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基础知识-朴树盆景制作》,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植物学知识



属榆科,朴树属。落叶乔木,树皮粗糙,灰黑色,不开裂。单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或广卵形,基部斜偏,3出脉,叶缘中部以上有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花杂性同株,雄花生于新枝下部,两性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新枝上部叶腋,花形小,淡绿色。核果近球形,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通常单生或两个并生,果柄与叶柄近等长。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朴树产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南至广东、广西等省区,为亚热带树种。多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地区。



喜光,适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肥沃平坦之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有一定耐干能力,亦耐水湿及瘠薄土壤,适应力较强。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养殖:朴树通常用播种养殖。种子9~10月成熟,果实呈红褐色,应及时采收,摊开阴干,去除杂物,与沙土混拌贮藏。次年春季3月播种,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用木棒敲碎种壳,或用沙子擦伤外种皮,方可播种,这样有利于种子发芽。苗床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播后覆上一层细土约2厘米厚,再盖以稻草,浇一次透水,约10天后即可开始发芽,俟出苗后,及时揭草。苗期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注意松土、除草、追肥,并适当间苗,当年生苗木可高达30~40厘米。培养朴树盆景用的幼树苗要注意修剪整形,抑顶促侧,控制树苗高生长,促其主干增粗,侧枝生长,以利上盆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朴树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丘陵低山溪谷旁常见野生分布,可采掘其经多年砍伐的姿态古奇的萌生老桩,进行养胚。经过修剪,促使根系发育,萌生新枝,然后造型培育,1~2年后,再上盆加工,可在较短时期内制成苍劲古朴的朴树盆景。



(三)上盆过程



选盆:朴树盆景以古雅见长,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形以长方形、正方形或椭圆形为好,根据树形而定。由于朴树叶片繁密,叶色浓绿,树皮灰褐色,粗糙,故盆色以浅黄或赭褐色为佳,起到对比衬托作用。



用土:朴树不择土质,适应性强,而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较好。盆景培育一般用田园土掺拌沙土或砻糠灰配制成的培养土。



栽种:宜在秋后或春季萌芽以前进行。栽时根系要作适当修剪整理,剪去过长的主根,多留侧根及须根,壅以疏松肥土,同时对枝叶也进行适当疏剪。如用中浅盆栽种,须用金属丝将根固定于盆底,以免倒伏。



(四)整姿技术



加工:朴树的造型多用粗扎细剪法,而岭南派大树型加工则完全采用修剪法,仿效岭南绘画技法,讲究剪裁技巧,蓄枝截干,重视整体构图效果。加工成型的桩景,不论是在枝叶茂盛时,还是叶落冬态时,都能保持优美的形态。



树形:朴树盆景适于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卧干式或附石式等形态。枝叶可以扎片或修剪成馒头状圆片,也可加工成自然树形。

XzH52.COM好文推荐

朴树盆景



1、植物学知识

属榆科,朴树属。落叶乔木,树皮粗糙,灰黑色,不开裂。单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或广卵形,基部斜偏,3出脉,叶缘中部以上有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花杂性同株,雄花生于新枝下部,两性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新枝上部叶腋,花形小,淡绿色。核果近球形,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通常单生或两个并生,果柄与叶柄近等长。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朴树产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南至广东、广西等省区,为亚热带树种。多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地区。

喜光,适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肥沃平坦之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有一定耐干能力,亦耐水湿及瘠薄土壤,适应力较强。

2、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养殖:朴树通常用播种养殖。种子9~10月成熟,果实呈红褐色,应及时采收,摊开阴干,去除杂物,与沙土混拌贮藏。次年春季3月播种,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用木棒敲碎种壳,或用沙子擦伤外种皮,方可播种,这样有利于种子发芽。苗床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播后覆上一层细土约2厘米厚,再盖以稻草,浇一次透水,约10天后即可开始发芽,俟出苗后,及时揭草。苗期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注意松土、除草、追肥,并适当间苗,当年生苗木可高达30~40厘米。培养朴树盆景用的幼树苗要注意修剪整形,抑顶促侧,控制树苗高生长,促其主干增粗,侧枝生长,以利上盆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朴树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丘陵低山溪谷旁常见野生分布,可采掘其经多年砍伐的姿态古奇的萌生老桩,进行养胚。经过修剪,促使根系发育,萌生新枝,然后造型培育,1~2年后,再上盆加工,可在较短时期内制成苍劲古朴的朴树盆景。

