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种植花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卉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苗木栽培中不同灌溉技术的应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苗木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以及人工灌溉水。对于北方地区的苗木,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殊性,前两者供水方式远远不能满足苗木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主要以人工灌溉方式为主。本文为您介绍苗木栽培养护中不同灌溉技术的应用。

苗木栽培方式的不同,其灌溉方式也有所不同: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就将造成植株死亡,及时灌水是关键。在北方,气候干燥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

3、分株苗、移植苗这些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苗木生长气候条件不同,其灌溉方式也相应不同:

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播种苗、扦插苗则需要灌溉次数更多。

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不同树种的灌溉方式: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

XzH52.coM品读分享

苗圃栽培技术之苗木灌溉技术


苗木在种子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水分的管理十分重要作用。灌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分的含量,以满足苗木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所以,合理的灌溉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灌溉是指适时适量,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的生长发育时期和圃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培育杨、柳、泡桐、落叶松、水杉等树种播种苗时,由于幼苗细嫩,根系发育较慢,要求比较湿润的土壤,灌溉次数应多些;而榆树、刺槐、槭树等树种的幼苗比较耐旱,需水中等,灌溉次数可适当少些;栎类、核桃、山杏等树种,幼苗根系分布较深,需水较少,可尽量少灌溉。

苗木生长发育特点:同一树种苗木各生长时期的特点不同,灌溉次数和一次灌水量也各不相同。

出苗期灌溉:播种苗在出苗期,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此时根系分布很浅,为了防止根系分布层过于干燥,对于小粒种子,需水较多的树种,灌溉宜少量多次,最好采用喷灌;对大中粒种子,需水较少的树种,最好是播前灌足底水,播后在不影响发芽的情况下,尽量不灌,以免降低地温,并造成底土板结。

幼苗生长初期灌溉:苗木地上部分和根系开始生长,幼根长出侧根,开始形成根系,但分布比较浅,灌溉量可适当控制,灌溉次数可相应减少,以促进根系生长。

苗木速生期灌溉:苗木生长速度最快,需水量最多,而且气温高,主要根系分布较深。这一时期灌溉的深度最深,用水量最大,可采取少次多量,一次灌透的方法,充分满足苗木迅速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冰花土在花卉栽培中的应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冰花土?冰花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含有花卉生长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和养分,它的出现不仅取代了泥土养花种菜的传统种植方式,而且其晶莹剔透,高雅时尚,色彩鲜艳夺目,与花卉植物组成了另一种美丽的小世界,使用冰花土栽培的花卉植物更加适合家庭及各种公共场所作为美化、装饰、点缀及摆设。

图中为冰花土与栽培的花卉植物

一、冰花土栽培花卉植物具有有哪些优点呢?

冰花土能吸收和存储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并可反复吸收、释放,呈透明富有弹性地块状晶体,干净、无毒、无味、无虫害、无污染。使用冰花土栽培的优点有很多:栽培时采用无孔玻璃器皿,平时不用施肥浇水,只需偶尔往叶子上喷点水,盆底保留少许水分花草便可生机勃勃,开花结果。种植花卉能达到早出苗、苗齐、苗壮、生长快迅,栽培花卉成活率高、不缓苗、花大色艳、能使插花长时间不枯萎、不凋谢,同时可获得看花、赏叶、观果和根系生长全过程,新颖奇特,极有观赏研究价值。

二、适合冰花土栽培的花卉有哪些?

