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花,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姹紫嫣红的花儿总是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仙人掌类植物腐烂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仙人掌类花卉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但在栽植时,最易受到腐烂病的危害。播种的小苗易腐烂,嫁接不活易腐烂,扦插不活也易腐烂,成形植株有时也会突然腐烂。

腐烂病发生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原因,一类是病理性的;另一类是生理性的。病理性腐烂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土壤和周围环境,水和肥料,还有繁殖时用的工具,都有致病细菌和真菌存在,如果不注意消毒杀菌,病菌就很容易在土壤和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从人为造成的伤口开始危害。这些伤口通常是病菌侵入的“通道”。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时,植株特别是小苗常成批地大量迅速死亡。

引起仙人掌类花卉发生腐烂病的生理性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盆土过湿。仙人掌类植物喜排水良好、透气性强,含石灰质的砂壤土。若盆土排水、透气不良,土壤过度潮湿,很容易导致根系组织腐烂坏死。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全株死亡。若持续过度潮湿,仙人掌类花卉会遭致病菌的感染,这也是仙人掌类花卉发生烂茎的重要原因。二是施肥过量。施用氮肥过多或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以及在高温与冬季休眠期施肥,极易发生腐烂。三是过分遮荫。植株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致使植株生长不良,长势衰弱,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如通风不良,会使盆土长期过湿而导致烂根等。

腐烂病的防治方法。一是改善栽培场所环境条件。仙人掌类花卉喜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不能暴晒,夏季中午应适当遮荫,但在冬季应尽量放在见光的地方,切不可置于阴暗的角落。生长环境最好是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中,这样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可大大减少。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首先是合理浇水。进入生长期应及时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对仙人球类植物,不能将水倾注入植株的凹处。最好在傍晚浇水,切忌于中午或在烈日下浇水。其次是适时适量施肥,生长期一般半月左右施肥1次,入秋以后应节制施肥,冬季休眠期及夏季高温季节停止施肥,施肥浓度不宜过大,做到薄肥勤施。施用有机肥,要经过腐熟及稀释后才能使用。三是一旦发现植株上有局部感病造成的黄褐色软腐点,应立即将它挖除,并将邻近的健康组织也挖掉一部分,然后涂以木炭粉或硫磺粉,晾干伤口并隔离栽培一段时间。当局部腐烂的部分较大时可将尚健的一部分切下来扦插或嫁接。由于感病植株周围的植株有可能再被感染,应立即喷多菌灵、托布津防治,并加强环境通风。四是有些大型植株本来生长良好,植株组织紧密,当被害虫或其他原因造成根系损伤后,外表上有时看不出变化,但时间一长就会逐渐衰弱,最后发生腐烂。因此,在栽培中应注意观察,发现盆内害虫较多或浇水后盆土迟迟不干时,就应怀疑植物根系有问题。这时脱盆检查还有挽救的可能。定期在植株上或周围环境喷洒杀菌剂,对预防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杀菌剂有0.15%至0.35%浓度的代森锌,或0.1%浓度的多菌灵、托布津等。

XzH52.coM文章精选

仙人掌类植物用什么肥料


“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仙人掌类植物用什么肥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仙人掌类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形态和适应干燥环境的植物,它们对生长环境和肥料有着独特的需求。在为仙人掌类植物选择肥料时,应注意提供适度的养分,同时避免过度施肥。本文将详细介绍仙人掌类植物的肥料需求和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肥料。

仙人掌类植物对养分需求相对较低。由于它们原产于干旱地区,其生存机制已适应了贫瘠的土壤条件。因此,过度施肥会导致仙人掌类植物长势过于蓬勃,甚至引发病虫害。适量的肥料可以帮助仙人掌类植物保持健康和良好的生长,但过多的养分则可能对植物造成伤害。

仙人掌类植物需要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和钾。相对于其他植物,仙人掌类植物对这些养分的需求较低。其中,氮素是仙人掌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之一,它能促进叶片生长和植物的整体健康。

在选择肥料时,最好选择专门为仙人掌类植物设计的肥料产品。这些肥料通常含有适量的氮、磷和钾,并且与仙人掌类植物的生长条件相匹配。例如,一些含有缓释氮的肥料可以确保植物长时间获得足够的氮源,而不会过多刺激植物生长。

仙人掌类植物肥料还应注意控制其含有的微量元素。仙人掌类植物对锌、铜、铁等微量元素的需求相对较低,而过量的微量元素则可能对植物造成伤害。因此,肥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应该适中,以避免对仙人掌类植物的不良影响。

肥料的施用频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与其他植物相比,仙人掌类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它们对肥料的需求相对较少。一般来说,仙人掌类植物每年只需要施肥一次或两次。适量的肥料可以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但过度施肥可能导致根部腐烂和生长不良。

在施肥时,要均匀地撒布在植物的根部周围,并注意控制施肥的量。施肥后,应通过适量的浇水来确保肥料能够有效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对于在室内种植的仙人掌类植物,应注意在冬季减少肥料的施用。由于室内环境相对稳定,仙人掌类植物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此时生长较慢,对肥料的需求较低。适当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和频率,可以帮助仙人掌类植物调整生长节奏,保持健康生长。

仙人掌类植物需要适量的氮、磷和钾等主要养分,但相对于其他植物,其需求较低。在选择肥料时,最好选择专门为仙人掌类植物设计的肥料产品,避免过度施肥导致植物的生长不良。在施肥时要均匀撒布肥料,并注意适量浇水以促进养分的吸收。同时,根据仙人掌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肥料的施用量和频率,以确保植物获得适当的养分供应,保持健康和良好的生长。