3、上盆过程

选盆:朴树盆景以古雅见长,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形以长方形、正方形或椭圆形为好,根据树形而定。由于朴树叶片繁密,叶色浓绿,树皮灰褐色,粗糙,故盆色以浅黄或赭褐色为佳,起到对比衬托作用。

用土:朴树不择土质,适应性强,而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较好。盆景培育一般用田园土掺拌沙土或砻糠灰配制成的培养土。

栽种:宜在秋后或春季萌芽以前进行。栽时根系要作适当修剪整理,剪去过长的主根,多留侧根及须根,壅以疏松肥土,同时对枝叶也进行适当疏剪。如用中浅盆栽种,须用金属丝将根固定于盆底,以免倒伏。

4、整姿技术

加工:朴树的造型多用粗扎细剪法,而岭南派大树型加工则完全采用修剪法,仿效岭南绘画技法,讲究剪裁技巧,蓄枝截干,重视整体构图效果。加工成型的桩景,不论是在枝叶茂盛时,还是叶落冬态时,都能保持优美的形态。

树形:朴树盆景适于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卧干式或附石式等形态。枝叶可以扎片或修剪成馒头状圆片,也可加工成自然树形。

芦荟盆景制作


芦苔能否制作盆景?一些花卉基地发出的宣传材料中说:“芦荟身姿绰约,碧绿诱人,颇具观赏价值。如做盆景开发,前景良好,效益可观。”既然如此,探讨用芦荟制作盆景还是必要而有益的。笔者认为,按传统的花卉盆景制作要求来说,用芦荟为材料制作盆景是不太理想,但从“继承与创新”角度来看这一新课题,还是可行的。

芦荟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新分支,其艺术分类应属“花草盆景”类型。芦荟盆景与其他盆景一样,不单纯是自然的缩影,它也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对自然景物进行再创作,“缩龙成寸”后再现在人们面前。芦荟盆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盆景创作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还需要通过选材修剪,甚至蟠扎以及对配件的雕刻镂凿等艺术加工手段来造型,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园艺技术。芦荟盆景以芦荟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及人物、动物等配件,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形象和深远的意境。芦荟盆景的制作与其他盆景制作有许多共同之处,只是要在继承传统盆景制作特点技艺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一点,即突出花草盆景中的芦荟盆景这个别具一格的特点。

制作芦荟盆景,可分设计与操作两步。芦荟盆景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主题,立意构图。立意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形成对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造型是作者依据植物生理的自然规律和芦荟的特定形态,结合作者的审美观进行创作,以达到形似的目的。立意着重处理作品的“神”(即神韵,亦即神情动态、韵味诗情),构图着重处理作品的,“形”(即型式、躯体)。作品成功与否,立意是关键。制作芦荟盆景的具体操作与其他盆景制作过程大同小异。下面做几点说明:

选材制作芦荟盆景以多肉花卉中的小型品种和矮小状芦荟为材料。可用的芦荟品种很多,据统计有500多种,要从中选出符合立意构图、突出主题的芦荟品种。

盆钵芦荟盆景的用盆与树木盆景相仿。有时要根据需要,启制木制盆(要经过防腐处理)或雕刻出木制套盆。

配件芦荟盆景制作时有的要根据立意构图需要,制作塑料、陶瓷、胶泥人物和动物等。芦荟盆景的配件也可用石、其他植物等。

修饰芦荟盆景中的芦荟比树木的加工简单容易,一般情况下只要将不必要的叶去除,有的叶片适当做一些弯曲加工即可。

紫荆盆景制作



(一)植物学知识

属苏木科,紫荆属。落叶小乔木,通常灌木状,枝干丛生,高2~3米。幼树皮光滑,老则片裂。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近圆形,全缘,光滑无毛。4月中旬开花,花为假蝶形,紫红色,5~8朵簇生于老枝干上,先叶开放,繁花满枝,鲜艳夺目,颇饶风韵。荚果红紫色,10月成熟。为良好观花树种。

