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防治马尾松赤枯病”,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分布与危害
赤枯病是马尾松幼林一种主要叶部病害。据全国普查,贵州、四川、广西、广东、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都有发生。本病除为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外,还侵染其它针叶树,如云南松(P.yunnanensis)、黑松、黄山松(P.huangshan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火炬松(P.taeda)、湿地松(P.elliottii)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金钱松(Pseudolalrix amabilis)等。各种寄主中以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受害最重。本病常与赤落叶病或落针病同时混生。
病害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受害。受害叶半截或全叶枯死,受害林分一片枯红,状似火烧。病叶与健叶相比,其含水量和干物质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68.4%和39.2%,病害越重,损失就越大。病株平均高生长量降低46.7%~58.4%,年主梢生长量降低73.5%。
症状
受害叶初现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后变淡棕红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部散生圆形或广椭圆形,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新病叶在室温下保湿1~3天后,出现黑褐色丝状或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根据病斑上、下部叶组织是否枯死,计有叶尖枯死型、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株枯死型四种症状。
病原
病原菌是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分生孢子盘黑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直径约100~200μm,散生于叶面。分生孢子梭形或椭圆形,大小15~25μm×7~10μm,5个细胞,分隔处缢缩,中间3个细胞褐色,两端细胞圆锥形,无色,顶端有2~4根无色刺毛,长约10~19μm,分生孢子梗短。
用初发病的针叶分离,容易得到纯菌种。菌落圆形,白色,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白色茸毛状,菌落中心基质略带橙黄色或色稍淡。在24~29℃下培养9~12天,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盘,呈大小不等的小黑点,久置成一发亮的黑色粘液团。分生孢子在5~33℃之间都能萌发,以20~30℃萌发量较多。无伤或有伤接种,经3~6天大量出现症状,潜育期2~7天。有伤接种平均发病率48.5%。最高达81.8%;无伤接种,平均发病率21.4%,最高达42.8%。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接种时,应明暗交替。
发生规律
马尾松、赤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中越冬。在落地病叶上越冬者极少,且全部以分生孢子越冬。翌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时,约5月上旬,分生孢子开始散放。以6月(四川)及7月(贵州)捕捉量最多,6月及8月次之,11月份(月平均温度16℃以下)基本停止散放。一般雨天或雨后捕捉孢子量最多,晴天较少。林缘、树梢及树冠,比林内、冠下及冠内发病重,这表明分生孢子借雨水机械脱离,随雨滴被气流带走。
病害一般于5月开始发生,当时月平均温度为19.5~19.9℃。6~9月为发病盛期,其间月平均温度20.3~22.9℃,月降雨量68.2~346.6mm,月平均相对湿度84%~86%。7月出现发病高峰期(月降雨量247~298.2mm,月平均相对湿度86%~89%)。以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降低。当月平均温度降至12℃以下时,即11月以后,病害基本停止发生。可见,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而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新叶感病后一星期左右,产生新的子实体,遇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以此进行多次重复侵染,5~9月均可产生新的子实体,7月为高峰期。
防治方法
可用621硫烟剂加硫磺细粉(按8:2比例均匀混合而成)防治效果为91%~95%,741烟剂效果为88%~92%。此外,5%可湿性退菌特粉、退菌特重烟剂和621菲醌烟剂也均有一定效果。烟剂防治本病宜于6月进行,用量每公顷11~15kg,一年一次即可。如遇赤枯病和赤落叶病或落叶病混生的林分,需在6月和8月各放一次,各一次用药量应适当增加。
葵花松对赤枯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因此,选用葵花松造林,是防治本病的一种较好途径。

XzH52.cOm精选阅读

云杉赤枯病及其防治


近年来,随着云杉栽植数量的增加,云杉赤枯病发生严重,一些密闭林带高达50%,严重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死树。该病发病来势迅猛,由树下到树上、树冠外缘向内膛、复叶基部向顶端发展。多则10日,少则1周,就可造成全株叶子变黄,然后脱落。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当温度骤变、湿度加大时,树就会出现病态。病叶初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变为暗褐色,遇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突起的黑色小霉点,这便是病菌子座及着生在上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它可以借风、雨传播到主干表皮,直接侵害绿色主茎或从小枝叶扩展到绿主茎上,形成褐色、赤褐色稍下陷的溃疡斑。这种斑发展后包围树茎1周,则上部全死。有时主茎上的溃疡斑扩展不快,但不愈合,随树干主茎生长渐入树干里,形成沟状病部。该树虽不死,但易遭风折。

防治方法: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加强管理,保根养叶,增强抗性,加强树势。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青绿型油杉等。土质要求中等肥力的地块,选用通透性较好的土壤。合理用肥,不损伤粗度为0.3厘米以上的疏导根。合理中耕,及时灌水。高温季节尽量避免中耕,防止损伤根系。高温季节11-14时不宜灌水。

