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谨防花卉染上灰霉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保证城市街路和居民栽摆的各种花卉健康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5月21日,沈阳市园林植保中心介绍了花卉灰霉病的防治常识,为沈城市民及相关部门有效防治花卉病虫害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据介绍,灰霉病发病症状是,近地面的叶、茎呈水渍状,变褐腐败,并向上扩展。病部出现灰黄色霉层。专家介绍了防治方法:(1)栽摆不宜过密,保持良好通风透气性;(2)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如果您在生活中发现街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出现花卉病虫害,欢迎您拨打沈阳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心的咨询电话:“23842171”、“23920151”进行举报。

xZh52.Com小编推荐

花卉灰霉病巧防治


灰霉病是大棚花卉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卉的花、果及叶片。在花卉的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生长期间。如果放松管理,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条件: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至32℃,最低4℃,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由于春季气温适宜,棚内湿度大,如放风不及时,是造成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病害主要症状:病菌从萼毛、花梗的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向果梗上蔓延,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果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易引起叶片发病,形成着生灰霉的大圆斑。烂花、烂果落到茎上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如菊花叶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斑,表面略呈轮纹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表腐烂,倒挂金钟叶受害时,病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渐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此外,非洲菊、仙客来也易受危害。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4.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到33℃,这样不利产生分化孢子。降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至4小时(每亩大棚250克)。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大棚1公斤)于傍晚喷撒。喷雾法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雾1次,连喷2至4次(间隔期7至10天)。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续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香石竹灰霉病

[简介]

该病是温室、大棚种植香石竹的一种常见病害,可使花瓣产生褐斑或使花瓣腐烂,严重影响切花质量。

[症状]

香石竹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淡褐色水渍状,随后若干花瓣被灰色真菌生长而纠缠在一起。如果环境潮湿,花瓣腐烂,上有灰色的霉状物。花蕾发病时,有水渍状不规则斑,发软腐烂,也会产生灰色霉状物。

[病原]

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

[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核形式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当气温在20℃左右、湿度很大时,此病发生严重。在大棚、温室中种植,由于早春、秋天温度低、湿度大,常导致此病大发生。组培苗比扦插苗抗病。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

1、 增温和通风以保持温室内低的湿度,防病效果好。感病的植株和花朵应立即清除。

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施药方式:

1)烟雾法(适用于温室、大棚):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熏3-4小时。

2)粉尘法(适用于温室、大棚):可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9-11天1次,连续使用或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3)喷雾法: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边喷3次。

芍药(牡丹)灰霉病



症状特征及原因

灰霉病是芍药(牡丹)上常见和重要的病害。我国北京、上海、吉林、江苏、浙江、福州、南昌等省市均有发生。
植株的叶片、叶柄、花芽、茎部都可受害。幼苗被害时茎基部呈水浸状,并变褐、腐烂,造成幼苗倒伏;叶片受害时,在叶尖、叶缘形成圆形、半圆形的褐色病斑,具有不规则的轮纹;花芽受害时变黑或花瓣凋萎、腐烂变褐;病部被覆灰色霉状物。如茎基受害,植株容易倒伏。在病茎上有时可以看到球形、小而光滑的黑色菌核。
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病菌在植物整个生育期间重复侵染。在栽培管理方面,注意秋天收集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次年菌源;春季的病叶、病枯芽等应及时清除。
⒉该病在花后霉雨季节发生严重,生长过分幼嫩的植株容易发病。应注意不要栽植过密、保持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氯硝胺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秋海棠灰霉病


症状 叶、花发病。叶上发病从叶缘开始,生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出现灰色霉层。花枯萎变褐色。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1、 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 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

3、 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生分生孢子。

4、 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卡特兰灰霉病


分布与为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为低温高湿性病害。症状:花上发病。初在花瓣及茎片上生水浸状小斑点,一般情况下斑点停止发展,但在高湿度时病斑逐渐扩展,严重时发生水浸状褐色腐烂,在温室内可在病部生灰色霉层。