附种

1.垂丝紫荆,叶近革质,宽卵形,背面有短柔毛。花粉红色,花梗下垂,为悬垂总状花序,长4~10厘米。荚果紫色,长6~10厘米。产于湖北西部及四川三峡一带。

2.黄山紫荆,又称浙皖紫荆。叶近革质,卵圆形或心形,叶背光滑无毛。先叶开花,花簇生老枝上。荚果厚革质,沿腹缝无窄翅。果10月成熟,红紫色。

产于安徽黄山、浙江、广东等地。紫荆有一栽培品种:白花紫荆花纯白色,簇生老枝上。其它同原种。紫荆分布广泛,产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等地区。为各地庭园中常见栽培的观赏花木。

喜光照,较耐寒,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涝。萌蘖性强,耐修剪。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养殖:以播种育苗为主,亦可分株、压条养殖。播种法于10月采种,荚果晒干脱粒,清去荚壳杂物,装袋贮藏。翌年2~3月播种,播前用40℃ 温水浸种一昼夜(自然冷却),然后放入清水中再浸泡4~5天,每天换水一次,待种子充分膨胀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在15~20℃的室温下催芽。等种子萌动后再播种,可促使发芽快而整齐。苗床土要选择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条播行距20厘米,播种沟深2厘米,播后覆细土厚约1厘米,再盖稻草,用细孔喷水壶浇透水。约2周后即可出苗,及时揭草,搭棚遮荫。苗期加强管理,可促使幼苗健壮生长。留床培育,1~2年即可上盆栽植。分株养殖宜在10月份进行,将丛生状的母株连根掘起,然后将其带根分劈开来,用绳把根系拢紧后,沾上泥浆后再假植,翌年春季2~3月挖出定植,也易成活。压条养殖可在春季生长季节进行,将要压入土中的枝条进行环状剥皮,深达木质部,压入土中,上覆厚土。一般春季压条,到秋季割离母体,来年早春起苗定植。

山野采掘:野生紫荆多生于山地杂木林下或溪沟边,可选取生长矮小、枝叶密生的老根桩挖掘,经过养胚培育,待根系生长恢复,再移入盆中栽培,进行加工。

(三)上盆过程

选盆:紫荆一般选用较深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以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较为常见,有时也用较浅的长方形盆。盆的色彩以浅黄或青色为佳,以映衬满枝紫红花朵。

用土:对土质要求不高,微酸或微碱土均可适应。盆栽宜用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腐叶土或塘河泥风化后掺拌沙土及砻糠灰培养。

栽种:通常在春季2~3月间栽种。栽时要截短主根及过长根系,枝干也要适当剪短,只留3~4年生枝条为骨干枝。

(四)整姿技术

加工:紫荆多采取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加工造型方法。一般只需将主茎干适当攀扎成所要求的姿态,以金属丝攀扎较为方便自如,在花后梅雨季节进行为好。枝条造型以修剪结合攀扎进行,亦宜在花后加工为佳。

