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园林树木施肥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

5、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肥分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6、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8、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则宜浅施,供树木及时吸收。

9、叶面喷肥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运送到各个器官,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收率也高。所以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干吸收。

10、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肥或导致药害。

xZh52.Com小编推荐

园林树木大苗培育技术


城镇绿化、四旁植树、园林建设、防护林营造,均需要大规格树苗。因此,培育园林树木大苗是一项效益高的产业。培育园林树木大苗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培育大苗的主要方式

1.移圃培育 将小苗从原圃地转移到另外的圃地,以较大的株行距培育成大苗。

2.留圃培育 将苗圃苗木多次抽移别处,留下的再培育成所需规格的大苗。

3.间作培育 将小苗以小株距、大行距栽植,行间种植适宜的作物,实行以耕代抚,把小苗培育成大苗。

4.混交培育 将绿化树种(如泡桐、梧桐、梓树等)小苗和用材树种(如杉木、松树等)小苗混交造林,当需间伐时可挖取利用。

5.片林培育 将一般绿化树种(如建柏、樟树、银桦、扁柏等)小苗成片栽植于林地,根据需要可逐年抽取苗木利用。 上述育苗方式,前两种适宜雪松、龙柏、金松、南洋杉等珍贵树种培育大苗,其移植密度较大,一般要移植2次;而后三种适宜一般树种培育大苗,其移栽密度较小,一般只需移植1次。

二、培育大苗的移植技术

1.培育年限 取决于培育目标及树种的生长速度,一般移植1次为1~3年,移植2次为4~6年。

2.移植季节 落叶树自落叶后至次年开叶前移植;针叶树宜稍早于落叶树移植;常绿树须在梅雨季节初期移植。

3.苗圃准备 移圃和间作育苗的圃地,应选用肥力较高林地,并深耕土层,施足基肥,做成高床;片林与混交培育的,必须选Ⅰ类林地,进行全垦深挖开大穴,适当施放基肥。

4.小苗整修 选择生长良好的小壮苗,尽量保持其根系完整,剪去过密的枝条和主根过长部分。常绿阔叶树苗应剪去下部枝条和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成活。

5.移植密度 移植密度取决于树种和培育规格,常用行距为12、60、100厘米,株距为10、50、100厘米。

6.移植方法 多用穴植法,即按预定株行距在苗床或大穴中挖小穴栽植。要做到苗身端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度,并浇好定根水。萌芽力较强的泡桐、法梧等树种可截除苗干栽植。各种苗木要按径级分别栽植,以便于进行管理。

三、培育大苗的管理

1.中耕除草 第1年中耕除草5~6次,第2年4次,第3年3次,第4年起每年1~2次;中耕除草深度要达到15厘米。

2.苗体修剪 大苗主干高度要求是:行道树和居民点绿化苗3~4米;防护林用苗1~2米;四旁与园林绿化苗视需要而定。要剪除主干上的枝条与萌蘖,并要视需要进行树冠修剪定型。主干高度达标时要摘除顶芽。

3.水肥管理 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视苗木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肥。

4.病虫防治 食根害虫可用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层中进行防治,或用毒饵诱杀;食叶害虫可喷施乐果、敌百虫等杀虫剂;侵染性病害应在移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喷施代森锌、敌克松等杀菌剂进行治疗。

5.切根处理 对于5~6年生大苗必须在起苗前1~2年进行切根处理,促进其须根生长,从而提高定植成活率。切根一般于春季或秋季进行,应切断苗木基径5倍以外的根系,挖切深度为苗木基径的2倍,宽度为基径的1~2倍,可挖成方形或圆形,挖后覆填松土。

6.起苗出圃 大苗出圃要掌握好随挖、随包、随运、随栽的原则。一般需带土球,土球要用草绳包扎。如挖运裸根苗,必须将根系沾上泥浆,并包上湿草再装运。

园林树木的栽植技术要领

园林绿化工程中,能否掌握树木栽植的要领,是影响树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栽植要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冠根修剪树木栽植前,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发,保址树势、平衡以利苗小成活,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

