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侍弄好花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莲座叶斑叶兰植物”,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学名:GoodyerabrachystegiaHand.-Maz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

学名:GoodyerabrachystegiaHand.-Mazz.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斑叶兰属Goody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8-20厘米。根状茎较短,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基部具5-6枚,集生成莲座状的叶。叶片宽椭圆形或卵形,长2.4-3.3厘米,宽1.5-2厘米,绿色,无白色斑纹,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具柄;叶柄长10-15毫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直立,被较密的、腺状具节的长柔毛,具5-7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多数、稍密集、近偏向一侧的花,长6.5-8厘米;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背面被极稀疏的腺状柔毛,与子房等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被棕色腺状柔毛,连花梗长5毫米;花小,白色,半张开;萼片背面无毛,先端钝,具1脉,中萼片狭卵状长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凹陷,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稍斜长圆形,长3毫米,宽1.6毫米;花瓣斜菱状倒披针形,长2.5毫米,上部宽1.2毫米,先端钝或稍尖,具1脉,无毛;唇瓣宽卵形,长2.5毫米,后部凹陷成半球形兜状,长1.2毫米,展平后宽约2.5毫米,内面增厚,有时现3脉,无毛,前部长圆形,长约1.3毫米,先端钝,稍反曲;蕊柱极短;花药卵状心形,长约1毫米;蕊喙直立,长约1毫米,2裂,裂片披针形,长0.8毫米,先端渐尖;柱头1个,近圆形,位于蕊喙之下。蒴果椭圆形,长5.5毫米。花期6月。果期8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北部、贵州(兴义)。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昆明附近。

xZH52.coM阅读欣赏

绒叶斑叶兰植物


学名:GoodyeravelutinaMaxi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GoodyeravelutinaMaxim.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斑叶兰属Goody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8-16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暗红褐色,具3-5枚叶。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或暗紫绿色,天鹅绒状,沿中肋具1条白色带,背面紫红色,具柄;叶柄长1-1.5厘米。花茎长4-8厘米,被柔毛,具2-3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6-15朵偏向一侧的花;花苞片披针形,红褐色,长1-1.2厘米,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子房圆柱形,绿褐色,被柔毛,连花梗长8-11毫米;花中等大;萼片微张开,背面被柔毛,淡红褐色或白色,凹陷,中萼片长圆形,长7-12毫米,宽2.2-4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斜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2毫米,宽3.5-5毫米,先端钝,具1-3脉;花瓣斜长圆状菱形,无毛,长7-12毫米,宽3.5-4.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上半部具1个红褐斑,具1脉;唇瓣长6.5-9毫米,基部凹陷呈囊状,内面有腺毛,前部舌状,舟形,先端向下弯;蕊柱长2-3毫米;花药卵状心形,先端渐尖;花粉团长2.2-3毫米;蕊喙直立,叉状2裂,长2.5毫米。花期9-10月。

产地分布:

产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东北部(彝良)。生于海拔700-3000米的林下阴湿处。朝鲜半岛南部、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长叶斑叶兰植物


学名:GoodyerabilamellataHayat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GoodyerabilamellataHayat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斑叶兰属Goody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1-21厘米。根状茎短,匍匐,具节。茎直立,长3-8厘米,具数枚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狭卵形,长3.5-8厘米,宽1-2厘米,绿色,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波状,具宽柄;叶柄长2-3厘米。花茎长8-13厘米,被毛;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多少偏向一侧,长5-9厘米;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背面被毛;子房圆柱状纺锤形,绿色,被毛,连花梗长9毫米;花中等大,白色或略带绿色,半张开;萼片狭卵形,先端渐尖,背面被毛,具1脉绿色脉,中萼片凹陷,长9-11毫米,宽3-4.5毫米,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略偏斜,长10-11毫米,宽3.5-4.5毫米;花瓣白色,斜菱形,长9-10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具1脉,无毛;唇瓣长圆形,长8-9毫米,前部舌状,白色,先端向下弯曲,基部凹陷呈囊状,内面被多数腺毛,背面具3条纵沟,唇盘上具2条纵向褶片;蕊柱长3.5毫米,白绿色;花药卵状披针形;蕊喙较长,叉状2裂。花期8-10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1700-2500米的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台湾(阿里山)。标本未见,上面描述系摘自《台湾兰科植物》(1975)和《台湾植物志》(1978)。

