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打造园林生态型产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披绿”求特色”,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者21日在临沂经济开发区获悉,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临沂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园林生态型园区,绿化建设独具特色,一年多时间内,有59.46公里的道路披上绿装,道路绿化面积达365万平方米。

据了解,临沂经济开发区规划绿地总面积达1731.8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9.4%。开发区内部绿地系统以河道、城市道路、铁路为框架,构成了以楔形绿地、带状绿地及块状绿地为主的绿地构架;开发区西部生活区绿地系统则采取以带状绿地及块状绿地为主的框架体系;东部产业区绿地系统采取以楔形绿地和防护绿带为主的构架。

到明年上半年,开发区总计新增绿化面积109万平方米,建成区内的绿地率将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3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将超过8平方米。

Xzh52.COM延伸阅读

棋盘山开发区:借世园会发展花卉产业


11月23日,记者从棋盘山开发区满堂、望滨、高坎等乡镇了解到,学教活动令这里的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明年,围绕旅游产业和旅游城区的功能,一大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城区建设的新举措、新项目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今年,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满堂乡负责人表示,“世博园”就坐落在满堂乡,世园会结束后的二三年时间是该乡借势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明年,满堂乡将在上木、荒地等村发展2000亩花卉。通过建设暖棚,发展百合等高档花卉,利用冷棚、大田种植草花等普通花卉。一方面可以就近为“世博园”提供用花,另一方面,也可向外输出花卉产品。他们还将与韩国花卉协会合作,在“世博园”附近建一大型花卉市场,使棋盘山地区快速成为东北地区花卉生产、交易中心。

明年,省科技环保园项目也将在棋盘山开发区开建。随着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在沈棋路产业带落户,从而实现开发区科技强区的目标。

各级政府还将投入2000万元改造满堂河,使其成为开发区献给沈阳人的又一带状景观公园。

生态经济型树种——皂荚


皂荚,又叫“皂角树”,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有粗状分枝的刺。荚果带状,棕黑色,微肥厚,长可达30厘米以上。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荚果富含胰皂质,是优质天然洗涤剂。皂荚耐热、抗寒、抗污染,是用于城乡景观林和道路绿化的好树种,也是重要的绿篱树种。

目前,我国对植物胶的年需求量在4万吨以上,但我国年产量不足3000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除用耗费大量粮食生产的相关物质作为代用品外,每年还要花4亿元的资金从国外进口瓜尔胶。而我国科学家从皂荚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皂荚植物胶与进口的瓜尔胶具有相似的胶体性质,并且皂荚种子含胶量树高可达30%~40%,远远高于草本植物的含胶量。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东欧国家等纷纷建起了皂荚园,像栽植果树一样培育皂荚,皂荚的栽培也逐渐走向品种化。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经过近10年的勘察、田间试验和分析,搞清了皂荚在中国北方的分布状况,构建了皂荚北方产区的核心群体,选出了4个优良种质,并进行了异地保存和种子的低温保存。

天津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


为加快绿色天津建设步伐,天津市出台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近期将进一步完善“三网、四区、三带、多点”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五大生态屏障,使天津真正成为山、水、城、田、海协调共生、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四区”即山区水源涵养林生态区、土地沙化区防风固沙林生态区、污水灌溉区用材林生态区、滨海盐碱区防护林生态区。“三带”即海河风景林带、外环线绿化带、津西北防风固沙林带。“多点”即全市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片状林地、森林公园、风景区及各单位绿化等点状分布的森林绿地。

“五大生态屏障”:一是生态环境屏障,启动蓟北山区森林生态功能区、引滦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区、海岸带和盐滩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二是湿地生态连绵带,在中心城市南北区域各形成一片湿地生态连绵带;三是人工生态防护廊道,在主要河流、道路及其绿化隔离带建设以人工生态林为主的生态防护廊道,特别强化海河都市生态廊道建设,形成由农田、园地、湿地等组成的有足够敞开空间的发展格局;四是滨海生态防护带,依托陆域与海域交界地带,整合盐田、滩涂、湖泊、河口、近岸浅海等要素和不同类型的湿地,形成滨海生态防护带;五是中心城区生态格局,将海河两岸开发成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生态大动脉,以刘园苗圃为基础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利用城市西南部大片湿地构建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强化城市生态调节功能。

天津还将积极谋划和启动一批林业生态项目,今年预计将营造防风固沙林10万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8万亩。

