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石竹育种”,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石竹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繁多,花色丰富,多以有性养殖为主。
石竹喜光、耐寒、耐旱、但不耐涝。石竹育种时,要选在地势平整、高燥之处,土壤以沙质土或半沙质土为佳。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15公斤,深翻、拍碎、整平后封1米宽的畦子,长度不限,灌一遍透水,水渗完后立即播种,播后再盖上一层厚度为种子大小2-3倍的细土,然后插上小弓绷,盖上塑料布,棚内温度以20-24摄氏度为宜,这样10天左右即可出土。出土后要注意通风透气,防止旺长,以达到炼苗的目的。炼苗半月后,选在阴天或多云的下午,揭去塑料布,将杂草清除干净,注意防治青虫和蚜虫,2-3个月后可分栽定植。每平方米可栽30-60棵,栽时要比原来深1cm左右,然后踏实,浇水一遍透水。此法适用手春天?解冻后至收麦前使用.一般情况下,沙质土亩播种量为0.5公斤,粘土为0.6公斤,工程用地为0.9公斤.播种时如无特殊原因,最好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其优点是成苗率高,并且可以节约种子,还可使苗子提前出圃;缺点是费人工,成本稍高.
石竹育种,也可采用直播的方式:将所育石竹之地施肥,深翻,整平后,把种子均匀撒于地表,用筢子纵横各搂一遍.搂时不要用力,拉着筢子直走,搂好后用辊子轻轧一遍,或用人工踩一遍,然后喷水保湿.喷水次数可根据墒情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天喷水一至两次,晴天多喷一些,阴天少喷或不喷,两周左右即可出土.出土后要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天注意排水.此法适于收麦后至土壤封冻前使用.一般情况下,沙质土亩播种量为0.6公斤,粘土为0.8公斤,工程用地以1.3公斤为宜.另外,还可根据土壤结构,土质性状和种植要求自行确定播种量.其优点是:不用移苗,可节省大量人工;缺点是:略费种子.
黑,吉,辽,内蒙,新疆及甘肃敦煌一带,直播时间要安排在土壤封冻前50天为宜,否则,对石竹的越冬和生长极为不利.当然,保护地育种除外.
单位:山东阡陌花业石竹基地
电话:0530-8691999 8693001
传真:0530-8693668
手机:13953085608

xzH52.COm推荐阅读

菊花的育种


育种
一、任务和方向
(一)选育优质新品种。我国重盆菊,而欧美则重切花菊。对于盆菊,要求株型适中,枝健叶润,花型丰满,而对于切花菊,则要求花形中大至大,瓣厚朵圆,

茎长而坚韧,耐长途运输,水养后花能开足而又经久不凋,如莲座、反卷,球型等新品种。不论何类菊花,总以花色鲜明。花形饱满为佳。
(二)选育早小菊及各类四季菊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选育耐寒、耐旱、耐瘠、耐阴、耐涝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以扩大艺菊范围,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
(四)选育地被菊。培育地被菊的要求是:植株低矮紧密,能迅速铺满地面,花性特强,花期甚长,群体效果好。
(五)选育香菊、药菊和茶菊。培育时,要慎选原始材料,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

二、原始材料
除选用栽培品种外,还可选择具有优异种质的毛华菊、小红菊、野黄菊、甘野菊、菊花脑等野菊及菊科异属植物等。

三、育种方法
(一)杂交育种:进行定向杂交育种,须先审选双亲,要求皆具较多优点而无严重缺点,各有突出特长,两者花型或花色近似。母本选择更要严格,要选用结实

力较强者。一次杂交只求解决一、二个具体问题。菊花系白花不孕植物,可先套硫酸纸袋而不去雄。舌状花自外向内渐次成熟,当三、四成花开放时,可逐层剪短

花瓣,以利于用毛笔蘸父本花粉授粉。柱头成熟期不一,应分批重复授粉。加强养护母株,适当扣水;并在日光下曝晒,然后及时除袋。翌年1~2月种子成熟,连

茎剪下阴干,然后晒种、清种。杂交育种近年国内在盆菊、早菊及切花菊育种中,均收良效。远缘杂交在菊花育种尤其是地被菊育种中,常可起巨大作用。
(二)芽变选种:菊花甚易发生芽变。选出其中优变,通过营养繁殖加以保存、推广,是育成新品种的捷径。
(三)辐射育种:用适当剂量的Co60处理,可诱导出多种变异。国内外在培育新颖花色、不同花期和株型上,已收奇效。

