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防治花木春季易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春季花木应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的盆花和树桩发出几片嫩叶后就开始枯萎甚至死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浇水过多:浇水过多会使盆土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植株的根系因缺少氧气供给而腐烂或霉变甚至导致死亡。

施肥过量: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易引起烧根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特别是新换盆的植株它的根系吸收能力弱消耗的主要是自身体内的养料和水分此时施肥最易烧坏嫩根。

出棚过早:春季忽冷忽热温差大过早将花木搬出棚外花木因无法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天气状况而易引起死亡。

供水不足:如果盆土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花木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大、水分蒸发快很容易造成花木水分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其死亡。另外上盆不久的花木刚长出新叶就拿到阳光下照射会加快其叶面水分蒸发造成植株失水死亡。

酸碱度不当: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各异有的喜酸性土壤有的喜碱性土壤。如果将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茶花、杜鹃)种于碱性土壤中植物自然就会死亡反之亦然。

病虫害:造成花木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金龟子和天牛等它们有的吸取植物组织内的液体有的危害花木的根部有的蛀入花木的木质部。造成花木死亡的病害重要有白粉病、立枯病等。

预防花木春季枯死可采取下面几种措施:

适量浇水:对于一般花木来说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合理施肥:盆花的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即每次施肥的量要少但施肥的次数要多。

为了满足花木对养分的需求必要时可配制0.5%的尿素液肥或0.25%的磷酸二氢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会引起肥害。

及时出棚:所有的花木都不要过早搬出棚应待天气状况稳定后再搬出。特别是新上盆的花木更不要过早搬出棚外放在阳光下照射而要放在棚内或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一般到4月中旬以后出棚)待其生长稳定后方可逐步移到太阳光下。

盆土配制适当:在盆土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其肥力状况更要考虑它的pH值看它是否符合所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对pH值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按要求配制新土。

有效防治病虫害: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喷杀;防治金龟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或用杀虫剂;防治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XzH52.COM推荐阅读

春季花木如何播种


春季用播种法养殖花木简便易行,一次不仅能繁育出大量的花卉苗木,而且播种生长出的植株长势旺、寿命长。同时,在一些苗木变异后还能产生新的品种,使园林花木大家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要使播种成功,必须要掌握与播种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这里笔者就这几年的春季播种花木经验简要叙述如下:
一、了解种子的寿命长短和种子的处理方法是播种能否成功的前提。
不同花木的种子寿命长短不一,一般花木的种子能保持两三年或更长的时间,但有的种子采收后需要立即播种。例如山茶花,其种子在干燥状态下极易失去发芽能力;樱草类、秋海棠类的种子发芽力也只能保持数个月。因此,掌握每种花木种子生活力的保持年限,是确保播种成功的前提。对发芽率没有把握的种子,最好经过发芽实验后再播种。
不是所有花木的种子,采收后都能直接播种。一般核果类和种皮较硬的种子,多需在冬季进行沙藏处理;对在冬季干藏过的种子,播种前要用温水或冷水浸种。如玉兰花,要将假种皮搓去,再用湿沙埋100天左右才能播种;牡丹、芍药,播前要用30℃至60℃的温水浸泡一昼夜,待种皮变软后再播;荷花、美人蕉的种皮较硬,播前要使劲搓伤种皮;而榆叶梅的种子,则需要在入冬前播(或湿沙层积)并浇冻水,待冬季其外壳被冻裂,翌春才能发芽。
二、掌握种子的发芽条件和播种方法是播种能否成功的关键。
种子能否发芽,决定于水分、温度、通气、光照四个条件。一般播后土壤宜保持不湿不干(水生花卉因需进入水中除外),过湿,通气性差,种子容易沤烂;过干,特别是发芽阶段,会造成发芽停止或死亡。发芽温度因不同花木而异,多数以20℃至25℃为佳,其中春播(3月末至4月)20℃,秋播(8月末至9月)15℃为好。
由于种子发芽需要氧气,因此播种土宜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如采取的是盆播方式,播后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播种后多数种子需要遮阴,但有些花木发芽期间必须有光,如指甲花、蒲包花、四季樱草、秋海棠类。但也有的见光照则不发芽,如黑种草。因此,播种时要注意种子不同的发芽条件。
播种方法:播种有盆播与地播两种。一般草花多地播;温室花木以盆(箱)播为主。地播要仔细整地;盆播用素沙土或培养土均可。播前应对种子、盆、箱、土壤消毒,防止种苗发生霉烂病、猝倒病、立枯病等。播种方式因种子大小而不同,细小种子宜掺上细沙撒播;大粒种子可点播或条播。
覆土厚度要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大粒种子的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两三倍;小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时可使用箩筛,使其均匀。特别细小的种子,如蒲包花、秋海棠等,应覆土极薄或不覆土,撒后用木板轻轻压一下就可以了。
此类花卉还可以采用双盆法播种,即把种子播入小盆,再把小盆放在大盆内湿润的水苔中,小盆利用盆壁吸水,能使盆土保持最适宜的湿度,种子容易发芽。播种之后,小粒种子要用浸盆法供水(把播种盆浸在浅水盆中),以免浇水冲动种子;大粒种子则宜用喷壶喷水。
三、后期的养护管理是播种能否成功的保障。
种子播后主要应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和通气的控制。常用覆盖物有稻草、塑料布、遮阴网、报纸、席片或木板等,覆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种子在暗处发芽。但对好光性的种子,如球花报春,则宜盖玻璃,以利透光,并在一端垫起一厘米的缝隙通气。花苗出齐后要及时把覆盖物揭掉,将播种盆移至向阳处。待花苗长出两三片叶即可上盆定植(木本花卉以根部木质化以后定植为宜)。对移植不易成活的花木,如虞美人、牵牛、茑萝等,则应一次定播不分植。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衡水市园林管理局)

