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的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西瓜病毒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西瓜由于蚜虫引起病毒病,请问如何治疗,能否治愈?急盼

姓名:无奈 单位:黑龙江宝清 联系电话:13206787465 2010-06-02

专家解答
您好!
西瓜病毒病是近年来危害西瓜的三大病害之一。受害轻者影响品质、产量,重则大面积绝收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淮北地区瓜类尤其是无籽西瓜生产。现将该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发病症状:
西瓜病毒病是由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株呈系统花叶症状,初期根部叶片出现黄绿花斑,顶部叶片出现淡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变小,即小叶或皱缩畸形,轻病株尚能结瓜但瓜小,发病重时结瓜少或不结瓜,植株萎缩,茎变短,新生茎蔓纤细、扭曲,花器发育不良难以坐瓜。
二、发生规律:
西瓜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在高温、干旱、强光照下通过媒体蚜虫及汁液接触传播,土地瘠薄、植株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缺水的地块容易发生此病。病毒病主要在夏季发生,即春西瓜的生长中后期,露地西瓜发病重于地膜覆盖西瓜,地膜覆盖西瓜发病重于大棚西瓜。
三、防治方法
1、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如特大新红宝、庆发系列。
2、农业防治。
从无病瓜选留种,并用10%磷酸钠浸种10分钟。集中育苗或在田间铺银灰膜避蚜。西瓜田四周围400米最好不种瓜类作物。在天气干旱时及时浇水,同时在西瓜膨大期喷洒1000毫克/千克抗旱剂1号,每亩50千克药液左右,可促进西瓜膨大,增加糖分,控制水分消耗,提高植株抗旱抗病毒能力,提高品质和适口性 3、药剂防治。
田间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800倍液,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即可。若在喷施时每亩加入20克多得或绿源999,防效更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XzH52.COM好文推荐

玉米粗缩病毒病


症状特征及原因


玉米粗缩病毒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引起。病毒粒体球状,由灰飞虱传播。
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至5~6叶期显现症状。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幼叶细脉间出现褪绿或透明的虚线状排列的小点并且逐渐增多,叶背面主脉上长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称为脉突。侵染越早,症状表现越明显,重病株不能抽出雄穗或全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防治依据及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一般硬粒型比马齿型单交种抗病。
(2)由于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可减少发病株率和产量损失。除玉米外,粗缩病毒还可以侵染小麦(引起小麦蓝矮病)、大麦、水稻、高梁、谷子等作物和马唐、稗草、金狗尾草、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整地灭茬,清除地头田边沟边杂草,做好麦田防虫防病工作可以压低虫源和毒源。
(3)喷药治虫,特别是保护玉米苗期不受灰飞虱为害。

如何防治红叶李病毒病


红叶李又称紫叶李,是落叶小乔木。其叶色紫红艳丽,作为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红叶李苗木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嫁接苗的大量繁殖,危害红叶李的病虫害也随之加剧,特别是红叶李病毒病尤为严重。其外部典型症状是:叶片褪色变淡绿或淡黄,变小,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每一株顶部叶片褪色尤为明显。外部症状初见于4月中旬,在苗圃地,该病出现外部症状的发生概率很高,并伴有大量的蚜虫危害。

红叶李病毒病一旦发生蔓延,不但观赏价值大大下降,而且防治也相当困难,目前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红叶李病毒病的检疫。在苗木原产地检疫时,发现带病毒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在苗木调运检疫时,严禁将带病毒株调进。

2.选留无毒种苗圃地及无性繁殖材料。红叶李苗木绝大多数是经过嫁接繁殖的,因此一定要采用无毒枝条防止嫁接感染。

3.除治传毒介体。红叶李病毒并的传播介体主要是蚜虫,除治蚜虫最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时刻。在四月上旬用苏灭杀丁2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花卉病毒病的表现症状


