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花卉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生理性病害

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原因主要有:温度不适宜,光照不适宜,水分失调,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盐分过多,有害气体和物质的危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这类病害又叫非侵染性病害。它靠喷药是不能有效防治的。它在田间发病较普遍,没有发病中心,发病时间和部位也较一致,不具有传染性。生理性病害有个共性:即往往首先表现在嫩叶、新枝上,如叶片黄化、枯萎、凋落,根部腐烂、出现茎叶柔细易折断、倒伏等等生长不良的现象。

二、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的花卉病害。如防治不及时,常会造成毁灭性灾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条斑、斑点、渍斑、萎蔫及腐烂等类型。细菌性叶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坏死斑,呈水渍状,病斑周围有一个黄色晕圈,如菊花、秋海棠的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腐烂病有一种腥臭味,且腐烂组织带有黄色的菌脓,如百合软腐病,马蹄莲的腐烂病、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往往造成青枯(而真菌性萎蔫常伴有黄化),如菊花、大丽花的青枯病,香石竹的细菌性枯萎病,菊花的细菌性枯萎病,报春花的细菌性萎蔫病。

三、真菌性病害

花卉的绝大部分病害均是由真菌引起的。如菊花的霜霉病、天竺葵灰霉病、橡皮树炭病、桂花炭疽病、马蹄莲黑斑病、玫瑰霜霉病、鸡冠花褐斑病、郁金香疫病及各种花卉苗木的立枯病、猝倒病。真菌的菌丝体为营养体,无性和有性孢子为养殖体,借助风、雨、昆虫或种苗、杂草传播,也可由土壤继代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植株体内。真菌病害常常造成植株腐烂、萎蔫、变色等症状,病症特别显,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病原体或其变态形式,如白粉、灰霉、黑霉、霜毒I|,j、黑点、菌核等症状,真菌性坏死是真菌性病害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四、病毒性病害

主要由病毒引起。花卉的病毒病多为全株性的慢性病,外部表现的症状常为花或叶褪缘、环斑、起泡、黄化、枯斑、丛斑、或叶l片变细、皱缩及枝叶、花和果实l畸形等。病毒病只有病状,没有l病征,这与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l不同。有些病毒病表现的症状易l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区别之I处在于,病毒病的发生具有明显I的由点到面逐渐扩展的蔓延性,病株上出现的病状常从顶端开I始,然后扩展到植株的其他部位。如菊科花卉的病毒病、金边瑞香病毒病、香石竹病毒病等。;病毒病主要通过剌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木虱、。蓟马等传播,也会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种苗和花粉传播;同时卉苗木的嫁接、管理过程中,病株与健株的接触,无性养殖的穗、块茎、球茎、鳞茎等都可能是病毒病传播的机会,甚至在剪枝、切花时,人的手和工具都是传播的条件。

五、线虫病害

根结线虫病可危害多种花卉,如各种观赏番茄、观赏辣椒的根结线虫病、鸡冠花及菊科花卉的根结线虫病等。该病仅侵害植株根部,以侧根受害较重,在侧根上形成许多根结,互相连结成念珠状,根结常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形成团状须根,剖开根结,可见到许多半透明的白色针尖大小的洋梨状的线虫,根结初期色浅,表面光滑较坚实,逐渐变为淡褐色、褐色、深褐色腐烂。线虫在瘤内吸食汁液,感病植株呈现营养不良、矮化、叶片小而皱、丛生,以后逐渐枯萎、根系坏死,造成叶枯、花落等后果。

六、防治措施

防治花卉病害,主要应做好以下关键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检疫法规,属于检疫对象的病害要严加防范,不能从有这种病害发生的区域f或国外)引进种、苗;购进种、苗时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应坚决拒收、拒进,并作销毁处置,如烧毁、深埋等。

2.选用抗病品种。比如同样的菊科花卉品种,也要作小面积的引种试验,有的应作接种鉴定和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强的品种。

3.加强土壤和种苗的消毒处理。特别是许多名贵花卉,不论是本土栽种,还是作盆栽,都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高锰酸钾拌撒生石灰粉等处理措施。有条件的还应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灭菌,前者按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后者按每平方米圃地用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有特效。种苗播种时可以用0.3%至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O.5至t小时了皓可罱电毋%至_1确告睁一硫酸铜溶液浸种l至2小时后,冲洗沥干水后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大棚花卉要注意通风透光,即使严寒的冬季,每天中午也要揭

侧膜或开窗,以降低棚内湿度,否则会诱发灰霉病、叶斑病、霜l霉病、白粉病的大发生。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宜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二是合理灌溉、滴灌、沟灌或给土面给水,防止灌溉水飞溅,将病原孢子或细菌带到健株上,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不可让水分滞留在花瓣或叶面上,为病菌萌发侵入植株提供条件。土壤湿度太高则会造成各种根腐病原菌对根的危害。三是在移栽、整枝、摘心时尽量不造成伤口,为病菌提供侵入点。最好选晴天操作,以利伤口愈合,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在扦插时,应进行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菌。四是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过多施用肥料反而会对植株造成肥害甚至会造成植株黄化、生长不良。五是注意田间卫生。将病株、病叶、杂草摘除,并带离栽培场所销毁,可降低甚至完全清除场内病原菌密度,减轻发病,尤其是对防治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或枯萎病等系统性病害十分有效。

