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满山遍野的芳香,站直了身子,在风的吹动下,舞出美丽的英姿!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红棕象甲防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红棕象甲,又名锈色棕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

形态特征

成虫 体色红褐,体壁坚硬,体长30毫米至34毫米,头部延长成管状,咀嚼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卵长圆形,头端暗红色。

幼虫 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至60毫米,蛹为离蛹。雌虫每次产卵百粒。幼虫期为14天至28天,刚羽化成虫先在蛹内停留8天至14天后才会钻出取食,并繁殖下一代。每年4月至10月为虫害盛期,幼虫孵出后即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常在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

危害症状

受害株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萎,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植株受害,轻则树势衰弱;重则整株死亡。

防治难点

隐蔽性 红棕象甲大多从生长点侵入危害,蛀食,造成隧道,导致被害组织很快坏死腐烂。而不少棕榈科植物在叶片发黄前很难发现被危害,一旦发现心叶发黄枯死,生长点及附近的茎干已坏死腐烂,严重时已无法挽救。

难度大 有不少棕榈科植物长得比较高大,而危害部位多在生长点,喷药时操作难度大,灌药防治难度更大。

药物难渗透 红棕象甲在化蛹前结茧,茧很厚,加上其在蛀食棕榈科植物时排出树屑、虫粪等堵住洞口,灌药时药液很难渗透到虫茧并浸泡虫蛹,因而红棕象甲的蛹还能存活,下一代又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 在棕榈科植物调运前,仔细清查茎干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购入有虫植株。一旦发现有红棕象甲的种苗一律杜绝引进。

人工捕捉 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涂封孔穴 针对成虫喜欢在植株上的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可用沥青涂封或用泥浆涂抹,防止成虫产卵。

清除被害植株 发现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药物防治 先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乐果或氯氰菊酯500倍液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每7 天进行一次。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至8个用乐果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每15天重新浸泡后再放。也可在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点放置 15克呋喃丹小包,防止害虫从生长点入侵。

在4月至10月的虫害盛期,定期喷药,杀死虫卵。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用农药原液从虫孔注入,然后用泥密封。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呋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以达到预防作用。

XzH52.cOm精选阅读

如何防治柳蓝叶甲


柳蓝叶甲是当前危害柳树的重要害虫,也危害杨树,尤其是柳苗受害最重。近段时间牡丹区、定陶、东明等地发生较为严重,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广大育苗户应抓紧搞好该虫的防治。

识别特征 成虫体卵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卵椭圆形,橙黄色;幼虫体扁平,灰黄色,头部黑褐色;蛹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草丛、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上树取食活动,交配产卵,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背,剥食叶表皮呈网状。各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7-9月危害最重,10月中、下旬陆续下树,以成虫越冬。

防治方法 在幼虫、成虫的严重危害期,防治应采取以下方法: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40%氧乐果800倍液、30%龟甲蛾歼杀1000倍液或1.8%透皮杀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

白蜡梢距甲识别与防治


白蜡梢距甲(Tamnaspis nankinea Pic),又名白蜡梢叶甲、白蜡梢金花虫。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宁陵等县有发生。

寄主与危害 寄主白蜡。成虫、幼虫危害,但以成虫为害较重,主要危害白蜡树幼苗嫩梢,严重影响当年高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8mm,宽4mm,全体被棕黄色毛。头、胸、触角及足黑色(雄虫后腿节端部和胫节基部一般为棕黄色),鞘翅、后胸有前侧片及腹部全为棕黄色。头伸向前下方,有细而稀的刻点,额宽阔,额与淳基之间有1条明显的横沟,头顶中央有一深凹陷,复眼凹陷明显。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1/3,第1节粗,第2-4节较细,第5节后各节宽阔,目内端触角伸出呈锯齿状。前胸背板近乎方形,宽大于长,基部两侧具有一个小瘤状突起。小盾片倒梯形,后缘常微凹,表面有细而稀的刻点和毛。中胸发育期为1块椭圆形发育挫,位于小盾片前方,背面为前胸背板所覆盖,鞘翅宽于前胸背板,肩胛突出,两侧近平形,两翅在端部合成圆形。腹末外露。足发达,后腿节膨大,端部下缘具一对小齿,内外各一,雄虫腿节更为发达,下缘近中部还有一个较大的齿,后胫节向内弯曲,末端伸出,后胫节端部有2个距。胫节弯曲度更大,呈圆弧形,跗节有爪间实,雌雄除后足端距不同外,主要是雌虫腹末端内凹,而雄虫则不凹入。