仙人掌类植物用什么花肥


“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爱花卉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仙人掌类植物用什么花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仙人掌类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对于它们的养护和花肥需求有着一些独特之处。本文将介绍仙人掌类植物需要的花肥及其使用方法,帮助爱好者们更好地照料和培育这些独特的植物。

仙人掌的养护特点

仙人掌类植物大多需要阳光充足、排水良好、通风良好的环境来生长。它们通常在沙质或石质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够在干旱条件下存活。因此,对于仙人掌植物来说,水分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其独特的养护需求,仙人掌植物在肥料选择及使用上也需要特别关注。

仙人掌植物所需的养分

仙人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养分来维持其健康和生长。其中,氮、磷和钾是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氮:仙人掌植物需要适量的氮来促进叶片的生长和颜色鲜艳。氮含量过高会导致仙人掌长势过旺,失去其独特的形态。

磷:磷是促进仙人掌植物根系发育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的重要元素。

钾:钾可以提高仙人掌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旱性。同时,钾还能促进仙人掌生长,并增强植物的体力。

花肥的选择

通常来说,对于仙人掌类植物而言,使用含有中等量的磷和钾的肥料效果更好。这是因为仙人掌植物对氮的需求相对较低,过高的氮含量可能导致仙人掌失去自身的形态特征。

可以选择NPK含量比较平衡的肥料,如10-10-10或15-15-15,其中的数字分别表示氮、磷和钾的含量百分比。这样的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基本养分。同时,还可以选择专门用于仙人掌类植物的肥料,这些肥料通常会有更低的氮含量。

除了氮、磷和钾之外,仙人掌还需要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例如,铁(Fe)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锌(Zn)和锰(Mg)则是植物中一些重要酶的组成部分;硼(B)和铜(Cu)等微量元素也对仙人掌的生长至关重要。

施肥方法与注意事项

仙人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也略有不同。

生长期:在仙人掌的生长季节,通常是春天到秋天,可以在每月施一次肥。这时宜选择一些富含磷和钾的水溶性肥料,如10-30-20或0-20-20,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休眠期:在冬季,仙人掌进入休眠期,此时可以停止施肥。由于植物的生长减缓,如果继续施肥反而可能导致植物生病或萎缩。

施肥方式:可以将肥料溶解在水中,然后用喷雾瓶均匀喷洒在仙人掌植物的叶面上,或者将肥料混合到湿润的土壤中。注意不能过浓的肥液浇灌,需要充分稀释,避免灼伤植物。

总结

仙人掌类植物对花肥的需求相对较低,适量的磷和钾对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选择适当的肥料,并在适当的时候施肥,可以帮助仙人掌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还需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可能的植物损伤。

为了确保仙人掌类植物的健康,除了提供合适的花肥以外,还需要注意其生长环境、浇水和通风等方面的养护,综合施策,才能让这些独特的植物在家中健康茁壮地生长。

仙人掌类植物可以闷养吗


仙人掌类植物的闷养

仙人掌类植物,有许多在闷养之后,会显得更加的好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仙人掌类植物都可以闷养的,在闷养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高温高湿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仙人掌烂根或者烂茎。

那么,仙人掌如果正确的闷养呢?

仙人掌类植物的闷养方法

在进行闷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

首先是闷养的时间,基本上是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闷养比较适合,不能一年四季都进行闷养。如果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降温的措施,也是可以进行闷养的。

其次就是在闷养的时候需要保持环境干净,没有病菌等。因为咋一整个闷养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滋生一些真菌和细菌等,最好是在闷养之前,就做好消毒的工作,将闷养所有的全部的材料包括植物都进行消毒,减少受到感染的几率。

最后就是要保证一定的湿度。在进行闷养的时候,因为环境比较封闭,在强光的照射下,温度会很快升高,如果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植株灼伤。如果能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即可降低温度减少灼伤。不过湿度以60%——80%之间为好,湿度太高了,还可能会使植株腐烂。

仙人掌类植物闷养的注意事项

一般,刚刚栽植的仙人掌类植物,因为生长还不稳定,不太适合闷养。

如果植株上有伤口之类的缺口,很容易在闷养的时候发生感染,所以最好等伤口晾干恢复之后再进行闷养。

还有就是,如果仙人掌正处在休眠期里,最好不要进行闷养,因为闷养会打破植株的休眠,破坏植株的生长。

防治仙人掌类锈病


家庭盆栽仙人掌类植物,尤其是嫁接植株,茎杆表层常出现赤褐色、黑色和棕色以及黄色疱状锈斑。染此病植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观赏价值降低,严重时,斑痕下陷而成溃疡,组织发黑,植株死亡。 发生此病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如盆土过于贫瘠,养分不足不全;或使用氮素过多,导致植物组织嫩软;或盆土过于粘重,排水不畅,墒性过大;或苗盆长期荫蔽,通风欠佳;或冬春季节乍冷骤热等环境因素不适引发锈菌浸染所致。 对这类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主要从改善栽培条件人手,以预防为王,来取防治结台万法。植株遭菌染成斑痕,一般用药物是很难消除掉的。因此,在换盆时,应清除盆中杂草,抖落带菌宿土,用新制的培养土重新上盆。有条件者,培养土中加入少许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粉杀菌。同时,在日常栽培管理中,让植株多晒太阳,适当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增施一定比例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锈病发生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500?4000倍液喷施,对锈病具有预防和杀灭作用。还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每间隔7?10天喷1次,预防效果明显。

