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不管是有无生活情趣,花都在那里,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你正在学习养花知识和技巧吗?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棉盲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在我国棉区为害棉花的盲蝽有5种: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

其中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均有分布,且具一定数量,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省份;而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辽宁。


为害症状

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表现不同,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幼叶被害则形成破叶疯;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中型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不久即脱落;幼铃被害伤口呈水渍状斑点,重则僵化脱落;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生活习性

棉盲蝽由南向北发生代数逐渐减少,因种类和地区的差异,每年可发生3~7代。在大部分地区,棉盲蝽以卵在苜蓿、苕子、蒿类的茎组织内越冬,少数地区则以成虫在杂草间、胡萝卜、蚕豆、树木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藜科杂草等下越冬。春季棉盲蝽主要集中在越冬寄主和早春作物上为害,棉花幼苗期转移到棉苗上为害,为害盛期在棉花现蕾到开花盛期。成虫在棉花上的产卵部位一般为棉花叶柄、嫩组织,甚至嫩茎秆上。

棉盲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几种盲蝽中以绿盲蝽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广。几中盲蝽的越冬卵一般要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上时才大量孵化。一般6~8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为害;棉花生长茂盛,蕾花较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棉盲蝽的发生与棉田周围环境有直接关系,一般靠近冬寄主和早春繁殖寄主的棉田,常发生早而重。

棉盲蝽的天敌有蜘蛛、寄生螨、草蛉以及卵寄生蜂等,以点脉缨小蜂、盲蝽黑卵蜂、柄缨小蜂3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最大,自然寄生率右达20%~30%。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3月份以前结合积肥除去田埂、路边和坟地的杂草,消灭越冬卵,减少早春虫口基数,收割绿肥不留残茬,翻耕绿肥时全部埋入地下,减少向棉田转移的虫量。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棉花旺长,减轻盲蝽的为害。

⒉化学防治

棉盲蝽的抗药性弱,一般在6月至7月初,可以用药剂防治,适用的药剂有:

①20%林丹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

②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

③20%氰戊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

④50%对硫磷乳油稀释2000倍喷雾。

XzH52.coM文章精选

玉米出现赤须盲蝽虫选什么农药防治好?(精选养花技巧)


玉米出现赤须盲蝽虫选什么农药防治好?

玉米出现赤须盲蝽虫需要我们及时选择农药来防治:

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亩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兑水30公斤喷雾;

2、45%马拉硫磷乳油100—15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

3、5.7%甲维盐乳油10—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

近期,部分区县夏玉米上出现赤须盲蝽为害。赤须盲蝽又称赤须蝽,属半翅目盲蝽科。赤须盲蝽以成虫或若虫刺吸玉米叶片汁液,被害部位初呈淡黄色小点,后变为白色,严重时斑点相连,呈短线状布满叶片,致使叶片失水变为灰绿色,从顶端向内纵卷。进入穗期赤须盲蝽还可为害玉米雄穗和花丝,对产量造成影响。防治赤须盲蝽以喷雾防治为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郁金香盲枝、盲花原因


郁金香属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它株形挺拔、花朵大而艳丽,观赏价值较高。然而如果护理不当,郁金香容易出现盲枝、盲花现象。

盲花症状表现为枝叶发育正常,长势弱者花芽失水呈白色,叶尖状,花茎萎缩;长势强者,花茎短,花瓣保持绿色或白色,且与雄蕊、雌蕊卷曲在一起,不能完全开放。盲枝即植株地上部只生有一片肥大的叶片,无叶枝,更无花枝。其形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与品种、生物学特性及冷处理时间有关:郁金香由于原产地严酷自然条件的长期锤炼,不仅形成了耐寒不耐热的品种特性,而且还使其具备了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茎、叶得到充分生长后才能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冬露地种植可满足低温要求,第二年4至5月开花,利用这一特性对郁金香鳞茎进行9℃或5℃低温处理,可做促成栽培,终年供花。生产中的盲花现象则主要是因种球未经低温春化或冷处理时间短,没达到开花要求所致。

