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怎样栽培棕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棕竹又称棕榈竹,是常绿的观叶植物。棕竹多作盆景,在浅盆中栽上数株,配以秀石,显得玲珑潇洒。棕竹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忌狂风烈日,不耐寒,华东、华北地区均作温室盆栽。它要求湿润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砾质土,微酸性最合适。

棕竹的繁殖以分株为主,分株在早春3-4月结合换盆进行。全株翻出,视新根的长势,用利刀切成树丛,再行上盆。若单株培植,不甚美观。分株后,注意植株遮阴,若阳光过强直射,容易使枝叶发黄、干枯。

棕竹生长长势强壮,适应性强,在生长期间注意保持盆土潮湿,每隔一月施一次腐熟的液肥即可,液肥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则叶色更为鲜润。夏季放置阴棚下,注意增加空气湿度,通风须良好,防止介壳虫危害。冬季移入室内培养,盆内土壤也不可过于干,保持环境湿润。

管理上每年或隔年换盆一次,并拌入腐熟堆肥。

xzH52.COm推荐阅读

棕竹怎样繁殖和栽培?


棕竹怎样繁殖和栽培?

棕竹原产我国的华南和西南,为常绿丛生灌木,喜温暖、阴湿气候,畏严寒,忌烈日,耐阴性强。适宜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砾质土(土壤中夹杂有部分小石子)中生长。

棕竹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

分株:在春季或换盆时进行。分株后必须遮阴。

播种:播种在春季进行,播种前用35摄氏度温水处理种子,浸泡24小时后立即播种、搜盖,种子萌发后及时揭去覆盖物。

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可露地栽培,主要作盆栽观赏。盆土用园土1份、堆肥1份、砂1份混合而成培养土;或用腐叶土加少量砂混合制成的培养土。于春、秋季上盆或换盆,每2~3年换一次盆,露地盆栽需放在萌蔽处,避免阳光直射。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过干叶尖变褐而枯死。冬季要严格控水,只要盆土不太干就不浇水。养好棕竹需掌握好光照和浇水。

在棕竹的生长期,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人秋后要控制施肥,可增施部分草木灰等钾肥,增强抗寒能力。

棕竹不耐严寒,冬季需移盆人室内,并保持室温在以上。此外,常用温水清洗枝叶,保持枝叶碧绿。随时剪除枯叶和防治介壳虫危害。

棕竹的栽培管理


(2)棕竹栽培要点

温度:喜温暖,16摄氏度以上正常生长,越冬最低温度5摄氏度。

光线:喜半阴,华北温室栽培,夏季遮光50%,冬季不遮光。

水分:经常保持盆土有充足的水分,但忌盆内积水。

空气湿度:经常向叶面及植株周围喷雾和洒水。

繁殖:春季播种繁殖,也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繁殖。

平时发现焦叶、枯叶,需及时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时进行。培养土常用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该培养土较茹重,易保湿且多肥,适合棕竹的生长。

棕竹病害防治

棕竹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基部扩大到芽的幼嫩组织,造成幼芽枯死腐烂,植株停止生长,严重时全株死亡。中央未展开的嫩叶基部变褐腐烂,散发出臭味。该病还危害散尾葵、鱼尾葵、大王椰子、假槟榔、椰子等棕榈科植株,为危害棕榈科植株最严重的病害。

该病菌以卵孢子在感病芽叶及根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用水及淋水溅射传播。多雨季节及雨多日,气温20℃至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气滞留时间长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平时应加强通风透光,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发现少量病叶及时从茎杆基部剪去烧毁。如果在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轮流喷洒心叶及全株,每10天一次,连续3次至4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常见有叶斑病、叶枯病和霜霉病危害,可选用70%甲基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一800倍液或用1%波尔多液喷洒防治。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可用80%的敌敌畏乳剂1000-

15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以上棕竹的病害防治部分摘自百度百科,这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百度百科--棕竹

如何栽培养护棕竹


棕竹为棕搁科常绿灌木,茎纤细如手指,有叶节,不分枝,叶掌状深裂,青绿如竹,又颇具热带的韵味,是栽培很广的一种观叶植物。同属的细叶棕竹,高不及1米,掌状裂叶更纤细,宽约0.6-1.6厘米,形态优美,近来多被引种,尤其适合家庭栽培。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贵等地,日本也有,常繁生山坡、沟旁荫蔽湿润的灌木丛中,性喜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的环境,畏烈日,喜欢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硫松湿润的砂壤土中。若土壤干旱瘠薄,则生长欠佳。

