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养殖洒金千头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洒金千头柏,柏科,侧柏属。系侧柏的园艺品种,是从其品种千头柏中选育而成的优良彩色绿篱树种。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约1.5米,枝丛生密集,无明显主干,构成球形树冠,幼枝扁平,排成平面而斜展。叶鳞状,交互对生,叶淡黄绿色,入冬略转褐绿,尤其是冬、春两季,颜色鲜艳,冬季橙黄色,春季至初夏鲜黄色。3-4月开花,单程笼能雄同株,球花均单生短枝顶。球果当年10月成熟。

【分布】此品种由国外育成。杭州等地有栽培。本属仅一种,为中国特产。

【习性】温带树种,习性基本上与侧柏相同,耐寒,能适应干冷和暖湿气候,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修剪。对肥力要求较严格,少肥易提早衰老散枝,失去观赏价值。

【繁殖】虽能结种子,但播种繁殖其后代难以保持其叶色金黄的特性,故多采用扦插繁殖。扦插分休眠枝扦插与半木质化枝扦插两种。休眠枝扦插在3月中下旬进行,插后搭棚庇荫;半木质化枝扦插6-7月进行,需搭双层阴棚,插穗选健壮的幼龄母树上当年抽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剪去下部叶片,插后欲实,充分浇水,经常保持空气和土壤湿润。小苗于翌年3月分栽,其密度应根据园林用途灵活掌握,若培养用于彩篱的材料,密度可大一些;若培育球形材料,密度应稀一点。

【栽培与管理】大苗移植在2一3月,需带泥球。

【观赏与应用】树冠圆浑丰满,叶色金黄,适于门庭两侧、纪念性建筑周围、路口对植,亦可孤植或丛植于花坛、行车环岛中心。目前多数都用作彩篱材料,双行列植成篱,颇为别致。

xzH52.CoM品读分享

洒金柏扦插育苗技术


苗圃采用扦插法培育洒金柏小苗,成活率可高达98%以上,极大的提高了苗圃内苗木的生产效率。下面将洒金柏扦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洒金柏扦插前准备:

根据育苗经验,洒金柏春季扦插要优于秋季,所以最好选择春季的3月上旬至4月中旬之间进行。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且pH值在6~6.8之间的微酸性土壤作为扦插育苗用地,根据土质情况施一定量的磷酸钙作为基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再用塑料薄膜覆土3~4天,揭去薄膜一周,待药挥发后即可使用。

从中幼龄树的中上部选择生长健壮、粗壮饱满、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作为插穗,将枝条剪成8~12公分长的插穗,并将下部叶片剪除。

洒金柏扦插方法:

为了防止插穗伤皮,常采用沟埋法,方法是先挖出小沟,再将插条整齐地放入沟内,最后用土掩埋基部。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2/3,株行距1015公分,用手将土压实,浇一次透水。

洒金柏扦插后管理:

可根据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搭建塑料棚,覆盖盖遮阴网。洒金柏扦插生根的最佳环境条件是地温20℃~25℃,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水分含量80%左右。

根据土壤情况安排浇水。插后一个月左右,喷施0.25%至0.5%的尿素液肥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肥以促进生根。平时及时拔除圃地杂草。扦插6个月后要适当延长通风和光照时间,以提高苗木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洒金柏的生长特性


经过前期的介绍,相信各位读者对洒金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以前的文章没有介绍到洒金柏的生长特性,下面,笔者进行详细的介绍。