仙人掌类花卉莳养


仙人掌类花卉品种繁多,大多数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荒漠或草原地带,只有少数附生在热带雨林、湿地树木或岩石上。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长期演化,形成了千姿百态、光怪陆离、变幻无穷的株姿体态和生长发育习性。它们叶片已进化成锥刺、扁钩刺、毛座或针丛。茎部变化成多浆多肉的体态,有的平展形如掌扇,也有的丰圆成球,耸立如柱,还有的层峦叠嶂形如苍翠的青山,五光十色,气象万千。花形变化多样:有喇叭形、漏斗形、莲座形、钟形、筒形;大如王莲,小似珠兰,花瓣单双俱全。花色丰富多彩,有白、黄、橙、鹅黄、朱红、粉红、洋红、品紫等,有的鲜艳亮丽如丝绸闪光。花期一般4月至11月,也有的在冬季或早春开花,少则开1天至3天,多者7天至10天,一年能开几次花。

仙人掌类花卉生性强健,适应性强。一般不怕酷暑高燥,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最适合家庭莳养。室外阳台、室内几案摆放,大型品种的单株观赏,体魄雄壮;小型品种的组合盆栽,五颜六色,小巧玲珑,妙趣横生。

仙人掌类花卉通常分为陆生(地生)和附生(腐生)两大类,陆生种原产美洲热带或亚热带干旱沙漠或半沙漠地域,株体肥硕,表皮角质层厚,多棱、多刺;性喜强烈阳光及干燥环境,种类繁多,仅仙人球属就有400多个品种,如金琥、新天地、地图球、华盛球、长盛球,以及因形命名的仙人山、僧王冠、仙人鞭等等,多为大众常见。附生种原产热带林地,株体平面较大,表皮角质层较薄,近无棱无刺,根系一般不直接入土,扎在枯朽树洞或树木近旁堆积的腐殖质中,要求环境湿润,但无积水。常生出气根攀缘,并吸收养料和水分,如令箭荷花、三棱箭(量天尺)昙花、蟹爪兰、仙人指等,性喜环境温暖湿润和半阴。陆生种类因每年要度过漫长的旱季,大都具冬季休眠的习性(少数夏眠)。附生种类产地没长时间的旱季,因而没有一年一度的休眠期,只在花期后有短时间的半休眠或生长稍缓,在掌类栽培过程中,应对陆生和附生种两类不同的习性区别对待,适度管理,至关重要。

仙人掌类花卉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0℃至37℃,最适昼夜温差15℃。38℃以上,有些原产北美的品种根系收缩而进入休眠,20℃往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多数品种进入休眠,5℃左右即有冷害的危险。家庭莳养,南方无霜冻地区,可在室外避雨阳台越冬,北方9月末即需入室,至翌年4月中,方可出室。盛夏烈日酷暑期,可张帘遮阴降温,以免盆土升温过高而损伤根系导致夏眠,或顶部新嫩组织灼伤,影响生长。地生仙人掌类花卉放在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可见生长明显加快、体色新嫩,但机体组织生长不充实,一旦离开高湿环境,立即皱缩,黯淡失色,很难复原。有人长期把掌类花卉放在玻璃箱内莳养观赏,此法并不可取。应顺其习性,正常养护自然成形。北方冬季室内为保温防寒,避免烟尘污染,宜放明亮处用薄膜扣罩封闭;控水使植株安静休眠。

仙人掌类的形态特征
仙人掌类的形态特征

1.叶

原始的仙人掌类植物是有叶的。它们原来分布在不太干旱的地区,外形和普通的植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由于沧海桑田的变化,原来湿润的地区变得越来越干旱,为了适应环境以求生存,外形发生了变化,正常的扁平叶逐渐退化成圆筒状,进而又退化成鳞片状,最后完全消失。今天在中美洲一些不大干旱的地区还分布着一些原始的仙人掌类。其中叶仙人掌属、麒麟掌属及顶花膜鳞掌属的种类具正常的扁平叶,但其大小和肉质化程度有变化。叶仙人掌属种类的叶大而薄,基本上不肉质化。在我国南方经常可以见到这属中最普通的一种——叶仙人掌(又名虎刺、木麒麟)攀援在墙垣上,不开花时常被误认是南国常见的一种花灌木叶子花(三角梅)。而该属中的大花叶仙人掌的叶更长达15厘米。仙人掌届、翅子掌属、长蕊掌属和拟叶仙人掌属的种类也有叶,但已退化成圆筒形,而且大多数只长在茎的幼嫩部位,不久便脱落。当然根据种类及其生境条件的不同,这些圆简形叶的大小、形状、寿命都相差很大。笛吹(Maihuenia poeppigii)的锥形叶只有0.4-O.7厘米长,而将军(Opuntia subulata)的圆柱形叶长达12厘米,而且每叶可存在3—4年,因而在其茎的上半部叶始终存在。

除了上述有叶的仙人掌外,其他仙人掌类植物已没有叶,但仍可找到叶曾经存在的根据。一些专家指出,仙人掌类的刺座实为腋芽发育而成。还有些专家指出,很多种类的仙人掌,其刺座下面的状突起相当于正常叶子的叶基。

2.茎

具有正常扁平叶的原始类型的仙人掌类,其茎的特点也同大多数种类不同。它们有的如藤本状的灌木,茎的表皮通常不呈绿色,除幼嫩部分外大多木质化。个别种类茎如一般乔木,高大又高度木质化,如巴伊亚叶仙人掌和月之沙漠,它们的主茎高8—9米。

