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全球风景园林师将聚会苏州共商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IFLA是风景园林行业的国际组织,于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正式成立,现有57个国家的风景园林学会是其会员。 200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加入了IFLA,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会员。

2010年5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落户苏州。这是自2005年中国成为IFLA成员国后,该组织首次在我国举行全球性大会,届时将迎来境内外代表约1000人次。记者从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获悉,日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已与苏州市政府共同召开了筹备会议,确立此次大会的主题为“人与天调 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每年召开的一次全球性年会,是IFLA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对提升举办国和城市环境建设水平,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各会员国(地区)纷纷积极申办此会议。早在2006年10月,该联合会一致通过,2010年IFLA第47届世界大会在中国举办。

根据IFLA惯例,作为举办国城市,苏州要制作一部(册)反映城市总体面貌以及风景园林成就方面的中英文宣传片、宣传册,在今年10月份巴西召开的第46届IFLA代表大会上播放、发送。同时,第47届IFLA会议专用网站的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据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会具体将分7个专题,即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设,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管理和风景园林植物。在苏州的活动持续9天,包括理事会议,代表大会、学生营活动,以及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等。

XzH52.cOm精选阅读

风景园林设计要弘扬传统尊重自然


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当代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建设暨理论坛上强调,风景园林科学发展首先要遵循中国的传统理念,因为它反映了科学的宇宙观。

孟兆祯十分赞成“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设计理念。他说,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地球,破坏它们的环境,最终势必危害到人类自己。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师应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发挥“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在孟兆祯看来,创造园林艺术美要以“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为座右铭,风景园林总的造景特色是“盖以人为之以人工之美入天然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此外,孟兆祯还特别强调最大限度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他指出,将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强调到高于综合功能的位置都是不科学的。要善于将生态环境、空间景观、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于一体。设计师应努力满足使用者对自然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然后才是人们享受植物营造的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同样也是包含多种要素的综合性工作,而不是单一的植树种草。

孟兆祯十分看重继承和发扬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特色,主张以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学习和研究国外的风景园林成就,学习国外如何根据各自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来设计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是一门文理交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交融的学科。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由科学的“比兴”以及绘画的“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等衍生而来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就理法而论主要是借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巧于籍因成果,精湛之处在于体现用地之不同地宜。一方风水养一方人,自然山水各具形胜。因地、因时制宜,便有可能寻觅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真谛。这也是预防、医治千城一面的良方。

孟兆祯认为,“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和“臆绝灵奇”,都是传统的借景理论,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应用和向前发展。

可持续园林发展与害虫防治


摘 要 园林害虫的危害是制约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是引起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之一。针对园林可持续发展战略,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使用包括害虫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建立生态工程技术,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化害为利,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使园林生产得以持续发展,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害虫防治的对策为:1.充分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2.少用化学农药,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害虫防治、对策

可持续园林是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害虫防治作为园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防治指导思想与对策。

一、可持续园林

自1992年2月6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已成为工农业、牧业、林业、园林等生产发展的重要基准。

可持续园林Sustainable landscape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强调综合利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与生物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消耗,使园林效益与园林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园林发展对策。可持续园林不仅要有高的景观效应和完备的功能效应,还要持久地保护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可持续园林必须是生态上的可持续,否则就不可能持续到最后。可持续园林必须是生态上可恢复,经济上可再生产、社会上可接受,生态系统能健康发展的园林经营体系和技术体系。实质上它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害虫防治在可持续园林中的作用

害虫防治作为园林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在可持续园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害虫危害是制约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园林害虫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与农林害虫相互渗透的频率不断加大,有的虫害在城市园林这一特殊环境中发生范围更广,危害更猖獗,共有害虫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重。例如桃蚜在包头致使榆叶梅这种观赏价值很高的灌木不得不从园林中退出。杨笠圆盾蚧、柳牡蛎蚧在杨树上平均虫口密度为100头/cm2,受此类蚧虫危害致死的树木占20%。又如有名的钻蛀性害虫光肩星天牛,对银川、呼市、包头、西安、大同、太原、保定、沈阳等城市中的行道树、圃地苗木造成了毁灭性危害,使几十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包头市近几年大量引入国槐,国槐的头号“杀手”锈色粒天牛也随之传入,危害也相继发生。双条杉天牛近1、2年已成为包头地区桧柏的毁灭性害虫。地下害虫不仅使圃地苗木生长受阻,同时使成片的草坪、花卉死亡。