对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小,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减少至1/2以上,这样既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体的水分平衡,也可减弱树冠招风、体摇,增强苗木栽植后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丰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埘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l/5-l/3。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干径lOcm以上者,可疏枝保持原树形;干径为5-lOcm的,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枝条茂密具仃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常绿针叶树,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其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尽量保留少剪。

花灌木及藤蔓树种的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小,不宜修剪,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涂。枝条茂密的大灌小,可适量疏枝。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小上葫生的枝条疏除。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用作绿篱的灌木,可在种植后按设计要求整形修剪。在苗同内已培育成型的绿篱,种植后应加以整修。攀援类和藤蔓性苗木,可剪除过长部分。攀援上架苗木,可剪除交错枝、横向生长枝。

落叶乔木住非种植季节种植时,应根据小同情况分圳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删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短截,仅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水分蒸发、剪口冻伤及病虫危害。同时必须加大十球体积,可摘叶的应部分摘叶,但不得伤害幼芽。

裸根树木栽植之前,还应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丰要是将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卷曲的过长根剪去。树木栽植树木栽植时,要检查树穴的挖掘质量,并根据树体的实际情况,给以必要的修整。树穴深浅的标准可以定植后树体根颈部略高于地表面为宜,切忌因栽植太深而导致根颈部埋入土中,影响栽植成活和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忌水湿树种如雪松、广玉兰等,常行露球种植,露球高度约为土球竖径的1/3~l/4。带土球的树木,草绳或稻草之类易腐烂的土球包扎材料,如果用量较稀少,入穴后就不一定要拆除如果包扎材料用量较多,可在树木定位后剪除一部分,以免其腐烂发热时,影响树木根系生长。

栽植时将混好肥料的表土,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状。裸根树木放人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贵树种或根系欠完整树木应采取根系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将另外一半掺肥表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心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假山或岩缝间种植,应在种植土中掺入苔藓、泥炭等保湿透气材料。绿篱成块状模纹群植时,应由中心向外循序退植。坡式种植时应由上向下种植。大型块植或不同彩色丛植时,宜分区分块种植。树木栽植时,应注意将树冠丰满完好的一面,朝向主要的观赏方向,如入口处或主行道。若树冠高低不匀,应将低冠面朝向主面,高冠面置于后向,使之有层次感。在行道树等规则式种植时,如树木高矮参差不齐、冠径大小不一,应预先排列种植顺序,形成一定的韵律或节奏,以提高观赏效果。如树木主干弯曲,应将弯曲面与行列方向一致,以作掩饰。对人员集散较多的广场、人行道,树木种植后,种植池应铺设透气护栅。

灌水是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特别在春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北方地区尤需注意。俗话说:“树木成活在于水,生长快慢在于肥”,就是这个道理。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三遍。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干旱地区或遇干旱天气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l0时前和下午3时后进行。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注意不得损伤根系。

树木栽植,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种植裸根树木应采取根部喷布生根激素、增加浇水次数及施用保水剂等措施。针叶树可在树冠喷布聚乙烯树脂等抗蒸腾剂。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穴底铺10至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竹类定植,填土分层压实时,靠近鞭芽处应轻压。栽种时不能摇动竹杆,以免竹蒂受伤脱落。栽植穴应用土填满,以防积水引起竹鞭腐烂。最后覆一层细土或铺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母竹断梢口用薄膜包裹,防止积水腐烂。

树体裹干。常绿乔木和干径较大的落叶乔木,栽植后需进行裹干,即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主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裹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对枝干的伤害。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裹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使用,效果较好,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而引起的高温,会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树干皮孔较大而蒸腾量显著的树种如樱花、鸡爪槭等,以及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如香樟、广玉兰等,栽植后宜用草绳等包裹缠绕树干达l-2m高度,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固定支撑栽植灌木后,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一经发现,需立即扶正。扶树时,可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还土踏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切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应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新植区,在平整树盘的同时,应结合垅道园路的整理,使其整齐划一、美观清洁。

