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花卉爱好者们最大的乐趣则是种植花木。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人们有哪些种植花草的经验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牡丹紫纹羽病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牡丹紫纹羽病,俗称紫色或黑色根腐病,是牡丹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老株和多年连作的园地发病率较高,除牡丹外还危害林果木和农作物。侵染源系存活在土壤中的菌丝体,经接触传染,危害过程为幼嫩根先受感染,逐渐扩展至侧根、主根及根颈部位,病根初呈黄褐色,严重时变为深紫或黑色、湿腐,病根表层有一层似棉絮状的菌丝体,后期病根表层完全腐烂,但仍完好地套在木质部外围,且可以上下移动。此病的特点是,危害期长,罹病的牡丹并不会马上枯死,要经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受害植株生长势减弱、黄化、叶片变小,呈大小年开花,严重时部分枝干或整株枯死。原因是老根腐烂,不生新根,生长受阻,一旦根颈处冒出棉絮状菌丝体,则说明地下大部分根株已腐烂,植株会很快枯死。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严格进行苗木和土壤消毒 苗木用20%的石灰水浸根半小时,或100倍的或波尔多液浸根1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根3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栽植。土壤消毒,可在翻地前,每亩施人2.5%赛力散粉5-7.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粉2.5-5公斤,或硫黄粉10?20公斤,翻人土中。小面积栽植,可进行苗床或树穴消毒,用30%液剂“土菌消”500倍液进行喷洒,每平方米用量3升。

二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造成根腐病的主要原因,多系施用未经充分腐熟发酵的人粪尿等有机肥料,土壤感染所致。因此,加强土壤水肥管理,主要措施为:

①增施钾肥,促进新根生长。生长期,可使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也可在施肥时,加入硫酸钾或氯化钾(盐碱地勿用),每亩用量5-7.5公斤。

②合理中耕和冬翻,使牡丹园的熟土层,经常保持在25至30厘米左右,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水透气性好。

③忌生肥、重肥。人粪尿少用或尽量不用,如施用人粪尿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发酵。

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咬破的根株,易感染根腐病。因此,每年早春,要及时喷洒敌百虫800倍液或辛硫磷1000倍液。

⑤适当掌握牡丹的浇水次数及浇水量,尤其早春和夏末菌丝体活动期,当土壤含水量不少于60%时,尽量少浇或不浇水,以减少感染。

三进行灌根治疗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可挖出烧掉,或切除病根经消毒后重新栽植。对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植株,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下列药物对根腐病有一定疗效,可选择使用:波美1度石硫合剂(2.5一7.5公斤/株);200一500倍硫酸铜溶液(5一7.5公斤/株);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5一2.5公斤/株);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5-2.5公斤/株)。于早春或夏末,沿株干周围开挖3一5条放射状沟,长同树冠,宽20一30厘米,深30厘米左右,将根部暴露出来更好,灌药后封土。

四客沙换土 将患病植株根颈周围的土壤挖出来,换人干净的新沙土,半年后再换一次。

五、晾根和挖沟隔离 将患病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病根暴露在空气中,经日光曝晒和通风,以减轻和抑制病情的发展,早春至秋末均可进行。另在罹病和健康植株之间,视株根分布深度,开挖60一80厘米深的沟,以防止和阻断菌丝体延伸造成接触传染。

六为防止牡丹根腐病的蔓延和传染,牡丹园周围,宜栽植松、柏树,不宜栽杨、柳、槐树和白腊。

XzH52.coM文章精选

牡丹轮纹斑点病防治


牡丹轮纹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

初发病时叶片上病斑网形或近圆形,直径4~10mm,数量多,淡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老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病斑中央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

病原

Pseudocercospora variicola(Wint.)Guo et Liu称黑座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Cercospora variicola Wint.子实体叶两面生。子座球形,黑褐色至黑色,直径25~58μm。分生孢子梗淡榄褐色至淡黑色,密集,10~25根簇生,0~2个隔膜,先端往往较尖,罕见膝状节,顶端圆锥形,孢痕小,小明显,直径约l~1.2μm,大小44~115×3~4(μm),产孢细胞合轴生。分生孢子倒棒形至圆筒形,无色至淡榄色,明显弯曲,多隔,2~8个隔膜,以3个隔膜居多,基部常呈圆锥形,先端钝尖,大小为23~64×2.0~2.6(μm)。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或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牛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7~9月发病,下部叶片先发病,遇有台风暴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秋季和早春彻底清除留在牡丹园地面的病残落叶,剪除茎基部病残枝,同时注意清除分株后残留的肉质根,集中烧毁或深埋。

