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杨叶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杨叶锈病又叫落叶松杨锈病,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危害踪迹。因此青杨叶锈病一直是人们从事杨树生产的主要敌人,下面为你介绍它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症状:春天,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浅黄色小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几个连成一条。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晚夏以后,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初为铁锈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发病规律: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春天,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晚夏以后,逐渐长出冬孢子堆。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多雨的年份和地区,生长密集,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病情严重。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2、药剂防治: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500倍液,粉锈宁1500倍液等,防治本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3、选育抗锈病树种。

xzh52.coM延伸阅读

种植方法:云杉的叶锈病的防治


云杉的叶锈病幼芽感病,新生长的嫩梢上针叶变成黄色或橘黄色,短而粗,病叶上产生橙黄色垫状的冬孢子堆或疱状的锈孢子器,病芽似一朵黄花,不久病叶变黑枯死。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云杉的叶锈病的防治技术。

该病的生活史因病原菌不同而异。喇叭茶金锈菌、杜鹃花金锈菌、琥珀金锈菌、疏展金锈菌属长循环生活史,畸形金锈菌、韦尔金锈菌属短循环型生活史,只有冬孢子阶段。

由疏展金锈菌引起的云杉叶锈病,春夏之交,在针叶上产生锈孢子器,包被破裂后散出锈孢子,锈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杜鹃的叶上,萌发或自气孔侵入,在叶背产生冬孢子堆。冬孢子不越冬,遇阴雨天气,即可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云杉嫩梢上,萌发侵入,在寄主芽内越冬。第二年在针叶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新疆的云杉叶锈病只有冬孢子阶段,病菌在芽内以菌丝潜伏越冬。第二年病芽长出的针叶全部感病。冬孢子遇到阴雨天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在云杉越冬芽内潜伏越冬。

防治:

①减少侵染来源:铲除云杉周围的中间寄主杜鹃、喇叭、茶属等植物。剪除病芽,集中销毁。

②药剂防治:春末夏初喷施粉锈宁、羟锈宁、硫胶悬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效较好。

种植知识:红皮云杉叶锈病的防治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分布与危害:本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自八十年代末期,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汤旺河、乌伊岭、新青等林区流行成灾。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分布与危害

本病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自八十年代末期,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汤旺河、乌伊岭、新青等林区流行成灾。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以及苗圃1~4年生的云杉幼苗都遭到为害。幼林重病株次年延迟发芽或不发芽,枝梢长度逐年缩短,生长衰退。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症状

一般6月下旬红皮云杉当年生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段斑,其上成行排列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点顶部有淡黄色密滴珠。数日后在性孢子器之间或对面,产生桔黄色微隆起椭圆形,或长条状锈孢子器。病叶逐渐变为淡黄色,密生桔黄色锈孢子器,发病严重的林分远望整个树冠呈现一片枯黄色。锈孢子器成熟后,包被膜陆续破裂,飞散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9~10月份病叶干枯脱落。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病原

杜鹃金锈菌(Chrysomyxa rhododendri De Bary)是长循环型生活史转主寄生锈菌。在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当年新叶上,偶尔也生在鱼鳞云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兴安杜鹃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嫩叶皮层下,黄褐色丘形小点,直径0.15~0.24mm,高0.1~0.13mm,内含受精丝和性孢子,其顶部分泌蜜汁。性孢子为长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8.3m3.1~4.6m。

锈孢子器桔黄色,扁长柱形,长0.5~1.1mm,宽0.3~0.5mm,高0.8~1.2mm,锈孢子卵圆形,桔黄色,串生,大小为20.3~27.5m16.8~22.4m。表面具有疣,电镜下可见表面分为疣区和光滑区,疣呈塔形,平顶刺疣,光滑区似U字型,占孢子表面积约1/4~1/3左右。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于叶背表皮下,后外露,尖塔形,有似包被。基部直径0.3~1.5mm,高1.2~2.0mm。夏孢子广卵形,桔黄色,串生,具疣,大小为21.2~28.7m17.0~21.5m。

冬孢子堆扁圆形,初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棕红色,直径0.3~0.5mm,有的相连汇合成大冬孢子堆。冬孢子单细胞,无色、光滑,短圆柱形,串生,大小为10~20m10~16m。冬孢子串链长达40~80m,松散地连合成堆。

担孢子鲜黄色,不规则圆形,表面具有短平顶疣,疏密不均,大小为22.0~24.7m16~21m。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种植百科:柳树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的分布及危害

柳树锈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台湾省也有发病的报道。此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导致生长期大量落叶,严重时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除柳树外,病菌还侵染旱柳。

柳树锈病的症状

柳树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面为多,少数生于嫩枝上。初生的夏孢子堆小,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大多集聚为直径1.5~2.5mm的大堆,呈桔黄色。7~8月,叶片两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因失水卷曲或早期脱落。8月下旬叶片两面出现红褐色,微隆起的病斑,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圆形、大小0.1~0.5mm。严重时冬孢子堆相互连片,仍以叶背面为多。

柳树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紫堇4月下旬至5月初发病。病害在叶、茎、果实上均有发生,同时在受害部位出现淡黄色疱疹,疱疹上生有淡褐色点状的性孢子器。相继在其附近产生疱状隆起,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堆。锈孢子飞散后,叶、茎、果即枯死。

