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园林病害的诊断和处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园林养护中,当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的时候,我该从何入手,如何正确的得出结论呢?下面我将园林上的诊断和处理办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诊断步骤:

1、检查与分析

⑴、是否是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主要的特征是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定的附属物,比如说:点状、霉状、粉状、丝状、锈状等,主要发生在植株局部。

⑵、是否是细菌病害:细菌病害一般有油腻感、有异味、腐烂、溢浓。

⑶、是否是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主要是叶子产生黄色透明的斑点。发生于整个植株。

⑷、是否是生理性病害:

a、缺素症:表现为黄叶、小叶、新叶坏死、易倒伏等。

b、植物特性: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说:红枫、洒金珊瑚在烈日下会长势不良,叶片卷曲等症状;杜英在落叶前会叶子变红:冷季性草坪在暖季、暖季性草坪在冷季会长势不良、不同的植物在不同时期很容易发生有规律的病害等。

2、对比观察:主要观察有病害和没病害的地方的区别。

⑴、近水管处和远离水管处 ⑵、遮阳处和向阳处 ⑶、地势低洼处和地势高处 ⑷、土壤板结与未板结处

3、气候条件分析

⑴、连续高温(日灼病等)、 ⑵、阴雨连绵,多雾(灰霉病等)、 ⑶、低温高湿、通风不良(霜霉病等) ⑷、高温高湿(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白绢病等)

4、 询问与分析:主要询问日常养护情况和最近异常情况。

⑴、 施肥;夏季不宜施N料,过多易引发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白绢病等;肥料的浓度过大易产生药害。

⑵、 农药:经常用浓度大、毒性高的农药易产生药害,通常表现为植株萎焉,长势不良、叶片发黄、小叶等。

⑶、 建植问题:园林建设中没用考虑后期的养护问题。连接:a.在栽植深根性树种后,铺草皮的时候又向土球上覆土(或者大树周围全部铺上草皮,不留一点空隙),或者堆砌很高的花台。这种情况,往往造成才移栽的大树覆土太高,地热散发不出来(或者排水不好,严重积水),根部腐烂。给后期抢救这个大树增加了成本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b.大树在吊桩过程中,不对吊装部位做订木板等处理,造成大树后期严重裂皮,然后慢慢死掉,或者容易生树干害虫,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养护引起的,其实在栽植的时候就出了问题。c.在建植草坪和灌木前,对土壤没有做消毒,除杂,整平等处理,造成后期杂草过多,根部病害较多。

⑷、病虫害情况:

a、蚧壳虫、蚜虫等容易引起煤污病。 b、蚜虫容易引植物幼嫩部位畸形、萎焉。 c、螨虫主要危害叶子背面,使叶子背面产生黑色斑点,正面产生白色斑点。

二、 掌握各种主要病害的特征和几个症状相同的病害的区别

1、 根据产生的附属物区分 。2、 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白绢病及区别。

3、 叶斑病和炭疽病及区别:连接:a.斑色不同。叶斑病病斑边缘为红褐色,内部为灰褐色;而炭疽病病斑边缘为黑褐色,内部为黄褐色b.斑形不同。叶斑病病斑无环形斑,而炭疽病病斑内有暗色小斑点汇聚成的带环状斑纹。

三、处理办法:主要还是有针对性的配药为主。

1、生理性病害主要以配营养物质为主。

2、配药原则:尽量多用复配农药。
a.预防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
b.治疗以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为主。
c.杀菌剂与营养物质混配

3、 不确定病害的配药及处理办法:

a.根据该植物在该时期容易产生的病害复配。连接:榕树在8-9月份容易产生灰霉病、白粉病,一旦这个时候榕树产生病害,我们可以用腐霉利+三唑酮+甲基托布津。
b. 叶部病害以配松尔、绿杀、英纳等为主;根茎部病害以根腐灵为主。
c.腐烂病一定要去掉病斑或划破病斑然后再吐沫甲基托布津等内吸性农药。