就其园林害虫的广泛性而言,对园林植物造成的难以用经济指标量化的为害和损失较之农林害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害虫是引起植物受害,制约园林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因子。

(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也是引起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之一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为25亿kg,杀虫剂占30%左右,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我国1993年农药产量为2.62亿kg,占世界第2位,杀虫剂为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在防治害虫、保障农、林、牧、园林等生产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引起了一系列社会与环境问题。

1、有益生物被杀伤

杀虫剂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伤了有益生物天敌、蜜蜂、野生生物等,引起害虫再度猖獗,使害虫的发生频次增加。如桃蚜在包头60年代发生频率为10%,70年代大发生频率上升到70%以上,近年来每年都猖獗发生,大发生频率在85%以上。

2、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

目前已有504种害虫与螨类对一种或数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害虫如温室白粉虱10年内对菊脂类农药的抗性增加了50倍。由于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时化学农药浓度猛增,导致防治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加重,形成防治“效益比”逐年下降的恶性循环。在园林中形成了“虫害”越重越打药,越打药虫害越重的怪圈。

3、农药残留量增加,环境受到污染,人畜健康受到危害

在自然界中喷洒农药,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的仅占0.1%,而99.9%进入环境中,残毒和生物富积直接威胁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美国每年因农药造成的直接损失天敌杀伤、抗性增加、植物损伤近30亿美元;引起社会与环境的总代价高达81亿美元。1992年我国农药中毒70068例,死亡8562人,致死率为12.22%。据估算,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因农药中毒,2万人死亡。

三、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

园林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园林生态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进行抗性品种栽培和害虫与天敌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包括害虫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将害虫防治与其它措施寓为一体,以生态工程技术,对园林生态系统及其植物—害虫—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变害为利,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使园林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显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管理,需非常注重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园林的可持续性。它要求在开展害虫防治时,既考虑到防治对象与被保护对象,也考虑土壤、生物资源等整个园林生产体系中各组分;既考虑到当时当地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也考虑到未来及更大时空尺度的害虫发生动态与防治的生态风险分析;既考虑到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游憩、观赏需要,也考虑不致于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地和环境条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害虫管理体系。在未来的害虫管理体系中植物的抗性、天敌的作用、栽培防治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极大的加强,而化学农药的作用将显著地减少。

四、可持续园林中害虫防治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以及害虫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在害虫防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害虫防治对策。

1、充分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据报道,在生态系统害虫的控制作用中,天敌的控害作用在50%以上,植物抗性和其它生态因素的调控作中占40%,天敌与抗性的综合控害作用超过80%。因此,可持续园林发展中的害虫防治,非常强调发挥园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从观念上把已经习惯了的园林害虫防治转变为园林害虫管理。从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有害生物—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将植物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强调天敌的控害作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使用选择性农药和无公害农药,创造天敌生存与繁殖的最适条件,应用多种调控措施,破坏有害生物栖息生境,恶化其生存与侵害的条件,将害虫持续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

2、少用化学农药,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害虫防治的根本对策。目前,瑞典已成功地实施了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计划,丹麦和荷兰也分别制定了2003年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植物保护规划”。美国1993年发布公告,尽最大努力减少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50%。因此,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无公害制剂产量每年以10%— 2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BT杀虫剂防治害虫已由80年代的5万kg发展到2002年的2000万kg。利用病毒制剂和白僵菌防治害虫面积每年分别在10万公顷和66.7万公顷以上。近年来诱杀和干扰害虫正常行为的昆虫信息素也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发展,为害虫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尽可能地少用化学农药奠定了基础。目前,主要从植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1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对害虫产生抗性。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本身基因,以提高其对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以扩大其宿主范围,或将外源激素、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以增强其致病作用。3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昆虫转座因子P因子作为载体,将显性不育基因,结构基因导入雄虫体内培养出不育雄虫,从而达到异常控制害虫的目的。