5.适时、适度进行药剂防治。可视病害种类、轻重等用保护剂、铲除剂、治疗剂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可以选用72.5%普力克水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防治。细菌性病害一般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25%络氨铜水剂等防冶。病毒性病害一般可用1.5%植病灵乳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3增抗剂等药剂防治。防治根结线虫病可选择克线灵乳剂,或发病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浇灌花卉根际土壤,以杀死线虫。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通过改善造成病害的环境条件,实施对症治疗,植株一般较易康复。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虫害种类
花卉害虫种类繁多,根据害虫危害花卉的部位和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食叶害虫类:这类害虫的口器是咀嚼式的,危害时大口大口地蚕食花卉叶片,造成叶片破损,严重时叶片可被全部吃光。常见的害虫有黄刺蛾、大造桥虫、金龟子等,还有蜗牛、蛞蝓、鼠妇等害虫。
2.刺吸害虫类:此类害虫口器如针管,可刺进花卉植物组织(叶片或嫩尖),吸食花卉植物组织的营养,使叶片干枯、脱落,受害叶片往往表现为失绿变为白色或褐色。这类害虫个体较小,种类繁多,有时不易发现。常见的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蓟马类、叶螨类等。此类害虫中有的可分泌蜜露,有的可分泌蜡质,不但污染花卉叶片、枝条,且极易导致煤污病;此类虫中的螨类能吐丝结网,其严重时网可粘连叶片和枝条。
  3. 钻蛀害虫类:这类害虫钻蛀在花卉的枝条与茎秆里面蛀食危害。它们可以将茎、枝蛀空,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如菊天牛、大丽花螟蛾、玫瑰茎蜂等。有的钻入叶片危害,叶片可见到钻蛀的隧道,可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4.土培害虫类:这类害虫一生生活在土壤的浅层和表层,常造成被害花卉植株萎蔫或死亡。如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
检查与识别
1.检查虫粪:可在放置花木的地面周围和枝上检查是否有虫粪。对钻入枝干的害虫,可检查排粪孔是否有粪便和木屑散落地面。天牛排出的虫粪和木屑多为丝状;木蠹蛾排出的粪则为粒状并粘连成串。
2.查排泄物与分泌物:可在花木的枝叶等部位检查有无油污,这些物质一般是有能分泌蜜露、蜡质等的害虫所致,主要是蚜虫类、蚧虫类、粉虱类刺吸口器害虫。
3.检查虫卵:大的卵粒、卵块肉眼可见,微小的卵可持放大镜查之。一般卵产在枝条、叶片、芽腋等处,如红蜘蛛卵多在叶背匿藏,天幕毛虫卵在枝条上,蚜虫卵在芽腋处,蝗虫卵在土壤中。
4.拍枝检查:对一些受惊扰即飞的害虫,拍动或晃动枝条叶片即可发现。红蜘蛛等较小,肉眼难辨,可选花卉栽种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放上白纸,然后拍动花枝检查是否有红蜘蛛。
5.检查被害状:花木叶片、枝条有无被啃咬坏的地方,如孔洞、缺刻、筛网状等。还可检查有无卷缩的叶片,在枝条上有无异物生长,有无枯尖或死枝。6.查土壤内害虫:可查土表有无异样。如蝼蛄行走的地方土表面有突出痕迹。一些金龟子成虫在花卉根茎表土下潜伏,拨开表土就可找到。
防治方法
l.严格检疫:这种方法能保证引入的观赏花卉种子、种苗、盆花免受害虫的侵袭。
2.园艺防治:可采用土壤消毒和栽培管理的方法防治。
栽培管理:这是植物保护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避免有利害虫滋生的环境产生。
土壤消毒:堆置培养土要充分发酵,要经常清洁田园、清除杂草,消除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越夏场所。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克制害虫。花卉害虫的天敌十分丰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要对其充分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以消灭害虫。以菌治虫是利用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物来防治害虫。4.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光、色诱杀。采用黑光灯可诱来具有趋光性的害虫。采用黄板粘胶可在花卉栽培地诱杀有翅蚜虫。采用热处理法在夏季曝晒盆土,消灭土壤内线虫。

花卉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病毒病是危害花卉植物的一类特殊病害,近几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其在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与一般病害差异较大,为了便于正确识别、防治,现将诊断识别及防治要点分别细叙如下:

一、诊断识别 1.症状诊断 花卉病毒病症状特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变色:包括“花叶”、“斑驳”、“碎色”3个类型。“花叶”指病叶上出现深浅绿相间的斑块。“斑驳”指病叶上有褪绿斑点,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分布不均匀。“变色”现象表现在花瓣上称为“碎色”。

(2)褪绿、黄化: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3)斑点、条纹:常发生于叶、茎、果实等部位,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或褪绿条纹。

