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观赏竹的繁育,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们的印象中,人们习惯于把竹和文人墨客,隐者名侠连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竹具有清新高雅、挺拔俊秀、虚心有节的品性。

竹,四季常绿,青翠欲滴。它不仅有四时一贯的色泽美,还具有潇洒多姿的形态美。相传,竹,作为纯粹的观赏植物用于园林装点,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周朝时期。

很久以来,人们就有种竹,赏竹,爱竹的习俗,在众多的花草石木中,作为园林造景的原料之一,观赏竹在其中始终担任着主要角色。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目前,学界通常把观赏竹分作三种类型:

一个是观秆类,就是它的竹秆特别美,像传统的紫竹、金镶玉、罗汉竹还有龟甲竹,另外就是观叶的,竹子的叶子,本来竹子的叶子四季常青,非常美,但是有些竹子通过变异以后,他的叶子带有黄色的或者白色的条纹,这些观赏价值更高一点,再有一类就是过去大家都想,竹子一定是挺拔高大的,事实上竹子也有很矮小的,矮小的竹子作为地被,覆盖绿地,像铺地竹、菲白竹,翠竹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用于地被的观赏竹子。

与笋用竹和材用竹一样,观赏竹的繁殖主要依赖竹鞭上的芽来萌发生长,发育成新鞭和竹笋,长成新竹。它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是通过竹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产生种子后,用种子培育种苗。但是,由于竹类植物很少开花,并且营养生长周期长,一般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很难得到种子,因而大多数竹种的繁殖是通过无性繁殖来实现的。

目前,比较常见的观赏竹无性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埋鞭法、扦插、组培扩繁和母竹带鞭移植法。

埋鞭繁殖法,是目前盆栽观赏竹繁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繁育时,对母鞭的选择至关重要。

那什么样的竹鞭才是优质竹鞭呢?像这样根系发达健壮,有芽苞的竹鞭,栽植后就容易萌发,长出新鞭或竹笋。

埋鞭前,苗盆里须事先放入两厘米厚度的基质,基质主要由草木炭、田园土组成。然后,将竹鞭剪成约十厘米长的节,放入准备好的苗盆中,通常,一个盆中放二到三节为好,然后回填土。为有利于竹鞭的萌芽生长,覆土不要压得太实。另外还要浇水,水要浇透。

活忙到这儿,不要以为可以完事大吉,还有关键的一部,那就是要把这个小枝头剪掉,这样可以促使竹苗的生长。一般,小苗长到3个月后就可以分苗换盆了。

除了埋鞭法以外,扦插也是目前观赏竹苗繁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适合于盆栽竹,还可用于陆地生长竹子的繁殖。为了保证竹苗的质量,对插穗的要求比较高。

扦插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选择插穗年龄,通过研究,插穗枝条的年龄在两年时繁殖能力是最强的,竹秆也是,两年内的竹秆,丛生竹类竹秆繁殖能力最强,通常选择两年生的竹子作为扦插繁殖材料,

剪取插穗时要求,以节为单位,自下而上,截成插条,并保证每根插穗上含有一个节。然后,疏去或剪断部分侧枝,以减少蒸腾面积。在扦插时,操作上也有一定要求。

扦插的深度不能太深,在枝条的芽,侧枝在居其中三厘米左右效果最好,扦插结束之后,要进行定时的喷灌,控制好喷灌的时间,通常是15分钟喷一次,这样 我们的竹子20天左右就会生根了

移栽后的扦插苗,在管理上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一般只要根据竹种本身喜阴或喜阳的习性,控制好温度,干旱时及时浇水就可以了。

伴随着现代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观赏竹在绿花、美化环境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因而对观赏竹苗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因此,除了传统的繁殖方法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竹苗组培扩繁法,已在许多观赏竹苗基地被广泛使用。

在繁殖前,首先要选择成熟竹秆上萌动的新芽作为外植体。经过简单清洗后,按节剪切成段,放入稀释后的洗洁精中浸泡10分钟,再用流水冲洗2小时左右,进行一次消毒。然后再分别用75%的酒精和0、1 %升汞对竹节材料表面进行二次和三次消毒,处理时间分别为30秒和8分钟,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四遍。这样依次做完之后,在将这些培植体放进高压灭菌锅里,进行再次消毒一个半小时以后,才能进行接种。

将完全灭菌后的竹节剪去上下两端至适当大小,然后再将这个含有新芽的节植入培养瓶中,并放进培养室。通常培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4—26度,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2—14个小时,光照强度保持在1200—3000勒克斯。

移栽时,一般最适宜温度为18-22度,另外,在晴天时,要每隔15-20分钟进行一次喷雾,2周后,这些小苗就可以上苗床或移栽到瓦盆中。移栽后,要立刻浇水,并且水要浇透。

在现代城市园林建造中,对观赏竹苗的要求比较高,不仅竹苗要大,同时还要成活率高,能较好满足快速成型的要求。因此,在竹苗繁育上,母竹带鞭移栽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很好方法。