4、将害虫防治纳入可持续园林管理之中

害虫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影响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很多,害虫防治只是其中之一。害虫防治必须服从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与其它栽培、管理等协调配合,将植物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植物的综合营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段半锁 李占龙)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 《中国农业年鉴》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490-497
2刘舜尧 《农药译丛》1996.182:1-8
3程绪珂 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报告 《生态园林论文续集》1993:1-28
4王献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自然资源》19944:1-6
5李辛夫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则 《科研管理》1997.182:19-23
 6 李典漠 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知识》1997.341:45-49
7 包满珠等 浅谈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中国园林》1998.1:8-10

风景园林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一、培养目标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1、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基本修业年限3-8年),工学学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2、掌握的知识: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3、具备的能力:1) 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图面表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2) 掌握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花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 熟悉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 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读、听、写能力,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4、优势或特色: 青岛农大地处我国经济文化较发达的青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不同文化交相呼,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性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借助青岛地区厚重的文化氛围和前沿的设计理念,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宽度。使学生既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能力,又具备在生产一线指导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就业情况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1、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2、就业前景: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4]。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0 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而且在这期间,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2.3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唐朝的长安城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政府对城市街道绿化十分重视,严禁任意侵占街道绿地。居住区的绿化由京兆尹(相当于市长)直接主持。居民分片包干种树,诸街添补树......价折领于京兆府,乃限八月栽毕 [5]。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以槐树为主,间植榆、柳;皇城、宫城内则广种梧桐、桃树、李树和柳树。据此,可以设想长安城内城市绿化是十分出色的。
1.2.4宋元清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花木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洛阳名园记》[4]中记载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些一坊,广输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元朝的版图大,宗教活动多且复杂,寺、观庙宇也很多,其中多有建置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景观最美。当时到过大都的朝鲜人写的《朴通事》[5]对其有详尽生动的描写:殿前阁后,擎天耐寒傲雪苍松,也有带雾披烟翠竹,诸杂名花奇树不知其数。可见,在优美的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必须的。清朝中叶和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如丛桂之内,不以其它花木杂之。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如在粉墙前面竖以湖石,再配置芭蕉、翠竹和其它花木,使富于诗情画意,或在大树周围用砖石砌成花坛,杂莳各种花卉,或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使之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画。尤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开花季节,选择佳种,置于台阶回廊两侧,或置于客厅、书斋内,使园景更加美丽而又不失季相变化。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4]。

苏州工匠将赴洛杉矶参建海外最大中国园林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此间透露,该公司派出的十二位园艺师将于下月赴美国洛杉矶,建造一座海外最大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中国园”整个项目预计耗资八千万美元,其中一期工程需一千六百万美元。
“中国园”坐落在洛杉矶的亨廷顿庄园,占地面积达到十二英亩,接近于苏州名园拙政园,是境外最大的中国园林,亨廷顿“中国园”总体设计分春夏秋冬四季,共有九园十八景。一期工程将建夏园以及亨廷湖、池、廊、桥、亭、塔、茶室等景点。苏州园艺师将建造一期工程名为“夏园”的亨廷湖“石作”工程。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如此评价。亨廷顿方面对施工单位的要求是“非苏州不请”。据介绍,夏园完全按苏州园林风格设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许多细部工艺,如石雕、窗檩、木梁及瓦片等都在苏州制造。
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苏州古典园林于一九七九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起“明轩”庭园。接着,又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建造起二十多座仿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仅在美国就已建起仿苏州园林建筑五座,分别为坐落在纽约的“明轩”、“寄兴园”、“长岛”,坐落在佛罗里达州奇士美市的“锦绣中华”及波特兰市的“兰苏园”。苏州园林从一处一景到完整的个体,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我们到海外营造古典园林,不仅在于扩大苏州园林的影响,更希望借此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十二位园艺师的带队人、高级工程师谢一中说,在亨廷顿庄园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将带给海外华人根的感觉。