冰花土适合栽培荫生、萌生、水生类花卉。如君子兰、滴水莲、文竹、富贵竹、秋海棠、郁金香、杜鹃、迎春、茉莉、荷花、菊花、月季、马蹄莲、风信子、水仙、仙客来、冰水花、仙人球、螃蟹掌、巴西铁、天门冬天及芋类、蕨类等100种花卉。

三、冰花土使用及栽培方法。

用冰花土的180倍水清浸泡12小时,捞出后用水稍冲一下便可使用。把花卉从泥土中取出,将根部彻底洗净,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用高锰酸钾液洗一下根部,便可移栽;对根系不发达的花卉,将其放入有生根剂溶液中,待根系发达后再消毒移栽。当花盆上层冰花土有些干时,可喷水或捡出用水清洗浸泡后再用。夏季气温高发现冰花土变混浊,可倒入适量的苯甲酸钠和营养液中浸泡清洗,再继续使用。如果花卉长势不是很好,可适量加点味精水或喷叶面肥,使花卉郁郁葱葱。

水浇麦田灌溉技术


小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气候情况、苗情而定。土壤墒情够不够,要看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小麦出苗来说,要求的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两合土为16%~18%,淤土为18%20%。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适宜的土壤墒情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气候情况主要是看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和气象变化,不同水文年份,应该有不同的灌溉制度。根据各地生产经验,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的地区,一般年份都要浇3~4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150~200立方米,湿润年份只浇1~2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50100立方米,干旱年份要浇5~6次水,灌溉定额每亩为250~300立方米。另外,浇水时必须注意气象变化,如冬灌时气温下降到0℃时就不能再灌,否则引起冻害死苗。后期浇水则要注意风速,浇水时如遇大风就会倒伏减产。苗情如何主要是看群体大小和单株生长健壮与否。对于群体过大的旺苗,一般应采取晚浇或不浇的办法,以控制继续旺长;对于弱苗,各时期浇水都应该采取适当早浇的办法,以促进弱苗变化。

1.播前灌水足墒下种是培育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之一。小麦播种时,要求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55%以下时,出苗慢而不全,就应该考虑浇好底墒水。冬小麦灌底墒水有2种方式,一是在翻地前浇,二是在翻地后浇。前者灌水量小些,但灌水期提前,有利于冬性品种早播;后者灌水量大,使底墒更充足,对出苗有利,在不误播期的情况下,壮苗增产效果更显著。

2.冬灌是我国北方冬小麦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冬灌的目的是使小麦在越冬期有适宜的水分状况,使其正常生长,平抑地温,防止冻害,并可做到冬水春用,减轻翌春浇水的负担。冬灌的适宜温度要求在日气温3℃左右。冬灌过早,气温尚高,蒸发量大,起不到蓄水、增墒的作用,同时还会使麦苗徒长,不抗冻;冬灌过晚,气温偏低,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常发生凌抬,会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从土壤水分来考虑,如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就要冬灌,如果高于70%时,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旺苗一般不缺水肥,不必冬灌。弱苗也不宜冬灌,对这类弱苗,可把冬水改为分蘖水,以水调肥,以肥攻苗,使麦苗由弱转壮。稻茬麦田,土壤透气性差,冬灌后麦苗易发红、发黄,在灌过播前水,足墒下种的情况下,分蘖后采取加强中耕保墒措施,不必冬灌。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地面积水,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冻,根系窒息,分蘖死亡而减产。

3.春季灌水指冬小麦的返青水、拔节水和孕穗水。冬小麦3叶期进入分蘖和幼穗分化时期,冬小麦返青后是中上部叶片形成,年前分蘖生长,年后分蘖出现,幼穗加速分化发育的阶段,是冬小麦争取穗多、穗大、粒多的重要时刻。冬小麦返青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55%时,单株的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受影响。拔节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最低不能低于60%,否则成穗率低,单株分蘖成穗少,穗也小;孕穗期,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否则影响每穗粒数。一般认为小麦

四分体时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员最迫切、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生理上称为临界期。对于冬小麦地区的低产麦田,一般都应该浇好返青水、拔节水。但是浇返青水的时间不宜过早,开春后,主要应以划锄提高地温为主,可促进麦苗早返青,当地下5厘米处地温回升到5℃左右时,再浇返青水,对促进有效穗数有很大作用。高产田为了控制年后群体不过大,防止倒伏,一般在已经冬灌的基础上,返青时不施肥,不浇水,只进行松土保墒和深中耕伤根等措施,到起身、拔节期麦田开始两极分化时再结合施肥浇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不能缺水,应结合孕穗肥或单独进行浇水。