花卉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花卉植物的一类特殊病害,该病在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与一般病害差异较大。随着国内外花卉贸易的发展,种苗的流通和种苗的自繁,病毒病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近年来已上升到公次于真菌性病害的地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它影响了花卉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花卉的出口创汇。

一、花卉病毒病的症状表现

病毒是极微小的一类寄生物,它能危害多种名贵花卉,例如水仙、兰花、香石竹、百合、大丽花、郁金香、牡丹、芍药、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

植物受病毒危害后逐渐在外部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称为外部症状。外部症状依据在叶片等组织上的颁布情况,可分为局部症状和系统症状。局部症状是指将病毒接种植物叶片后,病毒沿侵染点周围产生斑点,分褪绿斑、坏死斑、环斑。系统症状是指病毒侵染寄予主后能够在整个植株中运输并产生危害,在时片、茎杆、果实等组织系统产生症状。

1.变色

包括花叶、斑驳、碎色三个类型。病毒侵染后引起叶片不均匀褪绿称为花叶症状;斑驳指病叶上有褪绿斑点,点较大,边缘不明显,颁布不均匀;变色现在表现在花瓣或果实上时称为碎色。山茶病毒病感染后叶片上出现一些黄色斑驳或褪绿斑,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状。蔷薇花叶受病毒危害后,叶片变小,中脉部位产生环状和水波淡黄色的花纹。花叶是引起花卉产量和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2.褪绿、黄化

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黄化不象花叶那样普遍。如菊花花叶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轮廓不清晰的褪绿斑驳。

3.斑点、条纹

常发生于叶、茎、果实等部位,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或褪绿条纹。牡丹病毒1号在在叶于上有环状和线状斑,以各种坏死斑危害牡丹。水仙花纹病毒在叶子与茎上引起苍白或黄色的条纹及条斑。

4.环斑、栎叶及蚀纹

三者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形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纹的称为“栎叶”。叶片出现不规则线纹症状称为蚀纹。如烟草环斑病毒产生环斑,烟草蚀纹病毒产生蚀纹。

5.明脉、黄脉、脉带

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先为叶脉透明称“明脉”,继而叶肪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指沿叶脉变深绿色。如菊花脉斑驳病表现沿叶脉褪绿,出现明脉症状。

6.皱叶、卷叶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生长,叶片变皱,叶缘向上或下卷。如美人蕉花叶病发病后沿叶脉产生黄色条纹,条纹逐渐变褐坏处,呈撕裂状,严重者心叶畸形、内卷呈喇叭筒状,植株矮缩、不开或很少开花。又如百合丛生病在病株基部丛生部位叶黄,不形成花茎,叶子变小,扭曲下垂,开畸形花或不开花。

7.丛生、矮化

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者称“丛生”或“丛枝”。节间缩短,植株均匀变矮称“矮化”。病毒侵染后常引起植株变小,如矮缩、矮化、丛生和扭曲,有时病毒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称为潜伏侵染。植株矮化常减少叶片大小、叶间距及叶片数目,也可能引起果实种子变小,其原因是由于细胞分裂减少,生长缓慢所引起的。

8.畸形

病毒侵染后引起寄主不正常发育,称为畸形。如伤瘤病毒(WTV)侵染白三叶草时在茎部产生瘤状物;豌豆耳突花叶病毒(PEWV)侵染豇豆产生耳突。

9.坏死

坏死是指组织、器官及整个植物的坏死,如烟草坏死病毒。PVX和PVY也能引起坏死。当病毒侵染寄主后,坏死很快传播到生长点细胞,且被杀死,接着整个叶片萎蔫死亡。TMV和CMV混合感染西红柿后植株顶端坏死,叶片变小。

