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苏侧枝扦插繁殖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紫苏,别名桂苏、赤苏、白苏等,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供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泰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都有野生和栽培种。日本栽培也较普遍。紫苏嫩叶营养丰富,除维生素和矿物盐类含量较高外,还含有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有机化学物质,具特异芳香,有杀菌防腐作用。嫩叶可生食或做汤,植株可腌渍。根、茎、叶、花萼及果实均可入药,有散寒、理气及解鱼蟹毒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生食、配料、装饰和外销蔬菜。

紫苏生产上多采用播种繁殖法。方法是先在温床中育苗,当真叶长至3-4片时移植于另一块地中定植。

紫苏具有较强的分枝和发生不定根的能力,所以也可利用紫苏侧枝进行扦插育苗。利用紫苏侧枝进行扦插育苗具有以下优点:①育苗时间比播种育苗短20-25天;②幼苗根系粗壮,生长势和抗逆性较强;③营养生长快,可比用种子繁殖的幼苗提前30天左右进入丰产期;④可较好地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提高成品率(叶形);⑤增加茬口,提高年产量;⑥此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可大大节约育苗时间和费用,增加亩产和纯收入。

下面以棚内扦插为例,介绍紫苏侧枝扦插育苗快速繁殖技术:

一、确定扦插时间扦插育苗的时间视不同的栽培期而定,一般待母株定植长出侧枝后,剪取侧枝或芽进行扦插。

二、设置扦插地点在棚内温度、湿度适宜,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扦插在畦内钵中,也可直接扦插到做好的垄上。

三、选择扦插枝在生长势强,抗病力强的植株上选取扦插用的侧枝。一般选择生长健壮、叶色深绿、节间短、长15-20厘米、具有4-5个节、生长完好的侧枝或侧枝顶部作为扦插枝。

四、扦插枝的前期处理1.剪枝。侧枝选好后,用刀片将它从基部轻轻切下,切口应平滑,呈马蹄形,以利于伤口愈合;也可将侧枝从基部掰下,使侧枝基部呈微平的圆形,加大侧枝与土壤的接触面,加快生根速度。然后,保留顶部一对叶片,其余全部摘去。扦插枝处理好后,将其放在室内晾3-5小时,减少伤流,利于生根。

2.促根。为促进发根,将扦插枝下端2-3厘米长的部分浸入浓度为5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中,浸泡5秒,取出后立即扦插。

五、扦插技术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基质中,深度5厘米左右,插后适当压实插孔口。温度高时,适当遮荫、保湿。

六、扦插后的管理1.前期管理。前期(伤口愈合期)气温白天保持在20-28℃,夜间为13-16℃,地温保持在16-20℃。气温超过30℃时,应适当遮荫、通风、降温,防止枝叶萎蔫。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

2.中期管理。扦插5天后,枝条剪口愈合,开始萌发不定根,枝条有一定的吸水、保肥能力。此时,白天气温保持在25-28℃,夜间为15-17℃,地温保持在18-20℃,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3.后期管理。扦插15天后,枝条下端已萌发5-7条长5厘米以上的新根和许多短而突发的不定根。此时,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可基本满足扦插枝生长的需要,扦插枝成为新植株,可按正常苗进行管理。

XzH52.com精选推荐

紫苏


紫苏的别名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苏麻、水升麻等。

紫苏的形态特征

紫苏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呈钝四菱形,茎部布满长绒毛。

叶片是阔卵形或者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叶前端短尖或者突尖,基部是圆形或者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叶片颜色为绿色或紫色,或者仅下面紫色,叶片上面长有疏绒毛,下面长有贴生绒毛。

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

小坚果为球形,灰褐色,直径约在1.5毫米左右,上面有网状纹路,紫苏花期在8—11月,果期在8—12月。

紫苏的生长特性

紫苏的生长适应能力很强,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一般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

有机紫苏的科学栽培技术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机紫苏栽培技术。

有机紫苏系一年生草本中药植物,种子称苏子,茎秆称苏梗,苏子、苏叶、苏梗均可入药。鲜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是医药工业的原料。种子含油率达34%45%,可食用或药用,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的疗效。