树形:紫荆盆景造型主要有斜干式、曲干式、垂枝式、丛林式等。自然形亦佳,满枝紫花,十分美观。


盆景苔藓制作


一、快速上苔法。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

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假山盆景的制作


假山盆景的制作,假山盆景的制作方法?假山盆景制作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体,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制作,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么,我们不仿就先来制作假山吧。制作假山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假山的制作过程:1、构思设计:在假山制作前,必须要做到胸有成竹,制作哪一类盆景,哪一种盆景造型,都要确定好,否则就无从下手,根据构思,初步在沙盘中摆放出山体的形状。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与浅口盆的大小比例协调。2、粘合胶接假山:胶接山体,第一步,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第二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胶接的山体用锤、凿、锯等工具加工出纹理和比较奇特的形状来。第三步,粘合山体,在需要粘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3、保养假山:山体制作完成后,不能马上碰动,要喷水养护两三天,山体才会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种立体的画。它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进行移天缩地神奇手法的处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过山体、植物、配件组景的形式再现出来。

水旱盆景制作技艺


中国盆景艺术是一种文人的艺术,是文人通过自身的修养、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形式。它与文人艺术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兴起,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相似的功用。盆景艺术与诗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盆景艺术也可以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中国盆景之所以名为盆景,就是取盆中之景之意。它不是未作整姿的盆栽树木,也不是随便放在盆中的石头,而是经过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精心布置在盆中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既是盆中之景,便可以表现树木景色,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象,还可以表现此二者兼有的景象。因此,在4国盆景艺术中就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多种形式。

水旱盆景,可以看作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结合,以植物、石头、土、水等物为原料,在浅口水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山石、草地、河流等景象。古代已有可以称为水旱盆景的文字记载,如清初刘銮《五石瓢》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这种有树有石,有旱景有水景的盆景,就是水旱盆景。由于水旱盆景的养护管理,相对地要求较高,又由于近代的战乱,所以未有实物留存至今。现代水旱树石盆景是近二十年中兴起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紫藤盆景的制作
紫藤又名朱藤、藤花、藤萝、葛花,为豆科紫藤属落叶攀援藤本植物。枝干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至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幼叶两面均有白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似无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小花多数,自下而上逐步开放,花朵蝶状,单瓣,紫色,有芳香,花期4至5月。荚果长条形,有银灰色绒毛。用其制作盆景茎干弯曲缠绕,宛若蛟龙,春季一串串紫色花穗垂挂树上,散发出宜人的芳香;夏秋季节绿叶满枝,清幽典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紫藤的移植多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先栽在瓦盆或地下养坯,栽种前要对植株进行修剪,因其为藤本植物,有着较长主干,可在合适的位置截断,只保留桩景造型所需要的主枝、主干;其主根也很长,而须根和侧根稀少,可将过长的主根剪短,多保留侧根。栽后放在避风处养护,避免烈日暴晒,经常向树干喷水,以促使老桩上的不定芽萌发。等新枝长出后,抹去造型不需要的嫩芽新枝,并注意培养过渡枝,以使盆景枝、干比例和谐。紫藤盆景常见的造型有曲干式、斜干式、垂枝式、悬崖式、临水式、附石式等形式,可根据树桩的不同形态选择不同的造型。因其叶片较大,树冠常采用自然式,而不必蟠扎成云片形。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辅以适当的蟠扎和牵拉。还可用虬曲古朴的紫藤老桩做砧木,以叶片较小,开花繁多的日本紫藤等优良品种做接穗,进行嫁接,使制作出的盆景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紫藤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平时可放在室外光线明亮处养护,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8月以后适当减少浇水,使盆土偏干,有利于来年多开花。春、夏季节的生长期每7 至10天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腐熟稀薄液肥,可促使花芽的形成,但花期和8月以后都要减少施肥的次数,肥液浓度也要低些,落叶后则停止施肥。养护中及时剪除徒长枝、过密枝以及有病虫害的枝条。冬季落叶后对植株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剪,剪除干枯枝,把当年生的枝条剪短1/3到2/3,使其长短不一,错落有致。 冬季移至冷室内或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保持盆土不结冰即可安全越冬。春季发芽后及时抹去过密的芽,使养分集中到留下的枝条上,有利开花。每1至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时去掉部分旧土,在盆底放些腐熟的动物蹄片、碎骨渣等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做基肥。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木瓜盆景的制作