大丽花病毒病在叶子上引起淡绿色的环形斑,花叶畸形,节间缩短,而侧枝生长,引起丛生、矮化、花蕾极少或不开花等。

二、病毒病与其他病害症状的区别

病毒病害在症状特点上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空气污染等所引起的病害相混淆。受病毒侵染植株在田间分布多为零星分散,病株附近有健株。植株发病后往往不能恢复。非侵染性病害多数为成片发病,这种病害通过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可恢复健康。花卉病毒只有明显病状而无病症,病毒病症状中多为花叶、黄化,且常常表现为系统侵染,较少有腐烂、萎蔫症状。当然,病毒病状有时也易发生变化,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寄主种类及品种上,会有差异,有些病毒病会因温度等变化而出现隐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园林花卉植物上有许多貌似花叶症状(病毒病)的现象,其实并非病毒病,而是一类特殊的品种,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洒金兰、金边大叶黄杨、花叶良姜、花叶君子兰、叶艺兰等。因而勿将其混淆。

一串红病毒病


一串红病毒病又称一串红花叶病。是一串红最常见的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植株感病后,叶片主要表现为深浅绿相间的花叶、黄绿相间花叶,严重时叶片表面高低不平,甚至呈蕨叶症状,花朵数急剧减少,植株矮化。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是黄瓜花,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一串红病毒1号(Salviavirus1)、甜菜曲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寄主范围很广,可以由多种蚜虫传播。在北京、上海等她一串红生长季节正好是蚜虫繁殖盛期,蚜虫与病害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防治方法】①杀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施用杀虫剂防治蚜虫。②清除一串红种植区附近的CMV寄主,以减少浸染源。③选用无毒健康的母株留种。

花卉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病毒病是危害花卉植物的一类特殊病害,近几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其在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与一般病害差异较大,为了便于正确识别、防治,现将诊断识别及防治要点分别细叙如下:

一、诊断识别 1.症状诊断 花卉病毒病症状特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变色:包括“花叶”、“斑驳”、“碎色”3个类型。“花叶”指病叶上出现深浅绿相间的斑块。“斑驳”指病叶上有褪绿斑点,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分布不均匀。“变色”现象表现在花瓣上称为“碎色”。

(2)褪绿、黄化: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3)斑点、条纹:常发生于叶、茎、果实等部位,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或褪绿条纹。

(4)环斑、栎叶:二者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形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纹的称为“栎叶”。

(5)明脉、黄脉、脉带: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先为叶脉透明称“明脉”,继而叶脉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沿叶脉变深绿色。

(6)皱叶、卷叶: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生长,叶片变皱,叶缘向上或下卷。

(7)丛生、矮化: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者称“丛生”或“丛枝”。节间缩短,植株均匀变矮称“矮化”。

(8)耳突:病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突起,形似耳朵状,称为“耳突”。

2.田间观察与分析 田间现场观察分析对于病害诊断意义较大。病毒病害在症状特点上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空气污染等所引起的病害相混淆。受病毒侵染植株在田间分布多为零星分散,病株附近有健株。植株发病后往往不能恢复。非侵染性病害多数为成片发病,这种病害通过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可恢复健康。花卉病毒病只有明显病状而无病征,病毒病症状中多为花叶、黄化,且常常表现为系统侵染,较少有腐烂、萎蔫症状。当然,病毒病状有时也易发生变化,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寄主种类及品种上,会有差异,有些病毒病会因温度等变化而出现隐症。 3.利用内含体诊断 植物细胞经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与其他细胞结构不同的微小个体,这些个体的形状与组成都各不相同,称为“内含体”。通过显微镜观察具有特殊形状的内含体,可以诊断病毒病,但单纯用内含体诊断也并不可靠。

二、传染方式

1.汁液传染 汁液传染通常只发生于花叶型病毒病。在自然界中,有些病毒病可以通过病株、健株的枝叶间相互摩擦或人为接触摩擦发生传染。其他管理操作如移苗、整枝、抹头、插花、切取无性养殖材料等,使手指或工具沾染病汁而传播病毒。

2.媒介传染 以昆虫为主,尤其以蚜虫、叶蝉最常见,其次为土壤线虫及真菌。

3.无性养殖材料传染 由于病毒病为全株性侵染,一旦感染病毒,寄主植物和各个部位一般都带有病毒。如块茎、球茎、鳞茎、块根、走茎、插条、接穗、接芽、苗木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病。