棕竹生性强健,管理粗放,5-9月要遮荫,宜保持60%的透光率,生长期土壤以湿润为度,宁湿勿干,空气干燥时,且要经常喷水保持环境有较高的湿度。施肥每月l一2次,粪肥或其它氮肥均可。通风不良处有时会发生介壳虫,若少量发现时应用人工刮除。另外,对植株上的枯枝黄叶要及时剪去。

棕竹多以分株繁殖或从野外挖取。分株常在4月份结合换盆进行。每隔2-3年换一次盆。分株时,每个株丛不宜少于10杆,否则生长恢复慢、观赏效果差。分株上盆后,要放半阴处,浇水不要太多,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无土栽培水棕竹

水棕竹又名水竹、旱伞草,系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西印度群岛,为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性喜温暖湿润、通风阴凉环境,管理粗放。繁殖以切根分栽最易成活。据其生长特性,可无土栽培,方法如下:

植株放入不漏水的盆钵中(以深口盆为好),将洗净的石子或粗沙、卵石等填入盆内,压住根系,填多少以确保植株在水中不倒伏为度;灌水至不外溢为度,最好用雨水、河水,自来水应储存1~2天后再用。要常向盆中兑水,用喷壶从上而下喷淋,使叶片无灰尘。春、秋、冬季可每月换水1~2次,夏季4~6天1次,换水时应将根部粘液洗净,否则易烂根死亡。施肥可用养分充足的肥片溶液,尿素、复合肥也可,夏季开花前和冬季休眠前各施1次,每次1~2片,溶化后施,宜淡勿浓,以防肥害。

水棕竹较耐阴,置于室内应避开风口。夏季应常向叶面喷水,保持湿度。冬季应移至室内向阳处,室温不可低于5℃,可用温水(15~20℃)喷洒叶面,保持无灰尘,以利于光合作用。遇寒流要注意保暖,使植株安全越冬。“谷雨”前后可置于室外背风向阳处养护,平时多喷洒叶片,盆水要加足,以防缺水而枯死。还应适当剪去枯枝残叶,促其发根。若植株拥挤,可分株另栽。

无土栽培水棕竹简便易行,清洁卫生,兼有盆栽、盆景的观赏效果,置于客厅、书桌等处,独有雅趣,为理想的观叶佳品。

水棕竹的无土栽培


水棕竹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强,管理粗放且易繁殖,根据其生长习性,以无土方法进行盆栽,可更充分地体现其姿秀色翠的特点。

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切根分株。分切时,将植株从盆中挖起,用利刀切开根状茎,以清水洗净根间宿土,再剪除老朽须根,放入不漏水的盆钵内,然后再将洗净的白石子、大粒沙或雨花石和卵石填入盆内,覆盖植株根部,覆盖物以盖在根际为准,不宜太少。同时也可取些山石、珊瑚、或其他盆景装饰配件,置于覆盖物之上,既可防止植株倒伏,又能增添盆中景致。

水棕竹一经上盆,需立即上水。水位以灌满盆钵而不外溢为度。盆水最好用河、塘、渠水,放置过一段时间的自来水亦可使用。

水棕竹水养的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经常往盆内兑水。用喷壶自上而下喷淋,可使叶面保持新鲜。春、秋、冬三季可一个月且换水一次;夏天5天左右换一次。换水时将根系用水冲净,防止须根腐烂。

2.肥料可用养分含量充足的复合肥溶液,或用尿素等溶液。夏季开花前和冬季休眠前各施肥一次。

3.棕竹比较耐阴,可常置于室内供观赏。在室内要避开通风口处,以防风大吹倒植株。夏季室内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一定湿度。

4.冬季将花盆置室内温暖向阳的地方。室温低于5℃时,可将盆靠近热源(如火炉),以保持相对湿度,安全越冬。春季谷雨后放置室外,接受阳光沐浴。并适当修剪,兑换新水,促进萌发新根。同时,还可以进行一次切根分栽。

