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花卉的种植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的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自强不息话菅草”,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菅草属于禾本科植物,九月开花、结子。花呈黄褐色或紫色,每一朵都有芒柱、芒针,十几朵开在一起,形成一个锥形花系。种子脱离母体后,像一颗拖着长尾巴的麦粒落到地上。夜幕降临,空气的湿度增加,扭紧的长尾巴开始回松,它一回松就像螺丝旋转一样,转着钻进了泥土。再到了夜晚,长尾巴再次回松,种子再次推进。反反复复一段时间后,种子便钻到地穴中去了。于是,冰雪冻不着它,野火烧不着它,雀鸟刨不着它,干旱渴不着它。它安安稳稳睡一冬,待春雷响时,便睁开眼睛,伸出脖颈,挺直腰杆,为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增添生机。

当然,菅草免不了会受到世俗眼光的鄙视,但这样丝毫动摇不了它竭尽心力为人类服务的决心。青嫩时,它是变成鲜奶的牛饲料,干枯时,它可以当柴禾烧。傣族、佤族同胞用它编成草排盖新楼,它就用自己的身躯为人们遮风挡雨。它最大的贡献还是甘愿粉身碎骨,供人类造纸,传播文明,传播知识。

我喜爱菅草,更爱它自强不息的品格和精神!

XzH52.cOm精选阅读

食药兼优话紫苏


--代码开始-- 食药兼优话紫苏 发表日期:2002年7月15日文章类型:花与药
紫苏是我国原产,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尔雅》称“苏”,又称“桂荏”,民间亦有“山苏”、“香苏”、“紫菜”、“苏子”、“苏叶”之称谓。其植株高0.3-1米,茎四梭形,紫色或紫绿色,多分枝,在茎节处毛较密,全株芳香。叶对生,有长柄,叶边缘的小锯齿,两面有稀毛,叶背有油点,全株带紫色。夏秋之间,开淡紫色的唇形小花,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结小坚果,果实4枚包在花萼内,成熟后名“苏子”。紫苏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旁,耐热力强,耐寒力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 “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有风味。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如将紫苏子50克温火炒至微香,煎汁与米共煮为苏子粥;用粳米100克煮粥,粥成后放人紫苏叶15克再稍煮,加入糖搅匀即成苏叶粥;将紫苏叶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白糖即为清凉紫苏饮,
具有健胃解暑之功效。
据宋代地方志《赤诚志》卷三十六《物产·蔬之属》记载:台州常见上市的蔬菜有苏 (紫苏、花苏、板苏)等。而西汉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即开列了“鲤鱼片缀紫苏”等佳肴。李时珍说“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汤饮之”。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苏子可以提取食用油,被称为紫苏油。这种油不含或很少含芥酸物质,有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且能降低胆固醇及阻止血栓的形成,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食用油。苏子脂肪含量丰富,出油率高达45%左右。紫苏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脑醇、磷脂等。由于营养丰富,许多高血压、胆固醇患者把紫苏油当做食疗食油享用。
紫苏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药用叶、种子、茎枝。叶初秋采摘,阴干备用。种子成熟时割下全草晒干,打落果实,簸净,生用或炒用。初秋采茎枝,切段、晒干备用。《本草纲目》载紫苏有“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尤伤。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等功效。是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近年对30余个蔬菜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效果最好的是紫苏、薄荷、留兰香、荆芥等唇形花科芳香味浓的种类,而紫苏名列榜首。