(4)环斑、栎叶:二者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形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纹的称为“栎叶”。

(5)明脉、黄脉、脉带: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先为叶脉透明称“明脉”,继而叶脉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沿叶脉变深绿色。

(6)皱叶、卷叶: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生长,叶片变皱,叶缘向上或下卷。

(7)丛生、矮化: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者称“丛生”或“丛枝”。节间缩短,植株均匀变矮称“矮化”。

(8)耳突:病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突起,形似耳朵状,称为“耳突”。

2.田间观察与分析 田间现场观察分析对于病害诊断意义较大。病毒病害在症状特点上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空气污染等所引起的病害相混淆。受病毒侵染植株在田间分布多为零星分散,病株附近有健株。植株发病后往往不能恢复。非侵染性病害多数为成片发病,这种病害通过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可恢复健康。花卉病毒病只有明显病状而无病征,病毒病症状中多为花叶、黄化,且常常表现为系统侵染,较少有腐烂、萎蔫症状。当然,病毒病状有时也易发生变化,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寄主种类及品种上,会有差异,有些病毒病会因温度等变化而出现隐症。 3.利用内含体诊断 植物细胞经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与其他细胞结构不同的微小个体,这些个体的形状与组成都各不相同,称为“内含体”。通过显微镜观察具有特殊形状的内含体,可以诊断病毒病,但单纯用内含体诊断也并不可靠。

二、传染方式

1.汁液传染 汁液传染通常只发生于花叶型病毒病。在自然界中,有些病毒病可以通过病株、健株的枝叶间相互摩擦或人为接触摩擦发生传染。其他管理操作如移苗、整枝、抹头、插花、切取无性养殖材料等,使手指或工具沾染病汁而传播病毒。

2.媒介传染 以昆虫为主,尤其以蚜虫、叶蝉最常见,其次为土壤线虫及真菌。

3.无性养殖材料传染 由于病毒病为全株性侵染,一旦感染病毒,寄主植物和各个部位一般都带有病毒。如块茎、球茎、鳞茎、块根、走茎、插条、接穗、接芽、苗木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病。

4.土壤传染 土壤传染实际是土壤生物与寄主植物间的接触传染,分为两种,一是土壤中的线虫、真菌传播,二是土壤中带病毒的有机物传播。

5.种子及花粉传染 种子中的胚及花粉常常会带有病毒,因而通过播种及花粉能传播病毒。

6.菟丝子传播 由于菟丝子与多株寄主植物的维管束连在一起,因而传播病毒非常容易。

三、防治方法

1.消灭及减少侵染源 随着国际间花卉业交往日益频繁,许多病毒会带到一些新的地区或传播到一些新的植物上。所以,首先应加强花卉病毒病检疫。其次,选留无病毒种子及无性养殖材料,或进行茎尖脱毒,第三,铲除杂草寄主。

2.防治传毒媒介 用各种方法消灭蚜虫、叶蝉、线虫,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3.采取有效的栽培措施 栽培措施包括适期播种、保护地栽培、人工基质的配制、科学肥水管理等系列措施。花卉生产力求精耕细作,田间卫生。在进行栽培操作如摘心、剥芽、扦插时,工具应经常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毒。

4.热处理钝化病毒 利用某些病毒受热以后的不稳定性,使病毒失去活性而获得无毒苗。可采用温汤浸渍处理及热空气处理。热处理法去除病毒,只需简单的恒温设备即可,时间也短。但是高温处理不当会影响植物生长,严重者使植物死亡,且病毒去除率也并非百分之百。

5.药剂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研制出很多对蔬菜病毒有效的药剂,如植病灵、菌毒清、病毒灵、病毒特以及912钝化剂、抗毒剂1号等,但用于花卉的报道还不多。  

花卉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花卉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花卉病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选用抗病品种

要在多种选择中,筛选出抗病的品种,抗病毒品种,本身自带的抗体,就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选择这样强壮,健康的品种,会让你接下来的种植以及花卉的养护减轻负担。

加强管理

植物和人一样,拥有生命,需要营养,因此,在花卉的养护过程中,应时时注意管理,比如合理的浇水,施肥,定期除草、修剪枝叶,搞清楚种植的花卉的生养习性,注意种植环境,光照环境是否和花的品种符合等。

加强土壤消毒处理

很多人在养花的过程中都经常忽视这点,但其实,对土壤进行消毒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名贵花种来说,更是重要,可以采取喷洒高锰酸钾或者搅拌生石灰粉等,这些看似简单地步骤,却能让花卉成长的更好。

适时、适度的进行药物防治

常用的保护剂主要有:百菌清、代森锌、波尔多液等,这些药剂在花卉未发生病症前喷洒,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花卉染病时,常用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达克宁、甲霜灵、多菌灵等。