4.后期灌水指灌浆水和麦黄水。小麦抽穗期以后到蜡熟期,麦田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0%,这个时期每亩日耗水量均在3立方米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浇好这两水。灌浆水是促进小麦籽粒形成,但灌浆期海水必须注意风雨,防止倒伏。麦黄水对于促进小麦灌浆,防御干热风,提高粒重也有很大作用。但如果前期灌水很少,这时突然灌水,重者会引起烂根,逼熟青干,降低粒重,轻者也会引起大面积倒伏。另外,对于施肥过量的麦田,一般也不宜浇麦黄水,免得调肥过多,引起贪青晚熟而减产。

兰花的苗木栽培技术


兰花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兰花苗木的栽培技术已基本健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有天下第一香、香美人的美誉。由于兰花开花素洁,柔和雅致,芳香宜人,被世人认为独具人格化的花卉。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浙江的诸山就种植了大片兰花

兰花野生于我国东部、中部及南方、西南各地,山坡林荫下。

兰花具有喜温暖、通风、湿润的生长习性。适合在有机肥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土壤中栽培,抗寒性强。

下面主要介绍兰花的苗木栽培技术

栽培容器考虑到兰花根系发育,因兰花根系较发达,根据兰花的疏水通气的习性要求,栽培兰花所选用的花盆与一般的花盆相比,较为特殊。应选用质地粗燥、未上釉、底边多孔、有盆脚的兰花盆。新栽种的兰花,最好在瓦质的兰花盆中栽种。培植1年以上,待新根发育正常后,方可移至美观的紫砂兰花盆内。

栽培土壤土壤需用沙质壤和腐殖质土互相掺和。兰花种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用土。兰花是半气根性花卉,必须用含有腐殖质、透气性好的酸性土壤。山区生长兰花的山泥,栽培效果最好。兰花土也可以自己配制,用70%沙质壤土与30%的粗粒状的腐殖质土掺合后,堆放3年以上才能使用。

野生兰花根的养护从山上新挖来的野生兰花新根未发,断根较多。先要清去根部泥土,用清水洗干净,剪去枯枝烂叶。对染有病虫斑的叶片,应毫不留情的剪去。此外,还要剪去腐烂、枯黄的老根。如果兰花无完整植根,则应保留无根尖的老根和根芯。最好将兰株用600倍液的可杀得或杀毒矾或医用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每瓶针剂药粉溶于2.5kg水,配成的溶液浸泡2h,然后捞出洗净。在阳光下晾干兰根,可以激活兰株的生命力,使兰根变软,便于理顺,不易折断,便于上盆。为防止晒干时兰叶受干,可以将兰叶遮阳,一般约有2h的光照即可。

兰花浇水兰花是陆生植物,喜润恶涝,所以不宜浇太多的水。许多新手生怕其缺水,结果浇水过多,结果把兰花的肉质根硬生生给烂掉了。土培兰花的浇水原则是宁干勿湿,只要保持兰花土有些湿气就行。对于无土栽培的兰花则相反是宁湿勿干。

光照要求3、4月上中旬兰花可以直接让阳光对晒;从4月下旬起,以后,9点以后就不宜多晒太阳;每天照晒2小时即可。6~9月每天要提早遮阴。10月以后又可以推迟遮阴。

施肥技术新种的兰花,要等其长出2cm长的新根方可施肥,有的人主张培植1~2年方可施肥。兰花的肥料可以自己配制,方法是用草木灰4份,豆饼10份,骨粉6份,充分混和拌匀后,存于容器内分次加水,经1年时间发酵后,稀释使用。
兰花的苗木栽培技术还有很多细节,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养花人,必须处处用心,时时留意,结合苗木栽培技术参考书和实际情况。

“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苗木栽培中不同灌溉技术的应用”,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