栽前,先在穴底用表土或腐熟的有机肥垫底10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竹体垂直放下,并使鞭根舒展开,下部与土密接。回填土时要分层踏实,但注意不要踏伤鞭根和笋芽。

当覆土达到植穴的2/3处,要及时浇水,并且水要浇透。待水渗透后,再回填土呈丘状。

总之,概括起来讲,母竹带鞭栽植时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不拥紧,上松盖。

千百年来,人们爱竹赏竹,其根源就在于竹子那飘逸俊朗,挺拔刚正,虚心有节的特征,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人们常用竹来比喻人的高雅,谦虚,坚贞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竹太多美好的理想和寄托。如今,竹林已走出文人墨客的书斋,富甲豪商的庭院,正凭着它高洁的竹风,秀雅的竹姿,在现代文明的建造中翩翩起舞,轻轻吟唱.

XzH52.COM推荐阅读

观赏竹盆栽简介


一、观赏盆栽竹种的选择 观赏盆栽竹以秆形奇特、枝叶秀丽、秆叶具色彩的中小型及地被竹类为佳,包括观秆形、秆色、叶色、株形几大类,现将部分优良观赏盆栽竹种归类如下: 1.观秆形类 ①罗汉竹(人面竹)Ph.aurea竹秆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畸形缩短,节间肿胀或缢缩,形若人面;②小佛肚竹B.ventricosa竹秆矮小丛生,节间短缩膨大,形似“佛肚”;③大佛肚竹B.vulgaris cv.Wamin竹秆较大,径达8厘米,秆及枝节间短缩肿胀呈佛肚状; ④方竹Ch.quadrangularis基部秆呈方形,秆下方而上圆;⑤筇竹Q.tumidinoda秆环强烈隆起如二盘扣合状,形如算盘珠。 2.观秆色类 ①紫竹(墨竹)Ph.nigra新秆绿色,当年秋冬渐变为紫黑色;②斑竹(湘妃竹)Ph.bambusoides f.lacrima-deae竹秆绿色,具紫黑色斑块与斑点;③金明竹Ph.bambusoides var.castillonis 竹秆及枝条呈黄色,纵槽呈鲜绿色,竹叶浓绿,分枝开展;④ 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 f.aureocalis秆径3至5厘米,竹秆呈独特的金黄色,中部以下不规则间有粗细不等深绿色条纹;⑤黄纹竹Ph.vivax f.huanwenzhu竹秆绿色,分枝一侧纵槽为金黄色。此外,还有金镶玉竹Ph.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竹秆金黄色,沟槽绿色)、黄秆京竹P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竹秆全部为金黄色)、黄槽石绿竹P h.arcana f.luteosulcata(竹秆绿色,纵槽为黄色)、黄金间碧竹B.vulgaris cv.Vittata(大型丛生竹,秆及枝条金黄色,间有绿色纵条纹)等。 3.观叶色类 ①白纹阴阳竹Hi.tranguillans f.shiroshima竹秆明显,高1.5米,叶片宽大,间有较宽的黄条纹,原产日本;②菲白竹Sasa fortunei地被竹,秆高25厘米,叶片绿色具明显的白色或淡黄色宽条纹;③黄条金刚竹Pl.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地被竹,秆高30厘米,叶片较宽大,绿色,不规则间有黄条纹;④箬竹In.herklosii秆高1.5米,竹叶宽大,四季常绿。 4.观株型类 ①凤尾竹B.glaucescens var.riviererum丛生竹,叶片小,于小枝上排成二列,形似羽状复叶,常修剪成球形;②小琴丝竹(花孝顺竹)B.glaucescens f.alphonse-karr丛生竹,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③橄榄竹Acidosasa gi gantean竹秆挺拔,分枝开展,竹叶浓密,竹冠层状,叶片柔软、微皱。 二、盆栽设施与材料的准备 1.大棚 刚栽的盆竹应放在遮阴条件下养护,北方冬季须在室内越冬。所以,盆栽竹子之前应建好设施,覆盖遮阴网,保证炎热夏天能遮阴、寒冷冬季能保温,条件好还可配套加温设备。 2.水源 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工作量最大,且直接影响成活。因此,栽植场所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能满足生产需要。 3.盆土 竹子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 为宜,忌粘重、碱性土壤。北方土壤碱性强,可加入0.2%的硫酸亚铁。盆土最好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腐殖土与细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成活率较高。 4.肥料 竹子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经腐熟后的畜粪、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为盆土量的10%至15%。 5.盆体 盆栽竹的盆体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营养钵、育苗袋、瓦盆及陶盆等,其中用营养钵、育苗袋最经济,效果也不错。根据竹子的大小选择盆,地被竹如菲白竹,可用10×10、13×12厘米的营养钵;小型竹如罗汉竹可用30×30厘米的营养钵;中型竹如黄秆乌哺鸡竹可用30×45、35×50厘米育苗袋。 三、装盆过程 1.装盆时间 散生竹装盆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丛生竹因为夏秋出笋,以春季3至5月为好。 2.装盆要求 从竹子苗圃地中,将分枝低矮、竹叶茂盛、株形美观的观赏竹,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室内摆放时,竹高控制在2米左右。 3.装盆要点 装盆时先将盆放平,盆底垫一层透气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后填入一层盆土,把竹子装入盆内。最后再填土,边填土边用木棒在盆四周将土捶实。装好盆后,立即浇透水,直至有水从盆底流出。   盆栽竹养护管理 为保证盆栽竹成活、健壮生长及翠绿雅致,必须加强养护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3.病虫防治 盆栽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盖遮阴网,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观赏竹的种植与培育