四、 后记

园林病害诊断是个复杂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正确的判断出病害、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

xZh52.Com小编推荐

植物病症的诊断2


2、树叶
A.叶片焦灼、干枯;枯萎;
(1)叶缘卷边,枯萎,常绿树叶变黄;叶片扭曲;树叶弯曲生长——冷气候所致
(2)在干燥的气候下叶缘和叶脉间变黄棕色——干旱缺水
(3)随着施肥,叶缘变成棕色,通常在干旱的条件下——施肥过量
(4)观赏性植物尤其是常绿植物的底部有棕色,死叶区域——树叶上喷射除冰盐
(5)枯萎,落叶,萎黄——高温所致
(6)树叶发育不全、黄色、杂色、缺绿——营养不足
(7)叶片色泽不正,较小,焦灼;枝干从顶端向中心死亡;主干或根部受损——物理伤害
(8)叶尖、叶缘、或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喷雾损害
(9)树叶提前换色,枯萎;土壤干燥并有难闻的气味——天然气泄漏所致
B.树叶变黄或有杂色;可能小于平均尺寸,弯曲,过早脱落;枯萎:
(1)树叶变色,生长慢——空气污染
(2)叶片多斑点,枯萎;树枝或主干损坏;叶脉变色;枝干或根部有蘑菇状组织——疾病
(3)树叶全部变黄,枯萎,根部呈现黑色,排水差——过量施水
(4)叶片提前换色;大量开花后植物死亡——嫁接不相容
(5)树叶萎黄,成长慢——土壤PH值不合适
(6)叶片无色泽,扭曲,被咀嚼过——虫害
(7)树叶发育不全、黄色、杂色、缺绿——营养不足
(8)叶片小且褪色,经常过旱脱落;嫩枝从顶端开始枯萎;植株矮小——根部受到线虫侵扰
C.树叶卷曲
(1)叶片变黄,卷曲;树叶上有粘状物,植株下方的粘状区域可能变黑——蚜虫
(2)叶片扭曲,叶缘粗糙,纹理聚集在一起,使叶片变厚,有清楚的色带——草坪除草剂导致的病害
D.骨架化
(1)树叶被咬坏但是纹理清楚——树叶骨架化虫
E.叶子表面的的通道或者螨虫:
(1)树叶子上有明显的褐色或棕色带,通常是婉蜒的曲线;组织很容易被分离——叶螨虫
F.叶缘被咀嚼过
(1)部分或整片叶子被吃掉;叶子或枝干上可能有明显的蛛丝——啮齿类昆虫
G.树叶灰白色(有时呈青铜色),尤其是常绿植物,可能有明显的蛛丝
(1)叶片颜色不正常,伴随有黄色斑点——螨虫
H.叶片上黑褐色的斑点
(1)叶片上有斑点,枯萎;树枝或主干受损;叶脉变色;树枝、主干或树根上有蘑菇状组织——疾病
(2)叶尖、叶缘或整片叶子呈现褐色,有斑点——喷雾造成的损害
I.叶片发白或表面有粉状物
(1)叶片变色,生长缓慢——空气污染
(2)白色粉末状生长物,通常在季末出现——粉状霉菌
J.叶片卷曲:
(1)叶缘卷曲,枯萎,常绿树木叶缘变褐色;叶片扭曲;树叶变曲生长——寒冷气候导致的损伤
(2)在干燥的气候下,叶绿或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萎——干旱
(3)叶缘卷起,有蜘蛛网——卷叶昆虫
K.叶片上出现铁锈色
(1)叶的上表面呈现橘红色,用手指很容易就可以擦掉;果实以及嫩枝通常肿胀和矮小——铁诱病
L.叶片,树茎发黑
(1)叶片变黄,扭曲;叶表面有粘状物,植株下方的粘稠区域可能变黑——蚜虫
M.叶片上有从小到大的碎斑点,尺寸,形状和颜色不同
(1)有光泽的黑斑点——油点
(2)可能含黑色斑点真菌体,黑色边缘或者中心脱落——菌类叶斑,有孔,有疤、炭疽病
(3)叶片有不规则死区——叶片枯萎(白斑病)
N.叶片上有不同颜色的水泡
(1)叶子经常膨胀、变厚、或者卷曲——叶卷曲,叶水泡
O.叶子有斑点或者枯萎,然后被灰霉菌
(1)茶色变灰霉菌,粗糙——枯萎病,灰霉菌
(2)白色变淡灰色霉菌,粉状——粉状霉菌
(3)黑霉菌,硬壳乌黑——黑霉菌
(4)脓疱上黄、橙、微红橙、红棕、巧克力褐或黑霉菌——铁锈。
P.叶片呈现深绿或浅绿色、黄色
(1)可能形成不规则的镶花式图案——镂花。
(2)叶片上呈现黄绿色或红褐色的环状物,橡树叶,水印,或线形图案...环点。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首先是细胞水平的变化,包括各种代谢活动和酶活性,然后是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的变化。无论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都首先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活动的改变,以力求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环境,通常包括提高呼吸强度、改变代谢途径、产生抗性物质,以及局部细胞的自杀反应或过敏反应以限制病原物的入侵等。这些细胞的生理改变可用专门的仪器检测,当病变出现在组织或器官表面时,肉眼就可以识别。症状是植物与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表现型,它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十分有用。