具圆筒状叶的种类茎常不分节,如将军的茎高达2米,只有一节一直向上,而同属的很多种类则具扁平的节状茎。猪耳掌(opuntia brasilnsis)虽具节状扁平茎,但其木质化主茎很高,扁平节状茎只是幼嫩的分枝。而圆筒形叶不明显的仙人掌属种类则木质化主茎不存在或不太明显。而不具叶的那些种类由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主要由茎承担,因此茎在正常情况下呈绿色,也不木质化。在形态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科的植物如仙人掌科那样变化万千:它们有的扁平如镜,有的如灯台、管风琴,有的如山峦重叠,有的细长如蛇。更多的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因为同样的体积,球状体表面积最小,蒸腾量也减小。因此在整个仙人掌家族中,球形的种类占一半以上。1991年美国出版了一部仙人掌类图鉴,收集的全部是球状种,不包括栽培变种、杂交攒和班锦类型就已达1098种,而据笔者所知还没有全部包括进去。平时人们把仙人掌类爱好者称为“仙人球迷”或“养球玩球”的,也说明了球形种类在仙人掌类中所占的份量。

3.棱与疣状突起

除原始类型的种类外,仙人掌类的茎都具棱。仙人掌属和县花属、令箭荷花属及部分苇枝属的种类只有2棱,量天尺属和瘤果仙人鞭属通常为3棱,而其他属种都在4棱以上。其中球形种类的棱较多些,个别的种类多达120棱,一般也有10余棱。这对于适应干旱环境有很大的意义。很多仙人掌类植物的原产地都有这样的特点:每年中有很长时间滴雨不下,但雨季时在短时间内会下很大的雨。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仙人掌类在旱季时由于水分不断散失而体积缩小,一旦下雨则最大限度地吸水使株体迅速膨胀。如果没有这种棱象手风琴褶箱那样伸缩,那么表皮肯定要破裂。棱的数量多少和排列方式客观上也为我们区别种类提供了依据,在分类上有一定的意义。

仙人掌类的茎除有棱以外,还有疣状突起。这是一种独特的构造,事实上在很多球形种类中,即使不具明显的疣状突起,但纵向的棱上也有横向的瘤块状分割,如南国玉属、裸萼球属、强刺球属、长钩球属等。疣状突起则是这些植物为适应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有了疣状突起更便于植物胀缩和散热。乳突球属的种类仔球着生在疣突中间的疣腋部,幼嫩的仔球可得到疣突和疣突先端刺的保护,避免阳光灼伤和动物侵害。因此目前所有的分类学家都认为疣状突起明显的属种是仙人掌科中最高度进化的物种。

按照种类的不同,疣状突起的形状、长短、直径大小以及质地软硬都有很大区别。晃山的棱锥形疣突长12厘米,而月世界属的小人帽子只有0.2厘米。乌羽玉和金星、海王星的疣突很柔软,而波罗球属的大祥冠的庞突则非常坚硬。岩牡丹属的种类优突排列成莲座状,每一统突都能充分见阳光。晃山的庞突簇生于茎端好似龙舌兰。而乳突球属的希望球、断琴球等疣突围绕生长点严格地排列成对数螺线图案,从顶部看图形非常完美。这种疣突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是人们进行分类时的一种依据。

4.刺座、刺和毛

刺座是仙人掌类植物特有的一种器官。从本质上来讲刺座是高度变态的短缩枝,表面上看为一垫状结构。刺座上着生多种芽,有叶芽、花芽和不定芽,因而刺座上不但着生刺和毛,而且花、仔球和分枝也从刺座上长出。刺座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一种柱状种土星冠的刺座大至20厘米,而小形球类月世界和松露玉的刺座只有0.2厘米大。大多数种类的刺座呈圆形或椭圆形并间隔一定的距离,而白云阁和梢刺尤伯球的刺座呈长条形,在棱上首尾相连。

刺座一般都分布在茎上。但也有一些种类在根、花托筒、子房、果实等处也有刺座。

刺对于仙人掌类植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保护机制的产物。刺的数量多少以及排列、色彩、形状等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又是鉴别种类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刺的形状主要有锥状、巴首状、钩状、锚状、栉齿状和羽毛状等。按刺在刺座上的位置有中刺和侧刺(周刺)的区别,一般中刺比较强大。刺的长短相差悬殊,强刺球属的很多种类刺长在12厘米左右,其中烈刺五在科罗拉多的一个类型刺长22厘米。但也有很多种类刺完全退化或仅留痕迹,如星球、乌羽玉、松露玉等。有些种类本具强豪的刺,但在栽培中人们选育出无刺的变种,如无刺大统领、无刺王冠龙和裸琥。将它们和原种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另有两种刺常被误认为毛,一种是刚毛,它是一种比针状刺还要细的刺,虽然易弯曲但有弹性。另一种是钩毛或称芒刺,很短很密集,基部有鞘,顶端有不易发现的倒钩,人们不注意时易被扎伤而很难清除,幸好这种钩毛仅存在于一部分种类中。

毛也从刺座上长出,长短粗细不一,色彩多样,先端决不带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种类通常被很长的毛,有白毛的翁柱、翁锦、鹰翁和猩猩翁等,也有黄毛的金煌柱、彩煌柱和黄鹰等,更有一头红发的红头摩天柱。这些长毛有效地保护植物不被高山上强烈的紫外线所灼伤。还有一种很短很密集象天鹅绒一般的毛,通常称之为毡毛,它也能保护表皮,同时在一些少雨多雾地区具有汇集露水供根部吸收的功能。

5.花、果实和种子

(1)花:每一种仙人掌类植物都能开花。很多种类只要栽培得当很快就可开花,如子孙球员的种类从播种到开花只需3年。而栽培中通过嫁接还可以大大提前开花。

花通常着生在刺座上。但乳突球屑种类的花和刺座不在同一位置。仙人掌属的种类一般开在充分经受阳光的成熟片状茎上,高大的仙人柱从茎的中部到近顶端处都能开花,而且很奇怪,花常在一条或几条棱上一字徘开,而邻近的棱上则无花。

