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种植花草是一个精细而有耐心的工作,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高山黄花》,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植物名称高山黄花

学名Thermopsis alpina

所 属 科豆科

所 属 属黄花属

分布
见于门头沟区东灵山。生于山坡、山谷草地或林下。分布于华北、西北及云南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50厘米。全株疏生伸展的柔毛。叶为掌状三出复叶,互生。托叶长圆形至卵形,基部结合。小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2~5厘米,宽8~18毫米,先端急关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长柔毛,下面较密。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轮生,每轮2~3花。苞片3,与托叶同形,基部合生。萼长10~17毫米,下方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旗瓣卵圆形,长19~28毫米,先端凹,反折,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较短。荚果,扁平,长圆形,常作镰刀状弯曲,长2~6厘米,有种子4~5粒。花期5~6月,果期7~9月。

XZH52.cOm精心推荐

高山鸟巢兰植物


学名:NeottialisteroidesLind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NeottialisteroidesLindl.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对叶兰亚族Subtrib.Listerinae

鸟巢兰属Neott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5厘米。茎直立,上部具乳突状短柔毛,中部以下具3-5枚鞘,无绿叶;鞘膜质,长1.5-3厘米,下半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序轴具乳突状短柔毛;花苞片近长圆状披针形,在花序基部的1枚长1.2-1.5厘米,向上渐短,但均明显长于花梗;花梗长6-8毫米,被短柔毛;子房棒状,长7-8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小,淡绿色;萼片长圆状卵形,长4.5-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具1脉,背面疏被短柔毛;侧萼片斜歪;花瓣近线形或狭长圆形,长4-4.5毫米,宽约0.5毫米,无毛,亦具1脉;唇瓣狭倒卵状长圆形,长6-8(-9)毫米,上部宽3-4毫米,基部宽1.5-2毫米,先端2深裂;裂片近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2.5毫米,向前伸展,彼此近平行,边缘具细缘毛,两裂片间的凹缺具细尖;蕊柱长2.5-3毫米,稍向前倾斜;花药俯倾,紧靠蕊喙,长约0.7毫米;柱头凹陷,近半圆形,有狭窄的边缘;蕊喙近宽卵状舌形,水平伸展,几与花药等长。花期7-8月。

产地分布:

产山西北部(宁武)、甘肃中部(山丹、肃南)、四川西部(松潘、泸定、小金、木里)、云南西北部(漾濞、维西、中甸)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错那、米林、亚东)。生于海拔(1500-)2500-3900米的林下或荫蔽草坡上。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高山杜鹃园林栽培


栽培技术

1.土壤

园林景观种植的高山杜鹃多为地栽,要求土壤排水性良好。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土壤pH值大多呈中性偏碱。为促使高山杜鹃长期良好生长,栽种前需下大力气改土,创造适宜杜鹃生长的立地条件。

高山杜鹃应选择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定植。如果种植地点地下水位高,则需堆土种植,以免地下水携带盐分通过土壤毛细向上渗透,在地表蒸发,并将盐分积累在地表,使表层土壤盐渍化。

在地下水位低于1m的地方定植高山杜鹃,挖掘深0.8~1m、直径1~1.5m的树穴,底层铺15~20cm碎石,以隔断地下水向上渗透的毛细现象。碎石上面铺地布或遮阳网,防止上面的草炭土或山泥下沉,填充碎石空隙,失去隔断地下水的作用。树穴四周用塑料薄膜隔断,以阻止周围泥土的盐分水平渗透。树穴填入pH值适合其生长的草炭土或腐殖土,可将硫黄颗粒拌入土壤,使土壤保持酸性。如果小面积成片栽种则按照上述方法成片改土。

2.定植

高山杜鹃是浅根系植物,种植时切忌栽植过深,覆土时应盖过土球表面5cm深,否则恢复期长,生长慢。第二年浅层老根会逐渐腐烂,从表土层长出新根,形成多层根。

高山杜鹃的根系纤细,春天化冻后、晚秋上冻前的冷凉季节是根系生长旺季,新根大量萌发。夏季高温新根生长量少,冬季冻土层不生长。因此温暖地区入冬前种植为好,寒冷地区宜开春定植。