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花毛茛为毛茛科毛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花茎挺立,花朵硕大,多瓣重叠,花色艳丽,是春季布置花坛、花境,点缀草坪,盆栽观赏和用于鲜切花生产的理想花卉。但花毛茛病害的发生,常导致块根腐烂,不发芽。植株茎叶枯萎,早衰不开花,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花毛茛的观赏,降低经济效益。几年来,我们在花毛茛生产中,对其发生病害的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地调查与研究,以期为花毛茛生产中,早期正确诊断出病害的种类,及时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灰葡萄球菌侵染所致。为害花毛茛的叶、叶柄、茎、花及根系等整个植株。发病初期,先在近地面叶片的叶缘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蔓延至叶柄、花梗、花,并使病部变成褐色或灰褐色,受害组织呈软腐状坏死。后期发病严重,且在潮湿条件下,患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长出灰色霉层,植株枯萎死亡。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环境条件适宜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棚室雾滴在植株间传播。阴雨绵绵,浇水过多,或大棚雾气大时利于发病。施氮肥过多,通风透光差,土壤排水不良,生长衰弱或多年连作等,发病严重。如遇连阴低温,天气转晴,温度升高时,灰霉病也易爆发。

防治方法:①花毛莨栽植前施足底肥,做好土壤和块根消毒,实行轮作。②加强栽培管理,保证通风透光良好,避免湿度过大。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③及时摘除有病枝叶、带病花蕾和清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菌源,减少病菌扩散。④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向病部和土壤表面喷洒,每隔10d(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进行防治,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花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病毒病病原为毛茛斑驳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受害症状表现为叶片皱缩不平,呈现花叶、褪绿斑状或叶片萎缩变小、变厚。叶缘向叶面或叶背翻卷,叶柄变短,呈丛生状。受害花朵扭曲畸形,变小不能开花。危害严重时,病株明显矮化、萎缩死亡。
病毒常寄生在块根或种子上,生产中用带毒种子播种或块根栽植,长出的幼苗发病率较高。另外,病毒也可能是生长期由蚜虫、斑潜蝇、潜叶蝇传播到花毛茛上,引发病毒病。苗床播种过密或盆花生长期盆距过小,植株间也会相互传染病害。
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毒种子、块根、植株传入无病区。2.及时拔除病毒株,集中烧毁,减少传播。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4.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灭蚜虫、潜叶蝇、斑潜蝇等传毒昆虫。5.发病初期,用68%病毒可湿性粉剂800或1000倍液,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800倍液喷洒防治。(四)

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①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②多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③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④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1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亩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

小叶栀子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叶栀子黄化病

症状

叶片从叶缘开始褪绿,逐渐发展到中心叶脉,严重时整株失绿变黄,最后植株会干枯坏死。

防治方法

换透气性好、松软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如果有条件可选用山泥;及时追肥,施用稀释500倍的硫酸亚铁。

小叶栀子叶斑病

症状

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真菌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入侵,感病的叶片上有谈褐色病斑,细看有同心轮纹。严重时形成大斑,叶片枯萎。

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或剪掉发病叶片,摘除时注意用塑料袋套住防止孢子飞出感染其他部位;喷施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小叶栀子煤污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有黑色煤粉层,像是煤渣撒到叶片上;也可以为害枝条和果实。该病的发生通常是由蚜虫或蚧壳虫传播造成的。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病枝,注意通风透光,忌处闷湿环境;病轻时用清水擦拭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发生煤污病的植株往往也会受到蚜虫的侵袭。在治病的同时要主要杀虫奥。

小叶栀子斑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花萼,叶片和萼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多聚生,呈现出星点斑。后期发病严重时,发病部位长出淡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整形修剪病枝,注意炼苗,增强抗病能力;在叶面喷施0.5%硼酸液,抵御病菌侵袭,防止落花落果;苗期可采用1%的波尔多液叶面喷施,半个月喷一次,连续2-3次。

花毛茛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下)


根腐病植株生长期间,如果土壤黏重、碱性大,或者遇有低温,土壤内水分过多且持续时间过长等不良条件,易引发病菌,植株感染根腐病,导致根系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地上茎叶逐渐萎蔫变黄,植株枯死。另外,在块根收获时土壤湿度过大或土壤板结、采挖时造成机械损伤、贮藏的块根表面水分未干、堆放过厚、通风不良以及块根种植消毒不彻底等情况,也易使块根发病。发病部位内部组织由白色变为灰色,外表皮布满菌丝层,块根逐渐腐烂。

防治方法:1.贮藏时,为防止块根腐烂,严格剔除带病块根后,再放入2%的KMnO4溶液中浸泡15分钟至30分钟后捞出,待块根晾干后贮藏,并注意贮藏场所的通风降湿。2.种植前培养土和块根要彻底消毒,并适当浅栽。生长期间加强养护管理,注意排水,增加光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3.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盆栽花毛茛可立即换盆,更换基质,控制病害扩展。