卵 长形,中部稍弯曲,一端稍大,长2mm左右,淡黄至黄色。孵化前两端呈白色透明状。

幼虫 体长12-18mm,头向前下方伸出,前胸背板骨化较强。胸足退化。腹末端有一对角状突。体表面有瘤突。

蛹 白色,表面有稀疏的毛,每根毛着生在1个小突起或瘤突上。

生物学特性 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下12cm左右深的土室中过冬。来年春4月上旬,成虫大量出土并取食、交配,4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产卵于嫩梢内。幼虫孵化后蛀入梢内为害。6、7月间,幼虫老熟后向外咬孔钻出,坠入土中作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土室中过冬。成虫有群集性,每丛白蜡条上一般有成虫5-8头,最多达20头。成虫在晴朗白天气温较高及闷热时较活跃,大量交尾并作短距离飞行。遇阴雨、气温较低时,一般爬伏在植株下部,很少活动。遇大风雨时,则隐蔽在白蜡树下部的缝隙及枯叶、土缝中。夜间成虫栖息于白蜡树上。成虫危害,喜食幼苗嫩茎,很少食叶,致使叶枯萎。雌雄成虫交尾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小时以上,1对成虫1小时内可交尾3-4次,交尾后3-5天开始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雌虫产卵前,选择直径4-5mm的嫩梢,以前足抱握嫩梢咬一周,梢顶断落,然后咬一小孔,将卵产入,再将产卵处两侧的叶片自叶柄咬断,方始离去。每产一粒卵,咬断一株苗梢。上端伤口处干缩成一小喇叭口,这是识别产卵枝的重要标志。成虫寿命一般为10-15天。卵经10-15天孵化,幼虫即在嫩梢内向下蛀食,仅取食嫩梢内部一侧,其嚼啐物常塞满隧道。粪便一般自产卵孔及梢顶排出。幼虫共4龄,经过30-40天,老熟后咬破下端枝皮,直接坠入土中作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原处不动过冬。被害梢长3-4cm。

防治措施:

1 成虫发生期,发动群众早晚捕杀。

2 剪除产卵枝梢及幼虫危害梢。

3 幼虫老熟入土前,在林地放养鸡鸭喙食。

4 成虫发生时,喷洒90%敌百虫或80%乐果各1000倍液。

5 幼虫为害期,喷洒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喷25%蛾蚜净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苹果蓝跳甲怎样防治?

“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苹果蓝跳甲怎样防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苹果蓝跳甲怎样防治?

重点抓早春出蛰期群集阶段的防治,可选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等有机磷制剂和常用的菊酯类杀虫剂及复配剂。

防治方法重点抓早春出蛰期群集阶段的防治,可选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等有机磷制剂和常用的菊酯类杀虫剂及复配剂。

柳蓝叶甲的防治方法


柳蓝叶甲的防治方法--柳蓝叶甲是当前危害柳树的重要害虫,也危害杨树,尤其是柳苗受害最重。近段时间牡丹区、定陶、东明等地发生较为严重,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广大育苗户应抓紧搞好该虫的防治。
识别特征
成虫体卵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卵椭圆形,橙黄色;幼虫体扁平,灰黄色,头部黑褐色;蛹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草丛、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上树取食活动,交配产卵,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背,剥食叶表皮呈网状。各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7-9月危害最重,10月中、下旬陆续下树,以成虫越冬。
防治方法
在幼虫、成虫的严重危害期,防治应采取以下方法: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40%氧乐果800倍液、30%龟甲蛾歼杀1000倍液或1.8%透皮杀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

防治柳蓝叶甲的方法


柳蓝叶甲是当前危害柳树的重要害虫,也危害杨树,尤其是柳苗受害最重。近段时间牡丹区、定陶、东明等地发生较为严重,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广大育苗户应抓紧搞好该虫的防治。