竹子婀娜多姿、妩媚秀丽,给人以幽雅的感受,又坚韧挺拔、终冬不凋,显示高风亮节的情操,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装点住宅、绿化园林的佳品。现将观赏竹的种植与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竹种。按照观赏目的选择竹种:以观赏竹杆为主要目的,可选择杆色鲜艳的竹种,如紫竹、黄秆哺鸡竹、金镶玉竹、黄金间碧玉竹、黄皮刚竹、斑竹、花毛竹等,或选择杆型奇特的竹种,如龟甲竹、罗汉竹、佛肚竹、筇竹、方竹等;以观赏竹叶为主要目的的,可选择长叶苦竹、垂枝苦竹、菲白竹、阔叶箬竹、凤尾竹等;以观赏竹笋为主要目的的,可选择红竹、白哺鸡竹、花哺鸡竹、黄间竹等。如果将几种不同特色的观赏竹种合理配置,就能令人感到妙趣横生,赏心悦目。

2.精心栽种。观赏竹大部分系珍稀竹种,其弱点是繁殖能力低,适应性不强,所以必须精心栽种,才能确保成活。栽种方法主要采用丛栽密种、浅种壅肥,初植密度比用材竹种或经济竹种高3~6倍。若选用一鞭多竹的母竹造林,则种后即能蔚然成林,立即产生观赏效果,同时还可在局部地区形成竹子的群体优势,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种时入士不太深,则在种后可用青草或河泥壅之,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保持水分,有利于竹子成活和发鞭孕笋。

3.巧妙造景。为了创造美妙的景观,观赏竹的种植应与园林造景相结合,大致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在亭、台、轩、榭之旁种植修竹数竿,使建筑物掩映于翠竹之中,倍添情趣;二是在墙边角隅叠石作假山,在旁种以竹子,或以粉墙为背景,种竹数竿于洞门或方框窗之畔,都能造成清幽环境;三是在石径两旁种竹数行,造成修竹夹道,使人有曲径通幽之感。若条件许可,这几种方法可同时采用,使之成为最佳最美的景色。

4.培育管理。观赏竹栽种之后应经常进行培育管理,竹子周围的杂草应及时清除,出笋以后应选优留养,过于细小的嫩竹应及时清除掉,老竹要定期择伐,特别是生长不良或年龄过老的竹更要及时伐除。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季或早春应追施肥料,主要施发酵过的饼肥,也可追施氮肥,使新竹胜过老竹,增加观赏性。

观赏竹的种植与管理


观赏竹清雅挺秀,姿态优美,终年不凋,给人以幽雅的感受,显示出高风亮节的情操。自古以来人们用观赏竹装点住宅,制作盆景,绿化环境。古代诗人苏东坡曾有诗云:“宁可吃无肉,不可居无竹”。观赏竹抗性强,管理简便,生长快。现将其种植和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竹种的选择

  观秆的有:佛肚竹、罗汉竹、四方竹,黄金碧玉竹、 红秆绿线竹、湘妃竹、紫竹等,竹秆形状奇特,色彩变化多样。观叶的有:绿竹、京竹、菲白竹、箬竹、箭竹、凤尾竹、观音竹等,风姿婆娑,翠绿秀丽。如将多种观赏竹合理配植效果更好。

  二、种植时间

  一般长江以南地区以冬季为宜,偏北地区以春天3至4月种植最好。北方可延至5月上旬。如在秋末和冬天种植必须加盖薄膜,保温保湿,薄膜上盖草帘遮挡阳光,避免有时光线过强,引起温度升高,灼伤竹子。要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种植技术要求

  丛生竹无鞭,分株时必须带部分须根。散生竹尽量带竹鞭。剪去枝叶,留50厘米左右高截。秆顶部用薄膜包住,避免风吹干顶部剪口。盆栽每盆2株-3株,地栽株距25厘米,行距35厘米。绿化种植可按具体需要确定。土质要求肥沃,疏松。 种植深度为13厘米-15厘米,种后及时浇水并让根部湿透。

  四、养护管理

  观赏竹种后要经常清除周围的杂草,并用树叶及清除的杂草壅根,既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保持水分。出笋时要松土,施腐熟的人畜粪尿及复合肥水一次,有助于竹子生长健壮。每年冬天施基肥一次,伐除部分生长不良和老化的竹子。