有机紫苏对土壤要求严格,在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在生产上采用种子繁殖分育苗和直播两种为节省种子和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多采用育苗移栽法生产。

有机紫苏的科学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为:清明、谷雨季节,每0.1亩施有机肥500公斤,翻耕做细,将1.5公斤种子撒于地面,搂平压实浇水,78天即可出苗(育苗0.1亩可栽大田1.5亩)。两片真叶间苗,34片真叶定苗,苗距23厘米。浇水不宜太多,以防徒长。夏收以后移栽,可直接在麦茬田内按3550厘米穴栽,也可翻茬再栽,亩栽33003800株。栽后浇水(一般在下午进行)。成活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小暑至大暑节,有机紫苏开始分杈时生长迅速,每亩可追施尿素2030公斤。孕蕾期再追施尿素20公斤(或二铵15公斤)。白露节前1015天停止浇水追肥,让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质量。

苏叶、苏梗在白露节收割。如采种子人药,白露节后将植株下部的大叶摘下(晒干人药),植株再加强管理,寒露节种子大部分成熟时割下全株晾晒,打出种子晒干。结种子后的苏秸已无药用价值,做燃料自行处理。一般亩产苏子100125公斤(目前市场上苏子的价格为6.58元/公斤),高产可达150公斤;亩产苏叶200250公斤。

柳杉扦插繁殖技术要点


柳杉是一种高达40米的常绿乔木,其树姿秀丽、纤枝略垂,是一个良好的绿化和环保树种。本文是关于景观常绿乔木柳杉的扦插繁殖技术。

一、播种繁殖

柳杉果球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因此于10月采收球果,阴干数天待种子脱落、洗净后湿沙藏,种子切忌干燥而影响发芽率。

育苗床应年前冬耕翻土,冰冻风化开春后立即施经腐熟的厩肥30~45t/hm2,再耙平整细筑成畦田(畦宽1.2m、高15~18cm)并拾净石子、石块、草根残渣以确保畦田平、细、净。翌年春季(3月上中旬)在畦田上横向条播柳杉种子播种行距为1m。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浸种催芽处理。播种后应浇1次透水,待表土稍晾干立即浇土覆盖及铺盖湿稻草有助于出苗。播后20d左右种子发芽出苗,当幼苗长到3叶1心时开始第1次间苗并间去弱苗、拥挤苗。当幼苗长到18~20cm时进行第2次间苗,当苗距为30cm时可结合间苗,进行松土除草、追肥,追肥可追施稀粪水3750~4500kg/hm2,顺条播沟追施。当幼苗长到30cm时可进行第3次间苗,留苗距为80~100cm,此时进行第2次松土除草第2次追肥结合浇水,可追施尿素75~120kg/hm2,当年柳杉幼苗可长至50cm左右。第2年继续加强苗床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及追肥浇水等管理,待幼苗长至1.5~2.0m时即可安排定植移栽。

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常用于日本柳杉栽培品种的繁殖。扦插方法:春季剪取半木质化长约5~15cm的枝条,蘸取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或生根粉等生长激素以促进生根。然后插入沙床并遮阳保湿,插后2~3周即能生根,当根长2cm时即可移栽入育苗床内,行株距为50cm×30cm。当幼苗长到30cm时即能间苗,留苗距离100cm×100cm,并加强苗床的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及追肥浇水等管理水平。待幼苗长到1.5~2.0m时即可安排定植移栽。

三、大苗定植

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在肥水管理或病虫害防治中幼苗逐渐长大,当幼苗长到1.5~2.0m时即能定植于园林绿地、庭院中或山岭、寺庙、墓道中,也可于前庭、花坛中孤植或草地中丛植。定植地应先挖好大于所带土球深坑。当定植树苗栽入土地中后,应先回熟土再回生土,提一提定植苗再踏实覆土,覆土应覆成馒头状。定植树四周开1条浅沟以便浇水抗旱,以后每隔3~5d浇水1次直到定植树成活为主,定植树要支撑固定防风吹倒。如遇大雨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确保定植树苗成活,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

以上就是景观常绿乔木柳杉的扦插繁殖技术,想了解更多的苗木种植技术科关注花卉网!

