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根外追肥的效果和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根外追肥是用适当的营养液喷射到叶面,来解决植物生长期间缺乏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铁、硼、锌、锰钼等微量元素的一种施肥方法。

(一)根外追肥的效果 我们知道叶的表皮有许多细小的气孔,它是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气,以与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释放氧气。如果将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元素制成溶液,喷施到叶上,经过气孔渗入叶内,则有利于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 叶面喷施,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农作物、果树和花卉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如菊花进行根外追肥,下部叶片可不致脱落,而且能提前10~20天开花。对唐菖蒲喷施后,球根增大,叶大而厚,花朵也变大增多。

(二)几种常用的根外追施化学肥料

(1)氮肥。氮是植物细胞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促进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产生,能使茎秆粗壮,花繁叶茂。 缺氮时,植株茎秆瘦弱,叶色变黄,过早脱落,籽粒小,不饱满,产量低,质量劣。 缺氮时可喷施尿素。浓度为:幼苗0.1~0.5%,草本花卉0.2~1%,木本0.5~1%。

(2)磷肥。磷能促进种子发芽,提早开花结实,并使秆发育坚韧,不易倒伏。 缺磷时,植株开花迟,花芽分化少,籽粒不整齐,成熟期晚,果实着色不均颜色不正。 缺磷,主要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0.1~0.3%。

(3)钾肥。钾能使花卉生长健壮,不易倒伏,并能使花色鲜艳。 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易患根腐病,节间短小,容易倒伏。花及果实着色不良,籽粒少而小。长日照植物有开花延迟的倾向,短日照植物则相反。 缺钾时可喷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氯化钾等。

(4)铁肥。铁在植物体内约占万分之二,是一些酶的组成部分,在氧化还原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叶绿素中虽不含铁,但铁却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常使叶片黄化。 缺铁时可喷施硫酸亚铁,浓度0.2~1%。

(5)硼肥。硼是促进生殖器官正常发育的重要元素。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需硼量较多。 缺硼容易造成落蕾、落花、落果。 缺硼时可喷施硼砂,浓度为0.1~0.3%,在孕蕾后使用。

(6)铝肥。铝能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利用,特别对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有重要影响。 缺钼容易造成氮素营养缺乏,可喷施铝酸按。

(7)锌肥。锌,碳酸酐酶如活性下降,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叶绿素减少,加快植物的生长。 缺锌,植物生长缓滞,有的心、叶变白,有的小叶簇生。缺锌时可喷施硫酸锌。

(8)锰肥。锰能促进光合作用。 缺锰时叶绿素含量减少,有的叶片焦梢,老叶易枯死。缺锰时可喷施硫酸锰。

(三)根外追肥的方法

(1)根外追肥的时间,以早晨五、六点钟天刚亮时为最好,此时空气湿度大,溶液易被叶吸收。傍晚日落后也可。雨前不能喷施,强光曝晒和大风天气亦不宜喷施。

(2)要把叶的正反两面全喷到。喷后要保持一小时左右的湿润,以使肥液被充分吸收。

(3)浓度要合适。浓度过大,不但会引起叶面烧伤甚至导致死亡。一般采取较低浓度为好。

(4)一般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3~4次后停施一次,以后再连续喷施,达到满意时为止。

(5)酸性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作用,以免引起化学反应,使肥效丧失。

(6)幼苗期因根尚未充分生长,吸收土壤中的肥料能力较弱,及时喷施氮磷钾元素,能加快生长。

(7)嫩枝带叶扦插时如与生长素类混合喷施,对枝条生根效果更好。

(8)根外追肥属于应急性的施肥方法,必须与根部施肥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根外施肥效果好


花卉根外施肥,又称叶面施肥,是将化学肥料、微量元素或激素等的稀释液喷洒在花卉叶面,经叶片气孔被花卉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根据当地花农和园艺技术人员的实践,根外施肥主要优点是:用量少、肥效显著而又能快速显现、见效迅速,不会被土壤固定以及不受根系吸收功能的影响,经过本地多次、多点试验和实践其有如下效果:

①菊花、紫罗兰、月季、玫瑰等观花类花卉,喷施1%过磷酸钙或0.4%“春泉八八三”、惠满丰等高效腐殖酸液肥后,则叶色浓绿、花大色香、色艳,并提前开放。

②唐菖蒲、百合等球根类花卉,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或0.4%惠满丰、“春泉八八三”等高效腐殖酸液肥后,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制造的营养物质增加,使植株生长势头强,球根大而充实饱满。

③一串红、鸡冠花、金鱼草等一二年生草花,喷施0.5%过磷酸钙和0.1%尿素溶液,或0.2%惠满丰等腐殖酸液肥后;与未喷的比较,小苗叶色纯正、生长健壮;开花前若再喷一次,则花繁而叶茂。

