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季黑斑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是什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月季的叶、嫩叶和花梗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色病斑,病斑周围常带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片纷纷脱落整个植株下部乃至中部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个别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①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残枝叶,集中烧毁。露地栽培可翻耕深埋。避免徒长。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④发病期可在新叶展开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

XzH52.cOm精选阅读

园林月季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斑,其边缘常有放射状黄晕。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萎脱落,尤其夏秋季节造成大量落叶,植株下面为光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褐色条斑,略下陷,导致嫩枝枯死。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Marssonina(Actinonema)rosae(Lib.)Sutton),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该菌还侵染蔷薇、玫瑰、黄刺玫等。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春雨多少与此病发生的轻重有密切相关。河北地区5月中旬时有零星发生,6月上、中旬进入发病始期,以后病情逐渐上升,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病情逐渐下降,进入尾声,整个生长期可多次重复侵染。病原菌萌发侵入适温为20-25℃,在多雨潮湿、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条件下发病重。叶片有露滴和适温的条件下,6-10小时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6天表现出症状。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减少侵染源,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2)加强养护如合理施肥,注意修剪,不用喷淋等以提高生长势。

(3)选用抗病品种如草莓冰淇淋、皇后、马蹄达、重瓣丰花等。

(4)药剂防治月季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消灭菌源。6月喷药保护,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月季、玫瑰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除侵染月季、玫瑰外,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一、症状: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子囊盘上有包被,子囊孢子双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在广州地区,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植株处于“度夏”期,病情亦相对缓和。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容易发病,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加重发病蔓延。多雨、多雾、多露水重发病,在广州地区4至5月发病,5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病情有所下降。发病的适温在20至2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30℃以上不利此病发生。各地发病始期,末期因各地气候而异。如在潮湿多雨天气,叶片孢子6小时可萌发侵入,潜育期7 至10天。特别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差异大。但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田间、园圃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夏季,月季、玫瑰生长迅速时期,侵染发病率最高,是黑斑、白粉病高发期,防病措施,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

1、选用抗病良种。
2、清除病原。坚持每年清除枯株落叶,病叶,以减少侵染病原。
3、增强抗性。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溃,不用喷淋方法浇水,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提高长势,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翌年开春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 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黑杀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 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 倍,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粉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至1000倍液,80%代森锌800倍液、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雨季7天喷1次,平常生长期和梅雨季节7至10天喷1次,连喷4至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黑杀3000倍液、70%可杀得、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75%百菌清500倍,12.5%得清乳油1000 倍液,连喷3至5次,7至10天喷1次。其中以黑杀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鱼尾葵的黑斑病和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鱼尾葵是一种棕榈科植物,鱼尾葵原产马来西亚,常绿乔木。干无刺,鱼尾葵叶着生于树干顶部,叶大而粗,为二回羽状复叶,暗绿色。鱼尾葵一般在每年的七月开花,花一般是三朵集生,鱼尾葵雌雄同株,肉德花序,果球形。

鱼叶葵小叶悬垂如鱼尾。鱼尾葵幼苗也可盆栽,可以用于摆置在厅堂。边材坚硬呈褐色,可作手杖;捣烂髄心,可以提取淀粉,可治痢疾。病害危害鱼尾葵的有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叶枯病,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黑斑病。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鱼尾葵的黑斑病和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鱼尾葵发生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炭疽病是由真菌子囊菌引起的病害,侵染枝梢和叶片。枝梢发病初期,表面着生绿褐色水溃状病斑,后转浅红色,稍凹陷,表面分泌粉红色粘液,新梢受害后,停止生长,有时变弯重时萎缩枯死。此病一般在每年的五月上旬开始发病中旬进入发病盛期,如果在炭疽病发病期间,连续降雨或是大雾弥澡,都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防治炭疽病可以在每年的冬季修剪病枝,集中烧毁。在炭疽病发病期间喷洒八百倍退菌特药液灭菌。

鱼尾葵发生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鱼尾葵经常会发生黑斑病。黑斑病的病菌会侵染鱼尾葵的叶片,最开始时鱼尾葵的叶子会出现黑褐色小斑,然后病斑会逐渐扩大为圆形、长圆形或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

当鱼尾葵的黑斑病比较严重时会使鱼尾葵受害的叶片大部分干枯,病斑黑褐色,边缘略隆起,两面散生着一些稀疏黑色小点。黑斑病多在复秋高温季节发病。

鱼尾葵的黑斑病的防治方法:①可以在冬季对鱼尾葵修剪病叶,清除掉鱼尾葵的越冬病原。②鱼尾葵在黑斑病发病期间可以喷1%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鱼尾葵的养护注意事项

鱼尾葵是一种喜欢温暖多湿的气候的植物,鱼尾葵不耐寒,冬季保持12摄氏度以上的室温才能安全越冬,鱼尾葵生长适温为22~26摄氏度,气温过高生长停止。鱼尾葵耐阴性较强,在疏荫和蔽荫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鱼尾葵怕直射阳光,在烈日下曝晒半天叶面就会失色。鱼尾葵生长要求疏松的腐殖土,不耐盐碱和强酸,也不耐旱,更不耐水涝;在干燥的空气中叶面粗糙并失去光泽。怕霜冻。