山东惠民打造大型园林式旅游区


孙子故里打造的大型园林式旅游景区-武圣园,将于五一接待首批游客。

据了解,武圣园是中国孙子兵法成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景区北邻中国孙子兵法城,东依宋代古城孙武镇。占地面积600亩,其中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万平方米。2005年破土动工,由惠民县政府融资,山东滨水凿井公司承建的一个大型的园林式旅游景区。景区采用明清古建筑艺术,以千年古城孙武城古城墙为依托,参照宋代古城武定府的建筑格局建设。七楼牌坊是武圣园仿古式传统牌坊大门,该牌坊大门采用仿明清古建筑风格,高9米,阔16米,古朴庄重,古香古色,典雅宏伟,是武圣园的象征性建筑。镌刻于牌坊大门上的武圣园三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景区主要包括银河飞瀑、武圣湖游乐园、得水园、城隍庙、玉皇庙、兵器展等6个景点;同时,还辟有水园林、绿地果园、亭台楼阁、绿荫长廊等游乐场所,是继武圣府景区之后,孙子故里惠民县的又一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孙胜波

加快山杏产业化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山杏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结构调整,主辅换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山杏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意义

山杏为蔷薇科杏属的木本植物,它是一种生态幅度极宽,对外部环境要求很低的树种,它能够在自然条件极差的荒山、荒沙、荒地上生长。建园3年后即结果,4-5年丰产,株产可达5-20千克。产品集食用、药用、材用等多个领域。杏树的鲜果和杏干属低热、多维生素的长寿型膳果食品。果实可以加工罐头、杏茶、巧克力等上百个食用品种;杏果还可以做夹心面包、糕点、冷饮和酱菜等配料。最近,国内外医药界又发现杏仁中含有维生素B17,能杀死癌细胞,缓解癌痛。另外,杏木坚硬,结构细致,纹理美观,抗水性强,不易受虫蛀侵害,是制作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更是交通、航空和军事的重要用材。综上所述,加快杏产业开发,市场前景看好,产值倍增,经济效益显著。

二、杏产业开发的潜在优势

1.杏产业开发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黑龙江省龙江县地处我国规划的“三北”地区杏产业开发带,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应杏树生长。能够拥有独特的优生带和丰富的杏树资源及良种基地,加快产业化开发势在必行。

2.杏产业开发是加快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选择。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工程,如果把杏树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将提高全县造林成活率,改变林分质量,使全县林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更好地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杏产业开发是加快主辅换位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把发展杏产业作为实现主辅换位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将有部分农民跳出农业,从事林业生产,更有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业化经营生产中得到合理的转移安置,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是实现多业并举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4.杏产业开发是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的需要。如果把杏作为特色经济进行重点扶贫开发,真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与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的扎实开展。

三、杏产业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确认加快杏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组建市场信息网络、中介组织,培养扶持当地经纪人,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放宽政策,扶持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沙地进行开发经营,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股份合作、联合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合作开发,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持续发展。

3.依靠科技,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人员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完善技术包扶方案,加强科技攻关、产品开发保鲜,新产品研制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夯实基础,抓好种苗建设。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积极挖掘市场潜力,引进和培育和本地适应的名、优、新、特品种,采取常规培育和现代化育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良种繁育,逐步向良种基地化、市场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保障苗木供给。

5.广筹资金,保证发展。应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建立健全多种融资体系,真正形成国家投入、地方配套、集体融资、个人自筹等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产业化建设顺利进行。

6.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应在具备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扶持龙头企业,实现林副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坚持资源开发规模化、产品开发系列化、质量标准规范化、生产经营制度化、经营管理现代化、抚育引用最优化,打造多业并举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全民携手共建生态区


日前,全区各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迅速行动,积极投身到以“绿化婺城、美化家园”为主题,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城乡绿化工作中来,在全区掀起植树造林的新热潮,推动我区城乡绿化再上新台阶。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全民绿化意识