花卉育种途径多


加入WTO给我国的花卉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花卉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加速花卉新品种的选育,促进我国花卉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总结国内外花卉新品种起源的途径,主要有5种。

引种驯化途径
在进行引种工作时,引进的品种栽培在不同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下,必然会发生变异,从变异中进行选种,可以获得新品种。引进的种或品种如果性状没有达到期望,需要结合其他的技术措施驯化,或与选择育种以及杂交结合进行定向选择,也可以获得新品种。
引种驯化是直接丰富品种和育种原始材料的捷径,可以在最短时间里迅速而经济地丰富花卉种类,具有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例如加那利群岛补血草 (Limonium perezii)野生时夏季开花,花梗脆弱,引进后通过对特殊个体进行繁育和定向选择,迅速培育出花梗坚硬的冬季开花品种。

选择育种途径
选择育种是花卉新品种起源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贯穿花卉新品种产生的全过程,园林中的重要花卉如凤仙花、芍药、山茶等的重瓣品种,都是在人工栽培或自然变异中通过选择培育出来的。我国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不管是栽培还是自然发生的变异都十分广泛,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继而培育出更多花卉新品种。
1.在人工栽培中产生新品种
人工栽培选育是新品种起源的重要途径。布尔班克曾用连续选择的方法把叶子边缘不具皱折的“野 牛儿苗”培育成为显著皱叶的新种;英国育种家坎德从改进栽培技术着手进行定向选择,育成皱边唐菖蒲。
1) 混合选择:从原始群体中选出株型、花色、花型、抗性等方面性状符合选种目标要求的单株,进行混合繁殖叫混合选择。优点是简单易行,能迅速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
2) 单株选择:将当选优良个体的种子分别收获, 分别播种而为家系,根据家系的表现确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以此家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花卉中的凤仙、矢车菊、桂竹香、紫罗兰、香豌豆、半支莲、金盏花等都属于自花授粉植物,长期的自交导致基因纯合,遗传性比较稳定,自交系后代分离较少,一般采用一次单株选择或一次混选。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如石竹、万寿菊、矮牵牛、百日草、大丽花、百合、月季、福禄考等多采用多次混合选择。
3) 利用无性繁殖手段进行栽培选育。如嫁接繁殖时,通过砧木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变异,从中可以选育新的品种,如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记载,“二色红,千叶红花元丰中出于银李园内,于接头一本上,歧分为二色一深一浅,深者类间金,浅者类瑞云,始以为有两接头,详细视之,实一本也”。
2.从自然变异中产生新品种
1) 草本花卉的实生变异。自然界中的草花通过播种进行自我繁衍所形成的实生苗群体中,通过人工有目的地单株选择逐步培育成稳定遗传的性状,从而产生新品种。
2) 木本花卉的芽变。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既可以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又可以从中选出优良的变异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是选育新品种的一种简易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芽变选种的记载。牡丹品种“魏花”系樵者于寿安山中发现野生的变异植株,后经扩大繁殖得到该品种。1031年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记载了牡丹的芽变:“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故其接头难得”。
许多观赏园艺植物,特别是长期无性繁殖的观赏植物都有芽变产生的品种,如园林植物中的许多垂枝、龙游、金边、银心等类型都是通过芽变选得的。

