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瓶景植物盆景制作”,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瓶景就是把细小的植物种在透明的玻璃瓶或透明的塑料容器中而制成的一种特殊装饰品。

种植要选择小型植株,品种也要少些,宜简忌繁。一般可选用羊齿类(蕨类)、纲纹草、长存藤或珍珠草等体积小的植物。另外,铁线蕨、豆瓣绿、贯众、虎耳草、椒草等植物也可选用。

瓶景栽培基质要选用透气的持水性都较强的材料,例如煤渣、蛭石、拉卡粒和珍珠岩等。瓶景内放培养上一般分三层:先在底层放—层卵石块或珍珠岩,便于透水;中间填—层木炭粒,以过滤杂质;最上土层土壤可按1份砂土、1份腐质土和l份田园寸:的比例配制培养上。—层总高度不宜超过瓶高的1/4。栽种时,用夹子将植物—株—株轻轻放入容器基质,然后在植物的根部盖上—层薄土。

栽好后用水沿器壁浇下,切勿冲乱植物,浇后盖上瓶盖。开始几天要避免强光照射,待植物能够适应瓶中的环境时,才可移到阳光下。

最好每个星期打开瓶盖检查土壤湿度。如果在瓶壁卜的水珠长时间没有消散,说明容器内湿度过大,需将瓶盖打开以散发部分水蒸气再盖上。对于“瓶景植物”而言,“水、光、温”足养护的基本三要素。开口的瓶景栽培植物相对需水量较大,约每星期浇水1次,盖口瓶景根据具体生长状况适时浇水。定植后瓶景不能长时间放置在阳光强烈的地方。

XzH52.COM推荐阅读

苏铁盆景的制作与造景


一、制作技术

1、伤口防腐、修剪:造型中形成的伤口应尽可能小,并及时处理,防止流胶、腐烂。办法主要是在伤口处涂上多菌灵粉或草木灰,在根部保湿,将伤口在阳光下晒干至边缘凹入(收缩)至 2-3毫米。盆土可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淋透消毒。水份管理以盆土见干见湿即可,但注意宁干勿湿,未生根前应避免雨淋。

2、促叶:造型后将苏铁放在蔽荫处,促进潜伏芽萌发,真叶出现后转到阳光下。

3、控叶:从观赏角度要求,苏铁叶片宜短小。办法有二:一是长叶期控水;二是用50%矮壮素200倍液涂抹在出初期的叶柄。

4、整形:一是及时剪去多余的根及芽体,并在新叶开始萌发时,剪去老叶;二是攀扎造型,在新叶片未展开变硬时,用细铁丝或棉丝系住叶片牵控。最常见的是将叶片向下回卷成羊角式。

5、布苔:在夏季,将2份煮成流法状淀粉浆,冷却后另入3份苔藓,用粘土拌成稀糊状,刷涂于盆中的土面、配石、树干上。盆景放在荫暗潮湿处,半月后可生苔。

二、造景方式

1、卧干式:将干高与直径粗比达4:1以上的苏铁剪去顶叶及部分根系,保留造型要用的子球(蘖芽),横栽于盆中。在裸露的根系中苏铁基部覆盖泥团。泥团用1% 的多菌灵水和成。苏铁生长2-3年后,主干盆曲。干上之芽可选留一些。盆面覆盖土,在当年9月份逐次浇水冲掉。

2、斜干式:去顶芽及叶片,切口消毒。将苏铁与水平面成45斜栽于盆中。如干上需要芽而又未生芽,可将切口上的芽去强留弱,促进干上生芽。经2-4个月,干上生芽后选留2-3个,当年可发叶并形成具3-4个层次的斜干式盆景。

3、探崖式:将干高15厘米的苏铁多余小根剪去,留下的粗壮根理直栽入小而深的盆中生长一年。第二年春取出苏铁,剪叶及干基部的细弱根。中上部的侧根也剪去,下部的各级根应尽量保留。使主要的根弯曲,将树干悬于盆外栽好,并将干绑于盆上,根要尽可能地用土盖严,以利成活。栽后在荫处养护。4个月后去土并松绑。

4、劈干式:纵向劈去的部分苏铁干,注意留子球少伤大根。具体劈干位置,如保留顶芽的,劈口宜处于1/4范围内,如不保留则可从中心劈。髓部要除去,以防腐烂。劈面消毒,在荫处养护3-4个月,新芽体露绿后转入阳光下。多余的芽除去。.