一、症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于实体显露可分为病征与病状两种。

内部症状是指病植物在植物体内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少数要在经过专门处理后,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识别。常见的如病毒病的内含体(inclusion),萎蔫病组织中的侵填体(tylose)和胼胝质(callose)等。根茎部的维管束系统受真菌或细菌的侵害后,在外部显示萎蔫症状以前,内部已坏死变褐,通过剖茎检查,可以看到明显的病变。

外部症状是指在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常见的如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有时在病害部分还可以看到有丝状体、霉状物、颗粒体等形态各异的病原物的苗丝、孢子等于实体。因此,外部症状还可区分为病征与病状两类。病状就是在病部所看到的状态,如褐色的斑点,透明的条纹,枝叶萎蔫或肿瘤等;病征(sign)是指在病部上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例如有真菌的苗丝体、菌核、孢子器、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细菌的苗脓,线虫的虫体,寄生植物的个体等。习惯上对病征和病状的术语使用并不严格,都统称为症状(symptom)。

常见的病害症状很多,变化也很大。归纳起来有5种类型,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变色症状有两种。一种是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除去整株或整个叶片的褪绿和黄化外,有的局限于叶片的一定部位,如单子叶植物的叶尖和双子叶植物的叶缘,有的局限于叶脉。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另一种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变色的条纹、条斑或条点。典型的花叶症状,叶上杂色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但有的可以局限在一定部位,如主脉间褪色的称作脉间花叶;沿着叶脉变色的称作脉带或沿脉变色;主脉和支脉为半透明状的称为脉明(vein cleaning)。脉明可以是花叶病的早期症状,也可以长期保持而成为一种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植物的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常表现以上这两种形式的变色症状。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也表现黄化症状。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含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2.坏死(necrosis)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spot)和叶枯。叶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叶斑组织只不过是褪绿或变色,但一般都是坏死。叶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叶斑上有轮纹,这种叶斑称作轮斑或环斑(ringspot)。环斑是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可以不同。环斑组织有的并不坏死,有的只是表皮细胞坏死而表现蚀刻状;有的组织明显坏死而表现为坏死环斑。类似环斑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单线或双线的环纹或线纹,形成的线纹如橡树叶的轮廓就称作橡叶纹。如在表皮组织出现坏死纹的则称为蚀纹(图1—6)。许多植物病毒病表现环斑、坏死环斑、环纹或蚀纹症状。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有的不像叶斑那样明显。叶斑与叶枯有时很难划分。至于叶尖和叶缘的枯死,则一般称作叶烧(leafscad)。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不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猝倒(damping off)和立枯。草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引起顶尖坏死症状。木本植物顶梢的坏死称为梢枯(die back),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一直扩展到主茎或主干。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大片的组织坏死称为溃疡(canker),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3.腐烂(rot)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幼嫩或多肉的组织则更容易发生。腐烂与坏死有时是很难区别的。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组织的解体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病部表皮干缩或干瘪则形成干腐。相反,如组织的解体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有的病部表皮并不破裂,用手触摸有柔软感或有弹性。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名称。流胶的性质与腐烂相似,是从受害部位流出的细胞和组织分解的产物。

4.萎蔫(wilt)

植物的萎蔫有各种原因。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使根部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细胞失去膨压,致使地上部枝叶萎垂。典型的萎蔫症状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可能是完好的。凋萎如果只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早晚仍能恢复的称为暂时性萎蔫,出现后不能恢复的称为永久性萎蔫。萎蔫的程度和类型亦有区别,有青枯、枯萎、黄萎等不同。根据受害部位的不同,有局部性的,如一个枝条的凋萎,但更常见的是全株性凋萎。植物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病原物的侵染,不一定都能引起凋萎,因此可以将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的病害统称为维管束组织病害,萎蔫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5.畸形(malformation)