4.土壤传染 土壤传染实际是土壤生物与寄主植物间的接触传染,分为两种,一是土壤中的线虫、真菌传播,二是土壤中带病毒的有机物传播。

5.种子及花粉传染 种子中的胚及花粉常常会带有病毒,因而通过播种及花粉能传播病毒。

6.菟丝子传播 由于菟丝子与多株寄主植物的维管束连在一起,因而传播病毒非常容易。

三、防治方法

1.消灭及减少侵染源 随着国际间花卉业交往日益频繁,许多病毒会带到一些新的地区或传播到一些新的植物上。所以,首先应加强花卉病毒病检疫。其次,选留无病毒种子及无性养殖材料,或进行茎尖脱毒,第三,铲除杂草寄主。

2.防治传毒媒介 用各种方法消灭蚜虫、叶蝉、线虫,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3.采取有效的栽培措施 栽培措施包括适期播种、保护地栽培、人工基质的配制、科学肥水管理等系列措施。花卉生产力求精耕细作,田间卫生。在进行栽培操作如摘心、剥芽、扦插时,工具应经常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毒。

4.热处理钝化病毒 利用某些病毒受热以后的不稳定性,使病毒失去活性而获得无毒苗。可采用温汤浸渍处理及热空气处理。热处理法去除病毒,只需简单的恒温设备即可,时间也短。但是高温处理不当会影响植物生长,严重者使植物死亡,且病毒去除率也并非百分之百。

5.药剂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研制出很多对蔬菜病毒有效的药剂,如植病灵、菌毒清、病毒灵、病毒特以及912钝化剂、抗毒剂1号等,但用于花卉的报道还不多。  

榕树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


又名榕树斑叶病、斑叶榕。我国南、北方都有零星分布,危害榕树以及厚叶榕、人参榕等。

症状 受害榕树叶片不规则块状失绿而变为乳白色,白色斑相互连合而成为更大白斑,通常叶缘白色,叶片主脉两侧仍保持绿色。病株较健株矮小,枝条细弱,叶片较薄,绿色亦较淡。病株叶片均表现症状。

发病规律 病毒引起。该病在花圃零星分布,为系统侵染的病害,可通过病株枝条扦插、压条繁殖而扩散。其他传毒介体不明。

防治和利用

(1)加强栽培管理,减轻病情。榕树性喜高温多湿,日光充足,生长适温20~30℃,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最佳,排水良好,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宜。每1~2个月追肥1次,注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尤其是人参榕。采用扦插、高位压条法繁殖,人参榕需用播种法繁殖。一般榕树繁殖不要利用病株的枝条扦插或高压。

(2)可作为园艺品种----斑叶榕,适当繁殖观赏。

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矮牵牛病毒病发生在矮牵牛全株,因病毒种类不同而症状不一。矮牵牛病毒病主要表现为花叶、斑驳、条斑、黄斑、褪绿斑或白色坏死斑;叶脉坏死,叶子扭曲;节间增生、细弱,多分枝,黄化,丛生;花畸形、碎色、暗环斑等。养植过程中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矮牵牛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矮牵牛病毒病由媒介昆虫(蚜虫)、汁液接触、种子或土壤传毒。干燥低湿有利于发病。

矮牵牛病毒病的病原

矮牵牛病毒病的病原有甜菜曲顶病毒Beet curly top virus (BCTY)、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c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en wilt virus (BBWV)、矮牵牛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body (MLO)、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矮牵牛星状花叶病毒Petunia astoroid mosaic virus (PAMV)、矮牵牛黄斑驳病毒Petunia yellow mottle virus (PYMV)、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Y)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Y virus。

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采用矮牵牛茎尖培养脱毒和组织培养繁殖无毒苗。

2、消灭媒介昆虫(蚜虫),可在矮牵牛蚜虫发生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预防人为接触矮牵牛传播,对接触过病毒材料的工具要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后才能接触健株。