洒金柏种植

洒金柏为柏科侧柏属植物,是千头柏的变种。其冠呈球形,叶全年金黄色。喜光,耐干旱,适生于中性土壤,耐微碱,耐修剪,可做色叶绿化用苗,是一种强阳性树种。现在,很多地区种植的洒金柏小苗都很漂亮,叶色金黄或黄绿色,在绿化工程中使用效果很好。但随着植株的生长壮大,很多种植密度大的洒金柏色块就会出现枯萎死亡现象,而且是成片的出现。因此,在生产洒金柏时,要不断地调整其种植密度,经常间植。如果密度过大,植株接受不到充足的光照,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枯萎死亡,但其底部会有脱脚现象,这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夏季是苗木生长旺盛的季节,一般要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0%~80%,同时也是干旱、病虫害等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俗话说;树木是三分栽,七分管。栽后管理是树木成活的关键所在。春季植树后,虽然苗木栽植后很快发芽展枝,但苗木在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且自身携带水分养分又有限,在酷暑高温的环境中,需要及时有效适时适量地给春植苗木补充水分养分,从而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园林景观是各种树木结合起来的绿色景观,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眼球的作用,也是艺术瑰宝之一。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培植方法和生长习性,洒金柏大部分生长在北方,树木繁密茂盛,叶子绿色偏黄。且洒金柏树丛较矮,可修剪成不同形状,有绿化作用。洒金柏种植在马路两旁,可以消减噪音,绿化环境。本文为您介绍了洒金柏的习性,大家是否了解了?

了解洒金珊瑚及繁殖技术


洒金珊瑚,一个听上去让我们心旷神怡的词,实际上,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植物,它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陪伴着我们。在不少城市的绿化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那些身上带有金黄色斑点的可爱身影。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洒金珊瑚的扦插技术,并为大家培育洒金珊瑚出谋划策。

洒金珊瑚

洒金珊瑚又叫洒金桃叶珊瑚,是城市中园林绿化时常见的一种植物,金黄色的斑点自然地分布在叶片上,星星点点,煞是好看,洒金二字正如其姿态,婀娜动人。洒金珊瑚的耐阴性良好,但如果在阳光下暴晒或者光照太强,它就像其他娇羞的植物那样被灼伤,因此南方如海南、广西少有种植。而安徽、河南等地成了它成长发家的摇篮。

洒金珊瑚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洒金珊瑚和许多绿化植物一样,躲在草丛中难以辨认,下面就看看洒金珊瑚究竟是何真面目吧:洒金珊瑚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叶片上有大小不一的黄色斑点,是一种常绿灌木,叶片呈现对生,矩圆形,整株植物看上去油绿绿的,光泽耀眼,当黄斑层层叠叠时,酷似洒落的金粒。在许多绿化植物中,它也是为数不多的开放紫红色花朵的植物之一,光从这一点就很好辨认了。

洒金珊瑚图片

洒金珊瑚的主要繁殖方法依赖于它的扦插技术,和许多其他的植物不同,由于洒金珊瑚属于耐阴性的植物,因此在梅雨季节时扦插最佳,此时雨水丰沛,日照强度不大,土地肥沃,非常适宜洒金珊瑚的生长。

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如果对洒金珊瑚进行室内栽培,要提防红蜘蛛和甲壳虫的危害,如果遭遇了这些不速之客也不要慌张,购买氧化乐果1000倍液就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喷杀了。

今天给大家科普了这么多有关洒金珊瑚的扦插技术知识,相信想要种植这种植物的朋友回家后都可以尝试着去种植了,要知道,绿色的生活就从自己培育绿色植物开始哦!

变叶木(洒金榕)的繁殖方法


一、播种繁殖

选种: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12~24小时。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5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

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二、扦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变叶木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

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压条繁殖: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

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下部叶

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温度管理: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

光照管理:喜欢半荫环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给予充足的阳光,但在夏季要遮荫50%以上。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肥水管理: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公分。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换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种植百科:梅花洒金型分类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梅花单瓣、复瓣或重瓣,一树上有红、白两色或水红色条纹斑点的花朵,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等。

种型分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樱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

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

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晚春开花,极抗寒。

千叶吊兰怎样栽培


想要栽培千叶吊兰,就要从温度的管控、光照的管控、土壤的选择和浇水的管控上下功夫。土壤选择疏松多孔、排水透气性强的肥沃土壤,温度稳定在20-24摄氏度之间,保证充足的散射光光照,浇水时做到见干见湿即可。

