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螟和竹卵圆蝽的防治”,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竹螟。又称竹包虫,幼虫吐丝缀叶,在内食叶,严重时造成当年新竹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灯光诱杀,一盏20瓦的黑光灯,一个晚上可诱杀成虫7000多头。二是用敌敌畏烟剂在成虫期进行熏杀。三是在产卵盛期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四是在3月底,4月上旬用动力喷粉机往林地喷洒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30-45公斤,或在幼虫发生期,用50%久效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在竹子基部注入,每株竹1-2毫升。

竹卵圆蝽:该虫为近年我国竹子上新发现的一种突发性害虫,蔓延快,危害重。1987年浙江受害面积达1.47X104hm2,毛竹枯死率高达70%以上,目前采用50%甲胺磷在竹杆上注射的方法进行防治,每竹1.5-2毫升药液,害虫死亡率达90%以上。还可用2.5%溴氰菊酯500倍液进行超低量喷雾。

Xzh52.COM延伸阅读

樟巢螟的防治


发病症状:香樟瘤丝螟,米虫大小,身体白色,头黑色,是香樟的主要害虫。瘤丝螟幼虫吐丝结巢,将数片叶片粘连,叶丝缀叶结巢,幼虫在巢内食害叶片与嫩梢,形成鸟窝状, 严重发生时可将樟叶吃光,仅残留枝埂。该虫一年二代,幼虫白天很少活动,傍晚开始外出取食。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2代危害期在9月上旬。药剂防治控制在大量结巢之前,以触杀药为主(如三矬啉),内吸药为辅(如吡虫啉、杀虫单等)的复合药剂效果较好。

防治方法:

1、近阶段主要做法:人工摘除虫苞,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决不能随地丢弃。

2、来年,视病虫发生情况,可采用化学防治。幼虫防治药物可选用:20%阿维灭幼脲2000~2500倍液、20%虫无赦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喷药要在傍晚进行,并尽量淋透虫巢。

3、施药适期:应抓住二叶虫苞盛期,一代在6月下旬(发生量大的地段7月上旬再喷药一次),二代在8月下旬9月初喷药。至9月下旬,漏治地段应及时采摘虫苞,并集中销毁。

荷花竹和观音竹的区别


一、科属不同

荷花竹跟观音竹不是一种植物,但是从外观上看比较的相似,它是百合科、龙血树属的一种植物,在生活中比较的常见,也能水养也能土养。

观音竹是属于棕榈科、棕竹属的植物,叫法比较的多,也被叫做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等。

二、株型不同

荷花竹的植株高度大约2米左右,是属于一种常绿的小乔木。它这种植株的高度略矮一些,但是整体比较的细长,在茎部直立的部分上具有多个分枝。

观音竹的高度相对较高,高度能达到3米左右,直径大约0.5-1厘米左右,将它们两个放在一起,通过高度的区别能轻松分辨出。

三、叶子不同

荷花竹的叶子比较的长,并且比较的宽,要比后者的叶子更大一些,长度大约13-23厘米左右,宽度大约为1.8-3.2厘米左右。

观音竹的叶子长度较小一些,长度大约3.5-6.5厘米左右,宽度大约为0.4-0.7厘米左右,并且叶子的背面有密集的黄棕色刺毛。

松果梢斑螟的防治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mendacella Staudinger)又名油松球果螟、果梢斑螟、松球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东北、华北、西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和台湾等地有发生,主要为害油松、黑松、赤松、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云杉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种子产量。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球果及嫩梢。嫩梢受害后弯曲、枯萎、倒伏、披头散发;主梢受害,可造成秃顶,丛生呈扫帚状;球果受害可导致畸形或干缩,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成虫 长10-13mm,翅展26mm左右,体灰色或灰白色;前翅赤褐色,近翅基有1条灰色短横线,内、外横线灰色,波状,中室端部有1不明显的新月形小白斑;后翅灰褐色。 卵 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赤褐色。 幼虫 末龄体长15-22mm,体漆黑色,具明亮光泽,头、前胸背板及臀板黄褐色。 蛹 长13-16mm,赤褐色,尾端有6服状臀刺,中间4根较长。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受害球果内或当年生嫩梢内拉网越冬。来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继续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转移食害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危害。被害球果的基部有大而圆的蛀孔,并常附有以丝粘连松脂的覆盖物,球果内虫道呈S形。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 成虫多在白天羽化、以8-12时最多,静止约3天后飞翔、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交配后第4天单产卵于嫩梢叶鞘的基部、针叶凹面、球果鳞片、树皮或皮缝里,每雌产卵22-201粒、平均61粒,雌蛾寿命4-14天、雄蛾3-12天。卵多散产于球果基部或旧蛀孔附近。 7月上旬卵孵化。初孵幼虫蛀入球果或当年生嫩梢,但取食甚微,于11月上旬开始越冬。天敌主要有松毛虫赤眼蜂、姬蜂,及多种茧蜂、小蜂、寄蝇等。
防治方法 (1)加强林区管理。 加强幼林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为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2)根据成虫趋光性,甚至黑光灯以及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可于越冬幼虫转移到雄花序时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发财竹和富贵竹一样吗,发财竹和富贵竹的图片


一、是否一样

发财竹和富贵竹这两种植株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花友会从名字的相似,而认为它们两个是一样的。