栽植胸径5cm以上树木时,特别是在栽植季节有大风的地区,植后应立支架固定,以防冠动根摇,影响根系恢复。但要注意支架不能打在土球或骨干根系上。裸根苗木栽植常采用标杆式支架,即在树干旁打一杆桩,用绳索将树干缚扎在杆桩上,缚扎位置宜在树高1/3或2/3处,支架与树干间应衬垫软物。带土球苗木常采用扁担式支架,即在树木两侧各打人一杆桩,杆桩上端用一横担缚联,将树干缚扎在横担上完成固定。三角桩或井字桩的固定作用最好,且有优良的装饰效果,在人流量较大的市区绿地中多用。

搭架遮荫大规格树木移植初期或在高温干燥季节栽植,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树冠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体量较大的乔、灌木树种,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成片栽植低矮灌木,可打地桩拉网遮荫,网高距苗木顶部20cm左右。视树木成活后,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园林树木控根栽培技术


园林树木控根栽培技术研究是湖北省林科院与武汉瑞苗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的科研项目。该项目针对园林绿化中树种种植时间受限、树木移栽成活率低、大树进城、移植成本高、景观效应恢复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园林植物控根栽培技术的研究以解决上述
矛盾。
本项目结合配套的控根栽培技术,形成品种多样、快速培育、可随意移动、成活率高、生态效果无折扣、后期管理成本低的园林苗木,必将对武汉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我省及周边省份城市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必然促进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快速形成,加快城市园林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也降低园林树木的移栽养护成本,对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植物控根容器筛选及专用基质配比技术研究
1.1、植物控根容器筛选
1.2、植物控根栽培专用基质配比技术研究
2、植物控根栽培的肥料选择研究
3、植物控根栽培的配套管理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在本试验所选择的三种控根容器中,无纺布袋可完全代替专用控根容器,进行园林植物的控根栽培。竹筐不适合用作控根栽培容器。
2、研制出新型实用的控根容器获得专利。(专利ZL2005200990328)
3、基质的选择和配比是园林植物控根栽培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园土:珍珠岩=6:4为最佳栽培基质,可使米径生长在平均水平上提高27%,冠幅生长提高8.6%。
4、基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是决定基质栽培效果的决定因素,EC值小于1的基质有利于植物的控根容器栽培,有机质含量
和P、N、K含量的高低不是决定基质好坏的关键。
5、最佳栽培组合(专用控根容器+园土:珍珠岩=6:4的配比基质)可使米径生长在平均水平上提高46%,最佳栽培组合(无纺布袋+园土:草炭=4:6配比基质)可使植株冠幅生长提30%。
6、有机肥能显著促进植株的高生长及冠幅的增长,可使控根容器的樟树高生长提高一倍以上,冠幅生长提高47.2%。N含量高的尿素可使米径生长提高44%。
主要创新点
1、项目以乐昌含笑、樟树等园林树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园林树木的控根栽培技术,筛选出园林树木生长的合适的控根容器,研制出新型实用的控根容器(专利号ZL2005200990328)、配套的专用基质和栽培管理技术,具有创新性。
2、该项技术为园林树木的控
根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产品,建立了园林树木快速育苗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植株的生长和移栽的成活率,为控根容器育苗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的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应用前景
1、城市建设对苗木的需求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绿色奥运工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化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湖北省为例,将投资7.2亿元建设沿高速公路和主干公路两边各50米的永久性绿化带。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新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化率不得低于30%,许多项目要求绿化工作的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城市绿化对优质特色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控根育苗对容器的需求
控根育苗容器由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能较好的解决常规育苗的诸多不利问题,因而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内现有的条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系列控根育苗产品,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3、控根快速育苗专用基质市场分析
工厂化育苗的日益发展,对质量、价格低的控根快速育苗专用基质需求有大幅度的增长,如果培育容器种苗,基质的需求将极大增加。
园林树木控根栽培技术研究,可为培育大规格、任意季节移植、后期管理简单的园林植物及其它树木提供技术支撑,形成武汉特色的可移动的森林产业,为促进湖北省园林植物抗逆性更强、景观效益更佳、经济效益更高、城市居民更满意提供资源支持,为湖北省的林业发展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形成湖北特色苗木生产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推广示范,将会促进我市农村新的产业结构-园林植物控根技术产业的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的建设规范,以点带面推动湖北省控根容器苗的应用规模,进一步争取政府及相关产业部门的投资力度,加快专利控根容器及专用基质的规模化生产进程,早日在国内控根容器育苗场中争取一定份额,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园林绿化树木施肥应注意的常见事项