定植后在土壤表面覆盖6~8cm松鳞,可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夏季土温,防止杂草滋生。

3.光照

威海七彩生物科技公司2010年对高山杜鹃光合作用测定的研究表明:当日照强度达到39000lux,光合效率达到最大值;当日照强度在80000lux左右,光合效率为零;当光照强度超过80000lux,光合效率呈负增长。

在温暖地区,高山杜鹃应选择避免阳光直射或阳光直射时间短的区域种植。南北向道路选择路南侧种植,且有行道树遮阴较好,东西向道路种植路西侧。在建筑物旁边种植应选择靠近东墙,正午以后建筑物可遮挡夏日西晒。

4.温度

高山杜鹃喜昼夜温差大的凉爽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低于8℃植株进入休眠;超过35℃营养生长过旺,枝条徒长,叶片变小、变薄,花芽形成少。夏季高温与强日照相互作用,即使在1~2小时的短时间内,也极易导致尚未木质化的新叶片产生日光灼伤。高温季节土壤严重缺水会加剧叶片灼伤的伤害,要注意给叶片及时喷水降温,在阳光暴晒的地方适当遮阴。

高山杜鹃能够耐-16℃~-28℃的低温,有些品种可耐-32℃的低温。但在北方的冬季,大风与低温相互作用是导致高山杜鹃干枯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强烈的干燥大风使叶片枝条迅速失水,而0℃以下的低温则使水分结冰,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北方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风,苗木定植后的第一年越冬应设置风障,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干旱的冬季要及时浇水,保持根际土壤湿润,有利于保持地温。

5.灌溉

高山杜鹃喜冷凉湿润的气候,喜欢排水良好的土壤,怕旱忌涝,积水易烂根,缺水则生长不良。为改善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可在生长期对枝叶及其周围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

灌溉的水质要求pH值为6.0左右,EC值为0.5mS/cm以下。为保持适宜的土壤pH值,应在生长季节浇2~3次pH值为3~3.5的灌溉水。

6.施肥

春季土壤化冻,高山杜鹃树液开始流动。此时施用持续6个月肥效的20-10-20缓释肥,每立方米土壤2kg,均匀地洒在土表再翻入土中。新梢封顶,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可追施高磷高钾的催花肥。如果种植基质是草炭土,要追加硝酸钙,弥补土壤缺钙。

杜鹃忌重肥。为避免过多萌发秋梢,在7月上旬停止追肥,促使枝条木质化,提高植株的抗寒力,减少冬季冻害。

7.修剪

高山杜鹃整型根据品种特性可分为自然成型与直立型人工修剪两种。前者一般情况下不需修剪,适宜栽培环境下自然形成紧凑的株形,树冠饱满,如锦缎;直立型品种生长势旺盛,徒长枝萌发力强,株形松散,如诺娃、红杰克等,这类品种要根据情况通过人工修剪,促使株形整齐。

直立型品种在春梢萌动后打掉顶端徒长枝,促进树冠整齐;摘除强壮的顶芽,防止主枝抽条过长,促进多生长侧芽。我国北方一般在冬季前修剪秋梢,既可调节株形,又可节约树体营养,增强抗寒性。

及时摘除残花,种子结实会消耗养分,影响新芽的生长势。

病虫害防治

高山杜鹃的叶多革质或被毛,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疫霉根腐病、疫霉枯梢病、嫩枝疫病、白粉病和天牛、蚜虫等。

1.疫霉根腐病

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发病严重、不易控制的检疫性土传病害。除高山杜鹃外易感疫霉根腐病的植物还有山茱萸、山茶花、曼地亚红豆杉(紫杉)、石楠、山月桂、雪松、杜松、高丛蓝莓、弗雷泽冷杉、白松等。高山杜鹃感染疫霉根腐病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抗性好,发病率低;部分品种生长缓慢,叶色变浅,有可能在几年内死亡;有的品种突然枯萎并在几周内死亡。如果刮开地表基部约5cm的表皮,初期会发现形成层组织变为红褐色,后期逐步扩散到主根和主茎基部。在土壤温度20℃~22℃的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发病。过度浇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发病较少较轻。