千叶吊兰怎么栽

1、土壤

在开始进行千叶吊兰的栽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合适的土壤。根据植株的生理习性,土壤应该是疏松多孔、排水透气能力强的土壤,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腐殖土、园土、沙碳土等进行混合调配,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

2、光照

千叶吊兰是一种比较喜欢充足光照的植株,但同时这种植株也有着对强光不耐的特性,因此我们在为其提供光照时,最好提供充足的散射光光照,让其不直接照射直射光,处在半阴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即可。

3、温度

千叶吊兰对于低温具有不耐受的特性,喜欢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我们在栽培这种植株时,尽量要将环境温度稳定子啊20-24摄氏度之间,最高不能超过30摄氏度,最低不能低于10摄氏度,否则植株的生长就会停滞,甚至枯死。

4、浇水

在千叶吊兰的栽培注意事项中,浇水也是重要的一环。这种植株的耐旱能力比较强,但在3-9月的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含量比较巨大,因此我们要经常对其进行浇水,并用喷雾保证空气湿度,才能让植株长得枝繁叶茂。

千层金的繁殖培育与病虫防护


扦插繁殖千层金可以采用嫩枝扦插、高空压条法进行繁殖。但通常以嫩枝扦插比较多,一般在4至8月雨水多且夜温不会太低的时候进行。采条、扦插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成熟、生长健壮且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为避免水分蒸发,可在清晨采条。扦插介质可采用蛭石加泥炭,或细沙加泥炭。插后立即淋透一次清水。

扦插后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0℃至30℃。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湿度:扦插后注意使扦插介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会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较高的湿度,但要注意在生根后湿度不能太大。药物处理:由于生根期间湿度比较大,容易出现叶子及茎干腐烂,可用800倍的多菌灵、扑海因或甲基托布津喷雾进行防治。

盆栽:上盆扦插生根后即可进行上盆。通常采用10厘米左右的营养袋或育苗钵,一般的苗木用基质。也可用国产泥炭加沙以5: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1千克/立方米的苗木专用缓施肥。上盆后的环境管理:刚上袋前7天适当遮阴,温度保持在28℃左右,7天后逐渐增加光照,温度在35℃以下时可以不遮阴,20天以后可以完全不遮阴。上盆后立即浇透一次清水,上盆约15天左右有根长出盆边时可以开始施肥,头一个月用0.5%的尿素10天施一次,1个月以后可用苗木专用缓施肥0.5至1克/盆每月一次;也可用20-20-20的速效水溶肥,EC值为1.2至1.5,每半个月一次,其他时间如果基质干时则浇水。千层金生长迅速,如作地被苗则上盆3个月左右就可直接种工地,如果作较大规格应用就要进行换盆,以适宜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

地栽:袋苗定植袋苗下地时应选择在春季雨水多时进行。株行距根据种植计划来定,一般2年左右出圃的行距以1.5至2米为宜。根据苗的大小挖好穴,加入适量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脱去花盆或营养钵放入穴中,用细土堆于根部,并使根系舒展,轻轻压实。浇透一次定根水。地苗移栽地苗移栽应选择春季阴雨天时进行,并先断根一个月后再进行移栽,移栽土球直径一般为胸径的8至10倍。移栽的地苗高度超过1.5米时,要剪去1/5至2/5左右的枝以减少水分的消耗,从而提高成活率。要注意剪口平滑,并涂保护剂。移栽时施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定植或移栽后浇水次数、间隔天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若种植后连下几次大雨,则可减少浇水量和次数。若连续高温少雨,则需加大灌溉量。每次灌溉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会泡根或使根受旱,都会影响移植树木的成活。定植、移栽缓苗后可进行根部施肥,直径2厘米以上的苗根据大小、季节和长势确定施肥量,以三元复合肥20克+尿素10克/株穴施。春秋季节生长较快,可每月施一次,其他季节可2至3个月施一次。

病虫害防治:春季天气转暖后,需预防卷叶螟危害新芽生长及蚜虫危害枝条等虫害。卷叶螟可用纵卷锐特1500倍+生绿Bt500倍喷雾;蚜虫可用氧化乐果500至800倍或25%吡虫啉喷雾。