观赏竹类的栽培技术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 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 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 12 C~22 C,年降水量 1000毫米~2 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 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 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 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 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 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龟背竹的盆栽与观赏


龟背竹,别名蓬莱蕉,龟背蕉,龟背芋,穿孔喜林芋,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同属植物有20多种。它原产于墨西哥热带森林中,原产地为半蔓型,茎粗壮,节多似竹。茎上着生长而下垂的褐色气生根,可攀附它物生长。叶厚革质,互生,暗绿色或绿色;幼叶心脏形,没有穿孔,长大后叶呈矩圆型,具有不规则羽状深裂,自叶缘至叶脉附近孔裂,如龟甲图案;叶柄长30~50厘米,深绿色;有叶痕,叶痕处有苞片,革质,黄白色。花状如佛焰,淡黄色,果实可食用。在栽培中还有斑叶变种,绿色叶片带有不规则的白斑,十分美丽。龟背竹,我国引种栽培较为广泛,美丽奇特多姿的龟背竹,是著名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惹人喜爱。它具有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领,含有许多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与夜间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变成另一种有机酸保留下来。到白天,这种变化的有机酸又还原成原来的有机酸,而把二氧化碳分解出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居家莳养龟背竹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常用中小盆种植,置于室内客厅、卧室和书房,也可以大盆栽培,置于宾馆、饭店、大厅及室内,或于花园的水池和大树下,颇具热带风光。叶片还能作插花叶材。

龟背竹以耐阴而著称,适用室内客厅,走道中摆设与点缀。南方多在院庭中,散植于公园池旁、溪沟、山石旁和石隙中。龟背竹叶片上的孔眼和缺刻,有虚有实,新奇有趣,气生根悬挂于盆口,古朴雅致。

龟背竹常附生于高大榕树上,它的羽状平行叶脉清晰挺露,形似芭蕉,故叫“蓬莱蕉”。龟背竹在拉丁语中意为“绿野怪物”,开花非常奇特,如船底般的花苞,呈黄白色,花大如掌,内藏肉穗,能结果实,果实则为浆果。果实成熟后可用来做菜食,有甜味,香味像凤梨或香蕉。但要注意果实未成熟不能吃,因为有较强的刺激性。在原产地居民称这种果实为“神仙赐给的美果”。


龟背竹

龟背竹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和干燥,喜半阴较耐寒。生长适宜温度20~25℃,越冬温度3℃,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龟背竹盆栽可用腐叶土、菜园土和河沙等混合作培养土。小盆每年换盆1次,中大盆每3~5年换盆1次,每年4月中旬换盆为宜。注意适量修剪枯黄叶、老叶。盆栽时,盆底部先放一层粗煤渣块(粒)作排水层,上铺一层培养土,种植时加少量磷肥、骨粉、干牛粪、干鸡粪等作基肥,促其生长旺盛。

龟背竹生长时期,水分要充足,须经常保持培养土湿润,每2~3天浇水一次;天气干燥时还应向叶面喷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以利枝叶生长,叶片鲜艳。秋冬季节可逐渐减少浇水量。淋水过多引起烂根,但仍要保持比较湿润的空气,每隔7~10天向叶面喷水,以保持植株、叶片清新常绿。龟背竹较为喜肥,为使其生长旺盛,4~9月每月施两次稀液肥。生长季节注意遮荫,以半阴为佳,忌强光直射,尤其盛夏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晒,否则易造成叶片枯焦灼伤,影响观赏价值。龟背竹经2~3年种植,茎杆过高,达1.5米以上,但不能直立,可插竹竿支撑,防倒伏。大盆栽用1根1.3~1.5米木棒,插在盆中,栽上龟背竹,一防倒伏,二附柱生长茂盛。或将过高茎杆截茎繁殖,让母株重新萌发新茎和新叶。冬季需放在10℃以上室内,但最少保持5℃以上温度,否则叶片会冻焦,同时盆土宜偏干。龟背竹生长期常会发生褐斑病、炭疽病,可及时喷50%托布津和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防治。夏季和冬季通风不良,常在茎杆背面发生介壳虫和夜蛾科幼虫吸汁和吃嫩叶,可人工捉虫或刷除,最好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喷杀。

龟背竹繁殖较容易,可用扦插和播种方法繁殖,扦插多于春夏季(4~5月)进行,一般可剪取叶茎顶或带有2个节茎段为插穗(如茎段较粗大也可剪成一节一段),剪去叶片,横卧于河沙苗床或盆中,埋土,仅露出茎段上的芽眼,放在温暖半阴处,保持湿润,接受日照50~60%,30~40天可生根。也可将茎蔓压入盆土,压条处可用刀割深至茎干1/3处,割4~5个小刀,经1个月左右长出根后,即切离母株另行种植。

观赏竹盆栽管理技术


竹子,挺拔秀丽,枝叶多姿,四季常绿,是我国传统的庭院观赏植物。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宋代诗人苏东坡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今,竹子也被人们视为装点家居、环境之佳品,北方人民尤其喜爱竹子,但因露天栽植冬季气温过低而无法生存,所以将盆栽竹摆放室内观赏是较好的方式。