花椰菜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一、黑腐病
1、症状及为害特点。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真叶叶缘出现由小到大的V字形病斑。受害幼苗子叶呈水渍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至真叶。流行时,叶缘多处受侵染,导致整叶枯死或外叶局部、全部腐烂,干燥时,病斑干枯或穿孔。
该病主要在秋季或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重,播种过早,害虫多的情况下发病更重,病菌通过幼苗子叶气孔、成株叶缘水孔或伤口等侵入,借助雨水、昆虫等传播。
2、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⑵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前茬最好为葱蒜类地。⑶种子消毒。用50-55℃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1:2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40%福美双拌种。⑷适时播种,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不操作叶片,不可过旱过涝。⑸及时防治害虫。⑹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1次,连防3次。
二、病毒病
1、症状及为害特点。该病典型症状是叶片褪绿斑驳。受害幼苗叶片有褪绿近圆形斑,心叶明脉轻微花叶。后期叶片颜色明显变淡或变为浓绿相间绿色斑驳,花叶,叶片皱缩,严重时叶面畸形,皱缩,植株矮小,有时死亡。该病通过芽虫等传播,故蚜虫发生多时,该病严重。
2、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毒病品种。⑵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⑶适时播种,阴棚育苗。⑷苗期及时防治蚜虫。⑸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高温造成植株感病。⑹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植物双效助壮素800-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7-10天1次,共2-3次。
三、霜霉病
1、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下部叶片因受叶脉限制而产生的多角形不规则黄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有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变暗褐色而干枯。该病多在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
2、防治方法。⑴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放风调温除湿,及时间苗,合理密植。⑵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防3次。
四、软腐病
1、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植株外部初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后外叶不再恢复,病部腐烂发臭。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该病,发生在收获期花球上或茎基部时,初期呈半透明水渍状,后变为灰色灰褐色,表皮下陷,上有白色粘液,内部腐烂发臭。
2、防治方法。⑴深沟高畦栽培,实行沟灌或喷灌,严禁大水漫灌。⑵防治虫害,避免人为伤口。⑶化学防治,喷洒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10天1次,共2-3天。

桃瘤蚜的识别与防治


桃瘤蚜(Tuberocephalusmomonis),又名桃瘤头蚜、桃纵卷瘤蚜,属同翅目蚜科。桃瘤蚜在我国分布较广,南、北方均有发生。其寄主植物有桃、碧桃、樱桃、梅、梨等园林绿化植物和艾蒿等菊科植物。近年来,桃树受害十分严重,重发区株被害率达100%、叶被害率达85%,百叶蚜量达20000余头。

一、为害状

桃瘤蚜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以嫩叶受害为重,受害叶片的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似虫瘿,凸凹不平,初呈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卷成细绳状,最后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

为害状

二、形态特征

成虫。成虫有无翅胎生蚜和有翅胎生蚜之分。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0-2.1毫米,长椭圆形,较肥大,体色多变,有深绿、黄绿、黄褐色,头部黑色。额瘤显着,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基部两节短粗。复眼赤褐色。中胸两侧有瘤状突起,腹背有黑色斑纹,腹管圆柱形,有覆瓦状纹,尾片短小,末端尖。有翅胎生蚜体长1.8毫米,翅展约5毫米,淡黄褐色,额瘤显着,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节上有多个感觉孔。翅透明脉黄色。腹管圆筒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

若虫。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较无翅胎生蚜小,有翅芽,淡黄或浅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

卵。椭圆形,黑色。

三、发生规律

桃瘤蚜1年发生10余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卵在桃、樱桃等果树的枝条、芽腋处越冬。次年寄主发芽后孵化为干母。群集在叶背面取食为害,形成上述为害状,大量成虫和若虫藏在似虫瘿里为害,给防治增加了难度。5-7月是桃瘤蚜的繁殖、为害盛期。此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艾草等菊科植物上为害,晚秋10月份又迁回到桃、樱桃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天敌种群数量对桃瘤蚜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自然天敌主要有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大草蛉、大草蛉、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四、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冬季修剪虫卵枝,早春要对被害较重的虫枝进行修剪,夏季桃瘤蚜迁移后,要对桃园周围的菊花科寄主植物等进行清除,并将虫枝、虫卵枝和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卵源

2、保护天敌。桃瘤蚜的自然天敌很多,在天敌的繁殖季节,要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不宜使用触杀性广谱型杀虫剂。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桃瘤蚜必须掌握农药对口、防治及时、方法得当。的原则。根据桃瘤蚜的为害特点,防治宜早,在芽萌动期至卷叶前为最佳防治时期。萌芽期天敌较少,可选用5.7%百树菊酯乳油2500倍、2.5%功夫乳油2000倍、90%万灵粉剂4000倍、70%艾美乐水分散颗料剂5000倍、48%乐斯本乳油1000倍、芽萌动期,用5%的高效氯氰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30%菊马乳油2000倍液喷布,消灭初孵若蚜。喷雾时每桶药水加神效王1.5毫升,可破坏桃瘤蚜的腊质层,促进农药迅速进入蚜虫体内,能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必须交替使用,以防桃瘤蚜产生抗药性。在卷叶后,天敌较多时要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卷叶对药效的影响。若采用40%氧乐果涂干防治桃瘤蚜,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保护自然天敌。具体方法是先围绕树干括3-4㎝宽的树皮,将40%氧化乐果加5倍的水,涂在括好的树皮上,用废报纸将树干包好,使药通过桃树组织传导到叶片,达到防治桃瘤蚜的目的。

