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赵福文:一见倾心缘定盆景人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赵福文:一见倾心缘定盆景人生--赵福文是北京市盆景协会的秘书长,每次去景山公园,路过他的盆景养护基地,都能看见许多盆景爱好者在那里喝茶聊天。今年10月,赵福文获评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称号,记者日前来到盆景基地,听他说说他的盆景人生。人物简介: 赵福文,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参加工作,最初在北京拖拉机公司任花卉技工一职,后进入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负责花卉养护工作。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上山采桩制作盆景,1980年加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同年在北京月坛公园举办的盆景展中获优秀奖。1985年,他师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盆景师傅彭宗志,自1990年在北京盆景协会中任理事、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至今。在北京盆景活动中他严于律己,传艺带徒,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盆景艺术人才。赵福文的主要作品有元宝枫丛林盆景,以及使用石榴、朴树、栾树、凌霄、地柏等植物材料制作的盆景,前后在北京市举办的盆景展中获7个一等奖。2009年,赵福文被评为中国(北京)盆景艺术大师,2011年,被评为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

爱盆景一见倾心  1979年,当时的国家城建总局组织策划的第一届全国盆景展在北海公园举办,那届展会筹备了整整2个月,展出了许多精品作品,而赵福文也就是在那次展会上认识的盆景。那叫一个漂亮呀!那些盆景让我爱不释手。后来想想,因为看了那一次盆景展,我这一辈子就搭进去了。说起与盆景结缘的旧事,赵福文难掩激动之情。赵福文说:在那之前,我只是喜欢养花,所以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不少花。那时候为了能把花养好,有更多的种类,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去北京的各个公园逛逛,看看他们怎么养花、养了些什么花。日子久了,便与工作人员都混得很熟。他们有什么新的花卉就常常会给我一两棵,或者给个小枝条什么的,我就拿回来种种,有了这些收获我就更爱往公园跑了。发现盆景可以养的那么好看后,我就开始留意北京有哪些师傅在做盆景,好跟他们学习、取经。1980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成立,当时我就加入了协会,并成为了理事。同年,北京月坛公园举办盆景展,我送了3件作品去参展,获得了优秀奖。而且,让我意外的是,还卖出去了一盆,是一个外国游客花了45元买走的,在那个年代这价钱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了!当时我挺激动,不过激动的并不是那45元钱,而是我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赵福文继续说:那时候,我在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工作。1981年,单位单独成立了花房,我因为有爱花、养花的基础,便被调到花房专门负责养花工作。本来就喜欢花,这下又可以专职养花,赵福文当然十分高兴。虽然每周有一天休息的时间,但赵福文基本都没休息过,不是泡在公司的花房里,就是去公园看别人养花。 