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植花木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种植花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花草莓习性与栽培”,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一、特征及生态习性

红花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高5至10厘米,呈簇状。茎生三出复叶,叶呈圆形或椭圆形,深绿色,叶柄长5至10厘米。花深红色或粉红色,花色鲜艳,花径可达3至4厘米,北方寒冷地区花期4至10月,南方全年开花不断,以春季开花最盛。果实呈圆形或卵圆形,鲜红色,单果重10克左右,味甜微酸。

红花草莓的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性喜温暖,喜光也耐阴。适生温度12℃至30℃,在-26℃低温下可露地越冬。在园田土、砂壤中均能生长。

二、繁殖 红花草莓繁殖能力极强,用匍匐茎繁殖,一株可繁殖20至50株。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可周年进行,以春季和秋季为主。分株时栽植株行距50厘米×50 厘米,每亩栽1300 株。

红花草莓在园林中种植,一般株行距40厘米×40 厘米,肥沃土壤定植60厘米×60 厘米。不需要施肥,栽植时应浇透水,以防土壤干旱,影响成活率。栽植后应定期除草,以免当年不能覆盖地表,影响绿化效果。

三、应用前景 红花草莓是新引进的优良地被,红花绿叶,植株矮,耐轻度践踏,生长旺盛,覆盖速度快,不需要修剪,易繁殖、易栽培、易管理,观赏效果好。由于红花草莓覆盖速度快,抗性强,还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红花草莓在加拿大等国家是较为流行的地被新品种,美丽的红花和果实极具观赏性,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红花草莓植株生长茂密,像地毯般覆盖地面,园林中多作为林下地被,亦可盆栽观赏或盆栽吊养。它抗性强,生长旺盛,养护和管理简单,既可观叶又可观花,栽植一次多年观赏,很有发展前景。

XzH52.cOm精选阅读

蛇目菊的栽培种植与习性



蛇目菊学名:Coreopsis tinctoria

蛇目菊别名:小波斯菊、金钱菊、孔雀菊。

科属:菊科,金鸡菊属。

蛇目菊产地和分布:原产美国申西部地区,我国部分地区广为栽培。

蛇目菊形态特征:蛇目菊为一、二年草本植物,基光滑,上部多分枝,株高60一8Ocm。叶对生,基部 生叶2一3回羽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上部叶片无叶柄而有翅,基部叶片有长 柄。头状花序着 生在纤细的枝条顶部,有总梗,常数个花序组成聚伞花丛,花序直2~4cm。舌状花单轮,花瓣 6~8枚,黄色,基部或中下部红褐色,管状花紫褐色。总苞片2层,内层长于外层。瘦果纺锤形, 千粒重0·259,种子寿命3~4年。花期6~8月。同属作一年生栽培的有金鸡菊。

蛇目菊习性,喜阳光充足,耐寒力强,耐干旱,耐痞薄,不择土壤,肥沃土壤易徒长倒伏。 凉爽季节生长较佳。

蛇目菊繁殖与栽培要点:蛇目菊为种子繁殖。春秋均可播种。3一4月播种在5~6月开花。6月播种9月开花,秋播于9月先播入露地,分苗移栽1次,移栽时要带土团10月下旬囤入冷床保护越冬,来年春季开花。北京地区入冬前小苗生长适度,露地可安全越冬。高秧种保持4Ocm株距。矮秧种2Ocm株距。采种时轻剪花头,放入萝筐脱粒去杂。

园林观赏用途:高秧蛇目菊可栽入园林隙地,作地被植物任其自播繁衍。适作切花。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吊兰的栽培种植与习性