木瓜又名香瓜,为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黄绿色,呈片状剥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初为紫红色,以后逐渐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5厘米至8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有锐锯齿。花单生于叶腋,具粗而短的花梗,花朵5瓣,直径2.5厘米至3厘米,白色或粉红色,4月开放。果实长椭圆形,初为青色,成熟后呈暗黄色,表皮光滑,木质化,有浓郁的芳香, 9月至10月成熟。果实摘下后,在不碰伤的条件下,可保存半年左右不变质。木瓜在地栽的条件下叶大果大,果长10厘米至15厘米,重达1 公斤,但上盆后叶小而稠密,果实也只有鸭蛋大小,较适合制作树桩盆景。
木瓜树干挺拔,花艳果香,叶色浓绿,冬季落叶后枝干刚劲,颇具阳刚之美,常用于制作直干式、斜干式、双干式等不同形式的大树型盆景。用于制作盆景的木瓜既可从小苗培养,常用播种、扦插、高空压条和嫁接的方法养殖;也可用园林部门淘汰的老树,经锯截后使主干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栽入瓦盆或地下养坯,并培养新的造型枝,经修剪、蟠扎、牵拉后使之成型,注意将较大的伤口作适当修饰,使其随和自然,达到虽是人为,犹如天成的艺术效果,最后再移入细盆观赏。

木瓜的移栽和翻盆宜在早春进行,应带有土坨,并将主根剪短,多留侧根。用中性至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沙质
土壤栽种,并施以腐熟的饼肥末作基肥。成活后放在室外阳光充足处养护,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4月初向叶面喷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使花蕾健壮,给以后的开花结果提供充足的营养。由于盆栽土壤较少,养分有限,座果不能太多,一般每盆留3至5个果实即可,其余的果实应及早摘除,以免消耗过多的营养,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每月施一次 矾肥水,以防止土壤碱化,并使果大味香。养护中经常打头摘心,以保持株形都优美。冬季落叶后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响造型的枝条,多留壮枝,使来年花繁果丰。木瓜耐寒,冬季可留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最好能将花盆埋入地下,也可置于0℃以上的室内,温度过高植株会提前发芽,反而对第二年的生长不利,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10℃,以使植株充分休眠。每1至2年的早春翻盆一次。

如何制作石榴盆景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不提高发展起来的。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

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石榴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树干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枝虬叶细,花艳果美,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

枣庄市峄城区有个冠世榴园, 该园明代成园,新近入选吉尼斯,成为世界之最。该园东西绵延25公里,面积近13万亩,园内栽植榴树500余万株。许多榴树树龄高达三四百年,为盆景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源。

经过园艺师们的多年潜心钻研,培育出大、中、小石榴盆景200000余盆,其特点是苍劲古朴、芽红叶细、花艳果美、干奇根异,综合观赏价值高,有很强的地方风格。盆景的意境和艺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石榴盆景畅销国内,并打入西欧、东南亚及美国等国际市场。品种有大马牙、大青皮、谢花甜、冰糖籽、大红袍、牡丹石榴等60余种。为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品质,发展精品石榴,又先后从新疆、临潼等地引进了新品种6个,培育开发新品种12个,繁育石榴优质品种20余亩。

1990年以来峄城参展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韵多次挺立在世界盆景艺术之林,在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和香港三届花展、二届花展会上,均受到中央和省有关领导人及外国朋友的赞颂。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观后挥笔写下:峄城石榴盆景,春华秋实,风韵独特,宜大力发展的指示。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曾留诗:二届花展惊亚洲,石榴盆景独风流;泉城金色添异彩;奇花异树出峄州。

几种盆景的制作

露根盆景①浅栽挑根。用浅盆培养,选用主根发达易造型的半成品树桩。将根基部侧根条理别致的露出盆土。对树根基部侧根不宜直接露出的,可用挑根的办法将根挑出盆面,结合树桩的形式,合理培养露根。②提根露根。用深盆培养。通过换盆等措施,将根逐年提起高出盆土,达到观赏目的。也可先将部分根露出盆面再培土,生长一段时间后,再扒去土促型早成。③压条插枝。对不宜直接露根的树桩,如树桩基部长出枝条,待半木质化后,将枝条环剥,压入盆土,待生根后及时剪去枝条,以达到露根目的。

