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种植花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您介绍大苗的培育方式及管理措施,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大苗的培育方式及管理措施,希望对您的苗圃工作有所帮助:

大苗培育方式

移圃培育:将小苗从原圃地转移到另外的圃地,以较大的株行距培育成大苗。

留圃培育:将苗圃苗木多次抽移到别处,留下的再培育成所需规格的大苗。

间作培育:将小苗以小株距、大行距栽植,行间种植适宜的作物,实行以耕代抚,把小苗培育成大壮苗。

混交培育:将绿化树种(如泡桐、梧桐、梓树等)小苗和用材树种(如杉木、松树等)小苗混交造林,需间伐时可挖取利用。

片林培育:将一般绿化树种(如樟树、银桦、扁柏等)小苗成片栽植于林地。根据需要可逐年抽取苗木利用。

培育大苗的准备工作

1、培育年限取决于培育目标及树种生长速度,一般移植1次为1至3年,移植2次4至6年。

2、移植季节落叶树种自落叶后至次年长叶前移植;针叶树种宜稍早于落叶树移植;常绿树须在梅雨季节初期移植。

3、苗圃准备移圃和间作育苗的圃地,应选择肥力较高的林地,并深耕土层,施足基肥,做成高床。片林与混交培育的,必须选用一类林地,进行全垦深挖开大穴,适当施用基肥。

4、小苗整修选择生长良好的壮苗,保持其根系完整,剪去过密的枝条和主根过长部分。常绿阔叶树应剪去下部枝条和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成活。

5、移植密度移植密度取决于树种和需要培育的规格,常用行距为12、60、100厘米,株距为10、50、100厘米。

6、移植方法多用穴植法,即按预定株行距在苗床或大穴中挖小穴栽植。要做到苗身端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度,并浇好定根水。萌芽力较强的泡桐、法桐等树种可截除苗干栽植。各种苗木要按径粗分别栽植,以便于管理。

培育大苗的管理措施

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5至6次,第二年4次,第三3次,第四年起每年1至2次。中耕除草深度要达到15厘米。

苗木修剪:大苗主干高度要求是:行道树和城市绿化苗3至4米;防护林用苗1至2米;四旁与园林绿化苗视需要而定。要剪除主干上的枝条与萌蘖,并视需要进行树冠修剪定型。主干高度达标时要摘除顶芽。

肥水管理: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视苗木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肥。

病虫防治:食根性害虫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层中进行防治,或用毒饵诱杀;食叶害虫可喷施氧化乐果、乐果乳剂、敌百虫等杀虫剂;侵染性病害应在移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喷施代森锰锌、灭菌丹等杀菌剂治疗。

起苗出圃:大苗出圃要掌握好随挖、随包、随运、随栽的原则。一般需带土球,并用草绳包扎好。如挖运裸根苗,必须将根系沾上泥浆,并包上湿草再装运。

切根处理:对于5至6年生大苗,必须在起苗前1至2年进行切根处理,促其须根生长,提高定植成活率。切根一般于春季或秋季进行,应切断苗木基径5倍以外的根系,挖切深度为苗木基径的2倍,可挖成方形或圆形,挖后覆填松土。

xZh52.Com品读分享

容器苗的越冬管理措施详细介绍


随着种植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种植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我们国家的中小规格的容器苗栽培就是其中一种发展比较迅速的。但是对于目前的冬季来说,容器苗对于寒冷天气的忍耐程度不是很够,想要靠自身安全度过越冬期也有一定困难的。下面小编就来详细谈一谈容器苗的越冬管理措施。

一、对容器苗进行修剪

对适合进行冬季修剪的容器苗进行修剪,主要是针对于病枯枝、徒长枝条、下垂的枝条等,贴近树干的伤口直径如果在2cm以上的时候,要涂抹愈合剂。

二、将容器苗进行堆集存放

在立冬来临的时节,容器苗内的植株生长都慢慢停止之后,可以结合修剪,根据容器苗的特性在附近集中存放,移动容器的堆集样式可以使用“Z”字型勾等。

三、对容器苗进行浇水

在对容器苗进行填充和包裹材料前,每天要对室外的温度以及容器内的温度进行测量、记录。当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时候,要对容器内的基质浇足水分。

四、对容器苗进行喷药处理

在越冬期间的容器苗,一定要做好喷药的管理措施,这样的目的是要消灭越冬虫卵以及病菌等。在喷施药剂的时候要使得容器苗的树干和枝条都要沾上药剂。

五、采取覆盖物保护容器苗

因为在冬季温度会持续降低,所以要及时采用覆盖物覆盖容器顶部,在容器四周围上成捆的秸秆或者稻草等。可以保留一定的温度,对容器苗的根系是有一定保温作用的。

另外,容器苗的越冬管理措施除了以上几点,还要保持好容器苗环境的干净、整洁。在整个冬季,要随时做好温度以及水分等的检查。

为您介绍海棠的种类有哪些


海棠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根据其开花的颜色、形状以及生长特性划分,目前常见海棠种类有以下四种:

西府海棠:起名来源于因晋朝时生长在陕西西府(即现在的宝鸡)而得名。西府海棠叶呈长椭圆形,伞形总状花序,未开花时花蕾红艳,似点点胭脂,开花后则渐变粉红,且花形较大。果实呈球形,红色。原产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等地。生性喜光,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十分美观,是园林种植中较为常见的树种。

冬红海棠:是北美海棠的一种,世界上少有的观花赏果的珍稀树种,曾被2008年奥运会绿化委员会选为指定树种。其花型较大,粉红色,重瓣,叶较宽大。落叶小乔木。

垂丝海棠:因其花梗细长而下垂,故得名垂丝海棠。幼枝呈紫色,其叶呈卵形或椭圆形,花期为每年的3至4月份,红色花瓣。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垂丝海棠多用于江南及西南各省,尤以云南最盛,据《滇中》中记载云南的垂丝海棠高数丈,花色鲜媚异常,为人间尤物,上海的公园、路边也常见其倩影。

贴梗海棠:又称皱皮木瓜。落叶灌木,高1至2米,花梗短粗或近无梗,故名贴梗海棠,花粉红、朱红或白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期为每年的3至5月,花期较长,果实黄色或黄绿色,味芳香。原产于我国华北南部、西北东部和华中地区,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贴梗海棠花朵三五成簇,占春颜色最风流,黄果芳香、硕大,可入药。贴梗海棠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适于庭院角隅、草坪边缘、树丛周围、池畔溪旁丛植,也可密植成花篱,还可制作树桩盆景。

海棠的种类还有:绚丽海棠、亚当海棠、红宝石海棠、钻石海棠、红丽海棠、凯尔丝海棠、王族海棠、大叶北美海棠、高原之火海棠、道格海棠、雪球海棠、红玉海棠等。

为您介绍菊花的组培技术


菊花组培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菊花工厂化生产的进程。本文从材料与设备、培养基的筛选与制备、组培部位的选择、接种、继代培养等多个方面概述了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旨在实现短期内菊花种苗的大量繁殖,推动菊花的工厂化生产。

材料准备:接种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当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嫩茎,洗涤、漂清。先用0.1%的吐温20分钟浸泡2分钟~3分钟,脱去嫩枝表面的绒毛;然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分钟~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6次~7次。接种时将材料切成0.5厘米~1厘米长的小段。

培养基和培养过程:培养基为:MS+6-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MS+K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PH值为6~6.5。培养过程为:在室温25℃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小时的恒温室中培养,经2周左右可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及绿苗,一个月后经过转移,绿苗继续丛生、伸长,再经转移增殖或转移到MS+NAA(1毫克/升~4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长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试管苗。

试管苗移栽:将试管苗取出,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移栽到蛭石基质中,浇灌清水,成活率很高,近百分之百。在蛭石中生长10天左右即可移入培养土中进行常规栽培,植株健壮,开花良好。

菊花因花期调节的方法不同,其栽培上也有差异,但也有其共性,具体如下:

施肥:菊花是喜肥的花卉,可用迟效颗粒作为基肥,每100平方米施用氮、磷、钾肥一共为3.5千克~4千克。在生长期间用0.1%尿素及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作为追肥施用5次~10次。

定植:定植的密度为每平方米60株~75株,可视花朵的大小而增减。

张网:幼苗长到20厘米~25厘米高时,在30厘米高度处张网,使植株笔直生长,以后每增高25厘米~30厘米时,都要张网1次。通常切花菊在其整个生长期要张网3次。

剥侧芽和剥蕾:花芽分化结束、株高30厘米时,侧芽开始发生;任其生长,会使株形、通气透光变差,所以要及时剥除。茎的顶端往往也生出三四个花蕾,留下位置好、形状完整的,其余及早剥除。切花的采切与保鲜:菊花切花最重要的质量标准是采切后其头状花序能不断发育和生长。供切花用的菊花分大菊和小菊,采切时的标准也不同。

苗木大苗的培育方法


培育大苗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移圃培育将小苗从原圃地转移到另外的圃地,以较大的株行距培育成大苗。