花木冷冻害的识别与防治

盆栽或地栽花木,在秋末冬初突遇寒潮南下,或因初霜的突然降临,很容易导致花株蒙受冷害或冻害;在春季盆花出房或设施栽培花木揭去覆盖的薄膜时,突然遇到姗姗来迟的晚霜或倒春寒,也很有可能造成花株再次遭遇冷害或冻害。无论是大规模的生产性栽培,抑或是花卉爱好者的少量盆栽,对于寒害的防范均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将会给你带来严重的损失和长时间的懊悔。

寒害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并非是由病源菌的为害而诱发的侵染性病害,一般是指由于低温直接作用于花株而引起的伤害,包括冷害和冻害,而不包括间接性的冬旱、冻拔及其它冬害。

冬旱和冻拔,是属于低温造成的间接为害。冬旱是指:部分常绿花卉,在冬季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遇到持久而强烈的风扫或遇到不太冷但阳光很充足的大晴天,蒸腾速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土温较低,根部吸水较慢,体内水分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使叶片等组织脱水变干受害,其实质是一种旱害;如木香、素馨等叶片在干冷晴天突然干枯。冻拔是指:当融雪之水渗入土中又重新结冻时,某些植物,特别是幼苗或草本花卉,常和冻结的土壤一并被抬起,以致破坏了根系与土壤的紧密接触,甚至把根群撕断;在根系还没来得及恢复前,又遇到促成强烈蒸腾的天气条件,致使植株枯萎而死。如栽种在花盆中的蜡梅,冬季搁放于非常阴冷的场所,由于盆土较湿而结冰,将根坨上抬使之与盆壁脱离,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将其重新栽好,或将其搬放到较暖和的环境中,也很有可能因根系裸露失水而坏死,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一、寒害的种类和成因

由于引发寒害的原因有所不同,带来的危害性也不尽相同。寒害与一般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一是不传染,被害部位不会出现病原物;二是摆放在同一环境中的同一种花木一夜间往往同时出现病害,而且嫩梢和新叶最为严重;三是在低温或特别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发生,造成的危害性与花木的种类、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气温回升速度的快慢、低温的下限等有关。



竹芋冷害

一品红冷害

袖珍龟背竹冷害

矮牵牛冷害

合果芋冷害

玛丽安黛粉叶冷害

1、冷害的成因

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观赏植物,由于受到高于冰点的低温(0℃~5℃或更高一些)几天甚至仅仅几小时的影响,而导致植株的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伤害或被杀死。这种并未达到组织内结冰程度的寒害,被称作冷害,是由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受干扰破坏趋于紊乱,产生有毒物质而形成的伤害。花株不同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均有自己的最高、最低和最适温度,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都将受到不同的影响;若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破坏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产生大量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和积累的物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受冷害的条件下,蛋白质水解速率比正常情况下增加4~9倍;核酸的代谢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此外,降温还影响到植物体细胞内敏感线粒体膜的氧化活性。

由此可见:其一,发生冷害的观赏植物种类,通常为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其二,发生冷害的温度条件是高于冰点低温的伤害;其三,造成冷害的时间有长有短,通常为几天,甚至仅仅为几个小时。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气温的突然变化,最容易导致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观花、观叶植物发生冷害。通常表现为过嫩的新梢幼叶发紫、变褐、发黄、萎蔫、坏死等,如霜打的一串红、青竹叶、长寿花、叶子花、紫竹叶等,均属于这一类。