春季花木枯死怎么办?春季花木容易枯死的防治方法


春季花木枯死怎么办?春季花木容易枯死的防治方法--春季花木应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的盆花和树桩发出几片嫩叶后就开始枯萎甚至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供水不足:
如果盆土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花木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大、水分蒸发快很容易造成花木水分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其死亡。酸碱度不当: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各异有的喜酸性土壤有的喜碱性土壤。如果将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茶花、杜鹃)种于碱性土壤中植物自然就会死亡反之亦然。病虫害:
造成花木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金龟子和天牛等它们有的吸植物组织内的液体有的危害花木的根部有的蛀入花木的木质部。造成花木死亡的病害重要有白粉病、立枯病等。预防花木春季枯死可采取下面几种措施:适量浇水:
对于一般花木来说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合理施肥:
盆花的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即每次施肥的量要少但施肥的次数要多。为了满足花木对养分的需求必要时可配制0.5%的尿素液肥或0.25%的磷酸二氢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会引起肥害。及时出棚:
所有的花木都不要过早搬出棚应待天气状况稳定后再搬出。特别是新上盆的花木更不要过早搬出棚外放在阳光下照射而要放在棚内或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一般到4月中旬以后出棚)待其生长稳定后方可逐步移到太阳光下。盆土配制适当:
在盆土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其肥力状况更要考虑它的pH值看它是否符合所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对 pH值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按要求配制新土。有效防治病虫害: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喷杀;防治金龟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或用杀虫剂;防治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浇水过多:
浇水过多会使盆土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植株的根系因缺少氧气供给而腐烂或霉变甚至导致死亡。施肥过量:
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易引起烧根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特别是新换盆的植株它的根系吸收能力弱消耗的主要是自身体内的养料和水分此时施肥最易烧坏嫩根。出棚过早:
春季忽冷忽热温差大过早将花木搬出棚外花木因无法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天气状况而易引起死亡。另外上盆不久的花木刚长出新叶就拿到阳光下照射会加快其叶面水分蒸发造成植株失水死亡。

春季花木容易枯死的防治方法


春季花木枯死怎么办?春季花木容易枯死的防治方法--春季花木应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的盆花和树桩发出几片嫩叶后就开始枯萎甚至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供水不足:如果盆土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花木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大、水分蒸发快很容易造成花木水分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其死亡。

酸碱度不当: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各异有的喜酸性土壤有的喜碱性土壤。如果将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茶花、杜鹃)种于碱性土壤中植物自然就会死亡反之亦然。

病虫害:造成花木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金龟子和天牛等它们有的吸植物组织内的液体有的危害花木的根部有的蛀入花木的木质部。造成花木死亡的病害重要有白粉病、立枯病等。

预防花木春季枯死可采取下面几种措施:

适量浇水:对于一般花木来说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合理施肥:盆花的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即每次施肥的量要少但施肥的次数要多。为了满足花木对养分的需求必要时可配制0.5%的尿素液肥或0.25%的磷酸二氢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会引起肥害。

及时出棚:所有的花木都不要过早搬出棚应待天气状况稳定后再搬出。特别是新上盆的花木更不要过早搬出棚外放在阳光下照射而要放在棚内或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一般到4月中旬以后出棚)待其生长稳定后方可逐步移到太阳光下。

盆土配制适当:在盆土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其肥力状况更要考虑它的pH值看它是否符合所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对 pH值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按要求配制新土。