该病以预防为主,当在地上部观察到疫霉根腐病后,一般的化学药剂已经无效。

防治药剂:三乙磷酸钠、精甲霜灵。

2.疫霉枯梢病

温暖天气病害传播迅速,病菌侵染木质化程度高的茎比较缓慢,但是不论何种植株都能被侵染致死。

炎热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架空喷头灌溉会帮助病菌传播,施氮肥过量会增加植株的肉质化,间接促进该病的发生。

控制以上两种疫霉病的主要措施有:土壤消毒;应用无菌植株;及时清除和销毁所有严重感染的植物和植物残体;避免使用架空喷头进行灌溉,如果使用,应避免傍晚浇水,保证叶片在晚上前晾干。采用人工浇水时尽量避免弄湿叶片;避免过度施肥,在多汁幼嫩的组织中病害传播迅速;预防为主。通过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减少该病的发生;促进空气流通,保证周围的植物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防治药剂:精甲霜灵、恶霉灵、金雷多米尔、代森锰锌。

3.嫩枝枯梢病

嫩枝枯梢病通常发生在较大的分枝或根系尚未完全发育的新株。在一个或几个分枝上,被侵染的新枝叶片会呈现枯萎和死亡的症状,死亡的枝条树皮呈现红褐色,导致片状发病。

高山杜鹃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主要的防治手段在于对病枝进行正确及时的修剪与妥善处理。

4.白粉病

在叶表面呈现浅色,通常是淡黄色圆环或斑点状,与叶背面的棕色或灰色的斑点状菌丝体一致,最终扩散到整个叶面。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未成熟叶片脱落,甚至整个植株落叶。白粉病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通常不会发生。

防治药剂:三唑酮、丙环唑、乙嘧酚磺酸酯、腈菌唑。

5.锈病

通常在叶背面由孢子形成橘黄色粉状覆盖物,后期在叶表面导致黑色斑点,然后叶片脱落。

防治药剂:腈菌唑、三唑酮。

应用范围

现多用于盆栽观赏。

高山杜鹃的种子育苗


1、高山杜鹃的种子繁殖的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种子出苗率低,植株生从出芽到成苗时间长较漫长,苗圃规模生产上较少使用种子繁殖方法育苗。

2、高山杜鹃在苗圃的规模化生产中,常的繁殖方法是扦插繁殖。高山杜鹃的扦插繁殖一般在在入秋进行,在早上枝条全湿的条件下扦插。插穗通常去掉带有卷叶子的末端,把叶子切去一半或去除花芽。蘸取激素粉末(包括杀真菌剂、和生根粉等),然后插穗扦插在消过毒的基质中。杜鹃的扦插基质的配置一般含有50%泥炭藓、珍珠岩、蛙石。扦插易生根生长的土温通常为24℃。常绿杜鹃生根通常大约需6周的时间,大叶杜鹃一般需要3到4个月。插穗一旦生根,移栽到平坦的消毒的含60%泥炭薛和40%珍珠岩的基质中。伴随着肥料的逐渐流失,每月施肥一次,摘除顶芽刺激枝条健壮生长。

3、压条繁殖。用石头把较低的枝条压人土中(不是覆盖),与土壤相接的地上开一个狭长的切口进行根分生的激素处理这个切地带将会萌发根。当根系生长到足以支撑枝的末端时,通常要2年,将枝从亲本植株上切下来。

高山杜鹃的种子育苗

4、组织培养繁殖。以花芽、子房、上胚轴为外植体都能获得再生植株。一般取茎尖或带有侧芽的嫩茎作为外植体,这样可直接得到大量的丛芽,进而得到小植株。但因芽有细小绒毛,消毒困难,污染问题成为影响试验成功的主要因素。国内外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杜鹃组织培养的快繁体系,但是杜鹃花种和品种间的差别、茎叶等外植体的消毒、不定芽分化率低、优良品种生根困难、完整植株的移栽体系等,仍是杜鹃花组织培养中极需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山杜鹃的繁殖养殖技术大致有以上四种,四种方法各有优劣,种子繁殖操作简单,但成苗缓慢,适合家庭养花繁殖,扦插养殖法成功快速而且成功率很高,适合大规模的苗圃繁殖,压条繁殖成功率较高,但不适合规模化生产,组织培养繁殖法技术含量较高,不易操作。

