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粟秆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粟秆蝇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的谷子产区,尤以降水较为充沛或水肥条件较好的产谷区发生较重。主要取食谷子和狗尾草。


为害症状

粟秆蝇的幼虫入谷子嫩叶心基部、嫩芽和幼穗为害,造成枯心苗,易折,谷穗畸形,不结实。


生活习性

粟秆蝇在东北、河北北部和山西中部一年发生2代,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在2代区,第一代主要为害春谷幼苗,造成枯心;第二人主要为害迟播春谷,而在一年两作地区,则主要为害夏谷苗期,常造成大量枯心,次之为迟播春谷的分蘖。在3代区,一般均为一年两作地区,第一、二代幼虫为害情况与2代区相似,而第三代幼虫则主要为害晚播夏谷和早播夏谷的后期分蘖。各地以老熟幼虫在6~9厘米土中越冬。

成虫多于清晨活动,喜在有蚜虫的植物上活动,取食蜜露和花蜜。有很强的趋化性,对糖醋液、糖蜜液和腐烂腥臭的物质有极强的趋性,可用这些物质诱集其成虫。成虫产卵为散产,主为产在谷子叶片基部及叶鞘内外。

初孵幼虫由心叶卷缝中爬到心叶基部,不能抽穗。谷子生长后期,少数幼虫可直接为害幼穗,使之抽出毛掸状不实小穗。

粟秆蝇为喜湿性害虫,最适温度是22~26℃,相对湿度为60%~80%,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出土均要求土壤湿润,成虫交尾、产卵及幼虫钻蛀为害匀需高湿度。在干旱条件下,幼虫常大量失水死亡。氮肥过多,植株柔软受害重,谷株健壮,叶片宽大,生长快的品种受害轻,早播谷子受害也轻。


防治方法

粟秆蝇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在做好科学田间管理的基础上,以成虫防治为主。

⒈农业防治

⑴适时早播,促进壮苗早发。

⑵结合铲除杂草,早期拔除枯心苗,并妥善集中处理。

⑶选种叶宽、茎秆坚硬的丰产品种,减轻粟秆蝇的为害。

⒉适时药剂防治

⑴成虫诱杀利用糖蜜液或腐败有腥臭的动物加入少许敌百虫药,置于谷垅上进行成虫诱杀,减少成虫产卵量。

⑵在羽化盛期叶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注代号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兑水1000倍,每亩喷药液50千克。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施1.5~2千克。

Xzh52.COM延伸阅读

粟灰螟


粟灰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华东北部等北方谷子产区,以及广东、台湾、广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一部分甘蔗产区。和玉米螟比较,粟灰螟食性较简单。在北方主要为害谷子,有时也为害糜黍和狗尾草、谷莠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为害症状

谷子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株;谷株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株造成减产,成为北方谷区的主要蛀茎害虫。当谷子与玉米混播或与玉米高梁间作时,玉米、高梁等也可受其为害。

生活习性

粟灰螟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一年可以发生1~3代,一般以2、3代发生区为害较重。粟灰螟以幼虫越冬,并以老熟幼虫为主,主要集中在谷茬内,少数在谷草内越冬。在2代区,第一代幼虫集中为害春谷苗期,造成枯心,第二代主要为害春谷穗期和夏谷苗期;在3代区,第一、二代为害情况基本与二代区相同,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夏谷穗期和晚播夏谷苗期。

成虫多于日落前后羽化,白天潜栖于谷株或其它植物的叶背、土愉下或土缝等阴暗处,夜晚活动,有趋光性。第一代成虫卵多产于春谷苗中及下部叶背的中部至叶尖近部中脉处,少数可产于叶面。第二代成虫卵在夏谷上的分布情况与第一代卵相似,而在已抽穗的春谷上多产于基部小叶或中部叶背,少数产于谷茎上。

初孵幼虫行动活泼,爬行迅速。大部分幼虫于卵株上沿茎爬至下部叶鞘或靠近地面新生根处取食为害;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或落地面爬于它株。幼虫孵出后3天,大多转至谷株基部,并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为害,约5天后,被害谷苗心叶青枯,蛀孔处仅有少量虫粪或残屑。发育至3龄后表现转株为害习性,一般幼虫可能转害2~3株。

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影响最大,春季如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化蛹、羽化和产卵。粟灰螟产卵对谷苗有较强的选择性,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一般株色深,基秆粗软,叶鞘茸毛稀疏,分蘖力弱的品种受害重。春谷区和春夏谷混播区发生重,夏谷区为害轻。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

⑵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

⑶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

⑷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


⒉药剂防治

用药最佳时期是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主要施撒毒土:

⑴每亩用1.5%甲基1605粉剂2千克,拌细土20千克或用5%西维困粉剂1.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际;

⑵每亩用50%对硫磷(1605)乳油50~100毫升,拌细土15~20千克,拌匀后顺垅撒在谷苗根际附近,形成药带,效果亦佳。

麦秆蝇


麦秆蝇在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已有记载,在内蒙古、华北及西北春麦区分布尤为广泛,在冬麦区分布也较普遍,并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麦秆蝇主要为害小麦,也为害大麦和黑麦以及一些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

为害症状
以幼虫寄生于麦茎内取食幼嫩组织。根据小麦生育期的不同,幼虫蛀茎时可造成四种不同的为害症状:
⑴分蘖拔节期——幼虫取食心叶基部和生长点,使心叶外露部分干枯变黄,成为“枯心苗”。
⑵孕穗期——幼虫取食嫩穗及嫩穗节,使之不能正常抽穗,到被害后期会出现穗部腐烂,形成烂穗。
⑶孕穗末期——幼虫入茎后潜入小穗为害小花,麦穗抽出后,被害小穗失绿变为黄白色,形成坏穗。
⑷抽穗初期——幼虫取食穗节尚未角质化的幼嫩组织,使外露的穗部脱水失绿干枯,变为黄白色,而形成“白穗”。
生活习性
在冬麦区,麦秆蝇以幼虫在麦苗和野生寄主内越冬,翌年在返青的冬小麦上产卵为害,成虫早晚及夜间栖息在植株下部叶背面,白天在麦株上飞舞,遇强光和高温时,又潜伏于植株下部。在微风情况下,成虫活动性强,如风力达5~6级,则成虫潜伏不动。成虫对糖蜜有较强趋性,常在荞麦、豌豆、苜蓿上取食花蜜。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5个叶片的麦茎上,一般小麦在拔节末期着卵及幼虫入茎最多,拔节初期次之,抽穗期则极少。卵大部分产于叶面上。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可为害4个分蘖。
温度尤其是早春的温度直接影响麦秆蝇越冬代的发生时间,而降雨量则影响其发生量,尤其是暴雨,大雨对麦秆蝇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入茎均不利,降雨会减少成虫的活动与产卵,已产的卵部分被冲刷掉。
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麦秆蝇发生的轻重,一般适时早播的小麦田受害轻。此外,合理密植,增施基肥,实行粳灌就能预防和减轻为害,而土壤盐碱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肥不足,迟播、播种过深,麦苗生长不良的麦田则受害较重。
小麦品种也是控制麦秆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面积种植抗虫品种,不仅能够避免或减轻受害,还能显著地降低麦秆蝇的发生数量。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虫品种
选用一些穗紧密、芒长而带刺的小麦品种种植可以减轻麦秆蝇的为害。
⑵适时播种
尽可能早播种,加强水肥管理,促使小麦生长发育,早拔节。
⑶做好冬耕冬灌工作,提高越冬死亡率。
⒉药剂防治
⑴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应是小麦的拔节末期及幼虫大量孵化入茎的时期。
⑵选用的药剂
①粉剂:2.5%敌百虫粉剂,5%西维因粉剂,1.5%乐果粉剂,每亩用1.5~2千克;
②乳油:50%对硫磷(1605)乳油5000倍,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兑水1000千克喷雾,每亩用50~75千克。

美洲斑潜蝇


学 名: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英 名:vegetable leaf miner

别 名:蔬菜斑潜蝇

斑潜蝇为害植物种类较多,蔬菜上主要为害瓜类、豆类、茄果类(除甜、辣椒)、伞形花科、菊科等。

幼虫蛀食叶肉组织,形成带湿黑和干褐区域的蛇形白色斑;成虫产卵取食也造成伤斑。受害重的叶片表面布满白色的蛇形潜道及刻点,严重影响植株的发育和生长。

防治:

[农业防治]

A.保护无虫区,严禁从有虫地区调用菜苗。

B.发现受害叶片随时摘除,集中沤肥或掩埋。

C.收获完毕,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及时彻底清除。

[药剂防治] 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注意交替用药,最好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 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A、20%康福多乳油2000倍液

B、或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

C、或40%绿菜宝乳油1000-1500倍液

食蝇草怎么养护


一、养护方法

1、光照:食蝇草很喜欢阳光。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将它放在光线好的地方,让它接受到足量的光线。冬季时,可以给予直射光。但夏季时,要在光强的时候遮阴。