盆景构景的风格


——古:多为树桩盆景。取材松、柏、榆等,以松为主,有“无松不古”的之说,塑造古老苍劲的形象。

——雅:取材以兰为主,“无兰不雅”形成幽雅,素朴的气氛。

——清:取材竹子的常青植物,以竹为主,“无竹不清”,形成清秀明快的景观。

——俏:多为观花盆景,以梅为主,“无梅不俏”,形成奇丽多彩的美姿。

——幽:多为山林盆景,用茂密的植物和山石等,构成如“青城天下幽”的丛林峡谷。

——雄:多为山石盆景,取材以石为主,配以树木和建筑,用相对高大的石料构成泰山雄姿般的景观

——险:也是山石盆景,但要造成悬崖陡壁之形。

——奇:以奇形石为主的山石盆景,构成如“黄山天下奇”般的景观。

——旷:多为水石盆景,构成海滨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秀:也是山水盆景,用材有山、水、花木等构成如:峨眉天下秀”的美丽风光。

芦荟盆景制作


芦苔能否制作盆景?一些花卉基地发出的宣传材料中说:“芦荟身姿绰约,碧绿诱人,颇具观赏价值。如做盆景开发,前景良好,效益可观。”既然如此,探讨用芦荟制作盆景还是必要而有益的。笔者认为,按传统的花卉盆景制作要求来说,用芦荟为材料制作盆景是不太理想,但从“继承与创新”角度来看这一新课题,还是可行的。

芦荟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新分支,其艺术分类应属“花草盆景”类型。芦荟盆景与其他盆景一样,不单纯是自然的缩影,它也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对自然景物进行再创作,“缩龙成寸”后再现在人们面前。芦荟盆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盆景创作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还需要通过选材修剪,甚至蟠扎以及对配件的雕刻镂凿等艺术加工手段来造型,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园艺技术。芦荟盆景以芦荟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及人物、动物等配件,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形象和深远的意境。芦荟盆景的制作与其他盆景制作有许多共同之处,只是要在继承传统盆景制作特点技艺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一点,即突出花草盆景中的芦荟盆景这个别具一格的特点。

制作芦荟盆景,可分设计与操作两步。芦荟盆景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主题,立意构图。立意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形成对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造型是作者依据植物生理的自然规律和芦荟的特定形态,结合作者的审美观进行创作,以达到形似的目的。立意着重处理作品的“神”(即神韵,亦即神情动态、韵味诗情),构图着重处理作品的,“形”(即型式、躯体)。作品成功与否,立意是关键。制作芦荟盆景的具体操作与其他盆景制作过程大同小异。下面做几点说明:

选材制作芦荟盆景以多肉花卉中的小型品种和矮小状芦荟为材料。可用的芦荟品种很多,据统计有500多种,要从中选出符合立意构图、突出主题的芦荟品种。

盆钵芦荟盆景的用盆与树木盆景相仿。有时要根据需要,启制木制盆(要经过防腐处理)或雕刻出木制套盆。

配件芦荟盆景制作时有的要根据立意构图需要,制作塑料、陶瓷、胶泥人物和动物等。芦荟盆景的配件也可用石、其他植物等。

修饰芦荟盆景中的芦荟比树木的加工简单容易,一般情况下只要将不必要的叶去除,有的叶片适当做一些弯曲加工即可。

紫荆盆景制作



(一)植物学知识

属苏木科,紫荆属。落叶小乔木,通常灌木状,枝干丛生,高2~3米。幼树皮光滑,老则片裂。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近圆形,全缘,光滑无毛。4月中旬开花,花为假蝶形,紫红色,5~8朵簇生于老枝干上,先叶开放,繁花满枝,鲜艳夺目,颇饶风韵。荚果红紫色,10月成熟。为良好观花树种。

附种

1.垂丝紫荆,叶近革质,宽卵形,背面有短柔毛。花粉红色,花梗下垂,为悬垂总状花序,长4~10厘米。荚果紫色,长6~10厘米。产于湖北西部及四川三峡一带。

2.黄山紫荆,又称浙皖紫荆。叶近革质,卵圆形或心形,叶背光滑无毛。先叶开花,花簇生老枝上。荚果厚革质,沿腹缝无窄翅。果10月成熟,红紫色。

产于安徽黄山、浙江、广东等地。紫荆有一栽培品种:白花紫荆花纯白色,簇生老枝上。其它同原种。紫荆分布广泛,产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等地区。为各地庭园中常见栽培的观赏花木。