修剪整形:千层金作为行道树时需要将枝干贴近地面2米左右的老枝、弱枝疏除,达到树冠层次分明,冠形美观,从而提高观赏价值;做球形、伞形、树篱、金字塔形等各式各样的形状时,根据所需要的高度,按照固有树形循序渐进地修剪,促使苗木快速生长,按照预定树形发展;作为地被色块用时,同其他苗木修剪。

如何养殖千佛手 养殖千佛手注意事项


很多朋友都是花卉爱好者,多肉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比较好养殖。其中千佛手属于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别名叫王玉珠帘,幼小时期比较矮小,成株以后会长成垂吊型,非常好看红色多肉植物。那么,千佛手如何养殖呢?要注意什么呢?我们马上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千佛手

千佛手也有人喊它菊丸或者王玉珠帘,这种多肉植株样子比较娇小。养出状态以后,嫩绿的叶片就会呈现一片片的菊花的花瓣,千佛手的叶片看起来就会像小丸子,等开花以后也是极漂亮的,叶子会慢慢的向外张开,接着会露出花苞,花朵是黄色,春夏季节开花,非常美!

二、如何养殖千佛手

1、土壤

多肉植物选择土壤是非常重要,但是自己配土比较麻烦,比例也难搞清楚,因此还是选择多肉专用土,非常方便。

2、水分

千佛手是一种耐干旱的多肉植物,特别是新手刚栽种的时候,尽量不要多浇水,最好保持盆土干燥。生长期间尽量保持盆土的湿润,浇水原则是尽量少浇,大概每个月浇水1~2次就可以了,不然会很容易烂根的!若是冬季的话,尽量每月浇一次水就好啦。

3、温度

千佛手生性喜欢光线,最佳生长温度在18~25℃,最好把千佛手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或者直接放在阳台养护,但是不可以放在有强光的地方或实在阴暗的场所。除了炎炎夏季,尽量用全日照养护。冬季温度尽量不要低于5℃,就可以安全越冬。

4、施肥

千佛手不需要太多营养,每年施肥2~3次就可以了,大概三个月施肥一次左右,冬季的时候不要施肥。因为施肥过多,会导致叶片松散,而且整个姿态不佳。一般来说,千佛手是不需要修剪的,等它生长3~4年以后,若是枝条会比较密集,到时候可以掰取叶片到其他地方重新进行扦插。

三、养殖千佛手需谨记

因为千佛手的生长环境需要一定的湿度,因此可以拿个喷壶朝植株喷水,增加周围空气湿度,这样可以保证叶片肥美。遇到温度较高的夏季时,尽量注意遮光,做好通风。

文章

千佛手怎么养殖好?


千佛手别称菊丸、王玉珠帘等,为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最早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被培育出来,由玉缀和静夜杂交而成,幼株比较矮小,无明显休眠期,开花的样子非常别致,成株可成长为垂吊型观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千佛手怎么养殖好吧!

千佛手的生长习性

千佛手喜阳或温暖干燥的半阴环境,耐干旱,怕积水,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湿。夏季高温时避免烈日暴晒,注意通风良好。冬季给予充足的光照,室内保持盆土干燥在宁波可安全越冬。盆土要求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并有一定的颗粒度。

千佛手的繁殖方法

1、叶插:千佛手叶插繁殖一般在生长季将植株下部成熟的叶子轻轻掰下平放在潮土上即可,一般2周左右生根,生根后保持土壤潮润即可。

2、播种:千佛手种子繁殖可在生长季(以秋季为佳,春季其次)播种,播种温度一般掌握在18~23度,播种用土可用泥炭+蛭石+珍珠岩各一份,用杀虫杀菌水浸透后,将种子平播在土面上,覆膜(每天透气2小时),一般一周左右出芽,出芽整齐后去掉薄膜,增加光照。

3、分株:千佛手分株繁殖可在生长季将植株周边的小植株(或徒长植株的上部枝条)用利刀割下,晾一周后栽种在潮土中,一周后才可以正常浇水。

千佛手怎么养殖好?