别名 桂兰、挂兰、折鹤兰。
科属 百合科,吊兰属。
种和变种 金边吊兰,叶片边缘金黄色。
银心吊兰,叶片的主脉周围具有银白色的纵向条纹。
宽叶吊兰,叶片宽线形全缘或微微具有波皱。花葶从叶丛中抽出,花后形成匍匐走茎,可以生根发芽长成为新株,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圆棱状扁球形。
产地及习性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南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忌强光直射。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
形态特征及用途 吊兰属于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簇生的圆柱形肉质须根。叶片基生,细长,较坚硬,鲜绿色,全缘或稍具有波状。从叶丛中抽出走茎,花后形成匍匐茎,并在节间处伸出气生根发出新株。花小,白色,较多小花成排族生于顶端,形成总状花序。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圆棱状扁球形。
吊兰是极为常见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可以作为架上观赏植物或吊挂观赏植物。全草可入药。
栽培 栽培管理比较容易。叶片对光线反应敏感,光线不足,叶浅绿色或黄绿色;光线过强,叶枯黄,甚至死亡。夏季放在室外的荫棚下栽培养护。
生长适温在20℃左右。冬季放在温室中栽培,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
生长旺季要充分浇水,高温天气适当向叶面和地面喷水,保持盆土湿度,提高空气湿度,降温;冬季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增加光照。
生长期,每2周施一次腐熟的液肥。盆栽宜选用腐叶土、河沙和园土的混合培养土,健壮植株可在春季换一次盆。
繁殖 吊兰主要用分株法繁殖。选取健壮的植株,分离走茎上的幼株后分别栽植进行繁殖,也可将过密的根状茎分开后栽植。温室下栽培可以长年繁殖,繁殖方法比较简单。
病虫害 病害有软腐病、炭疽病、叶枯病、根腐病和南美凋萎病。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和粉虱造成的危害。

花菱草生态习性与栽培


【别名】金英花、人参花

【学名】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科属】罂粟科花菱草属

【生态习性】花菱草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较耐寒,喜冷凉干燥气候,不易湿热,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也耐瘠土。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花菱草 用播种法繁殖,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行秋播。北方地区于早春在室内育苗,15~20摄氏度条件下,7天左右出苗。于真叶开展前及时起苗上盆,无霜后,脱盆带土定植(切勿伤根,否则不易恢复生长。甚至死亡);也可在土地结冻前露地直播。加风障保护,幼苗翌年出土。幼苗期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使其生长健壮。

矮牵牛的栽培种植与习性


矮牵牛学名:Pctunia hybrida

矮牵牛科名:茄科

矮牵牛别名:番薯花

矮牵牛原产地:南美洲

矮牵牛用途:花坛、盆栽


矮牵牛栽培要点

矮牵牛发芽适温:20-25℃ 播种期:3-9月

矮牵牛生长适温:10-30℃ 开花期:4-10月

矮牵牛育苗:种子细小宜盆播,好光播后不需用覆土,春播需用在温室加温,保持湿润,10天前后发芽。用土上面加一层1CM厚疏松物质如蛇木屑,蛭石、椰糠或碧糠灰之类,压平后浇水,然后播下。

矮牵牛栽植:本叶6-10枚时,定植于恭维舅或花坛,株距30×30CM,盆植可在叶龄较小时移植于7CM盆,陆续换盆到15-18CM盆,夏季需充分灌水,土壤如遇肥,则易遇份旺发,而使枝条伸长倒伏。

兜兰的习性与栽培技术


兜兰又称拖鞋兰,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一类叶片全绿,花形大,花色鲜艳,原生于高山冷凉地区,一类斑叶种,叶片有美丽的斑纹,性喜温暖,花期约在夏、秋间。

种植兜兰应有遮光兰棚,通风必须良好。栽培地四周有树荫,空气湿度不太高,有利于成长。切忌高温干燥和强光直射。

兜兰所需光照与蝴蝶兰相近,夏季遮光60%至70%,春季遮光50 %至60%,冬季遮光40%至50%。

兜兰绿叶品种生长适温为12℃至18℃,斑叶品种需15℃至25℃,但在30℃以上仍可适应,只是生长接近停顿状态。每年的春季3月至6 月间,温度不宜超过23℃,否则会影响植株开花。

大多数兰类都喜欢空气湿度高,惟独兜兰较特殊,空气湿度只要4 0%至60%就足够。盆内的植料要经常保持微湿润状态,植料干了就要浇水,应予以注意。冬季气温在10℃以下,应停止浇水,防寒害。