有性杂交途径
有性杂交是获得花卉新品种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此途径最成功的例子首推杂种香水月季的育成。19世纪60年代以杂种长春月季(Rosa Hybrid Perpetual)与香水月季(Tea Rosa)杂交育成了杂种香水月季系(Rosa Hybrid Tea,H.T.)。 它综合了多个亲本的优点,具有长势旺、花轮大、又能四季开花等特性。“牡丹醉酒”、“黄和平”、“国色天香”、“金背大红”等都是杂种长春月季系的著名品种。早年法国学者用引进的黄牡丹与中国中原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杂交,育出了一系列黄色牡丹新品种,后被称为Lemoine系(P.×lemoinei)。这些品种具有黄牡丹纯正的黄色,同时保留着中国中原牡丹高度重瓣、花头下垂等特点。1870年法国人又将石竹(Dianthus chinensis)与香石竹杂交,培育出了四季开花香气浓郁的现代香石竹。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以后,用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广泛应用,并创造出大量观赏植物的新类型和新品种。
1835年-1849年Von Carttner发现了杂种一代的优势现象。通过杂交授粉可以把亲本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双亲,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符合要求的新品种。1930年日本培育成矮牵牛杂种优势一代,到20世纪70年代观赏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已较普遍,到80年代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有矮牵牛、瓜叶菊、万寿菊、金鱼草、天竺葵、霍香蓟、秋海棠、蒲包花、仙客来、报春花、半支莲、三色堇、百日菊、石竹、鸡冠花、羽衣甘蓝、紫罗兰等,并已普遍栽培应用。
杂交途径中当采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的植物为亲本进行杂交时,叫远缘杂交。远缘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促使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交流,具有近缘杂交所不能获得的优良特性,成为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创造新类型或改进现有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日本京都大学(1982)以原产中国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原产苏丹的凤仙花和分布在非洲、印度、印尼等地的凤仙花属20个种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许多株型、花色等不同的新品种。
我国在1990年利用中国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获得了具有良好耐寒性、抗逆性的刺玫月季品种群。北京林业大学自1982年起连续用杏、山桃与梅杂交,获得了一批种间抗寒性很强的杂种。采用远缘杂交法,新疆选育出能在-32℃温度下自然露地越冬,一年3季开花的月季新品系。

人为诱变途径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植物遗传性发生变异,然后结合目标加以选择,也可以培育出新的物种或品种。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缩短育种年限,促进远缘杂交成功,并有可能出现自然界中罕见的新类型。如Latap (1980)通过诱变获得了攀援型的月季; 四川核能研究所利用γ射线处理菊花的插条,选出了每年两次开花的菊花新品种——辐橙早;荷兰和德国育成了能在低于2℃-4℃条件下开花的抗寒花卉品种。荷兰的Broertjes在1975年-1979年间,用X射线重复照射菊花,选出了几百个花色突变的菊花品种。若采用普通的芽变法育种,则需要几十年之久。
1. 物理诱变
物理诱变有温度激变(温度的异常变化)、机械创伤(人工嫁接、反复切伤植物组织、摘心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等方式,主要是辐射诱变。
W.E.Domol (1923)曾将二倍体风信子(Hyacinthus)的鳞茎用低温处理得到三倍体新品种, Winker,H.等人曾用切伤与嫁接的方法在茄科植物中获得多倍体新品种。
1936年,德莫尔(W.E.Demol)用X射线处理郁金香,经过10多年时间育成了“法腊迪”突变品种。20世纪50年代用辐射育种育成的有百合、葱莲、香石竹、唐菖蒲、菊花、杜鹃、仙客来等。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有大丽菊13个品种,还有菊花、好望角苣苔、扶桑、蔷薇、杜鹃、香石竹等,共计40个突变品种。20世纪70年代,由于辐射技术改进,活体不定芽技术、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辐射诱变品种激增至196个,1980年达到238个。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1977年-1980年全世界辐射成功的植物215种,其中花卉128个种,占59.5%。截至年12月,全球已育成了30种观赏植物的突变品种379个,其中以菊花最多(162个),其他依次为大丽菊、月季、秋海棠、六出花、香石竹、杜鹃花等。
2. 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产生,从而产生新品种。多倍体花卉新品种往往具有粗壮、叶大、花器官增大、更加娇艳等特征,增加花卉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在百合、萱草、马蹄莲、报春花等众多花卉上均获成功。

