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云南杓兰”,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品种名称云南杓兰

学名Cypripedium yunnanense Franch.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兰科杓兰属

产地云南西北部洱源、中甸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地生兰。株高20-37cm。具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无毛或近节处被短柔毛,基部具2-3枚鞘。叶3-4枚,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1-3,上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背面被微柔毛。花序具1花;花梗和子房通常无毛;苞片叶状,长5cm,宽1.5cm,被微柔毛;花直径3.5-4cm,白色、粉红色、玫瑰红色或红紫色,具暗色脉;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2.2-3.2cm,宽1.2-1.6cm;合萼片矩圆状披针形,稍扭转,长2.2-3.2cm,宽1.5-1.8cm ;退化雄蕊椭圆形或卵形,长6-7mm。花期5月。

生活习性:喜阴湿、排水好的环境。生于海拔2900-3800m的疏林山坡云杉、冷杉林下,高山灌丛或草坡上。适于盆栽或林下种植。

XzH52.com精选推荐

离萼杓兰


品种名称离萼杓兰

学名Cypripedium plectrichilum Franch.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兰科杓兰属

产地湖北、四川、云南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地生兰。株高12-30cm。根状茎短。茎直立,被短柔毛,有3枚或罕为4枚叶。叶椭圆形至被针形,长4.5-6cm,宽1-3.5cm。花序直立,具1花;苞片叶状,长2-3cm;花较小;萼片栗褐色或淡绿褐色,花瓣淡红栗色至栗褐色,通常边缘白色,唇辩白色而略有粉红色晕;中萼片卵状披针形,基部被短柔毛,侧萼片离生到基部,线状披针形;唇瓣斜圆锥形。花期4-6月。

生活习性:喜稍向阳、排水好的环境。生于海拔2000-3600m的草坡上、林下或林缘的多石之地。适于盆栽或林下种植。

藏杓兰


品种名称藏杓兰

学名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 Rolfe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兰科杓兰属

产地云南、四川和甘肃南部等地,锡金也有分布。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陆生兰。株高15-30cm。根状茎稍粗厚。茎上部与近节处被短柔毛。叶通常3枚,较少为2或4枚,近椭圆形,长8-16cm,宽3-9cm,常近直立,不完全展开。花单朵,直径达10cm以上,紫色,萼片与花瓣有紫色(脉)与浅黄白色相间的条纹,唇瓣亦可见脉纹;花苞片叶状;中萼片近宽卵状椭圆形,长5-6cm,宽3.5-4cm,背面有时疏被微柔毛;合萼片稍短而狭;花瓣矩圆状披针形,有5.5-6.5cm,宽2-2.5cm,内面基部有长柔毛;唇瓣与花瓣等长;退化雄蕊卵状箭形,长约1.2cm;子房有时在上部被短柔毛。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活习性:喜冷凉气候和稍荫蔽环境,亦耐强光照。生于海拔2300-4200m的高山湿润、多石的草坡上、林缘或林下透光处。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应用价值:宜开发为盆栽花卉或庭院丛植观赏。

丽江杓兰


品种名称丽江杓兰

学名Cyprpedium lichiangense S.C.Chen et Cribb

植物种类 多年生花卉-宿根花卉
生物分类兰科杓兰属

产地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多年生陆生兰。株高5-10cm。根状茎稍粗厚。茎很短,长3-7cm,具2枚近铺地的叶。叶卵形至圆形,长8.5-19cm,宽7-16cm,有较多黑色粗斑点。花单朵,较大,萼片与退化雄蕊猪肝色,花瓣与唇瓣暗黄色并具紫褐色斑点,花苞片不存在;中萼片卵形,长4.2-7cm,宽3.8-6cm;合萼片椭圆形,长3.5-5.6cm,宽2-3.6cm;花瓣围抱唇瓣,斜矩圆状椭圆形,长4-6.5cm,宽1.4-2.1cm,背面上部有短柔毛;唇瓣勺状,腹背压扁,长3.3-4cm,表面有小疣点,退化雄蕊铲形,长约1.4cm;子房无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活习性:喜冷凉气候,稍耐阴。生于海拔2600-3500m的灌木林下或疏林中。

应用价值:本种叶片及花朵极具观赏价值,但尚未被研究利用。目前野生种群极小,分布区狭小,应加强人工繁育技术及小盆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广泛的园林应用中实现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紫点杓兰


植物名称紫点杓兰

学名Cypripedium guttatum

异名 小口袋花
所 属 科兰科

所 属 属杓兰属

分布 北京见于门头沟区百花山、密云县坡头、怀柔县喇叭沟门。生于林间草甸或林缘。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苏联和北美也有。

描述 多年生陆生草本。株高约10-25厘米,根状茎横走,纤细。茎直立,被短柔毛,基部被2个鞘状叶包着。叶2片,近对生或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2.5-6厘米。茎顶生一朵花,苞片叶状,比花短;中萼片卵状椭圆形,比合生的侧萼片大,花瓣提琴形,顶端圆形或微缺,长1.3-1.8厘米,内面基部具毛;白色,且带紫色斑点,唇瓣长2厘米,白色且具紫色斑点;子房被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活习性:喜冷凉气候,阴湿环境。生于海拔1000-4100m的林下、灌丛草坡、高山草地的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