做盆景乐此不疲 为了更好地完成花房的养花工作,我拜了一位养花师父,人称二李。李师父在瑞典大使馆做养花工作,有丰富的养花经验。有什么问题我就去请教他,在他的指导下,单位的花我都养得很好。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赵福文也开始了盆景的养护制作。为了更好地学习盆景艺术,赵福文又拜了一位师父,这位师父就是在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处工作的彭宗志先生。跟着李师父,我对各种植物的习性有了解,打下了扎实的植物养护基础;彭宗志师父则传授了我扎实的盆景制作基本功。除了这两位师父外,赵福文说,他能坚持做盆景事业这么多年,还与当时工作单位的支持分不开。1990年,赵福文当选西城区盆景协会秘书长,组织协会的各项工作、在西城区范围内挑选盆景作品参加北京市的各项展览活动花费了赵福文不少时间和精力。福田公司的领导不但没有反对,还很支持。汽车公司的领导很重视厂区环境绿化,花房除了负责养花外,还要承担公司五一、十一的节庆花坛摆花以及厂区绿化工作。赵福文尝试着将盆景应用在花坛摆放和厂区绿化中。那时候,厂区里的地上有好多瓦砾碎片,都是慢慢刨走的。在我的精心布置下,汽车公司连续多次获得西城区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领导见我养盆景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而且还能帮助厂区更好地绿化,因此更加支持我进行与盆景相关的创作以及社会活动。有了领导的支持,赵福文更加放心地进行盆景创作了,榔榆、雀梅、紫薇、石榴、地柏、凌霄等众多南北方树种都成为他的创作材料,他的作品也屡屡在大大小小的展会上获奖。1995年,赵福文在宋庆龄故居组织了一场盆景展,故居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见他的盆景作品做得不错,便请他修剪宋庆龄生前极为喜爱的老石榴盆景。赵福文说:那可是国宝盆景呀,故居的工作人员之前已经请了好几位师父去看过,他们都没敢动手,那时候胆子大,我就给剪了,不算上观察、考量的时间,光修剪就花了我三天。现在想来,也是件有意思的事。
为盆景孜孜不倦2005年,赵福文退休了,但他并没有放弃盆景,此时,他已经担任了北京盆景协会副秘书长一职,退休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盆景协会的工作。2006年,北京市盆景协会在景山公园北门设立了固定的盆景养护基地,以方便盆景协会的会员进行盆景制作养护以及学习交流,不少没有养护条件的会员把自己的盆景搬到了基地,而与这些盆景一起搬进来的,还有赵福文的办公室。从此,来基地养护盆景成了赵福文每天的必修课。赵福文说:借着盆景基地,我收获了不少好人缘。所有送到这的盆景我都一视同仁、悉心照料,看到每一盆盆景都被照顾得很好,慢慢的大家也都对我比较信赖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基地喝茶、看盆景、交流创作心得。北京市盆景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好几次盆景展,参展作品从材料到造型都有很多亮点。而赵福文除了帮助会员们养护盆景外,展会的布展也是他的工作之一。赵福文告诉记者,举办展会其实有很多困难,其中盆景作品的征选和搬运就是一个大工程。赵福文说:办一个像样的展会怎么着也得有两三百盆盆景,为了保证盆景的安全以及艺术效果,布展的每个环节我都要亲自参与。不管是在门头沟、燕郊,还是平谷,每一盆我都要亲自去挑选,选完了带车去运,回来后浇水、养护,等展完了再一一送回,不然我不放心。北方天气寒冷,植物生长期短,盆景创作周期特别长,万一在途中折了、碰了,人还不得心疼呀,以后哪还敢把好的盆景作品拿出来展览?盆景得到了周到的保护,但每次展会后赵福文都累得不轻。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后悔揽这么多活的时候,赵福文却说:从没这样想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赵福文盆景作品:

北京小叶榆盆景《思念》

xZh52.Com小编推荐

中国盆景流派——海派


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盆景的记述。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欣赏,即使是吸水的软石,也置于深水盆中,仅现其山峰的姿态,而缺少诗情画意。从60年代开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艺术高手,对山水盆景采取大胆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优点,率先采用浅口水盆,使其既能观其山腰,更能欣赏到曲折多变的山脚(江岸)和波光潋滟的水面。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笼;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中国盆景的类别


中国盆景的分类问题,是盆景界一直争议的问题,我们参考他人的分类方法,将盆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树桩盆景

以木本植物为主体材料和主要构景物的盆景,叫树桩盆景。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桩景一般选取植株矮、叶片小的植物,根据树木的生态特点和艺术造型,通过蟠扎、修剪等加工技艺,使其或表现盘根错节、历尽沧桑的古木,或表现挺拔俊秀、巍然耸立的参天大树,或表现虬曲盘桓、生命力顽强的树木,或表现茂密葱郁的森林风光等。桩景以树木为主,并用山石人物等配件进行陪衬点缀,加强主题。

二、山水盆景

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选、切割、雕凿和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山水景象的盆景,统称为山水盆景。

按照所表现景物的不同,又可以将山水盆景分成以下三类:

1、水盆景 盆中贮水,表现江河湖海等景象。

2、旱盆景 盆中盛沙,表现无水的山景,如大漠山景。

3、水旱盆景 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一盆中,既叠砌山石又栽种树木,既有水面又有旱地,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

三、其他类型盆景

形式上或用材上具有某些特征的盆景,均归到这一类型里。

1、花草盆景 以花草或木本花卉植物为主要材料,适当配置一些山石配件来表现花草的景致。

2、微型盆景 一般树高或盆长在10厘米以下的盆景,都属于微型盆景。更小的盆景甚至可以在一只手掌上放数盆,称为掌上盆景。

3、挂壁盆景 类似于浮雕、木刻和壁画的盆景新形式。创作时,一般用大理石刻出带浅小槽的石板,再在石板上用薄石片贴出各种形式的山峰,种植一些轻巧的植物,并在左下角或右下角落款压章,类似于制作山水画。此类盆景将来有可能代替壁画,走俏市场。而且,此类盆景形式新颖,用料少,可以利用做山水盆景时剩下的边角余料进行创作,非常经济,利润高,成型的时间短,是一种短期即可见效益的好项目。

4、异形盆景 它是盆景的延伸,相当于石供,是将具有“瘦、透、漏、皱、丑”的奇特石材,置于红木几架或摆于室内墙隅,起装饰作用的盆景形式。

中国盆景的分类


中国盆景分类的方法较多,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树木材料为主,称为树木盆景(或称树桩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称为山水盆景 (或称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 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出水盆景二者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整的景观。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山水盆景 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申,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乃,这种 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区别,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quot;挂壁式”盆景。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物。

树木盆景 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种盆造型取景者,统称髂九杈啊9ハ肮叱莆髯杈?(简称桩景)。树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树龄的增长,季节的更替,而产生不断的形态变化。不同的树木种类,其取景的内容则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树木盆景是大自然树木优美姿态的缩影,一般宜于选取植株矮小、枝密叶细、形态古雅、寿命较长的树种为材料。盆栽后,再根据它们的生长特性和艺术要求,经过攀扎、整枝、修剪、摘叶、摘芽等技术措施,创造出较之自然树姿更为优美多彩的艺术品。虽然高不盈尺,却具有曲干虬枝、古朴秀雅、翠叶荣茂、花果鲜美等特色。树木盆景的规格有大小之分,其中最小的一类称为微型盆景,又?quot;掌上盆景。由于盆域狭小,取用材料的特点是体积微小,造型细腻,制作精致,线条简练、能充分体现出微型盘景的艺术美。

花草盆景 这是一类以花草为主体的装饰盆景,既要突出名花芳草的观赏价值,又要着意盆景布局造型的优美。花草盆景的选材,既区别于以观赏树姿为主的树木盆景;也不 同于一般的盆花;可以选用观花为主的木本花卉,如海棠、月 季、杜鹃、山茶、迎春等;也可选用兰花、菊花、水仙等草 本花卉。盆中可配置山石。牧童,·仕女、考翁等小型配件,以 表现花草盆景的整体装饰美和一楚题材的诗情画意。

中国盆景流派——扬派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扬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十分发达,加之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早在唐朝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所谓一扬二益冲的扬即指此地。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文人荟萃,商贾云集,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文明之邦,因此,在审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白居易的一曲《忆江南),让人们吟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人们梦里留连忘返的天堂。在这么一个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盆景艺术,苍古清秀,灵巧飘逸,尤其是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的云片造型,更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仿佛进入了《忆江南》梦幻般的瑰丽世界,韵味无穷。扬派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不但在国内各大型盆景展览评比中一再夺魁,而且饮誉海外,在世界盆坛引起震动,其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一。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抓清汗步相似z处,问好米用标公蟠扎,精扎细剪,单是棕法就有11种之多(扬、底、撇、靠、挥、拌、乎、套、吊、连、缝入云片要求距离相等,剪扎平正,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观之层次清楚,生动自然。云片大小,观树桩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弯。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主枝像鸡翅,分枝像鸡爪,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桩主干,大多皤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幻莫测,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惯称游龙弯。云片放在弯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葱翠欲滴,与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以游龙弯为主要标帜;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为单独一派,不过,按传统划分,属于扬派),则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酷爱盆景,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须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的韵味。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级。二驼。三抬头。四回项。寓弯于直,须根相应,状如坐狮,回首顾盼。做片的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弯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构成母子树,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扬派的山万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的江南情致。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盆景盆面的综合艺术处理