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增生(hyperplasia)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痛肿。如马铃薯的癌肿、桃根癌病等,植物的根、茎、叶上均可形成瘤肿;细小的不定芽或不定根的大量萌发生成为丛枝或发根也是增生的结果。增大(hypertrophy)是病组织的局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线虫在根部取食时,在线虫头部周围的细胞因受线虫分泌毒素的影响,刺激增大而形成巨形细胞,外表略呈瘤状凸起。稻苗受恶苗病菌侵染后,叶部细胞延长而瘦小,但细胞数并无增加,成为黄叶高脚苗。第三种是细胞或组织的减生(hypoplasia),病部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发育亦减慢,造成植株的矮缩、矮化、小叶、小果等症状。矮缩(dwarf)是由于茎秆或叶柄的发育受阻,叶片卷缩,如水稻矮缩病。矮化(stunt)是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各器官受害程度和减少比例相仿,故出现矮化,如玉米矮化病等。第四种是变态或变形,病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如花变叶(phyllody)、叶变花、扁枝和蕨叶(fernleaf)等。

园林植物病害的检查与识别


园林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另一类是非传染性病害,由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引起。识别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先看症状,再看发生规律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还是突然全部发生,是局部的还是全部的;其次看病斑上有无病原菌发生迹象,先观察其特征,再取下或切片用显微检查;最后做病原菌分离培养、接种,确定其性质及种类。

叶片上出现斑点一般周围有轮廓,比较规则,后期上面又生出颗粒状物,这时可用显微镜检查。叶片细胞里有菌丝体或子实体,为传染性叶斑病,根据子实体特征再鉴定具体是哪一种微生物。病斑不规则,轮廓不清,大小不一,查不到病菌的则为非传染性病斑。一般情况下,传染性病斑中干燥的多为真菌侵染所致;斑上有溢出的脓状物,病变组织一般有特殊臭味,多为细菌侵染所致。

叶片生出粉状物叶片正面生出白色粉状物多为白粉病或霜霉病。白粉病在叶片上多呈片状,霜霉病则多呈颗粒状。叶片背面(或正面)生出黄色粉状物,多为锈病。

叶片黄绿相间或皱缩变小、节间变短、丛枝、植株矮小多为病毒等比细菌、真菌更为低等的生物所引起。叶片黄化,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进一步白化,一般由类菌质体或生理原因引起。

阔叶树的枝叶枯黄或萎蔫如果是整枝或整株的,先检查有没有害虫,再取下萎蔫枝条,检查其维管束和皮层下木质部,如发现有变色病斑,则多是真菌引起的导管病害,影响水分输送造成;如果没有变色病斑,可能是由于茎基部或根部腐烂病或土壤气候条件不好所造成的非传染性病害。

如果出现部分叶片尖端焦边或整个叶片焦边,再观察其发展,看是否生出黑点,检查有无病菌;如果发现整株叶片很快出现焦头或焦边,则多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所引起。

松树的针叶枯黄如果先由各处少量叶子开始,夏季逐渐传染扩大,到秋季又在病叶上生出隔断,则很可能是针枯病;整枝整株针叶很快焦枯或枯黄半截,或者当年生针叶都枯黄半截的,则多为土壤、气候等条件所引起。

花梗及茎皮层起泡、流水、腐烂、局部细胞坏死多为腐烂病,后期在病斑上生出黑色颗粒状小点,遇雨生出黄色丝状物的,多为真菌引起的腐烂病;只起泡流水,病斑扩展不太大,病斑上还生黑点的,多为细菌引起的溃疡病。

树皮坏死,木质部变色腐朽,病部后期生出病菌的子实体(木耳等),是由真菌中担子菌所引起的树木腐朽病。

草本花卉茎部出现不规则的变色斑,发展较快,造成植株枯黄或萎蔫的多为疫病。

树木根部皮层腐烂、易剥落多为紫纹羽病或白纹羽病或根朽病。前者根上有紫色菌丝层,白纹羽病有白色菌丝层,后期病部生出病菌子实体(蘑菇等)的多为根朽病;根部长瘤子,表皮粗糙的多为根癌肿病。幼苗根际处变色下陷,造成幼苗死亡的,多为幼苗立枯病。