④杜鹃、桅子等嫩枝扦插后,喷施0.5%过磷酸钙和0.1%尿素或0.2%“春泉八八三”等腐殖酸液肥,可促进根系的形成。

⑤发生黄化病的花卉,喷施0.2%—0.5%硫酸亚铁溶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后,叶片即可逐渐由黄转绿,黄化现象会有显著好转。

另据调查了解,花卉根外施肥常用的化学肥料及其浓度为:①尿素,为含氮量高的中性肥料,喷施浓度一般以不超过0.1%较安全。②过磷酸钙,喷施浓度一般为1%—3%的浸出液。③硫酸亚铁,又名黑矾,含铁、硫等微量元素,喷施浓度一般为0.2%—0.5%。④高效腐殖酸液肥,主要品种为“春泉八八三”、惠满丰、奥普尔等,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根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物质,并且偏酸性,但无腐蚀作用,近几年,本地花农用其作为花木上根外追肥的较多,且效果高于尿素、过磷酸钙等,请其他花农在花卉上不妨一试。喷施液肥应以早晨或傍晚为宜,因为晨、夕叶面常有露水,溶液更易被叶片所吸收。

提高尿素的追肥使用效果


尿素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固体氮肥中浓度最高的一种氮肥,其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除用于作物的底肥外,绝大多数用于作物的追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追肥数量

实践证明,对中低产田地块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对高产田块则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一般在施足农肥和化肥做底肥的基础上,以玉米和高梁两大作物为例,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0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3公斤;在低产的土壤上,则应追施27公斤。

2.在作物营养盛期追肥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调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作物的营养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米应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高梁应在拔节到孕穗期;水稻从返青至分蘖期;向日葵在现蕾期;小麦在三叶期;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

3.做到深施覆土

实践证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上常温下4~5天后,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挥发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挥发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用尿素给旱田作物追肥时,最好是刨坑或开沟深施10厘米以下,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之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所吸附,减少挥发损失。在用尿素给水稻追肥时,水层最深不能超过3~5厘米。

4.与作物要保持一定距离

因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极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进作物的心叶里,以免烧伤幼苗,影响生长,一定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

5.比其它氮肥提前施用

因尿素是一种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要有个氨化过程,转化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给作物追肥时应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6.切忌与碱性肥料混施

尿素属于中性肥料,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同时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与碱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时,也要错开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即可。但尿素与氯化钾、磷矿粉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混合施用时,其增产效果很显著。

7.追施后不宜马上灌水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时,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一次小水为宜。

8.做根外追肥

尿素对作物叶片损伤较小,又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叶片后不易引起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很适于根外追肥。但要选用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失叶片。用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5%~2 %;用于双叶子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在作物开花期浓度还应小些。一般每亩用尿素根外追肥数量为0.5~1.5公斤即可。喷施的时间在下午4时后进行为宜,此时蒸腾量少,叶面气孔逐渐张开,在一夜间基本上可把稀释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大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


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尿素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固体氮肥中浓度最高的一种氮肥,其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除用于作物的底肥外,绝大多数用于作物的追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追肥数量实践证明,对中低产田地块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对高产田块则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一般在施足农肥和化肥做底肥的基础上,以玉米和高梁两大作物为例,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0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3公斤;在低产的土壤上,则应追施27公斤。2.在作物营养盛期追肥追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调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作物的营养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米应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高梁应在拔节到孕穗期;水稻从返青至分蘖期;向日葵在现蕾期;小麦在三叶期;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3.做到深施覆土实践证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上常温下4~5天后,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挥发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挥发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用尿素给旱田作物追肥时,最好是刨坑或开沟深施10厘米以下,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之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所吸附,减少挥发损失。在用尿素给水稻追肥时,水层最深不能超过3~5厘米。4.与作物要保持一定距离因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极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进作物的心叶里,以免烧伤幼苗,影响生长,一定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
5.比其它氮肥提前施用因尿素是一种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要有个氨化过程,转化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给作物追肥时应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6.切忌与碱性肥料混施尿素属于中性肥料,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同时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与碱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时,也要错开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即可。但尿素与氯化钾、磷矿粉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混合施用时,其增产效果很显著。7.追施后不宜马上灌水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时,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一次小水为宜。8.做根外追肥尿素对作物叶片损伤较小,又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叶片后不易引起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很适于根外追肥。但要选用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失叶片。用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5%~2 %;用于双叶子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在作物开花期浓度还应小些。一般每亩用尿素根外追肥数量为0.5~1.5公斤即可。喷施的时间在下午4时后进行为宜,此时蒸腾量少,叶面气孔逐渐张开,在一夜间基本上可把稀释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大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根外施肥有哪些优点?