(2)适当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有效地预防陔病流行。

(3)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倍液。

紫纹羽病


症状:初发生于细支根,逐渐扩展至主根、根颈,主要特点是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网状物,甚至满布厚绒布状的紫色物,后期表面着生紫红色半球形核状物。病根皮层腐烂,木质朽枯,栓皮呈鞘状套于根外,捏之易碎裂,烂根具浓烈蘑菇味,苗木、幼树、结果树均可受害。轻病树树势衰弱,叶黄早落;重病树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发病条件:

苗木传播:紫纹羽病菌可侵染果树苗木,并通过苗木的调运而进行远距离传播。

土壤带菌:在带菌土壤中育苗或栽培果树易发生根部病害。

伤口侵入:果园管理不当造成的机械伤,害虫造成的虫伤(如木蠹蛾为害处)等可加重紫纹羽病的发病程度。

管理因素:不良的土壤管理是诱发根病的重要因素。土壤板结、积水,土壤瘠薄、肥水不当,这些均可引起根部发育不良,降低其抗病性,有利于根病的侵染与扩展,加重根病的为害。

防治方法:

1.苗木检查和处理:在调运果苗时,应该严格进行检查,彻底剔除病苗并对苗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用有病苗圃的苗木。苗木消毒处理可用2%的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0.5%硫酸铜、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苗10~15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前作与间作:在育苗和建园时,应注意前作及先锋树种,尤其注意不要在生长有柳树的河滩地、其它旧林迹地、过去育过苗并发现病害的苗圃地等处育苗或建园。

土壤与病残体处理:对于可能带菌的土壤,要妥善进行处理。例如,必须在旧林地建果园时,首先要彻底清除树桩、残根、烂皮等带病残体;还要对土壤进行翻晒、晾晒、灌水或休闲、轮作;有条件者可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土壤过夏。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掺沙改粘、挖沟排水、种植绿肥。

3.治疗病树:

挖开根区土壤寻找患病部位:对于主要为害细、支根的紫纹羽病要根据地上部的表现,先从重病侧挖起,再详细追寻发病部位。

清理患部并涂药消毒:找到患病部位后,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局部皮层腐烂者,用小刀彻底刮除病斑,刮下的病皮要集中处理,不要随便抛掷;也可用喷灯灼烧病部,彻底杀死病菌。整条根腐烂者,要从基部锯除,并向下追寻,直至将病根挖净。大部分根系都已发病者,要彻底清除病根,同时注意保护无病根,不要轻易损伤。清理患病部位后,要在伤口处涂抹杀菌剂,防止复发;对于较大的伤口,要糊泥或包塑料布加以保护;对于严重发病的树穴,要灌药杀菌或另换无病新土。所用药剂有50%代森铵水剂100~150倍液。此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度石硫合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100倍毒土等也可用。

改善栽培管理促进树势恢复:对于轻病树,只要彻底刮除患部并涂药保护,一般不需要特殊管理即可恢复。但是,对于病斑几乎围颈一周或烂根较多的重病树,则必须加以特殊管理,才能使之恢复树势和产量。对于根系大部分发病而丧失吸收能力者,一要重剪地上部;二要在茎基部嫁接新根,或者在病树周围栽植小树并嫁接到主干上,以苗木的根系代替原来的根系;三要在地下增施速效肥料,在地上部进行根外追肥;四要注意水分管理,既不要使植株缺水,又不要灌水过多。

又称紫色根腐病。该病可以为害多种果树、林木、蔬菜及大田作物,寄主范围包括51科90属128种以上的植物。苗木或成株受害,是经济树种比较主要的根部病害之一。

1. 症状:先从细支根开始发病,逐渐扩展到侧根、主根、根颈部甚至主干基部。病部有紫红色厚绒毛状菌丝膜,后期膜上产生紫红色半球形菌核。病部皮层腐烂,木质部朽枯,栓皮呈鞘状套于根外。病组织有蘑菇味。随着烂根数量的增加,地上部由衰弱渐至枯死。