生物工程途径
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花卉新品种的起源提供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对促进世界花卉新品种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以及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细胞工程
主要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用于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或创造异质的杂种细胞,以求培育融合双亲优秀品质的新品种。
自从Cocking第一次用酶解法大量分离出原生质体以来 ,已建立了从材料选择→预处理→脱壁→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培养→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的一整套技术,共有100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获得成功。在观赏植物上,矮牵牛、柑橘、悬铃木、补血草、郁金香等都获得了成功。如1972年 ,美国科技人员从一种耐旱的、高山生长的矮牵牛中 ,分离出染色体,用微型注射器注入栽培种矮牵牛的原生质体中,然后经过细胞筛选,培育诱变植株。
体细胞杂交育种也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体细胞杂交又称细胞融合或拟性细胞杂交。它是通过体细胞融合的方法产生杂种细胞,进而把这些杂种细胞人工培养成杂种植株,并选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如Matthews(1991年)采用黄刺玫的杂交种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2. 组织培养
在植物离体培养中也可以产生新品种,如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在亚洲百合杂种系“黄康奈狄克”的花粉培养中,17.6%的中、晚期单核小孢子产生了愈伤组织,其中5/11后期成为单倍体新品种。
3.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基因,在体外切割,通过与载体的重组,用DNA直接导入法或根癌农杆菌转化法等把基因转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按人们的需要生产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基因工程为育种提供了快捷的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的物种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上。其中在花卉上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1995年Handa等导入Rol基因而产生的叶皱、花冠呈杯形的高原龙胆新品种;1997年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花店中的淡花康乃馨;美国保尔园艺公司为园艺爱好者开发的一种带香味的天竺葵等。应用此技术还可创造一些具有特异性状的花卉新品种,如日本用萤火虫产生萤火素酶的基因,注入无菌状态草原龙胆的叶细胞膜,可使草原龙胆的叶子发出青白色的光。
花卉新品种起源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大部分花卉的新品种都是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培育而来的。我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和基因转化技术、植物再生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方法、新手段的采用, 培育蓝色的月季、发光植物、紫色的郁金香、黄色的仙客来、红色的球根鸢尾都不再是梦想。高新技术和特有资源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必将加速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和促进我国花卉业的发展。

水仙花育种取得突破


中国水仙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凌波仙子”之美称。它玲珑剔透,叶如翡翠,花似金盏银台,素雅清香,玉洁冰清,色、香、味、韵俱佳。尤其是经艺术高手精心雕琢后,千姿百态,惹人折腰。水仙只需一碟清水,在寒冬岁尾,群芳俱寂之时,凌波吐翠,生机盎然,给人间带来了无限春光。因此,人们把水仙花视为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的象征,家家户户都喜欢用它作为年花,馈赠亲友的佳品。文人墨客为之写诗作赋,吟咏不绝。

然而,水仙花鳞茎球存在两个重大缺陷。

一是在室内水养或盆栽时,植株易徒长,叶与花葶生长细弱,枝叶发黄,柔软易垂折;同时,浸养水仙花的营养全靠鳞茎球的鳞片所贮藏的养分来供给生根、长叶与开花。由于前期徒长,消耗养分过多,后期供给开花用的营养匮乏,花期最长也只有半个月。如调理不适当或气温偏高,花期更短。虽可用人工雕刻造型,控制株型,但鳞茎球被剜去一半甚至过半,同时,从创口处又流出大量的营养粘液,使球体鳞片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更加不足,导致花期更短暂。

二是品种太少。中国水仙为同源三倍体,具高度不孕性,虽然子房膨大,但种子空瘪,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无法繁殖,更无法获得新的品种,所以在中国12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中只有单瓣的“金盏银台”和复瓣的“玉玲珑”两个品种。

辐射肓和 矮化株型

中国林科院花卉中心从 1982年开始到1997年经过15年时间,通过辐射育种技术进行水仙株型育种,已获得水仙I花矮化生产技术。矮化株型,减少鳞茎球内贮藏的营养消耗,提高了水仙花商品鳞茎球的质量与观赏价值,使之更适于家庭水养达到开花观赏的目的。

“矮化水仙花”有如下特点:

(1)植株姿态:株型矮壮挺拔,一般株高为原高度的1/2左右,箭多花团锦簇,姿态优美绰约,品性素雅。

(2)叶片姿态:叶片短宽扁平,坚挺厚实;叶色由浅绿变为浓绿如翠,且有光泽。

(3)花葶:茁壮,亭亭玉立,高15-20cm;花开飞舞葶端,笼罩于翠叶之间。

(4)花香:花香增浓,清香幽远,在8℃—15℃之间,花期延长10—15天。

(5)根系:内质须根粗短,长5—10cm左右。

“水仙花矮化技术”获1992年安徽科技进步奖,1997年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并于2000年10月28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专利。
基因工程 控制花型