盆面的艺术处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植株的露根、盆面上的整形和必要的点苔。

一、露根。我们认为露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其与“形同插木”的区别,而是盆景造型艺术所必需。因大树或古树经过长年的生长,树根逐渐长粗、长高,露出地面似龙现爪,这是树木生长的必然形象,在盆景制作中要予以艺术地处理。首先,露根应追求整体效果,要与植株的整体形态相呼应。根的分布,疏密、向背等都要合理、恰当,避免过分的提根。不恰当的提根,会使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乍看似乎奇特高明,实际是脱离自然,会变得本末倒置,效果适得其反,使观者只感到局部的根很明显,但与盆景整体不协调。理想的露根,树根应紧贴盆面,露而不跳,服从于整体的艺术效果。

二、盆面整形。作为自然景观提炼和升华的树木盆景也可以借鉴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用来表现土石地貌。自然界地貌的外形和表面一般都不是平坦的,而是高低起伏,有沟有坎。有的土沟深凹像荷叶的筋络四下垂流,有的如斧头劈过给人以雄深粗犷的感觉。在恰当的提根露爪的基础上,再考虑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地貌在盆面予以恰当的体现,对加强盆景的整体效果也是大有益处的,如盆土的起伏、地面的布局、体积的对比、形象有变化等。盆面整形在考虑整体艺术效果的前提下,还应方便浇水,不致在浇水时使水从盆面流出盆外。尤其是盆景爱好者都喜欢用浅盆,以烘托植株的高大、地貌的广阔,合理的整形也可使浇水变得方便。

三、点苔。为了保持山峦起伏的艺术效果,树木盆景也同样有水土保持的问题,因而就要考虑盆面的植被。最为理想的植被莫过于苔藓了,种植其它小草如金钱草等,易抢镜头,喧宾夺主,或覆盖露根,得不偿失。苔藓则紧贴盆面。青翠欲滴,而且非常矮小,依据露根和盆面的形态布局贴种苔藓,既可保持盆土不易流失,更可烘托根爪的虬劲,地貌的多变。

露根、盆面整形和点苔,对于盆景的艺术处理是相互统一的。都对突出主体、深化主题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但是要得体、自然,要尽量避免刻意雕凿的痕迹和喧宾夺主的现象。