有效防治病虫害: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喷杀;防治金龟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或用杀虫剂;防治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春季花木扦插提示


3月初至4月中旬,是春季扦插育苗的适宜时机,春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温度适中,对插穗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系的分化尤为适宜;春季插穗小苗有较长一段生长时间,当年即可培育出符合一定规格的苗木。现将常见的几种花木扦插要点介绍如下:

栀子花 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3月至4月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时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1年至2年生的嫩枝,截成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位,剪去下端叶片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500ppm生根粉溶液中快速浸渍15秒钟,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前在修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7厘米画线打点,并用1根小木棍在点上打孔,再将插条的2/3插入孔内,用周围土壤压紧后浇水保湿,成活后进行除草、追肥管理,当苗长至5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茶花 扦插时间以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为宜。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呈褐色的枝条,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带3个芽的插条,基部在节下部位剪切。插条上保留1片~2片叶子。剪好后随即将基部放入清水中,以保持插条湿润。然后每50根至100根插条捆成一捆,将基部浸泡在100ppm浓度的萘乙酸液中约24小时,再取出用清水洗后进行扦插。

杜鹃 在春季选1年生枝条做插穗,长4厘米~12厘米,最长不要超过20厘米。留插穗上部叶片剪去下半部的叶片。用稀蔗糖水浸泡插穗下半部8小时~12小时后,洗净扦插,能促进生根。低浓度的吲哚丁酸10ppm~20ppm浸泡插穗,对不易生根的种类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扦插深度:插穗较短的插入1/2,较长的插穗插入2/3。扦插以后要充分浇水,以后经常喷水,保持插床基质湿润。

木槿 一般采用春季扦插繁殖。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选择1年至2年生健壮未萌发枝条,截成长15厘米~20厘米的小段。扦插时备好1根小木棍,按株行距预插小洞,再将木槿枝条插入,入土深度以10厘米~15厘米为好,即入土深度为插条的2/3,压实土壤,插后立即浇足水。注意扦插时不施任何基肥。

紫薇 在2月至3月进行硬枝扦插。选取1年生壮枝作插穗,长12厘米~15厘米,入土2/3,5月即可生根成活,成活率可达90%以上,1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左右。

桂花 扦插时间多选择在2月。为促进生根,防治病害,母树在扦插前1 个月用800倍~1000倍敌百虫液喷洒,插前10天至15天用石灰水消毒。扦插前用10ppm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8小时~10小时。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在苗床上设立遮阳网,约2个月后即可生根。第二年移植1次,第三年出圃。

枸杞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生长健壮的直径0.4厘米~0.6厘米的枝条或优良株上的徒长枝剪成12厘米~15厘米长做插条。插前可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浸泡插穗,注意插穗入液不能超过插穗基部的3厘米。按5厘米×10厘米株行距插入基质,插穗上部1节~2节露出床面,插后可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芽。

春季花木谨防枯死


春季花木易枯死原因

供水不足:如果盆土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花木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大、水分蒸发快很容易造成花木水分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其死亡。

浇水过多:浇水过多会使盆土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植株的根系会因缺少氧气供给而腐烂或霉变,甚至导致死亡。

施肥过量: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均易引起烧根,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特别是新换盆的植株,它的根系吸收能力弱,消耗的主要是自身体内的养料和水分,此时施肥最易烧坏嫩根。

病虫害:造成花木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金龟子和天牛等,它们有的吸收植物组织内的液体、有的危害花木的根部、有的蛀入花木的木质部。造成花木死亡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立枯病等。

出棚过早:春季忽冷忽热温差大,过早将花木搬出棚外,花木因无法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天气状况而易引起死亡。另外,上盆不久的花木刚长出新叶就拿到阳光下照射,会加快其叶面水分蒸发,造成植株失水死亡。

预防花木枯死措施

适量浇水:对于一般花木来说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合理施肥:盆花的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即每次施肥的量要少但施肥的次数要多。为了满足花木对养分的需求,必要时可配制0.5%的尿素液肥或0.25%的磷酸二氢钾液肥进行叶面施肥。不可施肥过量或施肥浓度过高。

及时出棚:所有的花木都不要过早搬出棚,应待天气状况稳定后再搬出。特别是新上盆的花木,更不要过早搬出棚外放在阳光下照射,而要放在棚内或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一般到4月中旬以后出棚),待其生长稳定后方可逐步移到太阳光下。

盆土配制适当:在盆土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其肥力状况更要考虑它的pH值,看它是否符合所种花木的生物学特性。对pH值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按要求配制新土。

有效防治病虫害:防治介壳虫和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喷杀;防治金龟子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或用杀虫剂;防治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如何防治马尾松赤枯病


