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观赏植物上经常发生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aporarioum (Westwood)为害,近年来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北京地区粉虱群数量出现了明显变化,烟粉虱Bemisia tabace(Gennadius)已经在我国北方有过几次大发生,严重危害温室、大棚蔬菜及露地植物。在观赏植物上也造成较大危害。危害严重时,出现成团成团的烟粉虱成虫乱飞乱撞现象。


一、烟粉虱寄主及为害特点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泛,寄主植物据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初步调查有24科74种,在观赏植物上共有17科27种,以一品红、菩提树受害较重,在一品红植株上;烟粉虱若虫,数达17头/平方厘米,在菩提树叶片上,达8头/平方厘米,值得注意的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烟粉虱的寄主。

烟粉虱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呈出黑色,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花木观赏效果。国外研究还表明,烟粉虱能传播WFT联体病毒,并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流行于加勒比海及中美洲等的一些国家。

烟粉虱在危害寄主植物时,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如危害一品红,导致植株茎部发白,叶片黄化脱落,危害甘蓝、花椰菜、导致叶片萎缩、黄化、枯萎;番茄被害,表现果实不均匀成熟,西葫芦被害表现为银叶等等。


二、姻粉虱识别特征

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三龄脱皮后形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蛹壳: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至0.91毫米,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在露地及温室如何正确识别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二者虫体微小,光靠肉眼观察,有一定难度。应借助显微立体解剖镜,进行镜下观察,其区别要点:

1. 成虫:

(1)烟粉虱体长较温室白粉虱小,前者体长0.85至0.91毫米,后者体长0.99至1.06毫米;

(2)烟粉虱前翅脉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温室白粉虱前翅脉有分叉,左右翅合拢较平坦。

2.蛹壳:

(1)烟粉虱蛹淡绿色或黄色,蛹壳边缘扁薄,无用缘蜡丝;温室白粉虱蛹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蛹壳边缘厚,周缘排列分布均匀、有光泽的细小蜡丝;

(2)烟粉虱蛹背蜡丝有无常随寄主而异,而温室白粉虱大多蛹背具直立蜡丝。

3.盛发期:烟粉虱发生盛期约在8至9月,9月底开始陆续迁入温室为害;温室白粉虱盛发期较早,为7至8月份。


三、烟粉虱生活史

烟粉虱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3龄,通常将第3龄若虫脱皮后形成的蛹,称伪蛹或拟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至1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18至30天,成虫在适合的寄主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


四、烟粉虱防治

对烟粉虱治理应实施以园艺管理、生物防治为主的可持续控制策略。

园艺栽培管理是治本的方法,操作过程可视为系列工程。植物材料的挑选,修剪,清除带虫枝叶,介质土及操作工具消毒,水源的清洁,花木摆放密度及品种搭配,环境及地面清理等等,每一环节都紧密相关。通过精心管理可减轻烟粉虱发生及危害。

同时从可持续控制措施出发,生物防治是大力提倡的防治手段。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恩蚜Encarsia spp.和浆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p.等45种寄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花蝽等62种捕食性天敌;有拟青霉、轮枝菌、卒壳孢菌等7种虫生真菌。在荷兰和英国释放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并配合使用脱皮抑制剂朴虱灵,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危害达2个多月。荷兰已开发出一种拟表霉商品制剂Biocon,能成功地防治蔬菜上(黄瓜、甜瓜等)烟粉虱,剂量为每公顷2x1013至4x1013,施药第26天后虫口累积减少率为90%左右。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类等防治烟粉虱,在国内已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对烟粉虱低龄若虫,使用阿维菌素类杀虫剂、1.8%、爱福丁2000至3000倍液和40%绿莱宝1000倍,处理第7天防效为85%至95%,植物源杀虫剂6%绿浪(烟百素)1000倍液,防效为80%左右,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25%扑虱灵1000至1500倍液,防效为80%左右,上述药剂建议为首选种类。另外在虫口密度高时,使用化学合成神经毒剂,2.5%天王星1000至1500倍,5%锐劲特1500倍,除防治若虫外,可兼杀成虫。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使用80%DDVP乳油熏蒸,也有一定效果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为避免烟粉虱产生抗性,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药剂。