二、与鳞茎的大小及中间温度有关:生产中多用12厘米以上球茎做种球,这样的球花芽充分发育,多无盲花出现;而鳞茎在10至11厘米以下的种球多做露地种植,一年后花芽充分发育后也可正常开花,若做促成栽培则盲花率较高。主要因为这样规格的种球大部分花芽还未发育完全,在冷处理前必须比直径为12厘米的种球在17℃-20℃的中间温度处理时间延长1-3周。若种球大小不一,中间温度处理不当,又做促成栽培,营养生长时肥分再供应不足易出现盲枝、盲花。因此提醒生产者在大批量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严格选择鳞茎规格。

三、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栽种前去鳞茎皮时,应尽量勿将茎芽损失,减少盲枝的出现。其次,在贮藏和转运中人为造成极度高温,如:鳞茎本身或其它水果、蔬菜、花卉及发动机散热过多,引起鳞茎内乙烯的产生。当乙烯浓度达到0.1dpm时会使芽坏死,栽培后则会出现大量盲枝现象。

四、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栽培中不正确的浇水,温室内湿度过大,种球带病而引起根系窒息则更无产量可言。

梨网蝽


分类与为害

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et Takeya属同翅目,网蝽科。主要为害樱花、贴梗海棠、杜鹃、羊踯躅(闹羊花)等花卉。以成虫、若虫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为害,被害叶正面出现苍白斑点,叶片背面因虫所排出的粪便成黑灰色斑点似雀斑,极易识别。受害重的叶片,极易早期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毫米,扁平,暗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向后延伸成三角形,盖住中胸,两侧向外突出呈翼片状,褐色细网纹。前翅略呈长方形,具黑褐色斑纹,静止时两翅叠起,黑褐色斑纹呈X状,前翅半透明,具褐色细网纹。若虫身体上下极扁平。体缘具黄褐色的刺状突起。


发生规律

北方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枝干翘皮及裂缝、杂草及土、石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飞到寄主上取食为害。产卵于叶片背面靠主脉两侧的组织内。5月中旬以后各虫态同时出现。世代重叠。以7-8月为害最重。10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寻找越冬场所越冬。初孵若虫不甚活动,有群集性。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②栽植寄主处,夏季宜遮荫,适当喷水,可减轻为害。

③发生初期,特别是在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有芝麻棉这个品种吗?


教授好,山东亿丰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培育出来了个棉花新品种芝麻棉 ,可以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密度每亩7000~10000株,长势像芝麻。请问,真的有这种棉花吗?

姓名:李臣 单位:承包户 联系电话:15071214558 2009-03-31

专家解答
李臣同志: 您好,所咨询的问题请直接与种子生产单位联系咨询。另外,关于棉花种子的购买,请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选购。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克服月季的盲枝


月季在正常的肥水管理后,仍孕蕾少而多盲枝主要是生长势差造成的,一般有以 下原因:
1.没有及时翻盆。月季的生长量大,开花量多,在生长期间需要补充充足的养分。盆株经一个时期的 生长后,不但盆内长满了根系,而且土壤变得板结,土中的养分也消耗殆尽。所以一般应每隔1~2年于早 春萌芽前翻盆一次,剪除一部分老根并换上疏松而肥沃的新土,才能保证月季正常的开花。
2.没有合理修剪。月季在当年生的粗壮枝条上才能开花,而冬季强修剪是保证萌技粗壮的关键之 一。修剪通常在12月下旬进行,修剪除剪去病弱枝、交叉技外,留3~4根当年生的壮枝,并留基部的3~4个 芽,剪去上面的部分。春天发芽后剥去内向校和衰弱技,让留下的枝条集中养分生长开花。 开花期间,在花朵凋谢后应及时剪去残花及下面的2~3张叶片,并剪去过密枝与下面的弱技,以利通风透光,并促使剪口芽萌技开花。
3.光照不足。月季喜充足的阳光。过阴时,植株生长势衰弱,盲枝增加,开花量减少。