采用药剂防治灌根与喷雾同时进行效果好。喷雾是云杉萌芽前树液开始流动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初和8月用50%的乙生600倍液加增效王,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植物源生物杀菌剂600倍液的混合液交替喷雾,隔5天1次,共喷2次。灌根是在树吐新叶后及停止生长后,用55%敌克松700倍液,50%金消康1000倍液交替灌根,隔3天1次,共2次。以上药剂作为预防处理时可减半。为控制病情,对已枯黄的病叶深埋或烧毁。(辽宁顺达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王德清)

马尾松毛虫防治


马尾松;马尾松毛虫;BT;推广;防治;森林保护
主要内容:本项目经过2年的准备与实施,已完成BT生物制剂飞防马尾松毛虫4.05万亩,比合同下达任务4.0万亩多飞防0.05万亩,超过国家林业局合同任务。防治效果以20株固定样株统计,总虫数3014头,株平松毛虫150.7头,喷药防治1天,松毛虫平均减退率达18%,防治第7天,松毛虫平均减退率达97.3%,平均虫口密度为3.4头/株;大面积飞防效果(表2)以标准样地飞防第12天统计,总防治效果为90-97%,平均防治效果为93%。有虫株率下降87-95%,平均林分松毛虫下降为92%。
项目飞防的松林的马尾松毛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松林健康生长,达到年提高松林材积0.1m3/亩以上,9.45万亩实现增长材积9450m3,年增产值283.5万元(300元/m3)。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森林,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推广情况:BT生物制剂飞防马尾松毛虫4.05万亩,喷药防治1天,松毛虫平均减退率达18%,防治第7天,松毛虫平均减退率达97.3%,平均虫口密度为3.4头/株;大面积飞防效果(表2)以标准样地飞防第12天统计,总防治效果为90-97%,平均防治效果为93%。有虫株率下降87-95%,平均林分松毛虫下降为92%。

马尾松切根育菌技术


马尾松系直根性树种,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长,侧须根细少,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幼林前期生长慢。采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虽能提高马尾松苗质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较高,运苗费用增加,推广难度很大。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长期中,用铁制切根铲适时适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增加侧须根数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径比,控制冠根比,可显著提高马尾松大田裸根苗质量与造林成活率。

1、切根育苗地 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选地势开阔、向阳。坡度平缓,靠近水源,质地疏松,没有或极少石块、石砾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2.整地作床 提前3—6个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结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亚铁粉每亩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亩30-4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并施入磷肥每亩60—100公斤作底肥。然后横山开箱作高床,床宽1米,高20厘米,步道宽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马尾松林或松苗,则床面还需均匀撤一层松林菌根土。

3.播种 为确保切根时松苗能达到要求,播种时间要适当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迟不超过3月底。播种方式为条播,播距15—20厘米,播沟方向最好与苗床方向平行。经精选、消毒的马尾松良种播种量,每亩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盖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温、保湿,促进种子提早发芽,出土整齐。

4、苗木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烧”苗;二是苗木出齐后,每隔10一15天喷洒一次1∶1∶120的波尔多液,连续2~3次,以预防猝倒病发生;三是结合除草松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后水施尿素1一2次,浓度0.3~0.5%为宜,促进苗木生长;四是低山丘陵区遇连晴高温,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结束后,及时间苗、定苗。将过密、细。

5.切根时间 为保证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时的苗木高度需达12厘米,主根长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调查苗木根茎生长量已达要求的,可于7月中旬前切根,否则需待伏旱结束,秋雨到来后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无伏旱或伏旱影响不大的山区,切根时间完全视苗木生长量决定,但最迟不得晚于9月中旬,不然切根后苗木生长时间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6、切根深度 切根铲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长度,称为切根深度。根据我站试验研究结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长度二分之一左右。具体掌握时,苗高根长的稍深点,苗小根短的稍浅点,以不大于10厘米或不小于6厘米为宜。

7、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两种。斜切较平切省力、工效高,适宜于山区坡度较大的条播苗床,或土壤较粘、石砾较多,平切推铲困难的条播苗床。操作时,先从苗床最里边的苗行开始,用铲刀在苗行一侧从离苗木地径5厘米左右处,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顺势推进,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松、无石砾,或撒播苗床,则可进行平切。平切时,手握切根铲分别从苗床两边确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进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铲切完后,切根铲原方向退出时,铲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缝稍宽,易于退出,切忌铲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8.水肥管理 为防止切根后苗木萎蔫和利于须根生长与菌根形成,切根后要立即进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过磷酸钙,浓度均分别不超过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则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为度。