很多种类都能一次开大量的花。县花、蛇鞭柱、量天尺和仙人球(俗称草球)开花时还有这样的特点,即不开花时一朵不开,开花时则同时能开几十朵甚至更多,而奇怪的是花蕾出现的时间和花蕾的大小明显地参差不齐却能同时开花。

但是也有很多种类在栽培中开花不多,虽然每年都开但只开一朵两朵。如晃山、光琳球等。还有一些种类栽培几十年从未见花,这是因为一些种类成熟年龄晚,还有栽培上条件不够或方法上有问题。如鹿角柱属的翁锦,文献上说开花既美花期又长,但就是种了几十年也看不到花。原来它开花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老株才能开花;二是要求冬季温度高且紫外线充足。

花通常是辐射对称。形状有漏斗状、喇叭状、高脚碟状、杯状等。少数属种的花是两侧对称,如蟹爪兰、花冠柱和吹雪柱等。花瓣通常只有——层或两层,目前在毛花柱属中通过杂交产生了开重瓣花的品种,但国内尚术引进。花瓣通常为全缘,只有棱波等极少数种类花瓣边缘呈睫毛状。

除了真正的蓝色和黑色外,各种花色都有,而且千变万化。同样是红色花,种类不同其色彩就有区别。很多种类的花瓣具金属般光泽,非常夺目。很多种类的雌蕊柱头和雄蕊花丝都有鲜艳的色彩,特别是鹿角柱属和南国玉属的部分种类,柱头绿色和紫色,具天鹅绒般光泽,与花瓣相映成辉,甚是美丽。

花期以3—5月最为集中,秋天开花的种类不是很多,但有不少种类可以在春季嫁接仔球令其在秋天开花。而蟹爪兰、仙人指、凤翼孔雀、玉翁、白星、白琥、雪月花和日之出球在隆冬开花,给寒冷枯燥的冬天带来不少生机。

(2)果实:果实通常为肉质浆果,少数为干果。形状有梨形、圆形、棍棒形等。果皮上有刺座或鳞片等。很多种类的果实很漂亮,如棱波和新桥;量天尺的果实又大又红,美形卧龙柱和单刺量天尺的果柠檬黄色。银妆龙的果实暗蓝色,形似坛子,宿存的于花像带柄盖子(图1),真是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一些大形果实可食用,量天尺、令箭荷花、卧龙柱和多种仙人掌属种类的果实不但可食用,而且还有利尿作用。

(3)种子:形状很多,通常为圆形、椭圆形和扁圆形。星球属的种子呈盔形,也叫碗形。卧龙柱属的种子为中空的圆柱形,也称睡袋形。其他柱状种类的种子大多里肾形。翅子掌属的种子有木栓质的翅。非常奇特。

每一果实的种子数量相差很多,多的上千粒,少的如乌羽玉只有十多粒。种子的大小非常悬殊,仙人掌属的种子大5—6毫米,每千粒重为20克;而菊水的种子干粒重仅为0.1克。

6.根

除了少数乔木状的叶仙人掌属种类和仙人掌属种类外,仙人掌类的根无明显的主根,侧根伸展很远,分布在土壤的浅层,有的种类的根可伸展出去30米,这也是一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因为原产地雨季来临时偶尔会下很大的雨,而土壤持水力差,仙人掌类有如此分布广泛的根系就可在短期内迅速地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备后用。

有些种类具膨大的肉质根或块根,在这些种类中,根代替茎成为贮水的主要器官。这些种类主要集中在岩牡丹属、长疣球属、翅子掌属、块根柱属和部分仙人掌属中,其中葛氏块根柱的块根重达75千克。

附生类型的种类如量天尺、玉柳等,变态茎上有大量气根。气根有攀援和吸收两种功能,在原产地主要是使茎能沿着树枝岩壁伸向阳光较好的地方,而一旦接触到腐殖质和水分较好的地方,原无根毛的气根会迅速长出根毛进行吸收。栽培中我们不难发现:量天尺根系被破坏或盆土中严重缺水时茎节—1:就出现大量气根。当量天尺放在过度荫蔽的场所时也会出现气根沿着温室的木柱、墙壁甚至玻璃向上攀援。

由于原产地每年有个旱季,而强烈的阳光又使土壤表层温度很高。因此很多种类的根表皮木栓化。厚厚的木根层保护根内部组织不受高温的损害并防止水分散失。而一旦下雨,毛细根会迅速穿过木栓层进行吸收。

块根柱属、翅子掌属的种类和仙人探属中的大根团扇,根上有刺座。将根截段扦插可长成新株。Go Top

多肉植物的形态特征

仙人掌科以外的多肉植物由于牵涉到50余科,从总体上来讲其形态更为多姿多彩。和仙人掌类相比,多肉植物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有叶的种类占相当大的比例。
②刺的特色没有仙人掌类那样鲜明,很多种类虽有强刺但被叶掩盖,只是落叶期时刺才显得突出。
③花单生的也有,但有很大一部分是集成各种花序。花的观赏性总的来说逊于仙人掌类。

按贮水组织在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多肉植物可分为三大类型:叶多肉植物、茎多肉植物和茎干类多肉植物。