在水仙花株型育种上取得突破后,林科院花卉中心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水川J花花型控制和改变进行了艰苦攻关。

(1)改变花型的理论基础

虽然植物花器官的发育形成涉及成千上万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但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个或几个关键基因进行改变,完全可以达到改变植物花器官的形状及组成的目的。花器官是由花器官原基分化而来的,其发育是以轮为单位,在正常的花芽中花器官原基可分为四轮,用I,II,IⅡ,IV来表示。位于轮I上的花器官原基将分化形成萼片轮n的原基分化形成花瓣;轮Ⅲ的原基分化形成雄蕊;轮IV的原基分化形成雄蕊。人们根据对拟南芥和金鱼草花的同源异型突变类型研究提出了“ABC模型”。即在正常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A、B和C三个功能。每个功能作用于两个相邻的两轮。如第1轮处于A功能控制之下,原基发育为萼片。第Ⅱ轮受A和B两个功能的控制,原基发育为花瓣。第111轮由B和C两个功能控制,原基发育为雄蕊。第1V轮则由C功能控制,原基发育为心皮。在三个功肓巳中A牙口B、B和C相互重叠,共同作用。在任一特定轮内发育的原基,其花器官的属性取决于在这轮内起作用的功能及其组合,相应地如果存在三组同源异型突变,使A、B、C中任何一个丧失功能,就会导致花器官的错位发育。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利用突变体,可以控制花型,例如突变使功能C丧失,这样花器官原基就不分化形成心皮,而错位发育使花瓣和雄蕊的数量增多。

Agamous(Ag)为C功能中的基因,Ag突变体的C功能丧失。因此Ag突变体只有花萼与花瓣两种器官,但却出现增殖现象。因此可以对Agamous基因进行改变,抑制 C功能基因而让B功能基因进行异位表达,从而达到改良花卉品种的目的。

(2)控制水仙花型基因的克隆

中国林科院花卉中心经过3年研究,建立了水仙的高频再生体系,和抗生素筛选体系。从水仙花中克隆出对花形态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Agamous同源基因的完整序列,命名为Ntagl(Narcissus tazzata Agamousl)。该基因的序列与多种植物的Agamous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基因长度为1320个碱基对,开放阅读框690碱基对,编码一个有230个氨基酸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MADS盒、L区、K盒、N端和C端,N端只有一个氨基酸,而在C端有67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的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Agamous同源基因在MADS保守性最高,56个氨基酸中只有1—2个氨基酸序列不同,同源性达90%以上;K盒和L区保守性较低,不同植物的 Agamous在L区K盒的差异很大,这对花形态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并根据水/l山愈伤对潮霉素敏感而构建了含潮霉素的表达质粒。水仙花的Agamous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对水仙花型进行遗传改变的物质基础。如果将其它植物的Agamous基因构建成反义RNA表达质粒转化到水仙中,控制水仙的B功能基因异位表达到III,IV轮,即可形成重瓣水仙。

温室园艺作物育种浅谈


除了处理树木和大量的灌木之外,尽管花粉可以从生长在大田里的新本植株上采集,大多数育种材料都要种植在温室中进行人工授粉用来生产杂交种子。因为利用温室可以控制所需要的多种内部环境条件,且能防御不必要的昆虫传粉和捕食动物的破坏,保持高于外界的温度和调节一定的湿度范围。这些因素尤其是在一些较冷的地区,对保证结出成熟的种子和加代繁殖,是十分需要的。

温室的建筑应当在通风口上安装有防止昆虫飞入设施,但也不能因此影响了通风口调节室温的作用。对于靠风媒传粉的品种来说,还要设有强制通风的风口,以及增设过滤空气中所携带的花粉的装置。但对大多数品种的植物来说,设一个可以分出的小间作为供昆虫试验的设施就可以了。此外,还需要有人工加热的设备,采光的条件也要好。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喷雾的办法增加室内的湿度,当进行远缘杂交时,最好是在合乎要求的高温下和阴暗潮湿的空气中进行,会提高成功的几率。要设有延长日照长度和补充日照的人工照明装置。



丝石竹


[生物学特征]