总之,对烟粉虱的防治,尽量采用园艺管理及生物防治方法,而化学防治方法可作为应急措施。

XzH52.cOm精选阅读

梨木虱的防治


梨木虱是全国性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成虫在叶片和新梢上为害,刺吸树叶,因此应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越冬期清扫果园,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刮除翘裂树皮,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出蛰期梨木虱在3月初(气温0℃以上)开始活动,此时虫体较虚弱。重点防治1-2次,可有效杀灭越冬成虫。常用药剂为28%硫氰乳油2000倍液或25%扑虱录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加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
若虫发生期一般在梨谢花2/3时喷药,能有效地控制若虫危害。选用药剂有28%硫氰乳油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20%灭扫利3000倍液、28%梨星或20%梨虱净l000-1500倍液,轮换使用效果好。
卵孵化盛期约5月下中旬,此时是喷药的关键时期,这一次防治条件得好,可基本控制全年的梨木虱发生,减少危害。
中国种植技术网编辑

白粉虱的生物防治


白粉虱危害多种观赏植物以及蔬菜,束刺吸式害虫。对植物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是温室白粉虱。

生物防治的关键在于了解害虫、寄主虫以及捕食者的生命周期。白粉虱的雌虫交配后,可在植物叶片背面产下200-400个卵。它们的生命周期很短,只有3周到4周,在温室传播特别迅速,其成长的所有时期均在植株上完成。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从而导致叶片表面产生黄色斑点,使叶片脱落、扭曲或者生长受阻。同时,他们吸食的汁液大于本身所能消化的量,就会分泌大量的蜜露,这些蜜露覆盖在植物上会滋生黑色的 霉污病菌。黑色的霉污病会阻碍光合作用,进而抑制植物生长,常常导致叶片脱落。

一种小型的寄生蜂——丽芽小蜂作为控制温室白粉虱的天敌昆虫,已被成功的应用了至少50年。丽芽小蜂通过两条途径杀灭白粉虱。首先是雌虫排卵到白粉虱若虫体内,孵化的若虫以白粉虱若虫为食并最终杀死白粉虱;成蜂还可刺吸白粉虱若虫的体液,导致白粉虱死亡。

丽芽小蜂的雌蜂一生可排卵400个,其幼虫孵化后,首先吸食白粉虱身上无关紧要的组织,因而在白粉虱死亡前,丽芽小蜂一般能长到足够的大小。

被寄生后,白粉虱的蛹和若虫变成黑色。成年丽芽小蜂从这些黑色的蛹中飞出,寻找其他的白粉虱蛹或若虫以吸食和排卵。

在温室中,一旦发现白粉虱最好马上使用丽芽小蜂。可寻找植物叶背面白粉虱的蛹及成虫以确定白粉虱的存在。也可使用黄粘板,粘捕白粉虱,借此判断试问中的虫口密度。发现白粉虱后把蜂卡放在正在发育的白粉虱若虫附近就可以了。

要注意丽芽小蜂与杀虫剂不能同时使用。丽芽小蜂对温室残留的杀虫剂特别敏感。

利用丽芽小蜂控制温室白粉虱的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把它当作害虫综合防治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生物和传统防治为基础,有规律的控制,而不要依赖于杀虫剂。