9.起苗与运输 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长后,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须坚持锄挖,严禁手拔,以防扯断大量的须根、菌根。用锄起苗时,锄口应高苗木10厘米远,逐行倒退着深挖、轻抖,尽量注意不伤或少伤苗木侧须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运输途中,为防风吹日晒而失水干枯,一定要搭盖薄膜或稻草。运到造林地后,要及时造林栽植,当天栽不完的松苗,应就近假植。

松针赤枯病的症状和病原


松针赤枯病主要发生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山西、云南、辽宁、吉林、贵州等地。危害马尾松。特别是幼林感病犹如火烧状,影响生长。除危害马尾松外,还危害华山松、油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柳杉等树种。

症状松针感病后,出现黄色段斑后渐变褐,稍缝缩,最后呈灰白色或暗灰色的病斑。病斑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常有一暗红色的环圈。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抱子盘。潮湿时,分生袍子盘吸水长出黑褐色墨汁似的丝状或卷丝状的分生于包子角。病斑出现在针叶上下不同部位,病斑以上部分往往枯死断落或叶尖枯死。

病原真菌,半知菌类黑盘子包目毛盘抱属(Couewtrichum)枯斑盘多毛抱菌。分生于包子盘初埋于表皮下,后外露,黑色,粒点状。分生抱子梭形,基部有小柄。

苗木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


不同品种的苗木在防治白粉病、赤星病方面效果不同。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栽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发病前可用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如已发病,可用500-1000倍的退菌特或用800倍的代森镀防治,或用0.5摄氏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也很好。
黄化病的防治,苗木黄化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缺少铁、钾、铜等微量元素或缺氮素肥料所造成的。苗木发生黄化以后,缺少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停止制造蕾养物质。苗木失绿轻者生长不正常,影响生长;失绿严重者,叶缘枯焦以至死亡。
对于此病必须要及早防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发展严重时再进行治疗的话,将会很难奏效。为了防止此病的发生,土壤中应该多施有机肥料,并且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发病的初期,可喷灌0.2%-0.5%的硫酸亚铁或喷钾、铜等微量元素。喷时雾点越细越好。每隔1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后,叶色一般可恢复。

白皮松猝倒病如何防治?


白皮松幼苗猝倒病是育苗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针对如此大的危害,白皮松猝倒病如何防治?白皮松猝倒病的防治方法呢?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该病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月份。发病的幼苗突然猝倒死亡,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对其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的方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圃地选择是基础白皮松幼苗怕涝,因此,育苗地要选平坦、有排灌条件的地块。重黏土地、盐碱土地、低洼积水地不宜作育苗地。
种子和土壤处理不可少种子要用波尔多液浸种消毒,播前用温水(50℃~60℃)浸种催芽或混沙层积催芽,咧嘴种子数达到种子总数的50%时即可播种。整地前2~4周每亩撒施10千克硫酸亚铁粉末或2~4千克菌克清3号,翻入土中进行杀菌消毒。圃地要深翻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如腐熟的圈肥、堆肥。
苗期管理最关键播种后搭棚遮阴,防止日灼,根据苗情适时适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每亩可用50~75千克过筛的草木灰撒施,既可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圃地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以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提高抗病力。药剂防治要及时苗木出土后每隔5~7天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连续喷2~3次。发现有猝倒病时,立即拔除病苗,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先用30%恶霉灵水剂对病苗周围进行灌根,并用72.2%的普力克600倍液和1%的硫酸亚铁交替使用,每周喷一次,使用硫酸亚铁溶液时,每次喷完药液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以免造成药害。

红枫叶枯病的防治


一、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及叶面上部的叶缘产生浅绿小斑点,随着病情扩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最后整个叶片的四分之三枯死。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其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由于该病害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多雨季节会反复感染,一般8-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地排水性能差,土壤温度大、偏施氮肥等情况,也能导致该病的发生。初秋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二、防治方法:在施肥上,忌偏使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搞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长时间积水;平时结合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高温季节要通风遮阳,防止暴晒。同时要进行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泰安市下港园艺场孟兆宝)

鹤望兰斑枯病的防治


是由枇杷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从分生孢子器中逸出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植株生长衰弱和盆土偏碱易发病。该病为害叶片,开始在叶上生灰白色枯斑,边缘生褐紫色线圈,较灰斑病宽明显,其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措施:⑴精心养护,使植株健壮。该花喜温暖潮湿,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8-24℃,夏季畏强光暴晒,冬季需阳光充足,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开花期要充分浇水,15-20天追一次肥,花期应增施磷肥,盆栽的二年换一次盆。⑵叶片剪去后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倍液涂抹伤口或剪口。⑶发病初期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喷洒1次,连用2-3次。(候和菊)

相信《如何防治马尾松赤枯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马尾松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