东紫苏


品种名称东紫苏

学名Elscholtzia bodinieri Van.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唇形科香薷属

产地产云南、贵州等地。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cm。茎直立上升,基部辐射状平卧,有时具匍匐短枝,短枝顶部具较圆形叶。茎多分枝,常被平展白色绒毛。叶披针形至倒被针形,长0.8-2.5cm,宽0.4-0.7c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在上部具钝锯齿,叶面绿色或带紫红色,无毛,少数被分散疏绒毛,背面被腺点,近无柄;基部的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5-5mm,宽2-3mm,两面均被白色疏绒毛,边全缘或有钝齿,无柄。穗状花序单生枝顶,长约2-2.5cm;苞片覆瓦状排列,连合成杯状,宽6-8mm;花萼管状,长约3mm;萼齿披针形,近相等,外面被绒毛及腺点,边缘具缘毛。花冠紫色,长约9mm,外面被长绒毛及疏腺点;花冠下弯,向上扩大到喉部宽达2mm;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全缘,较长;雄蕊4枚,外露;花柱外露,先端近等2浅裂。小坚果长约1.1mm,深黑色。花期9-11月,果期12月至次年2月。

生活习性:喜向阳环境,耐瘠薄土壤。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草地,稀疏松林下或石山上。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应用价值:花繁色艳,适宜向阳园地地面覆盖配置。全草入药,治感冒风寒、消化不良等症。

苗木的常用扦插繁殖技术


本文简单介绍了苗木扦插繁殖的定义、生根机理等,并以嫩枝扦插为例详细说明扦插的具体过程,分析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最后介绍了几个常用苗木的扦插方法。扦插是苗木常见的繁殖方法之一,且历史悠久,在现存最早的农业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本文主要是介绍园林苗木的扦插繁殖方法,希望对从事园林生产的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

苗木体的每个细胞都包含在产生一个完整有机体的全部基因,在适当条件下一个细胞就会形成一个完全新的苗木体,称为细胞全能性;这就使得苗木的扦插繁殖有了理论依据。扦插苗的不定根,可以在扦插后从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形成和髓射线交界处产生;还可以由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另外有些苗木可由原根细胞产生不定根。

二、.以嫩芽扦插为例介绍扦插的操作方法

苗木扦插分为嫩芽扦插和硬枝扦插等,嫩芽扦插是以带叶片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扦插基质为沙子、蛭石、珍珠岩等,为降低成本以沙子为多。

2.1扦插时间。嫩芽扦插在夏初进行,扦插的苗木较多时,应先扦插针叶树,在扦插阔叶树,最好在伏天来临时完成。

2.2基本设置的建立。首先修筑宽度为1米的种植池,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用地的面积而定,基质为沙子,上部为细沙(厚度20cm左右),下部为砂砾(厚度10-15cm)。然后建立相应的给水设施,可以采用全光喷雾,还可以用覆膜浇水。另外需要在扦插区上方搭遮阳网(40%~50%),铺设作业道,安拱(高50cm左)等。

2.3扦插前的准备。扦插前准备主要包括插床的消毒和生根药剂的配制。消毒前先将插床理平,清处杂物,在用浓度为2%左右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整个床面。配制的生根药剂为萘乙酸溶液、吲哚丁酸溶液等,药剂浓度依苗木而定,生根药剂也可直接购买。另外要做好各种设施的检修。

2.4插条的选取和处理。插条要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上的健壮枝条,枝条要有一定的半木质化程度,长度为10-15cm。取好的枝条要喷水保持水分,枝条修剪完成后,要经过药剂处理可扦插。

2.5插床扦插。扦插前要将插床的底水打透,使沙子中含有充分的水分。扦插的密度因不同苗木、不同插条大小而不同(具体见下文),扦插的深度为3-5cm。先在插床上勾出3-5cm深、1m长的沟,沟要平直,插条沿沟扦插。每一行插完后将沙子压实,再浇水,水要浇透,扦插过程中要经常向插条叶面喷水,保湿。每床插完后,先扣好拱,再将塑料布盖严。