温室花卉白粉虱


近些年来,大棚和温室花卉发展迅速,但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危害有加重趋势,它寄主范围广,冬春密闭的温室环境下,常会严重发生。幼虫群栖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成虫和幼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植株枯死。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淡黄色至白色,体长1至1.4毫米,表面被有蜡质覆盖物,翅白色。幼虫椭圆形,扁平,淡黄色或淡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卵椭圆形,长0.2至0.25毫米,有长柄,初产时黄色,后变黑。
生活习性
全年可繁殖10多代,在保护地内越冬。成虫不善飞翔,但遇惊扰即迅速起飞,对黄色有强烈趋性。雌虫有性繁殖时,均产生雌虫,单雌生殖时下代均为雄虫。成虫喜欢危害植株上部嫩叶,成群吸取汁液,产卵。成虫括动的最适温度为25℃至30℃。
防治方法
一是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可在棚室内当白粉虱发生量在0.5至1头/株时,可在其内释放草蛉等天敌,被草蛉寄生的白粉虱蛹变成黑色,收集起来,均匀撒在植株行间。也可在8至10天后草蛉羽化后,有意识地在温室中释放,共放3次,控制棚室内白粉虱的效果较好。
二是物理防治。1.在棚室的通风口上用尼龙纱密封,以防止白粉虱的飞入。温室或大棚在定植花卉前,必须将全部枯枝,落叶清除干净,将其深埋或烧毁。2.黄粉板诱杀。利用白粉虱有趋黄色的习性,可用废旧硬纸板或塑料板,剪成1米×0.2米长条,用油漆涂成黄色,外面再涂上一层10号机油与少量黄油调匀的粘油,放在与花卉高度一致的行间,每亩放30至40块。当白粉虱粘满黄板时,及时重新涂上粘油,10天换1次,可使虫口数量降低60%至70%。
三是化学药剂防治。1.敌敌畏熏蒸。棚室在花卉定植前于晴天中午喷75%乐果800倍液,杀卵和若虫,再用80%敌敌畏乳油150克,兑水14公斤,锯末40公斤拌匀撒于地面,高温闷棚10天左右,杀死棚内各虫态的白粉虱。2.施用扑虱灵。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对白粉虱有特效,能杀灭卵、若虫、成虫,尤其在烟剂熏杀之后3至4天内,跟上喷洒扑虱灵,防治效果非常理想。3.施用烟雾剂。将22%灭蚜灵烟雾剂点燃熏蒸,防效较好,7天熏一次,以杀灭刚孵化出来的白粉虱幼虫。

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


1、发生规律:黑刺粉虱1年发生4代,以2-3龄若虫越冬。该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出现且开始产卵,各代1-2龄若虫盛发期在5-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有世代重叠现象。在同一果园中以成虫迁飞传播,远距离主要是由风传播。 2、生活习性:黑刺粉虱喜阴蔽环境,常在树冠内或中下部的叶背密集成弧圈产卵,初孵若虫常在卵壳附近爬行约10分钟后固定并取食,各代若虫孵化后分别群集在春、夏、秋梢嫩叶背面吸食营养液,受害叶形成淡黄色斑点。其排泄物常诱发柑橘煤烟病,使植株枝叶发黑,光合作用力差,树势趋弱,枝叶抽发少而短,逐年减产。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减少危害;二是科学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性能,破坏黑刺粉虱活动繁衍场所;三是冬季清园时剪除虫害枝和阴蔽衰弱枝,清理园内枯枝落叶,统一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保护利用天敌:推广果园生草栽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创造有利于红点唇瓢虫、草蛉等天敌养殖、生息、迁移活动的场所,培植利用天敌消灭黑刺粉虱。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以抓住冬季清园时喷铲除剂和在1-2龄若虫期喷药为好。 ①冬季清园。剪除虫枝、枯枝、阴蔽枝,在改善树体通风透光的前提下,于12月中旬至元月中旬对粉虱发生严重的果园喷1次20倍松碱合剂和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液,清除越冬虫,减少来年发生基数。 ②防治好成虫、低龄若虫。在成虫迁飞时及各代1-2龄若虫盛发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500倍加300倍机油乳剂液,或扑虱灵1500倍加300倍机油乳剂液,或800倍敌百虫或敌敌畏等。喷药时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提高药效和防止抗药性。