一些花卉根部生有许多与根颜色相似的小瘤子多为根结线虫病。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根等坏死腐烂的,如表面较干燥,后期皱缩的,多为真菌危害所致;如有溢脓或软化的,多为细菌为害所致。

树干树枝流脂流胶其原因较复杂,可由真菌、细菌、昆虫或生理等多种原因引起。

树木小枝枯梢枝梢从顶端向下枯死,多由真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前者一般先从星星点点的枝梢开始,发展起来有个过程;后者一般是一发病就在部分或全部枝梢出问题,而且发展较快。

叶片、枝或果上出现斑点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突破病部表皮的小黑点,由真菌引起。

花瓣上出现斑点并见有发展,污染花瓣,花朵下垂,多为真菌引起的花腐病。

如何诊断和避免花木营养缺乏症




花木营养缺乏症,又称缺素症,它是花木生理病害主要内容之一。花木生长发育需要多种元素,一旦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则首先在叶片上表现出症状来。缺乏不同的营养元素时,表现出的症状不同,但任何一种缺素症都会影响花木的正常生育和观赏效果。现将几种常见的缺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缺氮、磷、钾所表现出的症状:缺氮则叶子变成淡绿或黄白,枝细弱顶梢新叶变小并落叶。缺磷就会开花小而少且色淡,并易导致果实变小;缺钾则茎杆纤细,严重时叶缘焦枯、叶片皱曲、老叶叶缘卷曲呈黄色及火烧色并易脱落。

二、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各种色斑。

三、缺铁:缺铁的症状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

四、缺锰:缺锰的症状和缺铁基本相似,叶脉之间出现失绿斑点,并逐渐形成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

五、缺硼:缺硼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顶芽和幼根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

六、缺钙:缺钙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

七、缺硫:缺硫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植株矮小,开花推迟,根部明显伸长。


八、缺锌:缺锌植株节间明显萎缩僵化,叶变黄变小,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幼叶硬而小,且黄白化。

九、缺钼:缺钼幼叶黄绿色,叶片失绿凋谢,以致坏死。

十、缺铜:缺铜叶尖发白、幼叶萎缩,出现白色叶斑。


造成缺素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营养元素不足或失调;土壤过酸过碱,使土中某些营养元素难以被植物吸收;土壤理化性质不良,不能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妨碍养分吸收等,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缺素症。

防治方法:要对症下药施治,分别采取如下措施:

1.根外追肥,根据症状表现,大致推断是那种症状,是缺哪种元素,即选用那种元素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小喷雾器喷洒在病株上。

2.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里的理化性质。

3.使用全元素复合化肥。

4.实行晒土或冬耕,促进土壤风化,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花卉萎蔫巧诊断



浇水过量:由此而导致花卉萎蔫的表现是:所有植株的叶子都萎蔫。对此,应停止浇水,疏松土壤。情况严重的,要脱盆并剪去烂根,用沙质土重新栽植。

花卉缺水:由此而导致花卉萎蔫的表现是:叶尖发黄,叶子边缘卷成焦边。天气干燥,盆土过干。对此,应将盆花搬到阴凉处,等盆土温度降下来后,浇透水,就可使花卉渐渐恢复过来。浇水时,水温最好与土温接近。