2.留圃培育将苗圃苗木多次抽移到别处,留下的再培育成所需规格的大苗。

3.间作培育将小苗以小株距、大行距栽植,行间种植适宜的作物,实行以耕代抚,把小苗培育成大壮苗。

4.混交培育将绿化树种(如泡桐、梧桐、梓树等)小苗和用材树种(如杉木、松树等)小苗混交造林,需间伐时可挖取利用。

5.片林培育将一般绿化树种(如樟树、银桦、扁柏等)小苗成片栽植于林地。根据需要可逐年抽取苗木利用。

培育大苗前的准备工作:

1.培育年限取决于培育目标及树种生长速度,一般移植1次为1至3年,移植2次4至6年。

2.移植季节落叶树种自落叶后至次年长叶前移植;针叶树种宜稍早于落叶树移植;常绿树须在梅雨季节初期移植。

3.苗圃准备移圃和间作育苗的圃地,应选择肥力较高的林地,并深耕土层,施足基肥,做成高床。片林与混交培育的,必须选用一类林地,进行全垦深挖开大穴,适当施用基肥。

4.小苗整修选择生长良好的壮苗,保持其根系完整,剪去过密的枝条和主根过长部分。常绿阔叶树应剪去下部枝条和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成活。

5.移植密度移植密度取决于树种和需要培育的规格,常用行距为12、60、100厘米,株距为10、50、100厘米。

6.移植方法多用穴植法,即按预定株行距在苗床或大穴中挖小穴栽植。要做到苗身端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度,并浇好定根水。萌芽力较强的泡桐、法桐等树种可截除苗干栽植。各种苗木要按径粗分别栽植,以便于管理。

培育大苗的管理措施:

1.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5至6次,第二年4次,第三3次,第四年起每年1至2次。中耕除草深度要达到15厘米。

2.苗木修剪大苗主干高度要求是:行道树和城市绿化苗3至4米;防护林用苗1至2米;四旁与园林绿化苗视需要而定。要剪除主干上的枝条与萌蘖,并视需要进行树冠修剪定型。主干高度达标时要摘除顶芽。

3.肥水管理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视苗木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肥。

4.病虫防治食根性害虫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层中进行防治,或用毒饵诱杀;食叶害虫可喷施氧化乐果、乐果乳剂、敌百虫等杀虫剂;侵染性病害应在移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喷施代森锰锌、灭菌丹等杀菌剂治疗。

5.切根处理对于5至6年生大苗,必须在起苗前1至2年进行切根处理,促其须根生长,提高定植成活率。切根一般于春季或秋季进行,应切断苗木基径5倍以外的根系,挖切深度为苗木基径的2倍,可挖成方形或圆形,挖后覆填松土。

6.起苗出圃大苗出圃要掌握好随挖、随包、随运、随栽的原则。一般需带土球,并用草绳包扎好。如挖运裸根苗,必须将根系沾上泥浆,并包上湿草再装运。

为您介绍榆叶梅修剪整形技术


想要让榆叶梅在园林绿化中起到很好的美化效果,榆叶梅修剪整形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榆叶梅在园林中最常用的树形是自然开心形。下面爱花卉网的小编就为您讲解此树形的具体修剪整形技术:

首先是在榆叶梅经嫁接成活后,待苗木长到1米以上时,在65公分处将其截断。第二年在其生长季节距地45公分左右处选留第一个主枝,然后自其上10公分处选留第二个主枝,在第二个主枝上10公分处选留第三个主枝。这三个主枝要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方向,分布角度大约呈120,开张角度应在45。

三个主枝选定好后,其余枝条可少量留存做辅助枝,其余的均疏除。在第二年冬季修剪时,可对这三个主枝进行短截处理,短截长度为枝长的1/3。在短截时要注意树冠的平衡,强枝要轻剪,弱枝重剪,剪口下留外芽。

待第三年春季,要及时将邻近新生主枝的延长枝的一些新生枝进行疏除,保留一些健壮的枝条,冬剪时要继续对主枝延长枝短截,并保留一些侧枝,这些侧枝应方向一致,或全部顺时针,或全部逆时针,不可产生交叉枝。

保留下来的侧枝也应适当短截,逐步培养成开花枝组,开花枝组在主干的间距应不小于30公分。花枝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中长枝和短枝的结合,这样做才可最大限度地使其着生花芽。

树冠基本培养形成后的修剪主要分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一般在花谢后的6月份进行,主要是对过长的枝条进行摘心,还要将已开过花的枝条剪短,只留基部的3、4个芽,以使新萌发的枝条接近。

通过以上榆叶梅的修剪,再配合熟练的修剪技巧,即可修剪出理想的自然开心型园林用树。

“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种植花卉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您介绍大苗的培育方式及管理措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