丝石竹是石竹科丝石竹属多年生宿根草花。株高80-120厘米,全株无毛、粉绿色,叶小而无柄,节部膨大。园锥状花序顶生,花径0.5-1厘米。整个植株茎叶,线条优美,分枝极多,富有立体感,无数小白花着生在分枝上,下衬翠绿色的披针形小叶,近看似繁星闪烁、晶莹亮丽,所以又叫满天星;远眺似烟霞云雾,飘然欲仙,故又称霞草,为欧洲十大切花之一。

丝石竹喜凉爽,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最佳,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30℃以上的高温或10℃以下的低温都容易引起莲座状丛生,只长茎不开花。

要求疏松,有机质丰富,含水量适中,排水通气的碱性土壤,在PH为7的砂壤土上能生产出优质切花,达到出口标准。

[主要品种]

1、“仙女”:花白色,该品种适应性很强,在夏季的高温下也能生长发育,冬季低温下亦能开花,不易产生莲座状丛生。栽培较容易,在促成栽培的条件下可以做到周年开花,是南京地区周年生产的理想品种。

2、“完美”:花比“仙女”的花大,属大花品种,切花挺拔,花白色,适宜作花束和胸花。该品种因低温时开花停止,故仅适宜在有加温条件的温室内栽培。

3、“钻石”:是从“仙女”中选育出来的中花品种。花白色,植株较“仙女”矮,节间距离亦短,在茎上部节上多产生二个侧枝。低温时开花推迟。该品种兼具“仙女”、“完美”的优点,切花形态优美。目前周年生产比较困难,也许将来会成为重瓣丝石竹中的主流。

4、“火烈鸟”:花淡粉红色,很容易褪色,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花小,茎细长,分枝不多。春季开花,自然开花期要比“仙女”推迟数天,开花习性近似“仙女”。

5、“红海洋”:花色要比“火烈鸟”浓,呈深桃红色,花亦大,茎硬。在高寒地区春季栽植,秋季出售,花色十分鲜艳,不易褪色;在暖地,从秋到春都能开花。该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初露头角,倍受人们的青睐。

[繁殖]

商品化切花生产以组培为主,也可扦插繁殖,一些单瓣种可用种子繁殖。

1、组培,采用茎尖脱毒培养,可大量生产优质无毒种苗,花枝挺拔,色泽纯正,切花质量高,为工厂化周年化生产用苗之首选。

2、扦插,生根率不太高,宜选用带4~5对叶片的插穗,用生根粉处理,在珍珠岩插床上扦插,温度为15℃以上,可20天发根。一般3月中下~7月上和9月下~11月上为扦插最佳时期。

[栽培]

1、定植:栽培时每亩定植2000~2500株,采用双行即每33平方米种植10-14株。南京地区多在塑料大棚内栽培,一般在标准大棚(6米×30米)内,采用四畦双行条栽法,床幅210厘米,床高15~20厘米,每行种植2畦,畦宽80厘米,畦间距50厘米,株距50厘米,走道60厘米,每棚定植500株。一般一个标准大棚施1500kg腐熟猪粪等农家肥,另加25kg的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深翻在表土30厘米以下。

2、摘心抹芽,定植后一月摘心。当苗长到8节左右时,需摘掉顶芽,留下部4~5节,以促使侧芽生长。出口切花每株保留3~4个分枝,可使切花品质优良;内销切花每株可保留5~7个分枝。摘心后植株生长较快,两周后当侧芽长10厘米时,要抹掉下枝上的弱芽,保留健壮芽,以每33平方米保留30~50支切花为宜。

3、肥水管理:丝石竹原产地中海沿岸的石灰质土壤上,要求地势高爽,PH7、0-7、2的砂质土。丝石竹喜肥,定植后要分施几次营养液,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但开花前半月应停止施肥以防茎杆变软。此外,丝石竹忌水,过湿长势变弱,积水会引起根腐死亡。苗期应充分灌水,当植株长到30厘米时要控制浇水,特别是现蕾期更要小心,花期则要干一些。南京地区梅雨季节一定要避雨栽培。

4、遮光和激素处理

丝石竹是喜光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但是在夏季,受高温和直射强光的影响,丝石竹会莲座状丛生,所以在夏日需用黑色遮光网遮光40%-60%。