莲座玉凤花植物


学名:HabenariaplurifoliataT.T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

学名:HabenariaplurifoliataT.T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玉凤花属Habenar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8-33厘米。块茎肉质,圆柱状长圆形,长2.5厘米,直径8毫米。茎粗壮,直立,圆柱形,直径3毫米,基部具1-2枚筒状鞘,在鞘之上具(4-)6-10枚集生呈莲座状伸展的叶,向上至花序下具多枚苞片状的小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7-9厘米,宽8-11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10-25朵疏生的花,长6-17厘米,花序轴和总花梗无毛;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下部的与子房近等长;子房圆柱形,扭转,无毛,向先端渐狭,不弯曲,连花梗长8-12毫米;花黄绿色或白色,直立伸展,无毛;中萼片直立,宽卵形,凹陷,长5毫米,宽2.9毫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具3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反折,狭卵形,长6毫米,宽2.4毫米,先端稍钝,具2脉;花瓣直立,斜卵状舌形,镰状,长4.5毫米,宽1.2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唇瓣基部3深裂,侧裂片和中裂片呈90度角叉开,丝状,长14毫米,中裂片线形,直的,长7毫米,较侧裂片宽;距下垂,细圆筒状棒形,长14毫米,下部直径1.4毫米,向末端稍增粗,直的或稍弯曲,末端急尖或钝,较子房长;蕊柱粗短;花药直立,药隔宽,顶部凹陷,药室延伸的沟长;柱头2个,隆起而向前伸呈稍粗的棒状。花期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西(南宁)、云南西南部(景洪)。生于海拔700-800米的山坡或江边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景洪)。

葱叶兰植物


学名:Microtisunifolia(Forst.)Rchb.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

学名:Microtisunifolia(Forst.)Rchb.f.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葱叶兰亚族Subtrib.Prasophyllinae

葱叶兰属Microtis

形态特征:

块茎较小,近椭圆形,长4-7毫米,宽3-6毫米。茎长15-30厘米,基部有膜质鞘。叶1枚,生于茎下部,直立或近直立,叶片圆筒状,近轴面具1纵槽,长16-33厘米,宽2-3毫米,下部约1/5抱茎。总状花序长2.5-5厘米,通常具10余朵花;花苞片狭卵状披针形,长1-2毫米;花梗很短,连同子房长2-3.5毫米;花绿色或淡绿色;中萼片宽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多少兜状,直立;侧萼片近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花瓣狭长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0.5毫米,先端钝;唇瓣近狭椭圆形舌状,长1.5-2毫米,宽约1.2毫米,稍肉质,无距,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胼胝体;蕊柱极短,顶端有2个耳状物。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2-2.5毫米。花果期5-6月或8-9月(台湾)。

产地分布:

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南部(江北)。生于海拔100-750米的草坡上或阳光充足的草地上。但据台湾文献记载,可分布到2000米以上。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新西兰。

血叶兰植物


学名:Ludisiadiscolor(Ker-Gawl.)A.Rich.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