2. 病原与发生: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以菌丝、菌核、菌索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直接或伤口侵入,可随带菌苗木远距离传播。旧林地育苗或建园时发病较重。

3. 防治:

①不在旧林地育苗或建园;

②调运苗木严格检验,不使用带病苗木;

③发现病株后,挖开根区土层,清除病根,然后灌50%代森铵500~600倍液消毒。

④重病树嫁接新根,增施肥水,叶面喷肥,促使树势恢复健壮。

牡丹红斑病防治


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 也叫霉病、轮斑病,是牡丹上发生最为普遍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我国牡丹栽培区均有发生,以南京、长沙、贵阳、苏州、北京、青岛、西安、杭州、上海等地受害较为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还可危害绿色茎、叶柄、萼片、花瓣、果实甚至种子。 叶片初期症状为新叶背面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直径3~5毫米的紫褐色近;圆形的小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有淡褐色轮纹,成为直径达7~12毫米的不规则形大斑,中央淡黄褐色,边缘暗紫褐色,有时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病斑相连成片。幼茎受害多出现带红褐色的条斑。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部背面会出现暗绿色霉层,似绒毛状。叶缘发病时,会使叶片有些粗曲。 绿色茎上感病时,产生紫褐色长圆形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缓慢,长径仅3~5毫米。中间开裂并下陷,严重时茎上病斑也可相连成片。叶柄感病后,症状与绿色茎相同。 萼片上初发病时为褐色突出小点,严重时边缘焦枯。墨绿色霉层比较稀疏。

病原:

病原菌以芍药枝孢霉(Clados porium paeo-niae Pass),属丝孢纲,丝孢目。分生孢子梗3-7簇生,黄褐色,线形,隔膜3~7个,大小为27~73×4~5微米;分生孢子纺锤形或卵形,一至多个细胞,黄褐色,大小为10~13×4.0~4.5微米.

传染途径:

牡丹红斑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上及地面枯枝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危害。再次侵染。下部叶片最受害,开花后逐渐明显和加重。天气潮湿季节扩展快。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植株病部及病残体上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潮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冬季修枝不彻底则次年发病重;开花后病害症状明显。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冬季整枝时必须将病枝清除,盆土表面挖去10厘米左右,重新垫上新土。
2、药剂防治 早春植株萌动前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一次;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进行全面防治。喷药时特别注意叶片背面,并且喷洒均匀、周到。常用药有: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或2%B0-1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等,每七八天喷一次,连喷2~3次。粉法施药或烟熏施药(适用于温室):傍晚时喷撒粉尘剂或释放烟雾剂防治叶霉病。常用粉尘剂有:5%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及10%敌托粉尘剂等,每次每667m2用量变250-300克。粉尘施药或释放烟雾剂后,封闭大棚、温室过夜。烟熏法、粉尘法,最好与药液喷雾交替使用。

金丝柳的白纹羽病


金丝柳的根部病害———白纹羽病 症状:受病植株的叶片出现焦枯现象,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脱落,然后蔓延到上部叶片,最后枝尖部叶脱落,仅10至15天左右,地上部分就会整株枯死。如剥下根处树皮可看到其里面和木质部上都生有成束或成片的白色或灰白色菌丝体。该病病菌由须根侵入后,造成须根腐烂并逐渐蔓延到粗根和根际处,受害部位的皮层腐烂后极易剥落。
发病特点:病原菌主要以菌丝、菌索和菌核在土壤里的病根上过冬。7、8月份雨季或在低洼、排水不良、潮湿、通风透光差的地方该病最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注意加强苗木检疫工作。②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消毒,可用1%硫酸铜溶液或20%石灰水浸泡苗根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再栽植。③7、8月份进入雨季,应避免树下积水。5发现病株,轻者应隔10天左右定期每株浇灌250倍的五氯酚钠15至50公斤灌注消毒;重者要及时拔除烧毁,并用20%石灰水或70%五氯硝基苯彻底消毒土壤。⑤对于无病植株,可定期每株浇灌250倍的五氯酚钠15至50公斤,以预防该病的发生。⑥对于重病区易发生的地块要进行轮作。

翠菊枯斑病防治方法


翠菊又名江西腊。生长后期常呈现叶片自下而上凋萎枯死的现象。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发病更重。这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枯斑病、轮斑病、褐斑病引起的