病原:为灰葡萄孢霉

传染途径:本病原菌喜低温高温,生育适温15~23℃。腐生繁殖性强,易在其它病虫害危害的茎、叶、花及动物死体上增殖,形成大量的孢子,在空气中传染。通常情况下,附着在花瓣上的病菌孢子侵入组织内引起发病,但付着在健叶及假面具茎的孢子侵入组织内引起发病,但付着在健叶及假茎的孢子虽可萌发,但不能侵入组织内,所以在兰科植物中,主要以花受害。

鸢尾灰霉病的防治

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结果,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
受病的种球潮湿,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织物伴有黑色菌丝块。根部和基盘未受侵染。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潮湿环境下,无规则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

病因

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

- 避免叶片受损。
- 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种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
- 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
- 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
- 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
- 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翠菊灰霉病防治


该病为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花、花梗、叶。严重时,花、叶均枯死,影响其观赏性。

症状:叶受害时,最初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当环境比较潮湿时,造成腐烂,上有灰色的粉状孢子层出现。病叶最后枯死。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感病。开始,花瓣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同样发生腐烂。

病原:为葡萄孢属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传染途径:病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越冬。当气温20℃左右、湿度很大时,易发生此病。塑料大棚比玻璃温室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温室通风,降低湿度,避免不适当的浇水。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减少侵染源。2、发病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鹤望兰灰霉病的防治


气温15℃左右,湿度在90%的情况下形成灰霉层,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感病。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易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和花瓣上。初发病时病斑暗绿至暗黄白色小斑,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发展,呈褐色不规则状,以致大片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被害花瓣病斑散生,较小,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绿色较深,中部为黄色水渍状坏死,后期败花上布满灰色霉层。

防治措施:⑴在秋季和早春换土,以利于植株健康成长,提高抗病能力。⑵多雨季节,用波尔多液喷雾2-3次,保护新叶和花蕾,防止发病。⑶发病期间,用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候和菊)

金边富贵竹灰霉病


症状:自叶尖和叶缘产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冬季温室湿度高时,病斑扩展,呈灰褐色。严重时大部分植株可毁于此病。病部生有灰色霉层。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学名为Botrytis cinerea Pers.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或分枝,直立,有隔膜,青灰色至灰色,往顶端色渐浅,成堆时棕灰色。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表面光滑,无色,成堆时淡黄色。菌核黑色,扁平或圆锥形。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0C,最低为40C,最高为30-320C。分生孢子在13。7-29。50C均能萌发,但以较低温度对萌发有利,产生分生孢子与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1-230C。

侵染途径:成熟的孢子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萌芽管,由寄主伤口、坏死组织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发病。

发病条件: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与为害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控制大棚和温室湿度 保护地栽培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一般采取上午迟放风,使大棚和温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0C之间,超过330C开始放风。

2.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园艺防病 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御能力。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施行根茎周围淋浇。发现病叶及时摘除,不可随意乱丢,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注意操作卫生,防止整枝过程中传病。

3.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 初发病时施药,可采取多种施药方法,交换用药或混合用药,以利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生。

(1) 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 具有封闭条件的大棚和温室,可以试施用烟雾剂,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每次每677米2250克;于傍晚分几处点燃后,封闭大棚或温室过夜。

黄金菊灰霉病防治


症状

黄金菊近地面的茎叶易受害,受害后有水渍状变褐腐败。发生严重时,病情会扩展导致叶柄腐烂。病部出现灰黄色霉层,严重时整株黄化、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形成灰褐色霉层。

病原

该病害是由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

发病特点

该病多发生在黄金菊幼苗期,3-4月为发病盛期,此外,地面潮湿、植物通风不良发病重。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适当温湿度,发现有病株及时拔除。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3)化学防治 发生期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等。

喜欢《谨防花卉染上灰霉病》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灰茉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