根外施肥又叫叶面施肥,是把化学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释液喷洒
在叶面,经叶子气孑L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1)根外施肥的优点与作用
根外施肥主要优点是用量少、肥效显著而又迅速,不会被土壤固
定,不受根系吸收功能的影响。菊花、紫罗兰等观花类花卉喷施1%过
硫酸钙溶液后叶色浓绿,花大色艳,提前开放。唐菖蒲、百合等球根类
花卉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后生长势强,球根大而充实。一串红、金鱼
草等一、二年生草花喷施0.5%过磷酸钙和0.1%尿素溶液后小苗叶色
纯正,生长发育健壮,开花前再喷一次则花艳而繁茂。杜鹃、栀子等嫩
枝扦插后喷施0.5%过磷酸钙和O.1%尿素溶液,可促进根系的形成;
发生黄化病的花卉喷施0.2%~0.5%硫酸亚铁溶液,每隔7~10天喷
1次,连续喷3次后叶片即可逐渐由黄转绿,黄化现象有显著好转。
(2)根外施肥常用的化学肥料及其使用浓度
尿素为含氮量最高的中性肥料,喷施浓度一般以不超过0.1%较
为安全。过磷酸钙喷施浓度一般为l%~3%的溶液。硫酸亚铁,又名
黑矾,含铁、硫等微量元素,喷施浓度一般为0.2%~0.5%。
(3)喷施液肥应注意的问题
叶面施肥以早晨或傍晚为宜,因为晨夕叶面常有露水,溶液易被
吸收。

根外施肥有什么好处?


根外施肥,又叫叶面施肥,是将化学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释液喷洒在叶面,经叶子气孔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根外施肥主要优点是:用量少,肥效显著而又迅速,不会被土壤固定以及不受根系吸收功能的影响。其主要效果是:(1)菊花、紫罗兰等观花类花卉,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后,则叶色浓绿,花大色艳,提前开放。(2)唐菖蒲、百合等球根类花卉,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后,生长势头强,球根大而充实。(3)一串红、金鱼草等一二年生草花,喷施0.5%过磷酸钙和0.1%尿素溶液后,小苗叶色纯正,生长健壮;开花前再喷1次,则花艳而繁茂。(4)杜鹃、栀子等嫩枝扦插后,喷施0.5%过磷梭钙和0.1%尿素溶液,可促进根系的形成。(5)发生黄化病的花卉,喷施0.2%~0.5%硫酸亚铁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后,叶片即可逐渐由黄转绿,黄化现象会有显著好转。

根外施肥常用的化学肥料及其使用浓度:(1)尿素,为含氮量高的中性肥料,喷施浓度一般不超过0.1%较安全。(2)过磷酸钙,喷施一般为1%~3%的溶液。(3)硫酸亚铁,又名黑矾,含铁、硫等微量元素,喷施浓度一般为0.2%~0.5%。喷施液肥应以早晨或傍晚为宜。因为晨、夕叶面常有露水,溶液易被吸收。

如何给柑桔补根外肥?(精选养花技巧)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如何给柑桔补根外肥?(精选养花技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给柑桔补根外肥?

柑桔根外施肥料效果好,特别是在选择肥料上应以尿素为好,柑桔根外施肥吸收养分能力较强,能够全面吸收营养肥。

根外施肥是利用叶片的气孔和角质层直接渗入养分的一种追肥方法,具有见效快,吸收利用率高等优点。在花蕾期、开花期、幼果期,用溶于水的速效肥料,进行根外施肥,可提高座果率和利于果实膨大发育。

在给柑桔进行跟外施肥时还可以掺和着植物调节剂使用。

选择肥料品种氮肥以尿素为好,硫酸铵次之。磷肥最好用过磷酸钙。钾肥可选硫酸钾和硝酸钾。复合肥料以磷酸二氢钾较为理想。微量元素肥可选用稀土、硫酸铁、硫酸锌、硼砂和硼酸、硫酸亚铁等。

施用要适量柑桔树体的地上部分器官以幼嫩时吸收养分能力较强。所以,根外追肥应在枝梢生长季节和幼果期适时进行。据试验证明,柑桔树幼嫩叶片吸肥能力与根系的吸肥能力差不多,喷施10~15分钟后,叶片就可把肥分吸收。

混合要适当酸性的农药、化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与碱性的混合使用,混合后会发生中和的化学反应。化肥、农药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时,还应严格控制浓度,以免造成肥害和药害。

杨树追肥技术


杨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的特点,是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林树种,因此种植杨树效益明显,用途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杨树一般6~10年到达成熟,每年有2次生长高峰:春季营养生长期(5~6月)和夏季营养生长期(7~8月)。杨树喜肥水,在生长高峰及时合理追肥,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杨树生长。下面就杨树追肥技术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追肥时间 杨树栽植成活后,当年即可追肥,以5月上旬、7月下旬2次施入效果较好。造林当年可少施、晚施,幼林郁闭后可适当多施。