翠菊枯斑病:由壳针孢属的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花萼、花瓣和茎干。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三角形,直径210毫米,呈褐色至灰褐色,病斑上散生小黑点。

防治措施:

一是园艺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母株;地栽实行轮作,盆栽选用肥沃疏松的栽培土并每年更换新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掉,地栽翠菊完全清洁园圃。

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每 10天喷 1次,连喷 34次。

大丽花病毒病防治方法


大丽花病毒病又称大丽花花叶病。在我国广东、昆明、上海、内蒙古、辽宁等省市都有发生,严重时植株生长萎缩,一般呈零星分布。 症状 大丽花叶于产生明脉或叶脉黄化及花叶,叶片发育受阻。有些叶片出现具有特征性的环状斑,植株在夏季接近开花期受病毒浸染,暂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翌年才表现花叶及矮化现象。 病原 病原为番前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virus)。 发病规律 大丽花花叶病毒可以通过汁液及嫁接传染。叶蝉及蚜虫也可传毒。在一般条件下,大丽花难以汁液接种成功。大丽花的块根也能带毒。但大丽花种子不传毒。大丽花花叶病毒也能使蛇目菊、金鸡菊、矮牵牛、百日草等植物发病。 防冶方法 1、避免用带有病毒的块根作养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利用种于养殖。 2、番茄斑萎病毒不易接近植株生长点,可用通过茎尖组织培养法来获得无病毒新株。 3、植株生长期喷施杀虫剂防治传毒昆虫,可喷施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二嗪农、70%丙蚜松各1000倍液。

草坪全蚀病防治方法


一、症状表现草坪感染全蚀病时产生枯黄至淡褐色小型枯草斑,可周年扩大。病株变暗褐色至红褐色。病株的根、根状茎、匍匐茎腐烂,呈暗褐色至黑色,重病植株死亡。
二、发病条件土壤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将加重全蚀病发生。土壤pH值升高时,全蚀病发病较重,在酸性土壤中发病较轻。保肥、保水能力差的沙土地利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一)发病早期铲除病株和枯草斑。(二)增施有机肥和磷肥,保持氮、磷比例平衡,合理排灌,降低土壤湿度。病草坪不施或慎施石灰。在播种前,均匀撒施硫酸铵和磷肥做基肥。(三)播种前用三唑酮或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拌种或处理土壤。发病前期往草的基部和土表喷施三唑酮或三唑类内吸杀菌剂,防治效果明显。

芦荟锈病防治方法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1、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2、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为害,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3、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紫牡丹


紫牡丹 Paeonia delavayi var. delavayi

芍药科,芍药属。亚灌木,茎高0.8—1.5米,无毛;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

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4—8.5厘米;小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10—2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0.7—2厘米。

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5—8厘米,苞片3—4(—6),披针形,大小不等,长2.5—4厘米,宽0.5—1.3厘米;萼片3—4,宽卵形,大小不等,长1—1.3厘米,宽1.2—1.5厘米;花瓣9(—12),红色或紫红色,倒卵形,长2.5—4.5厘米,宽1.5—2.5厘米;雄蕊长0.8—1.8厘米,花丝长5—12毫米,干时紫色,花药长3—5毫米;花盘肉质,包裹心皮约1/3,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2—5,无毛。蓇葖果长2—3.5厘米,直径1—2厘米。花期4—6月,果期6—9月。

产于云南西部至西北部(大理、鹤庆、剑川、丽江、宁蒗、中甸、德钦、贡山);生于山坡、草丛及杂木林中,海拔2700—3500米。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

根供药用,含芍药甙、丹皮酚和丹皮酚甙;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云白芍)可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等症。花供观赏。

枇杷炭疽病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成熟果实。果面最初呈现淡褐色圆形病斑,后渐扩大并凹陷,病斑表面密生绯红色小点,略带轮纹状排列。后期病斑逐渐变黑并很快扩展,常引致全果腐烂或干缩成僵果。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侵害果实,一般在果实成熟期病害有加重趋势。凡被虫咬伤或被日光灼伤的果实,易遭炭疽病菌侵染。

[防治方法]

(1)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僵果,发病初期加强检查,及时摘除病果,集中处理或深埋。

(2) 及时防治食果害虫。

(3) 于果实着色前1个月,喷1:1:2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相信《牡丹紫纹羽病防治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室内花卉紫牡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