1.叶多肉植物

贮水组织主要在叶部。茎一般不肉质化,部分茎稍带木质化。按生境干旱程度的不同,叶的肉质化程度有所区别。 不太干旱的地区原产的种类叶较大较薄。如番杏科的露草(也称花蔓草,学名为aptenia cordifolia)原产南非纳塔尔省,比起南非其他地区来那是个较湿润的地区。因此它的形忠为蔓生的株形,具较大较薄的叶,形态和一般草花区别不大。随着环境趋向干旱,茎越来越缩短、叶质越来越厚。极度干旱地区分布的番杏科种类,整个植株只有一对或两对叶组成,茎已全部消失,叶高度肉质化。

由于科属的不同,尽管叶多肉植物的叶有共同的旱生结构——叶肥厚、表皮角质或被蜡被毛被白粉等,但叶的类型相当多。这种多样化的叶型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其中大多数是单叶,但也有不少是复叶。

复叶的类型有三出叶、掌状复叶、一回羽状复叶和两回羽状复叶。单叶的形状有线形、细圆柱形、匙形、椭圆形卵圆形、心形、剑形、舌形和菱形等。叶缘多为全缘,有的叶缘和叶尖有齿、毛或刺。少数种类叶顶端透明俗称窗。

叶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对生、交互对生、轮生、两列叠牛、簇生等。海拔较高地区原产的种类叶排列成莲座形,整个株形非常紧凑,是家庭栽培观赏的理想种类。高度肉质化的番杏科种类,整株常只有一对叶连合成解服体,形状有球状、扁球状、陀螺状和元宝状等。由于其种类多、株形小巧,目前是我国多肉植物爱好者收集栽培的“热点”。

2.茎多肉植物

大戟科、萝摩科、夹竹桃科和厖牛儿苗科的多肉植物,贮水部分在茎部,称为茎多肉植物。它们之中的很多种类的茎和仙人掌类相似,呈圆筒状或球状,有的具棱和疣状突起但决没有刺座,尽管也有一些种类具刺。刺有皮刺、针刺和棘刺之分,少数种类刺很强,如福桂花科、龙树科和夹竹桃科的棒棰树属种类。

很多具粗壮肉质茎的种类通常不具叶,有的在幼嫩部分有细小的叶但常落。菊科的仙人掌在生长期有很多叶但休眠期叶图5茎多肉植物的类型 枯萎脱落。而马齿苋科的马齿苋树和景天科的燕子掌既有粗壮的肉质茎又有肉质化的叶,而且这种叶始终存在。

3.茎干状多肉植物

植株的肉质部分主要在茎基部,形成极其膨大的形状不一的块状体、球状体或瓶状体。无节、无棱,而有疣状突起。有叶或叶早落,多数叶直接从根颈处或从突然变细的几乎不肉质的细长枝条上长出。在极端干旱的季节,这种枝条和叶一起脱落,如薯蓣科著名的多肉种类龟甲龙和墨西哥龟甲龙就是这种类型。

但也有一些种类,在膨大的茎干上有近乎正常的分枝,茎干通常较高,生长期分枝上有叶,干旱休眠期叶脱落但分枝存在。整体上看株形和一般乔木类似,只是主干较膨大,贮水较多。如木棉科的猴面包树、纺锤树,辣木科的象腿树,漆树科的象树,梧桐科的昆士兰瓶树,夹竹桃科的沙漠玫瑰在索科特拉岛的变种等。但是这些种类的扦插苗通常很难形成膨大的茎干。播种苗的情况略好一些,但在潮湿地带长大的株形无论如何也没有原产地橙株那样典型。

很多草本植物具鳞茎,鳞茎是膨大的,半埋在地下或贴地生长。按照茎基膨大的原则它们也应列入茎干类多肉植物。但有些专家不承认,因此石蒜科的虎耳兰、百合科的绵枣儿属种类在算不算多肉植物上有争议。但有些鳞茎植物绝对没郁争议,如百合的苍角殿、大苍角殿是多肉植物中的著名种类,也是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4.多肉植物的繁殖器官

不管植株的形态和一般植物有多大区别,多肉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和一般同科同属的其他植物没有多大区别。

除了番杏科、夹竹桃科和旋花科的种类外,大多数多肉植物的花不似仙人掌类那样艳丽。但形态上却更为多样化。

除了番杏科的种类是单生花外,其他各科基本上都以各种花序着生在植株上。花序有顶生也有腋生,有时同一科的同一属植物也有顶生和腋生的区别,如景天科伽蓝菜属即如此。单生的花相对较大,而集成花序的花通常较小。花序的种类很多,有头状花序(菊科)、穗状花序(胡椒科)、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龙舌兰科)、伞形花序(萝摩科)、杯状聚伞花序(大朝属)、两歧聚伞花序(麻风树属)等。夹竹桃科、苦芭苔科、萝摩科、脂麻科和旋花科的花具较长的花筒,花瓣有联合也有分离,花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将在分类部分介绍。

果实的种类有浆果、蒴果、核果、营英果和瘦果等。以萝荤科的管英果最具特色,而百合科芦荟属的三角形葫果很大,也很有趣。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也因科属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番杏科的种子非常细小,而风梨科、大朗科的种子较大。菊科的种子犹如一根针,而芦荟属的种子有圆盘状的翅,象草帽。相对而言,多肉植物采收种子比仙人掌类要困难一些,国外种子公司能提供的种远不及仙人掌类那样多。Go Top

生理特点及其他

这类植物在生理方面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总的来说也是干旱环境造成的。

首先它们的形态和表皮的一些结构使它们的蒸腾量大大减少。它们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角质层扩散阻力很大,因此,这类植物失水明显地比其他植物少。资料表明,一株玉米一天失水3—4升,而一株树木状的大仙人掌一天只失水25毫升。

很多种类体内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的粘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有的专家指出,它们的细胞内特别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强了抗旱抗逆性。同时这种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栽培中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一些截面积很大的球形、柱形种切顶扦插。