施肥种类及施肥量 追肥种类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每年每667平方米(1亩)可施尿素15千克,碳铵30千克,每次施入全年施肥量一半的肥料。春季追肥以碳铵、二元复合肥为主,此时地温低尿素肥效慢效果差。

追肥方法 可以穴施,也可开沟施。每株树按不同方向开4个穴,穴深0.2米,宽0.1米,长0.4米,尿素 100克/株或碳铵200克/株;第二次追肥,方向与第一次施肥方向错开。开沟施肥,沟深20~30厘米。注意要在树冠外缘开沟或挖穴,离树干不要太近,以免烧根。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以保证肥效能正常充分发挥。

杨树养分缺乏时的症状表现 ①缺氮。缺氮的植株生长受抑制最大,叶片最少,单片叶面积最小;叶淡绿至黄绿色;根暗褐色,细而长,但根量较缺钾、缺磷稍多。②缺钾。植株矮小:叶片较小,叶色初为暗绿色,叶面不平展并逐步从叶片基部出现深黑褐色坏死斑,渐分布于全叶;根量较少,根细长。③缺磷。植株较矮小;叶片较小,叶脉及叶缘微现紫红色,叶面密被长绒毛;根量较少。④缺镁。植株高度、叶面积及叶片数量接近正常植株;初期叶面褶皱、不平展,脉间偏黄绿色,后期靠近叶缘处出现失绿斑点,由黄色很快转变为黄绿色坏死斑,但上部幼叶较正常;量无明显减少,根系较长。⑤缺铁。高生长受抑制较少,从基部向上第3~4片叶开始出现失绿现象,叶脉周围的绿色不消失,越往上幼叶失绿越严重,其叶脉周围的绿色为变浅,但下部老叶始终不出现失绿现象。(山东省临清市林业局 杨乃丰 临清市农业局 张爱诚 邮编:232600 电话:0635-2415414)

月季花如何追肥


一、初次种植

若是初次种植的植株,苗大点应施加有机肥或者是松林泥炭等一些介质混合作肥料,也可用饼肥,骨粉等有机肥,施加时20公分的盆可放20到50克的肥料,注意用量不可太高。

二、一年或两年生

一年或两年生的植株在入冬之前要施加一次浓度大的饼肥,或者是持续有效的有机肥。例如腐熟后的饼肥就行,要翻土施加,让冬季也有足够的养分入冬,休眠时就不用在施加了。

三、地面栽种

若是地面栽种的植株,修剪后在根茎周围挖一个环形的沟,根据具体植株大小,每颗埋下200到300克的肥饼,还可施加500克左右的动物粪便,这样就能满足第二年所需的养分。

四、盆栽种植

盆栽种植的等修剪之后要脱盆处理,剪掉枯萎腐烂根,之后换上新的营养土,这时可下花盆中间偏下部埋50到100可的肥饼,就可满足第二年的生长需求。

给苗木追肥的四种方法


给苗木追肥的四种方法

一、看肥料种类

苗木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如草木灰、硫酸铵、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等,这些化肥必须完全粉碎,不宜成块施用。也可追施有机肥料,如人畜粪水、堆肥等,但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可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苗木吸收;钾肥移动性差,磷肥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密集处。

二、看天气施肥

根据天气状况决定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温度低,苗木吸收量少;温度高,根系生长旺盛,吸肥量多。最好选择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肥分也易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在天旱时最好采用湿施法,即把肥料对水成液肥,均匀施于苗圃地上;雨量适中可采用干施法,即把肥料沟施,沟施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

三、看地施肥

注意不同土质所含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在石灰性土壤或强酸性苗圃土壤上,易发生缺磷情况,要注意增施磷肥,特别是加大磷肥量。一般土壤以氮肥为主,如果氮素充分的土壤,就应加大使用磷钾肥的比例。

土壤质地不同,营养条件和保肥能力也有差别,因而施肥方法也不同。土壤保肥能力好,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一些;土壤保肥力差的沙壤苗圃,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

四、看苗施用

苗木生长一般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硬化期四个阶段。

出苗期苗木不能自行制造养分,其营养主要靠种子内贮存的养分;幼苗期是指幼苗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到幼苗生长量大幅上升为止,这时对氮和磷比较敏感;速生期是苗木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生长,对养料需求量大,应增加氮肥用量及次数,并按比例施用磷钾肥。在生长后期为促进苗木硬化,提高抗性,应适时停施氮肥,到了硬化期要防止徒长,停止施用肥料,以提高苗木抗性。一般一年生播种苗在生长初期需氮、磷肥较多,以促进幼根生长发育,在速生期需大量的氮磷钾及其他元素,在生长后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对已成苗的大规格苗木,根系强大、分布较远的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合欢、臭椿等;根系浅的施肥宜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根外追肥的效果和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的根外追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