柳树锈病的病原

病原菌是拟鞘锈栅锈菌(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为转主寄生的长循环型锈菌,在紫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柳树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性孢子器扁平或球形,埋生于寄主表皮下,18.6~43.5m11.4~21m。性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无色,1.7~2.3m1~2m。

锈孢子堆桔黄色、裸生。锈孢子串生、球形,桔黄色,表面有疣。14.2~26.0m14.3~24.7m。

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呈桔黄色。初生的夏孢子堆单生、圆形,直径0.1~0.5mm。后期夏孢子堆多数聚生,直径1.5~2.5mm。夏孢子多数长卵形,少数卵形、椭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刺,20.1~28m13.2~18.2m,壁厚均匀,1.7~2.3m。夏孢子堆中混生有头状侧丝,长33.8~65m,头部宽9.1~15.6m,柄粗3.6~5.7m,顶壁厚2.0~6.6m,侧壁厚1.0~2.3m。

冬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以叶背为多,散生或聚生,红褐色、圆形,直径0.1~0.5mm。冬孢子圆筒形,黄色,大小29.9~58.5m8.3~14.9m,壁厚0.9~1.3m,顶壁厚2.3~3.3m。担孢子球形,淡黄色,有一小突起,大小6.5~10.4m。

柳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在内蒙古地区越冬的冬孢子,于4月下旬遇雨水或潮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东北地区则稍晚。借风力传播到紫堇上,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7~10天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柳树叶片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内,7~13天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以反复多次侵染柳树。8月下旬,柳树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后随病叶落地越冬。越冬后的夏孢子不能萌发。

柳树锈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在呼和浩特,5、6月间开始发病。空气湿度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所以,苗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次数太多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另外,凡是距转主寄主较近的柳树,发病也较重。

1~2年生苗木最易受害。幼叶受侵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也重。在同样条件下,展叶6天的幼叶接种夏孢子后,潜育期为7天,展叶30天的潜育期达13天。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大,其抗病性会增强。田间柳树个体间,抗病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感病严重的柳树林内,也能见到零星分布的、毫无感病症状的单株。这种抗病植株的抗病机理及其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柳树锈病的防治措施

本病防治主要通过营林和抚育措施,在苗圃育苗时,要选用抗病强的母树做繁殖材料。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条件,确定适当的密度和浇水次数。在抚育管理时,要结合锄草松土,铲除林内外的转主寄主,及时间伐和剔除长势不良的植株,使群体结构保持合理的生态配置。一旦发病,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三次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还可喷洒2,4-DJ酯1000倍液,消除转丰寄丰,其效果可达92.5%。

如何防治“沙漠守护神”胡杨叶锈病


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生命的昭示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死亡的壮烈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永垂不朽安于贫瘠的胡......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

叶锈病为胡杨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pruinosaeTranz.夏孢子堆0.5~1mm,夏孢子橘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壁厚,表面密生小疣,21~2818~21m,萌芽后可伸出1~4个芽管。侧丝无色,顶端膨大呈头状或短棒状,无色,长45~65m,顶端宽15~21m,壁厚1.5~4m。。冬孢子堆0.2~1mm,冬孢子黄褐色,棱柱状,42~606~12m。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在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12℃时,胡杨开始萌芽,即出现越冬病株。平均气温18℃时,开始发病;25℃时大量发病流行。在7、8、9三个月中,因苗木生长量大,枝条密集,气候湿热,有利于锈病流行,发病常达高峰。

症状

初期寄主叶片上出现淡黄小点,渐增大,颜色加深,后突破表皮,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夏孢子堆连成片,叶片枯死。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蜡质、褐黄或红棕色突起的片层,即冬孢子堆,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多连成片,大小不等。夏、冬孢子堆均生于叶两面,叶背面较多。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发生普遍,是幼苗和幼林的主要病害。危害胡杨和灰杨,危害期长达6个月。发病株率高时可达100%,病情指数达97.2,死苗率高达71.1%。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菌原。选择苗圃地与旧苗圃隔离1000m左右,以减少菌源传播和蔓延。二是根据第一年不同播种期及苗木长势,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喷1~2次1:300倍粉锈宁,可降低病菌越冬率。三是在第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间苗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芽、病叶,集中坑埋或烧毁。

2.控制灌溉,中耕保墒

3.合理密植,适当疏枝

4.清除杂草,合理施肥

5.选育抗锈病新品种

6.化学防治25%羟锈宁、15%(或25%)粉锈宁为高效内吸剂,防治效果可达85%~90%。5月上中旬,第一次喷药,控制田间初发病源。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全年喷3~4次。其次是1:200倍萎锈宁、1:50倍敌锈钠、1:300倍多菌灵也有一定效果。

种植知识: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红皮云杉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叶锈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收获。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云杉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云杉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牡丹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牡丹兼有观赏与药用双重价值,在我国栽培种植十分广泛。牡丹常受到疫病等病害的危害,影响牡丹的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牡丹疫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的方法吧。

牡丹疫病的症状:主要危害茎、叶、芽。茎部染病初生长条形水渍状溃疡斑,后变为长达数厘米的黑色斑,病斑中央黑色,向边缘颜色渐浅。近地面幼茎染病,整个枝条变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颈部时,出现颈腐。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下部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叶片垂萎。该病症状与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为主,略呈皮革状,一般看不到霉层,而灰霉病呈灰褐色,长有灰色霉层。

牡丹疫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生长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现一个侵染及发病高峰。连阴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发病,雨后高温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牡丹疫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要侍弄好花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杨叶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