4、加强矮牵牛的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发病和降低传病率,减轻为害。

这些就是整理的一些矮牵牛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矮牵牛资讯,尽在火爆农资招商网。

1、采用茎尖培养脱毒和组织培养繁殖无毒苗。

2、消灭媒介昆虫(蚜虫),可在蚜虫发生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预防人为接触传播,对接触过病毒材料的工具要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后才能接触健株。

4、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发病和降低传病率,减轻为害。

病毒病、线虫病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毒病

为害对象:大丽花、百台、牡丹、兰花、菊花、蔷薇、水仙

为害状况:被害植株呈现花叶畸型、丛生、矮化、斑点、萎缩等症状。

防治方法:

l、加强检疫工作。

2、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3、及时做好带病昆虫(如蚜虫、叶蝉、白粉虱等)的防治工作。



线虫病

为害对象:仙客来、菊花、蔷薇、大丽花、凤仙花、银杏。

为害状况:一类为害叶,叶淡绿色。上有淡黄至褐色斑点,叶渐枯,严重时,花小或畸形,甚至未开花就枯萎;另一类为害根部,形成虫瘦,致使根部腐烂,受害植株生长衰弱,叶黄甚至枯死。

防治方法:

l、土壤消毒:苗床用滴滴涕剂23—30毫升/㎡或80%二溴氯丙烷5—8毫米/㎡。

2、发现病标,彻底拨除、烧毁,并进行土壤消毒。

怎么防除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


怎么防除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

防除马铃薯病毒病发生的技术指导: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病毒病防治主要是切断传染源:1、防止种子带毒,2、防治传播性虫害的发生(蚜虫、叶蝉、粉虱),3、防止农业传播(机械、田间管理等)。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精选养花技巧)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

辣椒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分布比较广泛,辣椒感染了辣椒病毒病就会严重影响辣椒的生长,严重降低了辣椒的产量。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辣椒比甜抗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高产、优质品种。

2、适时播种,尽早定植

适时播种,培育株型壮矮的秧苗,或利用保护地设施早栽植、早结果,待进入病毒病盛发期时,辣椒已花果满枝、根系发达、植株壮健、抗病力强。

3.浸种催芽

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泡20~30分钟后洗净催芽,在分苗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洒0.1%~0.2%硫酸锌。

4、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和间套作。施足基肥,勤浇水,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

5、防治蚜虫

苗床选择周围种植高秆植物的地块,可预防蚜虫迁飞传病。用银灰色的薄膜或纱窗,或用普通农用薄膜涂上银灰色油漆,平铺畦面四周以避蚜,防效可达70%以上。利用蚜虫对黄色趋 向性强的特点,每亩地插6~8块黄色诱蚜版诱杀。药剂治蚜可选用20%辛氯乳油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50%马拉硫 磷1000~2000倍液等喷杀。

6、药剂防治

发病后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病毒K300~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铜氨合剂400倍与0.1%硫酸锌混匀喷雾防治,隔7~10 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栽培习惯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叶细长、果实为牛角形或羊角形的辣椒比叶大而阔、果实为灯笼形的甜椒抗病毒病,耐热品种比耐寒品种抗病毒病。较抗病的甜椒品种有农大22号、农发甜椒、农乐甜椒、中椒5号、甜杂6号等。

②种子消毒。

用10%的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20分钟,捞起种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或播种,消灭种子上传播的病毒。或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70℃的恒温箱内干热处理3天。进行种子消毒。

③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实行2年以上轮作,田间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适当提早定植,提高温度、湿度,促进辣椒早发、快发,增强抗病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遮阳网,防止高温和烈日曝晒。或采用与玉米、豇豆、菜豆、瓜类等高秆作物间作,避免强光高温危害。

④及时防治蚜虫。

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相信《西瓜病毒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西瓜虫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