学名:Ludisiadiscolor(Ker-Gawl.)A.Rich.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血叶兰属Ludis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具节。茎直立,在近基部具(2-)3-4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鲜时较厚,肉质,长3-7厘米,宽1.7-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上面黑绿色,具5条金红色有光泽的脉,背面淡红色,具柄;叶柄长1.5-2.2厘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叶之上的茎上具2-3枚淡红色的鞘状苞片。总状花序顶生,具几朵至10余朵花,长3-8厘米,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带淡红色,膜质,长约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缘毛;子房圆柱形,扭转,被短柔毛,连花梗长1.5-2厘米;花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约7毫米;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陷呈舟状,长8-9毫米,宽4.5-5毫米,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或近椭圆形,长9-10毫米,宽4.5-5毫米,背面前端有很短的龙骨状突起;花瓣近半卵形,长8-9毫米,宽2-2.2毫米,先端钝;唇瓣长9-10毫米,下部与蕊柱的下半部合生成管,基部具囊,上部通常扭转,中部稍扩大,宽2毫米,顶部扩大成横长方形片,宽5-6毫米;唇瓣基部的囊2浅裂,囊内具2枚肉质的胼胝体;蕊柱长约5毫米,下部变细,顶部膨大;柱头1个,位于蕊嗵之下。花期2-4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生于海拔900-1300米的山坡或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大洋洲的纳吐纳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根据J.Lindley的意见很可能采自中国。

百度图片:

云南对叶兰植物


学名:ListerayunnanensisS.C.Ch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

学名:ListerayunnanensisS.C.Chen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对叶兰亚族Subtrib.Listerinae

对叶兰属List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37-47.5厘米,具缩短的根状茎。茎稍坚挺,近基部具1枚鞘,约在下部1/3处具2枚对生叶,叶以上部分被短柔毛并有1-2枚苞片状小叶。叶片卵形,长5.5-6厘米,宽4.4-5厘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头,基部稍带心形;苞片状小叶披针形,长3-8毫米,向上逐渐过渡为苞片。总状花序长14-16厘米,具24-35朵稍疏松排列的花;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披针形,几与花梗等长;花梗长约4毫米,疏被毛;子房倒卵状椭圆形,长仅3毫米,无毛;花绿色;中萼片狭卵状椭圆形,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具1脉;侧萼片斜卵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宽近1.3毫米,具1脉;花瓣近长圆形,与中萼片近等长,但窄得多,宽仅0.5毫米,先端浑圆,无脉;唇瓣近狭倒卵状楔形,长6-7毫米,上部宽2.5-5毫米,先端2裂,上面中央具2枚肥厚的半圆形纵褶片,近基部处具2枚稍肉质的胼胝体,基部两侧各具1枚耳状小裂片;耳状小裂片水平开展,长圆形,长约1.3毫米,宽0.6毫米;先端裂片狭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乳突状细缘毛;蕊柱极短,长仅1毫米;蕊喙卵形,较花药稍短。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南部(文山)。生于海拔约230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标本产地)

本种提示:

本种与日本对叶兰(L.japonicaBl).和L.cordata(L.)R.Br.相近,但唇瓣中央具2个半圆形褶片和近基部具2个肉质的胼胝体而明显不同。

秀丽斑叶兰植物


学名:GoodyeravittataBenth.exHook.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

学名:GoodyeravittataBenth.exHook.f.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斑叶兰属Goodyer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粗壮,直立,具5-6枚叶。叶片卵形,肉质,长1.5-2.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沿中肋具1条白色的带,背面带红紫色,具柄;叶柄长0.8-1厘米。花茎长6.5厘米,无毛,花序梗短,具1-2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9朵、偏向一侧的花;花苞片披针形,长1-1.1毫米,带粉红色,先端渐尖;子房圆柱形,无毛,连花梗长8-9毫米;花中等大,半张开;萼片粉红色,基部白色,具3脉,无毛,中萼片长圆状披针形,凹陷,长8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斜卵形,长8毫米,宽4毫米,先端渐尖;花瓣白色,斜倒披针形,近镰状,长8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无毛,具3脉;唇瓣白色,宽卵状披针形,长8.5毫米,宽约5毫米,近3裂,具7脉,基部凹陷,长囊状,内面具多数腺毛,前部骤狭呈长圆状披针形裂片,先端近急尖,稍向下弯,上面中部具2枚褶片;蕊柱短,长约1毫米;花药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上弯;蕊喙直立,长约4毫米,叉状2裂,裂片钻形。花期7-9月。

产地分布:

产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海拔21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下阴湿处。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相信《莲座叶斑叶兰植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花卉知识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叶兰植物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