花卉虫害梨网蝽的防治方法


花卉虫害梨网蝽的防治方法

分类与为害 梨网蝽StephanitisnashiEsakietTakeya属同翅目,网蝽科。主要为害樱花、贴梗海棠、杜鹃、羊踯躅(闹羊花)等花卉。以成虫、若虫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为害,被害叶正面出现苍白斑点,叶片背面因虫所排出的粪便成黑灰色斑点似雀斑,极易识别。受害重的叶片,极易早期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毫米,扁平,暗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向后延伸成三角形,盖住中胸,两侧向外突出呈翼片状,褐色细网纹。前翅略呈长方形,具黑褐色斑纹,静止时两翅叠起,黑褐色斑纹呈X状,前翅半透明,具褐色细网纹。若虫身体上下极扁平。体缘具黄褐色的刺状突起。 发生规律 北方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枝干翘皮及裂缝、杂草及土、石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飞到寄主上取食为害。产卵于叶片背面靠主脉两侧的组织内。5月中旬以后各虫态同时出现。世代重叠。以7-8月为害最重。10月中、下旬以后,成虫寻找越冬场所越冬。初孵若虫不甚活动,有群集性。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②栽植寄主处,夏季宜遮荫,适当喷水,可减轻为害。 ③发生初期,特别是在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杜鹃冠网蝽的炭生与防治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scott.)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其寄主植物为杜鹃和马醉木,严重影响了两属花卉的生长繁殖和观赏价值。
1、危害症状

杜鹃冠网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为害寄主植物的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白色斑点,严重时使全叶失绿苍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降低了观赏价值。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而扁平,长约3.4mm、宽约2.0mm,头小,棕褐色,复眼大而突;触角4节,第3节最长;前胸背板发达,有网状纹,向前延伸盖住头部,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伸出呈薄圆片状的侧背片;翅膜质透明,翅脉暗褐色,前翅布满网状花纹,两前翅中间接合呈明显的“X”花纹;雌虫腹部圆满,呈纺棰形;雄虫腹部细小,呈长卵形。卵乳白色,长约0.52mm、宽约0.18mm,呈香蕉形,顶端呈袋口状,末端稍弯。若虫共5龄,老熟若虫体扁平,长约1.96mm、宽约0.95mm,前胸发达,翅芽明显,体暗褐色,复眼发达,红色。头、胸、腹均生有刺状突起,头顶有3根,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复眼旁有1根,胸背有2对,腹部第2、4、5和7节背面各有1根。

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7~10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如果气候暖和,则越冬现象不明显,几乎全年都可见其为害。每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和若虫开始活动,至4月中旬出现第1代若虫,6~9月发生量最大,为害最严重。卵期7~15天,若虫期16~23天,1个世代历期平均28~30天,世代重叠严重。刚孵化和蜕皮的若虫全身雪白,随后虫体颜色逐渐加深。若虫群集性强,常群集于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危害。成虫刚羽化时为粉白色, 2小时后逐渐变为黑褐色,不善飞翔,羽化后2天即可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寄主叶背主脉旁的叶组织中,少数产于边脉及主脉上,外面覆盖有褐色胶状物。高温、干旱天气,最适宜该虫发生。

4 防治方法

4.1 人工捕杀

因其具有群集性,又对人体没有毒性,故在盆栽杜鹃上发生少量害虫时,可用手捏杀。

4.2 园林措施

圃地内的枯枝落叶、杂草都是其潜伏越冬的场所。秋末清扫落叶、及时中耕除草,可消灭大量越冬虫源;选择无害虫苗木栽植,也可减少害虫的发生。
 
4.3 药剂防治

害虫发生严重时,药剂防治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各种药剂要交替用药,防效良好。

4.4 保护和利用天敌

杜鹃冠网蝽的天敌有草蛉、蜘蛛、蚂蚁等,草蛉是其中的优势种,一株盆栽杜鹃上有4~5头草蛉,即可降低虫口密度,不需防治,所以,害虫发生时,要注意调查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如果发现有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应少用或不用农药,保护天敌,控制虫害发生。

竹螟和竹卵圆蝽的防治


竹螟。又称竹包虫,幼虫吐丝缀叶,在内食叶,严重时造成当年新竹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灯光诱杀,一盏20瓦的黑光灯,一个晚上可诱杀成虫7000多头。二是用敌敌畏烟剂在成虫期进行熏杀。三是在产卵盛期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四是在3月底,4月上旬用动力喷粉机往林地喷洒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30-45公斤,或在幼虫发生期,用50%久效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在竹子基部注入,每株竹1-2毫升。

竹卵圆蝽:该虫为近年我国竹子上新发现的一种突发性害虫,蔓延快,危害重。1987年浙江受害面积达1.47X104hm2,毛竹枯死率高达70%以上,目前采用50%甲胺磷在竹杆上注射的方法进行防治,每竹1.5-2毫升药液,害虫死亡率达90%以上。还可用2.5%溴氰菊酯500倍液进行超低量喷雾。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棉盲蝽》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棉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