应用价值:本种观赏性强,是庭院栽培或盆栽观赏的优良花卉。

用途 可供观赏。

云南鸟足兰植物


学名: SatyriumyunnanenseRolf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 SatyriumyunnanenseRolf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鸟足兰亚族Subtrib.Satyriinae

鸟足兰属Satyrium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35厘米,地下具块茎;块茎椭圆形或近卵形,长1-2厘米,宽0.7-1.4厘米。茎直立,有时稍粗糙,基部具1-2枚膜质鞘,鞘的上方具1-2枚叶和2-3枚叶状鞘。叶片卵形至近椭圆形,长6-11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有时呈皱波状,基部的鞘抱茎。总状花序较粗短,长2-4.5厘米,宽1.5-2厘米,具10余朵排列稍疏松的花;花苞片卵形,长8-10毫米,宽5-7毫米,花序下部的近等长于花(包括子房),上部的明显短于花;花梗和子房长约5毫米;花黄色至近金黄色;中萼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侧萼片亦为长圆形,略斜歪,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花瓣近长圆状匙形,长约3.5毫米,宽约1.2毫米;唇瓣位于上方,兜状,近半球形,宽约5毫米,先端外折并多少具不整齐齿缺,背面具龙骨状突起,内面基部有毛;距2个,长约6毫米;蕊柱短,长3-4毫米,稍向后弯;柱头唇横椭圆形;蕊喙唇与柱头唇等长,3裂。蒴果椭圆形,长3.5-4.5毫米,宽2.5-3毫米。花果期8-11月。

产地分布:

产于四川西南部(泸定、盐源、木里、稻城)和云南中部至西北部(昆明、鹤庆、丽江、中甸)。生于海拔2000-3700米的疏林下、草坡上或乱石岗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本种提示:

据唐进、汪发缵两位教授的手稿记载,曾在柏林看到SchlecterR.定名的Satyriumpapillanthum的新种,但未能查到出处。此新种应为本种之异名。

植物图片:

云南角盘兰植物


学名:HerminiumyunnanenseRolf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HerminiumyunnanenseRolf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角盘兰属Herminium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26厘米。块茎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5毫米,直径5-10毫米,肉质。茎细长,直立或近直立,无毛,基部具2枚筒状鞘,其上具1枚叶。叶直立伸展,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4.5-13厘米,宽4-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多数密生的小花,圆柱状,长4.5-6.5厘米;花苞片卵形,直立伸展,长3-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凹陷,短于子房;子房纺锤形,扭曲,无毛,连花梗长约5毫米。花小,黄绿色;中萼片卵形,直立,凹陷呈舟状,长约2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具1脉;侧萼片稍伸展,近卵形,长2.5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近直立,卵形,较中萼片稍短,长1.5毫米,宽1.2毫米,先端近急尖,凹陷,具1脉;唇瓣轮廓为长圆形,肉质增厚,长2.3-2.5毫米,基部凹陷,先端具3齿或3浅裂,裂片等大或中裂片较侧裂片稍宽;蕊柱粗,长约1毫米;药室近并行;花粉团圆球形,具短的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卵圆形;蕊喙小;柱头2个,隆起,棒状长圆形,从蕊喙之下伸出,贴生于两侧壁上;退化雄蕊2个,小,横椭圆形。花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的西部。生于海拔2200-3300米的山坡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点苍山)。

和兜兰的区别杓兰怎么读


杓兰,有没有看见这个植物的名字还是挺神奇的,感觉都是没有见过的,杓兰怎么读?杓兰和兜兰的区别有哪些:

杓兰怎么读:

sho ln

杓兰和兜兰的区别:

1、根莲不同。

杓兰为粗厚的根状莲,茎中部长叶;而兜兰不具假鳞茎和根状茎,长有棕色绵毛的须根从叶基处长出。

2、叶形有异。

杓兰株叶3?4枚,为斜立叶态,长7?16cm,宽4?7cm,为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兜兰株叶5?9枚,为软垂叶态,如君子兰叶样排列,为带状椭圆形

杓兰叶薄革质,单侧叶脉沟深坠,叶脉向叶背凸起,色浓绿;兜兰为半肉质叶,叶面光滑油绿,有的叶面洒有色斑,且长有白色短茸毛。

3、花态不同。

杓兰的中萼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兜兰的中萼片发达,呈扇圆形或倒心形,多有鲜艳的花纹。

杓兰的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先端二裂;兜兰的合萼片较小,着生于中萼片之下、唇瓣之后,被称为腹萼。多不显著。

杓兰的花瓣宽条形,扭曲如飘带状;兜兰的花瓣形态多样,有扇形、宽带形 (端棱形、缘浪状皱曲或长茸毛)。

杓兰的唇瓣比花瓣短,常呈倒卵形、饭勺形、宽口囊状,内折侧裂片三角形; 兜兰的唇瓣口袋状,多为拖鞋状。2枚花药分别着生于蕊柱的两侧。

4、花形不同。

杓兰的花色相对比较单一,而兜兰之花色变化多,白、浅绿、黄、 粉红、紫红、红褐,又有多种不同形态、颜色的彩条纹和斑点。

5、产地不同。

杓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出产,国外也有;兜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华南、西南、华东等地有分布。

杓兰的读音就介绍到这里了,这下知道杓兰和兜兰的区别了吧!

喜欢《云南杓兰》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虎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