另一个特点是它们的渗透压不高,一般在405.3—2026.5干帕(4——20大气压)之间,而超过l 215.9千帕(12大气压)的只有仙人掌屑植物。这个数字远比在沙漠中存在的其他沙生植物低。因此在一些可溶性盐类很多的沙漠地区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存在。这一点在栽培上很重要,施肥时决不能一次加入浓度很高的无机化肥,培养土中也不能混有过多的盐类物质,否则根部水分向外渗透而造成植株萎蔫。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问开放吸收COz,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z吸收越多。吸收的COz通过竣化形成苹果酸存于大液泡内,白天苹果政脱羧放出COz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这也是对于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栽培上利用这个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在晚上提高室内COz浓度等,可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仙人掌类常见病害


茎枯茎腐病

主要发生在近地茎部,也见于上部茎节。初期病部出现水浸状黄绿色至黄褐色斑块,逐渐软腐,后期只剩干枯的外皮及残留芯轴,腐烂快慢随不同病菌种类而异。致病因素有很多,如用未经消毒的垃圾土或菜园土栽培,嫁接,低温受冻及昆虫为害等造成的伤口均易诱发腐烂。

防治方法上盆要用经消毒的培养土。发病初期发现有病斑点,应立即挖除,并将邻近病斑的健康组织也挖掉一部分,然后涂以硫磺粉或草木灰,晒干伤口,以利伤口尽快愈合。当局部腐烂较大时,可将尚健康的一部分切下来扦插或嫁接,把患病部分去掉,同时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炭疽病症状为在茎节或茎球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4至8 毫米,淡褐色至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排列呈轮纹状,潮湿时出现橘红色粘质孢子团。病斑周围常有褪绿晕圈,随着病情发展,整体呈浅褐色腐烂。在高温、高湿、多雨时期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现有病斑及时挖除,然后涂以木炭粉(或草木灰),以利伤口尽快愈合。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常用药剂可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至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好。

疫病多在茎节处发病。初在根茎处呈暗绿色水浸状,同时茎节软化,外皮呈羊皮状,内部组织呈黏液状腐烂。

防治方法发现有病斑及时挖除,然后涂以木炭粉(或草木灰),以利伤口尽快愈合。定期喷洒50%甲霜铜800倍液、35%瑞毒唑铜可湿粉剂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至4次。

茎腐病此病亦称镰刀菌萎蔫病,很多品种均可侵染,幼小的仙人掌和嫁接的植株对此病特别敏感。幼株的根颈受害后,腐烂向上扩展,造成软腐,变为黄灰色或棕色,病情严重时植株发生萎蔫而死亡。

防治方法适时适量浇水,适量多施钾肥,注意通风透光,培养土要经过消毒后再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50%代森铵800倍液或1%硫酸铜水溶液。

软腐病发病症状为初期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色软腐,流褐色黏液,并有臭味。该病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生长季节可侵染发病,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多从伤口侵入。春季植株感病后,能繁殖大量细菌,成为以后侵染其他植株的病源。

防治方法减少连作,注意换土和土壤消毒。注意排水,合理灌溉。注意通风,保持植株基部干燥。不用带菌的茎作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20%的石灰乳或每平方米用50至100 克漂白粉消毒土壤。发病初期向植株基部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4000倍农用链霉素,每隔半月1次,连喷2至3次。

掌类植物腐烂原因及防治


腐烂的原因:腐烂是这类花卉栽培中最常见的失败现象,扦插不活易腐烂,嫁接不活易腐烂,播种的小苗易腐烂,成形植株好好的也会突然腐烂。

腐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原因,一类是病理性的,一类是生理性的。

病理性腐烂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土壤和周围环境,水和肥料,还有繁殖时用的工具,都有致病的细菌和真菌存在,如果我们不注意消毒杀菌,病菌就很容易在土壤和环境中大量繁殖并危害植物。繁殖时人为造成的伤口,害虫啃食造成的伤口和幼苗的表皮以及成形植株茎的下部,通常是病菌侵入植物的捷径。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时,植株-特别是小苗常成批地迅速死亡。

生理性腐烂大多因管理不善引起。盆土持续过度的潮湿、渍水,常导致根部缺氧窒息,使根系很快被破坏,如紧接着光照过强,通风不畅、环境温度过高,植株就可能很快腐烂。当土壤中害虫猖撅时,根系也可能完全被破坏,时间一长也会导致植株腐烂。施肥过浓或肥料中混有宋完全腐熟的有机质,施用后引起烧根也会导致植株腐烂。栽培场所温度调节不当,持续地超过植栋生长最适温度,使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速率加快,耗能长期超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能量,在这样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也会导致腐烂。

腐烂病的防治:防治腐烂病应以防为主。首先改善栽培场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自根栽培的成形植株,要求环境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中,这样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可大大减少。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使用的培养土里不要混有末腐熟的有机肥,所施肥料宁淡勿浓。发现盆土渍水时要马上扣盆,洗净根系并吹干;如根系没有变色,须根的根毛尚完好,可再上盆放半阴处观察一段时间;部分根系坏的可剪去,晾干伤口后再栽;根系全部坏的要全部剪掉,晾干伤口后再扦插发新根。

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大型植株本来生长良好,植物组织紧密,当被害虫或其他原因造成根系破坏后,外表上有时看不出有多少变化,有的还能照常开花,时间一长就逐渐衰弱,最终会腐烂。对于这类情况应在栽培中加强观察,发现盆内鼠妇等害虫较多或浇水后盆土迟迟不干时,即应怀疑植物根系有问题,此时脱盆检查也许还能挽救。