中国盆景流派——苏派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丘陵连绵,河汉密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养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苏州城区水道纵横,桥梁交错,过去有水道近百公里,现在也有40公里;过去有桥梁325座,现在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诗人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一诗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左宫闲地少,小巷水桥多。夜市赏菱藕,春船载绩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苏州的风貌。由此地域环境孕育的苏州方言,发音绵软,一语三转,因而被称作吴依软语。(与朱文长《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苏州曾有园林(和庭园)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开放的也有二、三十处。苏州的园林与其他城市豪绅富贾的园林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园,原为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其园址曾是唐朝诗人陆鲁望的故宅,环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筑布局上出类拔革的留园,初为明朝太仆徐泰的私家花园,后归清朝布政使刘蓉峰修尊改建为寒碧山庄,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池馆沧浪亭,到北来为诗人苏舜卿购得,后又成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故称韩园,溪水潆回,清幽古朴。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园林都与文坛名士有缘。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苏州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必然对苏派盆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园林的创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制作者。苏州不但是一座商业城市,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声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从唐朝初年起,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诗文书画蜚声全国。三国时期有陆逊,晋代有陆机、陆云,盛唐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做过苏州刺史,晚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苏州的文坛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主将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更为深远。从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当时苏州的树桩盆景已仿照著名画家的画意、著名诗人的诗情进行创作,追求诸如云林山树画意之类的艺术境界《姑苏志》:虎邱人善于贫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苏州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烟容即王原祁,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有500年树龄的《秦汉遗韵》(圆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铭》(雀梅)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炼,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中国盆景流派——岭南派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中国的盆景艺术流派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由于各地因具体条件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巨则如浩浩大江,细则似涓涓清溪,各具风格,各有个性,争奇斗艳,百卉竟开。除前面五大流派之外,其他一些流派,在新的历史时期,也以崭新的风采,趁改革开放之东风,大有同川、扬、苏、沪、岭南一争雌雄之势,从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盆景艺术的繁荣局面!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清朝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然而,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新中国成立后,由孔泰初担任技术指导的广州盆景协会,以西苑为研究基地,将三个流派的优点集中起来,融为一体而成为完整、独特的岭南派,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更加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诸如秀茂雄奇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横生的天然型、干矮叶密的叠翠型等等,就总的艺术风格言,可以概括为8个字:雄浑苍劲,流畅自然。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事业,首创蓄技截干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要的粗度时,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技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裁,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技(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布均匀。枝托(相当于北派的枝盘、云片、枝片)是岭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春夏秋冬,四季可赏:春季抽芽,新绿点染;夏季浓郁,翠盖重叠;秋季霜降,黄叶自俏;冬季天寒,角爪生辉。有时为了观赏枝托的角爪美,故意摘去叶片,称为脱衣换锦,这是其他盆景流派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山水盆景虽非岭南派所长,但也有相当的成就,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富于岭南画风。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积石、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钟乳石等。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中国式插花艺术


近代的中国式插法,受到日本花道和西洋式插法的影响,取长补短,为中国传统插法增添了新意。较常见中国式插花的基本造型有以下几种:图案式插花、自然式插花、线条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及野味式插花。

(1)图案式插花又称规则式插花,是一种较规范的插法,且艺术要求也较高。常用于盆式插花。其造型必须在插花前先构图设计,然后挑选作主花的花枝,再以其他花材作补充,并要兼顾正面和侧面,使之能达到图案设计的要求。

(2)自然式插花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于再现花草植物的自然生长姿态,此艺术手法除见诸陶瓷、绘画等之外,插花也有自然式插法。这种插法要求在花枝之间,花果、叶各部位之间,几方面符合对称平衡,使其造型给人自然之美感。此插花无论盆插、瓶插均可。

(3)线条式插花又称弧形式插花,要求造型保持一定弧形线条和具有艺术完整性。线条表现力十分丰富,显示了一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内涵,如粗壮有力线条表达阳刚之气,纤细柔韧的线条表现温馨秀丽的韵味等等。插法是选取三枝优美的花枝,剪裁不同长度,并用三个不同的位置和方向固定花枝,使它们不至于互相交叉或相叠。此插花可用高瓶。

(4)盆景式插花这是着重意境,构思雅致,不要求色彩华丽的插花。因一般只供正面欣赏,故插花时注意视点宜略高。盆内需设花座(花针),以固定花枝。花器宜浅,采用山水盆景的浅盆,效果更佳。至于盆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等。

(5)野味式插花这是一种新的艺术插花形式,它突破了过去以花枝为主的传统,而表现出大自然的风气。野味式插花把郊野气息带入了居室,善用野花、野果、野草,尤其是野生、水生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插花材料,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园林意境特征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创作方法 

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对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情素质的提高。技法问题只是创作的一种辅助方法,且可不断创新。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盆景的乡土气息与艺术风格