太阳神冷害

蔓红花冷害

小天使冷害

驱蚊草冷害

金钱榕冷害

绿帝王冷害

绿巨人冷害

西瓜皮椒草冷害

水竹草冷害

花叶万年青冷害



大叶伞冷害

2、冻害的成因

冻害是指观赏植物在气温0℃以下的环境中,或遇到持续长时间的超低温,其组织内部结冰引起的伤害。

植物组织内部出现冰晶有二种情形,一种是在细胞内结冰,另一种是在细胞间结冰。前者是指植物组织很快结冰时,冰晶在液泡和原生质中形成,破坏了原生质的结构和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原生质内的一些膜也会被划破,通常会导致将组织杀死,因而这种冻害的结果是非常严重和不可逆转的。如初冬北方寒潮突然南下,造成在短时间内的大幅度降温,2004年冬天就造成了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观叶植物因受冻害而死亡;2005年12月上旬,在合肥地区气温突然从12℃~15℃降至-3℃~-5℃,造成了大量地栽木兰科花木,如桂南木莲、云山白兰、红花木莲、乳源木莲等的叶片及幼嫩茎干严重受冻。后者是指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渐下降,在植物组织内逐渐形成冰晶,由于细胞间隙中的溶液浓度一般低于原生质和液泡液的浓度,因而在降温速度不太快的情形下,细胞间隙的水比细胞内部先达到冰点而结冰,冰晶的形成又导致原生质体内水分向外移动,从而引起细胞液浓缩、原生质脱水、蛋白质沉淀、细胞膜变性、细胞壁破裂;细胞间隙形成冰晶时,细胞组织是否被杀死,取决于细胞的耐冻性和冰冻、融化的速度及次数;冻害机理之一是原生质脱水,它的后果与干旱条件下的脱水一样,即由于细胞壁发生变形产生的机械应力,使原生质的结构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细胞液浓缩以后,盐离子和有机酸的浓度增高,也可能对原生质产生毒害。冻害严重的程度与冰冻的速度有关,冰冻越快则受害愈严重,这是因为冰冻快时细胞内结冰的可能性较大;若结冰仅限于细胞间隙,那么冰冻越快细胞失水收缩也愈快,由此产生机械应力的破坏作用也愈大。冻害导致的严重后果,还与冰冻组织融化速度有关,一般在细胞内结冰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组织坏死,与冰冻的融化速度无关;而在细胞间隔结冰的情况下,融化速度愈快为害亦愈大,这是因为细胞壁迅速吸收融冰生成的水而扩张,但附着于细胞壁的原生质吸水就慢,以致被撕裂而受害。如红铃花、三角梅严重受冻后,由于温度迅速回升,致使树皮被撕裂而死亡。

二、观赏植物蒙受寒害的具体表现

1、木质部发黑

在木本花卉成熟枝条的各种组织中,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和髓部最不抗寒。因此,轻微冻害只表现髓部变色,中等冻害时木质部变色,严重冻害时才会冻伤韧皮部。若茎干或枝条中的形成层变色了,就会丧失恢复能力,有可能导致其全株死亡。

2、干皮开裂坏死

一些原产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干皮中含水量较高的花木种类,如扶桑、红铃花、灰莉、肉桂、发财树、大花虎刺梅、金钱榕等。当环境温度降至-3℃左右时,不仅叶片和枝条会受冻致死,甚至其茎干的外皮,特别是根颈部位,也会因组织内水分形成冰晶、冷胀热缩,导致树皮胀裂坏死,甚至全株死亡。

白兰花冷害

紫竹草冷害


红掌冷害

海芋冷害

长寿花冷害

金帝王冷害

龙骨冻害

3、嫩梢新叶颜色发生改变
其一是发黄,在寒冷的季节,由于温度过低,有些要求越冬温度较高的花卉叶片,也会因受寒害而变黄,甚至脱落,如红掌、吊兰类、垂枝绿萝、西瓜皮椒草等;其二是泛白,如露地摆放或栽种的吊兰、朱顶红、花叶吊竹梅等,遇到较低的温度,新梢嫩叶会失去原有的光泽,出现泛白失绿之不正常变化;三是枯焦,一些观赏植物的新梢嫩叶,因受霜打等为害,新叶出现枯焦,如吊兰、君子兰、八角金盘等;四是发紫,有些观赏植物,在遇到低温的情况下,出现叶尖或叶缘发紫变褐的现象,如金钱树、墨兰、山茶(新叶)等。
4、新梢嫩叶如被开水烫过
一些叶片、新梢或茎干含水量较高的观赏植物,包括一些多肉植物,如绿萝、灰莉、扶桑、丽格海棠、花蔓草、君子兰、海芋、芦荟、长寿花、棕竹、加拿利海枣(小苗)、华盛顿蒲葵、金钱树、绿巨人等,当环境温度突然从5℃~8℃降至-3℃~-5℃以下,且持续时间较长,其新抽嫩枝和叶片,仿佛被开水烫过或被煮熟一般,在短时间内全部死亡,而且干皮开裂剥落。
5、新梢嫩叶褐枯坏死
一些发育不充实的观赏植物新梢嫩叶,如金钱榕、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夹竹桃、发财树、凤尾铁等,像火烧过一样,非常难看。
6、植物体坏死中空
一般多肉植物,当遇到冻害后,常导致植物体干瘪中空,全株坏死。如仙人球、仙人掌、麒麟、三棱箭等。

三、观赏植物寒害的预防与救治

1、观赏植物寒害的预防
(1)选择比较抗寒的花卉种类
花卉爱好者,应根据你所在地区正常年份的最低气温或自己居家内冬天能维持的最高室温(一般需5℃~6℃),来选择观叶、观花或观果的花木种类;位于长江流域的一般居家内,在无供暧设备的条件下,可选用山茶、茶梅、茉莉、白兰、君子兰、比利时杜鹃、梅花、蜡梅、佛手、玳玳、红掌、苏铁等,不能选用变叶木、竹芋类、网纹草、沙漠玫瑰、鹃泪草、福禄桐、蝴蝶兰、玛丽安黛粉叶、合果芋、金钱树等。
(2)分阶段进行抗寒性锻炼
一般盆栽的五针松、黑松、赤松、黄山松、木瓜、榔榆、三角枫、梅花、山茶、银杏、龙柏、侧柏、圆柏等,可考虑下地越冬,最好待其当年生长结束后,分几个阶段进行抗冻锻炼,第一阶段为0℃~6℃,需数天至数周,给予充足的光照,常绿类可使叶片内的淀粉转化成糖、大液泡分成数个小液泡,一些脂肪树种可将淀粉转变为脂肪;第二阶段为-3℃~-5℃,原生质内的细微结构和酶进行重组,使其细胞能忍受结冰所引起的脱水;第三阶段在-10℃~-15℃之间,使原生质获得较强的耐冻性,从而度过寒冷的冬季。而有些不耐寒的多肉类植物,如长期放在阳台上或露地养护,有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像鼠尾掌、十二卷、景天树、宝石花等,可从抗0℃度的低温,提高到抗-5℃~-7℃的低温水平。



