亮绿色,狭片形至长剑形,叶缘略呈红色,充足光照下,会展开叶片并向上伸展,生长快速,生长高度5-12厘米。

繁殖方法:以插枝的方式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碳酸盐硬度:5-12dH

酸碱度(pH值): 6-8

水温:20℃-25℃

光照:宜中等光照。

栽培难易度:较易栽培,适合的水族箱高度为45厘米。

布景位置:前景。

花卉大全《矮棕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技巧棕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