养兰话植料


要想把兰花种养好,植料是基础。如何选择适合兰花生长的植料?笔者根据多年养兰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植料与兰盆相搭配 目前种养兰花多数选用瓦盆、紫砂盆、陶盆等。由于这些兰盆透气性能不同,因而种养兰花所选择的植料也有所不同。瓦盆,因其透气疏水性能优良、保湿性较好,所用的植料可以细小一些;选用紫砂盆或陶盆种养兰花,因其透气性差,夏、秋两季受天气影响,花盆吸热快且散热慢,因而所用的植料可以粗大一些。总之,植料要与兰盆的大小深浅相搭配,要因兰盆的种类而定。
二、植料的选择 根据笔者的经验,第一,合理选用原生地的腐殖土。山岭石缝隙中含有枯枝残叶的黑色腐殖土或山上松林地表的腐殖土最合适,既能增加兰花的养分,也有利于兰花根系的生长。第二,掺入少许砖粒。最好选取青砖粒,使用前先将砖粒放在水中浸泡3至5天,以除去砖粒中的碱性物质和火气,从而增强砖粒本身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其种养兰花,花根不会发黑、烂根,叶艺兰也不会走艺。第三,适当使用煤渣。由于煤渣是经过高温烧出来的,冷却后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和火气,因此使用前必须将煤渣浸泡几天,以除去砖粒中的碱性物质待晾干后备用,经过退火的煤渣对兰花绝对无害。第四,巧用烧制的草皮泥土。经过低温焙烧的草皮泥土含有大量的磷、钾肥力,又有少量的锰、铁、钙等微量元素,如用于种养叶艺兰,兰株健壮、出艺较高并且比较稳定。
三、植料的配比要适宜 若是选择瓦盆作为兰盆并选用原生地的腐殖土为植料的,原生地的腐殖土应占混合植料的70%,要用少许木炭块或砖粒做盆底。若是选择紫砂盆或陶盆作为兰盆并选用砖粒或煤渣为植料的,其所占的比例以40%至60%较为适中,掺入30%至40%的塘泥,以少许泡沫碎块做盆底。选用烧制的草皮泥土为主要植料的,所占的比例可在60%至70%之间,与木炭块、砖粒混合使用。

珍药佳肴话枸杞


枸杞为茄科枸杞属植物。落叶小灌木,枝细长,常弯曲下垂,有棘刺,叶卵状披针形,互生或簇生于短枝,夏季开花,花冠漏斗状,裂片长几与花冠筒相等,紫红色,花落结实,初绿色,继而金黄,熟透猩红色,悬于枝上。宛如粒粒艳丽的红玛瑙。
枸杞《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久服坚筋骨,经身不老”,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晚年体衰且眼力不济,后常吃枸杞,身壮目明。有诗“雪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中药里的“天精华”、“枸杞子”和“地骨皮”,就分别是枸杞的叶、果实和根皮。
枸杞的嫩枝叶可做菜吃,枸杞蛋花汤,美味可口,且清热解燥,通畅肠胃。枸杞蒸蛋可作儿童、产妇及老弱病后体虚的调补食品,常服用枸杞有助于人体补铁,增强造血和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新生,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并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所产枸杞,习称甘枸杞,为枸杞子中上品,个大,味甘美。
真可谓枸杞全身都是宝!(庄体德)


食疗花卉话牛蒡


牛蒡 又名大力子、黑萝卜、万把钩、牛菜,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肉质,茎粗壮,高1~2米,带紫色,有微毛,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宽卵形或心形,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全缘,波状或有细锯齿,顶端圆钝,基部心形,有柄,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丛生或排成伞房状,有梗;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花全部筒状,淡紫色。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灰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牛蒡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东、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牛蒡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简便。园林中可作绿化材料应用于林间野外。牛蒡嫩叶、花、肉质根均可食用。食用嫩茎叶者,于4~5月间采集,在沸水中焯一下,换清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盐渍。在0.5%的醋水中泡一下,可去掉涩味,使其风味更佳;食用肉质根者,于秋末或冬季挖取,浸泡后多用于腌制咸菜,也可炒食。
牛蒡食用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嫩叶中含蛋白质4.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纤维2.4克、胡萝卜素3.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29毫克、烟酸1.1毫克、维生素C25毫克、钙242毫克、磷61毫克、铁7.6毫克。

炒牛蒡叶

牛蒡叶500克。精盐、味精、葱花、猪油各适量。
将牛蒡叶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挤干水切成块状。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牛蒡叶、精盐、炒至入味,点入味精,撒放葱花,出锅即成。食用此菜,可治疗头风痛、烦热、急性乳腺炎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润泽皮肤,轻身延年。

牛蒡根炖鸡

牛蒡根500克,鸡l只。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姜末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厚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入沸水锅焊一下,捞出洗去血污。锅内放适量水,放入鸡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烧至内熟烂,投入牛蒡片烧至入味,加入胡椒粉,出锅即成。
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毒的功效。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髓添精的功效,二者组成此菜,食用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温中益气、祛风消肿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瘦弱、四肢乏力、消渴、水肿、咽喉肿毒,咳嗽等病症。

