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草,其他人是如何解决花卉种植过程遇到的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天气条件下不宜施用农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天气条件下不宜施用农药?--农药的防治效果常常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刮大风、下雨、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下,使用农药将会影响药剂的药效正常发挥。因此,在上述天气条件下不宜施用农药。其原因如下: (1)刮大风不宜用药
因为大风天气容易使喷撒的药粉或喷雾的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很快降落和均匀附着在所要防治的农作物体表上;同时,药剂飘移到邻近敏感作物上易引起药害,飘落到使药人员身上易引起中毒,飘散到空气和水源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即使有部分药剂到达要防治作物的体表,但由于作物植株在大风影响下,枝叶摇晃摩擦,也会造成药剂的流失。 (2)阴天或快下雨天及雨天不宜施药
因为雨水能直接冲刷掉药剂,造成流失,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还会造成河流水域的污染,引至鱼、虾等水生物的中毒死亡。不同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抗雨水冲刷的能力有所不同。一般内吸性农药能被作物吸收到体内,受雨水的影响就小,尤其是拌种用的药剂,雨水对它们的影响就更小。在剂型中,以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冲刷,容易流失,而乳油农药由于在作物上形成一层油膜,对雨水冲刷有一定抵抗力,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3)高温天气不宜施药
高温会促进农药的分解,加速药剂的挥发,从而缩短农药的持效期,降低防治效果。同时,因农作物在炎热天气时新陈代谢作用旺盛,叶片的气孔开放多而大,药剂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而发生药害。因此,在高温时即使迫不得已必须施用农药,也应适当降低药剂浓度,而且尽量不在中午施药,以免发生药害和施药人员中毒事故。 (4)高湿天气不宜施药
如果空气中湿度大,雾气重或露水多,容易引起农药的化学分解,使药剂失效或者发生作物药害。但微生物农药在高温情况下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xZh52.Com小编推荐

氮肥施用“十不宜”


一是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因为混施后会产生氨气挥发、降低肥料效果。常用的氮态氮肥有碳铵、硫酸铵、氮化铵、酸铵、硝酸铵等,碱性肥料有钙镁肥、草木灰、石灰等。

二是硝态氮肥不宜与有机肥混用。有机肥含有较多有机物,遇硝态氮肥会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作用,损失氮素。常用的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钙等。

三是硝态氮肥不宜在稻田中施用。硝态氮肥在厌气条件下,易被反硝化细菌分解造成氮素损失,分离出的硝酸银随水流失,降低肥效。旱地也应禁止在大雨前后施用或施用后浇大水。

四是尿素不宜浇施。因为施入土壤后,尿素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会水解成碳酸氢铵,然后分解出氨而挥发。

五是尿素不宜紧贴种子。尿素含有少量缩二脲赊影响种子发芽,浓度过高时会使种子中毒。用尿素作种肥时,不要直接接触种子或控制尿素施用量,每亩不应超过2.5公斤。

六是尿素作根外追肥浓度不宜过高。用作叶面肥,尿素效果确实好,但盲目加大用量会适得其反。适宜的施用浓度是,粮棉作物0.8--1%,果菜茶药高效经济作物0.4--0.6%。

七是碳酸氢铵不宜施在土壤表面。忌浅施,碳酸氢铵的性质不稳定,施后应立即覆盖土壤。

八是硫酸铵不宜长期施用。硫酸铵属于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结构。施用在石灰性土壤上,硫酸根离子会与钙离子结合会使土壤板结。因此,要与其他氮肥交替施用。