观赏竹盆栽简介

一、观赏盆栽竹种的选择

观赏盆栽竹以秆形奇特、枝叶秀丽、秆叶具色彩的中小型及地被竹类为佳,包括观秆形、秆色、叶色、株形几大类,现将部分优良观赏盆栽竹种归类如下:

1.观秆形类①罗汉竹(人面竹)Ph.aurea竹秆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畸形缩短,节间肿胀或缢缩,形若人面;②小佛肚竹B.ventricos a竹秆矮小丛生,节间短缩膨大,形似“佛肚”;③大佛肚竹B.vulga ris cv.Wamin竹秆较大,径达8厘米,秆及枝节间短缩肿胀呈佛肚状; ④方竹Ch.quadrangularis基部秆呈方形,秆下方而上圆;⑤筇竹Q.tu midinoda秆环强烈隆起如二盘扣合状,形如算盘珠。

2.观秆色类①紫竹(墨竹)Ph.nigra新秆绿色,当年秋冬渐变为紫黑色;②斑竹(湘妃竹)Ph.bambusoidesf.lacrima-deae竹秆绿色,具紫黑色斑块与斑点;③金明竹Ph.bam busoides var.castill onis 竹秆及枝条呈黄色,纵槽呈鲜绿色,竹叶浓绿,分枝开展;④ 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 f.aureocalis秆径3至5厘米,竹秆呈独特的金黄色,中部以下不规则间有粗细不等深绿色条纹;⑤黄纹竹Ph.vivax f.huanwenzhu竹秆绿色,分枝一侧纵槽为金黄色。此外,还有金镶玉竹P h.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竹秆金黄色,沟槽绿色)、黄秆京竹P 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竹秆全部为金黄色)、黄槽石绿竹P h.arcana f.luteosulcata(竹秆绿色,纵槽为黄色)、黄金间碧竹B.vulgaris cv.Vittata(大型丛生竹,秆及枝条金黄色,间有绿色纵条纹)等。

3.观叶色类①白纹阴阳竹Hi.tranguillans f.shiroshima竹秆明显,高1.5米,叶片宽大,间有较宽的黄条纹,原产日本;②菲白竹S asa fortunei地被竹,秆高25厘米,叶片绿色具明显的白色或淡黄色宽条纹;③黄条金刚竹Pl.kon? gosanensis f.aureostriaus地被竹,秆高30厘米,叶片较宽大,绿色,不规则间有黄条纹;④箬竹In.her klosii秆高1.5米,竹叶宽大,四季常绿。

4.观株型类①凤尾竹B.glaucescens var.riviererum丛生竹,叶片小,于小枝上排成二列,形似羽状复叶,常修剪成球形;②小琴丝竹(花孝顺竹)B.glaucescens f.alphonse-karr丛生竹,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③橄榄竹Acidosasa gi gantean竹秆挺拔,分枝开展,竹叶浓密,竹冠层状,叶片柔软、微皱。

二、盆栽设施与材料的准备

1.大棚 刚栽的盆竹应放在遮阴条件下养护,北方冬季须在室内越冬。所以,盆栽竹子之前应建好设施,覆盖遮阴网,保证炎热夏天能遮阴、寒冷冬季能保温,条件好还可配套加温设备。

2.水源 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工作量最大,且直接影响成活。因此,栽植场所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能满足生产需要。

3.盆土 竹子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 为宜,忌粘重、碱性土壤。北方土壤碱性强,可加入0.2%的硫酸亚铁。盆土最好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腐殖土与细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成活率较高。

4.肥料 竹子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经腐熟后的畜粪、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为盆土量的10%至15%。

5.盆体 盆栽竹的盆体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营养钵、育苗袋、瓦盆及陶盆等,其中用营养钵、育苗袋最经济,效果也不错。根据竹子的大小选择盆,地被竹如菲白竹,可用10×10、13×12厘米的营养钵;小型竹如罗汉竹可用30×30厘米的营养钵;中型竹如黄秆乌哺鸡竹可用30×45、35×50厘米育苗袋。

三、装盆过程

1.装盆时间 散生竹装盆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丛生竹因为夏秋出笋,以春季3至5月为好。

2.装盆要求 从竹子苗圃地中,将分枝低矮、竹叶茂盛、株形美观的观赏竹,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室内摆放时,竹高控制在2米左右。

3.装盆要点 装盆时先将盆放平,盆底垫一层透气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后填入一层盆土,把竹子装入盆内。最后再填土,边填土边用木棒在盆四周将土捶实。装好盆后,立即浇透水,直至有水从盆底流出