牛蒡炖肉

牛蒡根500克,猪肉25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片。猪肉洗净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大猪肉烧沸,加入料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炖至肉熟,投入牛蒡根片炖至入味,出锅即成。此菜由牛蒡根片与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肉相配而成,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化合物等多种营养

成分,真有祛风消肿、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头晕、 咽喉热肿、阴虚、咳嗽,消渴、体虚、乏力、泄泻等病症。


牛蒡炖猪大肠

牛蒡根500克,猪大肠50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去皮切片。将猪大肠多次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段。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大肠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至猪肠熟烂,投入牛蒡根片炖至熟而入味即成。本道菜由牛蒡根与润肠治燥的猪大肠相配而成,具有润肠燥、消肿毒的
功效。适用于便血、血痢、痔疮、脱肛、痈肿、消渴、咽喉肿等病症。

牛蒡粥

粳米50克,牛蒡根30克。
先取牛蒡根研滤取100克,再煮米做粥,临熟兑入牛蒡根汁即可。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毒的功效。粳米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二者煮成粥具有宣肺清热、利咽散结的功效。适用于肺胃虚热而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食欲不佳、便秘等病症。

牛蒡腌咸菜

将鲜茎叶用清水洗净,开水烫1~3分钟捞出沥水,晾至半干,加入15%盐揉搓,再加入佐料封存。根洗净后,切片或整个装进缸内,加入15%~20%食盐,封存。食用前清水洗一下,凉拌。
牛蒡的根、茎、果实均可入药,始见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无毒,入手太阴经。能清热解毒,去风湿,宣肺气,尤善清上、中二焦及头面部的热毒,对风毒面肿、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症最为适宜。《名医别录》曰:"根、 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 消渴,热中,逐水"。牛蒡还可作外用药,捣敷或熬膏或煎水, 洗治多种疾患均可。取牛蒡根500克、捣汁入少许盐花,置银锅中熬膏,涂齿龈上,治热毒牙疼,齿龈肿痛。 鲜牛蒡根捣烂取汁,每日滴耳数次,治急性中耳炎,牛蒡叶捣汁搽涂,治各种痈疽疮疖。牛蒡子炒熟,煎水含漱,治风龋牙痛。

清凉祛邪话薄荷


薄荷,别名仁丹草等,系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各地均有分布。其株高30-60厘米,茎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披针形或椭圆形,两面皆有毛及油点,额用手揉碎后,有强烈的脯香气和清凉感,是主要的药用部分。
《本草纲目》上说:薄荷辛、凉、无毒,具有发汗、退热、祛风、止氧等功能。长期作菜生吃或熟食,能却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煎汤洗可治膝疮。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头脑风。此外,榨汁服可去心脏热及口齿诸病;捣成汁含漱去舌胎语涩;用叶塞鼻,止衄血;还可涂治蜂螫蛇伤。《食医心镜》也写道薄荷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吃皆可,比菜更有益处。
薄荷生于河沟边或山野潮湿地,现多为药农在面积种植。家庭盆栽薄荷也极简便。可3-4月间挖取粗壮、白色的根状茎,剪成长8厘米左右的根段,是埋入盆土中经2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株。也可在5-6月剪取嫩茎头遮荫扦插。薄荷属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可分离出大量的植株。平时保持盆土偏湿。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为辅,薄肥勤施。医药用草常在生长期采收两次。第一次(头刀)是在小暑节前5-6天,叶正茂盛,花还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间,花朵盛开,叶未凋落时。药用以第二次采收的为最好。两次采收的茎叶可洗净、切断、晒干,放甏中防失香气或被霉蛀,供全年药用。