1.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
5.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肥分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6.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8.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则宜浅施,供树木及时吸收。
9.叶面喷肥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运送到各个器官,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收率也高。所以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干吸收。
10.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肥或导致药害。
11.城镇园林绿化地施肥,在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时,应考虑到不影响市容卫生,散发臭味的肥料不宜施用。

园林树木生长期间灌溉技术


园林树木生长期间灌溉技术--园林树木栽种后,必须浇足水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使其枝条伸展,花朵盛开,发挥其观赏效果和绿化功能。 新栽植的苗木要浇一次保活水,加速土壤与根系的密接。5月、6月气温升高,植物生长日益旺盛。在北方一些地区容易出现早春干旱和风多雨少的现象,为了促进树木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提高坐果率,必须及时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要。盐碱地区早春灌水后进行中耕还可以起到压碱的作用。7月、 8月天气炎热干燥,是多数树木的新梢迅速生长期。 北方各地地面蒸发量大,此时新种树木必须经常浇水。灌水量应达到灌饱灌足,切忌表土打湿而底土仍然干燥。一般已达花龄的乔木,大多应浇水渗透到80至100厘米深处。适宜的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至80%为准。入冬前,北方地区严寒多风,应灌一次冻水,使树木免受冻害和枯梢。  全年的灌水次数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灌水次数不同。一般全年应灌水8次,从3月份到11月份各一次。干旱年份和土质不好的地区应增加灌水次数。  正确的灌水方式,可使水分均匀分布,节约用水,减少土壤冲刷,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并充分发挥水效。沟灌是于栽植行间开沟,引水灌溉,此法省工省力,但较为费水。盘灌是向树盘内灌水,此法适用于行道树,省水,成本低。喷灌是用管引水进行人工降雨,适用于大面积绿地草坪。  浇水的水源以河水为好,用池水、溪水、井水、自来水都可以。在城市中要注意千万不能用工厂内排出的废水,因为这些废水常含有对植物有毒害的化学成分。 灌水前要做到土壤疏松,土表不板结,以利水分渗透,待土表稍干后,应及时加盖细干土或中耕松土,减少水分蒸发。7月、8月,天气炎热,应在早、晚浇水。因中午温度高,一灌冷水,土温骤降,会造成根部吸水困难,引起生理干旱。