一般在丝石竹的栽培中不采用激素处理。但是当6月份定植的小苗,到10月中旬还没有抽穗,就要激素处理,否则冬季花将成为泡影。具体方法:用100pp米~200pp米的赤霉素溶液,喷在植株的茎顶上,每5天左右喷1次,直到丝石竹抽穗为止。赤霉素有打破丝石竹莲座状丛生,促进开花的作用。

[病虫防治]

立枯性病害(萎缩病、茎腐病等)是丝石竹的致命病害,定植地要用甲醛溶液消毒后方可使用。螨类和蚜虫,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和杀灭菊酯1500倍液喷杀。

[周年生产]

重瓣丝石竹的栽培类型与气候、立地条件有很大的关系,类型较多,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南京地区栽培较多的类型。

1、露地避雨栽培类型:

5~6月份扦插,8月下~9月中、下旬定植,翌年5~6月份开花。整个生育期为一年,露地栽培必须有防雨设备,因丝石竹怕雨怕湿,连续下雨会引起根腐,在开花期遇雨亦会影响花的质量,但是防雨设备仅能防止因积水引起的根腐,而解决不了夏天的疫病问题,故生产极不稳定,这种落后的栽培将逐渐被淘汰。

2、大棚促成栽培类型:

5月份购得优质的试管种苗,假植在营养钵中,注意水份管理,使小苗在营养钵中长得壮实,节间要短,长到10节左右,在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在大棚里,要避雨栽培,7月底~8月初摘心,去掉上部4~5节,下部留3节左右,8月底~9月初抹芽,每株保留3~4个健壮侧枝,9月10日以后注意光照。11月20日左右见花,盛花期在春节前后,一直可开到3月份。

3、宿根冷藏栽培类型:

重瓣丝石竹是多年生的宿根草花。把5~6月份开花结束的植株,在夏季高温前掘出,放在2~3℃的冷库中冷藏2-3个月,到9-10月取出定植,12月~2月份就能开花。这种栽培可以避免老株在夏天高温期由疫病引起的枯死,减少莲座状丛生,并节约了大量的种源费用,所以这一栽培方法在各地不断推广。但这种栽培类型若定植后遇到连续五天以上的高温,会出现“脱春化作用”的现象,所以要根据当年的气温资料,确定定植期。最好在9月中旬以后定植比较安全。

4、一年开两次花的栽培类型

春节前后购得优质健壮的种苗,直接定植在大棚里,要注意适当保温。3月份摘心、抹芽,5月下旬开始见花。6月份为盛花期,因为6月份是丝石竹的自然开花期,故这一期的经济效益不高,一般只能收回成本。重点在于养根,争取第二次收花。6月份收花后,把地上部分割掉,留5厘米高的老株,安全越夏。当新枝在老根上萌发出来长到10厘米左右时,应进行疏枝,留3~4个侧枝,春节前后可进入盛花期。这是一年开两次花的栽培类型。这个类型在上海地区逐步在推广,经济效益亦高。

[采收和销售]

丝石竹待花全部开放后采收,花耐插,但怕失水,因此采收后应立即将花茎基部插入水中,出售前3~5支扎成一小束,用白纸包好。


石竹怎么养-石竹的繁殖方法


石竹属于石竹科,石竹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作二年生栽培。石竹高30厘米左右,石竹的茎叶簇生。叶线状披针形。石竹的花2—3朵簇生顶端,呈白、粉红色或是紫色还有各种杂色,石竹有着香味。石竹的花期一般是在每年的5—8月,石竹的同类变种有,小花石竹,大花复瓣石竹,大花单瓣石竹,三才石竹等。

石竹的繁殖方法

石竹常常采用播种繁殖。石竹的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9一10月播种,等到石竹的幼苗长到4一5片叶子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石竹的株距在保持在30厘米以上。

石竹也可以进行扦插繁殖,石竹扦插繁殖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下旬进行,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上旬都可以进行扦插繁殖,石竹扦插繁殖时要选择健壮的稍硬化的石竹枝条作为插穗,然后将插条切成6厘米左右长一段,插在砂中,扦插的深度大约为3厘米左右,然后浇水后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晒,等到20天左右,石竹就可以生根,长出新叶。