分布与危害
赤枯病是马尾松幼林一种主要叶部病害。据全国普查,贵州、四川、广西、广东、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都有发生。本病除为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外,还侵染其它针叶树,如云南松(P.yunnanensis)、黑松、黄山松(P.huangshan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火炬松(P.taeda)、湿地松(P.elliottii)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金钱松(Pseudolalrix amabilis)等。各种寄主中以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受害最重。本病常与赤落叶病或落针病同时混生。
病害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受害。受害叶半截或全叶枯死,受害林分一片枯红,状似火烧。病叶与健叶相比,其含水量和干物质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68.4%和39.2%,病害越重,损失就越大。病株平均高生长量降低46.7%~58.4%,年主梢生长量降低73.5%。
症状
受害叶初现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后变淡棕红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部散生圆形或广椭圆形,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新病叶在室温下保湿1~3天后,出现黑褐色丝状或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根据病斑上、下部叶组织是否枯死,计有叶尖枯死型、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株枯死型四种症状。
病原
病原菌是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分生孢子盘黑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直径约100~200μm,散生于叶面。分生孢子梭形或椭圆形,大小15~25μm×7~10μm,5个细胞,分隔处缢缩,中间3个细胞褐色,两端细胞圆锥形,无色,顶端有2~4根无色刺毛,长约10~19μm,分生孢子梗短。
用初发病的针叶分离,容易得到纯菌种。菌落圆形,白色,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白色茸毛状,菌落中心基质略带橙黄色或色稍淡。在24~29℃下培养9~12天,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盘,呈大小不等的小黑点,久置成一发亮的黑色粘液团。分生孢子在5~33℃之间都能萌发,以20~30℃萌发量较多。无伤或有伤接种,经3~6天大量出现症状,潜育期2~7天。有伤接种平均发病率48.5%。最高达81.8%;无伤接种,平均发病率21.4%,最高达42.8%。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接种时,应明暗交替。
发生规律
马尾松、赤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中越冬。在落地病叶上越冬者极少,且全部以分生孢子越冬。翌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时,约5月上旬,分生孢子开始散放。以6月(四川)及7月(贵州)捕捉量最多,6月及8月次之,11月份(月平均温度16℃以下)基本停止散放。一般雨天或雨后捕捉孢子量最多,晴天较少。林缘、树梢及树冠,比林内、冠下及冠内发病重,这表明分生孢子借雨水机械脱离,随雨滴被气流带走。
病害一般于5月开始发生,当时月平均温度为19.5~19.9℃。6~9月为发病盛期,其间月平均温度20.3~22.9℃,月降雨量68.2~346.6mm,月平均相对湿度84%~86%。7月出现发病高峰期(月降雨量247~298.2mm,月平均相对湿度86%~89%)。以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降低。当月平均温度降至12℃以下时,即11月以后,病害基本停止发生。可见,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而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新叶感病后一星期左右,产生新的子实体,遇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以此进行多次重复侵染,5~9月均可产生新的子实体,7月为高峰期。
防治方法
可用621硫烟剂加硫磺细粉(按8:2比例均匀混合而成)防治效果为91%~95%,741烟剂效果为88%~92%。此外,5%可湿性退菌特粉、退菌特重烟剂和621菲醌烟剂也均有一定效果。烟剂防治本病宜于6月进行,用量每公顷11~15kg,一年一次即可。如遇赤枯病和赤落叶病或落叶病混生的林分,需在6月和8月各放一次,各一次用药量应适当增加。
葵花松对赤枯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因此,选用葵花松造林,是防治本病的一种较好途径。

文竹易出现那些病症?应如何防治?


文竹易出现那些病症?应如何防治? ①文竹小枝发黄但不脱离,主要是盆土养分不足,营养不良而造成。有则是因为盆土硬实,通气差根系活力减退,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所致。除了应该在春季以富含有机质培养土换盆之外,还要经常疏松盆土表面,并注意加强施肥。 ②文竹叶尖枯黄或脱落,主要是因浇水少,盆土偏干,或相对湿度过低所致。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向植株喷洒水分,水温最好和室温相同,并将文竹放置在空气湿度大地方。生长季节应适当施用混合肥料,促使植株健旺,抵抗力增强。 ③文竹枝梢颜色暗黄或呈黄绿色,是因强光照射或浇水过多所致。应将其移至荫蔽处或是有窗帘窗边,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同时注意浇水不要太多。 ④文竹根部腐烂,枝梢焦黄脱落,主要是因在炎夏季节遭大风侵袭,或花盆长期积水所致。所以夏季要特别注意防范雷阵雨或台风侵袭。