兜兰多数种类为地生兰类,植料要用有机质混合物,如水苔、碎蕨根、木屑、腐殖土、泥炭土等。以细蕨根60%、泥炭土20%、腐殖土10%、碎石或砖块10%混合调制。

种植时可用碎石或砖块当垫底物,量约1/5,这样有利于通气和排水。种植后要稍微压实。秋季天气变冷或花谢以后是换盆的最佳时期。

种植时先用少量的缓效性肥料作基肥,混入植料,然后再逐月施用花肥,用稀释的水溶性速效肥喷洒。平时施肥时“三要素”肥料要均衡,接近花期要多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

成株在基部根际长出幼株3条以上者可切离分植。在花谢后和春、秋季可进行分株。

草莓有什么习性?怎样繁殖?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具匍匐茎,株高一般不超过30厘米,其枝蔓翠绿,果实殷红,白花簇簇,既可观赏,果实又可食用,还可加工成草莓酱、草莓酒等。

草莓原产智利,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品种达2000多个。草莓爱光,喜潮湿,怕水渍,不耐旱,较耐寒,喜肥沃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春季气温上升到5度以上时,植株开始萌发,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度。江苏地区,2月下旬萌发,4月上中旬开花,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入秋,气温低于17度,且在10-12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冬季有短期休眠。

草莓繁殖容易,主要用分株法。方法之一是在匍匐茎苗具3片叶及较多须根时,切断另植;方法之二是将母株上分枝丛生、根系良好的老株带3-4片叶的侧枝分割另植,匍匐茎苗和分株枝上盆后,浇透水,并置阴处养护一周后再移至阳光充足处进行正常养护管理。

薄荷的栽培管理与生长习性特点


科属:为唇形科(Labiatae)薄荷属(Mentha)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名苏薄荷,仁丹草。薄荷多集中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开花,一朵花开放2-3天同植株主枝上的花朵先开,分枝上的花朵后开放,开花次序由下而上,花期长达20-30天。

生长习性:薄荷开花时间和流蜜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开花期内一般喜高温高湿,晴天全日照,不干旱,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达35到37摄氏度时,泌蜜量较大。薄荷全天流蜜,但以中午前后流蜜最涌,蜜蜂采集活跃,进蜜快。在夜雨昼晴,雨后天晴,泌蜜量会显著增加。如长期阴雨或久日干旱,泌蜜量会显著减少或停止。如遇暴风雨,未开花朵会推迟开放,已开花朵会提前调谢。夏季不少地区蜜源缺乏,蜂群利用此蜜源,不但能保持群势和发展蜂群,有效的防止了“夏衰”,还能生产多的高品质的商品蜜。故在盛夏时期对养蜂生产起重要作用。

薄荷蜜蜜色深,呈深琥珀色、具有较强的薄荷特殊气味。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一、根

生产上栽培的薄荷,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着生在地上部直立茎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茎节上的数量众多的须根,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层15~20cm左右最为集中;另外,在株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地上部直立茎的基部节上和节间也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种气生根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会自行枯死,故对薄荷的生长发育几乎不起作用。

二、茎

1. 地上茎

薄荷的地上茎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直立茎,方形,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青色与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着生叶片,产生分枝,并把根和叶联系起来,把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同时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运至根部的输导通道,其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片,叶腋内长出分枝。茎的表面虽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极微(茎秆鲜品出油率为0.001%~0.004%)。另一种叫匍匐茎,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茎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后横向生长而成,其上也有节和节间,每个节上都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匍匐于地面而生长,有时其顶端也钻入土中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顶芽复又钻出土面萌发成新苗;也有的葡匐茎顶芽直接萌发展叶并向上生长成为分枝。匍匐茎的颜色、数量、长度和粗细,常因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2. 地下茎

又称地下根茎,外形如根,故习惯上常称为种根。通常当地上部直立茎生长至一定(8个节左右)高度时,在土壤浅层的茎基部开始长出根茎,随后逐渐生长增多。第一次收割后,这些地下根茎在水分适合的条件下又萌发出苗(即二刀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又再长出新的种根,即成为秋播时的材料。地下根茎上也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出须根,每一个节上也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水平分布的范围可达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0cm左右的范围内。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茎是没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说,在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合的情况下,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均可发芽和继续生长,长成植株。