识别特征

成虫体卵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卵椭圆形,橙黄色;幼虫体扁平,灰黄色,头部黑褐色;蛹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草丛、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上树取食活动,交配产卵,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背,剥食叶表皮呈网状。各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7-9月危害最重,10月中、下旬陆续下树,以成虫越冬。

防治方法

在幼虫、成虫的严重危害期,防治应采取以下方法: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40%氧乐果800倍液、30%龟甲蛾歼杀1000倍液或1.8%透皮杀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

求购棕包


张先生:你好,本人打算大量的进棕包,棕树上的棕包,不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不会坏,谢谢。

姓名:罗小友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 联系电话:13979733708 2008-12-19

专家解答
罗小友同志: 您好,所咨询的问题,请在本网供应信息栏目中查询相关信息,或在本网自主发布栏目中注册平台,然后发布您的求购信息。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杨梢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山东省阳谷县林业局 王延阁 孟丽 孟洪光

杨梢叶甲的成虫危害杨、柳、梨的叶、梢,危害特点是成虫咬断新梢或咬断叶柄,造成大量落叶,群众俗称“咬把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5毫米,体宽2.1-3毫米。体狭长,底黑或黑褐色,体背腹面全面密被黄色或黄褐色鳞片状毛,额唇基,上唇和足淡棕红或淡棕黄色。头宽、基部嵌于前胸内;复眼内缘稍凹切,唇基横宽与额愈合。触角丝状等于或稍超过体长之丰,第一节粗大,长椭圆形,第二节短于第三节,四节稍长于三节而短于其后各节。前胸背板矩形宽大于长,与翅鞘基部约等宽,前缘稍弧弯,鞘翅两侧平行,中足后足胫节端部外侧稍凹切,跗节1-3节宽,略呈三角形,爪纵裂。卵乳黄色,长椭圆形,顶端稍尖。幼虫老熟时乳黄色,体长6毫米左右,初卵乳白色,头黄褐色,有3对胸足,末端有一对突起,微向腹面弯曲。蛹近纺缍形,乳白色,行走时如蛴螬状。
生活习性:根据本人近几年调查观察及防治试验,该虫在我县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来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成虫多集中在林缘上的新梢上啃食近梢部的叶柄,将叶柄咬去三分之二,经过1-2天后剩余三分之一,相继脱落,新梢呈现光杆,叶片、叶柄落满林地。成虫也常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气温高时多集中在树冠或林丛内,傍晚交尾最盛,早上伏于叶背不大活动,震动树干则飞走或下落,但不到地面旋又飞去。卵产于土内,也有的产卵于土缝中。幼虫孵化后钻入土壤深处危害植物的幼根。
防治方法:1、对发生虫害地块可通过地表撒施毒土深翻杀灭越冬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2、防治成虫喷80%DDV1000倍液。
3、喷阿维.灭幼脲2000倍液。

王棕怎么养


一、养殖环境

1、土壤:王棕对土壤的适应能力极强,不过最好使用疏松、排水性好、含有腐殖质的土壤。

2、浇水:不用过多浇水,只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夏季每天浇水2次左右;春秋两季空气比较干燥,要适当给它喷水,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更有利于它生长;冬季温度较低要控制浇水量。若浇水量过大,就会造成它的下部分叶片腐烂,会让黑斑病不断蔓延,可能会造成死亡。

3、光照:可以适当接受光照,但不能被强烈的阳光直晒,若被暴晒后它的叶片会变暗淡,甚至出现焦叶,在夏季要采取遮荫措施,春冬两季可以适当的接受光照。

二、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最好在每年11月份采种,春夏两季是播种的最佳时期,采种之后用水洗干净,然后将它播种在沙床中。不要直接将它播种在圃地,要先播种在沙床内,等它发芽后再进项移栽。保证土壤微微湿润,给它22-28℃的生长环境,一般在播种后1-3个月左右就会发芽了。