丛树盆景①选用浅盆,能显示出丛林野趣,旷野风情,使树显大,给人视觉更为深远,还可在浅盆内堆起土堆、配石、布景,使盆景更加生动活泼。②丛林盆景选用的素材一般是小灌木,在栽植时要大小相异,高矮相错,否则景观呆板,缺少生气。③丛林盆景在制作上,树桩宜有进有退,空间有疏有密,构图上产生起伏变化,要有“林”的感觉,不要让人有窒息的感觉。④盆景内树木如长时间不修剪,往往枝杈横生,纠缠不清。因此,要随时修剪,保持空间结构和疏密关系,提高观赏价值。

微型盆景①取材造型。微型盆景取材,一般选择枝细叶小,上盆易活,根干奇特,花果艳丽,容易造型的材料,如五叶松、小叶罗汉松、细叶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等。也可到野外挖取合适的树桩造型后栽植。造型时常用棕丝结扎法,铅丝缠绕法、折枝等方法。②上盆养护。在整形的同时要将树木从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一般高深筒盆,适合于悬崖式;椭圆或浅长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干式;多角浅盆,且栽高干式;圆形盆可配置低矮盘曲植物。栽植后养护: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冬季保持适宜的温度,盛夏宜置于被阴处。生长期间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施一次。可施用腐熟的豆饼、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复合花卉肥。(孙玉德)

苏铁盆景制作



(1)取材

苏铁通常以播种、分果、埋插等养殖法。播种法宜于秋未随采随播,或砂藏至次年春季再播种。南方露地播种,苗床土宜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质土壤,稀疏点播,覆以细土,在湿润高温的条件下,易于发芽。苗期要注意加强管理,浇水要适量,不宜过湿,过湿易发生根腐,培育2~3年即可移植。分孽法从苏铁老植株根部割取萌生小孽芽进行培养,如孽芽不易发叶,可倒扣一花盆在上面,遮住光照,可促使发叶。待新叶发出后,除去覆盖花

盆,搭棚遮阴,逐渐增光照。在长江流域较寒冷地区培养苏铁,冬季应以稻草裹其茎干,加以保温措施,一般家庭培养,无温室条件下,应采取此法。 

 

(2)上盆

选盆:苏铁为常绿观叶树种,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均可,色泽用深紫、浅绿、淡黄为好。盆形用椭圆形或长方形为多,单株也可用较浅圆盆或六角盆。②用土:培养苏铁盆土,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性或微*性的砂质壤土为好。家庭盆栽可用腐殖土或经风化的塘泥土七成,掺拌二成砂土及一至二成饼肥的加肥培养土。③栽种:苏铁为喜暖植物,移植上盆宜在春季4月进行。栽时盆底垫一层碎瓦片及粗砂,以利透水,再放腐熟饼肥或有机肥作基肥。如数株合栽,上盆时就要结合造型,定好栽植位置和角度,做到大小、高低参差有致。

(3)造型

苏铁制作盆景,其块状或圆柱状茎干无法进行加工造型,关键在于选择材料,以多头、茎干堰卧匍匐、纵横敬斜,自然体态奇特而古怪的材料装饰盆景为佳。也可选用大小、高矮不同的数个苏铁植株,巧妙布局在盆中,形成丛栽式盆景,也别具风味。其过密大羽叶或影响美观的叶片,可适当进行修剪加工。苏铁盆景造型以倾斜或横卧为好,不宜单株直立栽植。用两株合栽一盆,应选用一大一小,一正一斜,互相取势进行配置。亦可多株丛植,应有主次、疏密、歌正的变化,这样才具有一定观赏效果。

喜欢《基础知识-朴树盆景制作》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识别基础知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