光照过强:有些喜阴的花卉若遮阴不好,或被强光直射,植株的叶子会萎蔫卷曲,严重的会枯黄脱落。对此,应把花卉搬到背阴处。

施肥太浓:花卉若施了浓肥,引起植株萎蔫,要立即向盆内多浇水,冲淡肥液浓度,并抬高盆子,让水迅速从盆孔排出。受肥害严重的盆花还要脱盆浇根。

水质偏硬:由此而导致花卉萎蔫的表现是:植株萎蔫,土壤碱化板结。这时,要改用软水浇花,情况会好转。

病虫危害:土中害虫咬伤植株的根系,影响根系吸水,导致盆花萎蔫。盆花受枯萎病菌的侵入,根部、茎基腐烂受损,发生萎蔫。

自己动手诊断兰花病毒


迄今为止,危害兰花的病毒已记载的多达23种,分别属于9个病毒群(植物病毒分类的单位,每群包括有不同数目的病毒种类)。在23种危害兰花的病毒中,台湾地区已发现的埋头工作病毒有齿舌兰(Odontoglossum)环斑病毒(以下简称环斑病毒)、兰属(Cymbidium)花叶病毒(以下简称花叶病毒)、兰属杆形病毒以及危害蝴蝶兰之胡瓜花叶病毒等4种(笔者未发表之资料)。 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生在台湾的兰花病毒中,以环斑病毒及花叶病毒发生最为普遍,在调查215株被病毒感染的兰花中,花叶病毒感染率为53.5%,环斑病毒为45.1%,由此可见此两种病毒发生的普遍性。

当兰花受到这两种病毒危害后,往往会影响花的品质及植株本身的生长势,在花器或叶片上会造成千明显的病状当然典型的病状往往可直接告诉我们兰花已受到病毒的感染,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传染其他健康的兰花。

然而很遗憾,此种情况未必一直是如此,因为有很多因素也会造成类似病毒所引起的病状(譬如寒害所造成花器的褪色症状),如果碰到这种情形,就认为已感染病毒,那么对那株兰花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对栽培者而言,更是一种金钱及时间上的无谓损失。

想一想,那株兰花可能是你花了很多钱买来的,同时也花了几年的时间和心血去照顾的心爱兰花,结果因为这种肉眼上的误诊,使其无辜地被宣判无可救药,这岂不是很可惜!为了避免误诊发生,本文将告诉你一个很简易的方法,可以自己动手来诊断兰花两种常见主要病毒。

在介绍方法之前,有一些事项是必须先了解的,这对于你在诊断兰花时会有帮助。兰花杂交种数为所有植物中最多,因此不同品种感染同一种病毒,所出现的症状往往会有差异,有些兰花甚至在感染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这对以症状为依据的诊断方法是非常困扰的。因为单以症状作为病毒感染与否的依据,那么在很多兰园内一定有不少兰花外表看起来很健全,但事实上已被病毒感染,如果此事发生在你的兰园,那么迟早有一天将会被这些病毒所摧毁。

据笔者调查,台湾地区有些兰园的病毒感染率高达40%以上,这个数目非常可怕,因为在很短的期间内,该园的全部兰花都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

分株是兰花养殖的一种方式,当你分株一批兰花时,如果工具先接触到一株外表看起来健康,但实际已感染病毒的兰花,那么,其余的健康兰花都有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另外,必须注意是的当你从别的兰园购进一株兰花时,如果你做病毒诊断,很可能会因你无心地带入这株“外观健康”的兰花,而直接或间接传染到健株上。为了避免造成这种无谓的损失,自己动手检查兰花是否感染病毒有绝对必要。

本方法所需的器材包括双面刮胡刀(折半使用)、金刚砂(0.042-0.064毫米)、喷水瓶以入指示植物--千日红(圆仔花)及望江南等。金刚砂可以装在小型三角瓶(50毫升或100毫升)内,再用两层纱布覆盖瓶口,并将纱布捆绑妥当,以免脱落,喷水瓶只要装入一般的生水即可。

诊断时,将兰花叶片以折半的刮胡刀片切开,将破裂的组织面(被刀片切过的面)轻轻摩擦在撒有金刚砂之指示植物叶片上,摩擦1次即可,但力量需均匀摩擦在整个叶表上,以免造成摩擦之机械伤害。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金刚砂不要撒得过多,只要肉眼可以稍微看到其分布在表面上即可。当病叶摩擦到指示植物叶片1分钟左右,即可用喷水瓶将叶片上的金刚砂洗掉,这样就完成诊断之接种工作。

千日红如被环斑病毒感染,则在接种后7天左右出现黄化病斑,进而变成坏疽病斑。望江南如被花叶病毒感染,则在接种后大约4天可以出现坏疽病斑,至此,你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兰花是否已感染最可怕的两种兰花病毒。

如利用传统的生物鉴定法来鉴定病毒,所需的器材包括研钵及研磨、金刚砂、棉花棒、磷缓冲液等,所需费用不少。为了节省时间及费用,笔者依实际困难,将传统的生物鉴定法予以简化成上述之鉴定法,使其适合一般兰花栽培者,此法在美国已有兰花栽培者开始采用,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嵌纹及轮斑病毒所造成的损失。