2、温度:它喜欢暖热的环境,相对怕冷。所以在养它的时候,应当将它放置在一个22-28℃的环境之中。这对于它生长大有好处。千万不要将它能放在低温处,不然它就会受冻。

3、浇水:它比较喜湿,在养护时,不能让基质干掉。所以每隔2-3天,就需要往基质中浇一次水。浇水的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这样更利于它吸收水分。

4、施肥:在它生长的时候,可以每月施加一次氮、磷复合肥。每次施用的量不能太大,并且在施用之前,需要事先稀释花肥。

二、喂食方法

在养它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喂食的方法,来提供给它额外的养分。选择活着的小型蚊虫,放到它开着的捕虫夹中即可。不过需要注意,每次喂食的量不宜过大,仅喂2-3个夹子即可。而且,要等到它夹中的食物被完全消化掉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喂食。

豌豆潜叶蝇


学 名: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

英 名:vegetable leafminer

别 名:豌豆彩潜蝇

豌豆潜叶蝇主要为害豌豆、菜豆、豇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番茄、茄子、马铃薯等。

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幼虫潜叶为害,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响蔬菜生长。  

防治:

[农业防治策略]:

A、早春及时清除田间、田边杂草;

B、蔬菜收获后及时进行田园清洁,以减少下代及越冬的虫源基数。

[诱杀成虫对策]:

A、用粘虫板诱杀成虫;

B、以诱杀剂点喷部分植株。诱杀剂以甘薯或胡萝卜煮液为诱饵,加0.5%敌百虫为毒 剂制成。每隔3-5天点喷1次,共喷5-6次。

[药剂防治对策]: 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注意交替用药,最好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 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A、20%康福多乳油2000倍液

B、或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

C、或40%绿菜宝乳油1000-1500倍液  

捕蝇草怎么施肥


施肥办法

其实它这方面需求不是很多,只要在它的生长季节每隔15天左右进行一次施肥即可,肥料可以购买其专用的肥料。

它的根系比较脆弱,在施肥时尽量远离根部,可以沿着花盆的边缘缓慢的浇入,或者可以把肥料在进行稀释,然后喷在植物表面。冬季它则会停止生长,所以不可以进行施肥,否则会伤害到它。

若是户外栽种的可以与盆栽的施肥方法相同,但也可不用施肥。因为户外栽种的它可以诱捕昆虫来解决自己的营养问题,它会把捕到的虫子进行分解与消化,把虫子体内的汁液全部吸收。还有的友友在它的面前放一些带有腥味的鱼虾,可以让一些飞虫聚集此处,然后供它诱捕,这样就可以不用进行施肥了。

注意事项

它们只食用活的昆虫,尤其是喜欢自己捕到的。有很多友友直接抓一些昆虫“喂”给它吃,但往往虫子没有被消化就会张开它的“嘴”吧。而且也不可让它过量“食用”昆虫,这样会让它的“嘴巴”出现损害症状,它的边缘会慢慢的变黑,失去捕虫的能力。

好了,现在了解这种草要怎么用肥了吧,可以养好它们的喜悦就不用我来说了,善于分享的友友可以推荐出去哦。

捕蝇草怎么浇水


捕蝇草的浇水方法

水的选择

在给它浇水时不可以直接接取自来水浇入,这也是给大部分植物浇水时都不可以做的。当然我们可以选用瓶装的水,但这样做成本太高,毕竟要经常用。经济又简单的方法便是把自来水放在外面晒一段时间,再进行浇水。这样水中不利于它们健康的物质便会被太阳蒸发掉。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水

很多新手都以为它需要较大的潮湿度才可以正常生长,以至于每天都在给它浇水。但是,这是错误的做法,日常中我们只要保证其土壤偏湿润即可,若是萌芽期间则要保持较大的潮湿度。

浇水的时间

最好是选择在傍晚以后进行。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可浇水过多,此时它是无法吸收水分的,这会让它的根部腐烂,严重的还会死亡。

腰水

这个对养殖它非常有利,所谓的腰水就是在盆的底下放一个水盘,水盘中的水的高度最好在1厘米至2厘米的位置,这样可以维持它的湿度,但若是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要把水盘撤走。

捕蝇草怎么种


准备

要想亲自种植捕蝇草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准备,了解其相关的生长习性,避免成为植物杀手。

适宜种植温度20~30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子等。

环境湿度大

光照:喜强光,需要阳光直晒才会更健壮,鲜艳。

工具

捕蝇草的种子

水苔

一个一次性打包碗

装水容器

脸盆

软水

开始种植

因为捕蝇草的种子非常小,一般1mm,所以要非常小心。

一般捕蝇草的种子保存时间比较短,所以最好买的是当年采集不超过三个月的。

种之前,把种子在软水种浸泡48小时左右可以提高发芽率

买来的水苔如果是干的,可以先放在水里浸泡一下

将浸泡后的水苔塞进一次性的打包碗里,然后把种子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

一定要保持高湿度。如果北方比较干,可以直接采用盆浸法种植,在盆底供水,或者直接闷着保持100%的湿度,放在阳光明亮的散色光下,一般1个月左右发芽。

胚根偷偷长出来插进水苔里了。

再过不久,捕蝇草的子叶也出现了。小小个的夹子,是不是很可爱?