春季花木管理要点


一、 及时移栽、补植
初春气温转暖,雨量充沛,相对温度较高,这时花木正处在由休眠转至抽芽生长之际,是各类花木移栽的大好季节。对于那些成片种植而产生缺株的花木,也是补植的大好时机。所以应抓紧时间进行移栽、补植,千万不要错过时机。
二、 合理施肥
"植物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充足与否,是决定花木生长好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栽种在贫瘠土壤中的花木,施肥就显得更为重要。施肥时要防止浓肥伤根。化肥一定要淡施,人粪尿、饼肥等一定要充分发酵腐熟后才可施。同时要注意氮、磷、钾的配比,不能单纯施氮肥。
三、 修剪造型
春季是各类花木抽芽长叶的季节,更是造型的好时候。春季是最适宜重剪的季节,此时各类花木其体内储存营养丰富,重剪后,不但不会影响生长,反而通过修剪,减少生长点,集中养分,使留下来的芽眼发芽整齐,植株生长健壮。
四、 病虫害防治
随着气温的上升,花木嫩芽的生长,花木的各种病虫害也随之而来。作为管理者,应随时对花木进行检查,对症防治。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农药主要有:40%的氧乐果1000倍液用于蚜虫,菊酯类(如2.5%的敌杀死、20%的速灭杀丁)2000倍液用于蝶蛾类鳞翅目昆虫,20%的三氯杀螨醇800倍液用于螨类,40%的氧乐果1000掊液用于蚧壳虫类,但防治时间一定要掌握在第一代幼蚧孵化高峰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关键时期。待幼蚧形成了保护性蜡壳,一般农药防治就很困难了。病害防治,防重于治,对于那些容易发病的花木品种,要经渖进行检查,一旦有少量病斑出现,就要抓紧喷药防治,但也有一些病害,早在幼芽时病菌就已侵入,对于这些病害,要及早喷药防治。一般可用70%的四基托布津7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进行综合防治。
五、 排水防涝
春季雨水丰富,一般涝害多于旱害,在南方地区要防止积水造成花木根霉烂而死亡。成片种植的花木,要开好排水沟,促进根部的生长。

春季花木扦插技术要点


栀子花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3月至4月扦插成活率较高。扦插时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1年至2年生的枝条,截成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点,剪去下端叶片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500ppm生根粉溶液中快速浸渍15秒钟,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前在修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7厘米画线打点,并用小木棍在点上打孔,再将插条的2/3插入孔内,用周围土壤压紧后浇水保湿,成活后进行除草、追肥管理,当苗长至5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茶花扦插时间以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为宜。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呈褐色的枝条,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带3个芽的插条,在基部节下部位剪切。插条上保留1至2片叶子。剪好后随即将基部放入清水中,以保持插条湿润。然后每50根至100根插条捆成一捆,将基部浸泡在100ppm浓度的萘乙酸液中约24小时,再取出用清水洗后进行扦插。

杜鹃在春季选1年生枝条做插穗,长4至12厘米,最长不要超过20厘米。留插穗上部叶片剪去下半部的叶片。用稀蔗糖水浸泡插穗下半部8至12小时后,洗净扦插,促进生根。也可用低浓度的吲哚丁酸10ppm~20ppm浸泡插穗,对不易生根的品种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扦插深度,插穗较短的插入1/2,较长的插穗插入2/3。扦插以后要充分浇水,以后经常喷水,保持基质湿润。

木槿一般采用春季扦插繁殖。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选择1年至2年生健壮未萌发枝条,截成长15至20厘米的小段。扦插时备好1根小木棍,按株行距预插小洞,再将木槿枝条插入,入土深度以10至15厘米为好,插后立即浇足水。注意扦插时不施任何基肥。

紫薇在2月至3月进行硬枝扦插。选取1年生壮枝作插穗,长12至15厘米,入土2/3,5月即可生根成活,1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左右。

桂花扦插时间多选择在2月。为促进生根,防治病害,母树在扦插前1个月用800至1000倍敌百虫液喷洒,插前10天至15天用石灰水消毒。扦插前用10ppm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8至10小时。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在苗床上设立遮阳网,约2个月后即可生根。第二年移植1次,第三年出圃。

枸杞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生长健壮的直径0.4至0.6厘米枝条或优良株上的徒长枝剪成12至15厘米长做插条。插前可用萘乙酸溶液浸泡插穗,注意插穗入液不能超过插穗基部的3厘米。按5厘米×10厘米株行距插入基质,插穗上部1节~2节露出床面,插后可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芽。

养花技巧《如何防治花木春季易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棉蚜春季花卉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