城乡绿化是城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城乡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城乡绿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乡绿化建设,提高城乡绿化整体水平和档次。一方面,要倡导栽植党员示范林、青年创业林、巾帼奉献林、少年先锋林等各种纪念林,进一步扩大植树总量。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履行植树造林义务,积极开展“植一棵树,护一片绿”活动,切实增强全民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同时,区委宣传部和区新闻中心也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版、专栏、专访的形式,报道绿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大力营造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确保我区城乡绿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去年11月4日,区两办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我区今后5年的城乡绿化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祝伦根区长也对下一阶段绿化工作的重点和每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希望大家根据实施意见和祝区长的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今年,作为城乡绿化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把城乡绿化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抓紧组织实施。要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责任单位,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项绿化任务都要明确到下属部门、科室,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具体化。各级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参加植树造林,及时协调解决城乡绿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今冬明春绿化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加强协作,共同推进,迅速掀起绿化高潮


城乡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全民参与,齐抓共建,深入开展。一是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特别是作为城乡绿化主管部门的农林局要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抓紧部署,切实履行绿化建设管理职责,做到统一指挥、条块结合、管理有序,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绿化管护机制,大力开展认建、认养、认管活动,积极鼓励机关、事业、企业、个体、居民等不同阶层的单位和个人,全面参与城市绿化管护工作,努力营造全民植绿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绿化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取、企业捐助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个人参与、社会联动”的多元投入格局。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实现绿化新的突破


为了加强对全区城乡绿化工作的领导,区里成立了区城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设在农林局),具体做好全区城乡绿化工作的指导。同时区绿化委员会要加大督查力度,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检查、严格考核,公布结果。每年9月,对上一年度绿化工作进行考评。对主动负责、业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消极或以种种理由拒绝完成任务的,要在全区通报批评。

漫谈中式园林设计特色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园林绿地。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园林,中式园林甚少。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园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而“人文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西式园林在设计中极力表现出人工对自然的超越,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总之,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集合制约关系中去,可以说是建筑功能的外部延伸。中式园林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它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式园林中是看不见的。一句话:西式园林是“虚实相立,以实为主”;中式园林是“虚实相间,以虚为主”。

中式园林的展望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而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场面,领略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虚实相生,以虚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还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为世人所惊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中式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它需要一些真正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脚踏实地去发掘它的精髓。

世界名城的园林特色


英国伦敦既是世界名城,又是花园城市。伦敦市区公园很多,如果以皮卡迪广场为中心、以3英里为半径作圆,这个圆圈里有大小园林公园80多处,市区绿地覆盖率为25%。伦敦大绿化的另一特色,就是住宅区的绿化与街道的绿化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城市街道化的整体感。橡树和草坪也是伦敦绿化的一大特色。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是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堪培拉绿化面积约占城市总面积的65%,人均绿地面积约为71平方米。机关、学校、工厂、城市居民住宅区均有高大的合欢树、桉树,以及用藤蔓、蔷薇、仙人掌等作为花草篱笆,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是具有田园风光的现代化城市。

奥地利的维也纳是世界上森林最多的花园城市之一,人均绿地面积近70平方米。市区的西部和南部都是苍翠欲滴的森林。多瑙河由北向南流经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茏、花草繁茂、四季飘香。全市大小公园共有1000多处,使得市区内处处景色宜人。高层建筑上的垂直绿化与多品种、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有机结合,尤其是别具一格的各种植物造型与精美的艺术雕塑作品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新自然的享受。

瑞士的日内瓦被誉为“世界花园”,位于瑞士的西南部,濒临闻名于世的日内瓦湖,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是一座美丽、幽静、清洁、绿色的城市。市区街道虽然不宽敞,却非常整齐,树木苍翠葱郁,凡有空地之处,必定绿草成茵、百花争艳,特别的爽洁。

波兰的华沙几乎处处都是公园。华沙市民每年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栽花,绿化总面积已达到了14.5万多公顷。市区内所有街道两旁都是绿树成荫,街头草坪连片,人均绿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在世界各国著名城市中名列前茅。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是一座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该市的每家居民院子里都是花草连片,绿树成荫。居民的阳台上看不到一根晾晒衣服的绳子和杆子,只有藤蔓植物枝叶在随风飘动。有的家庭的楼梯上都摆着一盆盆花卉,甚至楼梯拐弯处的平台也被布置成了一个个的花坛。市民爱绿意识之强可见一斑。

新加坡是一座百鸟鸣唱的花园城市,高楼大厦几乎都被掩映在绿树丛中。市政为配合绿化,更倡导民间喂养名禽。置身其间,观绿翠成海、听百鸟鸣唱,满眼碧草茵茵,犹如生活在童话世界,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养花技巧《打造园林生态型产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披绿”求特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打绿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