青桐木虱的防治方法


青桐木虱又名梧桐木虱,同翅目木虱科,只危害青桐。被木虱危害的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有的会出现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脆弱、易被风刮折的现象。青桐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冠形优美,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常被作为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染、传播极快,会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影响观赏效果。青桐木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顽固害虫。目前正处于青桐木虱危害前期,希望有关单位和广大林农做好预防和除治工作。
青桐木虱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枝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容易受害,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絮状飘落,人不小心碰到会有黏糊糊的感觉,还有一股臭味,且很难清洗。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毫米至5毫米,翅展12毫米至13毫米,体黄绿色,头端部下陷明显,复眼半球形突出,单眼3个呈倒品字形排列。触角黄色10节,最后两节黑色,末端有两根鬃毛。前胸背板呈弓形,前、后缘黑褐色。中胸背板有两条纵褐线,前盾板具带状沟,盾板上具6条纵纹。足淡黄色,爪黑色,后足基节上有一对锥形突起。翅透明,翅脉浅褐色。腹部背板浅黄色,各节前端有褐色横带。雄成虫体长4毫米至4.5毫米,腹部背板可见7节,腹板可见6节。雌虫腹部、腹部背板各比雄虫多一节。
卵 长卵圆形,一端稍尖,长0.7毫米,初产时浅黄色或黄褐色,近孵时为红黄色,并可见红色眼点。
若虫 共五龄,第1龄至2龄若虫身体扁平,略呈长方形,黄色或绿色,末龄若虫身体近圆筒形,茶黄色常带绿色,腹部有发达的蜡腺,故身体上覆盖有白色的絮状物。触角10节,翅芽发达,可见脉纹,在翅芽之间有一对黑色斑点。
 发生规律
该虫在北方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危害,若虫期30多天。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能产卵。第一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左右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发育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若虫发生期可采用高压喷雾喷洒清水,冲下白色絮状物和虫体,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结合冬剪,除去多余侧枝、病虫枝。
 化学防治
第一代若虫约在4月底5月初出现,比较整齐一致,利于集中消灭,是一年中药剂防治的关键期。喷洒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吡虫啉溶液,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施,效果很好。或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啶虫脒具有触杀、胃毒和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效,对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广、持效期长达20天左右,对天敌杀伤力小,对环境相容性好等。还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至25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倍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效果较好。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衡水市园林管理局)

苗木木虱的防治方法


苗木若栽培管理不善,容易遭受木虱为害。木虱又名盐花枯蝇,主要危害青桐、梨树、樟树、合欢等多种园林树木,是苗木新梢期的重要吸汁害虫,如果防治不及时,会使苗木叶片卷曲,不能正常伸展,造成严重损失。现将木虱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形态特征:

成虫 体形小,自头顶至翅端长2.4毫米;全体青灰色,其上有微小灰褐色刻点,头顶突出如剪刀状,头部有三个黄褐色大点,品字形排列;翅半透明,杂有灰黑色不规则斑点;腹部棕褐色,足灰黄色;卵近梨形,暗黄色,顶端尖削,底有短柄插入植物组织内,使卵不易脱落;

若虫 初孵化时体长只有0.35毫米,长圆形,暗黄色,复眼红色,足及触角黑色,各腹侧缘有片状腊质分泌物;老龄若虫体长1.6毫米,体扁薄,形似质甲,土黄色,腹侧有尖刺并分泌腊丝,翅半透明,黄色或带淡绿色。

生活习性 木虱一年可发生数代,各代重迭发生,成虫若虫均聚集柑桔嫩芽上,吸食汁液,被害芽生长受阻,叶多卷曲不能正常发育。成虫取食时头部下俯,腹部翘起成45°角,若虫取食后,其排泄物附在腹末,成一长条,卵产于嫩叶或嫩茎上,聚集不定。雌虫能产卵800粒,在夏季,卵期为4~6天,若虫有5龄,各龄期多为3~4天,自卵至成虫需时15~17天,成虫寿命达一个月。严重为害时间多在春季至夏初,秋梢嫩芽期间也受害。

防治方法 发现木虱为害时,选喷下列药剂:合成洗衣粉400~500倍液;松脂合剂15~20倍液;25%中科美铃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1000~1500倍液。以上药剂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梧桐木虱的防治方法