园林树木的科学种植


园林树木的科学种植--园林树木除了要体现其观赏价值以外,还要彰显其生态功能和社会作用。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才能换来园林树木的健康。科学的种植方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树种配置要合理不同种类的树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有些树木栽种在一起,彼此间可以互利互惠、促进生长。如油松与柞树,在自然界中它们不但可以和平共处,而且还能够营造互为有利的生态环境。另外,锦鸡儿与杨树、皂角树与白蜡、侧柏与油松等,若相邻而种,也可相互助长。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将此类相生植物栽植在一起,以达到相互促进生长的目的。
合理配置树种还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赶杨树的蛀干天牛;把山茶花和山苍子混植,山苍子可减轻山茶花煤污病的发生。
有些树木若生长在一起,会因相互之间争夺阳光营养、或分泌有害物质、或传播病虫而生长不好。俗话说苹果遇核桃,肥猪碰钢刀,说的是核桃根的皮层内,含有核桃醌等挥发性物质,能使苹果茎杆细胞分离、生理异常。梨柏是冤家,并栽必出差,是因为梨锈病的病原菌在夏、秋季寄生梨树,冬季到柏树上越冬,来年开春再回到梨树上危害。实践表明,在梨园周围只要不种柏树,梨锈病便很少发生。
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不加论证便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树种,虽有时能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但新引入的树种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有时一些有害生物亦会随之传入,在引入地暴发流行。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等侵入性虫害,都是随着引种的树种传入的,目前已在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慎重使用边缘树种和未经驯化的外来树种。任何树种由于自然选择都有其固有的分布区域,乡土树种最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是规划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适地适树、适树适栽。不适当的栽植地点、栽植方式,会造成树木长势衰弱,容易招致弱寄生菌和弱寄生昆虫危害。如把油松、刺槐等阳性树种栽植在楼后背阴地,或将云杉、五角枫等阴性树种栽植在光照充足处,均会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层间栽植要适度园林绿化不能仅注重观赏和休闲需要,热衷于栽培龄级一致、整齐划一的树木,否则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
树木层间栽植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稀疏,也不能过于拥挤。盲目将株、行距加密,会造成树木生长空间狭窄,不透风,湿度大,而且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料。近年来,一些城市绿篱上介壳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绿篱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所致。
选择树种除了注重多品类外,还要注意树木层间的混配与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结构。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树木群落景观。这对于有害生物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以及其他有益生物的生存繁衍。
总之,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要合理利用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树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遵循生物之间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达到自然调控为主的生态治理效果。

园林树木的栽植原则


园林树木的栽植,要注意树体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植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矛盾,使之根旺树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一、适树适栽

首先,必须了解树种的生态习性以及对栽植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有成功的引种试验和成熟的栽培养护技术。特别是花灌木新品种的选择应用,要比观叶、观形的园林树种更加慎重,因为此类树种的适应性表现除树体成活之外,还有花果观赏性状的完美表达。适树适栽原则的最简便做法,就是选用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尤其是在生态林的规划设计中,更应实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以求营造生态群落效应。

其次,可利用栽植地的局部特殊小气候条件,突破原有生态环境的局限性,满足新引入树种的生长发育要求,达到适树适栽。例如:可筑山引水,设立外围屏障;改土施肥,变更土壤性质;束草防寒,增强树木抗寒能力。此外,更可利用建筑物防风御寒,小庭院围合聚温,以减少冬季低温的侵害,扩大南树北移的范围。

第三,地下水位的控制在适树适栽的原则中,具有重要地位。地下水位过高是影响树木栽植成活的主要因素。现有园林树种中,耐湿树种极为匮乏,特别是雪松、广玉兰、桃树、樱花等对根际积水极为敏感,栽植时可采用抬高地面或深沟降渍的措施,以利于树体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适树适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树种光照适应性的掌握。园林树木栽植不同于一般造林,多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来表现景观效果。因此,多树种群体配植时,对树种耐阴性和喜阳花灌木配植位置的思考,就显得极为突出。

二、适时栽种园林树木的栽植时期,应根据树木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此期树体处于休眠状态,受伤根系易恢复,栽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区多为秋植;冬季严寒地区,常因秋季干旱造成“抽条”而不能顺利越冬,故以新梢萌发前春植为宜;春旱严重地区可进行雨季栽植。

春季栽植春季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发育,是我国大部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此外,春植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于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于不甚耐寒的树种,春植可免却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如山茱萸、木兰、鹅掌楸等,根系易遭低温冻伤,也以春植为好。春季工作繁忙,劳力紧张,要根据树种萌芽习性和不同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做好计划。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杨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栎、枣等最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冻即可开始。华北地区春植,多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华东地区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佳。

2.秋季栽植秋季栽植,树体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且气温和地温都比较高,树木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修面,栽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有新根长出。华北地区秋植,多使用大规格苗木,以增强树体越冬能力。华东地区秋植,可延至11月上旬至12下旬。东北和西北北部严寒地区,秋植宜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

3.雨季(夏季)栽植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有明显旱、雨季之分的西南地区,以雨季栽植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由于短期高温、强光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故要掌握当地的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在连阴雨时期栽植。江南地区,亦有利用“梅雨”期的气候特点,进行夏季栽植的经验。