九是硫酸铵不宜在水田中施用。因为施入后会落入缺氧的还原层,硫酸根会被还原为硫化氢,在稻根周围形成黑色的硫酸亚铁,形成黑根,养分损失。

十是氮化铵不宜施在忌氮作物上。施用在甘蔗、甜菜、马铃薯、柑桔、葡萄、烟草等忌氮作物上会产生副作用,使作物生理机能遭到破坏,甚至死亡,而且使收获物质量下降。

雨季农药施用技巧


雨季农药施用技巧--为提高雨季农药的施用效果,应掌握如下技巧:1.选用内吸性农药
内吸性农药可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进入植株体内,并输送到其他部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如呋喃丹、久效磷、氧化乐果、磷胺等杀虫剂及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瑞毒霉、速克秋、禾枯灵、叶绿宝等杀菌剂,这类农药施用后4至5小时,便有80%以上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到组织内部,不会被雨水淋刷而丧失药效。2.选用速效性农药
如杀虫剂中的敌敌畏、久效磷、甲胺磷、速灭杀丁、敌杀死、见虫杀、快杀灵等农药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或熏杀作用,毒杀作用迅速,施药1至2小时便可将害虫杀死。3.选用耐雨性农药
如杀菌剂中井岗毒素和灭病威、速克灵等具有较好的耐雨性,施药1至2小时或4至5小时以后,即使遇到阵雨仍不影响药效。4.在药液中掺加粘着剂
粘着剂能增加农药对作物表面及害虫体表的附着力。配制农药溶液,每50公斤药液中加洗农粉50至70克,搅拌后及时喷施,有良好增效作用。5.改进施药法
如选择内吸性杀虫剂在害虫大面积发生前,拌细土施入农作物根区泥层中,让植株吸收,致使害虫取食中毒而死。这种根区施药的方法可避免雨水冲洗,特别适合在雨季采用。6. 选时巧施药。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巧选施药时间。例如,对一些夜间出来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选在傍晚施药,使药剂被植株吸收,待害虫出来2至3小时内取食,然后中毒而死。

南天竹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红色


植物的品种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种植物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品种本来就是红色的,只是颜色的深浅会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红叶南天竹一年四季几乎都是红色的。绿叶的南天竹就不同了,大部分时候都是绿的,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会变红。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如何使第一种的红色更加好看,还有如何使第二种南天竹变成红色。

具体方法

对于第一类植物来说,随着光照程度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它的红色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如果植物处在光照比较充足的环境中时,它的叶片就会呈现鲜红色,远远望去煞是好看。但是,如果长期处在荫蔽的地方见不到太阳,那么它的红色就会很浅,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好看了。另外,如果到了冬季,植物的叶片内部就会积累一定的养分,这时的颜色就是深红色了。

对于第二种植物来说,因为它本身并不呈现红色,所以只会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是红色。具体来说,低温会使它变红。随着季节的演变,到了秋天末期或者冬天时,温度比较低。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形成一种叫做花色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它的叶片还有果实呈现红色。另外,它在这段时期颜色变红还有一种原因,这个跟上面一种比较类似,就是储存了一些养分,所以会让它显出暗红。

酢浆草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开花


酢浆草什么时候开花

酢浆草是多年生植物,只要环境适宜,春夏秋会不间断开花,但春秋凉爽天气花开最盛。通常酢浆草会在早上开花,11点左右花开始闭合。由于酢浆草低矮,生长较快,花期长,开花时节,花连一片十分壮观,在园林中应用较为广泛。

酢浆草的开花环境要求

要想酢浆草花色艳丽,开花较多,不仅与品种有关,种植时的养护很重要。下面来说说常见的黄花酢浆草的苛刻要求:

种球

通常8月份将新鲜的种球种植在盆中,一定要选用当年生的新鲜的种球,播种后采用浸盆法浇水,将盆土浸透。随即将盆土放在阴凉处,等待发芽。

阳光

等长出3片叶子时,将盆栽放到室内阳光充足处养护。

施肥

开花的重要一步:在种植20天后,施一次氮磷钾的复合肥。11月现蕾,春节左右花开成簇,美呆了!

注意:黄花酢浆草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若是盆栽要将其放在阳光下,尽量不要遮阴。

生物农药要正确施用


应用生物农药的优点 一是可杀灭多种病虫;二是可生产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三是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人畜安全;四是可保护天敌;五是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正确施用生物农药 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发生预报,提前几天施用生物农药;要严格按照施用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降低施用浓度;为了提高防效和安全性能,可与部分低毒农药混用,但高效BT禁止与杀菌剂和酸性复配液混用,也不能在桑园施用;不能将药品暴晒或受潮;要选择晴天下午用药,或阴天用药,药后遇雨,须重喷1次。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对病虫的毒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高效BT发挥作用时,首先麻痹害虫神经,然后破坏其内脏致其死亡,需要1~3天时间。再如病毒毒害害虫时,是病毒粒子的核酸侵入害虫体内,吸取虫体营养,致使细胞组织解体死亡,需要3~5天时间。尽管生物农药的直观效应比化学农药要慢,但施药后,病虫对作物的危害已受到抑制。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农药的特性合理施用。

摘自:2008.01.29.08版《河南科技报》

欧洲气候条件下盆栽非洲菊养护技术


1. 简介

如今盆栽非洲菊的精选种子能使盆花生产实现很高的整齐度,因此很适合作为您的盆花主打产品或者季节性的产品。

2. 基本原则

此份栽培信息是以欧洲气候为依据的。首先介绍专业生产的几个基本原则:

2.1 温室条件

2.1.1 所需设备

l 您需要一座设施完备的温室(玻璃或塑料温室),以便通过通风、遮荫、以及必要时加温来调节室内气候。同时还需要生产用的苗床、地布或者其他一些适合灌溉的系统。自上浇水时要注意防止从植株中心部位开始产生的真菌霉变。

l 温室必须密闭,防止昆虫入内,以及可能被带入的杂草种子生长蔓延。

l 盆栽非洲菊对水分很敏感,因此必须保证浇水的正确时间(早晨或傍晚)。很重要的一点是入夜时要使植株相对干燥。

2.1.2 气候条件

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基本能满足各阶段生长的需求。而极限温度最高不高于30℃,最低不低于13℃。一般的生产日平均温度为18~19℃,稍高1℃就该通风了。同时夜温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正常花芽分化,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生长速度会减缓。理想的夜温应该在15~18℃之间。夜间温度高会对会对植株生长造成胁迫,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同时也容易导致营养生长过盛。

种子播种后第一周介质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9%左右。温室环境的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以锻炼幼苗的生长,具体详见各阶段需求。

播种阶段的光照强度在5,000~10,000lux之间,上盆后增加到35,000lux。光照超过这一强度时需采取遮荫措施。

冬季生产时建议人工补光以保证植株的品质。可以增加5,500lux的光照以延长日照时间。

2.2介质应用

建议使用透气好、湿润的混合介质,pH值介于5.5~6.0间,EC介于0.7~1.0m/s间。

pH值和EC适合的介质可以保证微量元素的吸收更容易。高pH值会导致植株的萎黄病。

建议使用拌有珍珠岩的泥炭。

2.3 施肥

比夏季施肥N:K为2:1,冬季为1.5:1。N氮主要影响营养生长,K钾主要影响花的大小。

2.4生产计划

夏季,从上盆到开花大约需要8-9周,冬季,从上盆到开花大约需要11-12周。上盆的大小可以是10~15厘米的盆。温室内每平方米大约可以生产30盆,但是要记得当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及时拉开。

3.穴盘苗生产

第一阶段:穴盘播种

种子的储存温度需在5~8℃之间。新贵系列非洲菊种子的发芽率标准在85%以上,但实际上种子的发芽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一旦包装袋打开,种子只能在冰箱内保存有限的时间。

生产中建议使用128穴或者200穴的穴盘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后种子无需遮盖,当然也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薄的泥炭但不能超过种子的厚度。轻微洒水后将穴盘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较高的湿度。这一阶段也要当心介质本身过分潮湿。覆膜阶段温度24~25℃,空气湿度98%。

播种5~7天后幼苗可见。随后2~3周内要增加对塑料薄膜内的通风,期间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湿度75~80%,这时可在浇水过程中略微施肥,水的EC值1.5左右、pH值5.6左右。这一阶段幼苗的生长周期是5~6周。当子叶展开时除去塑料膜。如果是在发芽室中进行,此时要将塑料膜完全除去,如果在温室苗床里发芽,塑料膜要慢慢移开,比如可以先开些孔洞。当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必须完全去除塑料膜。发芽期的最适宜日照长度为16小时。建议在低光照时期人工增光每平方米 (3500-4000lux)。由于浇过量的水、施肥过多容易导致畸形幼苗,因此要格外小心。

介质要保持湿润但不宜过湿,浇水频率取决于天气状况,确保入夜前要植株保持干燥。

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生长调节剂,但是对于新贵这个品质而言,由于品种本身具有很好的整齐性,所以使用生长调节剂并不是完全必要的。

4.上盆

第二阶段:上盆

经过5~6周的发芽生长第一阶段后,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被移栽到10~15cm尺寸的盆中,不宜压得过紧和种得过深,以保持土壤透气性,移栽时要将幼苗定植于盆子的中央,盆子底部至少要有4个孔以保证排水通畅。

上盆后植株之间可以较为紧密地摆放,从上方浇水 (EC值1.5,pH值5.8),而土壤中溶液的EC值介于1.0~1.2之间,pH值约5.8。植株开始长根时你就必须从下部浇水了,可以采用底部渗透的方式来实现。而在高温期间可以从植株上方浇水。

这一阶段的昼夜生长温度在20℃,当超过21~23℃时需要及时通风,通风可以保持植株叶片生长良好。大约3周后当植株之间叶片相互接触是就要开始疏盆了。要注意疏盆一定要及时,否则很容易引起植株徒长,导致生长延迟或者生长速度减缓。