供稿:中新社苏州

苏州古典园林 展示园林独特魅力


2007年是苏州古典园林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今年9月21日到12月4日,我市将举办“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节”,根据昨天出台的活动方案,届时,琴棋书画将与各项园林活动相互应和,向世人展示园林的独特魅力。
1997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沧浪亭等5处古典园林又成功扩展为世界文化遗产,接着,我市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和在苏州建设“世界遗产培训教育中心(亚太地区)”的决议,目前,苏州园林已成为苏州走向世界的第一品牌,也是让世界了解苏州的重要窗口。
作为园林文化艺术节的开场戏,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将于9月21日举行开馆仪式。而在纪念大会暨中国古典园林保护论坛中,国内的专家学者还将围绕古典园林中“传统技艺”的遗存、现状及保护对策,古典园林与当代人居环境,中国“四大名园”文化比较研究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园林中也将好戏不断。虎丘的庙会及曲会,网师园的夜花园,留园的吴歈兰熏,狮子林的菊花展和插花艺术展,石湖串月,天平山红枫节,还有时令花卉、花鸟鱼虫、苏派盆景等各类展览将使人目不暇接。
此外,在活动期间,市民还可以看到园林门券和邮品展,欣赏苏州园林摄影作品,听取园林文化知识讲座.。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园林发展


一个薄雾氲氤的微寒秋日。在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山庄举行了由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局举办的主题为《抓住2008年奥运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研讨会。

与会人员包括园林专家、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北京市园林局直属单位的代表、有关大专院校、有关单位园林工作者及北京园林学会会员代表在内的130多人。 研讨会进行大会交流和专业委员会专题交流。

有18位专家分别围绕“以宜居城市为目标的北京市绿地规划建设、旧城区大型公共绿地的建设与歧视、奥运木本植物的选择养殖与应用、公园绿地管理、再生水在园林中的应用、北京屋顶绿化、奥运花卉筛选、大树移植技术、节能园林技术应用、园林景观建设、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笔者上午参加会议的议程如下:

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石亭沧浪古亭将恢复“望碑”


苏州园林中最古老的石亭———沧浪亭日前开始维修,与一般的小修小补不同,沧浪亭上散失多年的4块汉白玉望碑将恢复,预计7月底可与游客见面。

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与该园同名的标志性建筑———山上的方形石亭沧浪亭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和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岳麓山的爱晚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据管理人员介绍,上次沧浪亭维修约在10年前。早在上世纪80年代,石亭4根石柱上方的4块汉白玉碑刻因为风化等原因出现碎裂,于是取了下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复原,目前仅找到了其中的一块,也风化严重,不宜再使用。今年6月底沧浪亭开始维修,为恢复古亭旧观,特意请来专业人士进行鉴定,并画出碑刻图案。

记者昨天就此专门咨询了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对古建筑颇有研究的马祖铭先生,他确认十多年前在沧浪亭曾看到过那4块碑刻,名为“望碑”,是抬头能望见的意思,望碑的各块碑刻的图案之间互相关联,从沧浪亭现存的一块碑“喜禄同寿”来看,应该是吉庆系列。

负责重刻这4块汉白玉望碑的是苏州景峰公司的沈雪芳,老沈有着30多年的石雕经验。他告诉记者,在苏州古建筑中,这样的碑刻还是比较多见的。现存这块汉白玉碑的图案上刻的是“喜禄同寿”,由梅花鹿、松树等组成。根据有关资料,推断出其余3块碑应分别为“齐眉祝寿”、“福贵同喜”、“福上加福”。

据悉,到7月底,除了古亭的4块望碑将完整地与游客见面外,亭子东向戗角上缺的一块汉白玉装饰板也将增补恢复。

南京雪松价格将持续上升


2009年开始的雪松价格上扬,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市场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而产区的雪松成品存有量持续下降。过去一车货,在大部分雪松苗圃都可以直接配齐,而现在至少要三到五家才可以装满一车货。

由于在2004年开始的几年里,雪松价格奇低,种植雪松的农户全面亏损。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本地无人培育小苗,更谈不上新增雪松种植面积,所以市场有一个五年左右的缺口,要填平这个缺口,我们预计需要至少4年时间。现在3米雪松的价格已经攀升到80元以上,而在3年前,这个规格的雪松最低的时候只有15元,和今天的价格比,价格足足翻了5倍。

很多客户抱怨为什么价格总是涨,上个月说好的价格,现在合同没有结束,这里又喊着涨价。其实这个是地地道道的市场行为,自家的雪松数量总是不足,出去拿货,别人都涨了,你不提价拿货,谁也不会卖给你。

从现在起,我们都是和客户约定,前几车货的价格是多少,然后后几车需要到时候再确定。雪松价格的疯涨还没有结束,还在进行中。按照推理,明年这个时候雪松价格至少还得涨30%。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全球风景园林师将聚会苏州共商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与传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