月季黑斑病的预防


月季、玫瑰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除侵染月季、玫瑰外,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一、症状

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子囊盘上有包被,子囊孢子双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在广州地区,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植株处于“度夏”期,病情亦相对缓和。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容易发病,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加重发病蔓延。多雨、多雾、多露水重发病,在广州地区4至5月发病,5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病情有所下降。发病的适温在20至2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30℃以上不利此病发生。各地发病始期,末期因各地气候而异。如在潮湿多雨天气,叶片孢子6小时可萌发侵入,潜育期7至10天。特别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差异大。但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田间、园圃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

夏季,月季、玫瑰生长迅速时期,侵染发病率最高,是黑斑、白粉病高发期,防病措施,应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

1、选用抗病良种。

2、清除病原。坚持每年清除枯株落叶,病叶,以减少侵染病原。

3、增强抗性。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溃,不用喷淋方法浇水,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提高长势,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翌年开春在月季、玫瑰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至600倍液,40%氟硅唑或25%腈菌唑乳油800倍,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粉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至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至1000倍液,80%代森锌800倍液、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雨季7天喷1次,平常生长期和梅雨季节7至10天喷1次,连喷4至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70%可杀得、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75%百菌清500倍,12.5%得清乳油1000倍液,连喷3至5次,7至10天喷1次。其中以12.5%得清(斑节脱)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抗效果最好。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1.1症状:该病害为世界性病害,非常普遍。对主季危害极为严重。叶面、花朵、新梢均有发生。初发时叶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质层下有辐射壮褐色菌丝线和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杆状。

1.2发病规律: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以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季节,病菌孢子蔓延滋长。孢子落在潮湿的叶面上,8小时便开始发芽,渗入到角质层细胞组织内生长新菌丝。不断发育再繁殖出大量新孢子。发病期一般多出现在7~8月。

1.3防治方法:(1)要特别注意冬季清除落叶枯枝,并喷施5石硫合剂。发现病叶病枝要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2)平时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发病期尽量少喷水,必须时只在早上天气晴朗开始升温时进行,避免常时间浇湿叶面。(3)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50%代森铵1000倍;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效果。

草莓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养花技巧大全


“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草莓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养花技巧大全”,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草莓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草莓黑斑病是草莓常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我国各草莓产地均有发生。

草莓黑斑病的症状

草莓黑斑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茎和浆果。叶片染病,在叶片上产生直径5~8毫米的黑色不规则病斑,略呈轮纹状,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有蛛网状霉层,病斑外常有黄色晕圈。叶柄或匍匐茎染病,常产生褐色小凹斑,当病斑围绕叶柄或茎部一周后,因病部缢缩干枯易折断。果实染病,果实上产生黑色病斑,上有黑色灰状霉层,病斑仅在皮层一般不深入果肉,但因黑霉层污染而使浆果丧失商品价值。一般贴地果实发病较多。

草莓黑斑病的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如盛岗16最为感病,新明星较抗病。②草莓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和病果,并销毁;一季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园地,烧毁腐烂枝叶。③药剂防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等在植株上或落地病组织上越冬。借种苗等传播,环境中的病菌孢子也可引起侵染发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田间小气候潮湿可加重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品种间抗性不同,盛岗16最感病,卡姆罗莎、石梅4号、甜查理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甜查理、卡姆罗莎、石梅4号等抗病品种。冬春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及染病果实销毁。(2)药剂防治: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或50%福美甲胂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淮山药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淮山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合理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2.轮作: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早轮作,防治效果更好。3.施肥、灌溉:山药为喜肥作物,在整地时必须施腐熟的有机肥。一般增施磷、钾肥利于山药增强抵抗病原菌的能力。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茎叶组织柔嫩,易得山药炭疽病。浇水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浇时用清洁水源,一定要浇透,田内不能有积水,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4.田面清理:田间杂草最好人工铲除。将发病山药的叶、茎及时摘除,可减少病原物再次侵染。在山药收获时,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杂草、腐烂茎要集中烧毁或者带到田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物。5.化学防治:包括化学保护和化学治疗。化学保护就是在山药未发病之前喷施杀菌剂,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化学治疗是在山药染病后喷施药剂,恢复植株健康或阻止病害继续扩展。建议使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注意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造成污染,影响山药品质。

淮山药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甜椒黑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甜椒黑斑病主要侵染果实。病斑初呈淡褐色,不规则形,稍凹陷。一个果实上多和一个大病斑,病斑直径10~20毫米,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时病斑愈合,形成更大的病斑。

甜椒黑斑病防治方法

(1)防治甜(辣)椒日灼病。

(2)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防治甜(辣)椒日灼病。

(2)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夏季谨防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已成为月季栽培中的一大困扰,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少量新叶,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开花和观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毫米至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5月至6月开始侵染。温度17℃至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减少。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亦可传播。多雨、多雾、多露时易发病,潜育期10天至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月季黑斑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首先尽可能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 6小时以上的光照。发病期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第三,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减少侵染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

第四,药剂防治。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可用1%的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另外,春季刚展叶或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灵(特多克)悬浮剂500倍液至600倍液喷雾,或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天至10天一次,连续3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性较强。单用百菌清比用多菌灵效果好一些。

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在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黏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尔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月季黑斑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是什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缺铁主要症状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