5.开花

第三阶段:开花前后

这一阶段温室昼夜温度可以降至18℃。达到20℃就需要开始通风,但温度不允许低于16℃。光照强度介于40,000~50,000lux时要采取遮光措施。空气湿度要低于80%,冬季可以通过温度不低于40℃水管加温来实现。

植株有1~3朵花开放,1~2圈雄蕊开始显露时寄可以开始出售了,可以通过植株开花的数量来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季节不同植株可销售的时间为2~4周。

6. 病虫害防治

绝大多数危害切花非洲菊的病虫害也可能发生在盆栽非洲菊生产上。主要的有:潜叶虫、白粉虱、蓟马、蚜虫和镰刀霉腐病等。请使用黄色粘板来检测昆虫,如果在温室里发现了潜叶虫,冬季每隔一周,夏季每隔5天喷施相关药剂来防治。冬季除非完全确认某种病害发生,否则不宜喷洒药水。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请病虫害防治的专家联系。

7. 常见问题

如果植株或者叶片变黄,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检查一下pH值是否偏低或偏高,以及是否缺铁。

如果植株的营养生长过盛,导致开花较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检查介质中氮肥含量是否过高,或者光照强度是否太低。

怎样刺激花芽分化?

保持夜间温度足够低。

几周内能收获整个温室的盆栽非洲菊?

第一朵花开后的三至四周内。

如何防止真菌的产生?

尽量保持空气的流通,控制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要在过湿的条件下栽培。

果树上莫要施用的农药?【荐】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喜欢花的人在生活中不乏痴迷者,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爱花卉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果树上莫要施用的农药?【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果树上莫要施用的农药有哪些?

不是任何农药都可以在其作物上来应用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果树上莫要施用的农药有哪些?

石硫合剂对桃、李、梨等植物有药害,若在这些植物上使用,最好在落叶季节喷洒,切勿在生长季节或花果期使用。

杀螟松在高温季节使用杀螟松(杀螟硫磷)灭虫,对石榴有严重的药害。

波尔多液生长季节的桃、李对波尔多液敏感;低于倍量时,梨、杏、柿易发生药害;高于倍量时,葡萄易发生药害。

乐果、氧乐果猕猴桃特别敏感,忌用;对杏、梨可产生明显药害。

敌敌畏对桃、杏子、梨有明显的药害;对猕猴桃、核桃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在使用敌敌畏防治这些植物的害虫时,应慎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果树施用农药可防治病虫又能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但对果树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有时会产生药害,轻者叶、花、果出现斑点或焦枯,重者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枯枝死树。