观赏竹在北方的栽种与管理


竹类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易栽培的特点。许多竹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河北省保定市植物园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了观赏竹专类园,并于 2005年进行了全面施工,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此项工作,根据本人的切身体会,在华北中南部地区,在园林建设中栽种观赏竹类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选择适生品种
竹类适生或较适生气候的年平均气温12至22℃,一月平均气温5至10℃,极端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至82%。而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虽然七八月降雨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过500至600毫米,并不是竹子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因此,应选择抗寒性比较强的散生竹品种,如黄槽竹、金镶玉竹、黄杆京竹、紫竹、早园竹等。上述品种不仅抗寒力强,而且在北方园林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科学栽种
根据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栽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点,如假山、楼房、山丘的阳面。
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若土壤过于黏重或是纯沙地,要进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我国北方栽种的竹类多为散生竹,一般采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选择1至2年生长很壮、无病虫害、竹鞭鲜黄、竹芽饱满的竹鞭。移竹时也一定要带地下的竹鞭,否则难以成活。
栽种季节以春末夏初为最好。若太早会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风而影响成活;若栽种太晚竹子已进入速生期,伤根太多对成活也不利。若采用当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种,但必须带坨。
栽种的深度应根据土壤的黏重程度而定,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

栽种后的管理
竹子喜湿润,栽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出笋期或幼竹生长期必须及时灌水。移植栽种时,对地上植株要及时喷水,在有条件的每天 9时前,下午 3时后对竹叶进行喷水,也可用30%至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若是平坦地栽植,需在西北北、东北三面搭防风障。
移竹栽种时,有“假死现象”,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竹叶可部分或全部脱落。但只要枝干始终保持鲜绿色,注意保湿,均能重新发芽展叶。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竹蚜虫是危害竹子主要害虫之一,全年发生高峰期在北方多在8至10月份。可用50%锌硫磷、50%杀蜈松各1000倍液喷杀。另外还有白粉虱等虫害的危害,均要及时防治。竹叶煤污病是竹叶病害之一,多由竹虫所引起,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防治方法除加强竹园管理,改善不良环境条件外,消灭竹蚜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5种适合放在室内的观赏竹


1、文竹

确切来说云竹是不属于竹子的,但他常年翠绿,骨节似竹,又拥有竹子的傲骨姿态,也被人们称为“竹”。

文竹的细小分支很多且光滑,叶状枝呈絮状团簇分布,像羽毛一样飘飘然,茎叶部实力诠释了刚柔并济、自在飘逸。文竹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但是他不耐严寒和干旱,需要控制气候和浇水,适合在室内种植。

2、富贵竹

大部人会选择在家中瓶插和盆栽的养护方式种植富贵竹,虽然没有花朵的娇艳欲滴,但因为其挺拔的枝干和景秀的枝叶,象征着平安、富贵,所以被称为富贵竹。

富贵竹茎比较细长,有分支,颜色呈浓绿色,对光照要求不高,喜欢湿热半阴的环境,温度以室温17~24℃最佳,这也是为什么适合家养的原因之一。

3、棕竹

棕竹的特点是不分节,茎比较纤细,适合养在通风和排水都比较好的地方,但总的说对环境要求不高,喜欢半阴湿润的环境,不要暴晒,尤其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长得最好,所以适宜适当喷水,清洁叶面同时保持空气湿润。

4、百合竹

现在很多园林装饰会广泛培育百合竹,因为它的页面颜色比较特殊,中间金黄边缘呈绿色,观赏价值较高,充满高雅志趣。作为室内观赏,也有水培的百合竹,显得更加透彻清雅。

百合竹喜欢湿润且高温,半阴的环境,旱湿皆可适应,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生长得格外茂盛。

5、荷叶竹

这种竹子的观赏性比较好,因为它还有个别名“观音竹”,从植物顶端往下看,形状和荷花相似,因此得名。它的叶子阔大,比较宽,枝叶茂密。

荷叶竹大多是水培,需要遮阴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尤其不能暴晒,放在室内是很合适的。