朱顶红冻害

山茶冻害

富贵椰子冻害

国王椰子冻害

芦荟冻害

鹅掌柴冻害

春羽冻害

三角梅冻害

君子兰冻害

金橘冻害

蝴蝶兰冻害

美丽针葵冻害

芭蕉冻害

桂花冻害

棕竹冻害

龟背竹冻害

凤尾铁冻害

八角金盘冻害


红铃花冻害

夹竹桃冻害

鱼尾葵冻害

圆叶轴榈冻害

发财树冻害

苏铁干冻

(3)强化抗寒栽培管理

中秋以后,控制盆栽观赏植物的水肥供应,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枝条木质化和组织发育充实,增强其抗寒性,如可浇施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冬季进行修剪或人工摘去部分叶片(如白兰),减少蒸腾面积,对预防低温伤害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加强病虫防治,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不出现秋梢或嫩梢。

(4)对树体进行防冻保护

对地栽的高大山茶、桂花、含笑、广玉兰、加拿利海枣、苏铁等,主干可捆绑草绳或薄膜,树干涂白或树冠喷白(7%~10%的石灰乳);树冠蒙罩捆绑塑料薄膜,也可喷洒蜡制剂或液态塑料,均可起到一定的防冻效果。

(5)人工增温驱寒

对搁放于大棚中的盆栽植株,可于特别寒冷的天气,在棚内用电热取暖器或煤炉加温,尤其是一天中最冷的凌晨5~6点钟必须重点加温;大棚外加盖草帘或毡毯保温。一般居家内可在植株上套罩双层塑料袋;室内摆放的盆花,如条件允许,可于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左右开启空调,以避免红掌、竹芋、君子兰、蝴蝶兰、文心兰、墨兰、大花蕙兰等蒙受冷害。对地栽的山茶、桂花、含笑等花木,可在将发生霜冻的黎明向树冠喷水或在早晨降霜前点燃防霜烟雾剂,可有效防止辐射霜冻。

(6)推迟萌动防晚霜

利用生长调节剂或其他的方法,延长植株休眠,推迟萌动,可以躲避早春寒潮袭击引起的霜冻。如在萌芽前或秋末给地栽花株喷洒B9、乙烯利、青鲜素、萘乙酸钾盐(250mg/kg~500mg/kg),或顺丁烯二酰肼(0.1%~0.2%)溶液,均有较好的效果。如盆花出房后遇到晚霜。可用双层大块塑料薄膜覆盖,待白天气温回升后再揭去。

2、观赏植物寒害的救治

(1)合理修剪

对遭受寒害的植株,应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不应进行重剪,否则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那么如何把握控制好修剪量呢?既要将受害的器官剪至健康部分,促进枝条的更新与生长,又要保证地上地下器官的相对平衡。一般在受害后即修剪,可保留受害部分枝条1cm~2cm,以防健康的枝条部分再向下干缩;如果是开春后再修剪,可剪至健康的部位,以利于创口的愈合;实践证明经过合理修剪的受害植株,其恢复速度快于重剪和不剪的植株。

对一般常绿的盆栽木本花卉及观叶植物,应及时剪去所有枯死部分,并将其搬放到较为暖和的环境中。

(2)保护与修补伤口

对仅干基局部(西北方向)受到冻害的粗大花株,可将坏死的部分剜去,涂抹伤口愈合剂后,再用薄膜包裹保护好,为其创造一个较为温暖的小环境;对一些受害的盆景植株,则可通过桥接或靠接换根来补救。

(3)加强病虫防治

对观赏植物遭受低温危害后,因其树势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可结合防治冻害,施用化学药剂。其中尤以杀菌剂加保湿粘胶剂效果较好,其次是杀菌剂加高脂膜,它们都比单纯的杀菌剂或涂白剂效果好。因为主剂杀菌剂只能起到表面消毒和杀菌作用,副剂保湿粘胶剂和高脂膜,既起保湿作用,又起增温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冻裂树皮愈伤组织的形成,从而促进冻伤愈合。

(4)慎重施肥

对于受冻害的植株,越冬后不能马上追施高浓度的化肥,而应待气温回升、根系恢复吸收功能后,再喷施或浇施低浓度的液肥,如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液,交替喷施或浇施,效果都很好。

《花卉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的识别与分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