特别注意

1.种植期间用到的水一定都是软水。就是矿物质含量低的水。

2.捕蝇草发芽需要光,所以千万不要在水苔上撒完种子后在浇水,那样会把种子冲到黑暗的地方。种子就会一直睡一直睡不发芽的。

香紫苏的秆叶花如何保鲜储存


你好:我一位朋友在陕北延安富县从事香料植物香紫苏的深加工,将收购的原料制成香紫苏浸膏和油出售,当地这种厂子不少。最近,当地香紫苏收获了,但天气还是13、14度到28、29度,鉴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请问各位专家:如何把收购来的香紫苏的秆叶花在加工前保鲜储藏呢

姓名:张莹 单位:陕西省铜川市 联系电话:13571415268 2008-08-15

专家解答
张莹同志: 您好,关于香紫苏梗、叶、花的贮藏多采用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麦秆蝇防治技术


麦秆蝇在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已有记载,在内蒙古、华北及西北春麦区分布尤为广泛,在冬麦区分布也较普遍,并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麦秆蝇主要为害小麦,也为害大麦和黑麦以及一些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


为害症状

以幼虫寄生于麦茎内取食幼嫩组织。根据小麦生育期的不同,幼虫蛀茎时可造成四种不同的为害症状:

⑴分蘖拔节期——幼虫取食心叶基部和生长点,使心叶外露部分干枯变黄,成为“枯心苗”。

⑵孕穗期——幼虫取食嫩穗及嫩穗节,使之不能正常抽穗,到被害后期会出现穗部腐烂,形成烂穗。

⑶孕穗末期——幼虫入茎后潜入小穗为害小花,麦穗抽出后,被害小穗失绿变为黄白色,形成坏穗。

⑷抽穗初期——幼虫取食穗节尚未角质化的幼嫩组织,使外露的穗部脱水失绿干枯,变为黄白色,而形成“白穗”。

生活习性

在冬麦区,麦秆蝇以幼虫在麦苗和野生寄主内越冬,翌年在返青的冬小麦上产卵为害,成虫早晚及夜间栖息在植株下部叶背面,白天在麦株上飞舞,遇强光和高温时,又潜伏于植株下部。在微风情况下,成虫活动性强,如风力达5~6级,则成虫潜伏不动。成虫对糖蜜有较强趋性,常在荞麦、豌豆、苜蓿上取食花蜜。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5个叶片的麦茎上,一般小麦在拔节末期着卵及幼虫入茎最多,拔节初期次之,抽穗期则极少。卵大部分产于叶面上。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一头幼虫可为害4个分蘖。

温度尤其是早春的温度直接影响麦秆蝇越冬代的发生时间,而降雨量则影响其发生量,尤其是暴雨,大雨对麦秆蝇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入茎均不利,降雨会减少成虫的活动与产卵,已产的卵部分被冲刷掉。

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麦秆蝇发生的轻重,一般适时早播的小麦田受害轻。此外,合理密植,增施基肥,实行粳灌就能预防和减轻为害,而土壤盐碱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肥不足,迟播、播种过深,麦苗生长不良的麦田则受害较重。

小麦品种也是控制麦秆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面积种植抗虫品种,不仅能够避免或减轻受害,还能显著地降低麦秆蝇的发生数量。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虫品种

选用一些穗紧密、芒长而带刺的小麦品种种植可以减轻麦秆蝇的为害。

⑵适时播种

尽可能早播种,加强水肥管理,促使小麦生长发育,早拔节。

⑶做好冬耕冬灌工作,提高越冬死亡率。

⒉药剂防治

⑴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应是小麦的拔节末期及幼虫大量孵化入茎的时期。

⑵选用的药剂

①粉剂:2.5%敌百虫粉剂,5%西维因粉剂,1.5%乐果粉剂,每亩用1.5~2千克;

②乳油:50%对硫磷(1605)乳油5000倍,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兑水1000千克喷雾,每亩用50~75千克。


《粟秆蝇》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白蝇”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