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蕨叶蓍,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种名称蕨叶蓍

学名Achillea filipendulina Lam.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菊科

产地高加索地区、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地。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叶羽状细裂。花顶生,每个花序着花10余朵,聚生或成团,花径0.5~0.7厘米,花有红、桃红、粉红或白色,花期7~8月。

生活习性:喜日照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喜温暖,耐寒,忌高温、多湿,夏季要阴凉通风方能越夏。

栽培要点:分株、播种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秋播种子翌年夏季可开花,春播幼苗当年多不开花,花后剪除残花可延长花期。

应用价值:适宜单植或混合配置在花坛、花境中,也可栽植于野生花卉园;还可做切花。

XzH52.com精选推荐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蓍,拼音:shī

拉丁学名:AchilleamillefoliumL.

别称:欧蓍、千叶蓍、锯草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亚目:

科:菊科,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春黄菊族,属:蓍属

形态特征

蓍多年生草本。茎单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互生,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长达15厘米,宽达3厘米,2~3回羽状分裂,裂片细小,先端尖。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倒卵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总苞片长圆形,干膜质,多列;各头状花的周缘有5(偶为4或6)个具舌状花冠的边花,花冠片粉红色或稀为白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先端三浅裂,长宽均3毫米左右;头状花的心花筒状,两性,先端5裂,子房下位,花托具托片。瘦果扁形,边缘有翼。花期6~8月。

生长习性

蓍耐寒。喜光和弱碱性土壤。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日照充足的环境。

药用价值

蓍的叶、花含芳香油,全草又可入药,有发汗、驱风之效。

蓍图片

三叶蕨


品种名称三叶蕨

学名Bolbitis heteroclita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木蕨科

产地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北到南中国内地区域以及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岛一带。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绿中带有褐色的叶子为l~4片宽大的羽片所组成,羽片边缘呈波浪状,最末端的羽片有20厘米长、7厘米宽,叶总长可达80厘米,其地下茎最初会紧附于石头或木头上,然后再长出新根。

繁殖方法:以侧生的芽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碳酸盐硬度:3dH~5dH

酸碱度(pH值):5.5~6.8

水温:22~26℃

光照:中等强度的光照

栽培难易度:困难

布景位置:中景

凤尾蓍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分株、播种繁殖均可。

1.分株繁殖 春、秋季均可进行分株。先将整个植株掘起,抖去泥土,然后顺容易分之处用利刀切开,或用手劈开,使原株分为数丛。每一小丛至少要保留2~3个芽,分别栽植,浇透水。也可以采取半分法。分株时不必把整个植株都挖起,只在母株的四周、一侧把上挖开,用铁锨铲劈出一些带2~3条老枝的小丛,将这些小丛移植于他处即可。

2.播种繁殖 播种多采用条播的方式。时间为4月中、下旬。将地施肥,整平,开沟,灌足水,待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中,上面覆一层薄土。播后盖一层稻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以后浇水,浇在草上,防止种子被冲出。温度维持在20℃左右约1周就可以发芽。

栽培管理 凤尾蓍的栽培比较容易,管理比较粗放。栽培用土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及石灰质的砂质壤土。播种苗出齐后,适当间苗,以促使根系的发展及株体的健壮。分株时可施以堆肥作为基肥,使其长势良好。生长期间追肥3~4次,在追入氮肥的同时配合磷、钾肥的使用。每次追肥不能太浓,否则易烧苗。平常注意通风透气,否则叶子会在短期内发黄,并且大量脱落,极易感染病虫害。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或将带病虫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虫害的漫延。

班氏珍珠珠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班氏珍珠珠蓍,拼音:bānshìzhēnzhūzhūshī

拉丁学名:AchilleaPtarmica'Benary'sPearl'

别称:蓍草、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亚目:

科:菊科,亚科:

族:,属:蓍属

形态特征

班氏珍珠珠蓍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单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伞房状,花白色,瘦果。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班氏珍珠珠蓍喜阳光充足,也耐半阴、耐寒、耐旱,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严,但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质的沙质土壤生长良好。