2.6插后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揭、盖塑料布,浇水。浇水基本遵循高温、阳光充足时多浇,阴天少浇,雨天不浇的规律。在气温过高、日照过强的天气里,最好在中午向塑料布上喷水降温,以免伤害插条。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打药。待插条开始生根时可喷施尿素、二胺等促进生长。插条生长出良好的根系后,可以撤去塑料布,保证每天浇水一次。进入9、10月份,可隔天浇一次水。进入11月中旬,土壤表层开始冻结,需要进行扦插的防寒,先灌一次透水,再用塑料布盖严,上面覆草帘。

2.7撤防寒、出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开始撤防寒,撤掉草帘和塑料布后要浇水,由于春季风大、气候干燥,所以每天必须对扦插苗浇水,以保证出苗率。

三、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

3.1苗木本身的生物学性质。一些苗木本身就属于难生根的苗木,如杜鹃、槭树类、桦木科苗木等。

3.2插条。插条选择的好坏,关系到扦插苗的质量,插穗过老(木质化程度过高)不宜生根,过嫩易腐烂和萎缩。

3.3选择沙子的质量标准。插床沙子如果含土量较高或杂质较多,则插条易腐烂;如果含有大的石砾较多,则易失水,影响成活。

3.4生根药剂。生根药剂的浓度会直接影响插条生根状况,药剂的浸泡时间,也影响生根,时间短达不到目的,过长会产生药害。

3.5扦插过程。扦插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否则插条易失水,影响成活。扦插的深度也要适宜,过浅浇水时易倒伏,过深插条下部易腐烂;如果晴天多、光照强,则易形成愈伤组织,提高成活率。

3.7扦插管理。生跟前的管理要严格并持之以恒,尤其是水分和温度的管理;还有冬季防寒是否及时、是否灌足冻水;春季撤防寒的时间不宜过晚,撤防寒后要注意水分管理以免气候干燥使成活的苗木失水。

四、常见苗木的扦插繁殖

4.1沈阳桧柏。沈阳桧柏较其他桧柏类苗木很难生根,必须经过严格的管理;还有冬季防寒是否及时。扦插时插条要带3-5cm二年生枝,下部撕掉2-3个小枝作为生根点,插条要直立、健壮,长度为10-15cm插条修好后浸药(萘乙酸浓度150ppm、蔗糖浓度0.8%)10-12小时,浸药深度为5cm,扦插株行距为8cm3cm。管理中注意水分管理,先期揭塑料布晾晒时间短,愈伤组织形成后可逐渐延长晾晒时间,两个月基本完成生根过程,75天左右可撤去塑料布。

4.2易生根的阔叶树。这样的数目包括连翘、锦带、荚蒾、忍冬、蔷薇类等。插条在一年生枝上选取刚木质化的枝条,插条下部留1-2个(对)芽去掉叶片,上部保留1-2个(对)叶片,如果叶片较大可剪去部分,再用浓度为500-1000ppm的萘乙酸溶液速沾1-2分钟,扦插时株行距为插条叶片彼此衔接为宜。以后加强水分管理插后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成活,成活率可近100%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园林绿化苗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扦插繁殖为城市绿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面对当前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积极探索和创新扦插繁殖技术,为城市园林绿化探寻的发展契机。

莲藕顶、侧芽扦插繁殖技术


用莲藕的顶、侧芽进行莲藕种植,具有节约藕种,扩大繁殖系数等优点,并且产量与用种藕作种苗的田块相差不大。如果结合用小拱棚进行保温育苗,能提早播种时间,提高幼苗成活率。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用莲藕顶、侧芽作种苗,结合拱棚在种植莲藕上的应用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建棚。建棚的材料可因地制宜用塑料或者竹木材料,棚的跨度为1.2-1.5m,棚拱顶高40-50cm。棚膜用塑料薄膜或无滴水珠膜,棚上可用尼龙绳加固,棚的四周可用竹子加固,另外棚的搭建也视具体情况有所变动。建棚的原则是能保温,好操作,易管理为原则,农民朋友可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选择的搭建。

二、种藕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

莲藕的品种很多,应选择在当地较为适合生长及消费习惯的品种,同时在选择种时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健壮的芽,有病害的藕要尽量不用或少用。如要使用应用药液消毒处理后再用。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500-800倍进行消毒。

2、切好顶、侧芽。选择好具有健壮芽的种藕后在有芽点的藕种上距芽点2cm处切下切口,用配好的消毒液处理伤口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药液等待种植。消毒液的配制可用50%多菌灵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水800倍。