这种简易生物鉴定法,开始操作时或许会有某此困难(尤其对于没有学过植物病毒的栽培者),但是只要能亲自学习,不需多久的时间,即可熟练自如。

园林绿化中地理处理要点


地形处理,简单地说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地形处理在园林主要发挥四个作用第一,改善土壤,优化植物种植环境,营造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第二,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第三,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融为一体。第四,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园林地形设计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意图,做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几乎每个相对较大的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在处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

二、功能 地形还可塑造小气侯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

三、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其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方向以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

四、经济 首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其次,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

第三,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

第四,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1公顷土地增加10厘米高度,就需要1000立方米土。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水位、低水位、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五、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

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

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

三是道路在地形中应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在新设计的地形中,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l/3以上时,就会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设置亭子,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也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

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园林里常有这样的比喻: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密切相通。(姜孟文 殷青)

(第一作者就职于江苏省沭阳县建设局园林处,第二作者就职于沭阳县农委)

如何诊断兰花的叶黄
盆栽花卉由于盆内土壤较少,空间有限,根系不能自由向下和向四周伸展,因而发育受到限制,如果平时管理不善,养护不当,就会比露地栽培的花卉更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现象,轻者姿容减色,重者整株死亡。现将其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及补救措施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水黄
浇水过多,盆土积水久湿,造成土中缺乏氧气,导致部分须根腐烂,因而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引起嫩叶变成淡黄色,花叶也相继逐渐变成暗黄色。发现后应立即控制浇水、停止施肥,并经常松土,使盆土透气良好。发病严重的,需要将整个土坨从盆中脱出,置于干土堆中,使水分迅速渗出,待下垂的枝叶复原后再重新栽入盆中。
旱黄
浇水过少,或长期浇半截水或漏浇,使叶片的水分蒸发大于吸收,造成水分供不应求,也会引起叶片发黄。旱黄是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枯焦脱落的,严重时叶柄下垂呈萎蔫状。发现后需马上将花盆移至阴凉处,向叶面上喷些水,并浇少量水。以后随着茎叶逐渐恢复挺拔,再逐渐增加浇水量,若此时骤然浇过多的水,就有可能造成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受到损伤,而引起花卉死亡。
肥黄
施肥过多,特别是施氮肥过多而又缺乏磷、钾肥时,容易引起叶片变黄,表现为新叶肥厚,叶面大都凹凸不平,老叶逐渐变黄脱落,严重时叶尖干枯,甚至整个叶片焦黄。遇到此情况应立即施肥,增加浇水量,让肥料从排水孔流出,或立即倒盆,去掉部分陈土,并用水洗冲土坨,换上部分新的培养土,再将植株重新栽入盆内。
饿黄
施肥不足,尤其是长期未施氮肥或未换盆土,土中氮素营养缺乏,导致枝叶瘦弱,叶薄而黄,需及时倒盆,将植株脱出,换上一个大一号的盆,装入新的疏松肥沃培养土,将其重新栽好。浇透水后放半阴处缓苗。待其恢复生长后施以稀薄的液肥或复合化肥。