喜光照,较耐寒,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涝。萌蘖性强,耐修剪。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养殖:以播种育苗为主,亦可分株、压条养殖。播种法于10月采种,荚果晒干脱粒,清去荚壳杂物,装袋贮藏。翌年2~3月播种,播前用40℃ 温水浸种一昼夜(自然冷却),然后放入清水中再浸泡4~5天,每天换水一次,待种子充分膨胀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在15~20℃的室温下催芽。等种子萌动后再播种,可促使发芽快而整齐。苗床土要选择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条播行距20厘米,播种沟深2厘米,播后覆细土厚约1厘米,再盖稻草,用细孔喷水壶浇透水。约2周后即可出苗,及时揭草,搭棚遮荫。苗期加强管理,可促使幼苗健壮生长。留床培育,1~2年即可上盆栽植。分株养殖宜在10月份进行,将丛生状的母株连根掘起,然后将其带根分劈开来,用绳把根系拢紧后,沾上泥浆后再假植,翌年春季2~3月挖出定植,也易成活。压条养殖可在春季生长季节进行,将要压入土中的枝条进行环状剥皮,深达木质部,压入土中,上覆厚土。一般春季压条,到秋季割离母体,来年早春起苗定植。

山野采掘:野生紫荆多生于山地杂木林下或溪沟边,可选取生长矮小、枝叶密生的老根桩挖掘,经过养胚培育,待根系生长恢复,再移入盆中栽培,进行加工。

(三)上盆过程

选盆:紫荆一般选用较深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以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较为常见,有时也用较浅的长方形盆。盆的色彩以浅黄或青色为佳,以映衬满枝紫红花朵。

用土:对土质要求不高,微酸或微碱土均可适应。盆栽宜用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腐叶土或塘河泥风化后掺拌沙土及砻糠灰培养。

栽种:通常在春季2~3月间栽种。栽时要截短主根及过长根系,枝干也要适当剪短,只留3~4年生枝条为骨干枝。

(四)整姿技术

加工:紫荆多采取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加工造型方法。一般只需将主茎干适当攀扎成所要求的姿态,以金属丝攀扎较为方便自如,在花后梅雨季节进行为好。枝条造型以修剪结合攀扎进行,亦宜在花后加工为佳。

树形:紫荆盆景造型主要有斜干式、曲干式、垂枝式、丛林式等。自然形亦佳,满枝紫花,十分美观。


盆景苔藓制作


一、快速上苔法。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

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盆景中盆与景的空间关系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在盆中造景,造什么样的景,从物质条件来凌晨,,是由盆来决定的。每一种艺术都有独特的物质载体。如中国画的纸,是一种特殊的宣纸,而不用其它纸;版画则用木板、石板、铜板,而不用塑料板。中国盆景讲究用盆,大多用紫砂盆、陶盆、石盆,很少用瓷盆,更不用缸、盘、桶、塑料盆。有少数人用茶壶、烟缸、花瓶等造景,称“异形盆景”。这种少量的“盆景”给人猎奇把玩当然也无可厚非,但绝不是盆景创作中的主流。下面分别就树木、山石与盆的空间关系试作论述:

1.树木与盆的空间关系

树木与盆景的空间关系,实际就是形式构成中的比例关系,一般都由盆的比例来决定树木的比例。传统盆景往往按“黄金分割律”来制作,特别是长方盆,其比例为长×宽=5×3或8×5,一只50cm的长方盆,种一棵高度不超过80cm的树比较合体。在创作树木盆景时无论以盆配树还是以树配盆,其空间比例按“黄金比”最符合传统的审美感觉。现代盆景,其中大多数仍按“黄金比”制作。

但也有一些传教在努力创造一种全新的比例关系,笔者称这种比例关系为“自由比”,如岭南的少数高耸型树木盆景,树高一般都在1m以上,而盆不超40cm。这些违反传统“黄金比”的形式构成,对大多数的观赏者来说,很不习惯,很难接受,因此至今也没能普及。树木与盆的空间关系,既要注意形式构成中的比例(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受比例束缚。自然界美的事物不一定都符合“黄金比”,而丑的事特却常符合比例,因此,盆景作品有的违反了比例,反而有一捉新奇感。

如岭南的林飘枝,树石盆景中树木超过大山等,都是反比例的,但从整体空间看并不难看。树木盆景中的“高耸型”、“大飘枝”、“文人木”对习惯于传统工整的盆景来说是一大突破,尽管欣赏的人并不多,但笔者相信,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新的艺术形式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种类似中国水墨写意山水画的树木盆景,更接近自然,更简洁、明快、空灵、潇洒,给人以更多的审美想像。

2.山石与盆的空间关系

在山石盆景中,盆的空白是表现景观深浅的重要内容,它是景观中的大江、大海的象征。因此怎样处理山石与盆的空间关系,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有些所谓的山石盆景,石头体量又大又奇,只能称为奇石。还有一些山石盆景,山石很小,盆却很大,形成大海中的几个小岛,这种盆景虽然能观赏,但由于主体形象(山石)过小而显空虚,不耐看。主体形象太空或太满,都无法创造深远的景观。