梧桐木虱的防治方法|梧桐树的资料--梧桐树是我国北方优良的行道树,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树干光滑,枝叶繁茂,叶大优美,遮阴效果好。但是梧桐木虱危害较大,大大影响了其观赏效果,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对梧桐木虱发生及为害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并进行了有效防治,积累了以下经验。
危害特点及症状 梧桐木虱又称青桐木虱、梧桐裂头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以若虫、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受害最大,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形态特征 成虫黄色或绿色,体色变化较大,绿色中胸背板大部为黄色,胸背有黄色纵条,体长4毫米至5毫米,翅展约13毫米,复眼深赤褐色,触角丝状,黄色,最后两节黑丝。卵略呈纺锤形,一端稍尖,长约0.7毫米,初产时黄白色或黄褐色,孵化前变为淡红褐色。末龄若虫体略呈圆筒形,被较厚的白色蜡质物,全体灰白而微带绿色,体长3.4至4.9毫米。
生物学特性 该虫成虫、若虫均有群集性,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集于嫩梢或枝叶上,而以嫩梢和叶背上为主。若虫期虫体都群居于蜡质絮状物中,该虫行动迅速,无跳跃能力。成虫羽化后总是爬行,很少飞翔,如受侵扰,则以跳跃助飞翔。卵散产,每只雌虫可产卵50粒左右,卵期10至12天。成虫寿命约42天。在河南郑州地区,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期30余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孵化为第二代若虫,8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主要产于主枝下面近主干处,侧枝下面或表面粗糙处过冬。
防治方法
一、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
二、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至50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效果较好。
三、在若虫初龄期或大发生期先用稀释100倍的生态箭杀菌消毒,再用稀释1500倍的绿丹二号喷施,或者直接用树体杀虫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效果十分有效
四、结合冬剪,除去多余侧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胶0.5斤,食盐2至3斤,配成白涂剂,涂抹树干,消灭过冬卵。
五、注意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作者单位系郑州神力润升化工有限公司)

花木的三大害虫


花木的三大害虫|如何防治花木的三大害虫---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是危害花木最普通的几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危害花木的种类很多,不论是木本花卉如米兰、茉莉、月季、含笑、梅花,还是草本花卉如菊花、天竺葵、蒲包花等,都无一幸免。 蚜虫防治方法 蚜虫又名粘虫,其防治方法有:(1)用鲜尖辣椒或干红辣椒50克,加水30至50克,煮半小时左右,用其滤液喷洒受害植株,有特效。(2)用洗衣粉3至4克,加水100克,搅拌成溶液后,连续喷2至3次,防治效果达100%。(3)用风油精加水600至800倍溶液,用喷雾器对害虫喷洒,使虫体沾上药水,杀灭蚜虫及介壳虫等害虫的效果都在95%以上,而对植株不会产生药害。(4)将洗衣粉尿素、水按1∶4∶100的比例,搅拌成混合液后,用以喷洒植株,可收到灭虫、施肥一举两得之效。 红蜘蛛防治方法 红蜘蛛又叫短须螨,是专门危害花卉叶片和花朵的害虫,盆景中的野榆、雀梅、五针松等也易遭受红蜘蛛的危害。防治方法有:(1)用柑橘皮加水10倍左右浸泡一昼夜,过滤之后用以喷洒植株,可防治红蜘蛛、蚜虫,如用以浇花,可防治土内的线虫。(2)洗衣粉15克,20%烧碱15毫升,水7.5公斤,三者混匀后喷雾,一两天后检查,红蜘蛛的成螨、若螨死亡率为94%至98%。(3)取50克草木灰加水2500克充分搅拌,浸泡两昼夜过滤,再加3克洗衣粉调匀后喷洒,每日1次,连续3天,隔一周再喷洒3天,可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放入土中可防治蛆虫。(4)用点燃的蚊香一盘,置于病株盆中,再用塑料袋连盆扎紧,经过一小时左右的烟熏后,不论成虫或卵均可杀死,这是既节省又见效快的好方法。 介壳虫防治方法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会见效。防治方法:(1)用白酒对水,比例为1∶2,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月中旬浇一次,此后每隔半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次见效。(2)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地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返绿光亮。(3)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枝,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幼虫,也能彻底地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再有介壳虫危害。

温室常见害虫的防治


温室里常见的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根蛆、跳虫等。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

蚜虫 体黄绿色,长圆形,有三对足,体型很小。多集中在心叶里、叶片背面或幼嫩的茎上为害。可喷洒50%乐果或灭蚜灵1000-1500倍液防治。

红蜘蛛 体红色,近圆形,有四对足,善爬行,比蚜虫还小些。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有褪绿色的斑点,严重时变黄、枯萎。防治时可喷洒氧化乐果或乐果1000倍液。白粉虱 大小和蚜虫相似,但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蜡质层,复眼是红色。成虫有一对翅膀。性活跃,受惊善飞翔。白粉虱不但为害叶片、果实,排泄物还能污染叶面和果实表面,引起霉菌繁殖,对品质影响很大。防治时可喷洒5000倍溴氰菊酯。