碱黄
北方栽植喜酸性土的花卉,如山茶、兰花、含笑、桅子、桂花时,由于北方多数地区土壤含盐碱较多,上述花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缺乏可被花卉吸收的可溶性铁元素逐渐失绿变黄。此时,可有间隔地浇施0.2%硫酸亚铁液,同时相间浇施0.1%磷酸二氢钾液,使碱黄得到治愈,同时磷酸二氢钾还含有磷、钾元素,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提高花的质量。
酸黄
我国南方地区为红壤土,土壤呈酸性或偏酸性,土中镁元素易流失,叶片因缺镁常表现出老叶、叶脉间首先绿发黄,可施用钙镁磷肥或喷施0.1%至0.3%的硫酸镁溶液。对于酸性土的改良,应注意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施用石灰,施入少量石灰,不仅可以中和土壤酸性,而且能够促进有机肥料的分解。
晒黄
夏季将喜半阴和怕高温炎热的花卉,如文竹、吊兰、君子兰、仙客来、倒挂金钟等,放在强光直射处养护,极易造成嫩叶芽或叶缘枯焦或整个叶片发黄,发现后需立即将其移到通风良好的凉爽地方培养。
阴黄
喜光花卉若长期放室内光线不足处养护则生长衰弱,叶片变薄而黄,不开花或很少开花。培养这类花卉平时需将其放室外向阳处或半光处,开花后再搬入室内观赏。
干黄
北方冬季因用暖气或生煤取暖,导致室内空气干燥,一些喜空气湿润的花卉,如兰花、龟背竹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易出现叶尖干枯或叶缘枯焦,叶片上发生焦斑,边缘卷曲等现象,应经常用与室温接近的温水喷洗枝叶,并在暖气片上或火炉上放一盆清水,以利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对于一些名贵花卉,夜间最好用塑料薄膜罩罩上,并在罩内放一盆清水。
寒黄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若此时室温低于8℃,一些喜高温的花卉,如一品红、变叶木、叶子花、孔雀竹竽、花叶万年青等就会受害,引起叶片发黄脱落;如果室温低于5℃,大部分喜温暖畏寒冷的花卉也会受害,叶、花、果发黄,干枯,易脱落。因此,入室后要根据各类花卉对温度的要求调节室内温度。
病虫黄
花卉遇受真菌、病毒等病原物侵染,便会引起多种叶斑病,使叶片局部组织坏死,出现失绿黄斑或黄绿相嵌的斑驳,或整叶变黄脱落。受到红蜘蛛、介壳虫等害虫为害,叶绿素受到破坏,也会使叶片出现黄白色小斑点,或叶色变黄脱落。发现后需及时喷药防治。
毒黄
防治花卉病虫害时使用农药浓度过大或是炎夏中午喷药,均易发生药害,引起叶片枯黄;受到空气中有毒气体污染或是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也易造成叶片局部焦枯,甚至全株枯死。因此,应注意合理施用农药,设法排除空气污染和避免土壤毒害。
缺素黄
铁乃微量元素之一,可到农资店选购含铁之微量元素,按说明兑水后喷洒叶面(某些元素移动性差,喷洒叶面可收速效)与基部,长期使用硬性介质者,可酌情配比适量之有机介质,或补充有机肥,对缺素现象可获改善或缓解!
缺铁初期则会造成新叶黄化,尤以叶脉间最明显.若未获改善,会造成局部坏死或嫩叶白化而枯死.
缺镁则叶脉间黄化、坏死并呈网目状,但以老叶较为明显.
缺硫则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并全面黄化,但也是以老叶较为明显.并此叙明.
此外,对生长过于茂盛的枝叶长期不进行修剪,致使内膛枝光线不足,也易造成叶片变黄脱落。应注意适时修剪,使之通风透光,同时要注意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枝条徒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盆花叶片发黄,机理较复杂,有时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有时是由几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发现叶子发黄时要仔细观察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并非所有黄叶现象都是病理病害,例如到了秋风扫落叶之时,落叶花木类黄枯落叶;一年生草花类枯黄而死;宿根类花卉地上部枝叶枯萎;花卉移栽时由于一时营养失调,出现少量黄叶脱落;个别花卉,如扶桑、白兰等萌发新枝后老叶萎黄时等,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病害。
作者:shine
.

盆花生理障碍怎样诊断?


盆花在日常养护中,叶片上常出现生理病害。最长见的有这样几种情况:(1)幼叶变黄,或是下部叶片卷曲萎黄,并不断脱落,往往是因为浇水过多。但须注意,缺素症也易使幼叶变黄,如缺铁常使喜酸土壤的花卉叶片变成黄白色,或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为绿色。(2)幼叶尖枯焦,多是由于光照太强,或浇水过少,或是由于空气太干燥所致。而叶子边缘卷曲,多是由于室内空气过分干燥引起的。(3)老叶边缘枯焦,常是由于施肥太多,而又浇水不当造成的。(4)叶子细长、脆嫩,边缘发黄变焦而脱落多是由于光照不足,空气干燥,盆土太湿,养分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这种现象白兰花最为明显。(5)叶子上出现棕色或棕边现象,多是由于日灼或干旱等原因造成的。春季刚出室的花卉,新萌发的嫩叶上最易发生这种现象,常表现在白兰、米兰、含笑等花卉上。(6)突然落叶,主要是由于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强度变化太大造成的。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园林病害的诊断和处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菊花的养花的技巧和处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