班氏珍珠珠蓍图片

肾蕨


盆栽肾蕨比较容易,培养土可用1份腐叶土、1份素沙和2份蛭石配成。用于吊篮栽培的基质可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和1份蛭石配制。

肾蕨生长健壮,根系很快会布满盆,每隔1-2年于春季结合分株换1次盆,换盆时应剪掉老叶。

在生长季节每月应施1-2次肥,常用稀薄腐熟饼肥水。

肾蕨较耐干旱,但在生长季节需供应充足的水分,尤其在夏季除经常保待盆土湿润外,每天要向叶面上喷水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这样才能保持叶片清新碧绿。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则羽叶容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若浇水过多或把植株浸泡在水中,则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

夏季放在室内通风良好而有散射光处或室外的大树下或阴棚下养护。如光照过强,则叶片易发黄;若过分阴蔽,羽叶常易脱落。

北方地区冬季应适当给予光照。

冬季室温维持12-15℃,即可安全越冬。

肾蕨的繁殖能力很强,主要采用分株法繁殖。常在春季出室后结合翻盆时分开地下铁丝状匍匐枝,每株数丛,浅栽于盆面。栽好后放阴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节也可分株。肾蕨地下的圆球形块茎也能发育成小植株。只要将其分栽到盆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即可。如果需要作较大批量的繁殖,适合于采用此法。

肾蕨地下块茎可入药,在中药中称马骝卵,可治感冒、咳嗽、肠炎、痢疾、烫伤、刀伤等。

鹿角蕨


鹿角蕨为附生植物,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见的盆栽花卉。通常用少量的蕨根、苔藓或腐叶土加少量腐熟干牛粪作栽培基质,绑扎在带树皮的木段上,或栽植在花盆、木框中或将椰子外壳做成盆状,栽在里面。

生长时期施少量液肥,能促使生长繁茂,但不宜施肥过量。

鹿角蕨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生长十分繁茂,浇水也比较少。所以很适合温室栽培,一般室内栽种最简单的浇水方法是每周把整株放在水中浸泡1次。冬季寒冷季节少浇水,保持适当干燥。

鹿角蕨怕直射阳光,在明亮的室内窗前附近生长良好。温室栽培时,夏季应遮去50%-70%的阳光,冬季遮去30%左右比较适合。虽然鹿角蕨对弱的光线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光线不足时,生长缓慢,植株纤弱。

合适的生长温度,夜间为10-15℃,白天为20-25℃。白天在33-35℃环境中也能生长良好,但湿度必须很大。鹿角蕨在原产地有时能抵抗零下几度的低温而不受害,但要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才行。

鹿角蕨通常用分株繁殖,也可用孢子播繁殖。栽培1年以上,生长成熟的植株往往在基部生出许多小的萌蘖,待其长高至10厘米左右时,可将根和盾状的叶片切下,单独栽植成为新株。大量繁殖可用抱子播种。

荚果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荚果蕨,拼音:jiáguǒjué

拉丁学名:Matteucciastruthiopteris(L.)Todaro

别称:小叶惯众、黄瓜香、野鸡膀子

门:蕨类植物门,纲:蕨纲

目:真蕨目,亚目:

科:球子蕨科,亚科:

族:,属:荚果蕨属

形态特征

荚果蕨植株高70-110厘米。根状茎粗壮,短而直立,木质,坚硬,深褐色,与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纤维状,膜质,全缘,棕色,老时中部常为褐色至黑褐色。根茎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叶簇生,二型,有柄;营养叶长圆倒披针形,叶轴和羽轴偶有棕色柔毛,二回深羽裂;下部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短成小耳形,裂片边缘浅波状或顶端具圆齿;侧脉单一。孢子叶较短,直立,有粗硬较长的柄,一回羽状,纸质;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包围囊群。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侧脉分枝的中部,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囊群盖膜质,白色,成熟时破裂消失。

生长习性

原产我国,多生于海拔900~3200米之间的高山林下。喜凉爽湿润及半荫的环境,也能忍受一定光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药用价值

荚果蕨根茎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味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

荚果蕨图片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蕨叶蓍》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切叶花卉有肾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