根蛆 是蝇类的幼虫,体乳白色头部尖,尾部较粗,呈圆筒形。体表光滑、无足。根蛆主要为害韭菜、大葱的根部。韭菜受害后,根部腐烂,地上部叶片枯萎、死亡。防治时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1000倍液马拉硫磷灌根。

跳虫 体很小,黑褐色,腹部末端有个弹器,性极活泼,善跳。在温室里主要为害黄瓜的幼苗叶片,黄瓜幼苗叶片受害后,出现淡黄的斑点,严重时出现小孔洞。可用1000倍敌敌畏喷洒地表面或植株下部的叶片进行防治。


山楂害虫的防治方法


山楂为落叶小乔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有独特气味。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山楂叶螨人工防治:刮除山楂树枝干上的老粗皮。在刮过树皮的枝干上绑上草束,以诱集将要越冬的成螨,再在冬季取下草束烧掉,可消灭成螨。药物防治:在越冬成螨出蛰前及幼螨孵化期,用5%的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的螨克锡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对其喷雾。 山楂木蠹蛾人工防治:秋季将藏在树皮内的幼虫刮去,以减少越冬幼虫。锯除或剪除被害的死树、死枝,并运到果园外集中烧毁。药物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对其喷雾。 山楂粉蝶人工防治:在山楂树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结合冬春剪除摘除树上的叶囊,集中消灭越冬幼虫。药物防治:在越冬幼虫出蛰期及卵孵化期喷药,用10%的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的杀螟松乳油1000~1200倍液对山楂树喷雾。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温室白粉虱俗称小蛾子,是保护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的重要害虫。这类害虫繁殖速度快,群集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发生煤污病。温室大棚内一年可发生10余代,成虫有趋嫩性。根据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快、传播途径多、抗药性强、世代重叠等特点,在防治上应着重抓好冬、春季防治。

做好检疫 必须严格检查,避免调入种子带有虫、卵。

园艺防治 清除温室周围杂草,彻底处理残枝落叶,以消灭或减轻虫源;提倡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蔬菜。

培育无虫苗 把育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并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避免混栽 温室、大棚附近不要栽植黄瓜、番茄、菜豆等白粉虱喜食的蔬菜。而要种植一些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或十字花科蔬菜等,以减少外来虫源侵入温室、大棚的机会;更不要将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于一室,以免为白粉虱创造良好和生活环境而加重危害。

黄板诱杀 先制成大小为1*0.2米的黄板,上面涂上10号机油,挂于有粉虱的棚内、地头或作物行间;黄板上诱满白粉虱后,用刷子将其刷掉,重新涂油,再行诱杀。

熏烟防治 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4号,每亩400克熏烟。

喷药防治初发期可用25%扑虱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杀灭菌醋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劝夫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

怎样防治土壤里的害虫?

土壤里的害虫又称地下害虫,种类很多,其中对花卉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这几种地下害虫除蝼蛄以幼虫和成虫同时危害外,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

土壤里害虫的特点是长期潜伏在土中,食性很杂,危害时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北京地区主要在4--5月间活动猖獗。

防治土中害虫应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苗畦要适当深耕细作,消除杂草,以利花卉生长发育,增强抗虫害能力;另一方面适当深耕,使土中害虫的生活条件恶化,从而抑制害虫的发育和繁殖。

施用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不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饼肥或粪肥,能透使多种害虫发生。

用农药敌百虫粉剂处理土壤。用一份敌百虫粉与细土五十份拌匀,直接撒布苗畦,然后翻入土中或开条沟撒入;也可以将敌百虫粉与肥料混合,作基肥或追肥施入土中,对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清晨在断苗的周围或见残留的被害茎叶的洞口,将土扒开,可找到黑褐色肉虫,即为地老虎幼虫。还可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于黄昏敲震花卉枝条捕杀。

盆类花卉可在培养土中掺敌百虫粉剂防治土中害虫,宜有使用前一周均匀掺入。平时盆土中发现蛴螬、蚯蚓等害虫,也可用敌百虫稀薄溶液点浇除治。

《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害虫白虱”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