三、适法适栽园林树木的栽植方法。

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的栽植时期以及栽植地环境条件等,采用裸根栽植或带土球栽植。

1.裸根栽植此法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落叶树种。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持根系的完整,骨干根不可太长,侧根、须根尽量多带。从掘苗到栽植,务必保持根部湿润,根系打浆是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1公斤+细黄土7.5公斤+水40公斤,搅成浆糊状。为提高栽植成活率,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湿草覆盖,以防根系风干。

2.带土球移植常绿树种及某些裸根栽植难于成活的树种,如板栗、长山核桃、七叶树、玉兰等,多使用带土球栽植。大树栽植和生长期栽植,亦要求带土球进行,以提高成活率。如距离较近,可简化土球的包装手

冬季园林树木养护知识


园林树木冬季养护工作直接影响园林树木翌年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园林树木的冬季养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及时灌冻水

园林树木的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虽然冬季蒸发量小,需水量相对较少,但却影响到园林树木的抗寒能力和来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应在11月初,对树木尤其是新栽植的树木灌一次水。也就是“灌冻水”,灌后结合封冻水,在树木基部培起土堆。这样既供应了树本身所需的水份,也提高了树木的抗寒力。

二、施肥

秋后树梢停止生长后,根系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因此,应于秋末冬初视树龄大小和栽植时间的长短,适当施一些有机肥或化肥,且适量灌木,使肥料渗入,以促发新根,增强树势,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三、整形修剪

根据园林树木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正确的整形修剪,既可调整树形,还可协调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关系,促进开花结果,又可消灭病虫害。可在“冬至”前后进行此项工作。如果量大,可延至春节前后,根据树木的生长特性,将枯死枝、衰弱枝、病虫枝等一并剪下,并对生长过旺枝进行适当回缩,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培养理想的树形,对于较大的伤口,用药物消毒,并涂上铅油加以保护。

四、树干涂白

冬季树干涂白既可减少阳面树皮因昼夜温差大引起的伤害,又可消灭在树皮的缝隙中越冬的病虫。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0份,食盐1份,硫磺粉1份,水40份,可于11月份进行此项工作。

五、伐挖死树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如树木衰老,病虫侵袭、人为破坏等,造成一些树木死亡,破坏了整体景观,影响市容市貌。可利用空闲时间,对那些无可挽救的树木,尽早伐除,并补栽上相同规格的苗木。

六、清理杂草落叶

杂草落叶不仅是某些病虫害的越冬场所,而且在干燥多风的冬季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把绿地中的杂草落叶清理干净,集中处理,既消灭了病虫源,也消除了火灾隐患。

园林树木的栽植原理


园林树木的栽植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在栽植过程中,由于树体根部受到损伤,特别是根系先端的须根大量丧失,使得根系不能满足地上部所需的水分供给。另外,根系被挖离原生长地后容易干燥,使树体内水分由茎叶移向根部,当茎叶水分损失超过生理补偿点时,即干枯、脱落,芽亦干缩。因此,园林树木的栽植,要注意树体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植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矛盾,使之根旺树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一、适树适栽首先,必须了解树种的生态习性以及对栽植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有成功的引种试验和成熟的栽培养护技术。特别是花灌木新品种的选择应用,要比观叶、观形的园林树种更加慎重,因为此类树种的适应性表现除树体成活之外,还有花果观赏性状的完美表达。适树适栽原则的最简便做法,就是选用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尤其是在生态林的规划设计中,更应实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以求营造生态群落效应。

其次,可利用栽植地的局部特殊小气候条件,突破原有生态环境的局限性,满足新引入树种的生长发育要求,达到适树适栽。例如:可筑山引水,设立外围屏障;改土施肥,变更土壤性质;束草防寒,增强树木抗寒能力。此外,更可利用建筑物防风御寒,小庭院围合聚温,以减少冬季低温的侵害,扩大南树北移的范围。