观赏竹类引进与开发技术



一、简述
观赏竹类是禾本科竹亚科的一大类具有可供人们观赏和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一般都是以一年生或多年生,有的为草本,有的为木本。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有显著的竹节,节与节之间相空。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种植观赏竹已成一种趋势,公园、景点、厂矿、学校、住宅都大量引种观赏竹美化环境。张家港市保谊园正是把握了这一趋势,从99年起开始规划本项目,并广泛考察,从可观性、色差对比、生长特性等多个方面选定种源地和种竹。2000年从秦岭以南的山坡上选取了2000株各种种竹,现已有14个品种70余亩。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已成功实现了多品种混种,达到了预定目标,获得了成功,为本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观赏竹打下了基础。
二、气候及土壤状况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等长,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冬季较寒冷。年平均降水为1034.3㎜,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境内土壤大多由长江冲击母质形成,经长期耕作成为熟化的农业土壤,可分为古老冲击土区和长江新冲击土区,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3大类。
引种区处在古老冲击区,土壤为水稻土大类,细粘粒沙壤土,pH值为7.5左右,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三、主要品种的观赏竹介绍
1、紫竹。紫竹又称为黑竹、乌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3-10m,径2-4㎝,新秆有细毛茸,绿色,老秆则变为棕紫色以至紫黑色。箨鞘淡玫瑰紫色,背部密生毛,无斑点;箨耳镰形、紫色;箨舌长而隆起;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至淡绿色。叶片2-3枚生于小枝顶端,叶鞘初被粗毛,叶片披针形,长4-10㎝,质地较薄。笋期4-5月。原产中国,广布华北经长江流域以至西南等省区。紫竹耐寒性较强,能耐-18℃的低温。紫竹的竹笋可以食用;秆可制小型家具,细秆可作手杖、笛、箫、烟秆、伞柄及工艺品等。此外,紫竹秆紫黑色,叶翠绿,颇具特色,常植于庭院观赏,增添色彩变化。
2、孝竹。慈孝竹又叫慈竹、钓鱼竹。学名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 ,属禾本科慈竹属。秆高为5-10m,径4-8㎝,顶梢细长作弧形下垂。箨鞘革质,背部密被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如;箨舌流苏状;箨叶先端尖,向外反倒,基部收缩略成圆形,正面多脉,密生白色刺毛,边缘粗糙内卷。叶数至十数枚着生于小枝先端;叶片质薄,长卵状披针形,长13-30㎝,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侧脉5-10对,无小横脉。笋期6月,持续至9-10月。原产中国,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各地。慈孝竹秆丛生,枝叶茂盛秀丽,在庭院内池旁、石际、窗前、宅后栽植都很适宜。材质柔韧,劈篾性能好,是编织竹器、扭制竹索以及造纸的好材料。
3、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viridis (Young) Mc Clure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0-15m,径4-9㎝,挺直,淡绿色,分枝以下的秆环不明显;新秆无毛,微被白粉,老秆仅节下有白粉环,秆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白色晶状小点。箨鞘无毛,乳黄色或淡绿色底上有深绿色纵脉及棕褐色斑纹;无箨耳;箨舌近截平或微弧形,有细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至带状,下垂,多少波折。每小枝有2-6叶,有发达的叶耳与硬毛,老时可脱落;叶片披针形,长6-16㎝,笋期5-7月。原产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刚竹抗性强,能耐-18℃的低温,微耐盐碱,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盐土上也能生长。由于刚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妖艳,雅俗共赏,在园林上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刚竹材质坚硬,韧性较差,不宜劈篾编织,可供小型建筑及农具柄材使用;笋味略苦,浸水后可食用。
4、桂竹。又叫五月季竹,部分地方也叫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 Zucc.,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1-20m,径8-10㎝,秆环、箨环均隆起,新秆绿色,无白粉。箨鞘黄褐色底密被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箨耳小,1枚或2枚,镰形或长倒卵形,有长而弯曲的肩毛;箨舌微隆起;箨叶三角形至带形,桔红色,有绿边,皱褶下垂。小枝初生4-6叶,后常为2-3叶;叶带状披针形,长7-15㎝,有叶耳和长肩毛。笋期4-6月。原产中国,分布甚广,东至江苏、浙江,西至四川,南至两广北部,北至河南、河北都有栽植。桂竹抗性强,适生的范围大,能耐-18℃的低温,多生长在山坡下部和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在粘重土壤上生长较差。园林用途与刚竹相似,经济用途较广,竹笋味美可食,也是优良的“南竹北移”种。
5、人面竹。也称罗汉竹,学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 A.et C. Riviere ,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5-12m,径2-5㎝,中部或以下数节节间作不规则的短缩或畸形肿胀,或其节环交互歪斜,或节间近于正常而于节下有长约1㎝的一段明显膨大;老秆黄绿色或灰绿色,节下有白粉环。箨鞘无毛,紫色或淡玫瑰色的底色上有黑褐色斑点,上部两侧边缘常有枯焦现象,基部有一圈细毛环;无箨耳;箨舌极短,截平或微凸,边缘具长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皱曲。叶狭长披针形,长6.5-13㎝。笋期4-5月。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各地都有栽培。耐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常植于庭院观赏,与秆形奇特的竹种配种在一起,增添情趣。秆可作钓鱼秆、手杖及小型工艺品。笋味甘而鲜美,供食用。