1、竹节区别:富贵竹底部的竹节会有一定的距离,并且距离也是比较大的。而发财竹则是相反的,它的竹节之间距离会更小一些。

2、叶片区别:富贵竹顶部会有一些生长比较大的叶片,而发财竹的叶片会更多一些,而且会比较短。

3、植株区别:它们的外观看起来区别也很大,富贵竹的茎会比较细;而发财竹则更粗一些,通常每根的粗度能达到富贵竹的2倍。

二、注意事项

这两种植物并不属于同一种,所以在养护的时候要注意,应先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习性,再进行合理的养护。如果错认为它们是一种植物,就会对植株的生长有影响。

富贵竹

发财竹

发财竹

发财竹

莲花竹和富贵竹区别


二者区别

外貌特征

富贵竹是一种属于小乔木的观赏植物,通常能够长到2米的高度,而且枝干看起来比较细长,它的分枝也比较多,主干长的比较粗壮且比较直,显得十分好看。叶片如同竹子的叶片一般,一般会呈相对生长的情况,叶片比较尖细而且颜色比较浓绿,叶子的长度一般能达到20多公分,叶柄较短一般为10公分。富贵竹能够开花和结果,颜色为紫色和黑色。

莲花竹的叶片颜色相较于富贵竹显得较浅,它的茎像竹子一样圆,叶子如莲花一般。莲花竹能够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生命力比较顽强,只要适当的浇水就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生长习性

富贵竹更适合温暖的生长环境,温度达到20度左右的时候能够正常生长,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温度过低容易导致根部不能良好的吸收水分,造成叶片发黄或者长斑,所以要保证正常的光照和温度。

莲花竹适合生长的温度在26到29度左右之间,到了冬季,夜晚最低气温要在10度以上才可以。莲花竹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将其放到散射阳光的地方生长即可,保持土壤的透气和排水性,就能够更好更快的生长。

观音竹和富贵竹的区别


一、高度区别

观音竹的植株高度偏高一些,成年的植株能长到4-7米左右,要比后者高很多,如果是自然状态下,都是成年植株的话,通过肉眼比较就能轻松分辨出来,不过现在家中养护的植株,都注意时常修剪,所以植株的高度一般都能控制住,不会达到这个高度。

富贵竹的株型比较的矮小,一般的成年植株能达到2米左右,要是注意好养护的话,能长到3米左右。

二、茎部区别

观音竹的茎部比较的粗,相对要比后者的粗一些,中间上分布的茎节间隔比较的短,上面分布生长的枝芽相对较多。

富贵竹的茎部相对细长一些,茎节中间隔的距离要大一些,并且茎节这部分,很少会出现侧枝。

三、叶子区别

观音竹的叶子相对肥大一些,长度相对较短,长度大约20厘米左右,并且叶柄部分也较短,叶子跟叶子的距离要小一些。

富贵竹的叶子偏向细长,叶子的长度大约13-23厘米左右,叶柄部分较长。

龙竹和富贵竹区别(图)


今天在花卉市场看到一种比较粗的富贵竹看到商品名写的是龙竹,没想到很多花友都在找龙竹和富贵竹的区别,所以编辑就多方面了解了它俩的区别,下面总结一下。

首先龙竹和富贵竹养护方式是一样的,不管是水培,还是土栽以及平时的养护两者都没有区别,可相同对待。但是两者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来说说龙竹,我们买到手的龙竹一般是一根茎头部被砍头,然后发出几个芽,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龙竹的茎秆比较粗,而且节点比较短也比较密集。

再来看看富贵竹,富贵竹则不一样,富贵竹我们买到手的一般是单独一支,没有砍头,杆子也比龙竹细,茎的节点也比较长基本5厘米一个节点。

下面来说说他们的关系,龙竹我没有查到什么学术上的资料,几乎没有资料可查,但是和它相近的则是观音竹,所以编辑猜测,龙竹其实就是观音竹,只不过商家为了创新,让观音竹长高,然后将杆子上的叶子剥掉,砍头让其从新发芽,这样就形成了龙竹。对于商家来说,改变植物形态来达到创新并不稀奇,更何况龙竹是属于切花类的。

至于富贵竹则比较普通了,但是根据富贵竹转化的植物则有几种,比如,有一种全部用富贵竹拼起来一盘的,有商家叫转运竹的,其实本质就是富贵竹,不过商家重新造型了而已。

黄杨绢野螟防治


黄杨绢野螟,鳞翅目螟蛾科,是大叶黄杨、瓜子黄杨等绿篱植物上的食叶害虫之一。它主要为害绿篱植物的顶梢及叶片,造成枝叶光秃,大大降低绿化及观赏价值。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为害有逐年加重之势。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毫米至19毫米,翅展33毫米至45毫米;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褐色。

2.卵:椭圆形,长0.8毫米至1.2毫米,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42毫米至60毫米,头宽3.7毫米至4.5毫米;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两块;背线绿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4.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毫米至26毫米,宽6毫米至8毫米;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毫米至27毫米。

发生规律

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为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粒至13粒,每只雌成虫产卵123粒至2 19粒。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蔽阴处,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叶肉。2至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在内部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虫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4龄后转移为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

防治措施

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2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1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减轻当年发生虫害。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还可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

5.保护利用天敌: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白僵菌以及寄生蝇等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信《竹螟和竹卵圆蝽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大全转运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