黄花胡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花胡麻,拼音:huánghuāhúmá

拉丁学名:Uncarinagrandidieri

别称:多汁芝麻、捕鼠树、麒麟树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胡麻科,亚科:

族:,属:黄花胡麻属

形态特征

黄花胡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黄色,喇叭状,囊果扁平状,尾部尖。

生长习性

黄花胡麻原产南非,耐干旱。

黄花胡麻图片

黄花狸藻


品种名称黄花狸藻

学名Utricularia aurea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水生植物
生物分类狸藻科

产地世界各地的平原至山区的湿地、沼洋地

关 键 词 黄花狸藻、观赏水草、水生植物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无根,带分枝;叶呈丝状分裂,各裂片在不同的平面牛长;捕虫囊生于叶上;总状花序,腋生,化通常4朵,轴先端弯曲;黄色花朵,有梗。多生长于湖泊、沟渠及稻田中。

繁殖方法:以侧芽方式进行繁殖

栽培要点:碳酸盐硬度:3dH~11dH

酸碱度(pH值):6.0~7.2

水温:18~22℃

光照:中等光照

栽培难易度:简单

布景位置:前景

黄花夹竹桃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花夹竹桃,拼音:huánghuājiázhútáo

拉丁学名:Thevetiaperuviana(Pers.)K.Schum.

别称:黄花状元竹、酒杯花、柳木子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捩花目,亚目:

科:夹竹桃科,亚科:

族:萝芙木族,属:黄花夹竹桃属

形态特征

黄花夹竹桃乔木,高达5米,全株无毛;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多枝柔软,小枝下垂;全株具丰富乳汁。叶互生,近革质,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长尖,长10-15厘米,宽5-12毫米,光亮,全缘,边稍背卷;中脉在叶面下陷,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不明显。花大,黄色,具香味,顶生聚伞花序,长5-9厘米;花梗长2-4厘米;花萼绿色,5裂、裂片三角形,长5-9毫米,宽1.5-3毫米;花冠漏斗状,花冠筒喉部具5个被毛的鳞片,花冠裂片向左覆盖,比花冠筒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丝状;子房无毛,2裂,胚珠每室2颗,柱头圆形,端部2裂。核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2.5-4厘米,内果皮木质,生时绿色而亮,干时黑色;种子2-4颗。花期5-12月,果期8月-翌年春季。

生长习性

黄花夹竹桃生长于干热地区,路旁、池边、山坡疏林下;土壤较湿润而肥沃的地方生长较好;耐旱力强,亦稍耐轻霜。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药用价值

黄花夹竹桃乳汁和种子有毒,误食可致命。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含丰富的乳汁,有毒,种子毒性最大,食入可致死,并能引起流产。种子口服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口腔烧灼感、舌刺痛、喉干、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对心脏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先兴奋,后抑制,继而麻痹。幼童食种子1颗、成人8—10颗可致死。

黄花石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花石蒜,拼音:huánghuāshísuàn

拉丁学名:

别称:忽地笑、铁色箭、大一支箭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石蒜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黄花石蒜多年生草本;鳞茎肥大,近球形,直径约5厘米,外有黑褐色鳞茎皮。叶基生,质厚,宽条形,上部渐次狭窄,长达60厘米,宽约1.5厘米,上面黄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先花后叶,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具5-10朵花;花具梗,黄色或橙色,稍两侧对称,长约7厘米;花被筒部长不及2厘米,裂片6,边缘稍皱曲,宽约1厘米;雄蕊6,与花柱同伸出花被外;子房下位,3室。蒴果每室有种子数枚。开花时没有叶,长叶时不开花。花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期10月。

生长习性

黄花石蒜生于低山和丘陵的山坡、林缘以及路旁较潮处。

黄花石蒜图片

花卉大全《高山黄花》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适合高山种植的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