地下根茎里贮藏着水分和养分,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播种于土中能萌发成长为新的植株,这种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种的原有形态和优良性状,因此,它是生产上用来繁殖的主要部分。

三、叶

薄荷的叶片是以对生的方式着生在茎节上。叶片的形状、颜色、厚度以及叶面状况、叶缘锯齿的密度等因品种、生长时期、生长条件之不同而有变化。一般说来,叶片的形状有卵圆、椭圆形等;叶色有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

薄荷的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腺(贮油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为多。单位叶面积上的油腺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同时又与植株的生育时期、叶龄、叶位有关。一定叶面积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叶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总量的98%以上,但对每一个叶片来说,它的含油量高低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品种、叶片所处的部位和叶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测定,植株上叶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叶片数增加、减少和延缓叶片的脱落,防止病虫为害,就成为薄荷增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分枝

薄荷的分枝是从主茎叶腋内的潜伏芽长出来的,其上也着生对生叶片。不同品种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位等又与田间群体密度和培管措施有关,一般说来,随着田间群体密度的增高,单株分枝数随之减少,分枝节位随之上升。栽培条件恶劣,特别是肥、水欠缺也会影响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据品种的分枝习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间密度是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花、果实、种子

薄荷的花朵较小。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上部有五个三角形齿;花冠为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联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种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着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顶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较大,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的,花朵较小。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年一般收割两次,开花两次(有的品种和某些地区例外),花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常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若天气晴朗,一般在上午6~9时,阴天或雨天向后推迟,下午停止开放。

薄荷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必须靠风或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方能结实。通常自现蕾至开花约需10~15天,一朵花自开放至种子成熟约需20天左右。结实率高低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朵花最多能结四粒种子,贮于钟形花萼内。果实为小坚果,长圆状卵形,种子很小,淡褐色,万粒重仅1g左右,每市斤种子可达到500万粒左右。

红花酢浆草繁殖与栽培有什么特点?


红花酢浆草为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具念珠状根茎,外被棕褐色硬质皮层,上有 凸起处便是芽眼,高约15厘米,叶基生掌状复叶3枚,倒心脏形,中间有深裂,复伞花序着生在花梗顶端,花红色,瓣基部具紫红色条纹。花期特长,可从4月开至11月,其绿叶经冬不凋,花、叶、株形俱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花卉。

红花酢浆草原产巴西,喜温暖湿润向阳之地,较耐阴,畏酷暑,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栽植在肥沃湿润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可生长得叶绿花繁。

此种花草长势十分强健,繁殖栽培都易成功。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分株时,每株都应带地下根状茎,若能茎分植,不论株丛大小都易成活。如需扩大繁殖,还可将念珠状根状茎切成小块,每个小块都带有凸起的芽就行,将这小块埋入土中,稍加覆盖,浇透水,很快就会长出新叶,而且不久就能开花。除冬季外,其他时间都可进行。其开花期也与分株繁殖的一样。

红花酢浆草虽较耐阴,但实践证明,在浓荫的树冠下生长不佳。在阳光下生长则分蘖更快,开花也多。盆栽时,除盛夏宜放半阴处外,其他时间都应给予充足的光照。此花喜好土壤湿润,要多浇水,但也不能渍水。盛夏7-9月高温阶段,红花酢浆草会被迫休眠,花叶发黄,开花减少。此时如能注意遮荫降温,就基本上可以避免明显的休眠,一直花开不断。在此期间,对出现的部分黄叶要及时清除掉,以免有碍观赏。自春季萌发后,每月施1-2次粪肥或饼肥水就可保证其叶茂花繁。春季翻盆时,在盆底边上加点基肥,则会生长得更好。冬季入室,能保持5度以上,则叶仍然保持常绿,但在气温低于0度时,则部分叶片就开始发黄枯萎。

红花酢浆草最易受到红蜘蛛危害,特别是高温干燥时的6-8月份,危害严重的可造成整株叶片枯黄,一旦发现叶面上有黄白色密集的小点,就很可能是红蜘蛛危害所致,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连续喷几次,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喜欢《红花草莓习性与栽培》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花草本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