附小验方:
1.治蜂叮肿胀 薄荷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2.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名贵药材话“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主根、支根及茎基。我国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多有栽培,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干燥。
三七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三七主含三七皂,其含量高低随着植株龄的增加而提高,2~3年之间的有效成分积累速度较慢,一般含量为9%左右,3~5年之间积累速度较快,含量可达15%,因此,三七根的采挖时间以不低于4~5年为宜。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益气血等功能。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云:“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朴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消散,产后服亦良。”《本草新编》云:“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之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之而有安神之体也。”《本草求真》论,“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止血,三七气味若温,能于血分化其血淤。”《本草纲目拾遗》谓:“三七补血第一”,“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近来研究表明,三七在防治老年病,延缓衰老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为充分利用三七资源,有学者从三七茎叶中提取总皂甙有抑制血液和脑细胞组织LPO(过氧化脂质)生成和提高SOD(过氧化歧化酶)活性作用。三七总皂甙可延长果蝇寿命,提高果蝇飞翔能力,降低头部脂褐素的含量,并可提高小鼠血液和脑组织的SOD活性。
SOD是自由基强有力的清除剂,是专一清除过氧化物的酶,在保护脑组织,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为在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方面,三七茎叶可代替“三七”入药。
含有三七的中成药制剂较多,如活血止痛胶囊、玄七通痹胶囊、三七蜂王浆、速效降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三七花注射液等。


李鸿英

端午时节话菖蒲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 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菖蒲还是我国传统园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植物。

菖蒲,系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沼泽、河畔者,谓之水菖蒲;生于山涧、溪边者,为石菖蒲。其剑状叶片丛生,根茎横走、多分枝,肉穗花序从佛焰苞中部旁侧生出,淡黄绿色花密生,小浆果倒卵形;花期4月~7月,果期8月。

菖蒲生性粗放,适应能力强,无需特别管理,便可繁茂生长,而且很少有病虫害发生。日常栽培繁殖,多用分株法进行,可在早春或生长期内将其根状茎挖出,去除老根,保留一定数量的根系、嫩叶与芽,分成5厘米~10厘米的茎段,若临水配置可按20厘米~30厘米的株距,种植于泥土肥沃松软处,保持主芽接近土面便可。室内观赏多以水培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数十年不枯。栽培时可依据个人喜好、放置地点、株体的大小,选择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将菖蒲茎段洗净,去除老根、过长根,在浓度为2克/升~3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于光线充足处即可。日常除及时补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许市售营养花肥或复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长繁茂。菖蒲耐寒,冬季无需特殊养护,只要将枯枝残叶清理即可。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

菖蒲不仅碧叶葱茏、根似白玉,挺水临石、清静高雅,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公斤~1.5公斤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公斤~6公斤,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小话凤仙花


凤仙花ImpatiensbalsamnaL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印度、我国及马来西亚,全世界约有500多种,原产我国的就有200多种。《花镜》载“花形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故名金凤花”。从前女子为美,用红凤仙花同明矾捣烂,敷于指甲上,纤纤玉指就会染上点点丹霞,所以又名指甲花。凤仙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均可人药,有清热解毒,通经催生、降气行瘀、透骨通窍等功效,全草捣烂外敷可治蛇咬和指甲发炎肿痛。凤仙花对氟化氢反应灵敏,可以用来监测氟化氢污染。
凤仙花一般高40—100cm,叶色碧绿,茎肉质粗壮,花艳丽,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洒金、五彩等。善变异,杨万里有诗为证:“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日般红。”花有单瓣、重瓣之分。果实为朔果,状似小桃,成熟时果皮急速卷缩产生弹力,把种子弹向远方,所以凤仙花又叫急性子,英文意译为“匆触我。”
凤仙花适应性强,喜湿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移栽不择时间。凤仙花喜阳光照射,不耐荫,不耐寒。生长期在4—9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发芽长叶,长到8cm左右时,每盆保留1—3株,长到20—30厘米时摘心,让其多发测枝,株形丰满。5片叶以后,每隔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人粪尿等,孕蕾前后施一次磷肥及草木灰。花开后剪去花蒂,不使其结籽,则花开得更加繁盛。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每天应浇水2次,雨天注意排水,总之不要使盆土干燥或积水。凤仙花易染白粉病,应放于通风处,如发病可用1000倍的托布津或退菌特喷施。
凤仙花可布置于花坛、花径。作切花时,在水中加少量石灰,开半月之久。

《自强不息话菅草》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仙人掌麒麟类菅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