三、育苗

1、菌床准备。苗床地要选择向阳避风,利于排水、灌溉的田块,播种前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667m2,以利于田块保温促苗。

2、播种。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就可播种,一般时间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时应注意分类,将大芽藕假植在一块田,小芽藕假植在一块田,株行距为5cm10cm,这样方便今后的田间管理。

3、苗期管理。种植好苗后,保持温度是保证幼苗成活的关键,前期由于温度低生长缓慢,气温低于15℃以下要覆膜保温到中后期温度逐渐上升,当气温高于25℃以上时要注意揭膜透气,防止叶片被薄膜高温烫伤,同时高温高湿病害也逐渐发生,因此要注意防病,发现有少量病害出现时应及时防治,不能让病害继续蔓延。

四、定植。幼苗长到3叶1鞭时可定植大田,在定植出苗前,给苗床喷一次防病药液,可用50%多菌灵粉1kg拌细土撒施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五、田间管理。定植到大田的莲藕,定植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要求日平均温度15℃以上,每穴种植2苗以保证全苗,株行距为0.5m1m,在栽培管理上也要注意。

1、重施追肥。当第一张立叶抽出时,667m2的大田施尿素15-20kg;当终止叶片抽出时,每667m2施尿素30-40kg、钾肥30kg,或者施复合肥50-60kg;在结藕期可结合喷施一些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可促进藕身肥大。

2、合理用水。春季莲藕采用浅深浅的灌溉方法。生长前期气温低水层宜浅,利于田块温度上升,以定植到立叶抽出前,水层保持在5-10cm;生长中期从抽出立叶至出现后把叶时,为生长旺盛期,水层逐渐加深至20cm;生长后期从抽出后把叶至叶片枯黄为结藕期水层5cm左右为宜,以促进藕身肥大。

3、病虫防治。莲藕病害主要有腐败病和褐斑病,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DT(琥胶肥酸铜)600倍液及早喷洒防治。

六、与传统种藕种植比较

1、优点。能较好保持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能有效防止病害传播,如腐败病和褐斑病。节约种子成本,每667m2可节约藕种250kg左右,繁殖系数扩大近1倍。

2、缺点。苗期前期生长较慢,苗期较长,苗株成活率偏低。

3、解决对策。育苗时间适当提早,育苗结合保护地措施进行保温促长,基肥多增施能保持土温的腐熟农家肥。

扦插繁殖技术:袋装基质在扦插繁殖中的使用方法


苗木生产培育的最初环节为播种、扦插、嫁接及组培,扦插是繁殖最快和较理想的方式,因气候、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因素,成为较难扩繁和技术要求较高的方式。

枝条扦插后,基质水分,空气温度的要求严格,土壤水分大,根部缺氧就容易腐烂,基质干燥缺水又会引起枝条脱水枯萎,在扦插繁殖中采用全光照喷水的方式普遍采用,根部积水腐烂成为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在荷兰扦插繁殖方式中采用袋装基质对难生根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因无纺布包裹的四周透气性好,根部不积水腐烂等问题的解决,成活率得到了充分保证,采用袋装基质的方式,在间歇微喷扦插方式上可以大幅度提高繁殖成活率,为目前最佳的繁殖方式,可在多种花卉苗木及蔬菜扦插扩繁中采用借鉴。

下面是以日本红枫小苗为例,记录了红枫苗使用袋装基质之后的效果以及袋装基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荷兰采用袋装基质扦插繁育的日本红枫小苗。

袋装基质也解决了成活后栽植散坨的问题。

装盆栽植时不用去除,适当浅栽增加土壤透气性。

袋装基质成活后的小苗冷库低温存放后,可以延迟栽植时间。

袋装基质的大小可以根据培育品种进行选择,分直径2.5公分,3.5公分,4.5公分等多种规格。

袋装基质可以运用到多种植物的扦插繁殖中去,是比较靠谱的繁殖方式,学会的话就赶紧去试试吧,相信效果一定很不错哦!

《紫苏侧枝扦插繁殖技术》由花卉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知道更多的花卉知识。我们把大量的“花卉怎样扦插繁殖”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