棕竹怎么繁殖


棕竹的繁殖方法

棕竹的繁殖可以采用播种繁殖以及分株繁殖的方法,家庭种植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

棕竹的播种繁殖

选用疏松又透水的土壤作为播种的基质,通常用腐叶土和河沙等混合。种子播种之前可以用温水浸泡种子(30~35℃的温水浸两天)处理,待种子开始萌发时再进行播种。因为其发芽通常不整齐,所以播种后覆土应该稍深。一般播后1~2个月便可以发芽,发芽率可以达到约80%。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就可以进行移栽。需要注意的是,移栽时须3-5株种植一丛,以利成活和生长。

棕竹的分株繁殖

一般选择在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把原来萌蘖多的植丛用刀子分切为数丛,分切时尽量避免伤到根部,不伤芽,让每一个株丛包含8~10株以上,否则会影响其生长,观赏效果差。分株上盆后放置在半阴处,保持湿润,经常对叶面进行喷水,防止叶片枯黄。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盆栽棕竹


棕竹叶色光洁翠绿,株姿潇洒飘逸,四季常青,是优良的室内观叶花卉,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丛生灌木。株高2米至3米,盆栽约高1米左右,分蘖力强,常从地下逐年萌发新的单干枝茎,茎上有节,绿色似竹,不分枝。叶鞘在茎上宿存,下部褐色纤维网状,和棕榈的幼株相似。掌状裂叶生长在枝茎的上端,枝茎随着新叶的发生而向上加长生长,下面的老叶逐片枯黄。幼株叶裂的基部常合生在一起, 3年以后续发的新叶裂片则深达基部。每叶具裂片7枚至20枚,叶缘有细齿,叶柄细长,光滑无刺。雌雄异株,肉穗花序腋生,多分枝,小花黄色。小浆果白色,形似豌豆粒,花期4月至5月,10月间果熟,种子圆形。常见栽培的有阔叶与细叶两个品种。同属的筋头竹,亦名观音竹,叶上常带白条或黄条,尤为美观。

棕竹原产于我国南部山区,多野生在高大的林荫下,南方栽培比较普遍,北方多作盆栽观赏。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耐阴性强,怕狂风烈日,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良。不耐霜寒,除亚热带无霜地区外,均作为室内花卉盆栽。要求疏松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微酸性的沙质培养土,在碱性土中叶片发黄,也不抽生新叶和分生蘖芽,盆栽可用腐叶土、草炭土、松针土、山泥和适量素沙土配制。

棕竹可播种也可以分株繁殖。盆栽的老株往往不能授粉结实,故北方多利用其分蘖力强的特性来分株繁殖。高大的株丛分株后因枝茎高而株姿单薄,观赏价值不高,因而宜在春末,最好在5月上旬结合翻盆换土,切取周边的分蘖小苗3株至4株相连的为一组另栽。注意不可分成单株,否则不易成活,也不易形成丰满的株丛。

盆栽需用酸性腐殖质培养土,上入口面较大的花盆内。也可在小型浅盆中栽植3株至5株矮生细叶品种,使之高低错落有致,疏密和谐,再配上玩石,更显形色优美。每2年至3年翻盆换土1次。10月上旬寒露前后移入中温温室越冬,保持光照充足,4月下旬移出温室,立即放入荫棚养护。在雨季到来之前,每天需喷水或喷雾2次,2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液肥。盆土及环境需终年保持湿润,既不可积涝,也不可受旱。家庭莳养可常年放在室内明亮处,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茎叶清洁。

棕竹的养殖方法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观赏期: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棕竹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等量混合配制作为基质,种植时可加适量基肥。旺盛生长期5-9月份每月施液肥1-2次;盆土以湿润为宜,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生长季要遮阴,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晒,否则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而低矮,一般遮阴度掌握50%左右。棕竹生长要求通风良好的环境,如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若少量发生,应及时人工刮除,并用800倍氧化乐果液防治,同时注意通风透气,及时修剪枯枝败叶。

棕竹株形紧密秀丽、株丛挺拔、叶形清秀、叶色浓绿而有光泽,既有热带凤韵,又有竹的潇洒,为重要的室内观叶植物。它甚耐阴,既适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内陈设观赏,又可大盆栽种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内布置,是室内大型观叶植物之一。在明亮的室内可供长期欣赏,在较阴暗的室内连续观赏3-4周。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怎样栽培棕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技巧棕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