1、温度:千佛手生长适温一般为18~25度,冬季不低于5度。

2、水分:千佛手水分依照干透浇透的原则就行(非常耐旱,尽量少浇水),一个月浇水1~2次,无需过多,否则会烂根。

3、土壤:千佛手养殖土壤用多肉专用土最方便,如泥炭(草炭)+砾石+珍珠岩。

4、光照:千佛手喜光,可以全日照,夏季通常遮些荫。

5、施肥:千佛手施肥一般在生长季一月一次,薄肥勤施,可随浇水施入。

千叶吊兰简介,养殖


千叶吊兰简介千叶吊兰也叫千叶草、千叶吊兰、铁线兰,跟吊兰即不同属也不同科,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千叶吊兰是蓼科千叶兰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株匍匐丛生或呈悬垂状生长,细长的茎红褐色。小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圆形。其株形饱满,枝叶婆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花期秋季。

千叶吊兰原产新西兰,习性强健,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阳光充足和半阴处都能正常生长,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可耐0℃左右的低温,但要避免雪霜直接落在植株上,并要减少浇水,若根部泡在水中,会造成烂根,使植株受损。

千叶吊兰生长期保持土壤和空气湿润,避免过于干燥,否则会造成叶片枯干脱落,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观叶植物专用肥。夏季注意通风良好,并适当遮光,以防烈日曝晒。每年春季换一次盆,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且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

千叶吊兰发芽时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剪去过长、过密的枝条和部分老枝,其节处会萌发许多新枝,使株形更加饱满。由于千叶草生长较快,栽培中应经常整形,及时剪除影响株形的枝条,以保持美观。

千叶吊兰的繁殖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也可在生长季节或利用春季剪枝时剪下的枝条进行扦插,扦插时间要避开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插后保持土壤和空气湿润,很容易生根。

千叶吊兰养殖

浇水:千叶吊兰盆土过干过湿都会导致茎叶枯黄,春秋季节可2-3天浇水1次,春季每天都浇水1次,夏季高温干燥,为增加空气湿度,宜每天向叶片和四周喷水。冬天适当控制浇水,盆土不宜太湿,以偏干些为好。

施肥:千叶吊兰较喜肥,栽种前或换盆时都要施基肥,生长期每两周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饼肥水,冬季每月施一次液肥。

光照:千叶吊兰喜半阴环境,不可被强光暴晒,除春、夏、秋三季遮去50-70%的阳光,也可以放在室内通风良好的散光处。冬天可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

介质: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病虫害:水肥或光照不当易导致叶黄,介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繁殖:千叶吊兰的繁殖可以在换盆时将过密的根状茎分割,然后另行上盆栽培。也可以在春季剪枝时,将剪下的枝条进行扦插,保持适当水分和温度,很容易就会生根。

应用:可吊在客厅或书房内,可放在几案上。

修剪:为了保持株形饱满,在开始发芽时要对植株进行1次修剪,剪去过长、过密的枝条和部分老枝。

主要价值:

1、观赏:吊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枝条细长下垂,夏季或其他季节温度高时开小白花,花集中于垂下来的枝条的末端,花蕊呈黄色,内部小嫩叶有时呈紫色,可供盆栽观赏。

2、净化环境:吊兰能在微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一般房间养1-2盆吊兰,空气中有毒气体即可吸收殆尽,一盆吊兰在8-10平方米的房间内,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由于新装修的房子甲醛等有害气体一直不断的持续释放,因此环保专家建议,装修后保持多通风,养几盆吊兰等绿植,这样新房空置三到六个月后基本可达到入住标准;吊兰同时能将火炉、电器、塑料制品散发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吸收殆尽,还能分解苯,吸收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比较稳定的有害物质,故吊兰又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没有人不喜欢花的,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卉的过程也如是,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怎样养殖洒金千头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