石竹的养殖方法

石竹种植所用的土壤可以采用园土7份加砂土3份进行配合。

石竹在生长期间,一般可以每隔15天左右用5倍水的腐熟尿液进行施肥。

石竹要求充足阳光。耐碱力很强,但怕水涝,要求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

石竹在每年的一月时要注意防冻,雨后要及时排水。

石竹在每年的二月时可以去除一些防冻的覆盖物。

石竹在三月时要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

石竹在四月五月时会开花,石竹在开花后要剪去花枝,这样可以避免石竹的花枝无谓消耗养分。也可以利用石竹的茎基部萌生的丛生芽条扦插繁殖,选择粗壮的石竹芽条,扞插于砂壤土中,扦插浓度为3厘米左右,一般只要20天就可以生根。

石竹在九月时可以采用播种繁殖,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时,一般只要10天就可以出苗。

繁殖技术,石竹一般用种子繁殖。因石竹异花授粉机会多,后代花色变化很大;如果要大量的繁殖,则以扦插繁殖或分株。石竹扦插随时可在荫棚下或温室内进行,插枝带叶,长3—5厘米,插入沙土或轾石等透气保水基质内,注意水分管理,10天左右就可以生根,2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

石竹喜欢阳光充足的高燥地区,石竹可以耐寒,耐旱,在肥沃湿润土地上生长良好。石竹有着抗二氧化硫的能力,可能可以抗氯气的污染。石竹的花可提制芳香油,全草药用。

海石竹


作为园林设计中常出现的海石竹花卉,很多人都愿意大价钱购买,但很多人并不熟知它,今天西南苗木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它。

海石竹(Armeriamaritima)为白花丹科、海石竹属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欧洲、美洲。花瓣干燥,小花聚生成密集的球状,群植可形成非常美丽的景观。

形态特征

蓝雪科矾松属宿根草花,植株低矮,丛生状,株高20-30厘米。叶基生,叶线状长剑形,花为粉红色至玫瑰红色,全缘、深绿色;春季开花,头状花序顶生。花茎细长,小花聚生于花茎顶端。呈半圆球形,紫红色,花茎约3厘米。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若要5月份开始开花,则在1月份播种;若要越冬之后的春季开花则在7~8月播种(露天栽培),或8、9月播种(玻璃、薄膜温室里)。用蛭石轻轻覆盖花种并保持均衡的湿度,20℃~21℃下需7~10天出芽。子叶完全展开后(生长期Ⅱ)将温度降至17℃~20℃,并降低土壤湿度。播种后6~8周将1株苗移植到8~15厘米的花盆内,或将2~3株苗一起移植到10~12厘米的花盆内。上盆基质为松散而颗粒粗大的草本土,pH值保持在5.8~7.0。温度为13℃~17℃,3℃~5℃下无霜越冬,或在露天应用织物覆盖也可以越冬。温度为15℃~18℃时需10~11周才能春季开花,7℃~12℃低温将减缓生长而导致延长生长周期。当温度低于7℃时则会停止生长。

观赏价值

海石竹植株栽培高度低矮,在园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作盆栽,也可用于花坛、景观布置和岩石庭院。它为春季开花植物,小巧的株形深得人们喜爱。在花期,紧凑的植株上会开出大量的玫粉色花朵。鲜艳的花色,持久的花期和深绿色的草状叶片深受大家的喜爱。

美国石竹


美国石竹(DianthusBarbatus)又名须苞石竹、五彩石竹、十样锦。原产欧洲和亚洲,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栽培。株高40至70厘米。叶对生,线形至广披针形,节膨大,多数小花形成聚伞花序,花色有红、玫红、粉、浅粉、白、紫等,单色或环纹双色以至多色。花芳香淡雅,花期5至7月,果期7至8月。种子细小稍扁,千粒重约1克。美国石竹耐寒耐旱,怕热忌涝,喜阳光充足,夏季以半荫为宜,喜高燥通风之地,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壤土,pH值在7至8.5之间,适合北方地区种植。
美国石竹繁殖多用播种法。北方播种宜早不宜晚。秋季来临之前(8月底至9月初)及早播种,使其长大成苗并有较多分枝,以便完成低温春化作用,从而保障多出花、开好花。扦插繁殖也较容易,取下枝条插入土中,踩实,浇透水,即可生根成活。气温在5℃至15℃之间时扦插最易成活。

《石竹育种》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育种”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