山石盆景中的景,以主峰的空间比例为主要参照数,一般主峰的高度不超过盆长的2/3,如120cm的盆,山石主峰高度在80cm左右,这样的空间比例关系较为适宜。

假山盆景的制作


假山盆景的制作,假山盆景的制作方法?假山盆景制作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体,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制作,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么,我们不仿就先来制作假山吧。制作假山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假山的制作过程:1、构思设计:在假山制作前,必须要做到胸有成竹,制作哪一类盆景,哪一种盆景造型,都要确定好,否则就无从下手,根据构思,初步在沙盘中摆放出山体的形状。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与浅口盆的大小比例协调。2、粘合胶接假山:胶接山体,第一步,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第二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胶接的山体用锤、凿、锯等工具加工出纹理和比较奇特的形状来。第三步,粘合山体,在需要粘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3、保养假山:山体制作完成后,不能马上碰动,要喷水养护两三天,山体才会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种立体的画。它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进行移天缩地神奇手法的处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过山体、植物、配件组景的形式再现出来。

水旱盆景制作技艺


中国盆景艺术是一种文人的艺术,是文人通过自身的修养、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形式。它与文人艺术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兴起,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相似的功用。盆景艺术与诗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盆景艺术也可以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中国盆景之所以名为盆景,就是取盆中之景之意。它不是未作整姿的盆栽树木,也不是随便放在盆中的石头,而是经过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精心布置在盆中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既是盆中之景,便可以表现树木景色,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象,还可以表现此二者兼有的景象。因此,在4国盆景艺术中就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多种形式。

水旱盆景,可以看作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结合,以植物、石头、土、水等物为原料,在浅口水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山石、草地、河流等景象。古代已有可以称为水旱盆景的文字记载,如清初刘銮《五石瓢》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这种有树有石,有旱景有水景的盆景,就是水旱盆景。由于水旱盆景的养护管理,相对地要求较高,又由于近代的战乱,所以未有实物留存至今。现代水旱树石盆景是近二十年中兴起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紫藤盆景的制作
紫藤又名朱藤、藤花、藤萝、葛花,为豆科紫藤属落叶攀援藤本植物。枝干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至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幼叶两面均有白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似无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小花多数,自下而上逐步开放,花朵蝶状,单瓣,紫色,有芳香,花期4至5月。荚果长条形,有银灰色绒毛。用其制作盆景茎干弯曲缠绕,宛若蛟龙,春季一串串紫色花穗垂挂树上,散发出宜人的芳香;夏秋季节绿叶满枝,清幽典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紫藤的移植多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先栽在瓦盆或地下养坯,栽种前要对植株进行修剪,因其为藤本植物,有着较长主干,可在合适的位置截断,只保留桩景造型所需要的主枝、主干;其主根也很长,而须根和侧根稀少,可将过长的主根剪短,多保留侧根。栽后放在避风处养护,避免烈日暴晒,经常向树干喷水,以促使老桩上的不定芽萌发。等新枝长出后,抹去造型不需要的嫩芽新枝,并注意培养过渡枝,以使盆景枝、干比例和谐。紫藤盆景常见的造型有曲干式、斜干式、垂枝式、悬崖式、临水式、附石式等形式,可根据树桩的不同形态选择不同的造型。因其叶片较大,树冠常采用自然式,而不必蟠扎成云片形。造型方法以修剪为主,辅以适当的蟠扎和牵拉。还可用虬曲古朴的紫藤老桩做砧木,以叶片较小,开花繁多的日本紫藤等优良品种做接穗,进行嫁接,使制作出的盆景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紫藤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平时可放在室外光线明亮处养护,生长期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8月以后适当减少浇水,使盆土偏干,有利于来年多开花。春、夏季节的生长期每7 至10天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腐熟稀薄液肥,可促使花芽的形成,但花期和8月以后都要减少施肥的次数,肥液浓度也要低些,落叶后则停止施肥。养护中及时剪除徒长枝、过密枝以及有病虫害的枝条。冬季落叶后对植株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剪,剪除干枯枝,把当年生的枝条剪短1/3到2/3,使其长短不一,错落有致。 冬季移至冷室内或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保持盆土不结冰即可安全越冬。春季发芽后及时抹去过密的芽,使养分集中到留下的枝条上,有利开花。每1至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时去掉部分旧土,在盆底放些腐熟的动物蹄片、碎骨渣等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做基肥。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瓶景植物盆景制作》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花卉的造景功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