【诊断】

化学农药有毒性,作物药害不忽视。

叶花种果植株根,药害症状不相同。

叶部药害最明显,失绿黄焦有叶斑。

植物激素最敏感,叶卷增厚畸形变。

果实药害在幼果,褐斑畸形个变小。

花朵药害花瓣枯,落花落蕾无果实。

植株药害根肥短,根毛短少色多变。

种子药害多拌种,胚芽杀伤不生命。

高温条件下的国兰生理性倒苗




2004年夏天,杭嘉湖地区的气温,较往年高出了许多,特别是7月下旬以后,连续出现39℃以上的高温天气,直至8月下旬以后,气温才稍见下降。在此高温期间,阳台上栽种的春兰,出现了“倒苗”现象:新苗尚能勉强生长,老苗则纷纷枯倒。一盆4-5苗的健壮兰草,当年春天发出2-3苗新芽,至此时则倒下了2-3苗老草,总苗数没有增长,一年的辛苦管理,全部成了泡影。
倒苗初期,兰友们不知其原因,以为得了什么病害,用遍了各种药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达克宁……却依然无效。后经分析,才知道是“生理性倒苗”。
今介绍给各位兰友,供栽培时参考。
每一种花卉,都需要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适应了它所生长的特定环境,因而,它与一定的环境条件是相统一的。如今,人们为了欣赏的需要,将它们栽种到了与原生地不同的环境中。
离开了原生地的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花卉常不能正常生长.为了确保它们的生长,人们又人为地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来,以满足花卉生长的基本要求。兰花也是这样。
以春兰为例,它们常野生于海拔300-2200米的山区,在华东地区,有分布于海拔100米左右的报道,在冬季不甚寒冷的我国西南地区,也可分布至海拔略高的山区。分布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气温,冬季不能太低、夏季又不能太高。
从兰花的主要生理活动来看,高温条件下的矛盾,主要是由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先说光合作用。兰花生长与生活所需的养料,主要依靠光合作用来制造、供应啊。光合作用是一系列的生物化等反应,既然是生化反应,当然收到温度的影响。大多数亚热带、温带植物(包括国产的大部分地生兰花)的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2℃,低于此温度时,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最适温度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的效率随之成比例地提高。但是,温度进一步提高(超过30℃以上)时,由于酶活性的降低,光合作用反而受到抑制。当温度上升到40-50℃时,光合作用就停止了。
再来讲一讲呼吸作用。所有生物(包括植物与动物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只要是活着的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每增高1℃,呼吸强度增强一倍,温度越高呼吸越旺盛。呼吸作用的最高温度为45-55℃,在超过55℃的高温条件下,由于细胞原生质(主要为蛋白质)结构受到不可逆的破坏,酶的活动也受到破坏,因此呼吸作用急剧下降,直至停止。
由此可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需的温度条件是不同的。
在夏季39℃以上的高温条件时,光合作用已进入严重受阻、甚至接近停止的状态,而呼吸作用却正逢最适、更强的条件。这时的兰花,由于光合作用的停止而不能制造养料,而又由于呼吸作用的增强而大量分解、消耗养料。
在“入不敷出”、养料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所有的生物为了个体的生存、为了种族的延存,都会采取一种弃旧保新、会老保幼的“应急措施”——促新芽、倒老苗。
国兰在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性倒苗的科学根据就在这里。
生理性倒苗与病理性倒苗的症状不一样。病理性倒苗,不管新苗、老苗,凡致病的都要倒;但是新苗较幼嫩,所以通常先从新苗开始。而生理性倒苗是起因于内部养料的调整,新苗全都正常,倒的都是老苗。病理性倒苗,还伴有其他病症,如有病斑、有分泌液、带恶臭……等;而生理性倒苗则常表现为“突然衰老”,不带有其他病症。
预防兰花高温条件下的生理性倒苗,措施只有一条;加强遮荫、通风、降温,保持环境条件的合适温度(30℃左右),最好不能超过35℃。

大家在施用农药时存在啥错误? 养花技巧大全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家在施用农药时存在啥错误? 养花技巧大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是在防治时农民并不能准确辨认害虫。

比如有的把稻瘿蚊认作褐飞虱,盲目用药,见到虫就用药。

二是对有效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敌敌畏是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然而在褐飞虱发生早期,使用敌敌畏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的熏蒸性只能使害虫昏倒,而苏醒后的褐飞虱将获得一个较高层次的抗性,直接影响后期的防治。另外,有机磷农药由于其广谱性使大量天敌被杀死,对田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致使稻田生态的后期承受能力脆弱。而敌敌畏属于不可加量使用药剂,所以当晚稻后期褐飞虱大发生时,使用过两次敌敌畏的农户往往就束手无策了。

三是水量不足。

对于飞虱类害虫,施药时保证充足的水量是十分必要的。施药时要充足对水,一般每亩用水量应保证在50~60公斤。另外,田间需保持一定的水层(一般为5~8厘米左右),很多被击昏而未致死的褐飞虱落入水中淹死,这样可以成为药剂防治的有效补充。

四是未按防治指标用药。

在若虫(幼虫)低龄高峰期防治,害虫的抗药性不强,又未对晚稻造成危害,因而防效最好。晚稻后期的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往往有多个高峰期,如每次都用药防治,不仅难有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又杀伤天敌。鉴于晚稻后期稻飞虱“多代同堂”,最好是抓住若虫发生期,按照防治指标防治。

五是缺乏整体防治意识。

由于褐飞虱的迁飞性,小田块作业很难有效防治,相邻田块又有可能相互影响。因此,施药应协商好,尽量同时施药,统防统治,对控制晚稻大面积褐飞虱的防治,是十分有利的,应大力推广。

以上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的要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个是两面性的,没有农药,就会发生病虫害,产量就有可能降低。那时,菜就会很少,但是绿色食品,但很贵,比现在的要贵,一些城里的人就会又在报怨菜贵。喷了农药,若是科学合理地用药,那问题是很少的。但滥用农药,就会出现农药残留量大,大家吃到了,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影响。滥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现在农田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鱼了,在80年代及之前,在我们南方的农田里,有很多鱼的,还不少,但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不要怪农民伯伯,若管理力度够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相信《什么天气条件下不宜施用农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温天气移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