第三,地下水位的控制在适树适栽的原则中,具有重要地位。地下水位过高是影响树木栽植成活的主要因素。现有园林树种中,耐湿树种极为匮乏,特别是雪松、广玉兰、桃树、樱花等对根际积水极为敏感,栽植时可采用抬高地面或深沟降渍的措施,以利于树体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适树适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树种光照适应性的掌握。园林树木栽植不同于一般造林,多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来表现景观效果。因此,多树种群体配植时,对树种耐阴性和喜阳花灌木配植位置的思考,就显得极为突出。

二、适时栽种园林树木的栽植时期,应根据树木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此期树体处于休眠状态,受伤根系易恢复,栽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区多为秋植;冬季严寒地区,常因秋季干旱造成“抽条”而不能顺利越冬,故以新梢萌发前春植为宜;春旱严重地区可进行雨季栽植。

1.春季栽植春季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发育,是我国大部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此外,春植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于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于不甚耐寒的树种,春植可免却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如山茱萸、木兰、鹅掌楸等,根系易遭低温冻伤,也以春植为好。春季工作繁忙,劳力紧张,要根据树种萌芽习性和不同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做好计划。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杨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栎、枣等最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冻即可开始。华北地区春植,多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华东地区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佳。

2.秋季栽植秋季栽植,树体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且气温和地温都比较高,树木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修面,栽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有新根长出。华北地区秋植,多使用大规格苗木,以增强树体越冬能力。华东地区秋植,可延至11月上旬至12下旬。东北和西北北部严寒地区,秋植宜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

3.雨季(夏季)栽植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有明显旱、雨季之分的西南地区,以雨季栽植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由于短期高温、强光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故要掌握当地的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在连阴雨时期栽植。江南地区,亦有利用“梅雨”期的气候特点,进行夏季栽植的经验。

三、适法适栽园林树木的栽植方法,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的栽植时期以及栽植地环境条件等,采用裸根栽植或带土球栽植。

1.裸根栽植此法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落叶树种。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持根系的完整,骨干根不可太长,侧根、须根尽量多带。从掘苗到栽植,务必保持根部湿润,根系打浆是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1公斤+细黄土7.5公斤+水40公斤,搅成浆糊状。为提高栽植成活率,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湿草覆盖,以防根系风干。

2.带土球移植常绿树种及某些裸根栽植难于成活的树种,如板栗、长山核桃、七叶树、玉兰等,多使用带土球栽植。大树栽植和生长期栽植,亦要求带土球进行,以提高成活率。如距离较近,可简化土球的包装手续,只要土球大小适度,在搬运过程中不致散裂即可。如黄杨类须根多而密的灌木树种,在土球较小时也不会散裂。对直径在30厘米以下的小土球,可用草绳或塑料布简易包扎。如土球较大使用蒲包包装时,只需稀疏捆扎蒲包,栽植时剪断草绳撤出蒲包物料,以便新根萌发,吸收水分和营养。如用草绳密缚,土球落穴后,也应剪断绳缚,以利根系恢复生长。

园林树木的栽植要领


园林绿化工程中,能否掌握树木栽植的要领,是影响树小栽植成活率的火键,栽植要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冠根修剪树木栽植前,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发,保址树势、平衡以利苗小成活,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

对十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小,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减少至1/2以上,这样既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体的水分平衡,也可减弱树冠招风、体摇,增强苗木栽植后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丰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埘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l/5-l/3。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干径lOcm以上者,可疏枝保持原树形;干径为5-lOcm的,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枝条茂密具仃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常绿针叶树,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其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尽量保留少剪。

花灌木及藤蔓树种的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小,不宜修剪,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涂。枝条茂密的大灌小,可适量疏枝。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小上葫生的枝条疏除。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用作绿篱的灌木,可在种植后按设计要求整形修剪。在苗同内已培育成型的绿篱,种植后应加以整修。攀援类和藤蔓性苗木,可剪除过长部分。攀援上架苗木,可剪除交错枝、横向生长枝。

落叶乔木住非种植季节种植时,应根据小同情况分圳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删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短截,仅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水分蒸发、剪口冻伤及病虫危害。同时必须加大十球体积,可摘叶的应部分摘叶,但不得伤害幼芽。