乡土盆景的产生
盆景是高等艺术,需要精致的盆钵,考究的几架,而桩景的培育造型,又非一日之功,这使许多人望而生畏。虽由衷喜爱,却不敢涉足而游疑于盆景创作园地之外,有碍盆景事业的发展。如何消除顾虑,激发群众参与盆景创作的热情,推动盆景商品化生产,繁荣盆景市场,这是盆景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几年,我试用乡土资源,表现乡土风光,用乡土题咏讴歌乡土文化的乡土盆景,推上市场,颇受欢迎。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什么是乡土盆景
就是用群众熟悉的当地的山野树种培养的桩景,栽植在用当地材料自制的盆盎之中,陈设在自制的几架之上的盆景;它从头到脚(景、盆、架)都是地道的土产,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的盆景作品。我把它称之为乡土盆景。
乡土盆景的特点
1.鲜明的地方特色。素材是土生土长,它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它生长旺、抗性强、病虫害少、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大家对它“早不见,晚就见”,熟悉性情,有亲切感,消除了顾虑。
2.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就地取材,方便创作,减少了运输费用和市场中转环节。材料新鲜,成本低廉,群众容易接受。
3.质朴清新,野趣天成。乡土盆景不用名贵树种、红木几架和高档盆盎,而采用当地土产自制盆、架,表现的又是当地风光,乡土文化,信手拈来,野趣天成,打破了盆景创作的神秘感,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4.巧拙互用,雅俗共赏。乡土盆景素材稚拙简朴,平易近人。构图强调天趣神韵,以情造景。尽管欣赏水平有高低文野之分,但它通俗自然,个个能懂,个个爱看。大家对它都“似曾相识”而引起共鸣。“它像我们哪个村庄”、“它是一首诗”、“它是一幅画”,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
乡土盆景的艺术风格
树种:以当地山野常见杂木为主,苗圃培育为辅。 如:赤楠、继木、紫薇、冬青、六月雪等。
造型:多杆合栽(各植株个体缺陷可以互补,相得益彰),丛林式为主(成型快,易出景)。
手法:以剪为主,以扎为辅。
加工材料:金属丝处理成锈色,与树皮相近,便于观赏,以后拆线亦易。
用盆配架:配合桩景,自制不规则云形盆(因景而异,因材施艺),盆与景浑然一体。陈设在自制竹木几架上,加上自己篆刻题咏,更能体现主题思想,韵味十足。
综上所述,乡土盆景的艺术风格以质朴、自然、简洁、清新、野趣天成、雅俗共赏见长。
乡土盆景的发展潜力
乡土盆景,立足于本乡本土,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成型快,出景易,投资少,见效早,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可激发群众的创作热情和购买欲望;促进盆景的商品化生产(可在家庭作坊,完成全套生产),推动盆景事业的发展。景、盆、架可以随意自制,灵活多变,适应市场需求。它质朴无华,独具个性。这种突出自然,充满野趣的风貌极富魅力。
乡土盆景有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乡土盆景值得提倡。

盆景


铜陵盆景多取材于皖南山野、得黄山、九华山之灵气,创天生自然之奇葩,移天宿地无门无派。在造型技艺上,应既继承徽派盆景优秀技法,又博采众长,师法自然,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是我国盆景发展的方向。

铜陵位于长江南岸、铜官山麓,地处长江中下游分界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地质构造独特,多奇山异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据统计现有八十八科六百余种植物,为铜陵盆景选材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石种资源。

铜陵还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城市,山川秀丽、物产富饶吸引着历史名流雅士,饱游铜官秀色,如李白、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王十朋、杨万里、汤显祖等数十位历代诗词名家,都流连于此。她毗邻黄山与九华山,深受着徽派传统文化艺术熏陶。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条件,为铜陵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一、铜陵盆景的取材与采培