6、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属禾本科方竹属。秆散生,高3-8m,径1-4㎝,幼时密被黄褐色倒向小刺毛,以后脱落,在毛基部留有小疣状突起,使秆表面较粗糙,下部节间四方形;秆环甚隆起,箨环幼时有小刺毛,基部数节常有刺状气根一圈;上部各节初有3分枝,以后增多。箨鞘无毛,背面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耳及箨舌均极不发达;箨叶极小或退化。叶2-5枚着生小枝上;叶鞘无毛;叶舌截平、极短;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8-29㎝。肥沃之地,四季可以出笋,但通常笋期在8月至次年1月。中国特产,分布于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生于低山坡。栽培供庭园观赏。秆可作手杖。笋味美可食。
7、凤尾竹。凤尾竹是孝顺竹(凤凰竹)的变种,学名Var. nana(Roxb.)Keng f. 。比孝顺竹要矮小,高约1-2m,径不超过1cm。枝叶稠密、纤细而下弯,每小枝有叶10余枚,羽状排列,叶片长2-5㎝。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常植于庭园观赏或盆栽。
8、早园竹。早园竹又叫雷竹、早竹等。学名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秆高8-10m,胸径5cm以下。新秆绿色具白粉,老秆淡绿色,节下有白粉圈,箨环与秆环均略隆起。箨鞘淡紫褐色或深黄褐色,被白粉,有紫褐色斑点及不明显条纹,上部边缘枯焦状;无箨耳;箨舌淡褐色,弧形;箨叶带状披针形,紫褐色,平直反曲。小枝具叶2-3片,带状披针形,长7-16㎝,宽1-2㎝,背面基部有毛;叶舌弧形隆起。笋期4-6月。主产华东。抗寒性强;适应性强。早园竹秆高叶茂,生长强壮,是园林中的主要栽培观赏树种。秆质坚韧,篾性好,为柄材、棚架、编织竹器等的优良材料。笋味鲜美,可食用。
四、主要研究内容
1、引种适应性研究。到各观赏竹类分布地考察其生长环境,结合张家港的气候地理环境,从可观性、色差对比、叶片稀密、箨形、节环等方面选择引种地、引种品种及相关措施。
2、栽培技术研究。提出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使成活率达90%左右,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高产稳产、早出笋。
3、混种研究。在同一园中引种10多个品种,观察其各自特性,总结混种管理的方法。
五、实施过程
1999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观赏竹物候观察,进行竹类成活率、出土率和各种竹的高度、胸径、节长等方面的资料编研。2000年组建课题组,申报立项;引进2000株种竹(每个品种约200株),进行覆盖栽培。2001年对第一批引进的2000株进行第二次覆盖栽培,同时又引进2000株早园竹,使竹类面积达70亩。
六、栽培技术概述
1、林地整理。根据土壤粘粒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客土处理。在含沙量较高的情况下应先在地表铺一层田园土,厚度为20-30㎝,然后再铺一层有机肥料,暴晒后深翻均匀,使土壤疏松、保肥保水保气;根据不同的竹确定其不同的深度,一般深翻30-45㎝;每亩开塘80-110个左右,慈孝竹由于是簇生的,则要少些;根据地势开排水沟,深度在50㎝左右,每隔6-8m开一条。
2、母竹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无病虫害的优良母竹。通常选用1-2年生较为适中的母竹,如早园竹可选择秆径在2-4㎝范围内的母竹。
3、起苗与搬运。由于竹类靠竹鞭繁殖,因此留鞭是很重要的环节。单生的竹类应根据其大小,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去掉一些竹鞭,并带土球。如早园竹可留来鞭10-15㎝,去鞭20-30㎝。簇生的可以留枝少些,如采用慈孝竹的1年生幼竹时,可留5m左右,单生的可留枝6-7档,若枝叶浓密则需要适当修剪。搬运时要注意不能损坏其竹鞭及健壮芽。
4、移植。通常在秋季10-11月或冬季12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移植;挖25-40㎝深的塘,带土鞭平植,种后浇透水,打桩固定;单生的每方植80-110株,簇生的需适当减少。
5、管理。竹类较耐贫瘠,对施肥的要求不高。通常可结合松土进行,大致每年施肥三次。2月施沟施,第一年施尿素10㎏/亩,第二年20㎏/亩,第三年30㎏/亩;5-6月撒施复合肥,第一年18㎏/亩,第二年30㎏/亩,第三年40㎏/亩;9-10月浇施粪尿,第一年每株施粪尿5㎏,第二年施600㎏/亩,第三年施1200㎏/亩。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6、母竹留养。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疏笋养笋,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母竹,促使提早成林。成林后每亩留竹200-300株左右。
七、病虫害防治
竹类主要病虫害有:金针虫、从枝病、锈病。
金针虫是为害竹笋的主要地下害虫,当土温在15左右时活动厉害,3-4月为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有:人工挖笋时将害虫直接杀死;对为害严重的竹林可在笋期过后用90%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敌百虫颗粒撒入土中后翻耕(深度在15㎝左右)。从枝病表现为发病枝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或鸟巢。防治时可加强管理,提高其抗病力;在4月之前剪除病虫枝并销毁。锈病多发生在竹竿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产生黄色的病菌,即锈孢子。防治时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喷施,隔几天再喷一次;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其抗病性;冬季清除病竹等方法。
八、应用
引进的这些竹类具有成活率高、成林快、出笋早、产量高、易管理并具有观赏价值大等优点,为我市和邻近地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名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引种观赏竹造景的范围将日趋广泛,观赏竹的市场前景将更加看好。目前,观赏竹供不应求、非常紧俏,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同时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微量矿质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这些竹类的引进会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观赏竹的繁育》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赏花卉良种繁育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