裸根树木栽植之前,还应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丰要是将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卷曲的过长根剪去。树木栽植树木栽植时,要检查树穴的挖掘质量,并根据树体的实际情况,给以必要的修整。树穴深浅的标准可以定植后树体根颈部略高于地表面为宜,切忌因栽植太深而导致根颈部埋入土中,影响栽植成活和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忌水湿树种如雪松、广玉兰等,常行露球种植,露球高度约为土球竖径的1/3~l/4。带土球的树木,草绳或稻草之类易腐烂的土球包扎材料,如果用量较稀少,入穴后就不一定要拆除如果包扎材料用量较多,可在树木定位后剪除一部分,以免其腐烂发热时,影响树木根系生长。

栽植时将混好肥料的表七,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状。裸根树木放人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贵树种或根系欠完整树木应采取根系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将另外一半掺肥表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心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假山或岩缝间种植,应在种植土中掺入苔藓、泥炭等保湿透气材料。绿篱成块状模纹群植时,应由中心向外循序退植。坡式种植时应由上向下种植。大型块植或不同彩色丛植时,宜分区分块种植。树木栽植时,应注意将树冠丰满完好的一面,朝向主要的观赏方向,如入口处或主行道。若树冠高低不匀,应将低冠面朝向主面,高冠面置于后向,使之有层次感。在行道树等规则式种植时,如树木高矮参差不齐、冠径大小不一,应预先排列种植顺序,形成一定的韵律或节奏,以提高观赏效果。如树木主干弯曲,应将弯曲面与行列方向一致,以作掩饰。对人员集散较多的广场、人行道,树木种植后,种植池应铺设透气护栅。

灌水是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特别在春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北方地区尤需注意。俗话说:树木成活在于水,生长快慢在于肥,就是这个道理。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三遍。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干旱地区或遇干旱天气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l0时前和下午3时后进行。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注意不得损伤根系。

树木栽植,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种植裸根树木应采取根部喷布生根激素、增加浇水次数及施用保水剂等措施。针叶树可在树冠喷布聚乙烯树脂等抗蒸腾剂。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穴底铺10至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竹类定植,填土分层压实时,靠近鞭芽处应轻压。栽种时不能摇动竹杆,以免竹蒂受伤脱落。栽植穴应用土填满,以防积水引起竹鞭腐烂。最后覆一层细土或铺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母竹断梢口用薄膜包裹,防止积水腐烂。

树体裹干 常绿乔木和干径较大的落叶乔木,栽植后需进行裹干,即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主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裹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对枝干的伤害。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裹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使用,效果较好,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而引起的高温,会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树干皮孔较大而蒸腾量显着的树种如樱花、鸡爪槭等,以及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如香樟、广玉兰等,栽植后宜用草绳等包裹缠绕树干达l-2m高度,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固定支撑栽植灌木后,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一经发现,需立即扶正。扶树时,可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还土踏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切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应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新植区,在平整树盘的同时,应结合垅道园路的整理,使其整齐划一、美观清洁。

栽植胸径5cm以上树木时,特别是在栽植季节有大风的地区,植后应立支架固定,以防冠动根摇,影响根系恢复。但要注意支架不能打在土球或骨干根系上。裸根苗木栽植常采用标杆式支架,即在树干旁打一杆桩,用绳索将树干缚扎在杆桩上,缚扎位置宜在树高1/3或2/3处,支架与树干间应衬垫软物。带土球苗木常采用扁担式支架,即在树木两侧各打人一杆桩,杆桩上端用一横担缚联,将树干缚扎在横担上完成固定。三角桩或井字桩的固定作用最好,且有优良的装饰效果,在人流量较大的市区绿地中多用。

搭架遮荫大规格树木移植初期或在高温干燥季节栽植,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树冠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体量较大的乔、灌木树种,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成片栽植低矮灌木,可打地桩拉网遮荫,网高距苗木顶部20cm左右。视树木成活后,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喜欢《园林树木施肥技术》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树木种植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