铜陵盆景多取材于皖南深山,树桩盆景的树种以雀梅、米冬、天竹、榔榆、三角枫、构骨、紫藤、黄荆、扶芳藤、杜鹃等上品为主,兼有黑松、五针松、罗汉松等其它树种。山水盆景常用芦管石、砂积石、千层石、龟文石、钟乳石、斧劈石、英石、宣石等石种。水旱盆景的树种选材则以榔榆、雀梅、三角枫等为常见。

树桩盆景的取材一般都在秋末冬初至春季野外深山挖掘粗坯,大多为裸根。在培植前都进行严格的审视度量,根据自然形态与长势构思好造型,进行栽植前的修剪锯截,而后打上泥浆,搭盖棚架,栽于素砂或素砂土中,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用以增加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增温防寒,促进其早日发芽,生根成活。早期栽培技巧主要为保持湿度及防烈日曝晒而造成嫩芽和嫩枝脱水枯萎,需适时喷水和逐渐通风,使其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还能减少蚜虫的危害。在育坯过程中,适时扶芽、养枝、以便集中养分。成活半年后,再酌情施以稀薄淡肥,增加树桩的养分,同时做好主枝的重点培养,适时绑扎,进行造型。

二、三类主要盆景形式的造型技艺

铜陵树桩盆景在造型技艺上,虽继承发扬了徽派传统技巧,且不拘一格,打破徽派盆景的原有模式,取众家之长。尤其吸取海派、苏派、岭南派等众家盆景造型技艺蓄干截枝和剪扎技法,形成了自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树干实行不同的蓄截、雕凿、干枝剪扎,及根部走向提根表露的技术处理来展现苍劲古朴,飘逸洒脱。在小枝处理上则多以剪为主,造就鸡爪与鹿角之式。因此铜陵桩景小枝密聚葱茏,大枝疏密有致,线条流畅,体现静态、动态合一。在盆景处理上也很精致,或配缀三两石,或做自然起伏,或点缀摆件,用以体现一件作品的生动性与自然完美性。

在铜陵山水盆景创意上,多借鉴中国画的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技法,在作品中充分体现皖南山川、江、河、湖、泊秀丽的自然景观。作品有的山峰错落、绵延起伏、坡岸缓曲、天高水润、烟波浩渺,秀美飘逸;有的作品线条粗犷、山峰高耸挺拔、气势雄浑、刚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或群山环绕,重重叠叠,或景观深远,意境深厚,让人回味无穷。在加工选材方面则注重石材的纹理、色泽、质地的统一,高矮大小厚薄错落一致,主客互应、客不欺主、主不负客。配件的点缀根据主题需要,和谐统一,体现整体协调完美。

铜陵水旱盆景,作品在用材方面常为树石结合,也有树石水结合的。这类作品艺术上感染力更强烈,技法上难度亦大,要求也更严。作品中综合了盆景方面的技艺手法,作品立意构图严紧自然,突出画面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暗示客景内容,配件点缀少而精,映衬主景,使画面更为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也更近自然,体现出皖南乡野风情。该类作品题材多样,有人文景观的、有田野乡土风情的,充分利用了盆景这一特殊艺术表现方法,贴近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

三、铜陵盆景的艺术特点

铜陵盆景注重师法自然,力求保留自然特征,体裁造势,多以黄山、九华、皖南山川秀色和乡野风情为创作源泉,布局构图上不拘一格,灵活运用强弱对比、刚柔相济、虚实相生、俯仰离合、错落有致,力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从而突出主题,表情达意。正是由于铜陵盆景的独特意味,从八十年代至今一直都能在国家和省级展览中名列前茅,每次都有金奖获得。

铜陵盆景也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提高,着眼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盆景艺术手法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再现自然,符合当代人崇尚自然的理念。因此盆景的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天地,现在有的作品,不但被国内名家收藏,也被国外名家青睐。相信只要顺从自然,顺应中国文化,铜陵盆景还会有更大的进步,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铜陵市园林管理处)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赵福文:一见倾心缘定盆景人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技巧盆景艺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