定期往植株上或周围环境喷洒杀菌剂对预防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锌、多菌灵和托布津。

一旦发现植株上局部染病造成的黄褐色软腐点,应立即将它挖除,并将邻近的健康组织也挖掉一部分,然后涂以硫黄物或木炭粉,晒干伤口,天气不好时可用电吹风吹干,然后隔离栽培以段时间。有时可将下部腐烂后上部健康的植株切下来嫁接;反之,上部腐烂的,可切除上部,把下部健康部分处理后作为母株。由于罹病植株周围的植株很有可能再被感染,应立即喷药物,加强环境通风,防止蔓延。

仙人掌类花卉莳养(上)


仙人掌类在园艺上单指仙人掌科植物,近百个属约2000 种以上;多浆植物则泛指植株的茎、叶或根,肉质肥厚多浆的,有近50个科,(不包括仙人掌类),约在万种以上,但两者也常通称多浆植物或掌类。

仙人掌类花卉品种繁多,大多数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荒漠或草原地带,只有少数附生在热带雨林、湿地树木或岩石上。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长期演化,形成了千姿百态、光怪陆离、变幻无穷的株姿体态和生长发育习性。它们叶片已进化成锥刺、扁钩刺、毛座或针丛。茎部变化成多浆多肉的体态,有的平展形如掌扇,也有的丰圆成球,耸立如柱,还有的层峦叠嶂形如苍翠的青山,五光十色,气象万千。花形变化多样:有喇叭形、漏斗形、莲座形、钟形、筒形;大如王莲,小似珠兰,花瓣单双俱全。花色丰富多彩,有白、黄、橙、鹅黄、朱红、粉红、洋红、品紫等,有的鲜艳亮丽如丝绸闪光。花期一般4月至11月,也有的在冬季或早春开花,少则开1天至3天,多者7天至10天,一年能开几次花。

仙人掌类花卉生性强健,适应性强。一般不怕酷暑高燥,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最适合家庭莳养。室外阳台、室内几案摆放,大型品种的单株观赏,体魄雄壮;小型品种的组合盆栽,五颜六色,小巧玲珑,妙趣横生。

仙人掌类花卉通常分为陆生(地生)和附生(腐生)两大类,陆生种原产美洲热带或亚热带干旱沙漠或半沙漠地域,株体肥硕,表皮角质层厚,多棱、多刺;性喜强烈阳光及干燥环境,种类繁多,仅仙人球属就有400多个品种,如金琥、新天地、地图球、华盛球、长盛球,以及因形命名的仙人山、僧王冠、仙人鞭等等,多为大众常见。附生种原产热带林地,株体平面较大,表皮角质层较薄,近无棱无刺,根系一般不直接入土,扎在枯朽树洞或树木近旁堆积的腐殖质中,要求环境湿润,但无积水。常生出气根攀缘,并吸收养料和水分,如令箭荷花、三棱箭(量天尺)昙花、蟹爪兰、仙人指等,性喜环境温暖湿润和半阴。陆生种类因每年要度过漫长的旱季,大都具冬季休眠的习性(少数夏眠)。附生种类产地没长时间的旱季,因而没有一年一度的休眠期,只在花期后有短时间的半休眠或生长稍缓,在掌类栽培过程中,应对陆生和附生种两类不同的习性区别对待,适度管理,至关重要。

仙人掌类花卉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0℃至37℃,最适昼夜温差15℃。38℃以上,有些原产北美的品种根系收缩而进入休眠,20℃往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多数品种进入休眠,5℃左右即有冷害的危险。家庭莳养,南方无霜冻地区,可在室外避雨阳台越冬,北方9月末即需入室,至翌年4月中,方可出室。盛夏烈日酷暑期,可张帘遮阴降温,以免盆土升温过高而损伤根系导致夏眠,或顶部新嫩组织灼伤,影响生长。地生仙人掌类花卉放在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可见生长明显加快、体色新嫩,但机体组织生长不充实,一旦离开高湿环境,立即皱缩,黯淡失色,很难复原。有人长期把掌类花卉放在玻璃箱内莳养观赏,此法并不可取。应顺其习性,正常养护自然成形。北方冬季室内为保温防寒,避免烟尘污染,宜放明亮处用薄膜扣罩封闭;控水使植株安静休眠。

仙人掌类花卉总体上说是喜阳植物。地生种类对光照强度和光的质量大都有较高的要求,适应摆放光照充足处,不宜忽明忽暗或长时间荫蔽,致刺座稀疏、株姿变形失态。附生种类暮春和中秋时节需疏阴,盛夏宜浓阴,冬季室内宜柔和的充足光照,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高温强光易引起植株表皮发黄,茎肉干缩。

盆栽仙人掌类花卉,宜用透气性强的瓦盆,盆底垫碎砖块粒作排水层。掌类根丛较小,植盆不宜偏大,盆径应与株体直径相近,美观和谐。一般认为掌类原产地荒漠贫瘠,种在一些沙土中就可以了,实属误区。盆土容量有限,水肥缓冲性差,更需精心配制适宜的土壤,地生掌类要求疏松通透,肥力适中的培养土,可用蛭石4成,含胶粒少的细沙3成,充分腐熟的腐殖质二成,炉灰及少量老墙石灰末1成,掺匀备用。附生种掌类则需用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微酸性沙质培养土,可用草炭土和面沙土各半,加一些腐殖质效果更佳。

各种掌类花卉盆栽土壤容量小,营养物质有限并容易酸化,需每年适时翻盆换土一次。

养花技巧《仙人掌类植物腐烂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仙人掌类植物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