薄翅萤叶甲的防治方法


薄翅萤叶甲的防治方法--薄翅萤叶甲分布与危害
薄翅萤叶甲Palllsiola absintnii Pallas。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山地荒漠草地,为害驴驴蒿、合头草、珍珠等,大发生年份虫口密度达75440头/平方 米。
薄翅萤叶甲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57.5毫米,宽34毫米,全身披黄褐色毛。头顶中央有1条纵沟,复眼小,触角念珠状,11节。足除胫节端部和跗节为黑色外均为黄色。黯翅基部外侧隆起,每翅具3条黑色纵脊。雄虫腹节末端中央凹陷。卵 长圆形,淡黄色,长1.8毫米,宽1.2毫米。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013毫米,胸足3对,无腹足,体黑色,背部具黑色的毛。蛹 黑褐色,长12毫米,前、中、后胸各有一撮灰白色长毛。头顶和胸部为黑褐色。腹部为黄褐色,各节密生绒毛。
薄翅萤叶甲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中旬为孵化盛期,初龄幼虫群聚在牧草茎基部,取食植物生长点、幼叶。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6月底至7月初,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蛹,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中旬交尾产卵,卵产于植物根基土表越冬。幼虫3龄,幼虫期50天左右,初孵幼虫淡黄色,24小时后变为灰褐色。第一次脱皮时幼虫倒挂于植株枝条上。幼虫喜光,活动性强,极耐饥,20天不供食仍能存活。老熟幼虫多在牧草根部疏松土层25厘米处做土室化蛹,蛹期28天。蛹昼夜羽化,成虫爬行快,偶飞翔,具趋光和假死性。成虫取食35天后即交尾,每次交尾1015分钟,交尾后的雌虫腹部明显膨大,产卵集中,呈块状聚产于牧草根部0.51厘米疏松土层中,每块含卵4055粒。
薄翅萤叶甲防治方法
可供选择的药剂有下列几种。
①2.5%敌百虫粉剂喷粉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②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③50%辛硫磷乳油10倍液,每公顷用3.7升药液,超低容量喷雾;
④2.5%澳氯菊酶乳泊,每公顷用量30毫升。

柽柳条叶甲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柽柳条叶甲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喀什、阿克、和田和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目前,已知寄主只有柽柳属植物。该虫以成虫和幼虫取食柽柳包茎叶和幼嫩枝梢,严重的叶片全部食光,犹如火烧一样,林木枯萎一片,严重影响柽柳生长发育和防风固沙作用。柽柳一年内若连续多次受害,就会造成96%以上枝条干劲枯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mm,宽2-3mm,黄色,背面有黑色斑纹,头部黄色,斑点浅而稀,头颈在一近卵圆形黑斑。眼黑色.触角黑色,11节,胸足3对,鞘翅两边较宽并有黑光斑纹。
卵:椭圆形,长0.9mm,宽0.8mm,初产时淡黄色,后为灰白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8.5-9.5mm,黄黑色,呈褐色斑纹及斑点。头近圆形,黑色或黑褐色,胸足3对各3节,腹足退化。
蛹:长3.9-4.7mm,宽2.5mm,乳黄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交尾产卵,卵期6-12天,5月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期8-26天,6月中旬至7月中旬入土化蛹,蛹期9-17天,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盛期,第二代卵产于6月上旬,下旬孵出幼虫,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幼虫为害和化蛹盛期,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虫陆续越冬。该虫由于受气候影响,生活史不整齐,成虫迁飞能力强,活动多在10-13时和19-21时,寿命平均18天,交尾持续时间20-60分钟,平均40分钟。产卵时间多在21-24,卵散产2-14粒,成堆产在嫩枝叶上,每雌产卵量11-49粒,平均30粒,卵期5-7天,成早对不同柽柳取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嗜食顺序为短穗柽柳,长穗柽柳,甘肃柽柳、异花柽柳,紫杆柽柳、密花柽柳、刚毛柽柳、多花柽柳、中国柽柳等。老熟幼虫在根茎部附近的混沙层中化蛹,结粉沙形成椭圆形薄茧.蛹期7-11天,平均9天。
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种苗检疫,发现卵及时剪除焚烧。
(2)柽柳条叶甲仅为害柽柳属植物,营造混交林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3)冬灌时结合清除落叶,破坏成虫越冬场所.夏灌利用洪淤覆盖化蛹场所,破坏成虫羽化场所。
(4)幼虫期喷洒20%阿维灭幼脲1500倍液或5%阿维除虫脲3000倍液。

相信《红棕象甲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办公室花卉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